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肉鲜嫩松软,清香不腻,以卤制贡鹅和煨汤居多,也可薰、蒸、烤、烧、酱、糟等。其中鹅肉炖萝卜、鹅肉炖冬瓜等,都是“秋冬养阴”的良菜佳肴。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鹅的种类
一、狮头鹅是中国惟一的大型鹅种,因前额和颊侧肉瘤发达呈狮头状而得名。狮头鹅原产于广东饶平县溪楼村。现中心产区位于澄海市和汕头市郊;在北京、上海、黑龙江、广西、云南、陕西等20多个省区均有分布。 狮头鹅体型硕大,体躯呈方形。头部前额肉瘤发达,覆盖于喙上,颌下有发达的咽袋一直延伸到颈部,呈三角形。喙短,质坚实,黑色,眼皮突出,多呈**,虹彩褐色,胫粗蹼宽为橙红色,有黑斑,面板米色或乳白色,体内侧有面板皱褶。全身背面羽毛、前胸羽毛及翼羽为棕褐色,由头颈至颈部的背面形成如鬃状的深褐色羽毛带,全身腹部的羽毛白色或灰色。
母鹅就巢性强,开产日龄为160~180天,一般控制在220~250日龄。产蛋季节通常在当年9月至次年4月,这一时期一般分3~4个产蛋期,每期可产蛋6~10枚。第一个产蛋年产蛋24枚,平均蛋重176g,蛋壳乳白色。种公鹅配种一般都在200日龄以上,2岁以上的母鹅,年平均产蛋28枚,平均蛋重2172g。
成年公鹅体重885kg,母鹅786kg。70~90日龄上市未经肥育的仔鹅,公鹅平均体重618kg,母鹅551kg。狮头鹅平均肝重600g,最大肥肝可达14千克,肥肝占屠体重量的13%,肝料比为1:40。
二、埃姆登鹅原产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部的埃姆登城附近。19世纪,经过选育和杂交改良,曾引入英国和荷兰白鹅的血统,体型变大,中国台湾省已引种。埃姆登鹅全身羽毛纯白色,着生紧密,头大呈椭圆形,眼鲜蓝色,喙短粗,橙色有光泽,颈长略呈弓形,颌下有咽袋。体躯宽长,胸部光滑看不到龙骨突出,腿部粗短,呈深橙色。其腹部有一双皱褶下垂。尾部较背线稍高,站立时身体姿势与地面成30~40°角度。
雏鹅全身绒毛为**,但在背部及头部有不等量的灰色绒毛。在换羽前,一般可根据绒羽的颜色来鉴别公母,公雏鹅绒毛上的灰色部分比母雏鹅的浅些。
母鹅10月龄左右开产,年平均产蛋10~30枚,蛋重160~200g,蛋壳坚厚,呈白色。母鹅就巢性强。成年公鹅体重9~15kg,母鹅8~10kg。肥育效能好,肉质佳,用于生产优质鹅油和肉。羽绒洁白丰厚,活体拔毛,羽绒产量高。
三、图卢兹鹅又称茜蒙鹅,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鹅种,19世纪初由灰雁驯化选育而成。原产于法国南部的图卢兹市郊区,主要分布于法国西南部。后传入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图卢兹鹅体型大,羽毛丰满,具有重型鹅的特征。头大、喙尖、颈粗,中等长度,体躯呈水平状态,胸部宽深,腿短而粗。颌下有面板下垂形成的咽袋,腹下有腹皱,咽袋与腹皱均发达。羽毛灰色,着生蓬松,头部灰色,颈背深灰,胸部浅灰,腹部白色。翼部羽深灰色带浅色镶边,尾羽灰白色。喙橘**,腿橘红色。眼深褐色或红褐色。
开产日龄为305天。年产蛋30~40枚,平均蛋重170~200g,蛋壳呈乳白色。公鹅 较强,母鹅就巢性不强。成年公鹅体重12~14kg,母鹅9~10kg。强制填肥后每只鹅平均肥肝重可达10kg以上,最大肥肝重量可达18kg。
鹅的饲养季节
当前仍以传统方式养鹅为主,顺应自然气候,靠天养鹅的情况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活鹅销售市场可分为7~9月分低价期,10~12月份为中价期,1~4月为高价期三个大阶段,不同的价格差别较大,其效益也差别明显。所以现在养鹅应该是养反季鹅,即每年的9月下旬开始养鹅到来年4月底连续养3~4批肉仔鹅,出栏时正是活鹅的高价期,效益高。而传统养鹅是2月底或3月上旬开始饲养,一直养到6月底,出栏时正值低价期,所以养鹅要紧跟市场。肉鹅也要适时销售,例如,1只中型鹅70~80日龄,活重达4千克左右,羽毛长成,就应及时出栏,若延长饲养期,耗料不少,增重却很少,导致微利或亏损。
香卤鹅用的是狮头鹅,本身汕头澄海的狮头鹅便是当今世界两大巨鹅的品种之一,最重则能达到十五公斤多,不仅头部似狮头,身形健硕,而且浑身是宝。每一只狮头鹅每一个部位都能制成美味,而在汕头,卤鹅也是最美味的烹饪方式,卤制的香料中,最大功臣也当属潮汕特有的南姜,俗称“潮州姜”。它除了强烈的姜味,还具有肉桂、丁香和胡椒的香味特征,常被认为是潮式卤味的独门酱料,其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以药调南姜打卤,以糖上色吊汤煠。
鹅肉好吃吗
1、一般生长期90到110天的鹅肉最好吃,太早的鹅肉太嫩,吃起来没韧性,过老的鹅肉吃起来肉质很柴。
2、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鹅是食草动物,鹅肉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健康食品。鹅肉含蛋白质,钙,磷,还含有钾、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鹅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根据测定,鹅肉蛋白质含量比鸭肉、鸡肉、牛肉、猪肉都高,赖氨酸含量比肉仔鸡高。同时鹅肉作为绿色食品于200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之一。
为何鹅肉很少人吃
1、鹅肉销售分地域,有些地区的人可能不习惯吃鹅肉。
2、鹅属于大型家禽,吃得多,生长期长。从投资收益角度来看,养的人少;中医认为鹅肉是发物,有某种疾病的时候不能乱吃,多数人不敢吃。可能以上是造成市场上鹅肉少的原因。
3、有人说鹅是发物,吃了容易发病,养鹅的人会觉得不好大规模养殖,因为不能在短期增重,料肉比不高,农户要亏本。
4、中国民间不少地方人认为鹅肉是“发物”,吃了对健康不利。传说徐达患背疮,朱元璋为害死徐达派人送蒸鹅,徐达吃后一命丧黄泉,即是把鹅肉当作“发物”的一个例证。
5、鹅的形体较鸡、鸭大,小户家庭一只鹅一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又担心鹅肉变质,这是人们吃鹅肉少的第二个原因。
6、鹅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纯洁善良、勇敢善战的象征,就像中国不少地方不吃马肉一样,人们也不吃象征美好的鹅的肉。
女性可以吃鹅肉吗
1、女人可以吃鹅,有人认为鹅肉是寒性食物,而女性大多有体寒的毛病,再吃鹅肉会加重自身不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鹅肉性平,不是寒性食物,所以,女人们可以放心大胆的食用鹅肉。
2、女性吃鹅肉的好处,增强免疫力,鹅是杂食动物,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而且都是优质蛋白,分解之后可以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蛋白质,为体内免疫蛋白的合成提供原料,增强人体免疫力。减肥瘦身,鹅肉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对于有减肥需求的女性来说,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减肥,是再好不过的食材了。
鹅什么时候吃最好
鹅汤是夏天喝或冬天喝都好,鹅肉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健康食品。鹅肉含蛋白质,钙,磷,还含有钾、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 鹅肉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从生物学价值上来看,鹅肉是全价蛋白质,优质蛋白质。鹅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仅比鸡肉高一点,比其他肉要低得多。鹅肉不仅脂肪含量低,而且品质好,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特别是亚麻酸含量均超过其他肉类,对人体健康有利。鹅肉脂肪的熔点亦很低,质地柔软,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狮头鹅目前40-50一只苗
马岗鹅20-28一只苗
狮头鹅为中国农村培育出的最大优良品种鹅,也是世界上的大型鹅之一。原产广东省饶平县浮滨镇。多分布于:澄海、潮安、汕头市郊。该鹅种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颔下肉垂较大。嘴短而宽,
颈长短适中,胸腹宽深,脚和蹼为橙**或黄灰色,成年公鹅体重10~12公斤,母鹅9~10公斤。生长迅速,体质强健。成熟早,肌肉丰厚,肉质优良。但年产卵量少,仅有25~35个,每个卵重平均约有203克左右。极耐粗饲,食量大。75~90日龄的肉用鹅,体重为5~75公斤。行动迟钝,觅食能力较差。有就巢性,现已向全国各地推广
广东花生与气候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率可达48-60%。占广东省食用植物油总量的95%以上。花生全身都是宝。其仁含丰富的油脂、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榨油后的花生饼是上等饲料和农田有机肥;花生壳粉碎后亦可作为饲料,并能加工许多工业品。花生的籽仁、种皮、果壳及花生油均可入药,花生根部的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氮素,花生藤可作绿肥,所以种花生好处多。 广东是全国10个花生主产省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山东、河南、居全国第三位。1992年,全省花生面积31458千公顷,单产1917公斤,总产6030万吨。 一、气候条件与花生生产的关系 ㈠、不同生育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花生原产于热带丘陵山区的河谷地带,是一种喜温、较耐旱、怕涝滇的一年生豆科作物。其生长期间的温、光、水、气等气候因子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花生从播种到收获、要经过种子发芽出苗、幼苗期、开花下针期、荚果发育期、种子成熟期等生育过程。 1、发芽出苗期:花生播种到土壤中,吸收本身重量50%左右的水分后, 才能开始出苗。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60-70%时,发芽率最高;低于50%出苗不齐,若少到40%以下时,种子基本不能发芽出苗。但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90%以上 ,种子呼吸困难,发芽率反而下降。 花生种子发芽出苗,气温保持15-35℃为最适宜。能发芽的最低温度,珍珠豆型、多粒型的品种是12℃,普通型和龙生型的品种为15℃。所以土温必须达到 12-15℃以上,才能进行播种。温度低,将延长发芽出苗时间,会使种子养分大量消耗,影响出苗率,甚至出现缺苗断垄。温度过高也不利,当温度40℃时, 发芽率下降,超过48℃不能发芽。春花生播种季节,气温较低,故出苗期常达10天以上。夏秋季节气温高 ,播种到出苗只需7-11天。此外,花生在萌动发芽时,要求土壤有良好的通气性,要不然就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因此,花生选择疏松透气性好的砂壤土种植为最适宜。2、幼苗期:幼苗期适宜气温为20-27℃,此时植株矮壮,节密;气温低于15℃, 幼苗生长缓慢,持续低于8℃就会出现寒害;在0-4℃下经过6天就会致死。气温超过27℃,虽然加快幼苗生长速度,但容易形成弱苗。 幼苗期较耐旱,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较适宜。即使田间持水量小于50%时,对幼苗生长影响也不大。土壤偏旱对花生扎根蹲苗壮长有利, 土壤水分过多,超过田间持水量的70%时,又多阴雨,往往造成湿害,使花生植株根弱苗黄。当然,土壤过分干燥,对幼苗生长也不利,造成植株生长不良,花芽分化受抑制。 幼苗期充足的光照可使植株节间短、分枝多、花期提前、开花多。所以在幼苗生长期晴天多,能使幼苗生长健壮。 3、开花下针期:此期花生的茎、叶迅速生长,同时大量开花、下针。开花、下针数目的多少与气象条件关系很密切,适温为23-28℃,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 开花下针数就越多。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1℃或高于30℃时,开花数显著减少,气温低于19℃时,就不能形成果针。 开花下针期内需要大量水分,以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适宜。 土壤干旱,不仅影响开花,甚至使开花中断,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 会造成茎叶徒长,开花和下针少。充足的阳光,促进开花早,花多、花齐。天气阴雨,光照弱,花生主茎增长快,分枝少,植株瘦弱,盛花期延迟,无效花增加。故封行后,保持行间通风透气,才能多开花、多下针。 4、荚果发育期:此期需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较适宜。土壤缺水,子房停止生长,形成秕果,但土壤水分过多,导致通气不良,土壤缺氧,根系早衰,空果、秕果、烂果增多。荚果发育最适温度为25-33℃,此时荚果发育快, 增重高。大粒花生在气温低于15℃、小粒花生低于12℃,荚果就逐渐停止增长,容易形成秕果。 5、种子成熟期:此期适宜土温为25-30℃,土温高于40℃, 植株营养生长衰退过早、过快,干物质积累少,果仁增重不大;温度低于20℃,植株贪青、干物质积累少 ,果仁增重不大。此期要求土壤湿润,有利于荚果增大和果仁油分积累;如土壤干燥 ,就会影响果仁饱满、含油量明显下降;土壤过湿,引起植株徒长,甚至果仁发芽烂果。此期要求晴朗温暖的天气,在充足光照下,才有利于荚果饱满和果仁增重㈡、花生产量与气候条件分析 影响花生产量高低的主要气候因子有:(1)3-5月的气温。花生全生育期需要一定的积温,气温偏高的年份,生育期所需天数相应缩短,营养物质积累减少,不利于高产。相反,气温适当偏低的年份,生育期所需天数相应延长,积累的营养物质较多,产量较高。经统计3-5月总积温与花生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3-5 月气温适当偏低,对花生高产有利。(2)开花后20-40天的雨量。花生开花后20-40天内是花生地下荚果形成至膨大至成熟的时期,此期要求降水适中。如果降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甚至出现洪涝,土壤空气少,影响根系的正常吸收机能,导致花生青枯早衰,烂根烂荚或发芽霉烂,就会造成减产。经统计花生开花后 20-40天降水量与花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3)开花下针期的日照。日照的多少对花生产量的形成有影响,尤其是开花下针期,若这期间日照充足,花生开花数量明显增加,花期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和增加第一、第二批有效荚果数,容易取得稳产高产。反之,这期间日照偏少,阴雨天多,花生枝叶过茂,花期不集中, 花势弱,形成第一、第二批有效荚果数少,不易取得丰产。经统计,发现花生开花后20-40天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 在生产上应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安排在日照较长的时段,提高花生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花生产量。(4)据研究,日平均气温≤12℃时荚果即停止发育;日平均气温15℃时,子房发育停止。因此花生生长期需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凡日平均气温≥15℃的积温在2600℃以上的地区,花生才能成熟;日平均气温 ≥15℃的积温在3500℃以上的地区,最适合花生栽培。秋植花生由于前期高温,营养生长期缩短, 营养物质积累少,就进入开花阶段,因而不易获高产;花针期及荚果发育期,又处于我省少雨和明显降温过程,尤以粤北地区,这一时期温度低,致使开花成熟时间比春植明显延长,还往往由于温度低于荚果所需的下限温度而停止发育,造成大批秕果或半饱果。(5)有的年份由于播种偏迟或低温来得早,造成秋花生在生育后期热量不足,导致结荚不饱满而减产。 ㈢、花生生产上存在的主要农业气候问题与对策 1、早春低温阴雨:早春2-3月广东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春花生的适时播种和出苗,导致烂种、死苗,影响产量。如1976年我省出现严重的倒春寒天气,春花生普遍出现烂种和死苗,严重影响当年的产量。防御措施:(1)适时播种。(2)选择"冷尾暖头"晴好天气播种,有利于种子发芽,保证全苗。(3)选育抗寒高产品种和采用秋植的种子。秋植种子的抗寒性明显强于春植的种子,秋植种子出苗快、齐、出苗率高。(4)早播的花生田要选择背北向南地势高不积水的田块,并注意做好田间排水工作。(5)做好播前选种及播时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 2、雨涝:雨涝对花生的影响,多发生于中、北部前汛期暴雨集中期,6 月前后正是春花生荚果成熟阶段,也是我省中、北部大到暴雨的时期,常有洪涝发生, 土壤积水,造成花生荚果成熟慢、秕果多;已成熟的荚果容易掉荚发芽, 且常引起锈病大发生,导致产量下降。防御措施:主要应搞好排灌系统,采用起畦种植,挖好排灌沟 ,做到雨过田间无积水,雨后畦沟干,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积水。 3、干旱:主要是粤西南春旱和粤北秋旱。春旱严重年份,花生发芽出苗困难,缺苗多,直接影响产量。秋旱主要影响秋花生荚果发育和成熟,因而影响产量, 并降低种子质量。防御措施:(1)适时播种。在易发生秋旱的地区,秋花生要争取适期早播;易发生春旱的地区,应采用抗旱播种。(2)灌水。(3)加深耕作层,提高保水能力。实践证明,深耕对增加土壤蓄水,防御干旱的威胁有良好作用二、花生种植区域气候特点分析 根据影响花生生长的气候条件,结合目前花生种植的现况,我省花生种植区可划分为粤西南、粤中、粤北三大区。从花生生育和产量形成与气候条件相比较, 粤西南相当于最适宜区,粤中区相当于适宜区,粤北区相当于次适宜。 ㈠、粤西南花生区:包括阳江市南部至云开大山以南的所有地区,是我省花生最重要的产区。本区纬度低,热量足,属于北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2-24℃, 最冷月平均气温15-17℃,≥10℃积温在8000-8500℃,花生可春、夏、秋种植, 雷州半岛还可冬植。区内雨量差异较大,北部多于南部,夏秋雨量多,冬春雨量少,雨季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春季低温阴雨轻,雷州半岛春旱比较突出,影响春植花生下种,此外,夏秋季台风暴雨带来洪涝,对秋花生中后期生育有一定影响。秋季降温较迟,有利于秋植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㈡、粤中花生区:包括南至粤西南花生区的北界,北至封开、德庆、清城区、佛冈、龙门、紫金、梅县、大埔这一条线以南的所有地区。基本上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0-225℃,最冷月平均气温100-145℃,≥10 ℃积温 6500-8000℃,有轻微的霜冻害。雨季大约在4月上旬前后开始,10月中旬结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本区有三个多雨中心,分别位于恩平、普宁和佛冈附近, 各中心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中恩平高达2600毫米,区内年雨量较少的地区有罗定、郁南一带 ;兴梅盆地;南沃、饶平、澄海及雷州半岛南部,其平均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下。属于夏雨区,4-9月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冬雨只占8-10% 以内。前汛期降水多,对春花生结荚成熟有一定影响。㈢、粤北花生区:包括粤中花生区北界至本省北界以南的所有地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21℃,最冷月平均气温7-10℃, > = 10 ℃积温5900-6600℃。本区热量条件稍差,每年春季低温阴雨比较严重,影响春花生全苗,秋季降温早,秋植花生生育后期感到热量不足,春夏多雨,秋冬少雨。雨季一般开始于3月中下旬,结束于9月下旬,4-6月前汛期雨量多于7-9后汛期雨量;冬雨比南部稍多 ,约占年雨量的10%以上,故旱涝比较常见,特别是秋旱相当突出,不利于秋植花生后期生育和产量形成,宜选择耐涝抗旱品种并做到适时早播。 三、花生稳产高产的栽培技术 ㈠、适时播种,争取全苗。全苗是花生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春花生播种过早, 常因低温影响,造成缺苗严重;播种过迟,又耽误花生后茬的生产季节。 因此要根据各气候规律,适时播种,一般年份,广东南部"雨水"前后,中部"雨水"至"惊蛰",北部"惊蛰 "至"春分"间播种较为适宜。秋花生的适宜播种期,主要考虑结荚后期不受低温(日平均气温低于15℃) 的影响,以保证荚果的正常发育和成熟。即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的终日保证率达80%的日期为终点,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天数,往夏季倒推来确定。 则本省北部不能迟于"立秋",中部不能迟于"处暑",雷州半岛不能迟于"白露"播种。 ㈡、推广适宜当地的优良花生品种。目前我省推行种植的花生良种有:粤油116、汕油27、汕油71、汕油523和粤油256等。这些品种产量、抗病和熟期都比较理想,适合于全省各地种植。其中汕油71耐肥抗倒抗病性能较强,植株偏矮,适于沿海常风大的地区栽种;汕油523耐肥、荚果大、产量较高,但由于植株高大,不抗倒伏,适于内陆静风区种植。 ㈢、合理推广翻秋留种。秋花生种子蛋白含量高,品质好,播种后对低温、 干旱、水涝等不良的环境忍受能力强,也不易被病菌感染,播种后易获全苗, 是一项有效可行的增产措施。没有条件种秋花生的地区,要做好春花生的收、晒、藏工作。 ㈣、深耕改土,精细整地,均匀起畦种植。花生是地下结果作物, 土壤环境条件对荚果发育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土壤状况是荚果正常发育的基础,要求深厚疏松和湿润的土壤环境条件。若土壤板结,透气性质差,影响荚果生长。进行深耕改土, 不仅能起保温保水作用,还可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改善花生生长的土壤环境,促使单株果数增加,提高花生产量。此外,起畦不能过大过宽,以发挥花生边行优势,要开穴种植花生,实行合理密植,搞好田间排灌沟,避免和减轻旱涝对花生的影响。 ㈤、搞好轮作,改善土壤气候。如果作物长期连作或不适宜安排前茬作物,会使土壤肥力降低,肥沃土壤的理化性状被破坏,失去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条件,病虫害亦较严重。由于花生各种枯萎病普遍,应禁忌茄科作物为花生前茬。推广花生与水稻轮作,有利于高产再高产;旱地花生与玉米、甘蔗、番薯等轮种,一方面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花生枯萎病发生, 促进花生与轮作作物稳产高产。因此,合理轮作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油、粮经单产, 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㈥、适当推广地膜种植花生。地膜栽培,是近年来花生生产中一项新技术。据各地试验证明,利用地膜栽培花生,能防寒保温,早春可以提早播种,既可以使春花生苗全茁壮,又可以适当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有效花和结果率,减少除草劳动,提早收获,增产增收,特别是利用地膜栽培花生, 可克服春花生播种后常遇到阴雨天气和雨水直接冲刷土壤的缺点,从而保持土壤疏松,防止水、肥的流失。遇到干旱天气还能保水防旱, 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㈦、全生育过程中注意防治花生锈病、叶斑病及青枯病与各种枯萎病。
在青年鹅的饲养后期,就应注意选留后备种鹅,加强饲养管理。因为这阶段鹅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较多,所以,应以精料为主,并结合放牧采青。饲养至5月龄时,为防止鹅体过肥或早熟,可延长放牧时间。当种鹅接近开产期时,日粮中要逐步增加精料和青绿饲料的比例,同时补给矿物质饲料。公母鹅应分开饲养,多给公鹅补喂精料,以利于增强体质,提高配种能力,公母配种比例为1∶5~6。母鹅在开产前一个月,应注射小鹅瘟疫苗,以预防小鹅瘟。此外,公鹅好斗,在管理中应予以重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