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牵拉征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胸膜牵拉征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第1张

胸膜凹陷征又称胸膜牵拉征,从断层图像显示为近脏层胸膜面见小三角形影或小喇叭状阴影,三角形的底部在胸壁,尖指向结节,结节与三角形影之间可为线状影相连。

李妍瑜等学者研究发现胸膜凹陷原因主要有3点:(1)病灶内部结构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2)肺不张导致脏层胸膜凹陷;(3)胸膜粘连增厚。肺癌和肺结核形成的胸膜凹陷征有胸膜的牵拉凹陷及液体积聚。在CT表现上为线形影,末端呈小三角与相邻胸膜连接。关于周围型肺癌CT诊断,通常主要以病灶内部密度是否均匀、轮廓有无分叶、边缘有无毛刺、强化是否均匀等影像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依据。胸膜凹陷征又称胸膜牵拉征。广义上胸膜凹陷包括所有肺部病变引起的相邻的胸膜局限性内陷,可以是肺外围实质占位病变所致,也可因肺部病变与胸膜之间纤维索条影伴发的胸膜牵拉内陷或宽基底的胸膜内陷。

典型的胸膜凹陷征从断层图像显示为近脏层胸膜面见小三角形影或小喇叭状阴影,三角形的底部在胸壁,尖指向结节,结节与三角形影之间可为线状影相连。CT上有时可同时显示或分别显示多条线状影,这与凹入的胸膜分布方向和CT扫描层的位置有关,系凹陷中心区同相继而成的周围沟槽或粘连,部分或全部显示在同一或多层面的原因。

恶性胸膜凹陷征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肿瘤方向的牵拉和局部胸膜无增厚粘连。肿瘤牵拉的动力来自瘤体内反应性纤维化、瘢痕形成,收缩力通过肺的纤维支架结构传导到游离的脏层胸膜而引起凹陷。

慢性炎症所致的凹陷,通常其形成的病理基础为肺部病变与邻近的胸膜增厚或粘连,常见的慢性病变有球形肺炎、结核球等。肺表面重建像半透明模式一般表现有3种形式:(1)单一点条状凹陷,一般分支多不规则,呈蛛网状或蜈蚣腿样排列。凹口形状较扁平,也可呈菱形或多边形等,凹陷较浅,多较模糊。(2)多点分布的团片状凹陷,边缘模糊,反映炎性病变跨叶分布的特性。(3)类圆形或片条状凹陷,基底宽大,凹陷部分密度多较高,轮廓模糊。凹陷区周围多见云絮样密度增白区或密度增高的毛玻璃样改变,边缘模糊,为病灶周围炎性渗出,渗出物填塞局部肺泡组织,肺泡内含气减少。

良性占位性病变造成的胸膜凹陷,多为粘连所致,凹口多光整,锐利,周围多无明显线条影,也可见长而弯曲的线条,线条可有分支。

另外,胸膜凹陷征以往文献由于均立足于断层图像,受到观察视角限制,故仅见肺外周胸膜凹陷的报道,而未见纵隔胸膜凹陷的报道,此可能是因肺内带的病变形成凹陷之关联条索影,过去在断层不易观察;肺内带的支气管血管束走行方向变化较多;纵隔胸膜受纵隔脏器的影响生理弧度变化多样的影响,是CT横断和MPR像显示纵隔胸膜凹陷较困难的原因。笔者以为既然肺外周病变可致胸膜凹陷,解剖环境相近的纵隔胸膜同理也有类似的改变。本组发生于肺内带的结节8例(不包括中央型肺癌),发现纵隔胸膜凹陷8例,表明纵隔胸膜凹陷并非少见。肺表面成像能很好地显示纵隔胸膜的凹陷,这就为CT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又一线索。

参考资料

360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27/01/34212862_578641496shtml

肺部纵隔淋巴结一般是指在胸腔里面的肺的周边,靠近心脏靠近大血管的旁边的软组织部分,有一些相应的淋巴结。目前认为肺癌一般会从原发灶向远处转移,通过淋巴转移,必然会转移到肺部的纵隔淋巴结,这是肺内肿瘤向外播散的一条重要的通路。这些纵隔淋巴结往往会分为几个比较重要的区域,有的区域我们认为是肺部肿瘤向外播散最核心最主要的通道。所以的话,我们一般在手术当中会对这些淋巴结做一些清扫,看一看这些肿瘤是不是向外播散。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会把这些淋巴结分区、分站来评估患者目前的肺部肿瘤处于什么程度,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需不需要术后辅助治疗。肺部纵隔见淋巴结影有很多原因引起,严重的是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但是淋巴的肿瘤转移应该在其他的地方也会发现淋巴结节的转移,还有就是肺结核引起的淋巴结结核,还有淋巴结炎。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考虑应该是有炎症或者一些占位性病变引起来的,平时要注意多休息,规律生活,不要过度劳累,目前可以用抗生素,先观察治疗一下,如果没有效果,可以到医院再进一步的进行检查。

  前纵隔肿瘤采用前胸切口,后纵隔肿瘤采用后外侧切口,位置较高的前上纵隔肿瘤及双侧性前纵隔肿瘤,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下面是我整理纵隔纵隔,欢迎阅读。

  纵隔的主要介绍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 。正常情况下,纵隔位置较固定。一侧发生气胸时,纵隔向对侧移位。

 解剖四分法

 解剖学常采用四分法,即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划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即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和后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纵隔间隙为纵隔器官间的窄隙,其内填充以疏松结缔组织,适应器官活动和胸腔容积的变化。间隙内的结缔组织与颈部器官周围和腹膜后隙的结缔组织相延续,因此颈部血肿 或炎症积液可向下蔓延至纵隔,胸部创伤空气可向上扩散至颈部,炎症积液也可向下蔓延至腹膜后隙。

 胸骨后间隙

 胸骨后间隙位于胸骨后方,胸内筋膜前方,向下至膈。该间隙的炎症可向膈蔓延,甚而穿破隔扩散至腹膜外脂肪层。

 气管前间隙

 气管前间隙位于上纵隔内,气管胸部、气管杈与主动脉弓之间,向上通颈部同名间隙。

 食管居间隙

 食管后间隙位于上纵隔内,食管与胸内筋膜间,内有奇静脉、胸导管和副半奇静脉等器官。向上通咽后间隙,向下与心包食管间的疏松结统组织相连,并通过膈的裂隙与腹膜后隙相通。

 纵膈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纵膈位于双侧胸腔之间,胸骨之后,脊柱侧面,上为颈部入口,下达膈肌。为了便于诊断和治疗,人为地将它分为上下前后四个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所以它是重要生命器官的所在地。纵膈里的组织器官多,因而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即使肿瘤很小也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纵隔的分区 方法

 现多采用九分区法,划分方法是: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划分为前、中、后及上、中、下九个区。

 前纵隔系位于胸骨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的狭长三角形区域。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区域。食管前壁为中、后纵隔的分界线,食管以后及胸椎旁的区域为后纵隔。

 自胸骨柄、体之交点至第4 胸椎下缘连一横线,横线以上为上纵隔。横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水平线之间为纵膈中部。肺门下缘水平线以下至膈为下纵隔。

 右侧斜裂约起自第5后肋端水平,向前下斜行,大体上与第6肋骨平行,下端止于距膈面前缘约2~3cm处,与膈顶平面约成50゜。左侧斜裂因起点较高(约起自第3至4后肋端平面),故倾斜度较大,其前下端达肺的前下缘,与膈顶平面约成60゜。斜裂只能在侧位片上显示,呈线状致密影,两侧斜裂常可同时出现,与横裂交界的为右侧斜裂,其前下端的膈下有胃泡气体者为左侧斜裂。

 横裂 横裂位于右肺上叶和中叶之间,由肺外缘至肺门外侧接近水平走行,约平第4前肋或第4前肋间水平,相当于第9或第10后肋骨平面,通常右膈比左膈高1至2厘米。膈的圆顶偏内侧及前方,所以呈内高外低,前高后低。在正位胸片上,膈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外缘逐渐向下倾斜,

 与胸壁间形成尖锐的肋膈角。在侧位片上,膈前端与前胸壁形成前肋膈角,位置低而深。因而下叶后基底部之肺野,在后前位胸片上被膈前部所遮盖。

 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膈运动幅度约为1至25厘米,深呼吸时可达3至6厘米,膈运动大致两侧对称。

 正常变异时膈的形态、位置、运动可以有所改变,当部分膈较薄弱或张力时,在膈穹窿上缘局部呈一半圆形凸起,称为局限性膈膨出,多发生于前内侧,右侧较常见,深吸气时明显,不可误为病态,诊断困难时,行气腹检查可资鉴别。有时在深吸气状态下膈可呈波浪状,称为“波浪膈”,系因膈肌附着于不同的肋骨前端,在吸气时受肋骨的牵引所致,不要误认为胸膜粘连。

 1、 一侧性肺不张 :为一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的后果,胸部x线表现:患侧肺野呈均匀一致性密度增高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膈升高,心缘及膈影均不清楚,健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表现。

 2、 肺叶不张:为肺叶支气管完全阻塞所致。由于肺叶的形态、大小不同,不同的肺叶不张有不同的表现,但其共同的x线表现:不张的肺叶体积缩小并移位,密度增高且均匀一致,肺门及纵隔不同程度的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1) 右上叶不张:正位表现为右上叶体积缩小,水平裂外侧部上移,呈折扇形密度增高影;当上叶体积明显缩小时,无气肺叶于纵隔旁呈三角形,尖端指向肺门,基底位于肺尖。右肺门向上移位,气管可向右侧移位。右中下叶呈代偿性肺气肿。

 2) 右中叶肺不张:正位表现为右下肺野中内带呈底向右心缘的三角形影,上界较清楚而不超过肺门中部,下界模糊不清。前弓位可使不张中叶的长轴接近水平,显示更为明显而典型。侧位呈底向前胸壁尖向肺门的三角形阴影。收缩明显的中叶可呈尖向肺门的带状甚至呈线状影。上叶及下叶可有代偿性肺气肿。

 3) 左上叶肺不张:正位上由于左上叶上部厚,下部较薄,左上、中野内、中带呈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上部密度较下部密度高,下部边缘不清,气管左移,左心缘不清。侧位可见斜裂向前移位。下叶呈代偿性肺气肿。下叶背段过度膨胀可达第2胸椎水平。

 4) 下叶肺不张:两肺下叶不张其x线表现相似,正位x线表现均为底向膈面尖指向肺门的三角形影,肺门向下移位。左下叶肺不张可因与心影重叠而显示不佳,取斜位或过度曝光摄片可以显示。侧位可显示斜裂向后下方移位。右上、中叶或左上叶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3、肺段不张:较少见,正位及侧位一般表现为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门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肺段体积缩小。右中叶内侧段不张则特殊,正位呈基底向内与右心缘重叠、尖端向外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

 4、 小叶肺不张:为终末细支气管被粘液等阻塞所致,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肺炎。x线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表现不典型,因而不易与肺炎鉴别。

 肺部病变:1渗出性病变;2增殖性病变;3纤维性病变;4钙化病变;5肿块;6空洞与空腔;前臂骨折

 1、 尺骨鹰咀骨折 常因肱三头肌的牵拉而致小块撕脱骨

 折。骨折片可有不同程度的分离。

 2、 桡骨小头骨折 多为传导暴力使桡骨小头撞击所致,

 大叶性肺炎为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 纵隔肿瘤的介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70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