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是什么?

肌筋膜是什么?,第1张

人是会衰老的,衰老的表现除了肌肤长皱纹以外,还有就是被我们忽视的骨骼。人到中年骨骼会变脆弱,其实骨骼也是有年龄的。肌筋膜是连接骨骼与骨骼的,而它是也是有年龄的,可以说它掌控着骨骼的年龄。你看为什么有些动物能跳得远,跑得非常快,跳得也高,这就是肌筋膜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肌筋膜,这样才不会显得衰老。

1、肌筋膜就是结缔组织

我们的身体姿态是由骨骼的不同位置和角度决定的,操作骨骼做出不同位置和角度的组织是肌肉,我们的肌肉有两个属性,灵活和稳定,这两个属性互相对抗,也就是灵活的肌肉不稳定,稳定的肌肉不灵活。而控制肌肉灵活还是稳定的是个叫“筋膜”的组织。

筋膜中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其中浅筋膜主要分布在皮下,深筋膜用来包裹肌肉、器官等组织,使肌肉与骨骼连接。至于体态问题的成因,我们主要来说深筋膜中的一部分,包裹肌肉的筋膜,也就是“肌筋膜”,肌筋膜本身没有主动收缩的能力,但可以根据体液渗透的程度的不同改变其物理张力。

爱吃肉的人都知道,肉里面有“筋”,肌筋膜组织就像大理石纹路般贯穿肌肉,就是在肌肉上面的那一层薄膜,这一道薄膜还能在料理时增添香气与油脂。事实上,肌筋膜的主要成分来自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也就是蛋白质与水分。

2、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肌筋膜触发点(triggerpoint)是骨骼肌肌肉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搐以及可能引起的远处牵涉痛。触发点则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点,压之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处部位的放散痛。

激痛点的形成起初是肌肉功能失调,继之生理组织营养不良,局部代谢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结果在肌肉中产生不能控制的代谢区,代谢物中的神经激活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类物质使血管严重收缩,这些局部反应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使肌肉束紧张,并出现感觉痛区。按压或针刺激痛点可引起不同形式的感应痛点,激痛点可诱发植物神经症状,如血管收缩、局部肿胀、头痛、头晕、耳呜等。

触发点除了引发疼痛及放散痛外,并会增加肌肉的紧张度,使肌肉缩短,缩短了的肌肉又会拉紧不同结构组织,所以肌肉缩短是引起肌筋膜痛的关键,亦是引致其它软组织及关节痛症的主要原因。

3、保护肌筋膜需营养

1、蛋白质

首先重要的是蛋白质纤维,是肌筋膜的基本组成成分,身体需要有蛋白质,才能制造这一些蛋白质纤维,而这些特定的胺基酸无法由身体自行制造,必需从食物中获得。因此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才能使结缔组织细胞制造出蛋白质纤维。此部份,动物性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又优于植物性蛋白质。

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才能使结缔组织细胞制造出蛋白质纤维。

建议食用优质的肉类、鸡蛋、鱼类、乳制品与乳酪,即可满足身体对于蛋白质的需求。至于素食者可以摄取扁豆,或其他豆科植物与乳制品,都是不错的蛋白质来源。

2、维生素C

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的参与,维生素C就如同细胞的黏胶一样,能使纤维互相黏合。体_如果缺乏维生素C,胶原蛋白的合成便会受到干扰,身体组织就会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例如:牙_出血、伤口不容易愈合、皮肤角化等。

一般人认为水果是维生素C的最佳来源,其实,水果中的维生素C往往还不及蔬菜,尤其是甘蓝类蔬菜例如:青花椰菜、球芽甘蓝、绿甘蓝、白球甘蓝等的维生素C,就比柑橘类水果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C。此外,菠菜、茴香、欧芹、辣椒,以及甜椒、马铃薯也富含维生素C。

3、_、镁、钾

_,是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人体_蛋白质、脂肪与细胞的新陈代谢,都需要它的参与。此外,_具有强化免疫系统的功能,还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体_如果缺乏_,包括甲状腺与_固酮在_的许多荷尔蒙,都会没有办法发挥正常功能。至于_固酮则是在男性与女性体_,都担负著强化结缔组织的任务。_含量较高的食物海鲜、_脏、牛肉、猪肉、牛奶、乳酪、坚果等。

_含量较高的食物海鲜、_脏、牛肉、猪肉、牛奶、乳酪、坚果等。

镁与钾也会影响细胞_的新陈代谢、细胞生长、胶原蛋白合成与体_的水分平衡。镁的良好供应来源包括_与各类坚果,尤其是葵瓜子含量丰富。至于含有大量钾的食物则包括:菇类、香蕉、豆类、乳酪、菠菜与马铃薯等。

4、水分

由于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约70%是水分,所以,它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应,每天应该喝1至15公升的白开水。

你是否曾经觉得肌肉很紧绷,怎么放松都放松不了呢 或是有

过平常运动前总是 需要暖身很久,身体才会热开,活动度才会比较大呢

等等!你知道你热开是 筋膜还是肌肉 吗筋膜与肌肉是同一个组织吗或者说 筋膜与肌肉很类似吗

的确, 有时候是很类似的 ,就像是筋膜与肌肉 都富含水分与弹性 ,二者也 都可以蓄能 ,像是当往下蹲的时候筋膜与肌肉同时储存能量,让你可以往上或往前跳得更远;此外,筋膜与肌肉一样富含感觉神经,可以感知我们现在身体的位置在哪里和快速反应,就像是在快要扭到脚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反应。

然而,在有些时候,筋膜与肌肉的角色却是完全相反的。

不同温度,肌肉与筋膜表现就很不一样

你或许知道,我们人体的温度其实分布并不平均,身体中间的核心温度比较稳定,大约维持在365~38°C之间,而四肢手脚的温度,就变化很大,有时甚至可以相差到10°C之多,中间的变化取决于环境中的温度和肌肉的使用程度。

备注: 休息的时候 ,我们的 四肢最低可以低至30°C,而在运动时,则可能达到40°C。

温度如何影响筋膜与肌肉 

每增加1°C的体温,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加快10~20%。

根据Dr Robert Schleip所著的”Fasica in sport and movement”当中提到:当我们开始运动或是环境变热,组织温度升高时,会让肌肉中的钙离子释放,帮助肌肉的变得比休息时更加紧实有弹性;

然而筋膜并没有这样的机制,它的表现就 像放在冷冻库的牛肉拿出来热一样 ,会变得软软的。

当我们停下来休息或是环境变冷,组织温度下降时, 肌肉纤维就会变得相对松弛且没有力量,筋膜反而变得硬度较大。

乍看之下,或许会觉得很奇怪,筋膜与肌肉的在不同的温度下反应完全不同,怎么甚至还有点互相矛盾呢 然而这其中包含了很大的智慧。 

当我们开始做运动,暖身完后,身体变得比较热以后,并不是所有的肌肉与筋膜都变软变松,而是里面的肌肉变得结实有弹性,外面的筋膜变得松弛,这二个加起来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肌肉维持有弹性,让力量随时可以发挥; 筋膜放松,活动范围变得更大更不受限。  

相反的,当我们休息的时候,身体四肢的温度慢慢下降,肌肉变得相对松软放松,这时候筋膜反而变得比较硬。这时候,肌肉组织得以休息,藉由较硬的筋膜组织帮助身体的支撑。

如何应用

你可以藉由这简单的原理, 区辨出你是筋膜发生沾黏,还是肌肉发生问题 。

举个例子,你是不是每次都需要暖身很久花很长的时间,身体才会热开,活动度才会比较大呢那你有可能筋膜太紧了,你可以拨开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筋膜帮助你活动度增加。

同样的,如果你在休息后, 肌肉整个还是十分的僵硬紧绷,不容易放松,那就有可能是肌肉沾黏啰! 那你可以单点放松肌肉,让肌肉更容易学会放松。

文章来源于:阿舟的物理治疗小教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给大家带来一波肌肉筋膜放松,泡沫滚动时 动作可以略慢,感受泡沫轴带来的酸爽感!

上背部滚动

背阔肌

前锯肌

肱三头肌

小腿—后侧腓肠肌

小腿—前侧胫骨前肌

大腿--前侧(单)

大腿--前侧(双)

大腿--外侧

大腿--内侧

大腿后侧--腘绳肌

泡沫轴滚压放松肌肉,其实 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 , 因为每个部位滚压1分钟和15分钟效果是一样的哦。

筋膜弹性并不非凭空得来,不同的训练方式会使每个人的筋膜有不一样的性质与走向。有变化性的训练,相较于单调重复的训练动作,更能够让筋膜变得强壮,这个变化性可以是动作角度的变化、节奏的转换,甚至是负荷的改变。简而言之,避免让训练模式「一成不变」,这样才能够 活化到身上不同的筋膜。

训练筋膜的四大原则与注意事项

此外,单独训练某条肌肉,或者是单关节的训练,对筋膜的 也比较少,例如:健身器械(肩推或者膝伸直等固定式器材)对筋膜的 就比自由重量(哑铃或者壶玲)少很多。原因是健身器械的设计是针对单一肌肉,训练时会将其他关节固定在稳定的状态之下,只单独活动某一个关节,让某一个特定的肌肉收缩。 虽然这样可以增加特定肌肉的力量,或者让特定肌肉肥大,但是,器械训练的缺点就是周围其他的肌群或者筋膜,完全被固定住了。所以,在器械训练时,周围的肌肉筋膜都不需要收缩和做功,因此,周围的肌肉筋膜当然也就不会有成长茁壮的机会。为此,筋膜的训练尽量还是选择用自由重量,避免使用固定式健身器材,这样才能够多角度、多样强度变化,达到 筋膜的目的。

改变仰卧起坐的起身角度,就能锻炼到更多筋膜

举例说明这个原理:仰卧起坐只能 到躯干中央某部份筋膜(部分的浅前线和深前线),但如果能够增加动作的角度变化,例如,仰卧起坐加上旋转身体,那么就可以多训练到躯干的螺旋线;又如果仰卧起坐加转体,再加上对侧的脚往前延伸,意即身体往右转就伸出左脚,那么就会多 到下肢部分的筋膜,例如浅前线、深前线与螺旋线;而上述的动作如果再加上双手握小哑铃,在转体伸脚的同时将双手延伸出去,那么这个复杂的动作,就同时还会训练到手臂线的筋膜。 其实,仰卧起坐已经比坐在健身器械上做卷腹,更能 到更多身体稳定肌群了,但是如果可以将动作一层一层叠加上去,增加动作的角度变化、负重、难度与复杂度,每增加一种挑战度,就可以 到更多的筋膜,不仅能扩大筋膜线被训练的范围,也能够提高筋膜被 的强度。换言之,训练的强度越高,使用到的范围越广,筋膜训练的效果就会越好。 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只是一直骑脚踏车,一直重复这个单调且相同的动作,即使你骑得再远再快,除了心肺系统之外,其实大部分只训练到大腿的肌肉,增加了大腿肌群的力量,但却没有办法有效训练到筋膜,筋膜的弹性也就无法增加;其原因就是骑车这个动作所用到的筋膜范围太小且太局限。事实上,骑脚踏的动作非常单调且重复,几乎不需要用到筋膜的弹性或者力量,除非是骑车上坡,或者站起来骑车等较复杂有变化的动作,否则筋膜是完全无法被强化的。

<span style="font-

1 全身性的动作比局部性的动作好

在设计筋膜训练动作时,全身性的动作比局部性的动作好,也就是尽量是以「活动到越多的身体部位越好」,为什么呢?举例来说,跳跃比深蹲的动作涵盖更多的范围,因为跳跃除了需要先蹲下之外,还要用力跳起,那么用力跳起的这个阶段就会用到小腿后侧肌肉,这个部位是单纯深蹲动作不会去用到的位置。此外,大腿前侧与臀部肌肉的力量,在跳跃动作中也比深蹲动作中用到更多。 此外,深蹲并没有落地缓冲这个部分,跳跃才有,而落地缓冲这个部分,会挑战到更多下肢肌肉离心收缩的力量以及筋膜延展的弹性,所以,跳跃对于筋膜的 大于深蹲,训练效果也会比较显著。因此,原地垂直跳、左右跳或跳箱等这类型的动作,对筋膜的训练效果,就会比深蹲、分腿蹲或侧蹲还要好。 同理,如果将动作涉及的范围再扩大来看,波比跳的训练效果又比单纯地跳跃更好,因为波比跳是垂直跳与伏地挺身的结合,比跳跃多了躯干稳定度与上肢力量的挑战,能够 到更多的深前线,并且多了手臂线的参与。 由上述介绍可知,设计筋膜训练动作的时候,全身性的训练比局部训练的效果好,除了训练的范围会比较广泛之外,训练的强度也会因此提升,更能够改善全身筋膜的协调性,所以,应该要尽可能的利用全身性的动作来做筋膜训练。

2 长筋膜线的动作比短筋膜线的动作好

同样是训练某条特定的筋膜线,如果可以一次训练到「整条」筋膜线,会比分段训练或者只训练某一段的效果好。举例来说,做弯曲手肘举起哑铃的训练,这个动作只练到前手臂线里的二头肌与附近的筋膜,但如果是拿球拍做挥拍动作,那么整条前手臂线的肌肉与筋膜都会被训练到;如果挥拍前再加上拉拍动作,那么对筋膜 的强度就更大了;再者,如果挥拍可以顺带旋转身体,那么除了整条前手臂线外,还能多训练到螺旋线。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拿弹力带绑住脚踝,做膝盖反复弯曲、伸直的训练,那么就只能够训练到股四头肌与附近的筋膜,但如果将动作改成踢球的动作,那么整只脚必须先往后摆动,再向前伸直踢出,这个动作就能够 到几乎整条浅前线筋膜。 又或者说,健身房中的躯干旋转器械训练,必须双脚固定跪在机器上,然后转动上半身,但是这个动作只训练到上半身的螺旋线;但如果将动作改成转身抛接药球,那么不只是上半身的螺旋线,甚至从骨盆到下半身部分的螺旋线筋膜也都会被训练到。 因此,如果训练的目标是筋膜,那么就应该将动作做一些修改,尽量以筋膜的走向去设计,且尽量涵盖同一条筋膜线越大的范围越好。

3 发力次序要从中心到四肢

预备动作是远端肢体做反方向的延伸,也就是前面讲的「预先的反向动作」,但是,这个预先的动作并非静态的往反方向伸展就可以了,而是动态的往反方向预先延伸,整个过程都是持续在动,没有静止或停下来的时间。此外,动作的起始必须从身体的近端开始发力,也就是先从身体的核心肌肉群启动,再依序由内而外,从中心到外围,从躯干到四肢有顺序地启动肌肉。 听起来似乎有些复杂,但其实很简单。在皮拉提斯的训练中,常常会使用到类似的概念:一切的动作都从稳定核心开始,核心肌群先收缩稳定住躯干之后,再收缩躯干旁边的肌群,接着才会收缩四肢的肌肉。举例来说,要完成一个网球右手单手反拍的动作时,必须先将右手臂往身体左侧摆动,让手臂做一个反方向的动态延伸;接着,当要向右、向后挥出且打开手臂之前,胸椎旁的肌肉应该收缩好,然后肩胛骨周围的肌肉再收缩,将肩胛骨稳定住之后,棘下肌、小圆肌和后三角肌接着再收缩,此时手臂才会出现向后挥开击球的单手反拍动作。如果在打到球之前,肌肉收缩的次序可以照着这个规则,那么在击球的瞬间,筋膜的力量就更能够发挥出来。 发力次序正确,除了能将筋膜的力量完整发挥出来之外,也能降低受伤的发生机率,为什么呢?以单手壶铃摆荡的动作来说明,当我们要挥动壶铃的时候,如果倒过来从远端到近端依序发力,也就是手臂肌肉比肩膀周围肌肉先启动,那么壶铃开始摆动时,肩关节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肱骨头就很容易被往前推挤出来,造成肩部的伤害。由此可见,由近而远的发力顺序除了能增加动作的稳定度之外,也能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 因此进行筋膜训练时,不论是基于优化力量的发挥或稳定关节、减少伤害,都应该要遵循这个由近而远,由内而外依序收缩的的规则。

4 动作逐渐复杂,避免单调重复

训练筋膜比训练肌肉要花更长的时间,一般来说,筋膜彻头彻尾的汰旧换新需要六个月至两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远比肌肉成长的时间长多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筋膜汰换的时间长短呢?如果知道这个速率的决定因素,或许就能提高筋膜训练的成效了? 原则上,筋膜训练成效的速率决定因素就是训练的「复杂度」与「难度」,因为,如果每次筋膜训练的动作都很简单重复,那么,筋膜被 的程度就会很小,训练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好,筋膜汰换的速度就会很慢;反之,若训练的复杂度与难度能够逐渐提高,训练的效果就会比较好,那么筋膜汰换的速度也就会比较快;因此,训练的复杂度与难度大小影响了筋膜的汰换速度,到底是只需要六个月或是漫长的两年之久? 换句话说,筋膜对训练方式也会有适应性的问题。一旦筋膜适应当前的训练动作,那么训练的效益就会大幅度地降低,因此,训练应该要逐渐地去「增加动作的复杂性」和「减少动作的重复性」,这样对筋膜的训练效果会比较好。举个例子来说明,越野跑对筋膜的 ,就会比在操场上绕圈慢跑要高出很多,因为越野跑的场地不规则,有上下斜坡,有树木土堆等障碍,还有需要跨过的溪水等,全身的筋膜必须要因应这些地形,迅速地做出反应,所以越野跑的动作复杂度就比在操场跑步要高出许多;此外,武术套路也会比单纯的蹲还要复杂,因为武术套路需要将许多蹲、跳、回旋踢等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流畅的演出,因此,就会比单纯的蹲,例如弓箭步蹲或者深蹲等,对于筋膜训练的效果高出很多;又或者拳击动作中,除了练习出拳外,若再加入闪躲对方攻击的动作,也会提高动作的复杂性,并且增加筋膜训练的效果。 由上述可知,决定筋膜训练的效果,训练的复杂度与难度非常重要。话虽如此,仍然有其他影响筋膜汰换速度的因素,例如睡眠或营养状态等,所以想要得到最快速的筋膜训练成果,必须要面面俱到才行。

<span style="font- 1 避免动作太过僵硬干涩

训练时,动作应该要轻柔有弹性,不可以太过干涩与僵硬。以跳绳为例,如果用脚跟落地,这样的动作看起来就十分的僵硬,而且对脚跟会产生很大的震荡与冲击,如此并没有办法训练出筋膜的弹性,只是徒增伤害而已。但是,如果可以用前脚掌轻柔的落地,像猫咪从高处跳下一样没有制造出任何声响,那就能够练出筋膜的弹性。

2 避免突然转换方向

无预警且唐突地变换动作方向,对于筋膜弹性的训练是没有帮助的,甚至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尤其是不流畅或者太僵硬的动作,例如,向前冲刺突然急停,转换成向右冲刺,又或者现前的直拳,突然转弯变成勾拳等。因此,筋膜训练应该避免突然的转换方向,应该要追求动作的顺畅跟圆滑,让动作是一气呵成地做完。如果非要变换动作的方向,也必须要非常流畅才可以。

3 避免依赖大肌肉收缩

训练筋膜的时候,应该要尽可能地利用筋膜回弹的特性完成动作,而不是依赖大肌肉群的收缩去产生力量。也就是说,要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大肌肉群的力量,并且要尽量去控制动作的品质,让动作轻松且流畅地完成:轻松就是不依赖大肌肉收缩,流畅就是增加筋膜的贡献度。如果能够减少对大肌肉群的依赖,才能让筋膜在动作训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书籍资讯 ◎图文摘自采实文化出版,凃俐雯 著作《筋膜线身体地图》一书。长庚大学中医系毕业,中医、西医双主修,并取得复健专科医师执照,专长是运动医学、复健医学和针灸。热爱各种运动,在大学时期因为运动伤害导致肩关节脱臼之后,下定决心走向运动医学的领域。致力于推广各种运动治疗和运动恢复的概念,深信运动伤害最终须以运动训练来治疗和预防。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了解,很多运动伤害其实能够不药而愈,而正确的运动训练才是关键。 ■ 人体全身8条筋膜线,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1)浅背线 负责维持人体「直立姿势」,将身体像「帆船的桅」一样垂直地拉起来。 (2)浅前线位于身体前侧,与浅背线互相平衡,一起提供人体直立姿态的支撑力。 (3)侧线 位于人体的左、右两侧,负责维持身体左右平衡,避免倾斜。 (4)螺旋线 以「双重螺旋」的方式缠绕身体,让人体做出「躯干旋转」的动作。 (5)前手臂线 将手臂前侧与躯干连接起来,负责手指、手肘、肩膀所有「弯曲」与「内收」动作。 (6)背手臂线 将手臂背侧与躯干连接起来,负责手指、手肘、肩膀所有「伸直」与「外展」动作。 (7)功能线多是浅层肌肉,与静态的的直立姿态维持无关,与动态的动作平衡关系较密切。 (8)深前线 支撑身体的中轴骨架,与深层核心肌群的稳定度关系密切。 一般健康的人,8条筋膜线各司其职,身体运作顺畅。然而,大多数人因为生活习惯不良、姿势不佳、意外或运动伤害,或者老化等各种原因,都有可能使得某些筋膜线出现紧绷沾黏等各种损伤。一旦发生这种情形,不仅身体运作的顺畅度、灵活度必定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出 现各种令人苦恼的「痛症」。 •更多采实文化出版《筋膜线身体地图》资讯 请点此

责任编辑/滢滢

通常我们只要谈到健身大家都会想到使用大重量的杠铃与哑铃来做肌力训练,所以,造成很多人对于肌肉的强化只限于增大肌肉尺寸,但却忽略了会影响训练成效的肌筋膜放松,这个长久以来都被大家所忽略的名词,随着这几年来许多自我疗法及肌肉拉伸的风气之下,逐渐的被大家所重视。但何谓肌筋膜?为何它会需要伸展呢?

何谓肌筋膜?为何它会需要放松呢?

我们身体所有组织均有内外生物膜亦称被膜,皆为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均可称为筋膜,用比较狭义的名词来解释就是肌肉组织内外的生物膜即称为肌筋膜,肌筋膜是贯穿于全身上下的一层严密且紧致的结缔组织,位在皮肤之下不只包住肌肉也包住了脂肪、骨骼以及血管,自然组成保护及连贯全身运动系统的重要组织,对身体器官和组织有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 而我们人体的肌肉组织内,只有运动神经没有感觉神经,但肌筋膜则有感觉神经末梢分布,肌筋膜不像肌肉受我们人体的意识控制,它只受到张力或化学物质 出现收所现象,例如我们长期的姿势不良或是运动时的肌肉紧绷,就会造成肌纤维的挛缩结节引起筋膜张力变化或部份筋膜产生损伤、炎症或粘连,则会产生运动不协调、僵硬感、疼痛及压痛等问题,这些都通称为肌筋膜疼痛。如同,我们常见的一些小毛病,像是背痛、肩肘关节问题、颈椎疼痛、肌肉僵硬、头痛或是脚后跟骨刺等足部问题,由此可知,肌筋膜皆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肌筋膜又与肌纤维的挛缩结节相联系。

如何放松筋膜

筋膜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使用滚筒、花生球(以自身体重加压来回滚动之后放松肌筋膜)或是这1-2年常见的电动 器都是针对激痛点按压并适度伸展;当然,有的人也会去给物理治疗师或 师来做专业的肌筋膜放松,接着事后再搭配肌肉伸展运动,都会让肌肉与筋膜得到很好的放松效果。当自我治疗时一旦发现酸痛的点,应该「停留」并且持续的在该点进行施压,尝试放松该肌肉,运用缓慢且深层的呼吸能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同时放松触发点;每个肌肉群大概花费30-60秒的时间,另外,注意透过转移身体的重量或增加工具的力量来控制酸痛的程度,只有中重度的按压才有办法达到筋膜放松的效果。同时,需特别注意!如果有骨折、开放性伤口、骨质疏松、深层静脉阻塞、感觉异常或怀孕等,请避免使用滚筒或花生球等工具来放松筋膜。

除了能自行采用滚筒或花生球这些辅助器材外,还能透过专业的肌筋膜 来做放松。 先做肌肉拉伸还是放松筋膜

如果尝试靠拉伸来解决触发点或筋膜的紧张状态是行不通的,此时肌肉此时就像一条打结的大橡皮筋一样,伸展只是让结变的更紧而已。当我们忽略软组织放松(恢复)的手段而持续训练,持续对受伤的软组织再进行破坏,软组织的情况会愈来愈糟,关节活动度减少、动作改变、代偿更严重。所以应该是先筋膜放松,再进行拉伸。我们放松完筋膜之后,只是抚平了表层的肌筋膜,并不代表着肌肉有被拉伸开。所以,当我们放松完肌筋膜之后,肌肉还是需要拉伸放松的。

你的问题问错了地方,这里是工程学而不是内科医学。

筋膜位于肌肉的表面,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1)浅筋膜 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含有脂肪、浅静脉、皮神经以及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等。脂肪的多少因身体部位、性别和营养状况不同。临床常作的皮下注射,即将药液注入浅筋膜内。

(2)深筋膜 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于全身且互相连续。深筋膜包被肌或肌群、腺体、大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筋膜鞘。四肢的深筋膜。伸入肌群之间与骨相连,分隔肌群,称肌间隔。

筋膜

解剖结构名。指肌肉的坚韧部分。附于骨节者为筋,包于肌腱外者为膜。是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为肝所主,并赖肝血的滋养。《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

作用;筋膜遮于肌肉的表面,肌肉收缩时,肌筋膜不仅参与位移活动,同时参与肌肉收缩的张力活动,这样才能充分保证肌肉收缩的正常功能。肌筋膜的结缔纤维组织十分丰富,并富有弹性。

不是的。

在躯干上,深层肌肉和浅层肌肉存在很大的区别:

1、形状不同

深层肌肉通常由众多小肌束构成,它们起于一块椎骨,止于另一块椎骨,或起于一块椎骨,止于相邻的两三块椎骨,或起于椎骨,止于肋骨,并且位于非常接近骨头的深层位置。

浅层肌肉的体积更大或更长,更宽,跨越更远的距离。

2、作用不同

深层肌肉能够非常精准的在椎骨间活动,稳定或支撑椎骨和椎骨层。深层肌肉几乎没有力量,体积不大,无法进行一些大幅度运动,适合做一些以支撑性以及稳定脊柱的持续型运动。例如颈部能够整日支撑着头部,正是得益于这类深层肌肉的运动。

浅层肌肉不擅长完成精细动作,浅层肌肉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运动,或者做大幅度运动,因此浅层肌肉适合做间歇性和力量型动作。

扩展资料

肌肉分类

(1)骨骼肌

骨骼肌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当健身者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时,锻炼的就是骨骼肌。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且成对出现:一块肌肉朝一个方向移动骨头,另外一块朝相反方向移动骨头。这些肌肉通常随意志收缩,意味着想要收缩它们时,神经系统会指示它们这样做。

(2)红、白肌纤维

人体的骨骼肌可以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纤维。红肌纤维依靠血红蛋白持续供氧运动,进行较长时间的收缩和拉伸,从而使我们进行日常行为活动。而白肌纤维则(多在紧急情况下)依靠内部快速化学反应迅速伸缩,其特点是持续、反应时间短,其反应时间是红肌纤维的四分之一。

(3)平滑肌

平滑肌存在于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宫中。平滑肌能够长时间拉紧和维持张力。这种肌肉不随意志收缩,意味着神经系统会自动控制它们,而无需人去考虑。例如,胃和肠中的肌肉每天都在执行任务,但人们一般都不会察觉到。

(4)心肌

心肌只存在于心脏,它最大的特征是耐力和坚固。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样有限地伸展,也可以用像骨骼肌那样的力量来收缩。它只是一种颤搐肌肉并且不随意志收缩。心肌有固定的收缩规律从而产生心跳。正常人的起搏细胞正常,心肌收缩规律一定,起搏细胞出现异常,心肌收缩规律会发生改变。

--肌肉

一个是柔韧,一个是身体联动。

俩都不是新鲜词,只是很容易被忽略。而且很怪,越往后练才越会觉得原来它们这么这么重要。不光是规避伤病,更是对动作效率的提升。

先说柔韧。相对于普遍理解的韧带、筋膜,这里更偏向于是说关节的灵活度与稳定性。以举重为例,从手腕、手肘、肩部、胸椎到髋部、膝盖、脚踝,每一处的活动扩展性都很关键。可能两个人同时举空杆,还看不出来太多,但只要上重量了那差别一目了然,动作能不能完成、完成度怎么样,甚至会不会受伤,都跟关节柔韧水平有关。

有时候即便力量够了,但关节受限,动作也做不出来。就挺难受的。

不过,柔韧度这事儿吧它也不能来硬的,一般来说女生会比男生更有优势。人和人天生不同,运动员和运动员也有差别。比如大银热身的这个开肩动作,队里也不是个个拈手敢来的:

这种程度的关节柔韧度是天赋。大家不要去跟比柔韧,没必要,还有可能会受伤。

为什么要开到肩膀后这么多呢?再看张图,

杠铃举起来的时候实际位置是不在头顶正上方的。

通常看举重比赛,正面看运动员举杠感觉像是往头顶上方去了,不是的啊。从侧面看,实际支撑杠铃的位置,差不多是在头部略后方,专业点说是斜方肌中束、肩胛的正上方。想找找感觉的朋友,可以试着做杠铃后蹲,深蹲扛铃位置的正上方,就是抓挺举锁肩那一下,过顶支撑的位置。

说回来,每次训练前的热身激活里,挺适合做点针对关节柔韧性的动作,整体都给活络了再开始。千万急不得。还有上大重量之前,护腕、护膝、腰带、肌效贴,这些要上还得上,关节稳定了,动作到位了,力才能发的出来,身体才能联动得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2031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