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身体松垮懒散:表明腿筋紧绷,压迫脊椎
很多人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是懒懒散散的,身体肌肉懒散,脚劲就会紧绷,将我们的脊椎拱起从而压迫脊椎。
2、 屁股肉下垂,表明双腿无力
如果双腿无力,那就是上半身太重,而脚部没有足够的支撑力,身体重量压住双脚,久而久之,大腿骨就会被迫往前移,盆骨也会往前倾。屁股下垂,体态也会很难看。
3、 屁股扁平,表面背部肌肉软弱无力
科学表明,屁股扁平是由于背部深层肌肉无力软弱导致的,如果不加以锻炼,臀部的肌肉就会萎缩,越来越下垂。长期可能会导致脊椎偏移。
、 小腹凸出,表明背阔肌紧张
背阔肌其实也是背部的肌肉一部分,这部分如果紧张,腰部就会放松,身体就会随着卷缩,长期不锻炼,内脏就会向前凸出,小腹就会凸出。
5、 啤酒肚:表明身体核心肌肉弱
啤酒肚不是单单因为喝啤酒就会有的,而且长期摄入大量高热量的食物,然后久坐不站,脂肪储存在肚子上形成的。如果减少食物的摄入,但是还有啤酒肚,那就证明我们的核心肌肉弱,没办法撑起整个身体。
1、根据鞋底的磨损情况来区分内外翻脚。
(1)、内翻脚穿的鞋是脚跟外侧、前脚掌内侧易磨损。
(2)、外翻脚穿的鞋是脚跟外侧、前脚掌外侧易磨损。
(3)、正常脚穿的鞋是脚跟外侧易磨损、前脚掌内外侧均匀磨损。
2、可以根据脚部骨骼线区分内外翻脚。
扩展资料:
足外翻的综合康复方法:
1、足部矫正手法:通过牵伸、按摩及诱发方式,对由于不同机制形成的足外翻有针对性地选择康复矫正手法。
(1)、对痉挛的足 外侧肌群轻柔摩擦、肌腱按压和松解;足内侧松弛的 肌肉多击打、重压和刺激,增强其肌张力和收缩力;
(2)、适度牵拉足外侧缘挛缩的软组织,由弱到强,逐级加力,缓慢施行;
(3)、托住患儿踝关节的后部,刺激其足内侧缘,诱发足做主动内翻及背屈的动作;
(4)、患儿扶站时前足掌负重。在使用足部矫正手法时,根据患儿足外翻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及矫正的程度等,尤其在牵伸过程中注意防止过度机械牵拉,以免造成周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的发生。
2、穿戴足部辅具:临床上对早期、轻度、无明显临床疼痛症状的患儿,一般多采用保守治疗,通过垫足弓垫或穿戴足部辅具矫正足部畸形及提高患儿步行能力。
足内翻的综合康复方法:
新生儿时期适用手法矫正,治疗应于出生后尽快开始。
手法矫正操作应轻柔,一手固定足跟,另手纠正前足内收,以后依次纠正内翻和马蹄,纠正后用胶布固定维持在纠正后位置。
足趾基底和前足部加衬垫,足跟、内踝、膝关节也应加以保护。
治疗约需6~10周,6个月以上婴儿手法矫正后可用长腿石膏固定于纠正后的位置,每月换石膏1次,约需9~12个月。
用石膏固定应注意防止压伤和血运障碍,病儿走路后鞋跟外侧应垫高约05厘米以巩固疗效。
1~3岁患儿可用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有两大类:
1、软组织手术
包括延长跟腱及切开踝后关节囊矫正足马蹄畸形,足内侧软组织松解矫正足内翻,肌腱转位以保持足部肌力平衡等。
2、骨性手术
适用于年龄大于10岁的病儿,包括足部各种截骨及关节融合术,以矫正畸形及稳定关节。
手术原则是切除或松解全部妨碍矫形的病理性挛缩软组织,如跟腱延长,跖筋膜松解术等。
3~5岁患儿除做后内侧软组织松解术外,还可做跟骨截骨术、跟骰关节融合术、肌腱转移术、骰骨楔形截骨术等。
—足外翻
—足内翻
婴儿足内翻临床上常见的就是马蹄内翻足,孩子生下来以后脚掌心朝里面叫做马蹄内翻足。这是一个联合畸形,有多种多样、不同程度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些很轻微的单独的足内翻,非常严重的有可能会合并有马蹄或者高弓前足内收表现,这种情况的小儿骨科门诊是非常常见的。内翻足常见的有几种情况,就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神经肌肉性马蹄内翻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外伤所引起的,创伤性马蹄内翻足。对于这个疾病出生以后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给孩子及早的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出生以后进行被动的按摩效果还是不错的,被动的按摩以后可以配合石膏外固定,如果效果不好就直接进行手术治疗。
一、足内翻与足外翻底是什么?
当你站立时,从后面看,正常足部的距骨与跟骨应在同一直线上,并垂直于地面。若你的距骨相对于跟骨向外偏歪,则为足内翻。若你的距骨相对于跟骨向内偏歪,则为足外翻。
足外翻:又叫外翻仰伸足,是足部常见畸形之一。足外翻是因为脚部肌腱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畸形,同时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小腿中点、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点连线呈型。
足内翻: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出生时就能发现的由于胫骨后肌挛缩引起的踝关节畸形。足内翻可以发生在单足或双足,表现为足部内翻、僵硬,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二 足外翻与足内翻的发病原因
我们重点讲足外翻。
足外翻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的足外翻发病原因,一是遗传导致,二是胫前肌紧张所致,三是由于胎儿在宫内受压所致。后天性足外翻发病原因,是由于肌肉乏力、 韧带松弛、体重过重、不良习惯、外伤等原因所致。
过早站立 :婴幼儿的骨骼刚开始发育,韧带较为松软,如果过早站立或者学走路,会增加足弓及足踝部关节的压力,出现后跟倾斜过多的现象。 如果宝宝较胖,其足踝部要承受更多的负重,也会增加足外翻发生的概率。因此要顺其自然。
走路姿势 姿势不正确,如果孩子走路姿势不正确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时间久了将可导致足跟轴向外偏斜。 严重时还可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
鞋子没选对 有的家长为了时髦和美观,过早的给孩子穿硬质皮鞋等也会造成足外翻
足内翻多由于胎儿足部在宫内受压而长期处于某种异常姿势造成形状异常。有遗传因素,属于多基因遗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