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1引流气体,液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掖)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愈合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镊子1把)5%PVP碘液,棉签。
三、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
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外包装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的需每日更换)。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
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2%碘酒,75%酒精棉球各3颗,纱布一块),血管钳2把,外用生理盐水,开瓶器,胶布,别针,污物桶。
三、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在治疗室内检查消毒日期,打开消毒水封瓶包,检查水封瓶有无破损,连接是否准确。
3向瓶内倒入外用生理盐水,盖紧瓶塞,长玻璃管置在液面下,保持直立位,并用胶布在瓶外做好水平面标记。
4将所备用物放置在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5正确放置引流瓶,瓶的位置与胸腔间距60-100厘米。
6检查伤口,松开别针,注意保暖,挤压引流管,暴露胸腔引流管接口处,并接弯盘用2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近端。
7消毒接口处,并正确连接引流管。
8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放开血管钳,再次挤压胸腔引流管,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9妥善固定,安置病人,整理用物,记录引流液量,色,性状.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水封瓶每日更换.2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能高于病人的胸部.3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曲,滑脱及阻塞,保持引流通畅.4要保持引流系统密封,胸壁伤口在引流管周围要用凡士林纱布包盖严密.如水封瓶破损,要立即夹注引流管,另换水封瓶,如胸管不断排出大量气体时水封管爆破,不要夹闭胸管,可立即换一水封瓶,以免造成气胸.5如病人呼吸改善引流管无气体排出,8小时内引流液少于50毫升,肺完全复张,可考虑拔管.6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气急情况,皮下气肿或气胸.7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方法同前,并参考说明书.
三腔二囊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1抽吸尽胃管内积液(血),积气,减轻胃扩张。
2肝硬化病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压迫止血。
3了解胃液的量及性质,为临床上判断疾病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用物:
治疗盘,治疗巾,三腔二囊管,石蜡油,纱布,棉签,5毫升注射器,血管钳2把,沙袋(05kg),胶布,治疗碗内盛开水,胃肠减压器,滑车牵引固定架,绳,剪刀。
三、操作步骤:
1戴好口罩,洗手。
2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3将三腔管的三个腔分别做好标记,用5毫升注射器抽瘪胃及食管气囊内气体,然后往胃气囊注气200毫升,食管气囊150毫升,放在水中观察气囊有无漏气变形。
4石蜡油润滑胃管及双气囊,同鼻饲插胃管法插入三腔管(胃管),抽吸胃液,有胃液抽出时,证明在胃内。
5先在胃气囊内注气200毫升,用夹子夹紧胃气囊开口端,并作好标记,向外牵拉三腔管至有轻度弹性阻力感,然后用胶布固定三腔管,在管尾扎一根粗纱绳,用05kg沙袋,通过滑车装置牵引三腔管压迫胃底,梢抬高床脚。
6牵引方向应顺身体纵轴与鼻唇部呈45度角,再用注射器往食管气囊注气150毫升,用夹子夹紧食管气囊开口端,并作好标记。
7胃管腔接胃肠减压器,负压调至8kPa,定时抽吸。
8整理用物,安置病人。
四、注意事项:
1放置三腔管气囊压迫时间不超过48h,每隔12h气囊放气5-10毫升,以防食管胃底黏膜发生糜烂,坏死。
2气囊压迫12h后,应放气一次。气囊压迫48h后胃管内仍有鲜红血液吸出,说明气囊压迫止血无效,应立即报告医生。
3记录每日胃液吸出量及性质,以供每日补充水,电解质时参考。
4每日口腔护理2-4次,从鼻腔沿三腔管滴石蜡油数滴。
5防止过度牵拉或滑脱而造成食管气囊阻塞咽喉导致窒息,特别在气囊注气牵引时,如病人发生呼吸困难,要立即放松牵引和抽出食管气囊内空气,如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剪断二囊管。
6胃肠减压器负压维持在8kPa以利引流,用毕要清洗消毒。
7出血停止12h后,方可从胃管内注入药液,注入前要认清标记,严防灌错到食管气囊或胃气囊,引起气囊破裂。
8肝病病人为避免诱发肝昏迷,可通过胃管注入药液,促使肠道内积血和其他含氮物质排出,同时抑制肠道细菌以减少氨的产生。
9出血停止48-72h后,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完全抽去气囊内空气,继续观察12h,如无出血,吞服石蜡油30-50毫升,润滑胃壁后再拔管,以免因血块的粘滞拉破黏膜再次出血。
胃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
A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胶布应每天更换。
B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55cm若怀疑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此时鼻饲者应暂时停止,待确定胃管在胃中方可进行鼻饲。
[注]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
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
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
将胃管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
C保持胃管的通顺,防止打折。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2保证胃管的通畅,定时冲洗、抽吸胃液。
A定时冲洗,每4小时一次。冲洗时应根据胃管的型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选择5或10ml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B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一次。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
3.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A.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胃液颜色一般为墨绿色(混有胆汁)。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胃液出现颜色或性质的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B.准确记录胃液的量:若胃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避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4.插有鼻饲管、胃管或禁食的病人口腔清洁由为重要(口腔护理)。鼓励病人刷牙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
5.鼻饲的护理:
A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储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
B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鼻饲后用温开水冲净鼻饲管,并把管安置好。持续鼻饲应均匀灌入。
C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左右为宜。持续灌入时鼻饲液温度应与室温相同。过热易烫伤胃壁粘膜,过凉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D.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
[注]:
1)食道术后冲洗胃管:用10ml注射器抽3—5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若遇有阻力,先回抽,抽出胃液表示胃管通畅。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2)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冲洗胃管:用5ml注射器抽1—2ml生理盐水,先回抽若有胃液抽出,再缓力冲洗胃管。冲洗后应将冲入生理盐水抽出。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3)结肠、直肠术后冲洗胃管:用5—10ml注射器抽5ml左右生理盐水缓力冲洗。若冲洗不畅,可适当调整胃管位置。
4)幽门梗阻病人胃管冲洗:需洗胃病人应遵医嘱定时给予3%盐水每次200ml打入胃管,夹闭胃管半小时后用负压吸引将胃内容物吸出。冲洗时若遇阻力,可稍用大力点冲,切记不可暴力冲洗。若胃管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胃管。
6.健康宣教:
A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放置胃管的目的及重要性。
B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护理胃管:活动、翻身时注意保护胃管,防止脱出、打折。
腰穿持续外引流的护理腰穿置管方法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硅胶管放人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在穿刺局部缝1针,将硅胶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外接于引流瓶即可。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术中的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说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让家属签字。
2术前用药术前30分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的发生。
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引流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颅内低压综合征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及停止、放侵引流速度的处理后,头痛得到缓解。在腰穿持续外引流的治疗过程中,还应观察局部体征的变化。
2预防引流感染由于腰穿持续外引流在一定程度上使颅腔与外界相通,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机会,因此护理上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2)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象。(3)对暴露在皮肤外端的引流装置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3次。(4)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5)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在更换引流瓶、测颅内压、椎管内注射药物等,按照无菌原则进行。(6)每日更换引流瓶时,留取少量引流液标本做脑脊液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细胞记数,或送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腰穿持续外引流的并发症主要有脑膜炎及过量引流引起低颅压,本组无一例发生脑膜炎。
3严格控制流速腰穿持续外引流的引流管很细,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瓶应置于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引流瓶低于平面20cm为宜。同时使用有调节器的引流装置,若引流速度不加以调控,引流脑脊液过多,除可造成颅内低压外,还可出现气颅等并发症,这是由于虹吸作用使空气自漏口或引流管进入而产生张力性气颅。因此应根据不同病因严格控制流速,一般以2-5滴/min为宜,这样约10ml/h对脑脊液切口漏者引流量偏多,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偏少。腰穿持续外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均速外滴。切忌阵发性快滴或因管道系统欠通畅而不滴因此在护理上注意以下几点:(1)当病人改变体位,头部高度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调节引流速度,使病人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保持引流通畅。对躁动者加以制动,适当给于镇静剂,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搬动病人、变换体位等,由两名以上护士共同完成,注意导管走行,各种操作完毕后,确认管子无扭曲、受压、闭塞、脱落后,见引流状态良好,方可离去。
4及时拔管在腰穿持续外引流中,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减少,脑脊液漏的停止,应及时拔除引流管。否则,尽管每天行局部的消毒和更换敷料,仍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拔管前先试行夹管24-48小时,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无异常,则可拔出引流管。拔管后除仍注意意识、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拔管后置管部位有脑脊液溢出,给予缝合1针加压包扎,严格卧床后痊愈。
脑室体外引流护理1安全:保持病人安静,勿使病人自己将引流管拔出,意识障碍病人适当约束并向陪护宣教,取得合作。
2无菌:整个装置保持无菌性,每天更换引流装置(医生更换),严格无菌操作。
3流袋(瓶)高度(由医生决定):引流管的处(开口处)距侧脑室的距离(一般以发际做参照)为10-15厘米。
4观察引流量:正常脑脊液每3分钟分泌1毫升,每小时分泌20毫升,每日400-500毫升,引流量以不超过500毫升为宜。
5引流速度过快(尤其早期>20升/小时),量过大(>500毫升/24小时)的潜在危险:
(1)伴有脑积水的病人,因脑室扩大,骤然引流出大量脑脊液后,可使脑室塌陷,以致硬脑膜与脑或颅骨内板的间隙变宽,导致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
(2)对患有脑室系统肿瘤者,一侧脑室的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脑室系统压力的不平衡可以使肿瘤内出血(瘤卒中)。
(3)对于颅后凹占位病变者,幕下压力本以偏高,幕上压力骤然降低,小脑中央叶可向上疝入小脑幕裂孔。为减低流速,术后早期可适当将引流瓶挂高,待颅内部的压力逐渐取得平衡后,再放低引流瓶的正常高度。
6观察引流液性状:
(1)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
(2)如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逐渐加深为脑室内出血。
(3)颅内感染征象: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可放低引流(由医生决定)。
7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无脑脊液流出或无搏动时向医生汇报,由医生调整。
8记录:在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上每班记录引流量及性状,大夜班7点总结24小时引流量,记录于体温单上。
9引流时间:一般为3-5天,不大于一周。
10双侧脑室引流时,两侧引流管不能同时打开,采用交替开放的办法可避免形成气颅。
11注意病人或外出检查时需暂时夹闭引流管避免引流瓶内的脑脊液或空气逆流至脑室内。
12管后注意有无脑脊液漏,局部有无炎症反应,是否再度出现颅内压增高等。
腹腔引流的护理一分类:
1、皮管:橡胶管和硅胶管二类2、特殊引流管:T形管、U形管等二适应征:
1、空腔脏器产孔或外伤破裂,常以发生继发腹膜炎2、腹膜及脏器内的脓肿,为了治疗目的可用穿刺置管或手术切开引流3、手术创面很大,局部渗液,渗血多,易继发感染时三护理1、根据病情需要观察腹腔内可能安置几种引流物和数根引流管,病人转入病房必须清点,根据作用或名称作好标记病接引流瓶。
2、分别观察记录引流出物质的性状和量,外层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并估计液体量,引流管如无引流物流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流速快或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病人翻身、下床、排便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滑出者应更换新管插入。
4、需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负压状态。
5、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若以稳定应在48—72小时拔除,或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6、预防性应用的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拔除,如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则应在4-6日拔除,如引流腹膜炎的脓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7、腹腔内引流管如2-3日不能拔除,则每2-3日应转动皮管一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8、如需用引流管注入抗生素等药物或作管腔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操作9、观察引流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压迫组织坏死出血、肠瘘,继法感染,疼痛等应当及时拔除或换管,处理并发症。
胃肠减压管一适应征:
1梗阻、急性胃扩张、胃出血。2弥漫性腹膜炎。3肠梗阻。4大、中型手术,尤其是作消化道吻和者。
二护理:
1、用前应了解病人近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发生损伤。
2、常观察引流物的情况,如有大量血性液,应计算并通知医生处理,如吸出引流胃肠液过多,应注意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3、持负压、管道通畅。负压吸力不可过强,一般负压‘为-6`~8KPA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粘膜。
4、期使用者应加强口腔护理和鼻咽腔的护理。
5、时停用胃肠减压并拔除胃管,指征:病情好转;无明显腹胀;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排便者。
胸腔闭式引流一目的:除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维持胸膜腔的正常负压,防止纵隔移动,促进肺复张。
二适应症:于治疗脓胸、气胸和血胸,开胸手术后可防止胸腔积液和预防感染。
(一)导管:选用内径较粗、弹性和硬度适宜的硅胶管或橡皮管,其内端开口成鱼口状,近端再开一侧孔,引流管的长度不超过100cm,过长易发生扭曲,过短则影响病人翻身活动。
(二)水封瓶:为一带橡皮塞的广口磨口瓶,通过橡皮塞的两个圆孔分别插入长短玻璃管各一根,长管必须插至水面下3—4CM,短管插过瓶塞即可,瓶内气体通过短管与大气相通。
(三)负压吸引装置:严重气胸、肺纤维板剥脱术或肺段切除术后、小支气管和肺大量漏气者,为迅速排除胸膜腔内气体并维持负压,可采用负压吸引。其装置是在水封瓶之后加一开有三个圆孔的橡皮塞广口瓶,插入一长短两根玻璃管,两短管分别与吸引器和水封瓶相接,长管即调节压力管,根据需要插入水面下10—12CM,上端与大气相同。
(四)插管的位置:以排气为目的者,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以引流液体为主者,取液中线与液后线之间的6—8肋间。
(五)护理:
1腔闭式引流的个装置,使用前严格检查有无漏气或破裂;使用前必须全部进行灭菌。
2膜腔导管插入后,将其固定好,立即与水封瓶相接。相通后,如管内的水柱上升并随呼吸而上下波动,则表示引流管通畅。
3人取半卧位,鼓励病人深呼吸或咳嗽,增加肺活量,促进肺复张。
4持引流管通畅。如引流管内水柱停止波动,并且病人出现胸闷、憋气,则提示引流不畅,应急时处理。
5察引流量及性质。一般开胸手术后2小时内引流量为100—300ML,24小时引流量为500ML8小时内多为血性液体,若引流液的速度快且量大,每小时大于200ML,应考虑为胸腔内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日更换引流瓶。更换时应先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膜腔,并且要严格无菌操作。确实衔接无误,封闭良好后,开放止血钳,鼓励病人咳嗽或深呼吸。
7人下床活动时,要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勿使水封瓶高于胸壁引流口水平,以防瓶内液体倒流;如水封瓶破碎或其衔接部位脱节时,应立即将引流管上端夹闭。如引流管脱出胸腔,可用手指捏压伤口,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封闭报告医生处理,切不可将脱出的引流管再度插出胸膜腔,以免造成损伤和感染。
8开胸术后24—48小时,引流液(8小时)少于50ML,无气体排除,病人无呼吸困难,X线检查证实肺已完全复张,即可拔管。脓胸病人引流液每日少于10ML时,方可拔管。拔管时,让病人取坐位,消毒后剪断固定缝线,嘱病人吸气后屏气,术者一手拔除引流管,另一手迅速用备好的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夹盖敷料后妥善固定。拔管后需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伤口有无漏气、渗液和皮下气肿。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9全肺切除的病人,胸腔引流管要用止血钳夹住,从而来调节胸膜腔内的压力,防止纵隔摆动,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并应经常观察气管的位置。方法:将食指和无名指分别置于双侧锁骨内端,中指轻置于气管上,观察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如气管的位置向健侧移动,应及时通知医生,在严密观察下开放胸管,放引流液一次不超过200ML;如偏向患侧,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入气体等)[患侧胸腔的填塞(1)胸壁塌陷(2)积血机化(3)隔肌上移]胰腺引流管护理技术一目的:
将含胰酶、毒性物质和组织清除,使胰液引流通畅,防治急性发作,改善营养,调整胰腺功能二适应症:
1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尤其合并感染。
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急性胰腺炎经内科治疗进一步恶化者。
三。胰腺引流管护理:
1妥善固定:因为引流管不但放置部位深,而且引流时间长,放置部位在胰头后胰腺上下胰床前及胰尾等处,所以须经常检查固定情况。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以防阻塞。因为重型病人常有血块、坏死组织脱落,容易造成引流管阻塞。
3观察及记录引流物的性状、色泽和量:引流液为无色透明水样渗液,记录量时应准确,必要时应用注射器测量。
4定时检查引流液中的淀粉酶和细菌……
5必要时更换引流袋,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及妥善处理污物。
6卧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并经常更换体位,以利引流。
7每天定时监测血糖和尿糖。
8按医嘱及时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减少胰液分泌四并发症的观察:
1胰瘘:观察腹腔引流有无无色透明腹腔液经常外溢,淀粉酶含量高,为胰液外漏所致,合并感染时引流液可呈脓性2感染:如果颗粒物质堵塞引流管引起囊肿内积液,可引起感染,首先出现引流液明显减少,然后出现寒战,高热,这时应及时更换引流管。
3假性胰腺囊肿:多发生在重型胰腺炎病后2-3周,为胰腺坏死组织或脓肿内容物在胰腺内外液化积聚所致。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肋间细管插管法(6-10Fr):一般用于排出胸内积液,积气或抢救时应用。因管径较细,操作简单临床上经常应用。但其对排出较稠的液体如积血、脓液等不甚通畅。肋间粗管插管法(20-24Fr):就是经肋间插入一个稍粗一点的管,操作简单,又可引流大部分不是十分粘稠的液体。但此法长时间带管容易引起疼痛。经肋床插管法(28-40Fr):因此法切除一小段肋骨,经肋骨床插管,可插入较粗的引流管。并能通过手指或器械分离胸内感染分隔。因此,适用于脓液较粘稠的具有感染分隔病例,并可长时间带管。但其缺点是损伤较大,手术复杂。术前先做普鲁卡因皮肤过敏试验(如用利多卡因,可免作度试),并给予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lg或哌替啶50mg。患者取半卧位(生命体征未稳定者,取平卧位)。积液(或积血)引流选腋中线第6~7肋间进针,气胸引流选锁骨中线第2~3肋间。术野皮肤以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术者戴灭菌手套。
局部浸润麻醉切口区胸壁备层,直至胸膜并可见积液或积气抽出;沿肋间走行切开皮肤50px,沿肋骨上缘伸入血管钳,分开肋间肌肉各层直至胸腔;见有液体或气体涌出时立即置入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不宜超过4~125px,以丝线缝合胸壁皮肤切口,并结扎固定引流管,敷盖无菌纱布。引流管末端连接至水封瓶,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胸膜腔大量积气、积液者,开放引流时应缓慢。引流液体首次勿超过1000ml,防止发生纵隔的快速摆动移位或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开放止血钳。保持胸闭引流的密闭性: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为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发生逆行感染,要确保患者的胸闭引流瓶平面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1500px,嘱患者活动时不要将引流瓶提的太高,更不能跨床。引流管不要过长,以防折叠。为防止胸腔管与外界相通,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为防止患者外出做检查时,管路连接不紧密或引流瓶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况发生,应用两把钳子不同方相进行夹管。若为有齿钳,其齿端需包裹纱布或胶套,防止夹管时导致引流管破裂、漏气。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是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胸膜腔积液的形成和吸收动态平衡,导致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1]。常见于结核性、炎症性、低蛋白性、肿瘤性等原因。本科于2005年6月~2006年10月使用深静脉针对68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置管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1~76岁,胸腔积液量在中等以上;7例为结核性,4例为脓性,57例为肿瘤性,置管时间3~14天,平均61天。
12 物品备用 深静脉针一套(内有深静脉穿刺针、金属导丝、硅胶管、皮肤扩张器、肝素帽)缝合包、灭菌手套、3M敷贴、一次性引流袋、治疗盘一套(内有5%的PVP碘,75%的酒精,棉签和胶布),并备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各一支,5 ml注射器一副,床边备氧气。
13 方法 根据病情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按常规胸穿部位(肩胛下线7~8肋间或腋中线5~6肋间)或根据B超定位选好穿刺点。消毒皮肤,术者戴灭菌手套,铺洞巾,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局麻,选好穿刺点,用深静脉穿刺针垂直胸壁缓慢进针,有突破感并见有胸腔积液进入穿刺针时,即停止推进,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金属导丝顺着穿刺针孔导入胸腔约10 cm,退出穿刺针,再用皮肤扩张器顺金属导丝扩张穿刺进针处,退出扩张器,再将硅胶管顺金属导丝导入胸腔约10 cm,然后退出金属导丝,将硅胶管接口与引流袋相连,将硅胶管侧翼缝于皮肤,用3M敷贴固定,使胸腔与引流袋之间形成了与输液形态倒置的引流系统[2]。
2 结果
68例胸腔置管引流均有肺复张,4例脓胸进行胸腔灌洗引流,肿瘤性的胸腔积液进行间断引流,置管14天;无一例发生气胸、皮下气肿及复张性肺水肿,未发生胸壁、脏器及组织的损伤。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1)向患者讲解胸腔置管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介绍导管的特点,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顾虑,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2)讲解术中患者必须配合的要点:穿刺过程中不改变体位,不咳嗽及深呼吸,以免损伤胸壁组织器官。
32 术中护理
321 体位 若取坐位,则让患者坐靠背椅,双手置椅背上,头部伏于椅背;若取半卧位,则上身稍转向健侧。
322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进针后的反应,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等,立刻停止进针,并予平卧位,并予必要的紧急处理,本组置管引流均未发生上述反应。
33 术后护理
331 观察引流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并注意控制引流速度,每天基本不超过2000 ml,引流液为淡**,血性和脓性,胸腔积液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若患者出现频繁剧烈的咳嗽,应夹管,以防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本组患者未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332 引流袋及穿刺点的护理 用无菌技术每天更换引流袋,需夹管时用稀肝素液(生理盐水250 ml+肝素注射液1 ml)封管、夹管,再用肝素帽封管。
每1~2天更换3M敷贴,观察进针处皮肤有无红肿及分泌物,用5%的PVP碘消毒进针处,然后用75%的酒精脱碘,待局部皮肤干燥后再贴3M敷贴。
嘱患者活动时引流袋位置不能高于进针处,以防逆流引起感染,活动时幅度不能太大,以防引流管滑脱,导致引流失败。
4 讨论
使用深静脉针置管引流,避免了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组织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引流速度可调节,引流量可控制,避免因过多、过快引流引起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硅胶管柔软,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患者感到舒适,体位改变时不引起疼痛,携带方便,对患者活动、睡眠影响不明显。使用肝素帽封管,可用于长期引流而不引起感染,可反复进行胸腔内注射药物或胸腔冲洗,可反复留取标本,动态观察胸腔积液消失情况,达到各种治疗目的。缺点:硅胶管口径较细,容易被胸腔积液中的坏死组织及纤维、血凝块等堵塞。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项手术,在手术后一定要注意术后的恢复问题,有一些人在手术后不注意身体的恢复,就会出现伤口愈合不好的情况,那么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措施有哪些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措施有哪些?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4、妥善固定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6、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7、拔管指征 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8、拔管后观察 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胸腔闭式引流管位置的安置护理要点
1胸腔闭式引流应妥善固定,保持管道密闭。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有无脱出,水封瓶长管应浸入水中3-4cm,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漏气发生,进一步加重气胸或导致并发症发生。
2保持有效引流。取半从卧位,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阻塞,鼓励做深呼吸、咳嗽及变动体位,以利于及促进肺扩张。
3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水柱波动,一般波动在4-6cm,若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是引流不通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应怀疑引流管被血块阻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观察及记录引流的量、色、质。若术后引流液体,一般正常引流量第一个2h约100-300mL第一个24h约500ml,第一个8h多为血性液。
4当出现并发症后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1)感染
预防处理: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定期更换引流瓶,保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导致感染。鼓励深呼吸、有效排痰、必要时雾化吸入。
(2)气胸
预防处理:引流管连接处脱落应立即使用两把无齿血管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作进一步处理。在床边备两把无齿血管钳夹,以备急用,交待患者下床时需使用双钳夹闭。
5拔管指征。一般置管后48-72h后,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24h引流液<50ml、脓液<10ml,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则可拔管。
6做好拔管后护理。拔管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