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行为:从拿筷子姿势看性格

微行为:从拿筷子姿势看性格,第1张

     中国人吃饭都用筷子,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筷子拿得远就嫁的远,拿得近就嫁的近,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当然,拿筷子是一门技巧,对于我们来说,天天要用筷子吃饭,拿筷子肯定是不在话下的,但不同的人拿筷子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这也体现了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1、大众错误式

这是最普遍的错误方式。即大拇指、食指置在上方筷子上,中指和无名指顶着筷子下方,小拇指挨着无名指。

这种人奉行实用主义,喜欢行动,不爱空谈。他们长于分析、敏于观察、好奇心强,只相信可靠确凿的事实。由于非常务实,他们能很好地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而且很会瞧准时机。

2、五指凌乱式

即五指零散分开,将筷子放在无名指中央,着力点在双筷交叉处。

这种人极富创意。他们感情强烈、原则性强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善于独立进行创造性思考。即使面对怀疑,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仍坚信不疑。看问题常常更能入木三分。

3、兰花指式

即小拇指翘起,用大拇指托住筷子,食指和无名指置于筷子上方。

这种类型的人温柔、体贴、敏感,从不轻言非常个人化的理想及价值观。他们常通过行动,而非语言来表达炽烈的情感。这种人有耐心、能屈能伸、且十分随和、无意控制他人。他们从不妄加判断或寻求动机和意义。

4、握拳式

即以单手握拳,五指并拢的姿势将筷子夹在掌中。

这类人无忧无虑,属乐天派。他们活泼、随和、率性,喜欢安于现状,不愿从长计议。由于他们能够接受现实,一般心胸豁达、包容心强。这种人喜欢玩实实在在的东西,善于拆拆装装。

5、握笔式

即以大拇指和食指顶着上方筷子,如同握钢笔,使用时,筷子会交叉。

这种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而且明智豁达,是坚定不移的社会维护者。他们讲求实际、非常务实,总是孜孜以求精确性和条理性,而且有极大的专注力。不论干什么,他们都能有条不紊、四平八稳地把它完成。

6、翘指式

即食指翘起,筷子放置大拇指和食指中间。

这类人善于解决抽象问题。他们经纶满腹,时能闪现出创造的睿智火花。他们外表恬静,内心专注,总忙于分析问题。他们目光挑剔,独立性极高。

7、背夹式

即五指并拢,夹菜时手背向上,着力点在中指上。

这类人热情奔放,满脑子新观念。他们乐观、率性、充满自信和创造性,能深刻认识到哪些事可为。他们对灵感推崇备至,是天生的发明家。他们不墨守成规,善于闯新路子。

——————————————————

微信公众号:微行为,ID:weixingwei_h

1、无油版鸡米花。

(1)鸡胸肉1块、干面粉少许、鸡蛋2个、**面包糠适量。

(2)把鸡胸肉切成小块。往鸡胸肉里放入1勺盐、1勺料酒、少许白胡椒粉抓匀,然后盖上保鲜膜,放到冰箱里腌制30分种。

(3)鸡胸肉腌好后,用筷子夹一块鸡肉,放入干面粉中,让鸡胸表面均匀的粘上干面粉。

(4)将粘好干粉的鸡肉放入蛋液中,粘满鸡蛋液,再将鸡肉裹满面包糠。

提前往烤盘里铺一层烤纸,然后把鸡肉放入烤盘中,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上下火190烤15分钟即可。

2、小炒鸡柳

(1)鸡胸肉300克、青椒2个、葱姜蒜适量、小红辣椒适量。

(2)把鸡胸肉切成条、青椒切条、葱姜蒜切末、小红辣椒切段备用。

(3)往鸡胸肉中放入半勺料酒、半只蛋清、1勺玉米淀粉、一点点白胡椒粉,然后抓匀腌制5分钟。

(4)取一个空碗,依次放入半勺老抽、1勺生抽、1勺蚝油、少许盐、少许鸡精、一点点淀粉、半碗清水,然后搅拌均匀调成碗汁备用。

(5)锅中倒入一点点底油,油热后把青椒放入锅中煸炒至稍稍变软。

(6)锅中再倒入少许底油,然后把鸡胸肉放入锅中,滑炒至鸡肉变色。

(7)把红辣椒、葱姜蒜末放入锅中煸炒出香味。把青椒条放入锅中翻炒均匀。把碗汁倒入锅中翻炒均匀即可关火。盛出上桌吧。

3、冬瓜鸡肉煲

(1)冬瓜400克、鸡胸肉200克、小红辣椒2个、香葱适量。

(2)把鸡胸肉剁成肉末。往鸡胸肉中依次放入半勺盐、少许鸡精、1勺生抽、1勺蚝油、1勺料酒,然后搅拌均匀腌制10分钟。

(3)冬瓜去皮去瓤切成块,放入大碗中,然后把腌好的鸡肉平铺在冬瓜块上,再撒上少许辣椒段。

(4)盖上保鲜膜,在保鲜膜上扎上几个小孔,然后放入微波炉中,高火8分钟。吃的时候,撒上少许香葱末点缀即可。

 去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要尊重当地的餐饮礼仪,最近日本旅游大火,那么我就带大家看一下日本的餐桌礼仪吧!

 一、日料的特色

 想要深入了解日餐的餐桌礼仪,就要先了解日料的特色。日料的主要特色可归纳为“五味”、“五色”和“五法”。五味是指在不同的季节里,日本人的饮食口味侧重也有所不同,通常是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此外还喜好食涩味。五色是指色菜品色彩的搭配,一般是绿春、朱夏、白秋、玄冬。而五法是指和食的烹饪方法,主要有蒸、烧、煮、炸、生等五种。

 在这里,您就可以记住一个小技巧:在吃刺身和炸类食物(天妇罗)时,享用食物的顺序是从浅颜色、味道淡的食物到颜色深、味道重的食物。这样味觉才不会被打乱,能够充分享受到每一种食物的鲜味。

 二、餐具的使用

 如果去餐厅,餐具往往早已摆好,所以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摆放问题。但如果你被邀请到日本人家中做客,那就要注意一些了。日料的餐具主要有筷子、茶杯、饭碗、汤碗这四种。摆放方法是左边摆放饭碗,右边摆放汤碗,筷子要横向的摆放在筷座上。

1、茶杯与酒壶

 需要注意的是茶杯,在日本,男女使用的茶杯是不同的。男性使用的茶杯比较高,而女性的比较矮。酒壶也是如此。

2、饭碗与汤碗

 那么如何分辨饭碗和汤碗呢饭碗的碗口部分比较宽,而汤碗则是比较深,凹陷明显。这其中,男性使用的饭碗比女性的大,汤碗则是比女性使用的高一些。饭碗和汤碗都是有盖子的,就餐时要把盖子一起打开,左边的放在左边,右边的放到右边。用餐结束后再把盖子盖好。

 3、筷子

 虽然是日本人也使用筷子,但与我们还是很不同的,而且使用方式是最需要注意的。在日本,筷子叫Hashi,是尖头筷,不是我们在国内使用的平头筷子。如何正确的使用筷子,这是日料餐桌礼仪的基础。

 那为什么中国、韩国的筷子竖着摆放,而日本的筷子却是横着摆放对于这个并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有一种说法,即筷子传入日本的时候,古时的中国筷子就是横着摆放的。到了明朝,朱元璋不喜欢横着放筷子,所以后来中国逐渐就竖着放筷子,但是日本人一直没有改,因为觉得竖着放筷子指人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这也是对筷子摆放问题的一种解答。

 拿筷

 首先,用右手拿起筷子,如果有筷套,就要摘下筷套,放于食物左侧,或放置在坐垫旁。

 接下来,左手托在筷子的下面。

 然后,右手滑到筷子的下面。

 放筷

 右手拿筷,左手托在下方。

 右手滑动,抓住筷子上侧。

 静静地把筷子横放在筷架上。筷子一定要横摆,用餐中途要将筷子放回筷枕,一样要横摆,筷子不能正对他人。筷子如果沾有残余菜肴,可用餐巾纸,将筷子擦干净,不可用口去舔筷子,这是非常不雅观的。如果没有筷枕,就将筷套轻轻的打个结,当作筷枕使用。

 虽然左手和右手都能拿筷子,但想要让自己显得很讲究,那就用右手执筷子,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而且两端一定要对齐。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卫生筷的使用。一般待客时多使用卫生筷,不过,较正式的料理店所使用的,则是木纹清晰的杉筷等高极品。按照上述的步骤取筷后,和竖起来再掰开相比,把卫生筷端平、“像打开扇子一样仅仅拉动一根显得更为优雅。还有,除了极简陋的筷子外,拉开后磨擦筷尖,是相当不好的习惯。

 那么,知道了各种习惯,在手中端碗的时候筷子怎么办吃日本料理时,大多是手中端着碗进食。假如手里已拿着筷子,再以同一手取碗或放下碗,虽没违反礼节,但看起来不太文雅。优雅的做法是:放下手中的筷子,然后伸直全部指头去取碗。如果手中已有碗,拿取筷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当用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或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夹住筷子左端,然后右手反转拿住。如果觉得很麻烦,那就每次要拿碗时,一定要先放下手中的筷子。

 需要注意的是,用餐后,一定要把使用过的餐具都放回最开始用膳的位置,也要把餐碗的盖子盖好,把筷子放回筷子盒、筷托或纸袋内。此外使用筷子还有十项禁忌,一定要切记,不然会被认为个人素养很低:

 注意事项

 用舌头舔筷子。

 把筷子当牙签用。

 不准将筷子反过来吞在口里。

 将筷子插在饭菜里,或者当叉子用,叉东西吃。

 用筷子在饭菜里扒来扒去,挑东西吃。

 拿着筷子在饭菜上晃来晃去,举棋不定。

 不准把筷子跨放在盘、碗之上。

 不准像吸糖果一样吸筷子。

 用筷子尖指人、指东西。

 不准用筷子当刀子。

 除了上述这些物品,怀纸在日料中也很重要,但怀纸并不是餐厅准备好的,而是客人自己带去的。

4、怀纸

 怀纸是折叠起来放在和服的怀中随身携带的两折的和纸,换盘子的时候或喝完茶擦茶碗的口印的时候使用。目前,也有部分餐厅会为顾客准备怀纸,怀纸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可以代替餐巾。你可以用它擦嘴角或擦拭桌子上的污迹。

 可以代替小碟子。在食用干点心等有碎渣的食物时,或者在食用有汁液的食物时,可以在左手上放一张怀纸。

 吃烤鱼的时候。用怀纸包着鱼头剔除鱼刺。还可以用怀纸盖住吃剩的鱼骨头,看起来美观一些。

 如果想要表达自己的知识和素养,那么恰当的使用怀纸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

 三、用餐礼仪

 在用餐之前和之后都要高声表达两种感受,在用餐之前要说“Itadakimasu”(我要开始用餐了);在用餐后要说“go-chiso-samadeshita(谢谢您的款待)”,以表达感谢主人预备了这顿美味的饭食。

 日本人的一餐饭食通常包括一碗饭、一碗味增汤、两三道菜肴。配菜越多则越显正式和体面。看着一桌子的美味,从哪里开始品尝呢用餐的正确顺序是:首先小口喝热汤,然后按照上菜顺序开始品尝菜肴。但如果菜肴很多,或者是一起上菜的,那么对于吃菜的顺序并没有要求,但是不要只集中吃一道菜,有一个顺序循环品尝每道菜肴,让每道菜都比例均等,才能在同一时间内吃光所有菜肴。除此之外,在用餐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下这些项。

 1 用餐时不要说关于洗手间的事情

 2 口内有食物的时候不要说话

 3 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

 4 用餐时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打嗝

 5 吃到鱼,不能吧鱼刺、鱼骨放到桌子上,而应该放在碟子里

 6 不能匆匆忙忙的吃食物

 7 已经用过的温毛巾要折叠好并摆放好,不可随意放。

 8 在餐桌上要注意照顾身旁的人,尤其是女士或年龄较大的长者

 9 菜没有上完时不可先吃。

 对于很多朋友而言,在吃有汤水的食物时因怕汤汁滴落总会在往嘴里送食物时用手托在下面。在日料中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如果担心有汤汁滴落,那就用怀纸来代替盘子,这样做就不失礼数。对于女性而言,赴宴的时候不要喷气味太浓的香水,而且最好手上不要戴大戒指,因为有时盛载日料的器皿很贵重,如果戒指划上器皿就得不偿失了。

 1、排位

 如果是赴宴,主人一般都会安排好客人的座位。主宾或主宾夫妇会面对主人夫妇而坐。来到餐厅,通常是年纪最大的先入席。若有宾客,就由宾客先行。正式宴会,晚辈要比长辈先到。入包厢后,主人或上司应坐在靠内离门口最远的地方,职位最基层的人,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方便传菜或关门。私人聚会,由买单者坐在离门口近的地方。

  2、坐姿

 在就餐时,如果餐厅提供的是我们常见的桌椅,那么维持正常、得体的坐姿就可以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生活中不常见的“榻榻米”坐姿。当你进入到榻榻米的房间之后,必须要脱掉帽子、手套和鞋子,但可以穿袜子。日本人在坐榻榻米时会坐在座不团(日本人称为Zabuton)上。而正确的做法被称为正座,日语叫Seiza,需要你双膝并拢跪地,臀部压在根部上。这种坐法很正式。

 比较轻松的做法有盘腿座(日语称为Agura)和横座(日语称为Yoko suwari)。男性一般都是盘腿座,即把脚交叉在前面,臀部着地。女性则是横座,就是将双腿少许横向一侧,身体不压住双脚。上述我们讲了日料用餐礼仪中的座位排序、坐姿、用餐时注意事项、餐具的使用和摆放等知识,那么在品尝不同食物的时候,还有那些需要注重的餐桌礼仪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3、吸物

 在日本你会发现,饮用汤类是不用汤匙的。所以你可以举起碗,先闻一闻香味,然后慢慢喝下。如果汤中有可以食用的食材,用筷子取食即可,可以喝一口然后取食一口。如果汤中有蛤蜊这样的贝壳类,可以用筷子压住壳,然后品尝。

4、刺身

 即生鱼片,一般附有白鱼肉、贝类、金枪鱼、白萝卜丝、紫苏、山葵等。食用时要从淡白色、油脂较少的白肉刺身开始,再到油脂较丰富或味道较重的红肉刺身。在吃比较低端的日料,例如回转寿司之类的,大家经常会把芥末溶于酱油里,然后蘸着吃,但如果吃高端日料的话,一定要注意,芥末是不能溶于酱油!

 正确的做法是:芥末应该取少量沾到生鱼片上,再在另一侧三分之一的部分沾酱油,不要太多或太少,佐料少量,才能吃出鱼片的原味。当你在连续吃不同刺身时,可用萝卜泥清一清味蕾。大叶也要同时食用,用大叶包着吃起来也比较容易。

  5、煮物

 以煮为烹饪方法的中间菜,关东煮一般煮到汤汁熬干,味道较重;关西煮则会保留更多汤汁,味道较淡。像芋头一类难以用筷子夹住的食物,千万不能用筷子扎着吃!要记住,用筷子扎是在使用筷子时绝对禁止的一种行为。大盘里的食物,不能用手端着转移一部分到自己的小盘子里。蔬菜类如果块儿比较大,则需要可以掩面食用。

 6、烧物

 即烧烤的食物,一般是烤鱼。吃烤鱼的时候,可以折断鱼尾,再用筷子戳开鱼腹,一支筷子压住鱼头、一支筷子翻除鱼皮(因为鱼皮受碳烤,去鱼皮是一种健康而高雅的吃法),从左吃起。吃烤鱼不可以翻面,用筷子将鱼头、鱼尾、骨头挑出放在餐盘上放,在继续吃另一面。同时吃点白萝卜有去腥效果。吃完后需要用装饰业来遮盖食物残渣。

7、扬物

 即炸类食物,日餐里最著名的扬物就是天妇罗了,其中又以虾为冠。天妇罗的挂糊越薄越好、越热越香,最好现炸现吃,好的天妇罗外面酥脆可口,里料软滑香甜。吃天妇罗的时候要慢慢咬,不要一口气全吃下去,最好要一点一点吃。那在吃扬物的时候,要按照什么顺序来品尝呢一般扬物都按照味觉来排列,通常顺序为炸虾、炸鱼、炸蔬菜。

8、蒸物

 即以蒸为主的菜,有时会作为煮物与烧物的替代品出现。食用茶碗蒸物时,先一手拿稳茶杯,另一手拿汤匙划直径后,沿着杯壁在内部划一圈可完美分离蛋与茶杯。之后,以汤匙舀者吃。

9、酢之物

 即醋拌的凉菜,不能当主菜。西餐色拉经过日式改良之后,成为凉拌菜系列中的重要一员。吃醋拌凉菜最好分两、三次吃,不宜一次吃完。

10、御饭、汁、香之物

 即米饭、味噌汤等主食。味噌汤有清汤、酱汤之分,也称止碗,表示一套完整的出菜顺序结束。饭只能填七、八分满,填满饭碗有永别之意。吃饭时,须以碗就口,忌只用筷子夹饭。饭吃到一半才可吃泡菜,且须夹一块吃一块,忌只咬一小口而暂置于饭上。

11、寿司

 寿司时日本人的传统食物,在点菜前就要用温毛巾把手擦干净,然后点菜。如果不知道该点什么,可以问厨师的意见。在日本,征求厨师的意见是很有礼貌的行为。吃寿司时不要用筷子,而是用手。吃寿司的时候也不要蘸太多的调料,会影响鲜味。最好直接把寿司放入口中,一口吃下去。在就餐的过程中,不要让厨师拿饮料、筷子、账单等物品,这样对人家非常的不礼貌。

 步骤

 1 拿好寿司 — 不要紧捏。

 2 微微倾斜。

 3 把它反过来。

 4 轻轻沾点酱油。

 5 把整件寿司放进口里,先嚐沾了酱油的生鱼片之口感与鲜味。

 注:把寿司反过来的原因很简单:直接把酱油沾到米饭上容易使饭团散掉。也会因米饭沾得太多酱油而破坏寿司的味道。

 12、汤

 日本的味增汤(Miso shiro)很有名,喝汤时应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把碗端到嘴边喝,一边喝一边用筷子搅动。端碗时,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住碗底。喝汤时最好发出声音,不要觉得不文雅,发出声音表明这汤非常好喝,是对厨师的一种尊重。

13、面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日本吃面条一定要发出声响,这样表明面很好吃。这是对的,但是当面端上来后不能马上吃。要先欣赏一下面的“外贸”,然后闻闻味道,最后再吃。日本人通常会直接从汤碗上把面条吸入口中,吃面之前不能加调料,这表示不相信厨师煮的面,但等你吃了几口之后,就可以添加自己想要的调料了。喝汤的时候,日本人一般都端起碗来喝,但也可以用汤匙舀着喝。

14、饭

 这里的饭专指白米饭(Gohan),吃饭时用左手把碗端到胸前,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住碗底,不要离嘴太近,之后用右手拿筷子。不要狼吞虎咽,最好是把嘴里的食物吃完后再吃下一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菜放在饭上,而是要先吃饭再吃菜。

15、咖喱饭

 咖喱饭并不仅仅是印度的传统美食,日本的咖喱饭也很有名,在日本咖喱饭叫Kare Raisu。吃饭时,先把咖喱香料放在饭上,然后用大汤匙来吃,不要用筷子,然后慢慢吃。

16、饮酒礼仪

 在日本,20岁以后才能喝酒。男性持酒杯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轻按杯缘,其余手指自然向内侧弯曲。女性持酒杯的方法:右手拿住酒杯,左手以中指为中心,用指尖托住杯底。别人第一次为你倒酒时,出于礼貌一定要喝一小口,如果你不胜酒力,不想多喝可以在第二次的时候说出来,日本并没有劝酒的习惯。

 在日本,不要自己给自己倒酒,而是两个人相互给对方斟酒。斟酒的时候要看着杯口,离开座位斟酒的时候,不要拿着自己的酒瓶给人斟酒,一定要用对方桌子上放着的酒瓶斟酒。斟酒时注意不要让杯子和酒壶相撞,如果酒壶或酒瓶很重的话,用右手拿着的同时可以用左手轻轻扶住,注意斟酒要斟满。另一方在斟酒时不要把酒杯拿在手里,而是要放在桌子上。

 饮酒须知

 喝含有酒精的饮料时,日本人习惯为对方斟酒,而不是自斟自饮。所以在日本喝酒时您也可以入乡随俗的常去看看朋友的杯子,一旦他们的杯子快空了,就给他们斟上一些酒。同样,如果朋友要为您斟酒,那就迅速喝空酒杯,并且拿起酒杯接受朋友的好意吧。在一些高级餐馆里,比如提供怀石料理的日式餐厅(日本大餐),喝醉酒被视为是一种很失态的行为。在异国他乡,即使在普通的小酒馆也该尽量避免喝醉酒而引起的不愉快。

 用餐开始,大家通常说这“干杯(kanpai)”,然后举杯共饮。这个时候应该避免讲中国话“请,请(ching,ching)”因为“请(qing)”的发音,很容易被日本人听为“qin”,而日文发音“qin qin”,是男性生殖器的意思。

17、饮茶礼仪

 日本人很爱饮茶,同一餐的不同时间会端上不同种类的茶。一般来说,用餐之前会端上绿茶,用餐期间和之后会端上煎茶。饮茶礼仪有男女之分,女士喝茶的正确方式是用右手拿着端茶杯,而左手的手指也要支撑着茶杯。男士则是用一只或双手端茶杯都可以。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勿让餐桌上脏乱狼藉

 吃剩的鱼骨,鸡骨,肉骨,还有海鲜贝类等,请勿直接放在餐桌上面,应该集中放在盘子的一处,尽量不让同桌人看到残渣影响食欲,也会让店里的服务员方便收拾餐桌。

  2, 就餐时应该将碗盘拿在手里

 在就餐时,应该将碗或盘拿起至胸前再吃,若不拿起碗或盘子,而是低头凑近餐具吃,不但不美观,而且还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印象。

3, 视个人食量适量拿取食物

 日本人认为,不剩余食物和不浪费食物才是就餐的礼仪,是对食物的尊重。所以,在日本自助餐厅里面就餐时,一定要视个人食量,勤拿少取食物,避免浪费。

4,开动了和谢谢招待

 在日本就餐之前,大家都要双手合掌说一句“开动了” (发音:i ta da gi mas)、用完餐后要说“谢谢招待”(发音:go qi sou wu sa ma dei xi ta )。这是对食物和制作料理的厨师一种尊重和敬意。

5, 干杯之后的饮酒方式

 在日本的小酒馆-居酒屋里面,就餐前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众人会一同干杯。不过,在日本,大家干杯之后,日本人不会一口喝干,而是先喝一口,然后大家一边聊天一边用餐,日本人比较喜欢享受慢慢喝酒的过程。和中国人的干杯的意义有所不同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娱乐圈开始盛行“白幼瘦”类型的女星。

以前的形容女人的身材,是用珠圆玉润。如今的女星,却在拼谁更瘦的路上,越走越远。

身材苗条固然赏心悦目,但瘦成“纸片人”,肋骨凸显,走路像是“行走的骨架”,不说限制了戏路,光是看着,也会心生不适。

车晓

出生在演艺世家的车晓,出道起点颇高。

本来长相甜美、气质出众的车晓很受欢迎,在《非诚勿扰》中不到一分钟的镜头,不但让她提名了最佳女配角,还让观众记住了这个“一年一次”的漂亮女人。

但后来,车晓却偏执于自己的身材,并且渐行渐远。

在嫁给李兆会的时候,车晓面容饱满,精气神俱佳,很有韵味。

在和李兆会离婚后,车晓的身子骨,是一天比一天消瘦。

1米7的她,只有90斤,还常年严格控制饮食,健身方法也是与众不同,其他女星做瑜伽保持身材,她做空中瑜伽。

长时间的瘦身习惯,让车晓慢慢从标准美人,变成了一个“纸片人”。

身材比专业模特都纤细,导致她穿一些紧身的衣服,都看起来松垮垮的,一般人穿着都嫌小的衣服,车晓穿的时候还要拿夹子夹住一圈才合身。

似乎一阵大风,就能将车晓吹跑,看得网友直呼心疼。

在2021年热播剧《扫黑风暴》中,车晓出演了一个角色,纤细的身材引起网友热议。

剧中她无论是坐在家中豪华的沙发上,还是坐在豪车中的真皮座椅上,都显得那么不协调,整个人像是被包进去一般,连座位三分之一都占不满。

都知道镜头能让人胖一圈,车晓在镜头中都那么纤瘦,现实中肯定更加“苗条”。

姜梓新和吴谨言

一部《延禧攻略》,让剧中饰演“主仆”的两个女演员走红,一个是主角吴谨言,一个是饰演明玉的姜梓新。

巧合的是,两人不但出演同一部剧走红,而且都瘦成了“纸片人”。

姜梓新是90后女孩,身高1米65,体重只有80斤,瘦得吓人。

以前姜梓新也是个身材正常的女孩,110斤看起来不胖不瘦,非常协调。可能是做了演员,对自己的身材要求日益严格,她开始疯狂减肥,前后一共瘦了20多斤。

为了减重,她说自己已经好久没碰过大米饭了。

但暴瘦后姜梓新的样子,并不美。

圈内公认的苗条美女秦岚和姜梓新站在一起,顿时显得高大威猛起来。

穿着礼服的姜梓新,骨感明显,脸颊凹陷,人也没精神,手臂像根筷子,手部更是瘦出了“九阴白骨瓜”的感觉,看起来非常不协调。

吴谨言的身材,比起姜梓新,也是不相上下。

最夸张的一次,是吴谨言出席活动,因为太瘦,手指上都找不到尺码合适的戒指,结果在台上向大家打招呼时,手一甩,戒指就从她手指上飞了出去。

后来不得已,只能用透明胶带,将戒指粘在手指上,以防再次飞出。

在《延禧攻略》中,因为有镜头的加持,吴谨言的身材看起来还没那么不协调,但在线下,吴谨言如同纸板的身形,让粉丝们大呼心疼。

自幼学习芭蕾舞的吴谨言,一直对身材有着很严的要求。10岁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吴谨言就开始节食保持身材,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导致吴谨言如今身材走样,过于消瘦。

当了演员后,工作辛苦,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态,就是这一顿饭,吴谨言都不好好吃,别人大口吃肉吃菜填饱肚子,吴谨言却只啃干面包,因为她怕变胖,上镜不好看。

过于消瘦的身体,让她的状态很差。气色不好,面无血色,人显得又黑又干,脖子太细头太大,整个人呈现出“病态”模样,衣服都撑不起来,更别说什么美感了。

颖儿

咋说她好呢?

一开始胖到140斤,出演了《千山暮山》后,结果观众不评价她的演技,反而对她的身材指指点点。

其实《千山暮山》开拍前,颖儿的身材适中,但她得知剧组要求女演员瘦身,便开始吃药物来减重,结果开拍时药效反弹,一下子长得十几斤肉。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出镜,结果就引来各种嘲讽。

可能是太在乎大家的评价,颖儿决定瘦身,但她走了一条极端的路线。

每天只吃一粒老干妈,嘴里有个咸味就行了,饿极了就强迫自己睡觉。

这一番折腾下来,颖儿身上的肉,确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逃离了她的身体,但也因此呈现出一种“病态”的模样。

不同于运动瘦身后精干有力量,线条感明显的身材,颖儿过度节食后的状态,让人看得心疼,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神,充满了疲惫感,胸前肋骨显露,成了名副其实的“纸片人”。

凹陷的脸颊,像是被榨干的苹果,满是疲惫感。

瘦身成功后,颖儿确实也接到了不少影视资源,但她的身体状况,也开始频现问题。

2017年,她和付辛傅结婚后,为了要孩子,她调养了很长时间身体,才恢复到健康状态。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颖儿自曝了自己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她因为身体太瘦,营养跟不上,导致她和付辛傅的第一个孩子没能保住,自己还陷入大出血的危险境地。

这件事发生后,颖儿才痛定思痛,开始让自己的生活状态变得健康起来。

调养了一段时间,颖儿再次怀孕,并平安生下女儿。产后她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恢复,如今颖儿的身材适中,比“纸片人”时的她,不知道要好看多少倍,整个人也精神起来。

金晨

从小学习舞蹈的金晨,身材本来就很苗条,但不知道着了什么魔,她却一直觉得自己还不够瘦。

据说她的体重,常年保持在80斤,但这个重量,明显不是一个健康人通过运动健身能达到的。

在路人的镜头中,金晨锁骨凸显,胸前肋骨清晰可见,真的是非常不协调。

侧面看过去,金晨的身材就像一块纸板,前后无差别。身材的厚度就更别提了,像是被挤压过一样,薄得让人觉得,轻轻一推,人就没了。

这种身材,穿什么衣服,都会让别人有种撑不起来的感觉,哪怕是一件紧身衫,也是松松垮垮的样子。

金晨自己透露,为了保持纤细身材,她每天要喝3000毫升的水,每天吃饭前,先灌上一大杯水,这样能有饱腹感,吃得也自然少了。

如果还觉得饿,就狂吃没有热量的绿菜,把肚子用菜叶填满,就不会想吃别的东西了。

有点无语,金晨似乎活成了一盆植物。

瘦小的身体,还会显得头身比例不协调。头大身子小,看起来非常奇怪。

但说起“头身比例不协调”,鲁豫才是最瞩目的那一位。

鲁豫

鲁豫是学霸,拿过奥林匹克英语竞赛第一名。

在央视时,鲁豫的身材很正常,人也美丽大方。靠着出色的外形和过人的头脑,鲁豫还获得了“央视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

但在她离开央视,成为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主持人后,她的身材就开始变得奇怪起来。

可能是做一档自己的专属节目,压力太大导致,鲁豫的身体,日渐消瘦。

尽管靠着采访各种名人,鲁豫的名声大噪,但她的身材,也成了看起来极其不协调的状态。

单薄的身躯,消瘦的四肢,细细的脖子却顶着一个比例不协调的大脑袋,看过的人无不称怪。

窦文涛在节目中问鲁豫,你为什么那么瘦?有人爆料你为减肥,一顿饭只吃十粒米,是不是真的?

鲁豫似乎很反感别人对她身材的评价,很不客气地表示:瘦怎么了?跟你有什么关系?

一个普通人瘦不瘦,确实和大家没啥关系。但问题是鲁豫是公众人物,常年出现在镜头前,大家难免会心生疑问。

不过近些年,鲁豫的业务能力的争议度,似乎要比她身材的争议度更大。

比如她在节目中问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你为什么不吃肉?”感觉像极了“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还问蔡康永:“你出柜父母反对了没有?”

大写的尴尬。

郑秀文

被称为“梅艳芳的接班人”的郑秀文,如今也是瘦出了新高度。

看着如今脸颊凹陷,身材单薄的她,很难想象多年前她和刘德华还曾一起出演过《瘦身男女》。

不过在出演《瘦身男女》期间,郑秀文就很瘦,拍片时她每天只吃一个苹果,拍戏时还要套上很重的头套。

作为出道成名都很早的艺人,郑秀文一直注重身材管理,常年饮食都很清淡,各类绿色蔬菜是她的主要食谱。但多年的饮食不均衡,让她的身体日渐单薄。

2005年拍完《长恨歌》,大家一起聚餐庆祝,郑秀文看着一桌子饭菜,喃喃自语:“我有多久没吃饱过了?我为什么连吃饱的权利都没有?”

其实,没人逼她减肥,但她太注重外界对她的看法,尤其是外界对她身材的评价。

有一阶段,郑秀文节食多时,竟然饿晕在家中,不知过了多久醒来,她却仍然不愿吃一口东西。在她看来,吃饭时会要了她的命一般。

最严重的时候,她吃完饭后会灌下很多水,然后用手指扣喉咙,强迫自己将吃的东西吐出来。

这已经不是减重瘦身,而是一种病态了。

还好郑秀文走出了这样的生活,这些年中,郑秀文通过运动健身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身材,不再用近乎病态的节食,让自己瘦下来。

但似乎郑秀文心中仍有执念,她运动健身也是一种疯狂的状态,每天凌晨4点起床开始锻炼,直到自己体力完全透支,大汗淋漓时才停止,最夸张的是她能连续2小时跑步不停歇,堪比马拉松运动员。

她的健身教练,不止一次地劝她不要这样锻炼,但郑秀文根本听不进去,还在社交平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瘦身方式。

如今已过中年的她,依旧瘦得像个“纸片人”。

结语

娱乐圈女星对身材的苛刻要求,是近年来才兴起的。

以前的女演员,面部饱满,身形健康,非常自然。

但自从外界开始流行评价女演员的身材后,认为瘦才美,才配得上当演员,一些女演员就开始被这些外界的“评价”所裹挟,她们怕因为身上多点肉被网友嘲讽,怕长胖两斤会接不到戏,慢慢地,“白幼瘦”成为娱乐圈盛行的奇怪现象。

女演员们一个比一个瘦,有的甚至看得让人心疼,这种局面,不单单是演员们的责任,还有隔着屏幕,在键盘上打着“胖成这样还敢出来拍戏”的大家。

希望大家多一些包容,多元化的美,才是真的美。哪怕追求瘦,也不要钻了牛角尖。

——END——

“中国第一发明”——筷子及其哲学

——兼论中华民族复兴统一伟大思想新武器

当西方“四大发明”载人飞船、原子弹、克隆术、网络业风行于世时,史称拥有东方“四大发明”的那个国度没寂了。这是由于率先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的先贤没能给炎黄子孙带来永久的殊荣。曾几何时,西方的造纸与印刷术反超中国,指南针令尔等发现了新大陆和诸多殖民地,火药与洋枪洋炮最终轰开了自家的门户。非但如此,中国四小发明陶瓷、纺车、景泰蓝、地动仪,与四件国粹丝绸、茶叶、中药、京剧也每况愈下,难怪不少国人作忧天状,嗟叹中国有几多当代发明就有几多遗憾。难道没有一件中国古代大发明可以振奋当代同胞的自豪与自尊?

天方日谈——第一发明

面对这困扰人而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真不知道如何对孩子的孩子们加以诠释。我只是凭着多年来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因而近乎偏执地自信,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必定有一种先于古代四大发明、优于异国异邦文明起源的造化物。否则何以在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南部能出息繁衍全人类最庞大的一个族群。物择天竞,适者生存。适应这伟大族群生存与发展的力量和智慧以怎样的载体、作何等的传承呢?

循着生命实体的第一生存需求,追溯这个崇尚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自华宗汉祖之先民自从懂得刀耕火种而改变茹毛饮血的原始陋习,转而在火中取栗和汤中取食时的某种需求。由于火焰与热汤的高温不允许沿用伸手抓捏的习惯,于是出现了手指的替代物一支箭一柄矛或一根树枝。显然,单枝独箭只具有扎和挑的功能,远不及两根手指拿捏之便捷。先民们最质朴的思维已经懂得了灵巧的拇指可藉作两根树枝而延伸,更何况先民们狩猎和劳动的技能已将手指锻炼得运用自如,将两根小树枝捏在手中,竭尽插扎穿挑夹、捞扒拌搅拉之能事,还可供递喂播舀、煎卷烤炸,真乃十八般食艺可得心应手。由此可推断,华汉先民的第一种创造发明得以诞生。其之所以称之为发明创造,是由于筷子完全符合当今对于发明创造赋予的三大定律: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而且还具有取之有竭的原材料可用来加工批量制作。因此,又可以进而断言,祖先除发明创造了弓箭长矛和某些农具,那么最初的第一件民间日用品非筷子莫属。随着筷子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制作筷子的材料渐次演变为树枝、木条、竹枝、竹条、骨条和牙条。其形制和长度也逐渐形成定规。其长度缘于原始部落和围着食器聚餐的习俗,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方能伸手夹取食物。而这长度又必得便捷于手腕在食器与嘴之间作半径活动,手臂的运动半径亦受制于腕骨到肘骨这两个支点的牵制,于是小臂的长度大体成为了筷子的长度标准。这一见解十分重要,先民的长度概念难道真的同筷子有关吗?事实上,原始人对距离与长度的最初确认,往往是按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以自我为尺度来确认的,包括拳头、手指、步幅,又引伸到长矛和箭的射程,但这类成法显然不如筷子来得便捷。由于筷子的诞生,不但确定了围食的习俗,而且依据筷子加手臂的长度作为半径,确定了用以聚餐的方桌与圆桌的直径与宽度,确定了餐桌周边长度与食客空间人数的惯例。最终使得筷子成为原始尺寸的长度单位,一市尺约等于小臂加拳头的长度,最初的筷子也大体如此。只是由于木竹筷子容易弯曲,加上民居与食器的发展,使人们逐渐从野外移至室内,食桌食器筷子渐渐短小精致。至于筷子的形制取上方下圆,大概同先民崇尚的天地方圆说相关。既然天圆地方自居中国,将方圆把握于掌股之间亦理所当然。有趣的是,氏族部落之间的许多理念和原始等级,也由筷子反映出来,依牙骨竹木品质与制作难度,按筷子长短粗细优劣与刻意制作的不同纹饰,决定了执筷人的等级尊卑与长幼身份。为了适应传统礼仪之邦的各种需求,筷子又演化为礼品供品祭品。当祭祀神灵供三牲五谷时,人们把筷子插入供品。为了确定祭拜的时辰,有人燃点竖着的木竹筷子以作计时之用。继而又发现某种木料所制筷子燃点后会发出香味,或形成幽幽冥冥的火光,似能起到驱避蚊蝇虫蚁并驱赶饿鬼厉鬼的作用,更增添了祭典的神秘感。固而有了最初的焚香与火烛,直到后人懂得在筷子上粘裹香料和石蜡,才有了蜡烛与燃香问世,但其载体还是根筷子。

筷子果然妙用无穷,是由于先民赋予它巨大的可塑性,它又转而启迪着同胞的创造性。因为原始人部落人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在创造着文明与文化,筷子担当了无可取代的角色。在筷子成为长度单位的同时,人们对量与数引起同等的关注。如何记录劳动果实呢?在数字诞生前,人们开始以筷子作筹码,一二三Χ正的递进式和记码法应运而生,但当数量累进需使用太多筷子时,为便于替代因而以长短粗细为制,以十根短的换取一根长的,以十根长的换一根粗的,十进位制数学由此形成。初期创造的方块数字即是长短不均的筷子,加上弯曲的和长短折剩的筷子头尾,基于形成了横竖勾折撇捺点的数字雏形。以象征和会意为特征加上筷子形制创造的古汉字,必然形成方块字型,因为作为造字和书写工具的硬笔原本也是随手拾起的一支筷子。木竹牙骨之笔在地上桌面墙面勾画之余,又发现在笔端扎上羽毛兽毛,醮上植物矿物中提取的颜料或最初的土色兽血,居然大有用场。筷子中尤以竹筷一端空管中充塞羽毛最为易行,于是大量书写描绘工具的使用产生书法绘画及涂满屋宇祭坛物件衣饰上的色彩和纹样。附着于筷子毛笔上的削刮绘烙雕刻诸般工艺,也堂而皇之附着于甲骨钟鼎岩玉墙壁殿堂之上。适逢礼祭天文战事之需,长于玄学道术的先祖立地为坛,划地为方圆阴阳曲直,设一把筷为占卜问卦之籖,复将长长短短的籖围绕阴阳鱼之圆心而为阴阳之爻,这乃是首以象牙为箸的纣王始所未料的。其实,筷子最初即以“箸”相称,因俗民讳言其音与“住”相近,复改而寓“快”之意而称“筷”,认定取食宜快而进餐更属人生一大快事,何能往而不进?正是非同小可的一双筷子,令人强化了手指延伸与拿捏夹取的概念,以致派生出火钳剪刀等物器。又由筷子纵横交叉的排列法,由小及大由短及长,使得洞穴鸟巢中生息的祖先颖悟了柱梁檩栏和樊篱牢笼的构成与功能,鲁班的祖师便用筷子演示了中国古代第一具建筑横型,相沿至今的古建寺塔宫楼中,筷式排列或严谨有序或勾心斗角,当然那鸟笼和牢笼也属筷子的造化。由此而联想到同步进化的西方民族,同样凭着一双手,拿捏的却是刀叉,不同的取食进餐法则绵延成不同样式的文化与理念。左刀右叉一字排开乃至成为长条餐桌。没有筷子的乐趣,造字成因于手语与指掌的变化,写字得力于一管羽毛。至于垒屋造房,无论是哥特式罗马式无非是石头的堆彻,确乎少了这份筷子的灵性和韵味。直至经历了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欧美宾朋,但凡要享用中国烹调之妙,无一不从筷子学起。然后才明白全人类最文明的美筵绝不是舞动刀叉者流,巧用两支精美的筷子,随心所欲地作相对运动,可见“炎黄斯坦”的原始相对法要早于西方人数千年。

岂只是原始相对法则呢,中国人仅仅从一双筷子中感悟到了太多太多的事物,又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筷子情绪与筷子哲学。毫不夸张地说,纵观几千年中国文明史,还有什么东西比筷子这项发明创造更为伟大的了。倘若笔者把筷子描述为情感的载体和文化的传承,描绘为中国古代“第一发明”,难道会有人非议我的浅陋和偏颇?是的,自从十余年前的某一天笔者食不裹腹、迫于饥寒而咬定筷子作杞人状时,恍然顿悟的我立刻将嘎然咬断的筷子攥在手心,突发奇想的狂人不禁捧着断筷如获至宝。是的,断筷令我当时鬼使神差般玄想着两个有关筷子的寓言。其一说的是:公元前周灭商前世道大乱,各地义将聚会为公推首领而纷争不止。某将当即命众人把餐桌上筷子拿起折之,果然轻折即断。该将复使一把筷子攥在手中竟折而不断,便晓以众人抱团结帮之理。众人因之折服称臣,公推其为周武王,商朝于是灭于西周。其二说的是:古时某大家族因人口众多,常因取食不均而生事端。家长为此特制三尺长竹筷命家人执筷取食。无奈筷长而不能自喂,只能取食喂于对桌之人。家长因而晓以“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义家规,明理义而使事端烟消云散。“筷子如此不凡,我当为筷子立言立传,为列祖列宗立典立碑!毕竟是凭这寻常而非凡的筷子佐餐四十年,才明白同胞们每逢佳节,置筷思亲的至德。原来人如筷子,而摆开的筷子就是人字啊……”写罢一段似乎天方日谈的文章,笔下更涌动无尽情思。

罗氏物语——筷子情绪

第一双中国筷子始于何年何代,发明于何氏何人,皆已无可考。限于学识和佐证,笔者只能以天方夜谭的方式杜撰筷子的变迁史。尽管历经十余载研究探索,其间亦撰写和发表过数篇关于筷子的文章。其中尤以1998年7月16日发表于《中国改革报》学者论坛栏目中的署名文章《艺术新表现主义的哲学思考》;1996年10月在京城大学所作的“哈罗新表现主义演讲”;以及2000年12月23日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共办的《科学时报》头版文章《第一发表——筷子及其哲学》引人关注。按照文责自负的原则,我毅然勇敢地担负起了罗氏筷子学说的相关责任,不厌其烦地将同胞们咬来嚼去、伸来缩去的筷子们当成研究对象和话题。我明知缺乏任何史料和佐证,却要凭着臆想断言筷子的种种神话,纵然这种推断有着极大的合理性,但究其学术价值终究难免令人置疑。因此,我宁肯寄希望地执笔提出反证的人们加以辨析或共同探讨,否则还得容笔者滔滔不绝地在“罗氏物语”篇中说下去。究竟“筷子情结”又是为何物?

且不说“置筷思亲“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年夜饭前父母总将美味佳肴上插满筷子,请祖辈赏光品尝。中秋佳节倍思亲,往往在缺席者的空酒盅旁置筷为念。幼童上桌入席的第一课即是执筷之法以及使筷子就近夹菜的家训。至今记忆犹新的平生第一次家法,就是因为夹菜位置靠前因而被家父当头一击,便听得两根筷子点击着我硕大的脑门。初学字习文时为节省纸笔,便是仿效家父以筷子醮水在一方石块上涂抹汉字。儿时的寓言又是母亲讲授的“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折不弯”。母亲不但知书达理,还工于编织与玻璃画。她用来编织棕床藤椅的竹针便取材于几支竹筷,儿子们的毛衣更是用竹筷削成的毛衣针织成,后来我也如此这般把筷子削细切短,串起一堆木珠子,制成了蒙童就读后的第一把土算盘。我想,祖先发明第一把算盘时,大概也是用筷子串珠而成。此后我用筷子缠上布条,制成少儿打水仗时所用的竹筒水枪中的活塞杆,还截成二胡共鸣筒上的小小琴码,或削成小风筝上的细龙骨。但此举未及同妈妈商量便擅自盗用了一小把筷子,还在削龙骨时被菜刀划伤了小嫩手。妈妈操起筷子要打儿子的小手心,这才看到手指上伤口和血迹,竟又伤心得落下泪来。是的,筷子要紧儿子更要紧。她二话没说,买回一根竹子来,用她年轻打工时削过蜡烛芯的双手剖开楠竹,削了大把竹筷子和风筝龙骨。“自己动手做比什么都强。筷子太短竹子才够长,这叫物有所短亦有所长……”听了母训,我们有所悟,因为我见识了筷子,更看到了竹林。被誉为中国楠竹之乡的湖南益阳,到处有成百上千亩竹林,用做竹筷的竹子,还被生产成驰名海内外的竹席竹帘竹器的竹工艺品。大到竹楼竹墙竹床,小到竹凳竹笼竹勺,令竹乡的百姓世代受用。及至我完成初等学业时,正赶上当地政府为发掘继承千百年的竹器工艺而批准竹艺厂招收艺徒,不足14岁的我因具有美术和雕刻基础,被破格录入厂学艺。听技艺精湛的老师言传身教,第一堂课当然是讲竹艺传统。“知道吗,这些竹器原本是我师傅的老师傅的老老师傅传下来的,到底谁是宗师谁也说不清,但第一件产品就是筷子,传说益阳还是竹筷的发祥地呢!”言者无心闻者有益。我至少亲眼所见全国的第一架竹筷机诞生在此地的厂房中,那质量与工效简直令手工劳作的匠人们咋舌惊呆。我看着雕刻机、烙花机之类在筷端上完成的福寿喜字或龙凤花纹,看着成双成对的礼品筷精品筷封入精美的包装盒中,益发感受到工友们夜以继日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赋予竹筷们怎样的情愫。直到某年某月得悉筷子包装盒上添加了“中国制造”的字样,才得知近如咫尺的邻邦国家中除华侨华人,还有着众多喜欢筷子和中餐的洋人。因为在他们看来,筷子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所为在日本韩国和新马泰境内,筷子比比皆是,使用筷子的人们在享用中餐时彼此总多一分好感。

筷子的确是这样的不可思议。一个占全球人口四分之一的伟大族群,几千年来总是不离不弃这件国粹。我想其外观不及金樽玉簪银盘瓷碗富丽奢华,而其价值也远不及与之匹配的礼器祭器饰器食器般珍奇昂贵,但人无分尊卑长幼在筷子面前总看似平等。特别是就其实用性而言,委实是大多数日常器物所无法比拟的。然而,筷子就是筷子,尽管因为它的存在而衍生出那么多造化物,尽管由于它的功能而影响到亿万万人的饮食生存,它却安于其名份和地位,扮演一个极为寻常的角色。时至今日,甚至没有人把它奉为中国古代一大发明,更鲜为有人从它的诞生发展过程中去诠释它对于中国文明有过怎样的伟大贡献。

筷子仅仅是筷子吗?如前文所述,岂是一个是与否字能解答的,倘若笔者解析筷子的上述说法能够成立,那么,由于筷子而激发的实用主义原则和理想主义思维,在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投射在国人的精神层面中,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中国人的思维和情感。又由于这种世世代代的影响力,转而使人们对筷子赋予了某种人文主义的内涵。就像国人杜撰的生肖,赋予那十数种动物以人格,同时也赋予子虚乌有的龙凤、朱雀、麒麟之类以人格。人既然可以用诸多生肖来比照自身作自我观照,必定也可以将自己的许多造化物藉以自比。其实四大发明、四小发明、四大国粹一度是国人最引为自豪的东西,也一直以这些造化物观造自我,并由此提升自我形象和自我人格。只是由于长期以来将国粹们提升到了不适当的高度,一旦在这些领域中面临着后来居上的西方人,大多数人便顿时失去了荣耀感和自尊,少数人甚至惶惶然妄自菲薄,一改往日唯我独尊的那等仪容。恰恰在这时,筷子们不卑不亢地挺起了脊梁,不但砥柱了中国人的神经,还像阿基米德描绘过的那杠杆,显示出它足以撬动地球的力量。难道不是吗,有谁能大略地计算出一个亿万万人口的大国,几千年间鲸吞过多少吨食物,味必这天文数字一般沉重的食物不足以与地球相比。奇迹就在于这么沉重的食物,原本不过以两根袖珍型的杠杆便轻而易举地叼进了嘴巴里。这就是筷子式的逻辑思维,源于筷子情结,却激发成了难以言述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无怪于仓颉要把筷子拿将过来构文造字,难怪老子要把筷子拿将过来制爻作卦,假如当代人不把筷子也拿将去精心打造,那能对得起喂他养他的这双筷子、能对得起令他口舌生津精神为之一振的中国筷子吗?至少“罗氏物语”有如筷人筷语,道出也其中的许多真谛。我辈莫如扪心自问,使筷子吃尽的滋味!只是劝君有些些留心,万莫狼吞虎咽般暴食筷子,这直来直去的两根线条可不会随着胃肠转弯。

盛世奇言——筷子哲学

当好端端的白纸上第一次显现“筷子哲学”这一异化于经院体系的新词条时,这支笔便因此履行着义不容辞的注释权和辩护权。笔者何其荣幸,大可写一篇哲文来传承中国人亘古相传的一双筷子。尽写出筷子文化、筷子情结,一如祖先们最初祭祀神灵般将筷子插满三牲,而今尽可将筷子遍插我的灵肉,我宁愿把自己供奉在哲学的神圣殿堂里。

绝没有人敢斗胆冒犯和亵渎先哲。我明白以筷子二字为哲学冠名,确乎会引起大不敬的嫌疑。因为尽人皆知筷子原本不过是区区两条直线,倘若将其从繁复的功能中抽象出来,这两条直线还那么神秘而不可测吗?答案是肯定的。正所谓愈是简单的事物,往往富有极为艰深的道理,筷子的高深玄妙也就在这两条直线之间。笔者因而年复一年地面对这两条直线,试图发掘和总结筷子哲学的确切定义。“直面中国古人发明的两根筷子,从其复杂的材质与功能表象中提取两根抽象的相辅相成的直线。基于其相对运动中平行或交叉排列,因而呈现所富有的哲学涵义,即:1、人与物体在运动中对立统一的关系;2、一组几何线条同周边事物产生互动的联系;3、古代厚德载物伦理与筷子情结教范释义;4、实用美学造型及黄金分割点的形成概律;5、人体工程学与力学杠杆作用原理的应用;6、中国古算数量概念及汉字符形成之推论;7、两条直线导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之意义;8、筷子文化寓意理想主义实用主义研究范畴。这八大探讨课题构成了筷子哲学所涵盖的新颖性、潜在性、交叉性、应用性研究领域;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发明”筷子特殊定位的物质属性、实用价值、文化内涵、理念特质;从而确定了本哲学命题的研究方向与目的——全面论证第一大发明筷子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与传承,全面论述筷子哲学并弘扬筷子文化这一国粹和瑰宝所象征的创新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营造祖国千秋盛世而打造品牌和武器。因为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象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特殊品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振奋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特殊武器。“我不得不写下这么一段冗长凝重的“定义”。好在绝无任何人委托笔者起草教科书中的新八股教条,我也没有理由为了简练而割舍筷子哲学的教义。且不说笔者为了探竟此定义,迄今已耗费了整整15年的心血,真乃“笔下万字文,心血十五春”,未曾成篇,我倒要为自己这番苦心而感动了。

岂只是感动或陶醉,我整个灵肉都为这定义而由衷地震颤了。就凭着我们中国人发明和拥有的这双筷子,就足以表明了中国的伟大。难道还有外人能像超越“四大发明”一般超越中国筷子的造物主么?虽说从制造水准而言,当今日本人使用的日本产漆艺筷、韩国人使用的韩国产不绣钢筷、南洋人使用的南洋产高档塑料筷各有千秋。然而,唯有中国人自产的竹木筷子才富于浓厚的筷子情结、筷子文化与筷子哲学内涵。只是这“哲学”二字,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天经地义般写来道来更何妨。

让我们回到筷子哲学的基本定义上来,从这两条相辅相成的直线中,诠释相关的哲学概念。首先,请允许笔者回到问题的起点,用较为规范的文字表述中国筷子与中国人之间的最基本关系。简而言之,发明于中国古代的筷子,乃是以木竹骨牙或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的中式餐具。使用人以右手或左手的四根或三根手指执筷,靠指关节、手腕、肘臂的协调运动,使筷子按人的意愿和进餐规范,将可供餐用的主食和菜肴送入口中食用。于是乎,关于中国筷的一组相关数字便由笔者推算出来。这组天文数字包括5000年间中国总人口、总食用量、筷子的生产总量。

A、中国5000年概念推算人口数:设定5000年前人口基数为20,000人;每30年繁衍1代。迄今共繁衍166代;每300年基数人口增加1倍,迄今共增加17倍。以此法则推算,可知5,000年前基数人口为20,000人,5,000年后基数人口已达1,310,720,000,累计5,000年间中国总人口为1579亿人(计算数为157,900,20,000人≈1579亿人)。

B、中国人口总食菜肴数量:设定人均寿命60年,日均食物1公斤,每人一生60年食用量为21,600公斤,即216吨。人均食用总量与人口总量两组数字相乘,共计全体中国人5,000年食用总量为340,964,432,000吨≈3,400亿吨。

C、中国筷子5,000年间生产制作总数:设定中国人均寿命69年,年均使用筷子1双,每人一生筷子使用量为60双。已知中国5,000年人口总量为1579亿,将总人口数与人均筷子使用量两组数字相乘,共计全体中国人5,000年间使用筷子总量为9474亿双。设定中国筷子总产量为总用量加上10%的库存流转量,即为总产量=总用量9474亿双+总库存流转量9474亿双,共计生产总量为104214亿双≈10,000亿双。

结论是:中国人在5,000文明史中,为总人口1599亿生产制作了约1万亿双筷子,并用筷子佐餐,输送了3,400亿吨食物!

天文数字啊,若再联想到筷子的其他相关数字,如总产值、总材耗、总重量等,更会令世人瞪目结舌。不妨作一道趣味数学题,计算5,000年间中国筷子总产量的总长度。已知5,000年间筷子总产量为1万亿双、2万亿根,设定每根筷子平均长度为025米,则总产量与每根长度相乘,乘积为5,000亿米,又为5亿公里长。已知地球赤道长度约为4万公里,则中国筷子总长度可绕赤道12,500圈。又知地球全部经纬线共计约为120万公里长,则中国筷子总长度约为地球经纬线总长度的416倍!416倍于经纬线总长度的中国筷子。能密密匝匝地将地球捆上12,500个圈……

这就是中国古人发明的、被排斥于伟大发明之外的、能将地球捆得死去活来的筷子么?

这就的集18般功能、若干材质、若干纹样、适应为餐具、礼品、祭器的第一发明筷子么?

这就是衍生出香烛尺笔、筹码八卦、篱笆屋檩、算盘字符乃至中国古算+-×÷><=的筷子么?

而今我们大可将筷子解析为两条相对运动的直线。它是相对的,缺一而不成其为筷子;它是统一的,用两条直线构成一个简单而伟大的造化物;它是运动的,在平行和交叉运动中按人的主观意愿,完成选择、获取、输送、改变对象的方位和存在方式,实现人体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中国先民基于筷子,面对两根手指并延伸为两根筷子的狭义相对概念具有浅显而深刻的理解。又基于这两条几何直线的运程运势,以致同周边事物产生着共存与互动的广泛联系由于佐餐这一生存需求的适应与实现,进而激发和引起改进完善周边事物并创造新型关系的动机与动因,由一事物衍生近似的或可供借代形制的新事物,促进原始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进程。正是由于筷子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群指掌间运用把持,又在民以食为天的土壤中担当作中介和承载的作用,因而在这个礼义之邦的各种教范中扮演着一招一式不可轻举妄动的角色,逐渐形成以筷子为特定文化内涵和民族情结。对于先民崇尚的“厚德载物”之民风而言,其实略将文字易位为“厚物载德”,那倒更真切地反映了天工开物年代以物载德的唯物论思想。可以设想,在造化物如此简陋的初期,民间的每一种工具兵器什物的发明及改进,往往需经由无数人无数次的完善。在人类应用类科学尚没被总结认识之前,祖先在主要餐具造型上何以发明和选定筷子之形制,而不是勺子叉子刀子之类。而手指执筷的部位不取最高亦不取最低,恰巧取于筷子总长度中上部大约黄金分割点的位置,这一定位点取舍的成功概律究竟如何推算,也许后人永远也不得而知。但筷子在手,令指腕肘臂、头颈眼口如此协调合一,又将碗筷餐桌、杯盘菜肴如此统筹兼顾,完全符合现代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我为主、以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再观察两根小小筷子在握,居然将指关节、手腕、臂关节这几个力学支点及力距力臂设计得无懈可击。执筷者就餐时操持有度、远近相宜,举重若轻,雅俗无涉,一生中竟能夹食数以吨计的美味,真不知该如何感谢那轶名的发明家,说到筷子的杠杆作用,不能不言及数学大亨阿基米德那句名言。但问天下者谁,能凭藉两条小木竹条敢撬动地球。地球重量虽不得而知,赤道与经纬线长度非不可测量。倘若将筷子视为一根绵长的线,以便织成一个硕大的网袋,大可得地球像西瓜一样兜在网中。假如阿基米德翁九泉有知,他也许更折服于一把筷子能演绎出中国古代数学中的数量概念及数字汉字雏形字符。如果这一新说能够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真该将中国筷子当作无比珍贵的活化石和人类遗产。这是一笔无比丰厚的人类遗产,筷子代表的两条直线,启迪了多少代人的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这个无穷的“二”,等同于人世间的所有造化物。其线性排列的形式,足可解释为=或‖的二方连续有序排列,又可解释为><×÷的交叉斜置和连断的无序排列-|为重叠与合并现象,井丰卅口中、丁干土上下、又刀力山工、大王父爻木是为基本组合现象。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两条直线成其为“∧”形时的深思,谁在目睹其状后能非议筷子不是圆规的原型,岂能断言筷子式圆规与圆周率面积的概念了无联系呢?至少“兀”的造型同三根曲直的筷子近似。本人创新思维公式,即是成因于一双筷子。在近二十年间一度忙于发明创造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时,我曾试图建立自己的创新思维定律,无意间注视着置于餐桌上的一双呈“十”字状的筷子而顿有所悟。没错,一就是纬线亦是种概念,|就是经线亦是属概念,我将一根手指穿过十字交叉点即是斜线和交叉概念,这三条线和三大概念足以构成万事万物。“筷子定律”由此产生时正逢爱女十岁生日,我连夜挥毫写信,将一个硕大的“十”字画在信中,又以联想法将与“十”相关的概念如星辰路口医院基督教红十字会等,以及筷子定律全然倾注在字里行间。让一个十岁女儿从“十”字颖悟经纬线、焦点状、幅射感、四维时空之类艰深的哲理委实太过勉为其难,其实我想说的还不限于此。筷子所代表的一种本土传统文化,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理念取向和人生取值。毋宁说筷子就是两笔构成的一个“人”字,一撇一捺取向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依存于文化需求和经济需求,冲突于不偏不倚与亦偏亦倚的双重境界,奉行于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复合准则。“人”字能惟妙惟肖于这个取中庸为道、冠“中”字为族群和邦国之根基的古老神州。其实,以人为本才是国人所谓天、地、人中的出发点和归宿,若非是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桎梏,全球人文思想和人本主义的发祥地原本就在中国。且看华宗汉祖建树的中国“人”,昂首远瞩,挺胸阔步,靠自己两条直立的腿

99%的人不会用筷子!最正确的筷子使用姿势竟然是

近日,微博上热传一张筷子正确用法,看后,有网友点赞说,原来拿筷子还有正确用法,真是涨姿势!但也有网友调侃,这个正确办法太难学,有强迫症的人,是要饿死的节奏嘛?今天小苏就带来这你以为你懂,可能你不真懂的筷子神技能!

图中解析了五指握筷子的具体姿势,共有7个要领,分别是:

1、手握筷子前,要先将两根筷尖对齐;

2、使用时只动筷子上侧;

3、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3根手指头轻轻将筷子拿住;

4、拇指要放在食指的指甲旁边;

5、无名指的指甲垫在筷子下面;

6、拇指和食指的中间夹住筷子将其固定住;

7、筷子后方留1厘米长距离。

所以,你拿对筷子了吗?正确指法虽得一种,但原来错误的筷子用法却透视着你在生活中的另一面!一起来看看…

从7种筷子的错误用法 看你是什么人

1、大众错误式,这是最普遍的错误方式。即大拇指、食指置在上方筷子上,中指和无名指顶着筷子下方,小拇指挨着无名指。

undefined

这种人奉行实用主义,喜欢行动,不爱空谈。他们长于分析、敏于观察、好奇心强,只相信可靠确凿的事实。由于非常务实,他们能很好地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而且很会瞧准时机。

2、五指凌乱式,即五指零散分开,将筷子放在无名指中央,着力点在双筷交叉处;

undefined

这种人极富创意。他们感情强烈、原则性强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善于独立进行创造性思考。即使面对怀疑,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仍坚信不疑。看问题常常更能入木三分。

3、兰花指式,即小拇指翘起,用大拇指托住筷子,食指和无名指置于筷子上方;undefined

这种类型的人温柔、体贴、敏感,从不轻言非常个人化的理想及价值观。他们常通过行动,而非语言来表达炽烈的情感。这种人有耐心、能屈能伸、且十分随和、无意控制他人。他们从不妄加判断或寻求动机和意义。

4、握拳式,即以单手握拳,五指并拢的姿势将筷子夹在掌中;undefined

这类人无忧无虑,属乐天派。他们活泼、随和、率性,喜欢安于现状,不愿从长计议。由于他们能够接受现实,一般心胸豁达、包容心强。这种人喜欢玩实实在在的东西,善于拆拆装装。

5、握笔式,即以大拇指和食指顶着上方筷子,如同握钢笔,使用时,筷子会交叉;undefined

这种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而且明智豁达,是坚定不移的社会维护者。他们讲求实际、非常务实,总是孜孜以求精确性和条理性,而且有极大的专注力。不论干什么,他们都能有条不紊、四平八稳地把它完成。

6、翘指式,即食指翘起,筷子放置大拇指和食指中间;undefined

这类人善于解决抽象问题。他们经纶满腹,时能闪现出创造的睿智火花。他们外表恬静,内心专注,总忙于分析问题。他们目光挑剔,独立性极高。

7、背夹式,即五指并拢,夹菜时手背向上,着力点在中指上。

undefined

这类人热情奔放,满脑子新观念。他们乐观、率性、充满自信和创造性,能深刻认识到哪些事可为。他们对灵感推崇备至,是天生的发明家。他们不墨守成规,善于闯新路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985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