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大腿内侧肌肉,可按照下面各方法进行针对性锻炼。
方法如下:
1、弓步侧滑
a 双脚开立,相距几英尺远,右脚站在塑料盖上。在整项练习中,一手握拳,另一手覆盖其上,置于胸前帮助保持平衡。
b 重心放在左腿上,随着慢慢地弯曲左膝,下蹲,向外滑动右腿,然后慢慢地把腿伸直,再把右腿向内侧滑动。
2、分腿下蹲运动。
a:双腿打开,略大于肩宽,脚尖向外,指向10点钟和2点钟方向。
b:慢慢向下蹲,用2个时间单位(可以在心里默数1,2)来完成下蹲的动作,然后保持下蹲姿势1个时间单位,最后再用2个时间单位将双腿伸直,回到刚开始的姿势。
3、大腿内侧压皮球运动。
a 躺在垫子上,弯曲膝盖,使脚底平放在地板上,大腿内侧夹住橡皮球(或打结的浴巾)。
b 用大腿内侧挤压皮球,保持30秒,放松10秒,然后重复此动作若干次。
股后群肌又称股屈肌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它们均由坐骨神经支配。
1、股二头肌bicepsfemories 在股后部的外侧份,有长、短二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两头汇合后,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semitendinosus 和半膜肌semimembranosus半腱肌位于半膜肌的浅面,此二肌均起自坐骨结节。向内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半腱肌为一三角肌的扁肌,肌束向下逐渐集中移行于一长腱。半膜肌为一梭形肌,上部有较长的腱膜。
三肌共同的作用是伸髋、屈膝。当屈膝时,股二头肌能使小腿轻度外旋;半腱肌和半膜肌能使小腿轻度内旋。
“体态”一词切确的说描述的是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包括他们自然排列的位置,或者从解剖学角度看他们的位置是否契合。良好的体态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保在正确的位置上,而不良体态往往会导致肌肉疼痛、关节活动障碍或是全身不适。
标准体态
人体处于标准体态时各个部位对于关节表面的压缩力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偏离了标准体态,身体便会增加韧带上的压力,肌肉也需要额外发力去调整体态,并且这样的调整不仅会影响与该关节直接相连的部分,该包括其上方和下方其他的关节。如果关节对位不良持续下去,那么这样的位置偏移可能就会造成结构性的变化。
我们在做体态评估时一般都以“标准体态”作为体态评估观察结果的比较标准,分别会从背面观、侧面观和正面观进行评估,以人体中垂线为基准,对比身体位置来评估身体排列。
评估流程
侧面观
从侧面观察身体排列时,我们需要从矢状面观察问题。当身体处于标准体位时我们可以从中垂线上找到以下几个观察点,从上到下依次为:耳垂、颈部中心点、肩峰、躯干中心点、大转子、膝盖中心点稍靠前、脚踝中心点稍靠前。
主要评估项:头前引、颈椎弧度、肩关节是否内旋或外旋(罕见)、胸椎弧度(驼背或是下凹)、腰椎弧度(过大或过平)、骨盆前倾和后倾、骨盆前移、膝超伸。
问题举例
头前引:这种体态往往会加强施于颈椎后侧软组织的压力,并可能会导致肩颈部和上背部疼痛。颈部后伸肌群被缩短而无力,前屈肌群被拉长而无力。同时这种体态会伴随着明显的驼背,导致胸腔缩小,胸腔缩小会引起肋间肌、胸小肌、肩部旋内肌及外展肌缩短。背展肌和中下斜方肌过于薄弱。
腰椎过曲:腰椎过曲意味着腰椎曲度大于正常范围,通常伴随着骨盆前倾的问题。这样的体态通常会出现腹部力量薄弱、髋屈肌群紧张和下背部紧张。因此如需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腹部力量,同时拉伸髋屈肌,如果出现下背部紧张的现象同时也需要做拉伸。训练中需要强调骨盆中立位,建议加强骨盆腰椎段稳定性。
从解剖角度来说,腰椎过屈伴随着骨盆前倾的体态腘绳肌的长度处于被拉长的状态,然而,大部分客户的腘绳肌却很紧张。这往往是因为腘绳肌试图将坐骨拉长到正常位置导致的,属于离心性紧张。
膝超伸:膝超伸意味着膝盖的排列超过伸直的状态。一般与股四头肌紧张和腘绳肌、腓肠肌被拉长,膝关节后侧关节囊拉力增加,髌骨关节软骨退化的可能性增加。矫正时需要教会客户如何拉回膝盖至直线位,同时激活腘绳肌。
背面观
当我们从背面观察体态排列时,主要观察身体的对称,我们需从冠状面和水平面寻找问题。重要的标记点和骨标记点应该在头、肩、肩胛骨排列、手臂与躯干间距、脊柱排列、髂后上棘、膝盖和足踝。
主要评估项:头有无旋转和侧屈、高低肩、骨盆侧倾、骨盆旋转、膝内翻或外翻、足内翻或外翻
问题举例:
高低肩,高低肩一般会伴随着肩颈不适,存在颈椎疼痛的人可能会不自觉的保护性抬高他们的肩膀,以此来缓解不适感觉。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惯用肩会自然偏低且稍稍前伸。肩胛提肌和上斜方肌紧张可能会导致高低肩,骨性结构变化如脊柱侧弯也会导致高低肩。
骨盆侧倾,骨盆侧倾会代偿性增加侧弯幅度,如果右侧骨盆抬高,腰椎会突向右侧倾斜,凹向右侧,右侧腰方肌和腰部竖脊肌缩短,右侧髋关节内收,左侧外展,因此右侧髋内收肌群和左侧髋外展肌群缩短,两侧腘绳肌不平衡。
正面观
正面观和背面观一样主要关注身体的对称,主要观察点头、肩、锁骨、肚脐、骨盆、膝盖和脚。
主要评估项:头的侧倾和旋转、高低肩、手臂是否内旋、骨盆高低、膝内翻和外翻、租外八字或内八字。
问题举例
膝内翻和膝外翻:膝内翻和膝外翻会同时影响膝关节和支撑膝关节的肌肉。膝关节病变或者半月板退化更常见于膝关节受压较多的一侧,而膝关节对侧会出现软组织过度牵拉的问题。
从结构上来讲,膝外翻(X型腿),胫骨相对膝盖的位置侧偏向外,当膝盖并拢时双脚分开。会导致大腿外侧肌肉(如髂胫束和股二头肌)比内侧肌肉(股薄肌和半腱肌半膜肌)相对较短。膝内翻(O型腿),胫骨相对膝盖的位置侧偏向内,当双脚并拢时膝盖分开。导致大腿内侧肌肉(股薄肌和半腱肌半膜肌)比外侧肌肉(如髂胫束和股二头肌)相对较短。当我们在治疗时应首先区分是功能性还是结构性原因。
体态评估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体,进而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对于教练、康复师、物理治疗师等健康行业从业者来说,能够更好的获取客户身体信息,从而做出有效的训练计划,更好的帮助客户减轻身体疼痛,改善身体状况!
人体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及足肌。
一 盆带肌
盆带肌分为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盆带肌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和髂肌两块肌肉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
阔筋膜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盆带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臀大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臀中肌和臀小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
梨状肌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大腿前外侧群:股四头肌、缝匠肌。
股四头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缝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
•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
起点:起于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大腿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小腿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胫骨前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肌腱从内踝前方通过,止于内侧(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
功能:维持足弓
趾长伸肌
起点:起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面上3/4和相邻骨间膜。
止点:该肌共有5条腱,其中四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另一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此肌只有人类才有)。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伸和外翻,并使2~5趾伸。
拇长伸肌
起点:起于腓骨内下半和小腿骨间膜。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拇趾伸,并使足伸和内翻。
小腿后群: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
趾长屈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后中部。
止点:有4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侧面。
功能:固定时屈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拇长屈肌
起点:起于腓骨后下2/3处。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跖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为屈拇趾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胫骨后肌
起点:起于胫、腓骨后面及小腿骨间膜。
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点:均为起于腓骨外侧,腓骨长肌在上2/3,腓骨短肌在下1/3。
止点:两肌腱从外踝后面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经足底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短肌止于第5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外翻的原动肌,协助足跖屈,有维持足弓的功能。
足肌
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只有两块伸趾的短肌
足底肌分为内、外侧和中间三群。足跖侧诸肌的功能与其名称相适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