力量举对维度增长作用大吗?

力量举对维度增长作用大吗?,第1张

我认为力量举对肌肉纬度的增长很大。 先说明我不是练力量举的,但我身边的肌友经历过后结论确实是这样。我认识三个练力量举的,三个虽然都是学生,年龄最大不过25但都是大肌霸。主要说第一个吧。第一个大肌霸,他是南方人,练了有将近6年的力量举,据他说一开始带他练的人应该可以说是鹿神的徒弟或者是鹿神徒弟的徒弟(我记不太清了),把他带进门。(健身的应该没有人不知道鹿神)一段时间后他自己选择走力量举这条路,他运动天赋很好,爆发力极强,也精通球类,真的很牛逼,三大项加起来超过500公斤。(卧推140还是150 深蹲硬拉都是220)他个子不高,但他的块头是真的大,不说在学生里,在健身圈里也比一般练56年健美的人的块头要大上一些,但他的体脂也比较高,肌肉分离度也很一般。 一起练的时候也有朋友问他怎么练的,纬度这么大。他说他是练力量举的,用大重量练的 块头也就大了。他的前辈对他说:如果他去打大学生健美或者健体比赛,他应该得不到什么好名次,因为他体脂比较高,分离度不明显。但如果他去打大学生力量举比赛,他一定能拿个好名次。剩下两个练力量举的大肌霸块头也很大,比练相同时间的人肌肉纬度确实大很多,三大项同样惊人,但比起第一个还是差一些。。。所以我身边这些基友的例子让我确信,力量举对纬度增长真的帮助很大。

  不会的,越练习肌肉就越有劲儿,但一定要坚持锻炼。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核实的做训练项目。比如:做俯卧撑,自身最大能力能做50个,有些人为了让锻炼更快出效果,每天做100个,这种训练方式是不可去的,很容易导致身体拉伤,或者体力不支出危险。做什么锻炼都是一样的,要根据自身的承受力做,否则会起到反作用的。

力量举是历史最悠久的力量运动,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古埃及人在劳动中发现了进行力量训练的必要性,同时提炼出两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动作:深蹲和硬拉。将这二者组合起来练习,可以满足大多数劳动方式的需要。搬运较轻的物体主要使用硬拉的方式,搬运较重的物体主要使用深蹲的方式。19世纪,大力士表演成为欧洲民间一项广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大力士们主要使用力量台和类似杠铃的器械表演深蹲、腿举、箭步蹲、前蹲等力量项目。20世纪初,大力士表演达到最高水平,当时最强壮的大力士Paul Edward Anderson能台式蹲6270磅,另一位著名大力士Henry "Milo" Steinborn能台式腿举5000磅。现代可拆卸杠铃出现后,使用杠铃、动作幅度较大的力量项目逐渐取代了原来使用力量台、动作幅度较小的力量项目,现代力量举逐渐取代传统的大力士表演。1953年,Paul Edward Anderson深蹲起1206磅,创造了一个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这个纪录直到2005年才被Jeff Lewis打破。1972年开始,国际力量举联合会每年都举办世界力量举锦标赛,后来出现的其他力量举国际组织也纷纷举办自己的世界锦标赛,现代力量举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竞技水平也逐渐提高。2003年,波兰大力士Anderzej Stanaszek成为史上第一位深蹲超过体重6倍的大力士。2008年,以色列大力士深蹲起1250磅。2011年,芬兰大力士Jonas Rantanen深蹲起1267磅,距离1300磅大关仅有一步之遥。深蹲项目:深蹲,运动员直立,将杠铃从深蹲架上取下,呈水平线横放在两肩上(两手握杠),后退离开深蹲架,两足平行立于举重台上,保持静止状态。待裁判发令后,屈膝下蹲,直至髋关节低于膝关节,然后起立,两腿伸直呈静止状态。待裁判发令后,再将杠铃放回深蹲架上,动作即告完成。起立时,不得有两次反弹和回降动作。在动作进行中,两手握杠位置和两足不得移动。肘和上臂不得触及大腿。在动作开始和完成时,如不能保持身体正直姿势,即判为犯规。卧推项目:卧推凳宽度为30厘米,高度为45厘米,长不少于 122厘米,板面要平,凳架从地面至安放杠铃位置的高度为87~92厘米。两手握杠时,两食指间的宽度不得超过81厘米。在整个动作进行中,运动员必须在卧推凳上保持下列姿势:头、躯干(包括臀部)伸直仰卧在卧推凳上,两足稳踏地上。运动员将杠铃从架上取下安稳地置于胸上时,裁判开始发令。发令后,运动员即将杠铃垂直向上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并保持这个姿势在静止状态。待裁判再发令,运动员将杠铃放回凳架上,动作即告完成。裁判发出开始令后,运动员不得更动身体姿势,头、肩、臂以至大腿不得抬起或移动,两足也不得移动。在上举过程中,两臂伸直不均或停顿,裁判未发令即放下或两肩触及凳架,均判失败。硬拉项目:杠铃成一水平线放在运动员两足前面,两手可用任何方式握杠(一般采用正反握,即握杠时,一手心向前,一手心向后),以一连续动作将杠铃往上提起,至身体完全伸直。运动员必须面向发令裁判。在动作完成时,膝关节必须伸直并锁紧,保持稳定姿势,待裁判发令后放下。任何将杠铃提起或类似动作,均作一次试举。凡出现下列情况,均判为犯规:上拉时,中途有停顿,用大腿支撑杠铃,身体站立不直,膝关节未能伸直或锁紧,两足移动,裁判发令前放下杠铃或两手脱离杠铃,让杠铃落在举重台上。

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自然不比多说,如果你想成为硬汉,肯定是需要通过力量训练来增肌的,但是如何完成力量训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下这3个动作。

1 俯卧撑:35个

通过35次高质量的连续俯卧撑,你可以适应并提高你的肌肉力量。这可以通过收紧内核和抵住下巴来实现。

我们发现,20岁左右的伙伴可以完全提高他们的力量和肌肉维度,只需要通过系上腰带在短时间内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然而,我们仍然需要仔细地思考我们的长期目标是什么。

然而,如果你不遵循正确的训练方法,把训练当作娱乐方法,那你就很容易受伤。与此同时,如果你只想完成这些训练数据,抛开高质量的训练标准,清晰的思维会让你更容易成为一名力量训练者。此外,它还将为训练提供新的思路。

2 杠铃深蹲:自重重量至少完成6次

无论你是颈前深蹲还是颈后深蹲,无论是哪种变式,如果一组人不能完成六次负重深蹲,那么你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不管你的体重或者你身体否足够大,这都是一个公平的标准。看起来,体重60公斤的人比体重90公斤的伴侣更容易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在你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之前,你需要增加力量或减少身体脂肪。

如果你又大又重,你最好足够强壮以适应你的杠铃负重。如果做不到,你也需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了。

3 双杠臂屈伸:12次

如果你做12次臂屈伸的时候没有正确稳定的姿势,那你就需要变得更强壮。如果你的肩膀在正确的位置,你的肘部不应该在90度就停止。

许多小伙伴认为,如果你下放再低,你的肘部会感到不舒服,并导致慢性疼痛。但事实上,如果我们不做完整个运动,它更容易引起慢性疼痛,所以我们应该要完成全程动作。

记住,力量训练和完成一个大重量的目标可能是一种爱好,但不是必需的。目的是找到一种更合适的训练方法,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便训练能让生活更美好

他当然是个怪物,但是将他放到罗尼库尔曼旁边,他的肌肉就不那么震撼了。

1993年,被称为腿王的汤姆普拉兹和Fred Hatfield(第一个蹲起1000磅的人)一起参加了深蹲比赛。虽然汤姆的腿比Fred要粗很多,但是Fred在1RM上打败了汤姆,855磅 vs 765磅。不过当他们从杠铃上卸下一些杠铃片并且将重量降低到525磅来测量下肢耐力时,汤姆就赢得了Fred,23次 vs 11次。

因此,健美运动员似乎更擅长在平稳节奏下的高次数,而力量举运动员似乎更擅长爆发式的低次数。

肌肥大类型

慢肌纤维生长

1更高的次数和追求泵感

3高次数到力竭

4肌肉孤立和器械

5神经肌肉连接

6特殊技巧

健美运动员偶尔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技巧来将一组达到极限,比如力竭组、超重离心、递减组、休息-暂停组、超级组等。当这些技巧被保守的使用时,就会带来额外的肌肥大刺激信号。不过这些技巧应当正确的周期化去使用以防止过度训练。

为什么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围度小,力量却大得多呢?实际上,从肌肉的含量来讲,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含量是属于顶级的,只是举重运动员肌肉训练的主要部位是腹部和胳膊,而不是全身,所以他们的腹部和胳膊的肌肉就看着很多,而其他部位的肌肉就显得不是那么多了,实际上举重运动员的肌肉维度和力量是成正比的,因为举重运动员的肌肉维度并不小,所以他们的力量也很大。他们的腰腹部肌肉围度更高,而其他地方的肌肉围度更小。所以从视觉的角度上来看,举重运动员的肌肉维度较小,力量却大的多。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从晋代到清代,举重就已经被列为重要的武考项目,大多数情况下,举重被视为是一项壮举,这从古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中就可以看出来,而举重运动地位随着在一些欧洲国家的提高,第一个举重和摔跤国际联合会在19世纪90年代初登记注册,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初,英国成立举重俱乐部,最初杠铃两端是金属球,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

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大多是为了训练神经募集能力,频繁的大重量冲刺方式使举重运动员有着更好的神级募集能力,可以更好的举起重物,举重的肌肉训练方式有深蹲、挺举这两项,使用更多的肌肉部位为人体的腰背、肱四头肌,臀部肌肉,举重的力量表现为该力量表现所用肌肉比例是否均衡,单纯的肌肉力量大,动作整体表现并非一定好,如果你的肱四头肌力量很大,而其他肌肉软弱无力,那么你的力量表现并不会太好,举重运动员力量表现的动作熟练度和协调能力决定了输出的力量大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1264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