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老师听课心得感悟1
上课伊始,李老师和我们一起梳理了对新课标的认识,让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听完李老师的讲座后,我静心思考之后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及课下的反思,我相信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品质。
英语老师听课心得感悟2
12月6号,陈默老师的心理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视角》讲座如期在大庆举行,那天气温突降,但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专程来听陈默老师课的各位老师的热情,整整三个小时的讲座非常精彩,陈默老师从孩子每个年龄段所面临心理任务和孕育能力,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征、老师与孩子沟通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听完讲座我觉得有很多收获要与大家相互交流:
讲座一开始,陈默老师就为我们陈述了当今教师面临的教育难题是前所未有,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她为我们分析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任务及此阶段需要孕育的能力。
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陈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应对策略。所以班主任应该当学生的保护人,把对学生的爱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不仅从身体(出生和体能)、心理(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还要从环境(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了解学生。总之,只有心到,班主任才能做好。
想让孩子愿意学习,就要懂得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和成年人不一样,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角度,如学习好才能有出息等,家长说千万遍也没有用,不懂,他们是从感性的角度看待学习的,学习有没有乐趣他们对学习有没有感觉所以,想让孩子愿意去学习,要把握三点:
2、能分享,要为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这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也是心理需求;
3、有成就感,对孩子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真诚地鼓励,并且坚持不懈。
以上三点其实是一个理想状态,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是完全相悖的,不可能实现,就连做实验,老师都要求把每一个实验步骤背会,全部是教条的,孩子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兴趣。学校的评价标准单一,永远是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这样的环境下,对好学生差学生都不利。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不可能扭转整个社会环境,也不能成天抱怨和无奈,陈老师特别强调——学校没有的家长补!父母一定要把这些学校没有的“营养”给孩子补上,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孩子对学习建立兴趣,特别是在很小的时候。多讲故事,多提问题,他可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散步的时候数数马路边上有几棵树,再看看树中间有几个空,她可能对数字就有了概念;和孩子建立共同语言,对孩子学到的新知识展开真诚的探讨,鼓励他不断地挖掘知识的内涵;坚持正面评价,及时真诚地赞美和肯定,等等。其实,成人学习也是这几个特点,我们的拓展训练就强调“体验”、“互动”、“寓教于乐”,强调“分享”,用及时并且夸张的方式给予奖励等。
父母还要记住一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孩子注入心理能量。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该如何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即使在婴儿期,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家长尽可能减少干预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环境中,家长对孩子都有很高并且几乎相同的期望,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我们这几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并且似乎愈演愈烈(上幼儿园要彻夜排队,高考几乎全民动员)。我们并不幸福,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自己的期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应该是——形成自尊人格。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做到这一点也很简单,长期信任!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责任,尊重,理解,包容他们。陈老师有一段对幸福人生的定义:你培养的孩子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能够欣赏自然美,会享受艺术美,独处时不焦虑,群处时也不焦虑,有跟伴侣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以一个平和的心面对孩子,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不要忽略他,也不要过度关注。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小时候的影响是特别大的,而父母和家庭环境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们已经总会为人父母,能为下一代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英语老师听课心得感悟3
通过这次暑假的师德培训,使我更深的认识了和谐教育,它的内涵包括:与社会和谐;与教师职业的和谐;与教育对象的和谐;与职业同伴的和谐;自我和谐。我们的工作区分于其他劳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在班主任培训时,资深的周红五博士也阐述了“把学生当人看”的教育实质。它们不仅使我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爱,更使我懂得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懂得关爱学生的教师。
一、教师如何爱学生
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
前面都做好了,为什么不一如既往,有始有终呢爱是细腻的,爱是细致的,我们要用心的让他们体会到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
二、用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以学生好的一面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三、树立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是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是强带有强制和强迫性的,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个有自己思想的人。而现代教育观则着重强调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也看作是学校的主人,而且要求班主任的工作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弄清学生想什么,关心什么,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因材施教,严格管理,正确引导是以生为本教育观念的主线。
认识到这些以后,我坚信,在今后任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中我一定多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树立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还学生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天地。
英语老师听课心得感悟4
周一例会我们观看了高金英老师的《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报告。我听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如果我是学生,能有这样一位老师一定很幸福。高老师以鲜活的案例阐述理论,时而温情感人催人泪下,时而犀利深刻发人深省,时而诙谐幽默惹人发笑。教育的智慧尽显其中。
一个平凡的班主任竟然能够做出如此多的不平凡的事。初建宏志班,高金英老师就担任班主任,对既没成功经验又没失败教训的她来说,惟一“有谱”的是“我有爱”。因为在此前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即是在“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实践中走过的。而讲座中最让人心情不能平静的也是宏志妈妈关于“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的部分。听着高老师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这也一次次的验证了高老师的信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回想起高老师的讲座真是精彩多多:听报告更像是听高老师的单口相声。高老师的讲座之所以讲的如此收放自如,得益于她那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那一段段让人捧腹的笑话。而那不仅仅是一个小故事,一则笑话,它们都被高老师赋予了教育意义,而且还是那么的“润物细无声”,仿佛是吃了糖衣药丸。高老师将一句句普普通通的道理讲得那么生动,那么真切,那么让人信服,让这些枯燥的大道理瞬间变得鲜活而充满生命力,并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入人心。由此,我认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用心学习,笑话不是一笑而过的话,格言也不是手抄百遍后的理解,当教师就要能抓住风的一瞬并让它变成能量,在高老师身上我知道了原来用心积累,用心赋予一个笑话于新的内涵也是一种学习,有底蕴的老师才有魅力!
高老师的讲座给我的感触太多,我无法一一述说。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去面对挑战如何能够真正的胜任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能够沉下心来,去读一些书,一些有用的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博览群书,取之所长,为我所用。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教师的教育工作会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聆听高金英老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幸福,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让我们渴望并努力去做一名“充满阳光味道”的老师!
英语老师听课心得感悟5
今天,听了_x老师<为生命奠基>的讲座,心里感受颇深,体会多多;作为一名教师,自从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心中没有不想把学生教好的。教书育人出人才、出成绩,可以说是每个教师心中的向往。这个讲座很好,意义非常深刻,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学习、借鉴。
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小学教育。听了讲座后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要清楚自己有什么,掌握什么,能给学生教什么,自己在哪些地方还存有差距,认识并掌握学生的差异,不同群体应该怎样去教,怎样去管理。正确认识小学基础性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是基础,我们就是打基础的人,像x老师说的那样,我们都是在为生命奠基的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让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端正态度。
作为教师没有钻进去的力量,就不会有飞出来的激情。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教好,首先自己应该学好、学扎实。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否则,就会感觉教不了学生。只有平时不断学习,最大限度的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够有钻进去的力量和飞出来的激情,教学工作才能做得有声有色。正如x老师说的那样,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真正理解三个超越的内涵和实质,不能是形式上的照抄照搬。x老师虽然从教语文,可我觉得三个超越适合各科的教学。课本是给我们工作的平台,仅仅是纲,以课本作为引子实现教材超越,才是真正意义的完善教材。那样才能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课堂是教学的场所,超越课堂就是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那样更直观、生动、形象,收效也更明显,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很赞赏x老师为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的风俗文化等,自己穿了维族女装,把知识内容直观有效地展示给学生,这正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超越教师就是超越自我,听了讲座后我深受启发,作为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而更要设身处地的去学,像同行学、像社会学、像学生学。多做知识积累,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我们的执教水平,才能无愧于学校、社会和广大学生。
英语老师听课心得感悟6
4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听课感受。因为今天的课都是初中语文课。有江苏省青年名师曹文彦老师讲授的《紫藤萝瀑布》、施玥老师《奖》,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讲授的《百合花开》、北京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背影》,此外还有一堂高中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浙江名师张悦讲授。
上午的课很精彩,我只能引用专家黄厚江老师的评点来阐述:第一节很“精致”,第二节很“舒展”、第三节很“本色”。
来自苏州的曾文彦老师,年轻有为,朗读配画,诗情画意,“花语”串堂,入情解读,整堂课很有诗意。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语言组织,相当精致。
朱则光老师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我以前在他的博客中读过,感觉很不错。后又在一次省级赛事上由一位女老师演示过。当时感觉课很精致,朗读很出色,以读带评,很圆满。但是今日亲自听朱老师讲一遍,顿觉口齿生香,妙不可言,风格迥乎不同。黄老师评价“进得去,出得来,放得开,收得拢”。我觉得这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个性解读。百合战胜自然环境、战胜社会环境、战胜自我,终于“默默”盛开,开满山谷。在我眼中,百合的成功仅是信念的成功,却没有想到还有三个层次的挑战,真是耐人寻味。二是老师的解读用文学化的方式来呈现,也就是“我要开花”段落的朗读处理。先根据句式内容读,这是初读;在结合语境的理解来读,更深更有味;后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遍。听着学生越读越有味道的朗读,我终于明白了朱老师的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心中叹为观止。黄厚江老师称赞是“细针密缝”。朱老师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丰富朗读方式,已经让我很佩服,但今日的朗读方式,却是出乎意外的,不禁佩服朱老师的教学艺术。
施玥老师《奖》,真的很本色,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优质课。但最后的环节中“传递一句心声”,可谓画龙点睛,境界全出。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评价标准,真的很精彩,只能虔诚地记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慢慢体会、思考:
不是好课的标准:
⑴教师忙学生不忙,不是好课;教师不忙学生忙,也不是好课。
⑵教师精彩学生不精彩,不是好课;教师精彩学生精彩,但与语文无关,不是好课。
⑶教师把学生当驴赶,不是好课;老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驴,也不是好课。
⑷只有教师的问题,没有学生的问题,不是好课;只有学生的问题,没有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
⑴知道语文教什么、知道语文阅读是什么知道教什么的课,是好课。
⑵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学得精彩的课,是好课。
⑶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只见语文不见法的课,是好课。
⑷文本理解、正确、透彻,并有独特发现的是好课。
令我有“惊艳”感觉的还有李卫东老师的课。《背影》,我教授过好几次,但总觉得不能上出味道来。但今天李卫东老师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是啊,背影的描写并不出色,动人的是它的背景,再三的叮咛、祸不单行的家境、家庭琐屑父子失和、大去之期的信,在这种语境中,那青黑色的背影岂不令人心动在阅读文章时,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可是李老师却完整深入地剖析出来,角度新颖,堪称经典。还有那层层涟漪的板书设计,心动不已。
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百合花开》与《丑小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主题整合来读,是否也很新呢
《背影》中的解读能否借鉴朱老师的朗读技巧呢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能否解读成社会的高度
阅读教学的篇章写法教学与情感教学如何协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英语老师听课心得感悟7
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到庄口初中听课学习。我听了三堂语文课,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许老师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中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3、点评朗读。通过这三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汪萍老师在执教《夏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找关键词,相对应的句子等)。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王小兵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这次语文教学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许老师那堂《羚羊木雕》。虽短短几个字的板书,却能简明扼要出文本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就知其主要内容,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老师听课心得感悟8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的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 心得体会 。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 教学设计 ,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四,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本学期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自3月21日,借“国培”的机会,我聆听了许多位老师幽默风趣又干货满满的讲座,每位老师的知识内容侧重点不同、角度不同,但无一不使人受益匪浅。对于一直以来向往着成为语文教师却又无任何正式经验的我来说,书本上太多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感受都像镜里观花。我享受着为成为教师而努力的生活,同时也焦虑着教师的普遍焦虑。从第一场到最近的一场讲座,老师带大家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我感觉自己仿佛历经了一名老师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情景,我被一些讲座内容触动,又被另一些讲座内容指导和点亮。内心更平静是我这次学习后最大的改变。
干国祥老师关于《教师的使命和自身发展》的讲座具有很系统的理论性。干老师从理论根源和儿童心理发展角度分析了学生性格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事项,也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基础强调教师应该发现学生、应温和且坚定,指出良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全人之美”的教育追求。除此之外,干老师很重视教师对学生自尊感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力量源于自尊与自我成就感”,这便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对待厌学与学业自卑现象,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形成学生“用意志力、责任感克服最大的困难;用信心、热爱、自尊促成就感”的良性学习循环。
干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及语文教学展示》讲座中对多篇童话、诗歌甚至是古典小说的整本书阅读进行了角度剖析,我一边为干老师独特的文本解读角度而惊叹,一边从中反思着自己在阅读时的粗心大意。干老师从故事情节和思想核心的区别分析《灰姑娘》和《丑小鸭》的读者性别、分析《望天门山》的写景视角和写作角度、《独坐敬亭山》的作者自夸以及《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山行》、《游园不值》的隐藏话语和价值追求,这些都发掘着新的文本细读的角度。尤其是干老师对《春江花月夜》的讲解,从中学到大学,必修课、专业课、网易课上我不止一次听过不同的老师甚至文学大家对这首诗的解读,细细分析干老师的解读或有相似之处,但是到细处、到角度、到主题思想都被灌注新意,我被干老师的逻辑和切入点折服,也学到了“以己证诗”的文本解读方法。干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很多的童话故事,很惭愧,大部分我没有读过,所以在讲解中很难体会到干老师提到的、从纯真里得出的精神财富,如此,在阅读上我又找到了自己更多不足之处。
陈美丽老师讲述《一个孩子向前走去……》,“曼曼”的故事太感人、太震撼,以至于我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依然泪水上涌。如果说在这一开始,干老师传授给大家关于教学的理论和可实践的策略,那陈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在浇灌心灵,没有任何的方法,像是一场洗礼,现身说法,在一位孩子不断蜕变的过程中,给每一位老师种下了一颗种子。我向来不相信奇迹,但我相信努力,陈老师讲座结束后有一位老师发言说:“曼曼”是千千万万的小朋友,甚至是她的曾经,那一刻很难过,也由衷地替她们感到幸运。陈老师给予了“曼曼”最大的关怀与爱,一直在静待花开,曼曼也一直在努力,我想从这其中无需去总结各种各样的启示,知道好的老师为何种、好的教育为何貌、知道我的未来应如何、知道“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就已经足够了。
陈老师《在“农历的天空下”教孩子读诗》讲座上带领我们一起于晨间与诗共舞。过去我的晨诵时间向来被考点和专业占据着,所以称之为“早自习”更为合适,以至于晨诵对于我来说实在没有美感可言,但是观念的改变往往也只在一瞬间。之前有幸聆听过“全人之美”课程的《农历的天空下》讲座,但线上观摩与现场体验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现在仍能想起那天陈老师授每首诗时,我的状态和思绪以及侧门外的阳光和飘落的红叶李花瓣,或陈老师朗诵、或陈老师唱诗、或大家一齐朗读,我享受那种自然和美感,我第一次这样接触诗词,也第一次感受到诗意的晨间。陈老师同样讲解了关于“晨诵”的一整套理论和实操知识,“用声音诠释意义、用生命体悟诗词”,十几分钟“晨诵课”的理念、实践方式、配套教材的完善是对待教育极致的尊重与热爱,也是带领孩子们用生活体悟诗歌、用诗歌滋养自己、用语文向内关照的开始。我想,这些是学生需要的学习乐趣,同样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自我滋养。
陈大伟老师做了《教师职业幸福与自身专业成长》和《观课议课的策略与有效教学的实现》两场讲座。《教师职业幸福与自身专业成长》中有两个关键词——“幸福”与“思”。正如陈老师所说,“幸福是一种能力”,影响幸福的外部因素有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曾经的付出和劳动。对于教师来说,职业性质的特殊性、太多的延后性和外延性阻碍着教师对幸福的感知,所以本不必过多的关注外化的追求,“课前有期待、课中能创造、课后能审美”,幸福会来的。陈老师每一句话都给人眼前一亮之感,每句话都有引导又有深意,尤其是“价值澄清”这个概念,这是我第一次了解这个术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作为帮助者而存在”,不是在教学范畴而是在整个教育范畴,了解这些的一瞬间,仿佛很多的教师普遍焦虑便有了解决的可能。关于“思”,陈老师提出教师需要“思考”和“反思”,主动思考以求变,反思以提高。自己反复琢磨“个人教学录像”、同事用经验助反思、学生用实践助反思,表面看来都是很费心费力的方式,我还没有机会把这些“思”与“反思”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上,但却自然而然地应用到了生活里。这段时间以来,我发现,这些更像是一种习惯和方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人交往、处理问题,还是具体到解读文本过程中,这种对原有观念保持批判性审视的方法,实用且有益。
除外,陈老师在《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中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完整、切实可行的观课、议课的策略方法。陈大伟老师提出“观课议课”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最大程度的站位于学生、教师、管理者等多个角度。在整套方法与策略中,陈老师提及了很多原则性问题,也提及了教师站位、空间管理、课堂语言等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的具体问题。陈老师的这堂讲座“干货满满”,甚至细致到提供给大家正确的知识总结和反思的思路,所以还有很多笔记知识需要细细体会、慢慢渗透:“理想课堂愿景”、教育的幸福和意义、良好教育的前提都需要在经验中感悟,教材分析的方法、观课议课的策略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完善。最后,陈老师是我上学二十年来亲身遇到的将课堂氛围活跃与大容量课堂知识融合的最好的老师,即便是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要点都不觉枯燥,我很羡慕也很向往。
田华老师讲授的“综合性实践学习”之“汉字”是唯一一堂有班级学生参与的、可供观摩的课。和很多观课老师一样,听完课后我也发出了“原来综合活动还可以这样叫教”的感叹。田华老师的这节课以“新闻播报”开始,播报时间很短,但是聚沙成塔,长期坚持能从对新闻写作的把握、对社会时事的关注等多个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课程主体的讲授从汉字到成语到诗歌再到汉字的特点,从知识到精神情感,自然过渡、一气呵成;从课堂氛围到教学语言、朗读功底、教学逻辑、教态和教学距离等一点一滴都展现着田老师成熟教师的气质,学生们踊跃发言展现着各自的自信、积极与踊跃的思维,这堂课上我同样看到了好老师应该有的样子和好课堂的范本,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随后田老师讲《语文教学课堂目标的确定与落实》,分析了伴随新课程标准而来的“三个改变”、“三个要素”的良性关系以及新教材的三个新的特点。整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好的语文老师本身就是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自己的故事、知识转换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这需要人生经验、生命体验,也需要教学智慧,只有教师真正的理解了知识,才能够达到教育唤醒的目的。
最近听的讲座是李冲锋老师的《四轮驱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李老师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总结为“四轮两翼”,其中以“热爱”为核心,“教学、科研、阅读、写作”为驱动轮,“成为中国最卓越的教师”和“目标虽远,持行必至的毅力”为助力,这个总结很形象,容易牢记却不易实施。李老师对每一个方面都做了意义分析和可操作的建议,从打造代表课到科研选题的角度再到读书写作的坚持,我更想称李老师的这堂讲座为“保姆级别”的教师专业发展基础课,细致入微又一针见血。李老师告诉大家打造代表课需要一学期磨一节课,需要教师之间共同备课、一课多上、多次研讨、及时写作。“观自己的课堂实录总结反思”的方法也是最近一段时间第二次听到,甚至这次听完后,我更明确地了解了在一堂课后,我应当有自己的教学成果——一份课例研究的综述、详细完整的教材解读、一份理想的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的整理结果、每次教学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案例故事以及代表课的经验总结。科研方面李老师重点讲了“问题与问题域”的区别,这不仅仅是对科研选题和论文写作的指导,也为日常思考问题提供了新角度。在讲座中,李老师提到了由他发起的“燃梦行动”,行动的目的在于敦促教师们每日读书以增学识,写作以谋进步。同时我也被李老师所展现出的热情、毅力激励着,我加入了“燃梦行动”并且一直在坚持,从行动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开始永远是难的,也深感十五分钟很短但是每天十五分钟却可以完成大事,时间可以从“心里来”、可以“挤出来”,也可以“固定来”。老师说的那句“要做难而有价值的事”很有力量,我也受到启发。李老师提高专业发展的方法都具有可操作性,但“坚持做”便是那一“难”,我想成为不断成长的教师,所以我愿意努力践行。
张丽锦老师的《初中生(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中,提到了太多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我对心理学内容很感兴趣,虽然还未曾有机会真正接触中小学生班集体,但是家里有小朋友需要时时陪伴和关注。在他们不断长大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出现,即便只是不良习惯,也总使人不知所措。张老师分析的那些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现象、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对于每一位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必要的,明白问题的产生机制和根源不仅仅有利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的补救,更是未雨绸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话语将潜在的问题引至良处。张老师强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更多的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与矫正,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修课。
朱宜亨老师在两个方面深深地触动着我,一方面是讲座知识带来的内心充盈,另一方面是朱老师个人经历和生活感想的分享。朱老师在《当下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矫治》中同样给大家上了心理学的一课,不同的是,张老师侧重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策略分享,而朱老师更关注家庭教育方面。讲座上朱老师以一些令人心痛的真实事件做案例,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带领老师们思考。这也是必要的,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这方面知识的匮乏造成了现实里的太多悲剧。讲座结束后,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一路走来,从英语专业毕业到从事电脑维修再到关注家庭教育的因果和感受。可以说朱老师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同时老师过去的经历中透露出的所有的积极、勇气、耐心、毅力等正能量都是对我的冲击,也是激励。大家都说“爱拼才会赢”,朱老师则是“爱拼才会赢得更好的机会帮助别人”。朱老师所讲述的每一个例子背后还有着无数相同的悲剧曾发生,所听所联想很痛心,所以朱老师用自己的能力带来大范围的积极影响,我也希望我能继续甚至更大程度把积极阳光带到我能影响之处。
孙冬梅老师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生存》是一个全新角度的知识,讲座的中心词是“复式教学”,很多人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是因为本科期间短暂的志愿者工作,我了解过这种教学模式,不过仅浮于表面。此次有机会在孙老师的讲座中,系统地了解这一模式的概念、形式、特点以及“兰大模式”下的创新。郭老师总会提到现在农村地区教育的严峻形势,我没有很深刻的体会,在这堂讲座上,孙老师激起了在场老师们的共鸣,大家频频提问,请孙老师分析他们在实际教学或是“复式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听到了有位老师说他们学校有五名老师四名学生,有位老师说他们学校仅有两位老师且“复式教学”实践起来又存在很多的操作难题,在老师们对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真心的关注与可见的焦急中,我真切感受到了郭老师所说的“严峻形势”。我不曾亲身实践过“复式教学”,但是从孙老师展示的案例和成果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际用途,孙老师的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完善这一模式,“难而有意义的事”因广大农村教育需进步而被坚持着。
妥金录老师在《名师成长路:我的专业发展之道》中,先以于漪老师的教育观念为基础,讲述了教育理念、教师篇、教学篇,学生篇等几个部分,边讲边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妥老师在分享于漪老师语录时的神情语态都展示着对于老师的崇拜,期间对自己教育理念的融合也显示着妥老师的践行。后来妥老师又讲述了自己的职业历程,三十年职业发展的阶段追求,是妥老师成为高级教师的每一个脚印,也是妥老师教育热情的展现。在妥老师身上,我学到了教师如何自我修养,看到了“尊重学生,走进学生内心”的真心,同时也真正知道何为“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学为人师定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我成为教师前,我也一定会定好职业规划,踏踏实实留下成长之路的脚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次学习收获很多,但因忙忙碌碌未及时总结,这两天总结下来发现其内容远不是上述只言片语所能涵括的,但一经梳理,所听所学又进一步深入,循着笔记线索将当时场景在头脑中快速闪过,是回忆也是深化。很感谢郭老师不辞辛苦地操持“国培”项目,联系专家,沟通各方,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每一位专家老师的辛苦教学,让我们有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到提升方向。对我在内的每一位学员来说,秉持初心和理想,在未来坚持做“难而有意义”的事情是幸福的,也是必要的。
停课不停学,教师要发展。4月8日晚上7:30,我们全体数学老师有幸聆听了浙江嘉兴南湖区教育教研培训中心朱德江老师的报告《深度学习―何以发生》。朱老师借助一些实际的案例,向我们讲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以及深度学习的学导策略。他的报告有理有据,有策略有案例,通俗易懂。从理论角度,我了解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从操作的层面上,我学会了如何去设计一节让学生深度学习的课。一节好的数学课,就是通过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
' 收获
一、基本特征:深参与、深思维、深理解
朱老师借助一份学生调研的案例说起,从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解决不同的观点与表达,反映出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引出课堂中的浅层学习的表现,是以“讲授+听讲+记忆+模仿+操练”,为主要教学方式。而与之相对应的深度学习则是指“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特征的描述。他强调,深度学习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投入,深度参与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真实发生,深度思维;学生的学习结果意义理解,学得丰富。概括就是:深参与、深思维、深理解。这,就是深度学习的特征。
反思:我们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属于浅层学习状态居多,而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设计不足,不够深入。
二、从“学”的角度,深度学习的学导策略
朱老师借助自己设计的案例,从学生的视角,详细解读了深度学习的学导策略。我边听边记边思考,渐入佳境。
把握“深度学习点”。
朱老师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为例,从“是什么”“学什么”“深度学习点”三个维度给我们全面解读如何把握“深度学习点”。
思考:万变不离其宗。朱老师的观点,可以对照《课标》理解,深度学习就是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四个分目标去整体落实总体目标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构思一节课时,一定紧扣课标理念和要求,不可偏离。
2设计合理的学习路径。
设计合理的学习路径,让学生学习充分展开。必须丛学生认知基础和经验出发,通过转化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设计时,以“数学思考”为核心词,经历原型出发――量、画后形成想法或提出猜想――画、量、展思辨讨论中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应用中深化理解――整理反思,梳理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从始至终都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思考: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朱老师深度学习路径的案例分享,给我们提供了方法的引领和指南。具体操作,我们还是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每个知识点实际去做相应的变化。
3任务驱动“卷入学习”。
朱老师结合学习路径,对应每一个环节逐一设计了有层次第地学习任务,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这些有探索性、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即问题),充分暴露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
思考:学习路径的顺利实施,要借助一个个的学习任务驱动,让学生“卷入学习”。学习任务的设计一定要精准出示“思维点”,体现思维的作用和价值。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的思维不断丰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朱老师强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一节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问题的提出,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中突破思维困惑,实现深度学习。
思考: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学习的思考路径,所有知识的学习可以归结为:知道前世是什么、今生学什么、未来会怎样。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连续、持续的过程,数学的学习只要理解了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会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
5特别策略:以综合、长程学习促进深度思维。
这是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它是一个长程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经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解释数据――自我评判”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会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从头到尾”思考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深度学习。
反思
对于教材处理认识。
以往,我们对一节课的设计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多,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深入剖析。缺少整体规划意识。教师处理教材一定要站在学生薛的角度,研读课标、教材,进行系统地、有层次地推进设计。
对于学生学习认识。
把学会作为达成目标之一。没有更多地思考让学生“会”学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由于缺乏教师深度引导,停留在浅层学习的状态。
设想
改变学生的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让学生深度学习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下一步,我将做如下尝试探索:其一,借助深度学习,让课堂转型,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其二,以培养“学生会自学、会思考、会表达、会倾听、会提问”为着力点,结合我校“研学后导 展示提升 即时评价”的课堂模式,借助“自学、互学、展学”三种学习方式,设计好每一节的学习路径,扎实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确保每节课都最大限度地让学习真正发生,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