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第1张

翻译如下: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

夫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

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

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

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

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

扩展资料:

文章选取与司马迁的《赵世家》。

《赵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本篇主要讲述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数百年的兴亡史。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国君为嬴姓,赵氏。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赵国先后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和邯郸。公元前222年,灭于秦国。

在《史记》三十世家中《赵世家》是颇具特色的一篇。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朔(生卒年不详):即赵庄子。嬴姓,赵氏,名朔,谥号为“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孙、赵盾之子。其妻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赵庄姬的称谓构成:夫氏+夫谥+姓。《史记·赵世家》记载其为晋成公之姊,并非事实,属司马迁之误)。

屠岸贾(gǔ),屠岸姓,名贾,在戏剧和民间传说中,屠岸贾一直是以一个大奸臣的面目出现的。元代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影响深远,以后的许多剧种都据此编出了精品剧目,多年流传。屠岸贾也因此而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奸臣形象。

赵朔死于何时,不详。晋景公十一年(前589年),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此时赵朔或已死,故以当时下军佐栾书升任。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记有赵婴齐与赵庄姬私通一事,并且次年赵同、赵括为此事制裁赵婴齐时,未见赵朔出面,何况《左传》又称朔妻为“赵庄姬”,“庄”即为赵朔谥,均证赵朔此前已死。

总之,赵朔死于赵同、赵括被杀之前,属于正常死亡。“赵氏孤儿”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为司马迁作《史记》时采取的战国传说。

参考资料:

-赵世家

说到汉朝西汉太后吕雉的政绩,恐怕鲜为人知。但是如果谈起人彘戚夫人的故事,恐怕就家喻户晓了。千百年来,吕雉在人们心目当中留下的就是这样一个恐怖而残暴的形象,我倒是觉得,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看,吕雉无疑是一个幸福度不高,遇人不淑的女人;但是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去看,她维护了西汉初期稳定的局势,发展国计民生,完善律法。她虽是一介女流,但性格刚猛坚定,和许多功臣宿将斗智斗勇,周旋抗争,最后还能大获全胜。朝内朝外虽然反对力量无穷,但是碍于她铁的手腕儿,万马齐喑,无人敢发声。她不是一个良善之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凶残刻薄才是她的本性,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她超群出众的政治才能。在乱世之中,多少人运如飘萍,命如草芥,一个女人能够凌驾于众多须眉男子之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单单就这一点,她就可引得我们无限的钦敬。

吕雉本来随其父吕公住在砀郡单父县(今山东单县终兴镇潘庄),后吕家因躲避仇家迁居沛县。吕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书香鼎盛,但是绝对是殷实之家,而且在当地也算有头有脸。而出身草莽的刘邦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亭长,而且嗜酒好色,好吃懒做,在当地的名声也并不好。论常理,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吕雉匹配,但是吕公阅人无数,眼光独到,很会看人,也很会看相。

刘邦这个人,一脸漂亮的胡须,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吕公透过刘邦表面戏皮笑脸,看到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暗暗称奇,一时间顿生敬意,遂恭迎刘邦入室。吕公相中了刘邦的外貌。刘邦为人落拓不羁,不太不太在意一些细枝末节,和当地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相处甚熟,嘴上也经常开一些没大没小的玩笑,其他人也洗耳恭听地听着,不去跟他计较。吕公是一个过来人,他觉得刘邦身上有一种难得的人格魅力,这个人虽然看上去放浪形骸,但是骨子里却拎得很清,地位虽然不高,却一点都不会妄自菲薄,和别人称兄道弟起来毫不脸红。这个人脸皮够厚,脑子灵活,心胸宽广,这是成大事者才具备的王者气质,实属难得。

吕公虽然不当官不从政,却也是一个难得的聪明之人。秦朝实施严苛的律法,赋税繁重,秦始皇又好大喜功,发动各种各样的征伐战争,修建大大小小的宫殿工事,老百姓苦于徭役奔波之苦,多不能安于农事,而亡命于征调路途之中。举国老百姓,多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如此家国大势,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是岌岌可危,大厦将倾。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吕公决定顺大势而起,与其给自己女儿找一个小富即安的家庭,以后也免不了覆灭之祸,不如给她一个有力的后盾和平台,做一个弄潮儿,趁势而起,虽说只是个女子,将来也会大有作为。

不得不说有其父必有其女,吕雉也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女人,她的虎狼心性,缺乏一般女人的柔弱和顾影自怜,但是关键时刻的孤注一掷和果断狠辣是受大战争环境苦难磨练的影响,但是不得不说也有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教养方面因素的影响。吕父仅凭一面之缘和自己依据多年经验的直观判断,就可以把自己心爱的女儿轻而易举地交托他人,其胆识魄力就非一般人可及。身为女儿的吕雉也完全继承了其父的精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事物的安排都是一厢情愿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吕公只看到了刘邦的人格魅力和领袖才能,却选择性地忽视了他的人品。或者说他根本会预料到自己的女儿以后情路上会诸多坎坷,但是他觉得有一些代价是值得付出的。如此狠心的一个父亲,不知道是吕雉的幸与不幸。

嫁给刘邦后的吕雉已经彻底地告别了以前尊贵的大**生活,洗手作羹汤,粗布衣裳,照料刘邦的一家老小,操持家里家外,俨然一个地道的家庭主妇,贤妻良母。刘邦本来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整天吊儿郎当地在乡里混吃混喝,连自己的父亲都瞧不上他,觉得他比老实本分的老大真是相差甚远,也惹得家嫂嫌弃。娶了吕雉之后,他这种放荡不羁,随心所欲的生活也没有多少收敛,吃喝玩乐一样也不落下。吕雉新婚生活不是和丈夫耳鬓厮磨,卿卿我我中度过的,不是一个受宠爱的妻子,而是直接挑起了家的担子,收拾刘家的烂摊子,忙得脚不沾地。从吕雉婚后的这一段经历来看,她也不是一个娇滴滴,弱不禁风的单纯的千金**,她骨子里,就是一个可以有担当,坚强刚硬的女人。

都说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我赞同,我也同样赞同另一句话,英雄造时势。

相关史料:

沛县起兵

起兵反秦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6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州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

这时,沛县令也想响应起义,萧何和曹参当时为沛县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樊哙去邀请刘邦,刘邦当时已拥数百之众。然而此时沛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他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关闭城门,并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二人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闻此,于是将一封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萧何

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担心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大家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

此时,已经是公元前209年10月,刘邦已经48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梁和项羽。他们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也就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毫无疑问,吕雉也一样嫁鸡随鸡,别无选择。任何大业草创初期都是十分艰苦的,起义的风险性很高,安全系数很低,面对正规军的围追堵截,随时随地准备逃命跑路,要是一个反应慢了半拍儿,直接可以去阎王府报到了。刘邦和他一起豁出命的兄弟们风餐露宿,狼狈不堪的日子数不胜数,而吕雉则任劳任怨,做好后勤工作,整日里还要魂不守舍,担惊受怕。我相信,以吕雉的眼光,她大抵是看得上刘邦这样的人,否则,她大可以撂挑子,回娘家,不过这种鬼日子。她没有退缩,没有临阵脱逃,而是选择坦然面对,巧妙地保护者自己和刘邦的家人,这样的女人,贤惠而又勇敢,绝对是一个旺夫的好女人。此时此刻在外漂泊不定,亡命的刘邦对自己的妻子一定是充满了感激的,他是一个真男人,他大概也很感佩自己妻子的不离不弃,鼎力相助。

刘邦的造反事业越做越大,诸雄逐鹿中原,一波波血腥的厮杀追逐之后,他最后逐渐发展壮大,和许多诸侯王平起平坐,也惹得项羽忌惮,又有了鸿门宴这样精彩绝伦的故事。不得不说,刘邦虚心纳谏,身边谋士猛将如云,他本人也胸怀宽广,即使偶尔玩世不恭(譬如不敬儒生),但是睿颖的头脑还是能让他及时回心转意,改弦更张。他本人就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才换来那么多杰出人物死心塌地地追随。

反观项羽,虽然军事才能卓越,个人武艺出众,力能扛鼎,但是他心胸狭隘,刚愎自用,多疑猜忌,政治上很天真,每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都会感情用事。身边人和他逐渐离心离德,只有一个杰出的谋士范增,还被他的幼稚气得吐血,被他驱逐,他火烧咸阳宫,坑杀几十万秦兵,外厉内荏,残暴不仁,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性人物。

在刘邦和霸王项羽角逐争斗的过程中,吕雉也深受其害。她作为被俘的人质留在项羽的身边,被监视控制,生活里诸多苦楚,性命朝不保夕。在这样晦暗不堪的日子里,她和身边的审食其同病相怜,情愫暗生,有一段私情。刘邦忙于争雄,驰骋天下,他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志得意满。刘邦搜罗民间美女,网罗到身边,供他消遣享用。美女在怀,沉浸在温柔乡里的刘邦也就渐渐淡忘了现在项羽的手里受苦遭罪,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的妻子吕雉。

等到吕雉死里逃生,重新回到刘邦的身边时,她发现那些年轻娇媚,丰姿绰约的女人轻而易举地夺去了自己在丈夫心目当中的位置。刘邦是一代霸主不假,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色之徒,现在他已经是大权在握,对美色方面自然也不会再有节制,年老色衰的吕雉的失宠几乎已经成了必然的事情。

吕雉知道刘邦对自己的感情已经越来越淡漠了,但好歹他还念及当初患难与共的情谊,立自己为中宫皇后,不管他有多宠爱戚夫人,他始终都没有做出出格之事。吕雉毕竟自己还诞育了长子刘盈,根据历朝历代立嫡立长的传统,朝中重臣们都认定刘盈才是承继大统之人,所以一大批元老重臣无形当中都聚集到吕雉身边,成为她坚实的后盾和依仗的力量,这其中就包括汉初最杰出的谋士张良。在刘邦为太子之位绞尽脑汁,犹豫不决的时候,张良为吕雉出谋划策,请出商山四皓,让刘邦也看清楚了太子刘盈背后的支持力量,刘邦明白太子刘盈继位已经成为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刘邦明白,众怒不可犯,如果自己执意废长立幼,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朝堂巨变。所以戚夫人再泪眼婆娑,苦苦哀求,自己再喜欢类己的刘如意,也是无力回天。

刘邦很清楚吕雉是一个刚毅果断的狠角色,她曾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对于她的心性,自己身为枕边人,何尝不知?再加上她历经磨难,千锤百炼,如果之前她还略显稚嫩,对自己一往情深的话,可是经历了这么多世事的考验,她早已经心如铁石。

刘邦是一个厚黑的帝王,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好面子的皇帝,他不忍心赶尽杀绝,对待功臣,他既防备忌惮又心存感情,处在一种两难的境遇当中。但是吕后没有这些顾虑,人都说最毒妇人心,吕后杀人冷血无情,眼睛都不眨一下,她用计杀了用兵如神的韩信,彭越,这些人让刘邦夙夜难寐,辗转反侧的大功臣们,被吕雉一夕之间除掉。刘邦驰骋沙场这么长时间,杀人如麻,早已见惯了生死,但是如吕雉这般狠辣无情,还是让刘邦心中震颤不已,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不如一介妇人,他重新刷新了对吕雉的认识。

刘邦明白自己偏宠戚夫人这么长时间,还打算废长立幼,吕雉也已经明白自己看重戚夫人远远超过自己,以她争强好胜,绝不服输又狠辣的心性,是不可能轻饶了戚夫人和如意的,自己死后,怕就是疯狂的报复和反扑,自己心爱的儿子和女人怕就死无葬身之地。

刘邦宠爱美貌多才的戚夫人,他也知道即使自己成为皇帝,众生都匍匐在自己的脚下,自己也始终无法撼动立嫡立长这一条铁律。原来即使高高在上,身为皇帝,也有许多事是身不由己,做不得主的。刘邦聪明之处,就是知人之智和自知之明,知道对立面太过强大,就决不能知不可为而为之,不会感情用事,哪怕是他最宠爱的女人,他也选择了罢手。

我们反观一下项羽,鸿门宴范增曾多次提醒他除掉刘邦,甚至派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是项羽始终不为所动。他只看到了刘邦卑微低下,谦逊恭敬的态度,觉得自己成诸侯领袖已成既定事实,不必为难甚至杀了刘邦,如果自己行不仁不义之事,那其他诸侯会怎么看待自己,会不会觉得自己是背信弃义之人?以后谁还会听从自己的号令?

项羽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他必须从全局考虑,招揽人心。他这么考虑并没有错,但是他忽略了一件最关键的事,那就是实力对比,乱世诸侯争霸,拼的是军事实力,并非仁义道德。刘邦气候已成,有帝王之气魄,心术城府皆远远地在项羽之上,正因为如此,范增才千方百计地劝项羽除掉刘邦,以免他成为日后的劲敌。但是项羽太迷信武力,他相信自己的军事能力无人可及,事实也是如此。但是乱世从不匮乏人才,刘邦手下的韩信用兵如神,所向披靡,比起霸王项羽并不逊色多少。项羽太自负,刚愎自用,他凭借超群出众的军事天赋称雄一时,如星辰般耀眼夺目,但是很快这种优势也就丧失殆尽了。

项羽分配封地不公,挟私报复,亲疏有别,诸侯王都割据一方,本就不安于世,蠢蠢欲动,这就更给了他们重新燃起战火,妄动刀兵的借口,于是新一轮逐鹿中原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轮最后的结局众所周知,项羽双拳难敌四手,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倏忽而起,又倏忽而逝,只留下一段悲歌与一段历史传奇。而看似无情无义,不顾老爹妻儿,不择手段的刘邦则大获全胜,最后将其他竞争对手一一翦灭,一统混乱割据的天下,创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若论有情,霸王项羽对虞姬的一番情有独钟,深情厚谊怕是薄情寡义,朝三暮四的刘邦不及十分之一。但是刘邦最后做了天下之主,实乃他具备君王的素质,尽管他个人品质上有缺陷和瑕疵。吕雉这个女人从今天的角度看简直就是一个心理变态,她迫害戚夫人,将其做成骇人的人彘,害死刘邦最喜爱的儿子赵如意。她在刘邦死后把持朝政,杀戮刘氏子孙,大封吕氏为侯,甚至为儿子刘盈安排了一桩为人诟病的**的婚姻。她用强力的手腕稳定了混乱的局势,无论是诸侯还是功臣宿将,无不在她的*威之下战战兢兢,偃旗息鼓了很长时间,尽管平静的海面下恶浪滚滚。在吕雉执政期间,汉王朝平稳过渡,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进一步增强。

有一件趣事不得不提,匈奴冒顿单于曾向吕雉求婚。匈奴人驰骋于大草原,无拘无束,但是实力强悍,经常骚扰汉朝边境,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就像是大汉王朝的一块牛皮癣。当时汉王朝初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根本无力发起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争,所以只能隐忍按捺。刘邦执政期间,就曾派出皇族女子佯装公主,前往和亲。只可惜匈奴王人毫无信义可言,尽管和大汉联姻,但是仍然小动作不断,边境不时受到侵扰,不得安宁。

匈奴人虽然很残暴,但是也有其可爱赤诚之处,他们民俗未完全开化,没有很严格的皇权等级观念,匈奴冒顿单于觉得自己未娶到正了八经的公主,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心有不甘,于是,竟然滑天下之大稽地给吕雉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你为寡妇,我为鳏夫,你为大汉太后,我是匈奴大汗,咱俩门当户对,为了纾解寂寞愁苦,我们干脆一块儿搭伙过日子吧!

以吕雉的强势威严,看见这封信后自然怒不可遏,要倾举国之力攻打匈奴。但是在群臣的阻挠劝解之下,她逐渐冷静下来,想当年高祖刘邦几十万雄兵都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山,要不是张良的计谋,恐怕几十万大军早已被全数歼灭。如今,国内局势不稳,反对派随时会趁机反扑,如果此时大举征伐匈奴,劳民伤财不说,怕是会旷日持久,甚至铩羽惨败而归,到那时,反对派实力崛起,政局岌岌可危,国土四分五裂,前功尽弃,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吕雉精明强悍之人,知晓自己受辱事小,家国事大,一切当以大局为重。她强压怒火,给冒顿单于回了一封情理兼备的信,来彰显自己的怀柔宽大:我年老色衰,怕是不能和你相配,你的心意我只能心领了。但是大汉不缺乏貌美智慧的女人,我精挑细选了几位绝色佳人来侍候你,希望你能笑纳,愿大汉与匈奴的友谊万古长青!

这件事看上去很滑稽,但是冒顿单于之所以敢这样张狂,公然调戏大汉的皇太后,并非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而是匈奴势强,大汉势弱,冒读单于明白,即使自己说出更难听,更过分的话,大汉朝也得赔着笑脸全盘接受,不敢起干戈的。所以,闲来无事他也让皇太后难堪一把,一来是报大汉朝拿假公主诓骗自己之仇,另外,当年刘邦率大军被围困在白登山,为了脱困曾经卑躬屈膝地称匈奴大汗为父,自己为儿皇帝。刘邦是一个厚颜无耻之人,这种只在口头上占便宜的事,他自是不以为然。但是匈奴人心眼儿实诚,让一个中原皇帝做儿皇帝,那还不能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征服感?而且匈奴人延续了这种心理上的惯性优势,时不时的敲打一下大汉朝,来彰显自己的强势领导地位。

汉惠帝本就性格柔善,身体嬴弱,自从他亲眼目睹了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的惨状,自己的亲弟弟赵如意又被母亲毒死,又听闻自己的母亲种种骇人听闻的行为之后,心理上就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他接受不了这样冷酷残忍的母亲,内心矛盾痛苦却又无力反抗。他继位以后只是一味逃避,自暴自弃,消沉低落,任凭自己的母亲去折腾,对一切不管不问,政治上没有任何建树。没过几年,刘盈就阴郁而终,谥号惠帝。

汉惠帝死后,吕雉命令汉惠帝皇后张嫣佯为有身,取惠帝与宫人之子名之,立所名子为太子,同时,吕雉命宫女鸩杀太子之母,这就是汉帝刘恭。一开始小皇帝和吕雉倒还能相安无事,相处甚欢。只可惜天长日久,汉恭帝知道了被自己的生母被吕雉赐死的真相,两人的关系彻底恶化。小皇帝嫉恶如仇,口无遮拦,出言以后要杀了吕雉给自己的母亲报仇。吕雉哪能忍受自己亲手扶上皇位的人这样敌视反对自己?小小年纪就这样锋芒毕露,将来还能听任自己摆布吗?

吕雉毫不顾念祖孙之情,将刘恭囚禁后杀害,后又辅佐少帝继位,临朝听制。只可惜天不假年,吕后重病后常常忧虑不已,她担心自己所作所为会断送了吕氏一族的后路,事实证明,她却有先见之明,并非杞人忧天。

刘氏诸王都已形成气候,独当一面,而吕氏子孙却并没有出类拔萃,可以堪当大任之人。自己在世之时,还可以庇护吕家人。但是一旦自己驾鹤西去,刘氏诸王一定会反攻倒算,这天下本就是刘家人的天下,他们才是人心所向,自己强力占为己有,也最终会付出代价。只是,自己苦心孤诣地经营一辈子,绝不想看见吕氏一族被连根拔起,片叶不留。她病重之时都在谆谆教诲,万千嘱咐吕家人千万不要把兵权交出,还可以苟全性命。只可惜吕家人终究是太过天真,在吕雉死后被周勃几句话诓骗,乖乖地交出了兵权,全族被诛灭,无一幸免。吕雉何等强势能干之人,子孙却遭灭族之祸,自己勃勃野心的实现却以断子绝孙为代价,真是令人唏嘘!

吕氏之乱被平定后众人迎立刘恒继位,刘恒的母亲薄姬并不受刘邦的宠爱,正因为如此,她才能早早随自己的儿子就蕃,躲过吕雉的魔爪。当时无论是股肱大臣还是诸侯王都对吕雉强势狠辣畏惧后怕不已,他们也绝不想再培养一个这样的太后,之所以会选择刘恒继位,一方面是因为刘恒在诸王当中虽然军事实力并非最强,但是他为人低调谦和,谨慎持重,个人品德出众;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刘邦并不宠爱薄姬,薄姬娘家没有势力,她的权力欲望也很淡泊,是绝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吕雉的。诸侯王谁也不服谁,如果不能达成统一意见,必然会刀兵相向,同室操戈。所以刘恒继位是权力均衡制约的结果,是诸王之间,诸王与功勋大臣之间共同达成的共识。事实证明,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汉文帝最终也成为一代明君。

  传统相声台词-《八扇屏》——22番贯口全本

  江湖人

  甲: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大宋朝有一江湖人,此人姓苗名训字广义,不遇之时,在洒金桥旁,摆下一座卦棚。巧遇未遇时的赵太祖打马比此经过,见桥旁人烟稠密,围着一座卦棚。迎面有一副对联。上联写:“一笔如刀,劈开昆山分石玉,”下联配:“双瞳似电,观透苍海变鱼龙。”横批:“断事如见。”匡胤一见心中不悦:“何处狂生,敢出此浪言大话?待我下马访之。”想罢翻身下马,将马拴在卦棚以外柳树之上,分开众人,走进卦棚,向先生躬身言道:“先生,你看某后当如何?”广义一看,吃惊非常,原来是开国太祖!急忙站起,口称:“万岁,草民接驾来迟,望祈主公恕罪。”匡胤闻言,大吃一惊:“先生你莫非有疯癫之症?”广义言道:“我主不必惊慌,看我主双眉带煞,二目有神,左肩头有一朱砂痣,后必有九五之尊。”匡胤闻言,心中暗想:“我左肩头有朱砂痣,他人怎能知晓?莫非到后来果应他言。”想罢对先生低声言道:“某日后如登九五,当将你宣入朝中,封为护国军师。”广义谢恩。匡胤走出卦棚。向众人道:“列位听真,此人乃江湖人,江湖口,江湖术士,不过奉承而已。”说完上马,奔他方而去。到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果将广义宣进宫去,封为护国军师,执掌三军司令。到后来,湖北韩龙进来他妹韩素梅,太祖酒醉桃花宫,带酒斩三弟,醒酒免去苗先生。广义去后,太祖后悔,说出:“可惜我那先生,他乃洒金桥旁卖卦之一江湖人也。”苗广义--江湖人,你比得了吗?

  小孩子

  甲: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有宰相之才。吴周瑜一十三岁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使苦肉,献连环,借东风,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中之魁首。这些小孩子你比得了哪个?

  粗鲁人

  甲: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自秦王夜探白壁关,敬德月下赶秦王,打三鞭,换两锏,马跳红泥涧。自降唐以来,征南大战王世充,扫北大战雷世猛。跨海征东,月下访白袍。唐王得胜,班师回朝,鄂国公因救白袍,在午门外拳打皇亲李道亲门两齿。唐王恼怒,贬至田庄,后来白袍访敬德,那尉迟恭正在船头独自垂钓,忽听身背后人又喊,马又叫,言道:“吾乃征东薛平辽,特地前来访故交,你若金殿去交旨,保你为官永在朝。”敬德闻听说:“吾乃山野村夫,耕种锄耪一乡下人也。”这是一个乡下人,你比得了吗?

  忠厚人

  后汉三国有一位忠厚人,此人姓鲁,名肃,字子敬。只皆因刘备当阳大败,夏口屯兵。鲁肃同孔明过江东,舌战群儒,对周瑜念《铜雀台赋》,言说曹操下江东所为二乔,以乐晚景。气坏周公瑾,那周瑜才与曹操势不两立。阚泽下书,怒打黄盖,庞统献连环之计,周瑜用火攻。只皆因欠东风,周郎身染重病,南屏山借东风。周瑜密差丁奉、徐盛去杀孔明。赵子龙箭射篷绳,孔明才得活命。火烧战船,曹兵大败,荆襄九郡,俱为刘备占领。到后来屡讨荆州,刘备总是不还,竟自难为鲁子敬,那金圣叹老先生批三国说:“鲁子敬是一位忠厚人也。”

  愚人

  在列国时,卫国出现了一位愚人,此人姓宁名俞,人称武子。自从元角丧命,叔武被杀,元亘对狱,子虎旁听,庄子刖足,士荣斩首。而宁武子周时其奸不比奸险之奸,真乃大智若愚。孔子有云:“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是个愚人。

  渔人

  三皇治世,五帝为君,传到纣朝,出了一位渔人。此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时不至,太公无时卖过面,算过卦。在渭水河边钓鱼,愿者上钩。文王夜得一梦,梦见飞熊入帐,郊外打猎,必得贤臣。那一日文王郊外打猎,偶遇武吉拦路,将文王引至渭水河边,见一道长白发白须,真有仙风道骨之样。文王拉辇,太子拉套,拉了八百单八步。到后来,扶保周朝八百零八年。斩将封神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斩将封神姜太公称为渔人。

  浑人

  秦始皇命王翦并吞六国,在夜间偶得一梦,梦见黑娃娃白娃娃双夺日月,惊醒后心中忐忑不安,恐怕江山落于他人之手。修下旨南修五岭,西建职权房,东填大海,北造万里长城以防匈奴。 不想江山传至二世胡亥之手,就有楚汉相争之事。自鸿门宴刘邦赴会,项伯、项庄拔剑助舞。鸿门宴多亏大将樊哙,保走刘邦。楚、汉两路进兵,以咸阳为定,先到咸阳为君,后到咸阳为臣。此时有一人姓韩名信,投到霸王那里,霸王只以执戟郎授之。后来张良卖剑访韩信,叫他投奔到刘帮那里。果然登台拜帅,在九里山前,设下十面埋伏之计,困住楚霸王。前有乌江拦路,后面韩信追兵甚紧。霸王正在危急之中,只见江面飘飘来一小舟。霸王摆手唤之道:“我乃西楚霸王是也,你将孤渡过江岸,见着父老乡民,孤家二次领兵征讨。那时我若成事,必封尔公件之位。”船家闻听,抱拳当胸,口称:“千岁听真,只因我这渔船窄小,您那枪沉马大,渡千岁不能渡枪马,渡枪马不能渡千岁,望千岁酌量之。”霸王笑道:“那有何难,先渡枪马过岸,再渡孤家不迟。”说话之时,小船拢岸,将枪马牵于船上,船篙一支,船离江岸,船奔江心,船家高声喝道:“呔,西楚霸王重瞳项羽听真:休拿某家当一打渔之人,我乃韩元帅帐下将吕马童是也。奉我家元帅将令,在此等候于你,所为骗你枪马,你虽有限天无把恨地无环拔山之力,掌中无枪,胯下无马,如失去手足一般,难道说你要死在韩信之手乎?还不拔剑自刎,等待何时?”霸王闻听,顿足捶胸:“想当年悔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今日处此地位,看来我真乃一浑人也。”

  王八乌龟不是人

  想当初后汉三国有位不是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自赤壁一败,行至华容道小道,忽听一棒铜锣,闪出一哨人马。当先一将;卧蚕眉,丹凤眼,胯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刀,乃圣贤关公也。曹操说:“我今狭路相逢,放我一命。”圣贤全其大义,放他一命。曹操在马上回思旧景:“想当初在我帐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到如今落得叫他放我一命,我真乃不是人也。”

  畜类

  隋炀帝傍水行舟,行至在中途,忽见一穴,命狄去邪探地穴。忽见一处:似庙非庙,似府非府。庭前拴定一物:似禽非禽,似兽非兽。有一神人,手掌铜锤在那物身上打了一锤。次日,狄去邪上来,见隋炀帝身上着一瘩背,他乃猪婆龙一转,你敢比隋炀帝?

  你是:似人非人,似鬼非鬼,似禽非禽,似兽非兽,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寒暑不侵,节前扔帐,杖打八十,实在可恶,恶满盈,迎面长疔,钉砸木烂,乱棍打死,死中求活,活活要命,命里该当,当定王八。

  不是人

  隋王二世,次子杨广,杀父夺权,鸩兄图嫂,欺娘戏妹,宠奸臣,灭忠良,下扬州,观琼花。纳黍行舟,选来民间美女,赤体拉纤,船至中途,割断纤绳,使美女个个跌倒,以博昏王一笑。到后来,狄去邪探地穴,棒打白利将,靠山王定计扬州夺印,雄阔海力托千斤闸,放走十八路反王,灭名山小罗成枪挑杨林,隋朝江山落在宇文化及之手。这一日,炀帝病卧东宫,那无敌大将军带剑上殿,逼索玉玺,炀帝道:“朕何罪之有?”无敌大将军言道:“你这昏王,贪酒色,逆人伦,荒*无道,真乃不是人也。”

  哮天犬

  南瞻部洲,北俱芦洲,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傲来国正当中,花果高山水帘洞,有一块石头,分三百六十五度,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偶一日,红光崩现,刷拉拉从石内跳出一位美猴王。拜天拜地拜四方,拜的是菩提山菩提老祖。学的是九九悬空脚,驾筋斗云,蹿天入地,七十二变。他也曾到过东洋大海,得到定海针如意金箍铁棒,只皆因大闹天宫,偷了蟠桃寿酒,外带十粒金丹,天兵、天将、金吒、木吒、哪吒、托塔天王诸天众神,俱不能拿,二郎杨戬撒下哮天犬直奔美猴王腰节骨咬去。那行者在海眼之中取下绣花针,迎风一晃,扁担粗细当间,两头两道金箍,直奔哮天犬打去。直打得哮天犬大叫数声,败阵而归。二郎杨戬一见,一棒未曾蛏希凳牵骸罢婺艘惶鹾霉贰!

  苦人

  金宋交兵,北圣人扫南将军昌平王四太子金兀术,率领三入二十四洞蒙都督,与精忠兵元帅大战朱仙镇,兀术连打数十败仗。事出无奈,才把二世子完颜兀河龙调至军前。世子年不满二十,身高八尺,膀阔三停,面如美玉,头戴虎头盔,身穿大叶连环甲,内透大红袍,足蹬战靴,手持一对双枪,真乃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由清晨战至日没,杀败金银铜铁八大锤,狄雷、岳云、严成方、何元庆四将俱都大败而归。岳帅一见心中大怒说:“何处小将如此猖獗,明日待本帅亲临战场。” 话犹未尽,由左班中闪出一人,此人姓王名佐,字文成,走上前去,深打一躬,口称:“元帅,昨日战场小将,非是兀术亲生之子,乃是我国将门之子,名臣之后,昔日兀术兵困潞安州之时,潞安州总镇姓陆名登字子敬,人称小诸葛,只皆因失陷城池,全家尽节。陆将军自刎身死,头掉死尸不倒,受兀术三拜,许他不伤子民,抚养孤儿,与他夫妻并葬,陆将军死尸栽倒尘埃。兀术将陆文龙带到番邦抚养,至今更名完颜兀河龙,此子骁勇异常,不宜强战,只可用计收伏,须用离间计、诈降计、苦肉计。”岳帅言道:“贤弟你要见机而作。”这一日,王佐故意冒犯军法,岳帅大怒,令下将王佐扯到军前,重打四十军棍。只打得皮开肉绽,右手拿着左臂。偷出宋营,来到金营去见兀术,口称:“王爷,我家元帅不仁不义,劝他归降,他不归降,将我重责,又将我左臂断下,逐出营外,无处投奔,望求王爷开天地之恩,将我收归帐下,巡更守夜,当一小卒。”兀术一见,心中不忍,传令下去:“将王佐收留帐下,命他与大家说些南朝风俗,讲些南朝故事,王佐所到之处,不准难为于他。皆因他乃是六根不全断臂一苦人儿也。”

  骂王郎

  后汉三国,诸葛亮一出祁山,计取三郡,兵临渭水之西,与魏军曹真两军相迎在祁山之前。王郎乘马而出,孔明自思曰:“王郎必下说词,吾当随机应之。”令小校传曰:“汉丞相与司徒会话。”王朗纵马而出,孔明在车上拱手,王朗在马上欠身答礼,郎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此无名之兵?”孔明曰就:“我奉诏讨贼,何谓无名?”郎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介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上,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你腐草之萤光,怎么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来降,不失侯王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焉?”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元老大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请君静听:昔日桓灵在世,汉室凌替,宦官酿祸,国乱岁迎新,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汜等接踵而起,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 禽兽食禄。狼迹狗行之辈,衮衮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徒,只可潜身缩着,苟图衣食,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吾把你这皓首匹夫,苍须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叫反臣与吾共决胜负。”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之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诸葛亮骂王朗,是你比王朗,是我比诸葛亮。

  莽撞人

  甲:后汉三国出了一个莽撞人。自从桃园结义,大哥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大树楼桑。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家住山东蒲州解梁县。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阳郡。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字子龙,家住真定常山县,百战百胜,后封为常胜将军。只皆因长坂坡前,一场鏖战,赵云单人独马,闯进曹营,砍倒大纛两杆,夺槊三条。赵云马落陷坑,堪堪废命。曹孟山头之上见一穿白小将,白盔白甲白旗号,坐骑白龙马,手使亮银枪,实乃一员勇将。“我若收服此将,何愁大事不成!”心中就有爱将之意,暗中有徐庶保护赵云,徐庶进曹营一言未发,见赵云马落陷坑,堪堪废命,言:“丞相莫非有爱将之意?”曹操言道:“正是。”徐庶言道:“何不收留于他?”曹操急忙传令:“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若有一兵一将伤损赵将军之性命,八十三万人马,五十一员战将,与他一人抵命。”众将闻听,不敢前进,往后而退。一仗赵云怀揣真龙,二仗常胜将军实在骁勇,杀了个七进七出,这才闯出重围。曹操言道:“这员勇将,焉能放走,后头紧紧追赶!”追在当阳,张飞赶到,高叫:“四弟不必惊慌,某家在此,料也无妨!”放过赵云的人马,曹操赶到,不见赵云,见一黑脸大汉。“他是何人?”夏侯言道:“他乃是张飞莽撞人。”曹操闻听,大吃一惊,言道:“想当初关公在白马坡斩颜良之时对我言道,他有一三弟,在百万营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取物一般,今日一见,果然英勇,撤去某家青罗伞盖,观那莽撞人武艺如何?”青罗伞盖撤下,只见张飞豹头环眼,面如润铁,扎里扎煞一部黑钢髯,犹如钢针,恰似铁线,头戴镔铁盔,二龙斗宝朱缨飘洒,上嵌八宝,轮、罗、伞、盖、花、罐、鱼、长,腰系丝鸾带,身披锁子甲 手使连环蛇矛。桥头之上,咬牙切齿,大骂:“曹操听真,现有你家三爷在此,尔等或攻或战,或进或退,或争或斗。不攻不战,不进不退,不争不斗,尔匹夫之辈。”大喊一声曹兵退后;大喊二声,顺水横流;大喊三声,当阳桥折断。后人有诗赞之曰:“当阳桥前救赵云,吓退曹操老奸臣,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留芳莽撞人。”这个莽撞人,你比得了吗?

  后汉灵帝之时,在涿州有一人姓张名飞字翼德。为人慷慨,禀性刚直,身高八尺,膀阔三停,面如润铁,浓眉环眼,声如巨雷,势如奔马。时年方十十岁,恰黄巾作乱,国家挂榜招贤,张飞正欲投军之际,巧遇刘玄德,关云长。三人一见,义气相投,随在桃园结义。自结义以来,招募义兵,大破黄巾。到后来,讨董卓、战吕布、失徐州、依袁术,败汝南,投刘表,兵屯新野,收徐庶,取樊城,徐元直走马荐诸葛,刘玄德三顾茅芦。卧龙出山,博望炖屯,夏侯十万大兵,片甲不咽,与曹操结下仇恨。曹操带领八十三万人马,亲下江南,欲图报复。刘玄德因寡不敌众,乃弃新野,走樊城,且战且走。这一日,败至在当阳县,长坂桥前,只有张飞一人殿后。张飞传令下去,随行二十余骑砍下树枝,拴在马毛之上,在树林之中来往奔驰,所为搅起尘土,故作疑兵。张三爷匹马单枪,桥头之上等候曹兵,少时曹操带兵追到,见桥头之上只有张飞一人,后面树林之中尘土大作,疑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传令压住阵脚。只见张飞圆睁环眼、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前来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回顾左右曰:“昔日白马坡前,曾闻关公言道:‘张飞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还未尽,张飞又喝道:“燕人张翼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闻听,心中害怕,颇有退意。张飞遥见曹军阵脚移动。挺矛又喝曰:“尔等战又不战,退又不退,是何道理”喝声未绝,只吓得曹操身旁大将夏侯杰肝胆俱裂,坠马而死。曹操拨马便走,众将一拥而退,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后人有诗赞之曰:“长坂桥头杀所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张飞见曹军大退,不敢去追,传令随行二十余骑,摘去马尾松枝,把坂桥拆断,回见玄德,述说以往。玄德叹曰:“贤弟勇则勇矣,可惜失于计算,那曹操素多好诈,汝今拆断桥梁,他知你无兵胆怯,势必卷土重来,彼率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渡,岂惧一桥之断耶”张飞闻跌,后悔不及,顿足言道:“我真乃一莽撞人也!”

  扁毛畜生

  春秋时代,有一位公冶长老先生,乃孔夫子之门徒,能懂得百鸟之音。一日,闲暇无事,独坐凉亭。见池边落一大雁,青松之上落一小燕。小燕对大雁曰:“仁兄,逍遥贵体,来此何干?”大雁只顾池边饮水,洋洋不睬。小燕怒曰:“人讲礼义为先,树讲枝叶为源,我拿好言对你,为何不理,莫非痴呆聋哑乎?”大雁曰:“树高蝉声细,山高语音低,水深流去远,贵人话语迟。”小燕曰:“尔有何贵?想尔生在荒郊,长在蓬草之畔。昼游旷野,夜宿沙滩。项长嘴扁,足大身宽,鹅鸭不像,岂不反乎!”大雁曰:“哦!那么,尔有何贵呢?”小燕曰:“想我,生在高楼大厦,长在凤阁龙台。闲观琴棋书画,闷有才女作伴。昼游花丛柳巷,夜宿纱纳凉亭。”大雁曰:“那么,尔可晓得三纲五常?”小燕曰:“呃……这倒不知,愿闻其详。”大雁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乃三纲。五常者,乃仁、义、礼、智、信。见诸虫不吃为仁,见食不争为义,前后飞排为礼,不受人擒为智,春往秋来为信。父亡母不嫁,母亡父不娶,父母双亡,守孝三载。哪像尔等,见诸虫就吃非仁,见食就争非义,前后乱窜非礼,受人擒捕非智,来去无时非信。父亡母嫁,母亡父娶,父母双亡,呼朋勾党,乱恋失群,真乃畜生也。”小燕闻听,大叫三声,坠树而亡。大雁昂首展翅,腾空而去。公冶长老先生由感而发,提笔留诗一首:“燕雁池边语哗喧,各争礼义辨愚贤。大小俱是飞来鸟,愚者愚来贤者贤。禽鸟尚且知礼义,为人能不孝当先。”看起来人而不如一鸟乎!

  糊涂人

  在想当初,元顺帝无道,普天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为防苍生造反,大丞相陀陀定下一计,恩开武举,引诱各路英雄到京都夺取“状元印” ,使其自相残杀,再一网打尽。在武科场中,有一员好汉,安徽怀远人氏,世代务农,出身贫寒。自幼习武,相貌奇伟,猿臂善射,勇力绝人,他就是打虎将军常遇春,比武打雷,连胜数人勇夺武状元。陀陀赐毒酒与常,被英雄识破,遂大反武科场,摔死金头王,撞死银头王,枪挑铜头王,鞭打铁头王,二十七座连营一马踏为灰烬。众豪杰逃出京城,扯旗造反,常遇春扶保西吴贤王朱元璋,指挥义军,兵奔京城,一路上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斩关夺寨,势如破竹。此时节,能与朱元璋抗衡者,惟有姑苏王张士诚,北汉王陈友谅,三方成鼎足之势,张士诚与陈友谅为结盟好,定下儿女之亲,姑苏大殿下张仁过江认亲之时,为刘伯温所获,暗中定下一计,命金陵名将巧嘴华云龙乔装改扮为姑苏殿下,过江认亲。华云龙来至九江,陈友谅满心欢喜,不料想,旁边惊动一人,此人年近六旬,须发银条,根根露肉,条条透风,两道剑眉直插入鬓,一双俊眼,皂白分明。头戴帅盔,朱樱乱颤,内穿软甲,外罩大红袄,上绣蟒翻身龙探爪,海水江牙。左肋下挎着一口青锋宝剑,真是不怒自威。此人乃九江大元帅,老将军张定边。张定边看破其中有诈,几次进言,陈友谅充耳不闻,反道老将军审时不清,辨事不明,泄私愤,官报私仇,真乃一糊涂人也。到后来,陈友谅中华云龙之计,兵发玉山,起兵之时,那张定边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手拿哭丧棒,跪倒马前,是哀哀切切,陈友谅并不理睬,催马而去。大队人马来至玉山,呛啷啷一棒铜锣响亮,四下里杀声震耳,九江人马死伤大半,陈友谅丢盔卸甲,遍体鳞伤,落荒而逃,逃至九江口,前有大江,后有追兵,“看孤王死于此处”,言还未尽,一叶扁舟,悄然而至,船头上昂首挺立,正是那赤胆忠心老将军张定边,口呼“我主不必惊慌,糊涂人特来接驾。”陈友谅顿足捶胸,满面羞惭,“悔不听将军之语,到如今,国破家亡,前言在耳,孤有何面目重见故人,老将军哪里糊涂,分明是我北汉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正是:九江口内摆大兵,偷梁换柱显奇能,扁舟一叶来救主,耿耿丹心老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54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