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容重是多少
小麦容重大概是750(g/L)。
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具体小麦容重也不一样。
容重是我国和大多数国家小麦定等的主要依据,被认为是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而,在小麦的收购、调运、加工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甲,产生着重大的经济影响。所谓容重是指小麦籽粒在一定体积内的重量。
小麦麸皮的容重是多少220-260g
三级麦的容重是多少错一个级别的小麦差价是多少三级小麦是每升大于等于750克,小于770克。小麦容重每增20克,长一个级。每个级差差2分每斤。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粮局等部委的联合下发档案
南方小麦容重一般是多少
容重一般在750-760克/升;湖北省新产小麦质量较差,大多在三四等之间,容重在那肯定是小麦重了,小麦块头小,相互之间的空隙也较小,还有小麦比玉米质密
小麦比重是多少?小麦比重在105到12公斤每升。
但一般用到容重,每升可装小麦700克到800克。710克以下为等外,790克以上为一等。一般按容重750克计算
豆粕的容重是多少能达到685的豆子不多,一般都在640以下,容重的不同也取决于你的原料来源,不同产地的豆子容重也是不一样的。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二种。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中国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玉米DDGS容重是多少DDGS是利用玉米酒精糟液,采用离心分离、真空吸滤、蒸发浓缩、混合干燥、造粒包装等先进工艺,生产粉状和颗粒状高蛋白精饲料
原料玉米酒精发酵后,消耗了淀粉,增加了酵母,从营养价值上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约比原粮增加了四倍,氨基酸组成更加优化,其动物生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并富含各类生长因子
DDGS的蛋白质效价约为大豆粉的13---17倍,并具有较高的旁路效应,可绕过瘤胃直达小肠并在小肠内消化吸收,对生长期反刍动物能达到最大增重和产乳效率,用于配合日粮中还有促进纤维消化和尿素利用的作用
牛日粮中新增40%的DDGS,牛增重快,可大大缩短饲养周期,提前75天出栏,而且,饲料成本低
用DDGS取代部分鱼粉喂养鲤鱼,可提高成率61%,增重46%,用6%的DDGS取代6%的浓缩料,对蛋鸡产蛋率和肉鸡增重无任何影响,但DDGS价格较低,经济效益明显
该产品具有良好的香气,作为饲料有很好的适口性,不仅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蛋白饲料,同时是一种具有独特优点的饲料蛋白源,绝非传统的“糟渣类饲料”所能相比,目前正逐渐成为国际配合饲料原料市场的首选产品
C30砼砂容重1547,石的容重是多少你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那个不是叫容重,应该叫松散体积密度,石的应该在17左右
矿棉板容重是多少从220—350kg/立方米都有。
一种矿棉板容重在220—240左右。另一种在320—350左右。
看你找的是哪一种。
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有小麦吸浆虫成虫、麦蚜和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及叶枯病等,防治病虫时应视麦田病虫的发生动态,而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和配方,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山东小麦灌骆期在5月1号后,山东大多数地区都在这个时间。
叶面肥选择,为此此时段喷施叶面肥料是最有效快捷的方法,一般5-7天养分可被小麦吸收,种类上可选择摩尔小麦专用叶面肥,70克兑水20-40公斤喷施一亩地,间隔15天左右喷施小麦灌浆期就在扬花后到饱满成熟之间这段时时期了,小麦抽穗在五月初的立夏时,抽穗过后的五月十号左右就是扬花,而六月十号过后就是饱满成熟期,灌浆就在扬花后到饱满前,一般小麦杨花后7-10天就开始灌浆了,和温度高低关系比较大。也可以通过剥开麦粒看看。
小麦灌浆期为5月中旬左右。小麦灌浆期茎、叶会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转化的蛋白质会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种子内,此期间需及时浇好灌浆水,还需防治吸浆虫、蚜虫、纹枯病、小麦陆续开始灌浆,这个时期灌浆可以提高小麦的抽穗提高产量。特别注意小麦的病虫害田土墒情决定。除此之外,还可以每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500克尿素+50千克水,进行叶面喷施,能促进受冻害的小麦恢复生长,并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
小麦开花后进入授粉阶段,当受精完成,子房迅速发育,形成胚胎的各部器官,受精10-15天达到“多半仁”再过12-18天达到“顶满仓”,这是灌浆期。麦灌浆期就是小麦授粉以后,淀粉大量积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必须保证光照、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充足,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小麦繁育中后期受气候因素影响或种植不当时,小麦的面积会下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成熟期。回道导致丰收减少的现象。但是为了小麦的大丰收。那小麦要撒什么农药呢?小麦要在3月24日前后喷洒多效药来抵抗复服。再喷洒多效唑时,要注意它的使用方法。用40克无糖多效唑混合30公斤水。撒在叶面上就可以了。谢谢农民们的关心。
会青提拔期:主要预防小麦纹枯病、全食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和越冬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提高小麦抗寒性。药剂配方为9%阿比高氯溴乳剂(10 ~ 15毫升)25%吡唑氯甲酯乳脂(25 ~ 30毫升)98%磷酸二氢钾(50 ~ 80克)001%苔原内脂(25 ~ 30毫升)
穗养火器:主要预防小麦白粉病、锈病、红梅等病害,虫害主要预防小麦蚜虫、血吸虫等,提高小麦的穗率,药剂配方为60%恩丁睾酮水分分散剂(10 ~ 13克)43%
小麦灌浆机:灌浆机主要防治小麦穗、吸虫等害虫,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红病、“干热风”,预防小麦早衰,提高小麦1000-谷物重量,药剂配方为30。
小麦的生长时期分别是出现、分蘖、越冬、回青、起床、拔草、摘旗、抽穗、养花、灌浆、成熟期,目前3月下旬,我国北方和黄骅地区种植的小麦大部分从气象到抽薹期间,主要业务是田除草、施肥
春天气候变暖,大麦芽生长势头好,有多产潜力。但是,一些农户对自己家的麦苗在生长期提前的情况作出反应,现在有些麦苗已经抽旗抽穗,这可能与播种早、品种早熟有很大关系,当然,与这种气候的关系也不能下降。越是遇到这种情况,越要做好对田地的管理、预防和治疗工作,防止减产损失。第一,在生长良好的麦田上喷洒生长调节剂
虽然现在已经是3月24日,但田里的小麦树苗大部分都是拔河初期,这时田里的小麦树苗长得太好,只能提高树干的长度,重心上升,以后遇到恶劣天气时容易倒下,缺乏有效的盆景,产量就只能下降,所以这时要抓紧喷洒一些生长调节剂,如侏儒、缩节胺等。
春天种小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小麦,春小麦和冬小麦相比,生长发育的周期短,从播种到成熟仅需要95~120天的时间,在北方有一些地区只能进行一季种植,多采用在春季播种。只要管理水平到位,仍然能达到高产的水平,下面我就来说说春小麦要想高产,在管理中需要哪些具体的管理手段。
一、春小麦生长发育及需肥特性
1、春小麦生长发育的特性
春小麦的生育特点可以总结为“三短、三少、一早”。
三短:所谓达到三短,一短是春小麦的生育期短,开篇我们就说了,春小麦从播种至成熟收割仅仅需要95~120天左右的时间,如果从苗期开始计算,生长发育的时间仅仅占冬小麦的三分之一;二短是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的营养生长期一般需要79天左右的时间,而春小麦仅仅需要20天左右;三短是分蘖期短,小麦的分蘖期在营养生长阶段,因此,春小麦的分蘖期也非常短。
三少:一少是主茎叶片少,一般冬小麦可以形成10片以上的主茎叶片,而春小麦形成的主茎叶片一般都在10片以下;二少是分蘖少,春小麦的分蘖期较短,因此分蘖成穗率也较低;三少是次生根少,由于春小麦的生育期短,因此具有根系浅、次生根少的特点,在后期容易出现脱肥和缺水现象,容易引起早衰。
一早:一早是指春小麦的穗分化早。
2、春小麦的需肥特性
和其它作物一样,春小麦要想获得高产,需要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在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最大,也叫做肥料三要素。总体上说,春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拔节至孕穗期;第二个高峰期为开花至乳熟期,第一次的吸收量稍微比第二次高一些。对于磷肥的吸收从出苗至乳熟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拔节期间开始剧增,乳熟期达到最大值。
微量元素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也有重要作用,缺钙会使春小麦生长停止;缺镁则会造成生育期的推迟;缺铁会导致叶片失绿;缺硼会造成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缺锌、钼会导致植株矮小和白化,甚至会引起春小麦的死亡。另外,硫也对春小麦面粉是否劲道有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小麦的生长及需肥特性,为春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下面我们就看看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二、春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春小麦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可以总结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压青苗,防病虫保粒重”,下面我们对这些技术要点的细节分别来了解一下。
1、“两足一早”的管理技术要点
所谓的“两足一早”就是种植春小麦的底墒要足,施用底肥时候要足量,播种时期要早。
(1)底墒要足
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落叶后进行秋耕晒垡,在冬季要进行冬灌,保持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2)底肥要足
结合秋耕,施入充足的有机肥,并要保证和土壤混合均匀。在播种前增施氮、磷、钾化肥。当前农民朋友在施肥时普遍重氮轻磷,这导致麦田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已经成为制约春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另外,春小麦对磷的敏感性要远远大于冬小麦,春小麦在三叶期就开始穗分化,这一时间段,又正值离乳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对养分有大量的需求。如果底肥不充足,就容易出现脱肥现象。如果在这一时间段缺肥,即使追肥也不能弥补脱肥造成的损失。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当地气候条件,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在施用一定量有机肥的基础上 ,亩施磷酸二铵20千克或尿素5~7千克、氯化钾10千克。
(3)播种期要早
春小麦由于生育期较短,因此适期早播对增加穗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适宜播种的时期为:当日平均气温达到2~4℃,白天土壤化冻6~7厘米后即可进行播种。我国大部分春小麦的播种时期在3月中下旬,至清明前结束,因此在许多地区有四月不种麦的说法。
2、“两浅一密”的管理技术要点
两浅指的是在施肥和播种时要浅。农技专家做过专门的实验,施肥深度为7~10厘米时要比施肥深度为15~20厘米每亩增产25千克左右。因此,施肥深度以10厘米左右为宜。在实际的操作中,一般利用双箱播种机进行种肥同播,即前面播肥后面播种;播种的深度一般以3厘米左右为宜。浅播由于春季地表温度高,因此出苗快,因此容易形成壮苗。
另外,我们从春小麦的生长特性知道,春小麦是以主茎成穗为主的,因此,种植密度要合理,每亩播种量一般以15~17千克左右为宜。为了防止苗的拥挤,尽量选用播种机播种,可采用15~20厘米等行距条播,或宽窄行条播。
3、“巧用肥水”的管理技术要点
春小麦在三叶期,种子本身携带的养分已经用尽,而此时却是穗分化和分蘖期,对养分的需求比较敏感,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在苗期,最好结合早灌水追肥,每亩随水追施尿素8千克左右,如果底墒足,可以适当推迟浇水和追肥的时间,可推后至拔节期在进行追肥。
高产春小麦最重要的管理就是重视拔节期的追肥,可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春小麦后期的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时间,提高粒重;同时促进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运转,提高春小麦籽粒的重量。一般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千克,抽穗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5~10千克。
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和天气、病虫害情况,积极开展“一喷三防”工作,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杀菌(杀虫)剂混合液,补充肥料,防病、防虫,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4、“压青苗”的管理技术要点
压青苗是春小麦管理工作中抗旱、保墒、增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能够促进根系蹲节、壮杆防倒伏和加速分蘖成穗的作用,在肥水密度大和生长过旺的麦田实行压青苗抗倒伏和增产效果明显。
如果幼苗长势过旺,干土层过喧要及时压青苗;如果幼苗长势较弱,地硬,土壤水分含量达且土质黏重的土壤不能压青苗。压青苗的最佳时间在二叶一心到三叶期进行效果最好。拔节后不能进行压青苗工作,以免造成基部茎节压折,造成产量的损失。
5、防病虫保粒重
在春小麦的生长中后期,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结合“一喷三防”管理工作,确保增加粒重。
(1)春小麦病害的防治
春小麦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的药剂主要有三唑酮和烯唑醇等;防治赤霉病的药剂主要有多·酮(多菌灵和三唑酮复配剂)和甲基硫菌灵;防治纹枯病的主要药剂有井冈霉素和三唑酮等。另外多菌灵和三唑酮混用可以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等多种病害。
(2)春小麦虫害的防治
小麦生长后期的害虫主要有蚜虫、黏虫和吸浆虫等。
防治蚜虫的主要化学药剂有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氧化乐果等;防治吸浆虫成虫的化学药剂有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氧化乐果等。黏虫的化学药剂有敌百虫、灭幼脲等。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一定要注意药剂的用量和浓度,最好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严禁随意用药。
春小麦的高产和田间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就要根据春小麦的生长特性及需肥特性等,进行精细的田间管理,那么,在天气情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就能实现高产的目标。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一个阶段,在灌浆期内,小麦茎、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和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种子内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籽粒成熟,一般经历30-40天,期间籽粒内外部发生一系列变化,大体分为三个过程:
第一:籽粒形成过程受精后,子房迅速发育、形成胚的各部器官受精10-15天,籽粒外形基本形成,长度达最大值的3/4,由“坐脐”达到“多半仁”阶段,籽粒已经具有了发芽能力,这一时期为籽粒形成期这一时期,应保证肥水条件,防治病虫害,以利于减轻籽粒退化、保住粒数
第二:从“多半仁”经过“顶满仓”到蜡熟期前为灌浆阶段,又可分为乳熟期和面团期两个时期:
(1)乳熟期:历时约12-18天,“多半仁”后籽粒长度先达到最大,然后宽度和厚度明显增加,至开花后20天左右达到最大值(顶满仓)随着体积的不断增长,胚乳细胞中开始沉积淀粉,干物重迅速增加,千粒重增长量迅速,这是籽粒增重的主要时期籽粒的绝对含水量比较稳定,但含水率则由于干物质的不断积累由70%逐渐下降到45%左右;茎叶等营养器官贮藏养分向籽粒中转运,籽粒外部颜色由灰绿变鲜绿再至绿**,表面有光泽,胚乳由清乳状到乳状
(2)面团期:历时约3天,含水量下降到40-38%,干物重增加转慢,籽粒表面由绿**变成黄绿色,市区光泽,胚乳呈面筋状,体积开始缩减,灌浆接近停止
灌浆过程是决定粒重的关键阶段,灌浆时间的长短和灌浆速度的快慢粒重的高低,田间管理很关键,特别是“顶满仓”到“面团期”要注意防倒伏
第三:也包括两个时期,即蜡熟期和完熟期
(1)蜡熟期:一般经历3-7天,含水量下降至22-20%,籽粒由黄绿色变为**,胚乳由面筋状变为蜡质状,后期变硬,籽粒干重达最大值此时是带杆收割的最适时期
(2)完熟期: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干物质停止积累,体积缩小,籽粒变硬,已不能用指甲切断,即“硬仁”,为成熟种子的特征此期时间很短,宜在蜡熟期后此期到来前抢早收获,以防断穗落粒,引起无谓的损失!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的一个阶段,在灌浆期内,小麦茎、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和转化的蛋白质通过同化作用贮存在小麦种子内。
小麦早衰或灌浆不好的原因不是绿色器官和根系功能的事儿,也更不是肥料缺乏的事儿,而是籽粒“库”的反馈信号不强烈和“拉动”力不够的原因。
小麦早衰,会导致光合强度、叶氮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迅速下降。而这些下降,是自小麦开花后就开始了,从理论上说,这种下降是小麦各器官逐渐在走向衰亡的正常生理反应。
生长环境: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冬型品种适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春性为12~14℃。温空的高低受地理纬度和海拔的影响,即纬度和海拔愈高,气温愈低,播种期可早些。
小麦长日照作物(每天8至12小时光照),如果日照条件不足。就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不能抽穗结实。小麦光照阶段在春化阶段之后。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笼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1)引种。
小麦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北种南引,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发育迟缓,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能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且易冻害,也南成功。纬度相同或大致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种植不会拔节,宜早播。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播种过早,很快通过春化阶段而进入光照阶段,年内出现拔节现象,易受冻害而减产。所以春性品种宜迟播。半冬性品种则介于春性和冬性品种之间,因此应根据前茬作物收获早晚,合理选用和搭配品种,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宜用半冬性品种,反之宜用春性品种。早茬地可适当早播,宜用半冬性品种。晚茬地可适当晚播,宜用春性品种。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度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
(三)小麦产量的形成
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
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
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消耗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光合生产率提高,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输送。
小麦一生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
拔节——抽穗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45-50%(最快);
抽穗——成熟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35%(次之);
茎杆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70%;
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
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
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粒数及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
每亩穗数X每亩实粒数X千粒重(克)
产量(667㎡)=
100
(1)穗数的形成。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组成,由于小麦的播种不同,基本苗数不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在25-70%之间,增加分蘖穗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高,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弱,主茎基部第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60-80%,随着分蘖节位的提高,成穗率急剧下降。早发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
(2)粒数的形成。小麦在幼苗期前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的温度能延长小穗分化期,增加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拔节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期,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导致小花大量退化而减少穗粒数。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影响小花正常结实,因此,只有在形成较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善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较多粒数。
(3)粒重的形成。小麦开花后8-10天,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形成,随后灌浆速度加快,中期籽粒增重达到60-70%,前期、后期各占15-20%。因此小麦灌浆期间,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气温适宜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提高千粒重。
二、小麦栽培技术
(一)整地
1、土地平整。
2、土层深厚。
3、结构良好。
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
(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
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
深——适当加深耕作层;
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碎——土渣细小;
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
(三)施肥
1、小麦施肥特性
(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
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
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
(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
纯氮:275-323公斤,折碳铵468-549斤;
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过磷酸钙106-167斤;
氧化钾:24-40公斤,折氯化钾144-24斤。
(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
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
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
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
(4)施肥方法
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
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
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
追肥:追肥占40%。
(5)种植密度
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
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
(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当前生产上应用的良种有:郑麦9023、鄂麦23、鄂麦18、华麦13
(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
A、播期。
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
半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5-16℃,在10月以前播种;
春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3-14℃,在10月底开始播种;
华北地区在9月中旬播种;
华南地区在11月中旬播种;
华中地区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
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
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
小麦的田间管理
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2、栽培特点
(1)要苗齐、苗壮。
(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
(3)达到壮苗越冬。
(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
3、管理措施
(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
(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
(3)腊肥: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
(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
(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
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
2、田间管理:
1追肥。
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2清沟排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
3预防倒伏。
a、采用矮杆品种。b、合理应用肥水。c、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治。
三、抽穗成熟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本阶段指小麦抽穗后的生殖生长时期。长江中下游小麦在4月中旬前后抽穗,抽穗时间大约40天左右。本阶段是小麦籽粒形成时期,也是决定小麦粒数的关键期。
2、管理措施。
(1)合理排灌。小麦抽穗后,生理需水量增大,是小麦一生中需水的高峰。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相当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南方4、5月份多雨,要注意清沟排渍,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
(2)防治病虫害。小麦生长后期有粘虫、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危害。
a、虫害:可用杀虫剂类农药进行防治。
b、病害:一是赤霉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敌百虫混合剂;兼治白粉病的防治。二是锈病的防治。可用敌锈钠或敌锈酸,稀释200倍液,兑洗衣粉2两进行防治。
四、收获
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保证小麦单株有适宜的营养面积,群体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麦区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等行距窄幅条播:行距一般有16厘米、20厘米、23厘米等机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单株营养面积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对亩产350千克以下的产量水平较为适宜。
宽幅条播:行距和播幅都较宽,如宽幅耧,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优点是:减少断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适于亩产350千克以上的产量水平的麦田使用。
宽窄行条播:各地采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3厘米等,高产田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较等行距增产5%~10%。其原因,一是株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体状态比较合理;三是叶面积变幅相对稳定。
小窝密植:西南地区麦田土质比较黏重,兼以秋雨较多,整地播种比较困难,采用小窝密植方式。每亩45万窝左右,行距20~22厘米,窝距10~12厘米,开窝深度为3~5厘米,氮、钾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粪水中充分搅匀后集中施于窝内;过磷酸钙、油饼等混在整细的堆厩肥中盖种,盖种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使用工具为小橇橇窝、小锄挖窝点播,近年来研制的简易点播机,也可开沟点播一次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