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海里螃蟹用什么水怎么喂

养海里螃蟹用什么水怎么喂,第1张

养海里螃蟹用什么水怎么喂海蟹养殖很麻烦的,以梭子蟹为例介绍一下海蟹的养殖方法!

梭子蟹的养殖技术

国内梭子蟹人工工厂化育苗早在1987年在天津首获成功,进行人工放流,到1992年在福建江浙一带已有小规模海捕蟹苗养殖经验,到1997年在日照、赣渝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工厂化人工育苗,进行虾池养殖梭子蟹,到2000年,梭子蟹池塘养殖从江浙、山东沿海风行全国。梭子蟹养殖时间短,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全国梭子蟹养殖基本处于池塘粗放养殖,虾蟹混养,半精养等模式下,由于技术水平跟不上,梭子蟹的产量并不高,有的甚至管理不善造成蟹病暴发,发生大量死蟹事故。为健康发展养殖梭子蟹事业,在此特述梭子蟹的健康养殖技术。

梭子蟹

梭子蟹

一、 场地的选择与构建

梭子蟹养殖以土池为佳,养殖场应选在沿海泥质或砂质潮间带以上的荒滩、盐碱地,一般要求潮差较大、潮流畅通,盐度较稳定、池塘进排水方便等为好,最为理想的是位于潮间带,利用潮差纳水。池底以细沙底为佳,沙质底的池中其它生物含量较少,病毒的寄生宿主少,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海水盐度一般在20~35之间,pH在78~86之间,远离污染源,水质达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水电等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池塘面积为5亩~20亩,单塘面积超过10亩时宜用塑料网插底将大塘分隔,以防止由于水温和水质的变化使梭子蟹集中而导致局部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残食。水深15米~2米为佳,池塘水过浅不利于梭子蟹的栖息和生长。进排水方便,在池塘四周挖宽4米、深05米的环沟,加高池埂12米,每只塘口设置进排水涵洞各1个,每两排塘口建进排水渠道各一条,设进排水闸门、拦网等。塘底有向排水闸门的降坡度,四周堤内有两米宽左右的缓坡,以便进排水,同时也利于梭子蟹活动,边坡面积大,坡比为1:2。 池底铺设中、粗砂,用石头、混凝土制件、瓦片等设置壁障,构成梭子蟹隐蔽场所,减少蟹间自残,每汛能自然纳潮10天左右,并备有提水泵,以确保小潮时养殖水源的供应,另外要配置适量的增氧设备。梭子蟹无打洞越堤的习性,不必设置防逃设施。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池与消毒

放养前两个月排干池水,根据池底的污染情况决定清池方法。如果池底黑化层在10cm以下,可将池底翻耕,充分氧化曝晒,曝晒时间要在1个月以上;如果池底黑化层超过10cm以上,要将淤泥彻底清除出池塘。养殖池的消毒一般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不仅能够杀灭有害生物,还能有效改善底质,生石灰用量一般为100kg/亩~150kg/亩,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5%)用量一般为30ppm~50ppm。方法是先将池内进水30cm~40cm,选择晴好天气,将消毒药物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再亩施15千克茶籽饼,清除肉食性鱼类和吞食蟹苗的水生动物,2天~3天后将水排净晾晒,直至药性消失。一般在当年养殖结束后的秋末或初春进行清池。

2、进水与施肥

放苗前7天~10天,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以后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进水40厘米~60厘米,然后施氮肥20毫克/升,或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料如鸡粪等,肥效较长。施肥方法是将发酵好的粪肥装入网眼稀疏的蛇皮袋内,将袋子放入池塘四周水体内或将袋子垂挂在进水闸周围水体中,虽然肥水时间较长,但不易污染水质,操作简单且方便。用无机肥肥水时一般选择尿素、过磷酸钙等,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一般为2kg/亩~3kg/亩,肥水后的池水颜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池水透明度为30cm~40cm。或候苗源情况投放些花蛤、缢蛏等贝类作为混养品种,以利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调控或作为活体饵料。

三、梭子蟹种放养

1、苗种的选择

梭子蟹有青壳、黄壳、花壳、紫壳四种,以青壳蟹品质最好。放养的蟹种要求体型正常、壳硬,体质健壮,生活力强,不易抓捕,躯体完整,步足齐全、无损伤。

2、蟹苗运输

蟹苗运输多采用干运法,也有采用塑料袋装的湿运法。

21、干运法

(1) 蟹苗用干运法所需自然条件 一是保持运输箱内湿润,不能干枯。在运输途中要选择人可食用的清洁水,用喷雾器喷洒如雾状,湿润蟹苗。二是运输时要选凉快一点的时候运,天气太热了不行,容易造成死亡。 据试验,蟹苗离水24小时,成活率达90%以上;离水36小时,成活率为60%~80%;离水48小时以后,成活率约为30%。 因此,在运输途中如果气温高、通风好、水分蒸发快,就会严重影响运输的成活率。

(2)蟹苗运输箱的制作与装运 箱体长60厘米左右,宽45厘米左右,高10厘米,箱的四个侧面要开纱窗,纱窗大为4厘米×(15~30)厘米,纱窗均用塑料纱布或者用聚乙烯丝织网制作。网目为1毫米左右,以不跑蟹苗为宜,以能通畅的交换气体为宜。也可用竹篾编成箩筐(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筐内垫上蒲包,再垫上嫩水花生枝叶,放上蟹苗(以不能爬动为宜),加盖扎牢起运。

(3)装箱注意事项 ①运输箱装运时,要防晒、防雨淋,苗小、体弱经不起这种折腾,应保持湿润、通气与阴凉。②如果将蟹箱套叠成一大箱,大箱内也不要装得太多(5箱左右),这大箱内约装蟹苗1千克左右即可。③设置专人使用喷雾器给蟹苗洒水。④如路程太远,运输时间超过了36小时,建议在途中选择水源条件好的、水质好的地方暂养,再起运时除去死蟹。 蟹苗运输要记牢,保持湿润很重要; 运到池边先湿水,水温一致再放苗。

22水运法

规格08米×04米的塑料袋,盛水10千克,内放经海水浸泡并消毒洗净的稻草或蓬松的海草作隐蔽物,以防止稚蟹抱团而受损伤,每袋放稚蟹50克~100克,充满氧气后扎紧袋口,要求尽量在10小时以内运到养殖塘。

3、放苗的时间与密度

通常在在5月中旬~6月上旬放苗,一般放养100-300kg/只左右的蟹种,放养密度要根据苗体大小、放养季节,饵料情况和池塘水质等条件而定。初期放苗密度为每亩3000只~4000只。

4、放苗

当池水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放养蟹苗。蟹苗应先在育苗池中降温3天,再放入池塘中,这样可保持较高的成活率。放苗时要注意育苗场与养殖池的水温差保持在5℃内,温差降到3℃内为佳,同一养殖池放同一茬苗,减少因大小不均导致自残现象的发生,提高成活率。

四、养成管理

1、饵料的选择与投喂

梭子蟹属杂食性。除吃贝类、鱼虾类外,还吃海藻的嫩芽、其他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虾类的配合饵料等,主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大面积养殖以投喂低值贝类为好,其次为鲜杂鱼。笼养梭子蟹基本以投喂低值鱼虾类为主。 体重为08g的幼蟹,日摄食量为体重的80-90%,随着体重的增长,摄食量相应的减少。体重30g的个体日摄食量为体重的20-30%,体重达到 50g以上的个体日摄食量为体重的10%左右。体重小于20g的个体,不分昼夜活泼摄食,超过20g的个体只在夜间摄食,因此,养殖前期(约20天~30天),应每天投喂2次~3次,其中1次辅以添加量为1‰~15‰的生物免疫生长剂药物配合饲料,其后每天傍晚投喂1次。投喂量与养殖密度、梭子蟹的大小及温度等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日投饵量为蟹重的5-10%,日投2次。投饵量必须四定,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定时即早晨投喂日饵量的30%,晚上70%;定量,就是要定期测定梭子蟹的数量和重量,以确定合理的投饵量;定点,就是要固定地点投饵,一般将饵料撒在池塘四周固定的边坡上;定质,就是要确保饵料的鲜活,保证质量。注意,一般以投饵后3个小时的摄食情况来衡量投饵量的多少,并给予及时调整。天气沉闷或降大雨时,饵料应少投或不投。投饵量还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27℃时食欲旺盛,生长迅速,应多投饵,水温下降至15℃以下时,高于32℃时,可少投, 8℃以下停止投喂。梭子蟹摄食时会沿池壁及障碍物活泼游泳,故可沿池壁或障碍物投饵。池塘内养殖的蟹子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往往集群分布在深水、朝阳避风区。平时投饵时应细心观察,在蟹子集中区域重点投饵。在脱壳时必须满足投饵量,避免发生相互残食。

2、水质水温调控

梭子蟹在透明度高、清澈见底的池塘,成活率较低。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适当肥水,要掌握好水色、透明度与换水量的关系。七月以前,透明度可控制在30厘米左右,日换水量10-20%;七月以后,池水透明度可控制在40厘米左右,日换水量20-30%。另外梭子蟹在蜕壳期间耗氧量比平时要大数倍,如换水不及时,会因缺氧导致死亡。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温要求在17℃~30℃,最高水温不应高于30℃,超过30℃梭子蟹有死亡的危险,当水温低于15℃,则影响梭子蟹摄食。甚至停止摄食。海水盐度要求在20‰以上,低于20‰容易导致蟹子死亡。

3、日常观测

要加强日常观测,每天凌晨和傍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检查蟹的活动、摄食情况,检查池子中的残渣饵料情况,及时的调整投喂量和换水量。检修养殖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防台风的准备工作。每15天进行一次生物观测,测其甲长、甲宽和体重,检查其生长情况以衡量养殖效果。对水温、盐度、pH值、溶氧等指标也定期测量,做好记录。

每一口养成塘都要建立养殖日志,内容包括清塘、苗种来源、苗种规格、放养数量、放养日期、水质调控、饲料来源、饲料种类、投喂数量、病害情况、用药种类、渔药名称、渔药生产厂家、用药剂量、用药数量、用药方式、用药频率、产量和销售去向等。

4、 雌雄分养

雌雄混养的养成率极差,故有条件的地方可雌雄分养。9月份以后梭子蟹进入交配期可起捕部分雄蟹,使雌雄比逐渐减少为3∶1、5∶1,直至10∶1。雄蟹达到商品规格以后随时出池,雌蟹在冬季卵巢成熟后出池。雌雄分养有利于雌蟹的生长,也免遭蜕壳时雄蟹交尾时带来的伤亡,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并提高了饵料系数。

五、梭子蟹的繁殖

进入8月下旬,此时已有成熟的成蟹开始交配,其天然产成熟最小雌梭子蟹背甲宽13cm体重230克。人工养殖的背甲宽12cm即可尽享交配。除两性成熟的个体交配外,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雌体有时也可接受交配。交配是在雌雄个体蜕壳后进行的,交配时间从数小时到1天~2天不等,当雌蟹甲壳硬化到相当程度后雌、雄蟹即分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摄食,积累营养供卵巢发育,每年11月到历年2月,雌蟹性腺发达,橘红色的卵巢已扩展到胸部两侧,正是“肉肥膏满”的冬季捕捞季节,在我国沿海产卵期由南向北向后推移,广东、福建沿海产卵期较早,为3-4月,黄海为4-5月,浙江沿海每年4-7月为产卵季节,产卵盛期为5月,每年4~5月,雌蟹洄游,聚集于近岸浅海港湾或河口附近繁殖,雌蟹在产卵的同时释放贮存在受精囊内的精子,使卵子受精。产出的受精卵抱在腹部的腹肢上,每只雌蟹繁殖季节能产2~3次卵,总数约几十万至二百万粒,雌蟹的抱卵量与其个体大小成正比(一只500克的亲蟹可抱卵150万粒),刚产出的卵为**,约2周后变为黑褐色。抱卵蟹常洄游集群在河口区排幼,形成春汛,这时多见到抱卵蟹或空壳蟹。受精卵在蟹体上孵育,15天~20天左右(水温18℃~20℃)卵膜内的幼体(称为原蚤状幼体)即以背刺刺破卵膜而孵出体外,开始幼体发育。孵化为溞状幼体,营浮游生活,共5期,梭子蟹一生要多次脱皮发育才能成熟,从受精卵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到幼蟹经历了多次变态发育,第5期蜕皮后进入大眼幼体期,再经1次蜕皮即成为幼蟹,幼蟹一般经历了多次变态发育,幼蟹一般要经过12次-13次脱壳发育才能成熟,一般寿命约3年。三疣梭子蟹成长很快,最大体重可达05千克。成熟的梭子蟹在仲秋过后,水温逐渐降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育肥和成长后成熟的梭子蟹陆续向越冬场回游,此时形成蟹汛,正是冬季捕捞的最好时机,冬眠后的雌蟹来年产卵后,可继续脱壳生长,第三年还可以产卵繁殖,雄蟹在第二年越冬洄游前大量死亡。

六、梭子蟹的疾病防治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梭子蟹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投喂优质饵料,在高温期间定期拌投维生素,做好梭子蟹的疾病预防工作。

1、 疾病预防

(1)对养殖用水进行过滤,防止敌害进入;

(2)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水体,改善水质和改良底质;

(3)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稳定,防止梭子蟹出现应激反应;

(4)投喂优质新鲜饵料,高温期间在饵料中添加适当的防病药物,用药按DB330900/T006—2002(舟山市地方标准 水产健康养殖药物使用规定)执行,建议使用抗菌抗病毒的中草药,如大蒜素等药饵(按使用说明书)。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渔药。

2、常见病害防治

21 、病毒病

病原主要有疽疹病毒及小核糖核酸病毒。多发生在5-10月份,病蟹行动迟钝,呈昏睡状,蟹爪无力,血淋巴变白,肝胰腺脓肿变白,腐烂发臭,死亡较快。此种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①适量换水,用机械增氧。②饵料中加入免疫多糖连续投喂一周。

22、 细菌病

梭子蟹被细菌感染后,常表现两种症状:(l)甲壳和附肢等部位凹陷溃烂,如甲壳病;(2)引起局部组织器宫感染或转为全身性败血症,在整个生活史中都可能受细菌感染而发病,主要有弧菌病及细菌性甲壳病。

对细菌性疾病,日常应加强养殖管理,避免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害要及时清除,以防疾病蔓延。养成期要降低养殖密度,提高饵料质量和换水率。对于患病的蟹可全池泼1-2ppm的土霉素治疗,也可在饵料中加入1‰的恩诺沙星连续投喂。

23 真菌病

常引起梭子蟹真菌病的病原一般有水霉菌、毛霉菌或链壶菌等。此病多由菌种侵入受伤的梭子蟹身体表面所致,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最后死亡。

对于真菌性疾病,日常管理时应彻底消灭敌害生物,减少河蟹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病蟹可用5%食盐水溶液浸洗5-10min,并用5%碘酒涂抹患处。

24 寄生虫病

多由固着类纤毛虫如聚缩虫、杯体虫或钟形虫等引起。病蟹体表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最终因无力蜕壳而导致死亡。患病期间可用①15-20pp生石灰全池泼洒并更换l-3次病蟹池水。②05-1ppm的新洁尔灭与5-10ppm的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其它还有才女虫、阿脑虫及蟹奴等寄生虫病,一般从蟹体表或内脏都能看到虫体,流行季节一般为7-10月份或开春。梭子蟹活动少时易得此类病,一般可用05ppm高锰酸钾或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杀灭。

25 环境引起的疾病

池塘底部有毒气体硫化氢、氨及生物毒素和高浓度用药引起的急性中毒。病蟹背甲后缘胀裂出现假性“脱壳”或三角膜出现红黑泥性异色或腹脐张开下垂四肢僵硬而死亡。一般要加强水体管理,定期用沸石粉或“氨净”处理底质。发生中毒症状要立即更换池水,换水量为池水的30%-50%。营养性脱壳不遂、肝肿大或其他内脏疾病,一般为缺少钙磷或脂肪摄入过多引起,也有因缺乏维生素等引起。因此,平时饲料中应适当添加脱壳素、磷酸二氢钙及各种维生素,可减少此类病害的发生。

七、梭子蟹的收获

1、起捕时间

养成梭子蟹收获时间在秋末,当水温降到15℃以下时,梭子蟹不再继续增重,应及时收获。适时起捕梭子蟹,是优质、高效、高产的关键。应根据梭子蟹是否进入膏蟹期,销售价格和天气条件来决定起捕时间。下雨天不应起捕。雄蟹在分养、育肥后,可于11月份收获上市,雌蟹迟至12月中旬性腺成熟,育成膏蟹,可根据市场行情陆续上市。若要留到春节前后销售,应提高水位或者采用塑料大棚进行保温,保持水温在2℃以上。

2、起捕方法

流网捕获:傍晚开始放流网,每隔2小时收网一次,一夜可捕获4次~5次。

蟹笼捕获:夜间开始放蟹笼,每隔3小时收蟹笼一次,一夜捕获3次。

网袋捕获:在排水闸门口固定网袋,利用退潮放水,使梭子蟹随水流进入网袋中,可捕到部分梭子蟹。

干塘捕获:将塘水排干到最低处,用铁耙慢慢地顺着塘底耙动,遇到蟹体时将蟹小心挑起,用小抄网捞入箩筐或水桶。

把捕获的梭子蟹大螯用橡皮筋绑紧,以防在箩筐或桶中相互扯咬或外逃。用海水冲冼干净后装入箩筐,干运上市(2℃~4℃气温下,梭子蟹干露24小时,成活率可达90%)。

3、暂养

有条件的,可将起捕的蟹绑螯足后放入暂养池内待售。

4、商品梭子蟹的运输

1、草包法:把梭子蟹的蟹钳用皮筋缠住,腹面朝下,放入用低温海水泡湿的草编包内,每放一层,上面铺一层,上面铺一层的海藻(如鼠毛藻),直到放满草包,把草包扎紧,在长途运输中注意保持草包湿度,在途中可对草包淋水。草包法可在低温情况下运输比较合适。

2、降温冬眠法:把梭子蟹的蟹钳用皮筋缠紧,用2-4℃低温海水对梭子蟹短时间内降温,促其冬眠,放入泡沫塑料箱内保温保湿,即可长途运输,此法方便可鉴。

3、充气法:把梭子蟹螯钳用橡皮筋缠紧,放入蟹箱内,然后把蟹箱放进运输容器内,保持水温13℃,充氧运输。

  海蟹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海蟹分布于中国南北各海域,不过很多人对于养殖海蟹的技术都不了解。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海蟹的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海蟹的养植技术

 池塘条件

 北方养殖选择的池塘面积一般以10—20亩的中、小型池塘为宜,要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小杂鱼虾贝类资源丰富、进排水方便的海区附近的池塘。池深要在5米以上。池子底质以泥沙质较好,池底要铺沙15公分左右。

 准备工作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池塘的整理:池塘整理主要是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翻松曝晒池底,另外还要维修塘堤、闸门、水渠等配套设施。

 第二步:设置障碍物:为了便于蟹苗休息和隐藏,当整修好池塘后,还要在池底放上水泥管、瓦片、竹筒等障碍物。

 第三步:进水并繁殖饵料生物:清塘半个月以后,就可以开闸进水,为了防止一些有害生物进入池子,可以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海水,池水深度一般保持在80公分左右,池塘进水后,要施用化肥来培育饵料生物,一般N肥在15㎏/亩,P肥为03㎏/亩,并且要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蟹苗放养

 1来源及选择:蟹苗的来源主要有捕捞天然海区和人工培育两种,苗种的规格一般选择80只/㎏较好,要求蟹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活力强,软壳率小于10%。

 2放养时间:我们一般在5月下旬—6月中旬放养。

 3水质要求:水温要在18℃以上,日温差要小于8℃,盐度为18—32,酸碱度为78~86,氨氮含量要小于1毫克/L水体,溶解氧大于5毫克/L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公分。

 4放养密度:一般80-100只/㎏的蟹苗,放养密度应控制在1000~1500只/亩。

 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在7月份,要每隔2—3天换水1次;8—9月份,要每隔1—2天换水1次,10月份,要每隔4—5天换水1次,具体换水量和换水间隔时间应该就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而具体变化。

 2投喂:海蟹为杂食性贝类,它以新鲜的低值鱼、虾、贝、蟹等为主要饵料。每天的投喂饵料量要根据蟹子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养殖前期一般按蟹子总体重的8%左右投喂,中期为12%,后期为5%;当秋季水温降到10~15℃的时候,每天的投饵量应为总体重的3%,要按照早晚各投喂1次、早上少投、傍晚多投的原则投喂,当日平均水温在10℃以下时,不用投喂饵料。

 3巡池管理:

 要早晚各巡视塘1次,巡塘期间要仔细观察梭子蟹的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池水的变化,检查池子中的残渣饵料情况,及时的调整投喂量和换水量。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防台风的准备工作。要经常查看闸门的拦网和堤坝是否有破损和漏洞,若发现问题要尽快修复。

 收获时间

 收获时间应在秋末,当水温降到15℃以下,梭子蟹不再继续增重时应及时收获。适时起捕梭子蟹,是优质、高效、高产的关键。应根据梭子蟹是否进入膏蟹期,销售价格和天气条件来决定起捕时间。一般起捕时间安排在12月份为佳,下雨天不应起捕。蟹子少量出池时可在夜间用蟹笼或抄网捞取。大量出池时应在闸门固定网笼袋,利用退潮放水,使梭子蟹随流进入笼袋中,当塘内水排到最低时,可用铁耙顺着塘底慢慢耙动。遇到蟹体时小心挑起,用小抄网捞入箩筐或水桶。起捕的梭子蟹要用橡皮筋缚住两只鳌足,以防在箩筐或桶中相互扯咬或外逃。

养殖海蟹的注意事项

 1病毒病

 病原主要有疽疹病毒及小核糖核酸病毒。多发生在5-10月份,病蟹行动迟钝,呈昏睡状,蟹爪无力,血淋巴变白,肝胰腺脓肿变白,腐烂发臭,死亡较快。此种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①适量换水,用机械增氧。②饵料中加入免疫多糖连续投喂一周。

 2细菌病

 海蟹被细菌感染后,常表现两种症状:(l)甲壳和附肢等部位凹陷溃烂,如甲壳病;(2)引起局部组织器宫感染或转为全身性败血症,在整个生活史中都可能受细菌感染而发病,主要有弧菌病及细菌性甲壳病。

 对细菌性疾病,日常应加强养殖管理,避免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害要及时清除,以防疾病蔓延。养成期要降低养殖密度,提高饵料质量和换水率。对于患病的蟹可全池泼1-2ppm的土霉素治疗,也可在饵料中加入1‰的恩诺沙星连续投喂。

 3真菌病

 常引起梭子蟹真菌病的病原一般有水霉菌、毛霉菌或链壶菌等。此病多由菌种侵入受伤的梭子蟹身体表面所致,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最后死亡。

 对于真菌性疾病,日常管理时应彻底消灭敌害生物,减少河蟹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病蟹可用5%食盐水溶液浸洗5-10min,并用5%碘酒涂抹患处。

 4寄生虫病

 多由固着类纤毛虫如聚缩虫、杯体虫或钟形虫等引起。病蟹体表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最终因无力蜕壳而导致死亡。患病期间可用①15-20pp生石灰全池泼洒并更换l-3次病蟹池水。②05-1ppm的新洁尔灭与5-10ppm的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 其它 还有才女虫、阿脑虫及蟹奴等寄生虫病,一般从蟹体表或内脏都能看到虫体,流行季节一般为7-10月份或开春。梭子蟹活动少时易得此类病,一般可用05ppm高锰酸钾或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杀灭。

 5环境引起的疾病

 池塘底部有毒气体硫化氢、氨及生物毒素和高浓度用药引起的急性中毒。病蟹背甲后缘胀裂出现假性“脱壳”或三角膜出现红黑泥性异色或腹脐张开下垂四肢僵硬而死亡。一般要加强水体管理,定期用沸石粉或“氨净”处理底质。发生中毒症状要立即更换池水,换水量为池水的30%-50%。营养性脱壳不遂、肝肿大或其他内脏疾病,一般为缺少钙磷或脂肪摄入过多引起,也有因缺乏维生素等引起。因此,平时饲料中应适当添加脱壳素、磷酸二氢钙及各种维生素,可减少此类病害的发生。

海蟹的特征

 海蟹的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变异。生活于砂底的个体,头胸甲呈浅灰绿色,前鳃区具一圆形白斑,螯足大部分为紫红色带白色斑点,一部分或整个腹面为白色,前3对步足长节和腕节也呈白色,掌部为蓝白色,软毛棕色,指节紫蓝色或紫红色,第4对步足为绿色带白斑点,指端紫蓝色。生活在海草间的个体体色较深。为杂食性,鱼、虾、贝、藻均食,甚至也食同类,喜食动物尸体。

 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1个在胃区,2个在心区。其体型似椭圆,两端尖尖如织布梭,故有海蟹之名。两前侧缘各具9个锯齿,第9锯齿特别长大,向左右伸延。额缘具4枚小齿。额部两侧有1对能转动的带柄复眼。有胸足5对。螫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内缘具钝齿。第4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适于 游泳 。腹部扁平(俗称蟹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圆形。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紫色,腹面均为灰白色。

海蟹的食用 方法

 清炒海蟹

 主料:梭子蟹

 调料:精制油、面粉、盐、老抽酱油、葱姜、料酒

 做法:

 1洗净梭子蟹,每只切成两段

 2将切开的梭子蟹刀口用面粉封一下

 3热锅下油,油5成热,将梭子蟹刀口向下接触油,

 4煎一下,加料酒、盐、糖、老抽酱油、葱姜、水,

 5加盖中火6-7分钟(要根据蟹的大小而定)即可起锅装盘。

 铁板梭子蟹

 主料:母梭子蟹750克

 铁板梭子蟹

 调料:咖喱油、精盐、绍酒、番茄沙司、米醋、辣酱油、辣椒油、白糖、香油、辣油、味精、姜片、葱段、面粉

 做法:

 1蟹切8块,拍上面粉,入七成热的油中炸熟。

 2铁盘烧热,包上银纸待用。

 3油锅中投入葱姜末炒香,倒入对成汁的调料及炸好的蟹,煎至熟,翻颠数下,浇上麻油,装盘即可。

 制作关键:铁板要加热,使菜肴更芳香。

 韩菜梭子蟹

 主料:梭子蟹

 配料:韩国泡菜,葱丝。

 调料:盐,味精,料酒

 做法:

 1)梭子蟹宰杀洗净,切成块,泡菜切成片。

 2)把梭子蟹和泡菜一起放在盘中,加入少许清水,盐、味精和料酒。

 3)把梭子蟹盖上保鲜膜,入微波炉转熟取出,撒上葱丝,淋上热油,即可。

 菜肴特点:泡菜微辣,梭子蟹鲜嫩。

 南瓜蟹肉松

 1、取大碗,把蟹肉剥出后放适量迷迭香、黑胡椒碎搅拌2、加入咸鸭蛋、葱末、蒜末继承搅拌;后面放一大匙橄榄油,腌制十分钟3、南瓜切条,炒锅倒油,把南瓜条煎制金**取出待用4、留少许底油,放腌好的蟹肉松,中小火不停的翻炒,待变成淡**且炒干爽时放入煎好的南瓜条5、略翻炒几下,放适量芝麻粒即可出锅

1 梭子蟹怎么养

2 观赏鱼怎么养活

3 世界最大的螃蟹是什么呢

4 怎样养殖螃蟹

5 宠物蟹饲养方法

1、取蟹。在养海螃蟹之前,先要把螃蟹放在盐水里面,音乐盐水里面的盐可以起到一种杀菌消毒的作用,不让螃蟹身体里的寄生虫生存下去。

2、环境。在家里养螃蟹可以是水泥池,可以是较大的塑料盆,可以是大一点的鱼缸。不管是什么,都可以养,这里以鱼缸为主。在缸底放些石头、细沙,注入晒一天的自来水,水要没过螃蟹的壳。

3、放蟹。将选好的大螃蟹或是小螃蟹放进缸里,本身要无病无伤。螃蟹是群居动物,可以几只螃蟹一起饲养,这样成活率比较高,但是大小规格要一致。

4、食物。螃蟹是杂食性动物,可以喂鸡蛋黄、动物内脏、小鱼小虾、白菜、豆干、南瓜、马铃薯、螺蛳、蚌肉、红虫等,很好养活。一天喂1-2次,食量以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准。

5、清洗。要定期给螃蟹清洗,清洗时用手固定住螃蟹,再用牙刷沾点沐浴露或肥皂洗刷,尤其死角处,拉着它的脚刷。洗好后用水冲干净,鱼缸也要洗,偶尔撒点盐,可以预防传染病。

6、换水。每隔三天换一次水,换水后泼洒适量生石灰,可以杀菌消毒。

1 海蟹放在淡水里会怎么样

会死亡。

海蟹是生活在海水中的一种生物,而海水跟淡水的生态环境、水密度、渗透压等都不相同,而长期生活在海水中的海蟹进入淡水环境后,并不能适应,很容易就会出现死亡现象,因此海蟹在买回来后,要想保证其存活率,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建议直接食用。

2 海蟹放在淡水里能活多久

根据情况看。

由于海蟹是生活在海中的动物,要是直接放入淡水中,肯定会出现死亡现象,只不过根据海蟹的生命力及淡水中的氧含量,会导致海蟹死亡的时间有所区别,但在普通的淡水中,也只能活1-3天左右。

但要是在淡水中模仿海中的环境,加入海盐并提供氧气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升海蟹的存活率,可以活10-15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

3 海蟹死了还可以吃吗

可以吃。

海蟹生活在海水中,主要以螺、蚌、鱼、虾、海藻及其他有机物等为食,相对于河蟹来说,所含的细菌病毒较少,并且死后不会像河蟹一样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因此海蟹在死了后是可以食用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海蟹在死后没有变质的情况下才可以食用,要是出现了变质,则会产生大量有的害细菌微生物,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4 海蟹怎么保存最新鲜

1、养起来:一般来说,海蟹只有在活着的情况下最为新鲜,可以准备适宜海蟹的生活环境,将海蟹养殖一段时间。

2、冰箱保存:冰箱的低温可以抑制细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将海蟹放入冰箱,可以抑制海蟹滋生细菌微生物,还可以抑制自身的新陈代谢,从而延长保存时间,保证海蟹肉质处于新鲜状态。

1、用草包保存:如果是鲜活的,可以在买蟹时问卖蟹的人要一个他们用的草包,把活蟹装入草包中,然后将这个草包放入冰箱的冷藏室。

2、用增氧设备:如果你有增氧设备,那是最好不过的了,随便用桶或盆装水放入大闸蟹,并开启增氧设备既可。

3、利用古井保存:农村还有那种石砌的古井,里面水流动性比较好、干净又阴凉,还有不少的小鱼小虾为食,比较适合用来保存。可用大的框或网装好大闸蟹,直接放到古井中,不要全部放入水中,否则蟹会缺氧窒息而死的。

4、利用桶或盆:家里一定会有不小的桶或盆的,尽量用那种底比较宽、内壁光滑的;把大闸蟹放入,然后倒入水,约能淹盖大闸蟹身体的一半或更少即可,主要是保湿,不能把大闸蟹全部埋住,否则蟹会缺氧窒息而死;并放到稍阴凉的地方。

1、海蟹虽不如河蟹好吃,但是营养价值却很高,属于高蛋白食物,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丰富,而在每100克海蟹中,含蛋白质122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09克,这三大类身体必需的营养素都很充足。

2、海蟹在中医里面也是一种十分滋补的食材,中医里面认为蟹味成,性寒,无毒,具有清热、散血、滋阴功效,在《神农本草经》称海蟹“主胸中邪气热结痛,喁僻面肿”,而《名医别录》认为海蟹“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

3、另外,海蟹的清热解毒功效是比较显著的,可以帮助降低内火,海蟹还有补骨添髓、养筋活血,利肢节,滋肝阴,充胃液等功效,身体有淤血、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话,吃些海蟹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效果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56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