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坦克先进排名,坦克(质量,是轻型,中型,重型),还有二战时期的虎式坦克T-34 谢尔曼,鬼子坦克

现在世界坦克先进排名,坦克(质量,是轻型,中型,重型),还有二战时期的虎式坦克T-34 谢尔曼,鬼子坦克,第1张

NO1 德国 “豹”IIA6 ∶强劲的动力,严密的防护,凶悍的火力,精良的火控,无可争议的陆地之王,德国人在战车上的天赋连美国人也不能不服气。

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见坦克)。其战斗全重5515吨,乘员 4 人,坦克最大速度 72 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50千米。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见火炮)1门 ,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2发。火控系统包括大炮双向稳定、数字式计算机、激光测距、热成像夜瞄装置等。车体和炮塔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配有集体式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豹2家族的最新改进型号,最大的特点是换装了55倍口径的120毫米滑膛炮,炮口初速达到2000米每秒,世界之最。再加上强力的装甲和动力系统,使豹2A6可以猎杀世界上任何一种主战坦克。

德国豹2A6[1]

  战斗全重:超过60吨

  车 长:961米

  车 宽:342米

  车 高:248米

  乘 员:4人

世界各国的有关专家都对豹2A6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代表了当代坦克制造技术的顶尖水平。在历年的世界各国主战坦克排名中,豹2A6每次都排在前几位。”豹“2系列坦克从1979年正式投产后,一共生产了3100多辆。除了德国国防军采购外,其他1300辆“豹”2都被其他西方国家“瓜分”。其中荷兰采购了445辆、瑞士采购了380辆、西班牙采购了214辆。除了英、法两国外“豹”2几乎成了欧洲国家的制式坦克,难怪有人戏称“德国豹”已经升级成了“欧洲豹”和“西方豹”世界顶级的战斗性能和超长的存活寿命,军火市场的巨大份额,这都足以让“豹”2系列坦克在今后很长时间内继续享有“王牌坦克”的称号。

NO2 美国M1A2SEP坦克∶M1A2SEP坦克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美国人也自认为“天下第一”。该坦克主要先进在SEP上。SEP是系统组件的英文缩写,涉及观瞄、火控、武器、动力、通信、防护和车辆管理等多个方面。如车长独立瞄准镜组件具有“猎/歼”能力,通过这种瞄准镜,即使炮长正在对敌坦克目标进行攻击,车长也能搜索和瞄准新的目标。优点∶在近年来的实战中表现可以用无敌来形容,各方面的综合性能相当强劲缺点∶相当于坦克中的劳斯莱斯,个人感觉太娇贵,后勤及维护费用惊人,穷人即使买得起也用不起。

重量 67吨

成员 4人

车全长 9830米

车宽 3658米

车底距地面 0482米

单位压力 942KPa

燃气涡轮增压发动机 1500马力

单位功率 2239马力/吨

最大速度 68公里/小时

越野速度 48公里/小时

5°坡度 39公里/小时

30°坡度 10公里/小时

主要武器 120毫米滑膛炮

并列武器 762毫米机枪

车长武器 127毫米机枪

行程 450公里

越垂直墙高 1066米

越壕宽 2743米

 "阿布拉姆斯"一共有四个乘员: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车长和炮长的座位在车体右侧,装填手在左侧而驾驶员的座位在车体前部中间。

武器系统

  主要的武器系统是一门120毫米滑膛炮,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开发,美军编号M256。"阿布拉姆斯"的120mm主炮可以发射以下弹药:M865 TPCSDS-T和M831 TP-T训练弹头,M8300 HEAT-MP-T和M829贫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T),它的贫铀穿甲弹的密度是普通钢的2.5倍,能够提供很好的穿甲性能。

  车长还有一门12.7毫米(0.5英寸)口径勃朗宁M2机枪,位于一个电动的旋转平台上,可360°回转,俯仰范围为-10°~+65°,机枪回转可电动或手动操作,俯仰操作为手动。从M1A2开始,这个动力平台和观瞄设备被更大的车长转塔和一个手动机枪占据了位置。所以从M1A2开始,车长不得不打开舱盖,使用机枪的机械瞄准具瞄准目标。这样做是因为从前的观瞄装置和控制系统被CID和热像仪代替。

  在主炮右侧安装有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枪,在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安装1挺M240式7.62mm枪枪,该机枪旋转范围为265°,俯仰范围为-30°~+65°。

防御措施

在炮塔的两侧,阿布拉姆斯坦克装备了八联装的L8A1烟幕榴弹发射器,标准型号M250。通过引擎也同样能够造出烟幕伪装。

交战

  炮长将十字瞄准线对准目标,激光测距仪测出目标的距离并且把距离数据传给火控计算机。炮长指示仪则显示系统状态和火控计算机给出的击发就绪的标记,然后炮长检查是否十字瞄准线已经瞄准目标和是否就绪就可以击发开炮了。

NO3 后起之秀 中国99坦克∶中国在坦克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超乎大多数国人想象。这不奇怪,多年来面对北方强国那强大的铁甲洪流,中国对坦克极其重视不足为奇。中国在火炮方面颇有心得,威力之大在世界上鼎鼎有名,中国坦克可以轻松击穿美军坦克前装甲。98坦克在寒带测试。其上面的激光压制系统,还有传说中的炮射导弹震惊了西方。

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战坦克简称,工程代号WZ-123,由9910式改进而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新的主战坦克,火力、机动性及防护能力比59式、69式、79式、88式更好,但制造成本比96式高,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其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作为中国第三代坦克,其强大的火力性能和综合性能为其赢得了称赞。99式主战坦克出现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是装甲方阵第一方队,体现了在我军中的重要地位。

99式主战坦克的底盘借鉴了前苏联T-72主战坦克底盘,战斗全重超过51吨,火炮向前时车全长约10米,

ZTZ99式主战坦克

  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与以往的国产坦克相比,99式主战坦克的几何尺寸增大许多,为容纳125毫米火炮、大功率发动机、先进火控系统等提供了条件。99式主战坦克的车重到达51吨,加上大量应用复合装甲,防护水平比起80系列坦克有了质的飞跃,达到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

  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传统的坦克布局,从前往后舱室依次是驾驶舱、炮塔和动力舱。99式主战坦克的驾驶员位于底盘前部正中,车长和炮长位于炮塔战斗舱室,炮长在左,车长在右。动力传动系统在底盘后部和底部。

99式坦克布局

与我军传统坦克不同,在外观上,99式的炮塔没有采用苏式传统的半球形铸造炮塔,而是采用焊接结构的西方式炮塔。在新型穿甲弹和复合装甲的时代,焊接炮塔开始展现优势,因为比起二代坦克的铸造炮塔,焊接炮塔利于布置大厚度、大倾角的复合装甲模块。M1A2、豹2、挑战者系列等西方三代坦克正是因为采用焊接炮塔,确立了对T-72系列、T-80系列,T-90系列坦克等的防护优势。

99式坦克上安装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控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其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雷射测距后,目标不会出现扰动,炮长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

主要装备有一门50倍口径的国产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装备三种弹种,分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以及炮射导弹。弹药基数估计超过40发,该炮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0发/分。99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仿自俄式坦克并在后期进行了改进,该系统由旋转输弹机、弹匣提升机、推弹机、药筒底壳抛出机构、火炮电机闭锁器、记忆装置、自动装填机配电盒、装弹操纵台、自动装填机操纵台、弹量指示器和全套电气系统安装组成。自动装弹机的装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发弹的装填时间为8秒。在自动装填方式时,9910式坦克的主炮射速为8发/分,采人工装填,射速降为1~2发/分。试验证明,该自动装填机的间隔故障率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优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装弹机系统已研发成功,将装备在99坦克上。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60米/秒,直射距离 2300米,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600毫米以上,发射破甲弹时初速1000米/秒。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9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该炮能发射中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

辅助武器:炮塔上右方127mm高射机枪一挺,备弹500发;火炮右侧有762mm并列机枪一挺,备弹2500发; 炮弹基数40发;炮塔两侧各有5个82MM烟幕弹发射器。

  与西方主战坦克相比,国产坦克一般都忽略对辅助火力的精心配置。西方坦克的机枪一般装在环形枪架上,射界非常开阔,利于坦克对敌方迫近步兵的压制。而99式坦克的127毫米机枪是安装在固定枪座上,左右射界受到很大的限制。

99式主战坦克装有车长与炮长独立观瞄装置与热像仪、激光测距系统,加上先进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与导航系统,包括热成像仪、稳定式测距瞄准具、弹道计算机、车长控制面板、横风传感器、倾斜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等。其炮塔左后方的组合式光电系统,包括有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坦克的夜视夜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探测距离号称可达7~9千米,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达到3~4千米,行进间对2000米外目标的首发命中率达85%。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小于6秒。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使得99式坦克具备了在行进中对活动目标的射击能力,首发命中率在90%以上。车长具有超越射击能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9式坦克炮塔右后部有一部车载式的光电对抗装置--jd3型车载红外干扰系统,它主要对付敌方坦克的激光测距机和反坦克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它针对敌方发出的激光束和红外制导信号向坦克乘员及时发出警告,并自动控制对抗系统加以迷茫。它的出现,使得99式坦克有了一定的预警和主动对抗能力,此类设备属世界先进水平。

优点

  125mm主炮在口径上较西方坦克有优势

  以T-72坦克底盘为基础研制新底盘,可靠性及维护成本表现优异

99式主战坦克

  独有激光观瞄压制系统(激光致盲)

  新的反应装甲厚度比T-90主战坦克的接触反应装甲厚

  车内空间比俄制战车大-自动装弹机(T-72的机械旋转弹盘)更安全,不易使乘员受伤 缺点

  99式火控系统在刚刚列装时属于较先进技术,但炮长观瞄镜头较小,另外火控设备精度仍要继续提高。

  战斗全重较大,相对于中国的许多桥梁的承重能力,通过能力较差。不过随着桥梁和铁路建设的发展,这个缺陷长远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价格较贵,作为新型和第三代坦克,其单车价格自然较早期老式坦克昂贵。且因为是新坦克,以及军费引发的产能限制,他的产量目前不多,不过这符合解放军和中国军工一贯的“小步快跑”发展思路。

NO4 以色列 “梅卡瓦”IV∶以色列人对坦克的熟练运用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尽知。强敌环视,他们对坦克的重视程度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可惜这麼好的坦克却遇不见值得一提的对手。优点∶防护性能好、恶劣条件下生存性能好、模块化及附加装甲、还可作运兵车使用。弱点∶火力不强(射程、穿甲力不如人意,对抗阿拉伯部队还行),速度和最高速度不高,机动性较弱。

以色列人设计的“梅卡瓦”主战坦克算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主战坦克了。从1978年“梅卡瓦”坦克装备以色列军队以来,它亲历了巴以爆发的多次冲突,而且在这期间,从“梅卡瓦”1到“梅卡瓦”4发展了四代

“梅卡瓦”坦克是当今世界上投入实战次数最多的主战坦克。

NO6 英国 “挑战者”型主战坦克∶非常漂亮非常可惜的坦克。看得出它的装甲真是太厚了,防护性能公认世界第一。英国人是复合装甲的鼻祖。可惜的是他的火力太糟糕了。英国人固执地坚持线膛炮,不仅容易磨损,不仅威力受限制,而且精度也由于火控系统欠佳而不能发挥优势。但是改动炮管意味著全部后勤炮弹库存更新,还要给出口国更换,代价是英国人不堪忍受的。其实最让英国人难以启齿的是,目前他国内没有公司能生产一流的滑膛炮,他绝对没脸买德国人的。

英国研制奇伏坦(Chieftain)后继型坦克的工作从60年代后期开始,但该计划在1970年被英国与联邦德国提出的联合研制不来主战坦克(FMBT)计划所取代。后因两国对该坦克的使用时间存在分歧意见导致1977年3月取消了联合计划。英国设想从1981年开始单独研制MBT-80坦克的计划,又因为经济问题而被取消。

由FV4030/3(伊朗狮2)型坦克发展来的挑战者坦克的总体布置与奇伏坦坦克相似,驾驶舱在车体前部,战斗舱在车体中部,动力舱在车体后部,车体和炮塔均采用乔巴姆装甲。

  驾驶员座位在车体前部中心位置,他有1个单扇舱盖,舱盖可向上升起并向前水平旋转;有1个广角潜望镜,夜间可换成皮尔金顿(Pilkington)公司的PEBadger被动式夜视潜望镜。驾驶舱与战斗舱相通,驾驶员可以经通道进入战斗舱和离开坦克。

  炮塔在车体中部,内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右边,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左边。车长和装填手各有1个舱口盖,后者为双扇结构,向前向后对开,在其前面装有1个放大倍率为1×的旋转潜望镜。

主要武器

  现生产型挑战者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L11A5式120mm线膛坦克炮,但以后的车型将安装1门XL30式高膛压线膛坦克炮。XL30式坦克炮由诺丁汉皇家兵工厂(RoyalOrdnanceNottingham)研制,从前称之为EXP32M1式火炮。

  该炮炮管上装有热护套、抽气装置和炮口校正装置,炮身用新型电渣重熔钢制成,炮尾闭锁机构采用新型结构,可以承受高膛压。炮管寿命为500发全装药弹(EPC),在内膛磨损量达到极限值前不会因材料疲劳而报废,炮尾寿命是身管寿命的10倍。

弹药

  该坦克炮可以发射L15A4式脱壳穿甲弹、L20A1式脱壳弹、L31式碎甲弹、L32A5式碎甲教练弹、L34式白磷发烟弹和新研制的L23A1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该坦克上有存放42个药筒和64个弹丸的位置,每个药筒位置可放1发脱壳穿甲弹或者2发碎甲弹或发烟弹药筒。一种典型的混合储存弹药方式是20发脱壳穿甲弹和44发碎甲弹或发烟弹。

防护系统装甲防护

  该坦克车体和炮塔使用的乔巴姆装甲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坦克设计和防护方面取得的最显著成就,与等重量钢质装甲相比,大大提高了抗破甲弹和碎甲弹的能力,但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多,例如挑战者坦克比奇伏坦MK5型仅增重7t。 烟幕弹发射装置

  在炮塔正面两侧各安装1组由5具发射器给成的电击发烟幕弹发射装置,每组发射装置可覆盖100°的区域。预计这种装置将被换成皇家兵工厂研制的可见了光及红外光烟幕屏障系统(VIRSS)。 防二次效应措施

  所有装药均储存在炮塔座圈以下的特制容器内,容器壁内的液体可减少起火危险。在后期生产的车型上,装药容器还加有装甲保护层。

性能数据

  型号:挑战者

  乘员:4人

  战斗全重:62000kg

  净重:60000kg

  单位功率:142kW/t

  单位压力:952kPa 车长

  炮向前:11560m

  炮向后:9800m

  车体长:8327m 车宽

  带裙板:3518m

  不带裙板:3420m

  车高

  至车长瞄准镜顶:2290m

  至炮塔顶:2500m

  车底距地高:05m

  履带中心距:2120m

  履带宽:650mm

  履带着地长:4790m

  公路最大速度:56km/h

  燃料储备:1797L

  涉水深(无准备)107m

  爬坡度:58%

  攀垂直墙高:09m

  越壕宽:28m 发动机

  生产公司:珀金斯发动机公司

  型号:康达12V-1200

  类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

  功率/转速:882kW(1200马力)/2300r/min) 传动装置

 

  型号:TN37

  类型:液力机械 前进档/倒档数:4/3

NO7 俄罗斯 T90S∶可以说全世界只有德国人可以在坦克方面和俄罗斯人一较高下。可惜这个前超级大国已经没落,T90后他们再也没有钱更新。设计观念问题,俄罗斯坦克与制作精美的西方坦克,甚至和中国坦克相比,外观粗糙,简陋,寒酸,但是火力凶悍!俄罗斯人是典型的注重进攻不重防守。机动性极佳,而且如同俄罗斯其他武器一样,异常可怕,维修简单实用。实际上,中国99坦克的底盘就是在俄罗斯T72坦克基础上改的。可见中国人对俄罗斯坦克评价之高。防护也非常出色!这是爆破防护装甲和世界首创的主动防御系统,中国师从俄罗斯人,于此受益颇多。最重要的是∶俄罗斯人奉行“简单就是美”的原则,坦克简单,廉价,消耗资源和人工极少,战时可疯狂生产,对所有的敌人都是不愿提起的梦魇。

俄罗斯最新型T90S最大的特点是安装了反坦克导弹具俄罗斯官方所说可以在5000米的位置对敌坦克进行有效打击,另外其卓越的机动能力也是一个大亮点,有利于大规模集结和快速突击虽然前身T-2的火力防护能力都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很大的贬低,

除发射标准弹外,T-90S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还可发射激光制导炮弹。能发射AT-11“狙击手”型抗干扰反坦克导弹,导弹射程5公里。这种激 光制导导弹使用高爆破甲弹战斗部,可攻击带有爆炸反应装甲的坦克或低飞的直 升机。它的IA45式综合火控系统配备了带有稳定装置的昼夜瞄准系统和热成像瞄准系统,提高了在夜间或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它采用自动装弹机装弹,内装22发待发弹。

  T-90S坦克装备了最新一代爆炸反作用装甲以及能干扰有线反坦克导弹制导系统的“窗帘-1”电子压制系统。“窗帘”光电干扰系统由安装 在炮塔上的激光告警装置、烟幕弹发射器和安装在主炮两侧的光电/红外眩目器组成。激光告警装置对敌激光照射反应敏捷,可向乘员报警,提醒采取应对反击措 施。眩目器发射红外光能让来袭导弹上的红外跟踪系统迷盲、“找不着北”。烟幕弹发射器发射一种新型烟幕弹,所生烟幕使敌激光或热成像瞄准镜烟雾迷茫,抓不住目标,白忙乎。“窗帘”系统采取全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工作,能连续工作 6个小时。“窗帘”光电干扰系统使T-90C能抵御各种反坦克弹药的打击,极大地提高了它的生存能力。

NO9 乌克兰 T84∶不要小看乌克兰,前苏联的坦克基地哦。T84和俄罗斯T90是表兄弟啊。俄罗斯坦克所有传统优点他都具备,因为亲西方,T84的工艺等各方面向西方靠拢,看上去比T90漂亮多了。

T-84主战坦克 T-84主战坦克是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根据T-80UD研发的改良型,由卡尔可夫-莫洛佐夫机械制造设计局(Karkiv-Morozov Machine Building Design Bureau, KMDB)设计制造。 设计 T-84主战坦克最大特征是采用焊接炮塔取代T-80UD的铸造炮塔。炮塔正面内藏有复合材料夹层,以及在炮塔周围配置有爆炸反应装甲。它的发动机最大可输出1,200匹,这使T-84具有优异的越野性能,马力重量比高达26匹/吨。T-84 Oplot的衍生型Yatagan采用配备120毫米滑膛炮的加长型焊接炮塔,内含有自动装弹机可发射北约标准规格的120毫米坦克炮弹。

T-84配备一门48倍径的125毫米KBA-3滑膛炮,能够发射翼稳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破片弹(HE-Frag)与雷射导弹。发射3VBM17穿甲弹时,炮口初速可达到1,700米/秒。全车总共能够携带40枚炮弹,其中28枚存放在炮塔底下的自动装弹机旋转盘。T-84配备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另外有一挺可从车内操纵的127毫米防空机枪可供车长使用。

No0 59式中型坦克

不解释 无冕之王 盖世奇功 共和国的卫士 彪炳历史第一功 神威无敌镇颙乱平颙暴大将军战车 壮哉!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研制的中型坦克,参考苏式T54A中型坦克而研制。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100 毫米线膛炮(见火炮),战斗射速4发/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 。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1959年生产出首批59式中型坦克,并完成了生产定型。 该坦克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结构基本与苏式T54A中型坦克相同。 60年代初,新型装甲钢的研制与应用为大批量生产59式中型坦克创造了条件。 70年代,根据部队的反映及坦克技术的发展,逐步开展对5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其间进行了很多试验型样车的研制,完成了59-1、59-2和59-2A式中型坦克的发展工作。 80年代,59式中型坦克批量生产已经停止,但作为59式坦克的改进和现代化工作仍在继续

航空机枪与机炮

舔地神炮|“疣猪”的“獠牙”

舔地炮神当然属于A-10上这门GAU-8。虽然都是加特林转管机关炮,A-10上这门绝对木秀于林。GAU-8是7管30毫米转管炮,不仅精度极高,还能每分钟高速射击2100到4200发炮弹(为了提高寿命把最高射速降到了3900发/分)。按照3900发/分的速度,每根炮管1分钟可以喷出557发炮弹。航炮系统总长549米,供弹鼓直径091米,装弹1174发(通常装1150发)。航炮由2台液压马达驱动,总功率77马力,为供弹系统和转管系统提供动力,马达启动后几乎能立即让炮管进入全速旋转。炮身重281千克,整个A/A49E-6航炮系统全重182吨,约占A-10总重量的16%!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家名为荷兰信号装置的公司(Hollandse Signaalapparaten BV)也看上了GAU-8,将其作为自己“守门员”近防系统的火炮。“守门员”近防系统后来成为包括荷兰、英国、韩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标准装备,中国的730近防炮也与之神似。神炮的威名一半是炮弹的功劳。该炮首要目标是反坦克,弹头重量是其他航炮的3倍;为提高穿甲效果,可采用贫铀穿甲弹,贫铀穿甲弹与高爆燃烧弹混合射击,威力惊人,号称坦克开罐器。

但A-10座舱恰好位于大弹鼓上,据说男飞行员有炮弹辐射带来的不孕困扰。如此高的射速、威力巨大的炮弹给A-10带来不少困扰。GAU-8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高达45千牛(46吨),为了防止机身损坏,后坐力经过缓冲器缓冲后再传递给机身。好在A-10射击的炮口基本就在机身中线,所以机炮后坐力并不会导致飞机偏离目标。坊间有传闻,A-10开炮会导致飞机减速;更有戏说,“疣猪”开炮变倒飞。

射击时产生剧烈振动,炮口肮脏的火药燃气会在挡风玻璃和机身上留下黑色烟灰,影响飞行员视线,发动机吞烟后也有熄火危险。为了确保“疣猪”的正常作战,通用电气公司加长了炮管,使炮口略微远离机鼻,还改进了GAU-8弹药的火药配方;空军为A-10增加了风挡清洗功能,安装炮口燃气导流装置,飞机制造商费尔柴尔德公司干脆给A-10增加了一个电路,飞行员扣动扳机时就会持续触动发动机重启点火电路。

二战大口径航炮“群英会”|坦克开罐器

纵观航炮发展历程,你会发现,GAU-8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用于对地攻击的大口径航炮层出不穷,就在机枪刚被用于空战后不久,法国人就将半自动装填的短身管37毫米加农炮搬上了飞机。二战时大口径航炮的辉煌时期,各国“大炮鸟”群英荟萃,在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口径航炮最初主要用来反坦克。二战时,毫无疑问,德国人设计制造了更多的大口径航炮,但最早装备大口径“坦克开罐器”的却是英国人。

1940年6月法国沦陷后,德国装甲部队和闪电战深深震撼了英国,他们迫切需要各种反坦克武器。炮兵总局的专家得出结论,如果制造出合适的穿甲弹,之前研发的40毫米维克斯S型航炮可以对付德国坦克和装甲车,于是英国空军马上订购了100门S型40毫米航炮。为安装航炮,霍克公司修改了“飓风”战斗机的设计,在机翼下加装了2个固定的航炮吊舱,每炮备弹15发,还可在弹膛内容纳1发待发弹。

S型航炮可使用穿甲弹或高爆榴弹,穿甲弹有1型和5型,射速100发/分;航炮可使用77毫米机枪进行校射,因高爆榴弹与机枪弹道较为接近,命中率最高,约为25%,相比之下,反坦克火箭弹命中率只有5%。1942年6月,飓风2D型战斗机首先列装北非的第6中队,6月7日迎来首次战斗,它们摧毁了德军2辆坦克和几辆卡车。

随着战事吃紧,面对盟军,特别是东线苏军装甲部队的德国人也装备了专用反坦克攻击机--亨舍尔Hs129(1942年列装,总产量879架),它开始在机腹装备真正的大杀器--MK101型30毫米机关炮,MK是德语Maschinenkanone机关炮的缩写。MK101由10发或30发弹匣供弹,虽然射速和备弹都不高,但它发射的钨芯穿甲弹初速高达960米/秒,300米侵彻力达到了75毫米,能够从顶部或侧、后面击穿重型坦克(T-34顶部装甲只有约20毫米)。

MK103是MK101升级版,更轻(后者179千克的重量限制了它的使用)、射速更快,采用弹链供弹,备弹量更大,不同于纯管退式的MK101,MK103采用的是一种导气、管退混合的自动方式。击发后,由导气机构驱动完成开锁动作;同时,管退机构借助后坐力完成抽壳、抛壳和装填次发弹的动作。这种航炮最早于1943年作为Hs 129 B-1的主要武器投入使用,也曾安装在Fw190等战机的机炮吊舱中,还曾作为防空炮等。

除了重量和后坐依然过大以外,MK103各方面都是一种相当强力的机关炮。德国并未满足于30毫米机关炮的威力,而是接连推出了更大口径的航炮。Bordkanone 37(简称BK37 ),由37毫米Flak18高炮改装而来,发射的380克钨芯穿甲弹初速高达1170米/秒(存疑,一些材料表明初速为820米/秒,同Flak18高炮),身管长、膛压高(初速高)的优势使得它的弹道相当平直。

BK37对苏军任何一种坦克的脑袋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打击,只是每门炮仅6发的备弹量严重制约使用;使用BK 37的JU-87G(1943年3月试飞、1944年11月停产)附加装甲增重较多,对新飞行员来说十分危险,只有在王牌飞行员手中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就是这些飞行员中最闪亮的一个。除了JU-87G,另一种装备此炮的机种是Ju-88P2和P3,两门炮并排安装在机腹的吊舱内,因战绩不佳知名度不高。

到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时,亨舍尔Hs129迎来了一门丧心病狂的大杀器--口径75毫米的BK75型机炮,这门炮由Pak40反坦克炮发展而来,重量也达到了空前的1200千克。德国人为它设计了一个容量12发的弹鼓,硕大的弹鼓挤占了飞行员身后的空间,进一步压缩了弹仓和油箱的空间。除了降低后坐力的反冲结构,BK75的抛壳系统也很复杂。

半自动射击的方式也只能让这款航炮的射速不得不降低到令人发指的速度。实战证明BK 75的威力可能已经过剩了,Hs129也为之付出了降低燃油、弹药(火箭弹、炸弹)载荷的代价;过少的载弹量也让难以瞄准的缺点被放大,75毫米口径略显鸡肋。装上了BK75航炮的Hs129也不多,算上1架原型机,一共只有25架。

二战大口径航炮“群英会”|击落“空中堡垒”

1943年,德国科研人员发现75毫米的BK 75航炮潜力不大后,将宝押在了III号坦克使用的KwK39 L/60 50毫米坦克炮,这门坦克炮的炮身重量大概只有700公斤,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大约78mm的标准匀质钢装甲。1943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根据合同将KwK39坦克炮改装成BK5 50毫米航空机炮,该炮安装了一套自动装填系统,其半圆形弹仓可以携带21发机炮炮弹。但真将BK5装上Me410“大黄蜂”重型战斗机,它的目标却发生了变化。二战后期,不管是德国还是日本,频繁遭受盟国重型轰炸机的轮番轰炸,轰炸机就成为大口径机炮的另一主要目标。

平心而论,大口径航炮并不适合战斗机格斗:一是因为口径大、备弹少,一激动按几下射击按钮就弹尽裸奔了;二是射速低、弹道性能差,不适合战斗机间狗斗(感兴趣的可以查查米格-15上的37毫米航炮,必须空中拼刺刀)。战斗机狗斗不行,拦截轰炸机这种大型慢速目标就不同了,30毫米以上炮弹毁伤效果好,只是需要近距瞄准射击。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找准目标,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莱茵金属公司大约生产了300门BK5航炮,首先使用BK5的是德国空军JG26重型战斗机联队,该中队的Me410飞行员攻击轰炸机简直是一击必杀!该联队一共装备52架Me410,在1944年曾取得击落129架B-17“空中堡垒”、4架B-24“解放者”的战果,己方只损失9架。除了Me410,BK5还被装到Ju-88 P4夜间反坦克机和Me262“暴风鸟”上,但飞行员发现,他们根本无法在夜间使用这门威力巨大的航炮。因为炮弹装药多、火炮身管短,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炮口焰,眩光会直接导致飞行员暂时性失明。

二战大口径航炮“群英会”|海空卫士

二战中,还有一些大口径航炮担负起反舰、反潜的重任。比如蚊式战斗机上的这款莫林斯6磅炮,专门用来对付U型潜艇。此炮备弹21发,最高射速55发/分,尽管射速不高,但对于木质结构的蚊式来讲仍是不小的挑战。美军打击日本舰船的主力包括B-25,1943年5月B-25G投产,最初机头装有2挺127毫米机枪和1门75毫米M4加农炮,与“谢尔曼”坦克主炮相同。皮实的B-25完全可以承受榴弹炮的冲击(可承受冲击为火炮后坐力的116%),只是为降低结构重量,采用人工装填,射速较低。

几个月后,B-25G又升级成H型,换上更轻的T13E1火炮(M24“霞飞”轻型坦克主炮),重180千克,比之前400千克M4主炮轻不少;美军感觉火力不够猛,又在机头和机头两侧各加装了2挺“老干妈”,这样以来,经过改进的B-25H前向一共集中了10挺M2机枪和1门75毫米加农炮,火力空前强大,被称为“火刺猬”。相较于亨舍尔Hs129的BK 75射击坦克费力不讨好,B-25G/H的75毫米炮瞄准军舰就容易多了,B-25G/H还能使用火箭、炸弹对敌舰造成严重伤害,为跳岛战术中摧毁日军海上交通线做出重要贡献。B-25G/H深受美国陆航欢迎,G型产量464架,H型更是生产了千架。

走向黄昏|让位于更多新式武器

在库尔斯克会战之中,配备新型反坦克武器的伊尔-2开始投入使用,很显然,让人记住伊尔-2的并非37毫米口径的NS-37航炮,而是PTAB-25-15反坦克炸弹。25-15是这种炸弹规格的缩写,即“圆径25千克级,实际重量15千克的航空反坦克炸弹”。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仅重15千克的航空炸弹,它采用空心装药原理(破甲弹所用),金属罩被高温熔化成高速金属射流,破甲厚度足有52毫米,即使接触角为30度时,也能击穿30毫米厚的装甲。PTAB炸弹能够有效击穿德军重型坦克顶部装甲,对于III号这种中型坦克,甚至可以击穿正面装甲。

因重量和体积较小(当然成本也小),伊尔-2一次可以携带280枚这种小型反坦克炸弹,一次性投掷,可轻松覆盖间隔60-75米的2-3辆坦克,让瞄准攻击成为一件易事。当反坦克炸弹从弹箱倾泻而下时,即便是虎式坦克,末日也不远了。二战后,类似的反坦克子炸弹被发扬光大,成为反坦克子母弹,典型产品如英国BL-755集束炸弹。该弹1964 年开始研制,1972 年装备英国空军,并外销给加拿大、荷兰、西德、沙特等国;70年代末,西方向中国打开军贸大门后,反坦克武器就成为优先引进的对象,国产型号为250-3反坦克子母弹,这就是最近公开展示的250公斤子母炸弹的前身。

之后随着末敏子弹药,以及小牛、硫磺石等导弹投入使用,空射反坦克武器大大丰富,大口径航炮退居次要位置,成为导弹武器的补充,以A-10为代表的攻击机后继无人,大红大紫的无人机几无装备航炮的先例。同样的变革也发生在对空和反舰武器领域:虽然苏联超音速轰炸机与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双超组合”带来的威慑只是停留在纸面和设想,1982年“超级军旗”和亚音速“飞鱼”的组合也让人看到空舰导弹的巨大潜力,几十年过去,空舰导弹早已成为战机标配;如今战机已经进入隐身时代,第四代战机是否需要装备航炮,不管是军工设计人员还是普通军迷都感觉,装还是不装,这是个问题!

自由枪机到底是个啥玩意?

现代枪械大多都可以连发,连发的自动原理主要三种。分别是导气式、后座式、自由枪机式。这三当中就属自由枪机最简单,闭锁强度也最不牢,所以一般用在手枪、冲锋枪这种子弹装药少,威力不大的枪械上。

根据牛三定律知道力是相互作用的,有个前进的力,那必然就产生一个后退的力。子弹也是一样,火药膨胀的时候推出弹头是一个力,那做为载体的弹壳肯定也会被施加一个反向的力。自由枪机说白了,就是靠着一股反向的力来推动枪机往后。

然后完成抛壳,枪机退到底之后再通过后面复进簧的力向前运动,顺便将下一发子弹带入弹膛。当然,这枪机不能太轻。毕竟自由枪机它是不闭锁的,也就是说。纯粹就靠自身的重量和复进簧那点弹力在撑着子弹发射时的后坐力。

然后又可以带入牛顿第二定律了: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枪机如果过轻了,是不是会让后座的加速度很快。而枪机退早了,还没完全送子弹出膛的火药燃气会推着弹壳提前开膛,而弹壳则会引缺乏弹膛壁支撑而破裂,火药燃气糊在机匣里,甚至会从抛壳口糊射手一脸。

所以我们能看到冲锋枪的自由枪机一般很大,而手枪的套筒连着枪机,起到了给枪机增重的效果。那么基本就很明白了,子弹威力越大,那么枪机就得做的越重。理论上来说不管什么子弹都是可以用自由枪机,只要你将枪机做的足够重。

比方一把AK47,想要用自由枪机的话,那这个枪机就得6斤重。所以说,自由枪机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因为枪机不能无限制的增重。所以一般也就用在子弹威力较弱的枪械上,想要发射大威力弹?老老实实用钢性闭锁。

98式坦克上安装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控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其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雷射测距后,目标不会出现扰动,炮长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另外,火控系统中还配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炮调到计算机计算出的瞄准角和方位前置角的位置时,该装置会自动输出允许射击讯号,如果此时炮长已经按下射击按钮,火炮会自动射击。由于该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稳定的,因此98式坦克不仅能在静止时以较高的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而且还可以在行进间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为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火控系统中增加了车长对火控进行操作的功能。在98式坦克车长指挥塔前方,有一具可360度旋转观察的上反式周视瞄准镜。该瞄准镜与炮长瞄准镜一样,均可在高低和水平方位上独立稳定,并有雷射测距和夜视功能,可独立稳定的搜索、选择和瞄准目标。车长可以进行目标指示,当炮长完成对一个目标射击后,车长可调转炮塔,使炮长捕捉车长选定的目标射击。此后,车长可继续搜索新的目标。如果车长突然发现对己方威胁较大的目标时,可立即调转火炮和炮塔,当火炮瞄准线与车长瞄准线重合时,炮塔停止转动,这就实现了超越调炮功能。如车长需了解炮长正在执行的任务时,可按下监视炮长按钮,此时车长瞄准线与炮长瞄准线重合,车长镜停止转动,车长镜和炮长镜观察同一目标,从而实现车长监视炮长功能。

98式坦克的车长和炮长无论昼夜都具备行进间射击固定和静止目标的能力,射击反应时间短,当静对静时≤5秒,静对动时≤秒,动对动时≤9秒。经测试,98式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在85%以上。为适应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98式坦克的火控系统还可以降级使用。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该系统还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使用;假如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也出现故障,还可以用人工装定表尺进行瞄准射击。

近几年,由于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先后研发成功了多种自动跟踪火控系统和瞄导合一的大死循环式火控系统。在98式改进型坦克上,安装的是最新型瞄导合一的大死循环火控系统。瞄导合一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校正的火控系统,假如首发射击不中时,该系统能对脱靶情况进行实时测量,把偏差的距离和角速度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下一发弹的修正计算后立即射击,大大提高了次发命中率。在大死循环火控系统中,如何自动的实时测出弹着点偏差并进行自动校正,是应用这种火控系统的前提和技术关键。系统中必须有能自动跟踪目标和自动跟踪弹丸的装置和传感器。目前跟踪目标用自动跟踪器实现,自动跟踪器可用闭路电视和热像仪实现;自动跟踪弹丸采用脱靶距离传感器(如无线电定位传感器及观点传感器等)实现。由于热像仪可以根据目标的热特征跟踪目标,又能利用弹丸的热特征自动跟踪弹丸,因而也可以作为自动跟踪器和脱靶距离传感器。由于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建立在对脱靶距离实时自动校正的基础上,因而要求火炮要有行高的初速,这样弹丸飞行的时间就能缩短利于迅速校正射击。大死循环火控系统可明显提高第二发弹的命中率,用于射击越野行进的高速目标效果明显。在测试中,98改进型坦克在2000米距离对运动目标进行的46次第二发补射中(人为设定),命中率为100%。

早在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展开了大口径坦克炮的研发工作,先后研发成功了120公厘、125公厘和130公厘等多种口径的坦克炮。在三代坦克炮口径的选择问题上,曾经有120公厘和125公厘两种口径之争。从实际情况看,120公厘高膛压光膛炮的性能并不比125公厘坦克炮逊色,甚至某些性能上还优于125公厘坦克炮。由于98式坦克在设计时参考了苏式t-72坦克的许多技术特点,并直接借鉴了其自动装填机,这主要是为了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重新研发适用于120公厘火炮的新型自动装填机,在增加坦克设计难度的同时,坦克的整体设计也必须做较大修改。再者,120公厘炮弹为整装式结构,这就意味着与其配套的自动装填机体积不会太小,会给炮塔内的安装划定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从目前西方安装有自动装弹机的法国勒克莱尔坦克和日本90式坦克看,其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结构都比较复杂。我国89式120公厘自行反坦克炮的尾舱就安装有半自动装弹机。尽管提高了射速,但单从89式自行反坦克炮庞大的炮塔就可对其内部半自动装弹机的体积和复杂程度窥之一二。

从防护上讲,虽然西方坦克大都实现了弹药隔舱化,但在战场上采用尾舱式炮塔的坦克的生存能力不见得就比采用炮塔吊篮式自动装弹机的坦克高多少。单从弹药被命中的几率看,将弹药布置在尾舱的坦克要高于布置在车体内的坦克。另外,随着整装弹药重量的不断增加,造成装填手工作负荷不断增大,以目前坦克炮向大口径化发展的趋势看,在坦克上实现弹药的自动装填已成为必然。

我国前后发展了120公厘和125公厘反坦克弹药,前者采用整装式结构,后者采用了分装式结构。125公厘坦克炮早在1985年就研发成功,经不断改进,定型后的125公厘坦克炮的膛压已高于120公厘坦克炮。最终安装在98式坦克上的是zpt-98式50倍径125公厘高膛压光膛坦克炮。炮声身采用高强度pcrni3nov,炮口动能比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坦克炮提高近45%,比“豹”2a5和m1a1/a2坦克上的rh-120型120公厘坦克炮高近30%。由于对身管实施了液力自紧技术,从而满足了高膛压火炮对身管强度的要求。为提高身管的耐烧蚀磨损寿命,火炮采用全膛镀铬工艺,使其寿命达到700发穿甲弹的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准。为增强热防护效率,身管上安装了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防护效率为70%。

与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光膛坦克炮一样,ztp-98型坦克炮的炮闩也为横楔式,由冲杆弹簧式半自动控制,其上装有机械和电气式双功能击发系统。火炮反后坐装置为下置式,由带液量调节的筒式后坐节制杆式驻退机以及带针形杆复进节制器的三筒液气式复进机组成。火炮的药室长880公厘,正常后坐距离为280公厘~320公厘,最大后坐距离为330公厘。火炮身管质量为202吨,炮闩质量为72公斤,回转部分质量为26吨。火炮身管的抗弯强度为4320牛顿/米,厚度公差为06公厘,工艺加工弯曲度为07密耳,自由误差为018密耳。射击精度比俄式2a46m-1提高了25%。

zpt-98型坦克炮的摇架呈箍形,底座长1500公厘。底座上设有两条后坐滑轨,前滑轨为铜质环形衬筒,衬筒与炮身之间的安全膨胀间隙为03~09公厘,用于补偿身管射击时产生的热膨胀量。后滑轨由位于炮尾环和摇架上的轨道支架构成。可快速拆卸的摇架颈部由4颗螺栓固定。楔形半自动炮闩设在火炮上方,开闩力为245牛顿。车内加装一个驻退器和复进机液量可见控制装置,可在火炮不进行人工后坐情况下检查液量。另外,在火炮炮口端面装有前瞄准镜垫片,炮长借此可在车内迅速调整火炮。根据需要,火炮可用电点火装置、电击发和机械式手动击发射击。火炮可前抽更换,更换可在1小时内完成。

zpt-98型坦克炮配备的弹种包括采用半可燃药筒的(使用新型太根发射药)钨/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尾翼稳定多功能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为41发,其中2发置于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内。在发射第三代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850公厘厚的均质装甲,而最新型特种合金穿甲弹(贫铀穿甲弹)在该距离上的穿甲厚度可达到960公厘,其弹芯长径比为30:1。为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8式坦克还配备了多功能榴弹,此乃增加装药的高爆型,威力较大,足以使坦克丧失战斗力。另外,98式坦克还配有仿俄制斯维尔河/反射9k119型(西方称at-11“狙击手”)雷射驾束制导炮射飞弹系统,车内一般携带有4枚飞弹。经过改进,新型炮射系统在98式坦克的炮长瞄准具内装有雷射发射机,飞弹的发射装药加长,全弹质量也有所增加。该弹可针对某种攻击情况(如静止发射攻击),选择复杂的飞行轨迹,低空飞向目标。

98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仿自俄式坦克,该系统由旋转输弹机、弹匣提升机、推弹机、药筒底壳抛出机构、火炮电机闭锁器、记忆装置、自动装填机配电盒、装弹操纵台、自动装填机操纵台、弹量指示器和全套电气系统安装组成。自动装弹机的装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发弹的装填时间为8秒。在自动装填方式时,98式坦克的主炮射速为8发/分,采人工装填,射速降为1~2发/分。试验证明,该自动装填机的间隔故障率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优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装弹机系统已研发成功,将装备在98改进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挺86式762公厘并列机枪,安装于火炮右侧,采遥控电击发,弹链供弹,每条弹链内装250发弹,总共备弹2000发。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qjc88式127公厘高射机枪,由车子在炮塔外手动操纵,用单倍准直瞄准镜,对空中目标的最大表尺射程为15公里,俯仰范围为-4~+75度,战斗射速为80~100发/分,备弹300发,分装在5条弹链中。为了方便射击,在98式坦克的炮塔上共设有3个高射机枪枪架,其中车长指挥塔前方和右侧各有一个,炮长舱门左边设有1个。另外,3名乘员各配有1支56c型或95式短突击步枪。

98式坦克上的炮长用热像仪是解放军装备的比较先进的热成像系统,该热像仪的探测器为SPRITE探测器,其光敏面是粘贴在蓝宝石衬底上以光刻掩膜而成底8条蹄镉汞芯片。SPRITE探测器与单元数组探测器相比,其优点是探测器就完成了时间延迟积分处理,即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element,SPRITE也由此得名。SPRITE探测器必须在80K左右且真空中才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它需要封装在杜瓦瓶里,由制冷机对杜瓦瓶进行制冷。98式坦克上炮长热像仪采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制冷,连续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试用探测器工作的制冷时间为5分钟。热像仪全重42公斤,采用串并联方式扫描,视场为56X38度(114倍);12X8度(5倍)。在昼间对坦克目标的识别距离为2600米,夜间为2750米。

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第二代热像仪,该热像仪不需光电扫描,由探测器直接接受全视场的热辐射讯号而成凝视图像,因此也称凝视焦平面热像仪。其作用距离可达7~9公里,灵敏度和分辨率比第一代热像仪有很大提高,且结构紧凑,造价低廉,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3100米。该热像仪已安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车首和炮塔正面采用可更换式新型复合装甲。其中车首用均质轧制装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采用迭型陶瓷复合装甲加强。首上装甲板为多层复合装甲,具体结构为钢-玻璃纤维板-超硬钢-钢,总厚度为220公厘,倾角为22度,其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公厘均质装甲。车体首下装甲板厚度为80公厘,挂装有两块大型钢质塑料板,也可以挂一具推土铲。车体两侧安装有8公厘厚夹布橡胶履带裙板,前护板和侧裙板对带倾斜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和破甲弹有一定防护作用。另外,为保护驾驶员的安全,其座椅悬吊在车体上,底部加强了防护装甲,两侧各焊接有一根垂直钢架,用以提高结构强度。98式坦克的炮塔装甲由复合材质和特种钢组成,两者间的夹层内还有特种材质,故又称间隙式复合装甲。其在2000米距离上可抗击穿甲能力在700公厘的动能穿甲弹和破甲能力在800公厘以上的战防弹。在1997年冬季进行的低温试验中,98式坦克经受了14发105公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无一击穿坦克的前装甲。后来用T-72C坦克上的125公厘炮对其射击6次,依然无法击穿前装甲。

如果披挂上附加装甲,在车重增加07吨的情况下,98式坦克的抗APFSDS穿甲能力在830公厘以上,抗HEAT穿甲能力在1060公厘以上;在炮塔和车体上安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达到1000~1200公厘。另外,98式坦克的侧屏蔽前端还装有反应装甲,顶部装甲也得以强化。

众所周知,坦克最薄弱的防护在炮塔顶部,在制导武器(尤其是攻顶弹药)比重日趋增重的今天,单纯依靠坦克的硬防护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坦克生存的要求。为进一步增强98式坦克的生存力,其上安装了反导软防护系统。该系统由JD-3红外干扰机、烟雾弹系统、雷射告警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JD-3红外干扰机由红外发射机、电源和控制装置、控制板组成,系统总质量为75公斤。通常情况下,在坦克主炮两侧各装一台JD-3红外干扰机。JD-3红外干扰机的方位覆盖范围为主炮两侧22度方位角,高低覆盖范围是5度,在探测到来袭目标后2秒内发射07~25μm波段的红外脉冲辐射讯号。红外干扰机能够持续发射编码红外脉冲干扰讯号,使红外制导反坦克弹药的制导电路产生假讯号,可有效干扰“TOW”、“龙”、“霍特”等反坦克飞弹。

烟雾弹系统由94式烟雾发射器和97式烟雾弹组成。该系统可在3秒内在距离坦克50~80米处形成气溶胶烟雾屏障,对敌方的雷射目标指示器和雷射测距机产生屏蔽,对04~14μm波段具有较好的遮蔽作用,持续作用时间为20秒。试验证明,该系统可使“TOW”、“龙”、“小牛”、“地狱火”等反坦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75~80%;使“霍特”、“米兰”等反坦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2/3;使雷射测距机辅助射击的各种火炮命中率下降2/3。

除软防护系统外,98式坦克上还可以安装新型主动式防御系统。该系统由控制装置、毫米波雷达、发射系统组成,各子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更换。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车长将系统置于工作状态,此时雷达采用监视工作状态。当探测到距坦克50米之内、在规定的范围内飞行的目标时,雷达自动转换成跟踪模式,并向火控计算机提供目标的弹道数据,由火控计算机确定来袭弹药是否可能命中坦克。如判断来袭弹药会命中坦克,雷达则提供精确跟踪数据,计算机确定防御弹药的发射位置和时间,在来袭弹药距坦克15~42米处爆炸,击中来袭弹药,使来袭弹药的弹头提起爆炸或使其偏离飞行轨道。如判断来袭弹药不构成威胁,雷达则恢复到监视状态。主动防御系统可对付速度为70~700米/秒的来袭目标,系统重新做好准备只需02~04秒。该系统对协同作战的步兵危险区为20~30米。另外,该系统可自动识别假目标,如飞鸟、子弹、炮弹破片和己方发射的炮弹或飞弹等。主动防御系统可安装在多种装甲车辆上,可将装甲车辆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安装该系统的坦克不会对其他坦克产生电磁干扰,系统本身也有良好的反电子干扰能力。

在98式坦克的内部安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舱、驾驶舱及其舱盖的内壁加装有一层防辐射衬层,可降低r射线对乘员的伤害。此外,在坦克被穿甲弹击中时还可以防止乘员受到从内部崩落的碎片的伤害。车体和炮塔均涂有三色迷彩涂层。

在波斯湾战争中,伊拉克的装甲车辆由于没有装备预防“二次”效应的有效设备,导致了惨重伤亡(尤其是较为先进的T-72坦克)。经测试,坦克战斗舱内,由HEAT射流引起的车内油气混合物爆炸,会在140毫秒~240毫秒内形成035~14兆帕的超压,有的甚至达到2兆帕,伴随爆炸形成的热辐射强度可达6~10瓦/平方公分。当弹丸穿透装甲板时,车内人员很容易受到三种主要危害:压力冲击、皮肤烧伤和毒剂效应。对人体而言,假如作用于身体的压力时间超过50毫秒,01兆帕以上的超压通常会造成肺部永久性损伤。03兆帕以上的超压将使人员的死亡率达50%。当超压值达到04~05兆帕时,人员将必死无疑。按医学要求,皮肤以下008公厘深处的温度超过435摄氏度,身体裸露部位将遭受难以恢复的2度烧伤。或者用热辐射计表示,即10瓦/平方公分强度的热辐射作用在皮肤上的时间超过100毫秒时,所引起的皮肤烧伤将会达到1度。除了超压、皮肤烧伤外,毒剂对乘员的伤害也不能忽视。在残酷的战场环境下,当车辆中弹时,车内乘员处于高度紧张、担忧状态。人员体内肾上腺素将会增高,这会增加人体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毒性物质来自爆炸后的产物、燃烧的产物及热分解产物。爆炸产生的毒性物质取决于来袭弹药的性质,燃烧和热分解产生的毒性物质的多少取决于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和灭火的持续时间。综上所述,装甲车辆内一旦发生“二次效应”,对车内乘员的伤害将是致命。因此,给装甲车辆配备高效的灭火和抑爆系统,预防“二次效应”,对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装甲车辆内,有效的灭火抑爆系统应该具备敏感的探测器、快速的控制系统和有效的灭火剂,这样才能有效制止爆炸和彻底地避免“二次效应”。通过研究人员地反复试验证明。如在130毫秒内扑灭坦克内的各种火灾,就能够避免各种油气混合物的爆炸。在预防二度烧伤时,只要10瓦/平方公分热辐射作用在皮肤表面的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就能使乘员避免遭受较为严重的二度烧伤。但是,如果压力的作用在50毫秒以上时,同样会造成人体的各部位损伤甚至死亡。因此,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的反应时间越快、抑制超压和避免烧伤效果就越好。

早在60年代初期,我国就展开了装甲车辆自动灭火系统的研发,但由于各种原因进展缓慢。直到中越边境冲突后,战场上的血的教训使解放军提高了对装甲车辆自动灭火装置作用的认识并产生了迫切要求,自动灭火系统的研究工作因而加快。1980年,我国自行研发了80式自动灭火装置并装备于各型装甲车辆上,经实践证明,使用效果良好。但是,该系统还不具备抑爆功能。因此,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SAFE”系统,并很快完成了样机试制和全部系统的国产化。后来,在其基础上我国又发展了更先进的自动抑爆系统。98式坦克上装备的是92式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该系统由关系探测器(6个)、控制盒、灭火瓶(4个)、紧急开关和电缆组成。该系统可在50毫秒内抑制由于HEAT射流引起的战斗舱油气混合物爆炸,并能够将油气爆炸产生的压力限制在01兆帕以内,这样能够使乘员的皮肤烧伤程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可以达到灭火抑爆作用,防止“二次效应”发生。在灭火瓶中,装有液态的“哈隆”1301灭火剂,并充满氮气,阀体直接装在瓶口上,不使用分布管路,这样可以极大的缩短喷射时间。

调频通信是扩展频谱(扩频)通信的一种,作为通信电子对抗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装甲车辆的通信系统。98式坦克上采用的是新型VHF-2000型坦克通信系统,该系统具备良好的电子对抗性能,系统通用性好,便于使用维修,可靠性高,电磁兼容性及同台多机工作性能良好等特点。在98式坦克炮塔后部右侧,有一具敌我识别与雷射通信系统,其雷射敌我识别与雷射光波作为载波传递讯号。这是一套小型化的一机多功能的车载系统,供车长用于敌我识别、发射数字指令、进行语音通信,并可发展用于雷射搜索。系统的全方位接收机控制头也可用于对09~106μm雷射告警器。该系统可抗光、电、磁干扰,工作距离≥36公里,高低向-10~+45度(与车长周视镜相同),水平向360度,识别一次目标时间≤06秒,有60种敌我识别密码。系统能显示敌我识别结果。数字通信指令、正在通信与等待通信车的概略方位。

在坦克炮塔尾舱右侧顶甲板上方,装有9602型GPS导航定位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并放大导航卫星发射的高频讯号,并变成中频讯号送入接收机。在炮塔尾舱内右侧甲板上,接收并处理来自天线的中频讯号盒来自GPS接收机显示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其显示控制器安装在炮塔内右侧座圈下方,显示导航信息并输入输出控制指令。9602型GPS卫星导航仪是二通道的C/A码接收机,可对四颗卫星按时分制进行时序观测,采用L1载波上调制的C/A码进行续距测量,由导航处理机实时求出三维位置和速度。如果可供观测的卫星只有三颗时,接收机可以将人工输入的高程或上次三维定位得到的高程作为已知值,进行二维定位,实时求出经纬值,对于军事用户而言,可将经纬值交换成我国九四军用网络坐标值。9602型GPS接收装置被动式导航、无积累误差、保密性较好。可全天候向乘员提供坦克所处位置的三维坐标式军用网络直角坐标,能提供坦克的行进方位、行进速度等数据。输入目标可提供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输入多个航路点后可建立航线,并对偏航距离和接近目标距离进行报警。设备本身具备进行共况自检和故障诊断功能。9602型GPS属单一的粗码定位系统,其精度目前相对较低(100米),对于有些战术要求还不能满足。“GLONSS/GPS”兼容型导航定位位置在我国已研发成功。它的精度可以达到20米。单一GPS只是过渡产品,最终要被双G兼容机所取代,一旦98改进型坦克配备了双G兼容机,则可与车内电台、雷射测距等设备连接起来,构成车际信息系统,可实现战场管理,火力支持、目标营救、敌我识别等多种战术任务,届时98改进型坦克将成为解放军最新的数字化坦克。

在98式坦克炮长舱门后部基座上,装有一具新颖独特的装置,此即为雷射压制观瞄系统。由于红外干扰机的作用仅局限于干扰红外制导方式的飞弹,不能干扰其它方式制导的飞弹,要具备多功能干扰能力,就要为坦克配备多种不同的光电对抗设备。该系统在与敌方对抗时,能起到干扰和压制对方观瞄系统的作用。该系统供车长或炮长操作,能发射激光束对敌方观瞄体系进行压制、干扰。由于激光束固有的特性,既然能压制干扰观瞄系统,那么对人体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于使用直视型光学观瞄镜对己方观瞄的敌方人员的眼睛,其杀伤效果特别明显。另外,雷射压制观瞄系统还可以对敌方使用可见光、近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火控、制导系统(如雷射测距机、微光夜视仪、电视摄像头、观瞄镜等)实施干扰,使之饱和失效,甚至产生永久性损坏,即仪器致盲,从而失去战斗能力。同样,为预防敌方对己方实施雷射照射,98式坦克上的驾驶员均配有防雷射光镜。雷射压制观瞄系统由微机控制器、跟踪转台及随动系统、雷射压制仪、热成像干扰机(气体雷射发射机)组成。为实现车长、炮长遥控跟踪瞄准,对跟踪转台采用数字式位置死循环控制方式。该系统可360度全方位工作,俯仰角为-12~90度,跟踪角速度左右为45度/秒,俯仰40度/秒。从炮长(或车长)按下按钮到系统对准目标只需1秒钟。雷射输出能量为1000兆焦,脉冲重复工作频率为10次/秒,最大作用距离为4000米,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为30分钟,激光器的寿命为120万次。

长期以来,缺乏大功率引擎是制约我国主力坦克水平的一大技术瓶颈。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80年代末研发成功了多种1200马力的大功率柴油引擎。其中150HB系列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引擎的性能较为出色,被选中作为98式坦克的动力系统。可能是在设计时参考和借鉴了德国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引擎的设计理念,所以150HB引擎与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由于安装了大功率引擎,51吨重的98式坦克的单位功率达到了2354马力/吨,最大公路时速高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150HB引擎的质量比英国“挑战者”坦克上安装的CV12TVC-1200型引擎轻15%。

为适应装甲兵的发展要求,我国在150HB柴油引擎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具有世界水准的150HB1500马力大功率引擎,其研制时瞄准的目标九四德国的MT883型引擎。目前,该引擎已安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经测试,98改进型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和最大越野时速分别为80公里/小时和60公里/小时。

在98式坦克上仍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液力控制装置。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两个侧变速箱和同轴侧传动器组成。侧变速箱为行星式,带摩擦离合器,采用液力操纵,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每个变速箱内有2个闭锁离合器和4个机械式制动器。

在行走部分上,98式坦克采用两条双销挂胶履带(每条由85块履带板组成,总质量为21吨,使用寿命为10000公里)、6对直径为730公里的双缘路轮、两对挂胶托带轮、两对挂胶托边轮以及主动轮和诱导轮组成,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路轮上安装有液力套筒式避震器和“Z”形轴避震器。悬吊装置的扭杆沿底甲板横向布置,操纵装置的拉杆沿侧甲板布置。由于对扭杆进行了改进,路轮行程增至340公厘,从而使车辆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12%,从停车状态加速到42公里/小时只需10秒。

  最先进的95枪族 用的是58毫米的子弹,

  中国早在50年代末就全面开始了国产轻武器的研制工作,先后研制出中国的第一代(63式和74式)以及第二代(81式和87式)系列步枪。特别是在过去20年间,由于开始开放,中国在轻武器研究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这段爆发期的顶点就是国产58×42毫米系列武器的诞生。中国宣称新的58毫米小口径武器及弹药的性能超过了北约标准556×45毫米 SS109系列和545×39毫米 7N6系列。

  我们现在回溯到近半个世纪前的1958年,中国开始大规模的轻武器自行研制工作。当时的中国拥有使用苏式和日制轻武器作战的丰富经验,特别是苏制762×25毫米和753毫米和倭国的65毫米。在研究中,中国非常推崇苏联在二战之后开始发展的762×39mm M43弹药及其武器,特别是卡拉什尼科夫的设计和卡式武器的高可靠性。但是中国人显然对于AK47的射击精度和人机功能不很感冒,所以在借鉴AK的设计的基础上他们开始研制63式步枪(原作者按:西方经常错误地称其为68式)和74式班用机枪,这是中国第一代自行研制的轻武器族系。但是随后M16步枪的服役和越南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让中国人知道63式的设计思想已经完全落后了。

  经过总结之后,中国人重新开始研制更符合现代战争环境的新一代轻武器,后来的成果就是81式步枪。81式的设计目标是一种现代突击步枪,同时要拥有卡拉什尼科夫的高度可靠性和更好的射击精度以及人机功能。成品的81式突击步枪外观平平,但是可靠耐用。对比苏制AK系列,81式还有一些创新性的设计,包括开式弹鼓,膛口有消噪、止焰和制退防跳功能的榴弹发射器,拇指触手即到的保险/射击模式转换钮,以及可调整的导气式回转闭锁等等。总体上81式的研制是很成功的。

  尽管中国人对于新的762×38毫米的81式步枪很满意,也并不认同M16的可靠性和火力持续性,但是M16步枪在越战中的出现的和表现提醒了中国人开始关注小口径轻武器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借鉴M16在越战中的实战经验,中国人并没有简单的仿制或者抄袭,而是在此基础上开始研究,寻求一种符合中国军队需求的小口径武器方案,这个设计既要保证在中距(400米)上的性能,又要兼顾长距离的机枪火力支援/压制任务(1000米)。中国人这次的思想没有固定在已有的口径标准之上,而是去寻求一种最符合要求最理想的新口径设计。这种理想的通用弹药也是世界轻武器研究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没有任何最后成型的方案。(编者按:其他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是采取中距步兵武器小口径,远距压制中口径,例如北约标准的556和762的搭配,保证最佳火力搭配但是也增加了后勤的压力)。

  经过全面的研究,中国人确认这个理想的‘通用口径’应该是58毫米、6毫米和62毫米,所以之后开始按照这些方案制造样品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对比测试,这个大规模试验类似我们的SAW工程中从556到762毫米1000种弹药组合的对比测试(编者注:Squad Automatic Weapon??-SAW project,美国陆军新一代的班用自动武器方案),我们最后的结果是6×45毫米弹药,但是由于后勤问题没有被采用。由此看来,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可谓异途同归。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经过这样的测试,中国人确定58毫米是最理想、最符合要求的口径方案,新的58×42mm口径诞生了。新系列的弹药分为三种:标准的突击步枪子弹,增重的机枪用子弹和特殊设计的狙击步枪专用弹药。

  标准的58×42毫米步枪子弹由一个64格令(编者注:格令美国惯用体系的重量单位,一常衡单位等于0002285盎斯=0065克)的FMJBT(编者注:Full Metal Jacket Boat Tail,全金属尾锥)弹头和一个226格令的铅芯组成,伯丹底火(Berdan primer),弹壳为镀层钢材料(编者注:一种说法为中国缺铜,所以选择钢材料,所以为了退壳顺畅弹体锥度大于国外同类弹药,直接造成弹体长度增加,弹匣尺寸和弯度随之增加),弹体整体长度58毫米,弹壳长度422毫米,弹头长度242毫米。整个弹体类似俄罗斯545×39和北约556×45的组合体,但是更加紧凑,便于弹药装填和退壳。类似与545×39毫米弹药,弹体密度强度也很理想。95式步枪枪管长度为182英寸,枪口初速达到3050英尺/秒。而95式班用机枪的枪管长度达到219英寸,枪口初速则提高到3182英尺/秒。我手里的弹药样品由解放军71厂加工,1996年出厂。

  虽然中国人已经开发出他们认为理想的58毫米弹药和武器,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众所周知,自从二战开始,中国军队曾大量使用缴获的日制65毫米小口径武器,通过总结大量的实战经验,中国人对于这些小口径武器的杀伤效力并不满意,特别是在长距离方面。所以小口径武器,特别是小口径机枪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大。

  为了说服军方接受新一代的小口径武器,解放军总装备部向部队提供了一些58毫米的过渡型号步枪试用。这批枪械根据原有的81式762毫米突击步枪改进设计而来,后来被冠名为87式步枪。军方接收这批步枪之后立即展开大规模的对比试用试验,试验中58毫米武器的表现全面超越原有的762×39系列。这些真材实料的试验结果令中国军方最终下决心接受58毫米为解放军下一代小口径轻武器的首选。

  在80年代末这次对比测试大获成功之后,中国人开始集中精力开发使用58毫米弹药的小口径武器。与以往不同,这次开发的不再是单一品种的任何枪械,而是一个58毫米口径的通用枪族。这个系列武器包括95式步枪,95式班用机枪以及88式狙击步枪,令人惊奇的是中国人还开发了58毫米的88式重机枪。新枪族的设计符合了现代轻武器发展的潮流,除了重机枪外全部采用了无托结构设计(编者注:bullpup,英文原意‘牛犊’,其实指‘弹匣后置’也就是无托式设计,台湾很生硬地翻译成‘犊牛式结构’)。

  传闻中国人在开发95式步枪的过程中大量参考了SVD德拉甘诺夫狙击步枪的设计。例如95式的三凸耳旋转枪栓,枪栓连动框以及可调的导气短冲程回转闭锁等等都可以看到SVD的影子。新枪族大量使用高强度铝合金和符合材料,并且改善了人机功能。枪管使用了冷铸技术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从人体的角度,新设计还重点强调和考虑了物理方面的因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 枪体的整体重力轴心与枪管的重力轴线保持最短距离;

  2. 整个枪栓组件的重力轴心和闭气锁的重力轴线保持最短距离;

  3. 枪管的重力轴心和瓦斯导管的重力轴线保持最短距离;

  4. 枪栓连动座的重力轴心与全枪的重力轴心保持最短距离。

  用95式设计者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样的设计是‘紧凑设计发挥组合式的整体效应,时刻保持枪体的平衡和稳定性,保证枪栓运行顺畅,整体上降低了全枪的重量,增加射击精确性,并且提高了武器可靠性’。特别要注意的是他们还强调了新枪族的可靠性不低于AK系列。

  新枪族还有系列的附件可供选择,包括: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 光学观瞄以及快速辅助观瞄装置;

  2. 最新的星光夜视观瞄以及辅助观瞄装置;

  3. 快速拆装的35毫米榴弹发射装置;

  4. 多功能枪刺,可以用作刺刀、匕首、割线器以及开罐头器等。

  虽然我个人对于无托结构没有太多研究,但是95式步枪显然体现了良好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枪体长度仅有293英寸,重量也只有71磅(编者注:95式是目前世界上已服役步枪中最轻和最短的一种)。从后半部份看,枪体装有类似M16的携带手柄,这个手柄集机械观瞄装置一体,还装有光学瞄准具底座;而从前半部分看,则让我想起AK系列的某个变种。枪机拉柄设置类似AR10步枪,位于携带手柄之下。标准弹匣为30发装的工程塑料材质。95式步枪的有效射程超过400米。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从外观上看很前卫,实际上95式还是非常传统的步枪。从结构功能上讲95式和传统的步枪没有明显的区别,甚至相比俄罗斯的AN94步枪(1994年研制成功,未来将替代AK74M),95式也更加传统。尽管如此,俄罗斯人还是要衷心感谢中国人的,很有趣,实际上AN94的研制一直在借鉴中国95式系列枪族的经验,汲取精华并改进不足。

  除了步枪外,95式班用机枪是一种火力支援武器。这种轻机枪使用同步枪一样的枪栓和枪机结构、完全一致的上下机匣以及供弹装置。由于主要任务是火力支援和压制,机枪相比步枪采用了更长更重的枪管,以及安装了两脚支架。为了保障火力的持续性,95式机枪可以使用75发装的弹鼓,当然也可以通用标准的30发弹匣。从我平时试射的经验讲,可能是由于弹鼓内部空间设计不够紧凑造成弹药运动撞击过大,中国弹鼓的噪音非常大。此外令人难以致信的是95式机枪的重量仅仅有87磅!甚至比一些冲锋枪还轻,就算是对比英国的SA系列轻机枪和我们的M249 SAW,95式也是最轻的。95式轻机枪的有效射程大于600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88式狙击步枪采用251英寸的机锻枪管,相对与95式,携带手柄被一具3至9倍的光学瞄准具取代,瞄准具采用十字准心加提前量估算标记。作为辅助应急,还保留了可折放的机械式瞄准装置。另外88式狙击步枪还装备有一体式两脚支架,运动中可以将支架与护木反向折放与枪管平行(编者注:原作者这里可能犯了个小错误,88式的支架非integral整体式,而是可拆卸的)。供弹装置则可以选择20发或者30发弹匣(编者注:可能又一个小错误,88式标准供弹弹匣为10发装)。在与85式762×54毫米狙击步枪(SVD的仿制品)的对比测试中,88式在远距离上更加精确,反应速度更快,后坐力更小,供弹量更大,但是重量上要轻很多,更加方便携带和运动。其实与其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步枪,不如称其为专门设计的高精度步枪,在现代战场条件下,半自动的88式性能要远优于其他手动式的高精度步枪,也可以完成一些特殊性质的任务。88式在使用专用狙击弹药的情况下有效射程大于800米。

  中国58枪族的最新成员是QJY88式重机枪。58毫米重机枪项目研制始于1989年,试验环境从天寒地冻的北国到酷热的沙漠地带,经受了严寒,酷暑和风沙的考验,1999年7月QJY88式重机枪正式定型投产。QJY88的供弹装置为200发的供弹布带,供弹口内装备有3个滚轴,供弹勾上还有一个滚轴,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供弹带的运行摩擦,避免卡弹,提高了可靠性。QJY88除了装配三角支架作为典型的重机枪使用外,还可以换装两脚支架充当轻机枪的角色。标准的三脚支架底座有一个制退装置,可以有效提高设计精确度以及方便对空射击。另外QJY88式的枪管内设计有专门的特殊膛线以及镀有018到028毫米厚度的铬涂层,完全可以抵御高温的侵蚀,这些措施有效地增加了枪管的结构寿命。中国人宣称QJY88式重机枪使用简便,可靠性高,特别是容易携带(整枪带三角支架的重量只有26磅),有效射程远并且精确度高。使用专用的58加重机枪弹药,QJY88式的有效射程超过1000米。

  听起来不错吧?我知道你现在要问什么问题了:到底中国的58×42毫米武器对比我们的556×45和俄罗斯的545×39哪个好?好在哪里?我不会打哑谜的,最近我有幸接触到一些解放军的弹道测试资料(不要问我怎么得到的)。测试使用了545×39毫米的AK74步枪,使用标准的7N6弹药;556×45毫米的FNC步枪,使用SS109和P112 AP弹药;以及95式步枪,使用中国的58×42毫米弹药。试验项目包括600米距离上的精确性,800米距离弹头的飞行时间,640米和700米距离上对北约标准35毫米加强钢板的穿透效应,310米距离上对10毫米加强钢板的穿透效应,最后还有90米距离上对麻醉的家畜静止射击的杀伤性能测试。所有这些测试过程和结果被详细记录并进行图标对比。在对比中我自己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康迪哥基地武器研究部门在80年代所做的35钢板贯穿试验数据。

  中国的试验结果表明58×42毫米弹药在射程和穿透力对比上丝毫不输于M43 762×39弹药。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中距离上,现代小口径武器在不增加弹体重量和后坐力的前提下绝对可以保障理想的性能。同时556×45弹药在600米距离上的性能也全面超越了老式的762×51和中国现役的762×39(阿富汗的恐怖分子也使用该种型号)。而他们58×42的设计初衷就是要超越556×45 SS109,包括在远距离上的性能。从95式步枪上光学瞄准具底座作为标准配置来看,显然中国人希望改进他们轻武器的有效射程。另外虽然我们目前没有任何88式狙击步枪的性能资料,但是测试中在1000米以上超越762×54毫米SVD的性能基本上可以解答大家的疑问了。在俄军中SVD被昵称为‘Oar’(编者注:英文原意为‘船桨’),由于性能优良而受到部队的喜爱。

  在钢板穿透测试中,58的表现轻易超出了545 7N6和556 SS109,和556 P112 AP打了个平手,但是58的剩余动能要高于P112。需要注意的是545 7N6弹药采用的是更轻的钢芯,公平起见,应该使用新型的7N10高穿透力弹药来做对比。虽然58弹药有着更高的剩余动能和速度以及小口径弹头特有的高穿透力,但是由于重量较轻,小口径弹药在远距离上下坠和杀伤力减退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的小口径弹头可以轻易穿透人体,但是杀伤力不大。这种情况最早可以回溯到一战时的意大利战场,曾经有过士兵被65毫米子弹击穿肺部后在一个星期之内就伤愈的情况出现。最近的例子是美军士兵在索马里和阿富汗,M885/SS109子弹击伤也未造成致命伤害。

  活体射击测试的结果充分地体现了小口径弹药的这个特性。试验表明,545 7N6弹药的杀伤能力比556 SS109和58×42都要好。当然这个测试的距离非常近,只有90米。虽然中国人肯定了545 7N6弹药在近距离上的出色杀伤能力,但是试验结果也说明由于使用52格令的轻重弹头,545 7N6在超过600米射程时精度、穿透力以及杀伤力大幅度下降。中国人的报告同时指出545×39弹药的加工简便,成本角度讲非常经济。报告还表明SS109在600米距离以上仍能保持一定的威力,而劣势在于高膛压,以及使用铜质弹壳所以价格较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虽然58弹药在穿透力方面超过556 SS109,但是在精确度方面则略逊一畴。新的58毫米95式步枪精确度强于70年代设计的545毫米AK74并不让人惊奇。AK74的545毫米弹药精确度远比AKM的762×39口径要好,而AKM则是原苏联那种持续强火力优先于精确度教条思想下的产物。中国人在95式的设计中使用短冲程闭锁结构,目的就是提高射击准确度,同时保证枪械的可靠性,现在看这个中国人也确实达到了这个目标。但是在测试中58系列的精确度仍低于FNC的556×45系列,北约556小口径弹药采用圆柱弹体,相比使用锥形弹壳的545和58毫米弹药,在精确度方面有着先天的优越性。牺牲了一部分精确性,作为回报,锥体弹退壳的性能则更好更可靠。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测试表明58毫米弹药的剩余动能和速度指标要好于SS109,但是差距并不明显。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相信是大多数人都在疑惑的:为什么中国人不更简单地直接采用已有的556×45口径而去重新开发一种全新的小口径系列武器呢?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受中国军队那种纯防卫的教条思想影响,他们认为一旦中国遭遇入侵,敌人将无法使用缴获的中国武器和弹药。以上的资料仅为转述和个人分析,真正的答案还是留给诸位自己去思考吧。新58毫米系列武器性能究竟如何,我们还要从未来真正的服役或者作战过程中去逐渐观察考证。现在可以做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原苏联的卡式及其仿制品和变种在解放军序列中服役的历史行将结束

  以上是别人的分析,可能有用哈,呵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753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