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简介

补阳还五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处方 5 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主治 6 补阳还五汤的用法用量 7 方解 8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81 加减法 82 使用注意 9 补阳还五汤的现代适应证 91 脑血管意外 92 偏瘫及截瘫 10 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 101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02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0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4 抗炎、抗氧化作用 10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06 对肿瘤的影响 107 参考资料 11 歌诀 12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补阳还五汤 1 拼音

bǔ yáng huán wǔ tāng

2 英文参考

Buyang Huanwu Ta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由黄芪120g、归尾6g、赤芍4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组成,该方问世以来颇受医家尊崇。本方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后遗症,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的偏瘫及其后遗症,脑动脉硬化,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所致之偏瘫、截瘫、单瘫、面神经麻痹辨证属气虚血瘀者。也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的各种神经痛、神经衰弱、癫痫等;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慢性肾炎、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属气虚血瘀者。

补阳还五汤对脑微循环有改善,促进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有中枢性镇静、镇痛作用,对血液循环的强大影响,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抗凝、抗动脉硬化、抗血栓作用,必定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血管、血流因素引起的偏瘫、截瘫等运动障碍起到十分积极的治疗作用,但是应用越早越好。研究还发现该方剂对心脏有抗心律失常、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所以建议该方剂可试用心血管疾病。同时还发现该方剂具有强大的免疫促进、免疫调节功能及抗炎、抗氧化作用,以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因此对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阻塞所致运动障碍也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

4 处方

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2]。

黄耆120克(生)归尾6克 赤芍45克 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 桃仁3克 红花3克

黄芪120g、归尾6g、赤芍4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3]

5 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主治

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的功效,主治中风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尿遗不禁,苔白,脉缓。[3]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主中风后遗症。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苔白,脉缓。现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属气虚血瘀者。

6 补阳还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2]。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2]。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2]

7 方解

补阳还五汤由补气药与活血祛瘀药相配伍,治疗中风所致半身不遂,舌强言謇。病机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故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大补脾胃中气,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化瘀而不伤血,为臣药。佐以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地龙性善走窜,长于通络,与生黄芪配合,增强补气通络之力,使药力能周行全身。诸药合用,则气旺血行,瘀消脉通,筋肉得以濡养,痿废自能康复。

[4]本方主治素体气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却濡养,故半身不遂,口眼斜;气虚血滞,舌体失养,故语言謇涩,口角流涎;气虚失于固摄,则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苔白,脉缓,亦为气虚佐证。综上诸症,皆由气虚血瘀所致。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络,均为佐药。本方的配药伍特点是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8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斜、苔白、脉缓或脉细弱无力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81 加减法

治疗中风偏瘫,偏寒者,可加肉桂、巴戟天等温肾散寒;脾虚者,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痰多者,加法半夏、天竺黄以化痰;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以开窍化痰;口眼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以祛风化痰通络;偏瘫日久,疗效不显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下肢痿软者,加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头昏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石决明、代赭石以镇肝熄风。[3]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偏寒者,可加熟附子以温经散寒。[4]

82 使用注意

1)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中风,应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而脉缓弱为宜。

2)使用补阳还五汤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3)高血压患者用之无妨,但阴虚血热者忌服。

4)中风正气未虚或阴虚阳亢,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9 补阳还五汤的现代适应证

[5]

补阳还五汤现代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91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内容甚多,实质上是指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损害的临床事件。常见原因为:①首先血管壁病变,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最常见;其次为结核性、易感染性及结缔组织所致的动脉炎;第三是先天性动脉瘤、血管畸形以致其他原因所致血管病变。②心脏病,如心房纤颤等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及低血压等。③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如高黏血症、凝血机制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等。④空气、脂肪栓子等其他因素。与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史、吸烟和酗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滥用药物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最常见表现为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语言障碍等。

92 偏瘫及截瘫

偏瘫及截瘫均是一种综合征。常见原因是脑动脉硬化导致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或椎动脉栓塞,也可由各种心脏病导致栓子脱落栓塞于脑及脊髓血管所致。同时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颅及脊髓占位性病变、脑及脊髓脓肿以及各种外伤导致脑出血、血肿压迫或脊髓横断性损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导致脑血管、脊髓血管炎性狭窄或栓塞,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偏瘫、截瘫或个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另外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灰质炎、椎间盘疾病等也可引起肢体痿软。

3.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脑动脉硬化,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所致之偏瘫、截瘫、单瘫、面神经麻痹辨证属气虚血瘀者。也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的各种神经痛、神经衰弱、癫痫等;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慢性肾炎、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属气虚血瘀者。

10 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

[6]

101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能显著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有镇静、镇痛、安定作用,黄芪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使肾上腺重量增加、皮质增厚、束状带细胞体积增大,从而具有抗应激、抗疲劳作用。臣药当归注射液可加快脑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代谢,减少脑梗死面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生长和修复,减少脑细胞凋亡。当归可促进神经元再生和再支配。川芎嗪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血流量,能提高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对脑细胞Ca2+Mg2+ATP酶活性有保护作用,降低细胞内Ca2+超载;显著改善脑缺血后脑脊液中AI13样免疫活性物质含量变化,明显抑制缺血后TG、PFA和TXB2升高,降低MDA含量,增高SOD及GSHPx活性,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对动物大脑活动有抑制作用,而对延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脊髓反射机能具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时对大脑及脑干抑制加深,以致延脑各中枢和脊髓反射也受抑制。桃仁有中枢性镇咳及镇痛作用。红花能减轻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使下降的神经递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红花**素能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同时有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使药地龙也有中枢性镇静、抗惊厥及良好的解热作用。

102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黄芪可通过对心肌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抑制,升高cAMP,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钙通道膜蛋白磷酸化,导致钙内流增加,同时细胞内cAMP增高也能促进肌浆网释放Ca2+,导致心肌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增强,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能扩张脑血管及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对心肌缺血坏死有显著保护作用,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同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通过直接扩张血管,对中枢神经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及羟脯氨酸等调节而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对周围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促进微循环;对血压黄芪有双相调节作用,煎剂即可控制血压升高的幅度,当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又使血压上升而保持稳定;对钙调蛋白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血小板内cAMP升高,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PGI2和NO水平,降低TXA2/PGI2比例,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当归所含阿魏酸可减慢心脏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提高致颤阈,从而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当归注射液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对抗心肌缺血,显著缩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的体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流黏滞度,抑制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川芎所含川芎嗪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激活腺苷环化酶,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抑制Ca2+内流;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同时通过增加机体内源性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水平而减轻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川芎嗪能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能抑制多种原因所致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酶原,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桃仁提取物能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纤溶,使出血及凝血时间显著延长,抑制血栓形成。红花能轻度兴奋心脏,显著扩张血管及降低血压,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对心肌缺血有显著保护作用;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对抗心律失常,同时能改善微循环,抗凝血,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红花油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使主动脉斑块面积缩小,而且有明显逆转作用,从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使药地龙有明显的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从地龙中提取的溶栓酶可使纤维蛋白原下降,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其所含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则具有良好的溶栓作用,使血小板聚集性、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剐性指数下降。

因此该方剂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极大,所有药物均有一致的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同时也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溶血栓、抗动脉硬化、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有利于脑血管意外的治疗,对于心血管意外、冠心病、心绞痛等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10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芪所含黄芪多糖能使小鼠脾脏明显增重,拮抗强的松等所致脾脏、胸腺、淋巴结等萎缩;黄芪水煎剂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活性,黄芪多糖对网状内皮系统有激活作用;黄芪皂苷可促进巨噬细胞酶蛋白合成系统功能,促进溶酶体生成;有诱生干扰素作用,同时显著促进NK细胞毒活性,当黄芪与干扰素联合处理效应细胞时,可使NK细胞毒提高5~6倍;黄芪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呈双相调节作用;黄芪煎剂可显著提高抗原结合细胞数、抗体分泌细胞数、溶血空斑数及抗体生成量,对体液免疫低者促进之,强者则抑制之;能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并显著提高其活性;注射液可显著提高T细胞表型CD3、CD4和CD8,黄芪多糖及黄芪煎剂均能使低下的IL2活性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使肝炎患者血清总补体CH50及补体C3明显升高。臣药当归所含当归免疫活性多糖可促进脾细胞增殖,具有免疫佐剂样活性,既具有良好的抗补体活性,又有良好的干扰素诱导活性;能显著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活动,对抗环磷酰胺、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当归免疫活性多糖对淋巴细胞有较强的活化作用,可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可使B淋巴细胞分化到不同的成熟阶段,部分细胞群成熟为抗体分泌细胞,还能直接激活参与抗体反应的T细胞,同时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川芎所含川芎嗪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也能促进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形成。桃仁具有免疫调节及抗过敏作用。红花所含红花多糖能明显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红花**素可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及全血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抑制性T细胞的活化。使药地龙可明显提高巨噬细胞和脾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水平,同时对巨噬细胞具有双相调节作用,浓度5%~10%明显促进巨噬细胞活化,过高或过低则作用不显著,同时可使胸腺及脾脏单核细胞数明显增加,使NK细胞活性及脾脏对ConA反应性明显增高。

由此可见该方剂绝大部分药味对免疫功能有促进、调整作用。

104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黄芪具有抗炎作用,能使血清IL1、MDA降低,使渗出液中PGE2、IL8含量降低,减少NO、氧自由基生成,降低WBC中PLA2活性,显著抑制组胺、5羟色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同时黄芪总酮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黄芪皂苷可使心肌组织SOD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及氧自由基降低,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臣药当归水煎剂对多种致炎剂所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能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释放量,降低补体旁路溶血活性;可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使SOD明显增加。川芎嗪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成和增殖,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维生素E是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川芎所含阿魏酸钠对氧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对水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羟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能明显地直接捕获自由基。桃仁能抑制炎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其水提取物对炎症的不同阶段都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并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桃仁所含蛋白质PRB有相当强的SOD样活性,能抑制巨噬细胞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并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红花所含红花黄素对炎症的渗出、水肿、肉芽肿形成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红花水提取液可清除羟自由基,抑制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使药地龙对炎症的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都有抑制作用,同时地龙外涂可显著促进伤口愈合。

该方剂所有药味均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10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黄芪煎剂对流感病毒、滤泡性口炎病毒等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志贺痢疾杆菌、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抗菌作用。臣药当归煎剂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川芎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伤寒及变形杆菌、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红花对变形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地龙有较强的抗 滴虫作用。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06 对肿瘤的影响

君药黄芪注射液对肺癌、黑色素瘤有显著抗肿瘤作用。臣药当归所含当归多糖对腹水肿瘤及腹水型白血病L1210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强环磷酰胺的抗瘤效果。川芎和川芎嗪能降低肿瘤细胞的表面活性,易于在血中被单个杀死,抑制癌细胞转移,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减轻放射损伤。桃仁所含苦杏仁苷水解生成氰氢酸及苯甲醛,对癌细胞呈协同杀伤作用,并能使体内血细胞易于接近和吞噬癌细胞。使药地龙提取物对移植性实体瘤H22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肉瘤S180生长,地龙提取物与5FU和AK123三者合用则抑瘤效果更好,同时对乳腺癌MA737等治疗也有协同作用。

107

  蝎子是蛛形纲动物,蜘蛛与鲎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志留纪)。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3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蝎子

  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分布较多。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

  前腹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

  蝎子

  30~38℃之间产仔。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蝎完全为肉食性,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蝎子

  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

  蝎有求偶行为。东亚钳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求偶行为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管内发育。胚

  蝎子

  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活。东亚钳蝎约在7~8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出。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产15~35只幼蝎。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致可以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蝎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在树木成林、杂草丛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分升高和干燥。

  编辑本段

  种群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群密度适宜时,群体

  蝎子

  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编辑本段

  濒危状况

  蝎子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只蝎子一年可捕杀蝗虫等有害昆虫一万多只。大肆捕捉蝎子使其数量锐减,结果会使有害昆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农作物造成破坏。据专家讲,蝎子三年一代,一年只繁殖一次,6月至9月是繁殖期,这期间如果大规模的捕捉,极有可能致使当地野生蝎子灭绝。

  编辑本段

  保护措施

  地方政府应该对野生蝎子收购行为进行了查处,对野生蝎子非法收购点立即停止非法活动,对无视国家法律,继续进行非法收购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编辑本段

  物种价值

  从我国人工养蝎的发展历史来看, 自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除少量

  蝎子

  蝎继续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外,大量全蝎产品是作为食品和保健滋补品来消费的。蝎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全蝎常用来治疗惊痫、风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聋语涩、手足抽掣等。蝎毒具有祛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对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有一定疗效。蝎子营养价值丰富,是重要的滋补保健品。

  全蝎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多达100多种。全蝎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保安万灵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特别是近几年,全蝎在治疗疑难病症上发现有显著的疗效,如全蝎可治疗脉管炎、血栓闭塞,蝎毒可治疗心血管病、各种肿瘤、三叉神经痛等。这些应用使蝎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除药用外,全蝎还可以制成滋补食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蝎子作为治疗、保健佳品,倍受人们关注。蝎子酒、蝎子罐头、速冻全蝎、蝎粉保健品相继问世,“油炸全蝎”出现在许多宴席上。此外,随医学的发展,蝎毒的作用被广泛认识,蝎毒比黄金还贵,每千克约15万元。1万只成蝎每年可提毒480克,因此,蝎毒的药用价值远远高于蝎子本身。多年来,蝎子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蝎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全国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药用

  尾刺(sting)是主要药用部位,亦名毒刺、毒针、螫刺,位于身躯的最末一节。它是由一个球形的底及一个尖而弯曲的钩刺所组成,从钩刺尖端的针眼状开口射出毒液。蝎毒液是由一对卵圆形、位于球形底部的毒腺所产生,毒腺的细管与钩针尖端的两个针眼状开口(毒腺孔)相连。每一个腺体外面包有一薄层平滑肌纤维,借助肌肉强烈的收缩,由毒腺射出毒液,用以自卫和杀死捕获物。《本草衍义》中说:“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所谓“梢力尤功”,指蝎毒之效。尾刺只能上下垂直活动,不能左右摆动,掌握此点,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正面捏住尾刺,而不致被蜇伤。

  编辑本段

  物种的进化演变史

  经过7000万年地球的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由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及人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如蝎子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编辑本段

  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阴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

  蝎子

  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蝎。在生理上蝎子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所以它们之间就有互相残杀的本性。在饲养过程中,放养蝎子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养蝎成败的关键。为了避开蝎子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限制蝎子的活功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大棚式养殖方法。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实践养殖证明:此种养法具有提高2龄蝎成活率,适宜龄蝎发育,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

  三、饲料多样化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 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性饲料 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种类愈多愈好。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饲料的种类愈多就能更全面的增加蝎子的营养。无论春夏秋冬,蝎房内只要保持温度在28℃-38℃时,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蝎群及蝎龄的大小适量供应。总之在供料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昆虫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欠”为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供水时间应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

  四、各龄分养

  蝎子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蝎子,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蝎池,将同龄蝎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

  五、恒温饲养

  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又得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的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蝎子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窝冬眠。据试验证明,蝎子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

  编辑本段

  饲养注意事项

  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蝎场管理的好坏与养蝎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关系。人工养蝎当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养殖上应

  蝎子

  有一套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记录,不断总结经验,如每天定时下蝎场观察蝎活动,并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虫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定期定时投放食料,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重视蝎场卫生,经常打扫蝎粪和残食,保持水池的清洁,让蝎始终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 蝎的重要条件。另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 只要发挥优势、互利互补,相信人工养蝎的成功率定会大有增加。

  编辑本段

  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1、斑霉病

  又称蝎虱病,多发生于6~8月,常因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等所致,致病菌多为绿霉真菌。感染的钳蝎,前期胸腹板部和前腹部常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扩大成片;继而蝎子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后期行动呆滞,终因拒食而死亡。解剖可见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集结而成的菌块。

  防治:预防为主,并适当调节空气湿度,根除病原。①食盘、水盘经常洗刷,消除霉变食物;②用1%~2%福尔马林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要隔离治疗,死蝎应及时捡出焚烧;④病蝎用土霉素18或氯霉素1g或长效磺胺1~15g与配合饲料1000g拌匀饲喂,直至痊愈。

  2、黑腐病

  又称体腐病,一般全年均可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因饲喂腐败饲料、污秽饮水或误食黑腐病病蝎尸体感染黑霉真菌而发病。病蝎前期腹部肿胀,呈黑色,很少活动,食欲减退;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病型溃疡灶,手压可流出黑色粘液,最终死亡。

  防治:①保持饲料和饮水新鲜;②定期用1%~2%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应隔离治疗,死蝎捡出焚烧;④病蝎可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或小苏打25g、磺胺片05g或大黄苏打25g、土霉素05g与配合饲料500g拌匀,喂至病愈;⑤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5g,对病蝎进行治疗。

  3、半身不遂

  又称拖尾病,常发生于夏末、秋初空气潮湿期,由于长期饲喂高脂肪饲料,使蝎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致。病蝎躯体光亮,肢节隆大,行动艰难迟缓,口器内有红色似分泌液的脂性粘液,发病5~10天后开始死亡。

  防治:①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②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③治疗可采取绝食3~5天或用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炒香)50g、水60g,拌匀饲喂至痊愈。

  4、腹胀病

  蝎子

  常发生于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时期,因温度偏低,蝎体受凉而导致消化不良所致。病蝎肚大青筋,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发病后10~15天开始死亡。

  防治:①保持养殖温度为25~39℃;②病蝎可用多酶片及食母生各18、磺胺片01g、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至痊愈。

  5、蚁害

  蚂蚁不但与蝎争食饲料,而且蛀食蝎幼、弱、病残的个体。

  防治:①将鸡蛋壳捣碎炒焦,撒在养殖区隔墙外四周;②用骨头、糖类等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

  蝎子是蛛形纲动物,蜘蛛与鲎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志留纪)。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3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蝎子

  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分布较多。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

  前腹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

  蝎子

  30~38℃之间产仔。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蝎完全为肉食性,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蝎子

  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

  蝎有求偶行为。东亚钳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求偶行为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管内发育。胚

  蝎子

  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活。东亚钳蝎约在7~8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出。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产15~35只幼蝎。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致可以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蝎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在树木成林、杂草丛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分升高和干燥。

  编辑本段

  种群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群密度适宜时,群体

  蝎子

  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编辑本段

  濒危状况

  蝎子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只蝎子一年可捕杀蝗虫等有害昆虫一万多只。大肆捕捉蝎子使其数量锐减,结果会使有害昆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农作物造成破坏。据专家讲,蝎子三年一代,一年只繁殖一次,6月至9月是繁殖期,这期间如果大规模的捕捉,极有可能致使当地野生蝎子灭绝。

  编辑本段

  保护措施

  地方政府应该对野生蝎子收购行为进行了查处,对野生蝎子非法收购点立即停止非法活动,对无视国家法律,继续进行非法收购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编辑本段

  物种价值

  从我国人工养蝎的发展历史来看, 自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除少量

  蝎子

  蝎继续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外,大量全蝎产品是作为食品和保健滋补品来消费的。蝎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全蝎常用来治疗惊痫、风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聋语涩、手足抽掣等。蝎毒具有祛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对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有一定疗效。蝎子营养价值丰富,是重要的滋补保健品。

  全蝎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多达100多种。全蝎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保安万灵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特别是近几年,全蝎在治疗疑难病症上发现有显著的疗效,如全蝎可治疗脉管炎、血栓闭塞,蝎毒可治疗心血管病、各种肿瘤、三叉神经痛等。这些应用使蝎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除药用外,全蝎还可以制成滋补食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蝎子作为治疗、保健佳品,倍受人们关注。蝎子酒、蝎子罐头、速冻全蝎、蝎粉保健品相继问世,“油炸全蝎”出现在许多宴席上。此外,随医学的发展,蝎毒的作用被广泛认识,蝎毒比黄金还贵,每千克约15万元。1万只成蝎每年可提毒480克,因此,蝎毒的药用价值远远高于蝎子本身。多年来,蝎子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蝎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全国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药用

  尾刺(sting)是主要药用部位,亦名毒刺、毒针、螫刺,位于身躯的最末一节。它是由一个球形的底及一个尖而弯曲的钩刺所组成,从钩刺尖端的针眼状开口射出毒液。蝎毒液是由一对卵圆形、位于球形底部的毒腺所产生,毒腺的细管与钩针尖端的两个针眼状开口(毒腺孔)相连。每一个腺体外面包有一薄层平滑肌纤维,借助肌肉强烈的收缩,由毒腺射出毒液,用以自卫和杀死捕获物。《本草衍义》中说:“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所谓“梢力尤功”,指蝎毒之效。尾刺只能上下垂直活动,不能左右摆动,掌握此点,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正面捏住尾刺,而不致被蜇伤。

  编辑本段

  物种的进化演变史

  经过7000万年地球的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由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及人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如蝎子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编辑本段

  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阴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

  蝎子

  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等,健壮的公、母蝎。在生理上蝎子属于冷血动物,没有互爱性,所以它们之间就有互相残杀的本性。在饲养过程中,放养蝎子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关系到养蝎成败的关键。为了避开蝎子这种互相残杀的本性,就要限制蝎子的活功区域,采用密封、固定、限量的大棚式养殖方法。或是采用盆养、瓶繁、池育的“三分”模式,集盆、瓶和池于一体,便于管理,易于观察且清理方便。实践养殖证明:此种养法具有提高2龄蝎成活率,适宜龄蝎发育,利于4-5龄蝎恒温立体养殖等优点,成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模式。

  三、饲料多样化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 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性饲料 为主,饲喂的小昆虫种类愈多愈好。种类不同的昆虫体内含有不同的氨基酸,而不同的氨基酸对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及蜕皮等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饲料的种类愈多就能更全面的增加蝎子的营养。无论春夏秋冬,蝎房内只要保持温度在28℃-38℃时,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蝎群及蝎龄的大小适量供应。总之在供料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昆虫类饲料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欠”为原则。组合饲料要以“限量搭配、宁欠不余”为原则。供水时间应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

  四、各龄分养

  蝎子在饲养过程中,即使是同时繁殖出的蝎子,在生长中差异也是很大的,若不及时分养,个体大的就会残杀个体小的,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允多准备一些蝎池,将同龄蝎互相放在一起,而且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始终做到及时分养,规格一致,以利于同步生长。

  五、恒温饲养

  为了提高人工养蝎的成活率,又得使蝎子快速生长,就必须解除蝎子的冬眠期,进行恒温饲养。蝎子的冬眠期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所致。早春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蝎子便开始复苏,出外活动寻食,当气温低于10℃时便先后开始寻窝冬眠。据试验证明,蝎子在28℃-38℃时,活动时间最长,采食量最多,生长繁殖最快,因此,冬季应在蝎场内装上加温设备,使蝎场内温度保持在28℃¢38℃之间,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投食、供水等方面与夏季一样。

  编辑本段

  饲养注意事项

  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蝎场管理的好坏与养蝎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关系。人工养蝎当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养殖上应

  蝎子

  有一套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记录,不断总结经验,如每天定时下蝎场观察蝎活动,并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虫害及死亡等详细情况。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定期定时投放食料,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重视蝎场卫生,经常打扫蝎粪和残食,保持水池的清洁,让蝎始终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 蝎的重要条件。另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 只要发挥优势、互利互补,相信人工养蝎的成功率定会大有增加。

  编辑本段

  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1、斑霉病

  又称蝎虱病,多发生于6~8月,常因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等所致,致病菌多为绿霉真菌。感染的钳蝎,前期胸腹板部和前腹部常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扩大成片;继而蝎子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后期行动呆滞,终因拒食而死亡。解剖可见体内充满绿色霉状菌丝集结而成的菌块。

  防治:预防为主,并适当调节空气湿度,根除病原。①食盘、水盘经常洗刷,消除霉变食物;②用1%~2%福尔马林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要隔离治疗,死蝎应及时捡出焚烧;④病蝎用土霉素18或氯霉素1g或长效磺胺1~15g与配合饲料1000g拌匀饲喂,直至痊愈。

  2、黑腐病

  又称体腐病,一般全年均可发生,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因饲喂腐败饲料、污秽饮水或误食黑腐病病蝎尸体感染黑霉真菌而发病。病蝎前期腹部肿胀,呈黑色,很少活动,食欲减退;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病型溃疡灶,手压可流出黑色粘液,最终死亡。

  防治:①保持饲料和饮水新鲜;②定期用1%~2%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养殖区消毒;③病蝎应隔离治疗,死蝎捡出焚烧;④病蝎可用食母生1g、红霉素05g或小苏打25g、磺胺片05g或大黄苏打25g、土霉素05g与配合饲料500g拌匀,喂至病愈;⑤可用中草药五倍子,每千克体重日用量02~05g,对病蝎进行治疗。

  3、半身不遂

  又称拖尾病,常发生于夏末、秋初空气潮湿期,由于长期饲喂高脂肪饲料,使蝎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而致。病蝎躯体光亮,肢节隆大,行动艰难迟缓,口器内有红色似分泌液的脂性粘液,发病5~10天后开始死亡。

  防治:①不喂或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②适当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③治疗可采取绝食3~5天或用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炒香)50g、水60g,拌匀饲喂至痊愈。

  4、腹胀病

  蝎子

  常发生于早春和秋季阴雨连绵时期,因温度偏低,蝎体受凉而导致消化不良所致。病蝎肚大青筋,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发病后10~15天开始死亡。

  防治:①保持养殖温度为25~39℃;②病蝎可用多酶片及食母生各18、磺胺片01g、配合饲料100g,拌匀喂至痊愈。

  5、蚁害

  蚂蚁不但与蝎争食饲料,而且蛀食蝎幼、弱、病残的个体。

  防治:①将鸡蛋壳捣碎炒焦,撒在养殖区隔墙外四周;②用骨头、糖类等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70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