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日食量一般是多少?

青鱼日食量一般是多少?,第1张

青鱼主要以食用螺蛳喂养,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肉食性鱼类。除了螺蛳以外,像蚌、蚬、蛤、虾和昆虫幼虫等都是青鱼的饲料。但是在育苗期间,青鱼主要是以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给青鱼喂食时,要根据青鱼摄食情况、天气变化情况来定时、定质、定量来喂养。在四到六月时,每天喂养四次、七到九月每天喂养三次,十月份之后喂养次数两次。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青鱼的别名 4 青鱼使用提示 5 青鱼的营养价值 6 青鱼的加工 7 青鱼适合的人群 8 青鱼的食疗功效 9 与青鱼相克的食物 10 青鱼的食用建议 11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鱼 111 拼音名 112 青鱼的别名 113 来源 114 生境分布 115 性味 116 功能主治 117 青鱼的用法用量 118 附方 119 摘录 12 《中华本草》:青鱼 121 出处 122 拼音名 123 英文名 124 青鱼的别名 125 来源 126 原形态 127 生境分布 128 栽培 129 化学成份 1210 性味 1211 归经 1212 功能主治 1213 青鱼的用法用量 1214 注意 1215 各家论述 1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青鱼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青鱼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青鱼 1 拼音

qīng yú

 

2 概述

青鱼是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的唯一种,又名黑鲩。体略呈圆筒形,体型较大,头顶圆宽,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须;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咀嚼面光滑;侧线弧形,完全;鳞中等大小;鳍齐全且典型,体背及两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为中国黄河、长江、珠江及黑龙江等平原地区的特产鱼类。

青鱼肉厚且嫩,味鲜美,富含脂肪,刺大而少,是淡水鱼中的上品。

青鱼平时多栖息于水的中、下层,一般多在底层多螺蛳的较大水体中生活。食物以螺蛳及双壳类软体动物为主,亦常食虾及水生昆虫。生长快,2~3冬龄的鱼一般可达3~5千克。最大可达70千克。在华东大多数在4~5龄性成熟。每年4~7月在江河干流流速较高的场所产卵繁殖。怀卵量至少26万粒,最多可达695万粒。卵半沉性,受精后吸水膨胀,顺水飘流而发育。生殖过后常集中在江河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肥育,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

青鱼也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四大家鱼之一。

青鱼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地区,也可人工养殖,但由于受鱼食来源的限制,北方饲养较少,青鱼四季均产,但以秋季产的最多品质最好。

3 青鱼的别名

黑鲩、螺狮青、青根鱼、乌青鱼、黑鲲、青棒、钢青

4 青鱼使用提示

每餐约100克

5 青鱼的营养价值

1 青鱼中除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外,还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 鱼肉中富含核酸,这是人体细胞所必须的物质,核酸食品可延缓衰老,辅助疾病的治疗。

6 青鱼的加工

切鱼方法:

1、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

2、鱼的表皮有一层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来不太容易,若在切鱼时,将手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起来就不会打滑了。

青鱼和草鱼的体形非常相似,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体色不同:青鱼的背部及两侧上半部呈乌黑色,腹部青灰色,各鳍均为灰黑色;草鱼呈茶**,腹部灰白,胸、腹鳍带灰**,其余各鳍颜色较淡;

2、嘴形不同:青鱼嘴呈尖形,草鱼嘴部呈圆形。

巧去鱼腥味:

1、将鱼去鳞剖腹洗净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黄酒,就能除区鱼的腥味,并能使鱼滋味鲜美;

2、鲜鱼剖开洗净,在牛奶中泡一会儿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鲜味;

3、吃过鱼后,口里有味时,嚼上三五片茶叶,立刻口气清新。

7 青鱼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各类水肿、肝炎、肾炎、脚气脚弱之人食用; 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者食用。

2 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忌食。

8 青鱼的食疗功效

青鱼肉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具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化湿、祛风、利水之功效,还可防妊娠水肿。

9 与青鱼相克的食物

青鱼忌与李子同食;青鱼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与荆芥、白术、苍术同食。

10 青鱼的食用建议

1 青鱼可红烧、干烧、清炖、糖醋或切段熏制,也可加工成条、片、块制作各种菜肴;

2 收拾青鱼的窍门:右手握刀,左手按住鱼的头部,刀从尾部向头部用力刮去鳞片,然后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鱼鳃挖出,用剪刀从青鱼的口部至脐眼处剖开腹部,挖出内脏,用水冲洗干净,腹部的黑膜用刀刮一刮,再冲洗干净。

11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鱼

111 拼音名

Qīnɡ Yú

112 青鱼的别名

铜青、鲭、乌鲭、青棒、乌鲩、螺蛳青

113 来源

鲤形目鲤科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以胆囊入药。

114 生境分布

长江以南平原地区,华北较少。

115 性味

苦,寒。

116 功能主治

主治目赤肿痛及喉痹,扁桃体炎,并除恶疮白秃。

117 青鱼的用法用量

05~1钱,水煎服或外涂。

118 附方

治目赤肿痛及沙眼:用青鱼胆、硼砂、冰片、黄连为末,点眼。

11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12 《中华本草》:青鱼

121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随息居饮食谱》:青鱼鲊,以盐糁酝酿而成,俗所谓糟鱼醉鲞是也。惟青鱼为最美,补胃醒脾,温营化食。但既经糟醉,皆能发疥动风,诸病人均忌。

122 拼音名

Qīnɡ Yú

123 英文名

Black carp

124 青鱼的别名

鲭、乌青、乌鲻、螺蛳青、青鲩、乌鲩、青棒、铜青

125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得后,除去鳍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126 原形态

青鱼,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顶部宽平。吻钝尖,口端位,呈弧形,下颌稍短。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齿面光涌。圆鳞,侧线完整,侧线鳞3946。背鳍3,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3,89,无硬刺。胸鳍下侧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2分支鳍条下方,末端不达 。尾鳍深叉,上、下叶约等长。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各鳍均呈黑灰色。

12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属中下层淡水鱼类,栖息于江河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也食虾和昆虫幼体。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

128 栽培

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

129 化学成份

每100g含水分75g,蛋白质195g,脂肪52g,灰分1g;钙25mg,磷171mg,铁08mg,硫胺素(tjoamine)013mg,核黄素(riboflavine)012mg,烟酸(mocptomoc acod)17mg。

1210 性味

味甘;性平

1211 归经

肝经

1212 功能主治

化湿除痹;益气和中。主脚气湿痹;腰脚软弱;胃脘疼痛;痢疾

1213 青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

1214 注意

1《日华子》:“不可同葵,蒜食之。”2《药性纂要》:“服术人忌之。不可合生胡荽、豆藿同食。”3《本草求原》:“忌豆酱。”

1215 各家论述

1崔禹锡《食经》:主血利,补中安肾气。

2《食疗本草》:和韭白煮食之,治脚气脚弱,烦闷,益心力。

3《日华子本草》:益气力。

4《开宝本草》:主脚气湿痹。

5《滇南本草》:和中,养肝明目。

6《医林纂要》:滋阴平肝,逐水,截疟,治痢。

7《随息居饮食谱》:补气养胃,除烦懑,化湿祛风。

1216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青鱼的方剂 青鱼胆方

yúdǎnfāng《奇效良方》卷五十七:方名:青鱼胆方组成:青鱼胆汁。主治:目暗。用法用量:滴目中。

噙化三黄丸

麝香少许。主治:咽喉痛。用法用量:每服35丸,噙化咽津。制备方法:上为末,青鱼胆汁为丸,如绿豆大。

青鱼散

拼音:qīngyúsǎn《疡科遗编》卷下:方名:青鱼散组成:胆矾2钱,明矾2钱,冰片5分,雄精1钱半

龙鳞丸

:lónglínwán处方:青州白丸子末1两,大青鱼鳞(糯米炒黄,研为末)1两。制法:上和匀,以姜汁

平疳散

石脂1钱,乳香1钱,青黛8分,青果核(煅)1两,青鱼胆2个(阴干,焙燥)。主治:下疳。制备方法:上为

更多用到中药青鱼的方剂

用到中药青鱼的中成药 八宝眼药

冰片45克珊瑚15克玛瑙15克熊胆18克青鱼胆2只制甘石15克海螵蛸21克黄连6克荸荠粉7

十宝丹

冰片半分,人指甲(阴阳瓦上炙,佳)、硼砂各四分,青鱼胆(或以青果三个煅成炭代之)、煅人中白、琥珀各五

八宝五胆药墨

胆5个熊胆10g蛇胆10个猪胆15个川芎100g青鱼胆10个藕片150g红花70g小蓟150g大蓟1

珠黄散

珠黄散:方名:珠黄散组成:珍珠1分,犀牛黄1分,青鱼胆1钱(真者,阴干),大冰片1分,麝香1分。主治

绿袍散

《喉科秘钥》卷上:方名:绿袍散组成:厚黄柏2两,青鱼胆1两(黄柏火上炙干起,以鱼胆汁涂上,再炙再涂,

更多用到中药青鱼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青鱼 《归砚录》:卷一

绝。验果如是,不论褐白、褐黑色皆真。又云∶藤江出青鱼胆,售者以黄藤膏混之,黄藤亦能行血去翳也。余过藤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四十七虫鱼部]诸鱼

胎有疾,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以其气寒而性滑耳。青鱼胆色青象木,木气通于肝,肝开窍于目,故能治目暗。

《验方新编》:[卷十七咽喉]青黄散

风、喉闭一切喉疮喉毒等症,均能吹治之,屡经效验。青鱼胆一钱,黄瓜霜一钱,梅花冰片一分,共研极细末,用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一中品]青鱼

青鱼味甘,平,无毒。肉主香港脚湿痹。作与服石人相反。眼睛主能夜视。头中枕

《验方新编》:[附录∶咽喉秘集咽喉秘集上]吴氏丹药列方

野青鱼生长快,2-3冬龄可达3-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70公斤,长江中常见的个体重约15-20公斤。性成熟为4-5龄。4-7月在江河干流流速较高的场所繁殖,生殖后常集中于江河湾道及通江湖泊中肥育,冬季在深水处越冬。

青鱼在“四大家鱼”中生长最快。江西湖口青鱼生长以1~4龄最快,5~6龄时平均一年增重37千克以上,雄鱼年增重比雌鱼平均少1千克左右。

简介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青鱼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地区,也可人工养殖,但由于受鱼食来源的限制,北方饲养较少,青鱼四季均产,但以秋季产的最多品质最好。

青鱼略呈圆筒形,体型较大,头顶圆宽,腹部圆而无棱,尾部扁侧,上颌梢长于下颌,侧线弧形,体背大圆鳞,鳍齐全且典型,背部青黑色,腹部为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青鱼肉厚且嫩,味鲜美,富含脂肪,刺大而少,是淡水鱼中的上品。

青鱼的营养价值

青鱼个大肉厚,多脂味美,刺大而少,含有糖类、多种维生素、锌、钙、磷、铁、镁等矿物质,是淡水鱼中的上品。

锌是酶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腺、胰腺及脑下垂与之密切相关。人体锌的含量仅占十万分之三,但一旦出现不足,往往会使嗅觉减低、精神萎靡、“智商(I、Q)(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减低。此外,还会出现生长高度不足、创伤难以愈合等病变。

核酸

鱼肉中富含核酸,这是人体细胞所必须的物质,核酸食品可延缓衰老,辅助疾病的治疗。

微量元素

青鱼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能帮周维护细胞的正常复制,强化免疫功能,有延缓衰老、抑制肿瘤的作用,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EPA与DHA

青鱼体内还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具有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等作用;DHA对大脑细胞、特别对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赖氨酸

青鱼富含赖氨酸,而人们日常主食中普遍缺乏赖氨酸,因此常吃青鱼可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学家发现,大脑最需补充的营养是一种特殊的脂肪——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它是营造大脑细胞的必需品,在青鱼中含量丰富,所以多吃青鱼能够预防记忆力衰退。

各种氨基酸

青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其蛋白质含量为201%,脂肪含量为42%。在氨基酸组成中,富含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鲜味成分,故吃起来味道鲜美。

硒、碘

青鱼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野生青鱼吃水中的一些浮游动物和周围的许多小型动物,人工养殖的青鱼主要吃饲料。

青鱼有生活在野外河流中的品种,也有人工饲养的品种,它们所吃的食物是有差异的。野生的青鱼在幼鱼阶段的时候,主要吃的是水中的一些浮游动物。在长大一些以及成年之后,它们就可以捕食周围的许多小型动物。青鱼主要是吃肉的,可以捕食到的食物种类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螺蛳、虾类、水生昆虫等等,都是它们常见的食物。

人工养殖青鱼的行为也是十分普遍的,可以给它们吃一些动物饲料,比如螺蛳、河蚌等等。不过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饲料就是颗粒饲料,这类饲料是专门针对人工养殖的鱼类设计的,其中含有的各类营养都是比较丰富的,有利于青鱼快速生长。因此,在人工养殖青鱼的时候,主要喂的就是这种饲料。

青鱼基本介绍

青鱼,又称黑锐、青鲸、螺蜘青、青根鱼、乌青鱼、黑银、青棒、钢青,属淡水鱼系。青鱼体型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乳白色,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青鱼原产于长江、珠江水系,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但南方养殖较多,北方养殖很少,故北方市场很少见。

  一、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通风向阳,交通便利为好。水质良好,透明度30-40cm。

  鱼池要求:

  鱼池类别 面积m2 水 深m 底 质 淤泥厚度 清 塘

  鱼苗池 667-2500 1-15 平坦土壤 <20cm 15天前清塘

  1龄池 2000-4000 15-2 <30cm

  2龄池 3500-5000 18-22 <40cm

  成鱼池 5000-10000 2-25 <40cm

  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池中,应划定食场(或搭建食台),食场要求平坦,无淤泥,并常年保持清洁卫生。

  二、鱼苗培育

  放苗前5-7天施绿肥6000-7000kg/公顷或粪肥3000-4000kg/公顷,有机肥应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施肥2-3天后将水加深至05米,5天后加深至06-07米,进水时要用密网过滤。

  三、鱼苗放养

  选择晴好天气的上风处,投放出膜5-7天的水花,放养密度100-150万尾/公顷,注意温差不超过2℃。

  四、饲养管理

  第1-10天豆浆,其中前5天30kg/公顷,后5天40kg/公顷,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7天加水15-20cm,到夏花出池加至13-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2-3次密集锻炼。

  五、1龄鱼种培育

  放养时间是夏至以前,青鱼8-10万尾/公顷,鳙鱼18-2万尾/公顷,鲫鱼05万尾/公顷。

  先用少量精料引诱青鱼到食台,然后每天喂豆饼浆2次,2-3kg/次万尾,5cm后混投菜饼,7cm后改投浸泡的菜饼或豆饼,10cm后混投轧碎的螺蚬,开始30kg/万尾,后逐步增多。

  投饵时实行“四定”。定点:投喂场食台或食场;定时:每天2次,上午8-9时,下午2-3时;定质: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给予优质新鲜的饵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时吃完为准,每月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比例:6月4%,7月15%,8月23%,9月25%,10月15%,11月10%,12月4%,1-3月4%。食场经常清扫、消毒,保持卫生。经常注水,控制肥度适度,溶氧充足。每天早晚巡塘2次,仔细观测,根据情况安排生产,发现病害及时治疗。做好生产记录。当温度降至10-5℃时,就应出池、并塘、重新放养。冬放密度25g/m3,定期换水,少量投喂,保持安静,保持水深18-2米。

  六、2、3龄鱼种的培育

  2龄青鱼种:15-18/万尾/公顷,鲢鳙鱼03万尾/公顷,草鱼300尾/公顷,鲫鱼3000尾/公顷。

  3龄青鱼种:5800-6200尾/公顷, 鲢鳙鱼03万尾/公顷,草鱼300尾/公顷,鲫鱼3000尾/公顷。

  投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也可投喂配合饵料,饵料要新鲜。在春、秋高发病季节适当增加易消化食物,食场面积应大些。保持水质清新,常用药物消毒食场或用药饵防治肠炎。

  七、成鱼养殖

  1.养殖方式:青鱼过池1500-1700尾/kg,鲢、鲫、草放养同过池培育。

  2.饲养管理:每10天注水一次,保持水深2m。

  3.其它生产措施参照鱼种培育。

  八、鱼病防治

  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下塘后用1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后定期用生石灰25ppm、漂白粉1ppm等消毒,定期投喂预防肠炎的药物;饵料新鲜、适口;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土中,所用渔具要浸洗消毒。

  青鱼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害:

  主要病害是肠炎,用氟哌酸 30-50mg/kg鱼体重/天,大蒜头 5-10 g/kg鱼体重天,大蒜素 05 g/kg鱼体重天。磺胺胍 第一天50 mg/kg鱼体重天(首次加倍),连用6天。

  九、术语

  水花 刚出膜至7日龄的稚鱼(仔鱼)。

  夏花 仔鱼经一个月左右的培育长至3cm以上的鱼苗。

  1龄鱼种 夏花鱼苗经3个多月的培育,当年长成的鱼种,规格25-50g/尾。

  2龄鱼种 1龄鱼种经第二年的养殖而成的大规格鱼种,规格250-500g/尾。

  3龄鱼种 2龄鱼种再养一年(即第三年)而成的小青鱼,规格1250-1750g/尾。

  成鱼 过池鱼种鱼再养一年(第四年冬)而成的食用鱼,规格5kg/尾。

青鱼的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此外,在安徽俗称“乌混”、“黑混”或“螺蛳混”,因其体黑、喜食螺蛳而得名;东北地区常见的“青鱼”不是青鱼,应该写作“鲭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在中国境内,最大的青鱼标本重218斤,是2005年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捕获的,长186米、重218市斤,经鳞片鉴定约四十岁。

扩展资料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青鱼生长迅速,个体较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达70千克。

多集中在食物丰富的江河弯道和沿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在深水处越冬。行动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状况与草鱼接近,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

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8℃。喜微碱性清瘦水质。主要摄食螺、蚬、幼蚌等贝类,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节肢动物。日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左右,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达60~70%。

仔鱼体长7~9毫米时进入混合性营养期,此时一面继续利用自身的卵黄,一面开始摄食轮虫和无节幼虫;10~12毫米时,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体长达30毫米左右时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

长江青鱼首次成熟的年龄为3~6龄,一般为4~5龄,雄鱼提早1~2龄。雌鱼成熟个体一般长约1米,重约15千克。雄鱼成熟个体一般长约900毫米,重约11千克。繁殖季节为5~7月。江河水的一般性上涨即能刺激其产卵。产卵活动较分散,延续时间较长。

产卵场分布于长江重庆至道士袱江段,支流汉水、湘江中也有,但规模不大。绝对怀卵量每千克体重平均为10万粒(成熟系数14%左右);经人工催产每千克体重约可获卵5万粒。卵漂流性,卵膜透明,卵径15~17毫米,吸水膨胀后可达50~70毫米。

精子排入淡水后一般只在1分钟内具有受精能力。胚胎发育适温18~30℃,最适温度26℃±1℃,低于17℃或高于30℃就会引起发育停滞或畸形。在水温为21~24℃时约35小时孵出仔鱼。初孵仔鱼淡**,长64~74毫米,略弯曲。

青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和鳔出现后,其头、背呈现“垲”状黑色花纹。生殖期间,雄鱼的胸鳍内侧、鳃盖及头部出现珠星,雌鱼的胸鳍则光滑无珠星。

青鱼在“四大家鱼”中生长最快。江西湖口青鱼生长以1~4龄最快,5~6龄时平均每年增重37千克以上。雄鱼年增重比雌鱼平均少1千克左右。

-青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92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