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里蛙泳怎样才能有劲的蹬出去,游得远

在水里蛙泳怎样才能有劲的蹬出去,游得远,第1张

缩腿时大小腿都要放松,准备等出去一瞬间,脚腕要勾起(重要!!!),等出去时脚掌朝后蹬,直推水流

夹水的时候脚一定要放松,然后要夹够并拢为止(初学一般都要求大力并拢),你可以感觉到有有水流在腿中央的。

顺便说下,游蛙泳手并着的时候腿一定是开的,而腿并着的时候,手一定是开的……网上可能会有gif图……可以去看看。手要抱水夹胸,就是可以感觉到水流袭向胸前的。 

仅会蛙泳的话完全不建议下水救人。 我熟练掌握了至少三种泳姿,并考取了游泳初级救生员证。水上救生的标准流程是入水,抬头爬泳接近溺水者,接近后潜入水中绕至溺水者背后,靠近溺水者拖带施救,上岸,心肺复苏急救。

第一如果是自然水域中,如果只会蛙泳,蛙泳的换气动作,在靠近过程中如果溺水者沉入水中就很容易丢失目标,在自然水域中游过的人会有体会,这种距离方位的判断很容易错误。救生接近过程中应采取抬头爬泳,眼睛一直锁定救助目标。

第二靠近溺水者时人的求生本能会使得他会死死的抓住你,这个时候别说救人自救都很困难,所以救生员培训中会有一套完整的解脱技术,在水中被抓住的情况下如何摆脱。

第三拖带的姿势,这额就是题主提到的救助技术 (1)托腋拖带,救生衣双手托住溺水者的双腋下,用反蛙泳腿技术拖带。 (2)夹胸拖带,这种姿势一般适用于救助比自己体格矮小的溺水者。以右臂为例,救生员右臂由溺水者右肩上穿过,上臂和肘贴溺水者胸部,右腋紧贴溺水者右肩,右手抄于溺水者左腋下,救生员右髋顶住溺水者的腰背部,使溺水者保持水平,采用侧泳腿或者蛙泳腿拖带。 (3)托枕拖带,用手托住溺水者的后脑,用力握住枕部两侧,采用侧泳或者反蛙泳技术拖带。此拖带技术不适用于疑似颈部受伤者。 (4)托颌拖带,救生员双手托住溺水者下颌骨两侧,使溺水者的口鼻始终保持在水面上,采用反蛙泳技术拖带。 (5)双人拖带,两名救生员分别靠近溺水者的一侧手臂,拖住溺水者的腋下,采用侧泳技术拖带。 以上几种单人拖带技术,拖腋技术最容易掌握,相对比较省力,但如果溺水者还挣扎或者极度紧张救助就会更加困难。在救生员考试培训时我与同伴练习,在水性很好很放松完全不增加施救者额外负担的情况下,水中拖带20米就很累了,自然水域下没有专门培训过真的会很困难。 综上,仅掌握蛙泳的情况下完全不建议单独下水施救,尽量采取一切可用工具,或者在熟练掌握救助摆脱技术的前提下多人同时施救。

蛙泳的动作就四个:收翻蹬夹停详细来说就是收腿翻脚蹬夹水停顿滑行四个阶段。收腿要慢(相对于蹬夹水的速度是慢的),收腿时要自然,小腿躲在大腿的映射面内,这样可以减少收腿时的阻力,脚腕放松,收腿完毕时脚后跟尽量靠近屁股,翻脚要和收腿连贯起来,不能有明显的停顿脱节。翻脚时脚尖朝外(身体两侧),脚底板朝天,翻脚完成时小腿内侧和脚踝内侧对准水,准备下一步的蹬夹水,蹬夹水时,脚后跟以膝盖为圆心画圆,具体的说就是脚跟用力保持翻脚姿势向外向后再向内蹬夹水,蹬水面为小腿内侧和脚踝内侧。蹬夹水完毕双腿伸直并拢使身体保持最好的流线型向前滑行。

一、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游泳姿势,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泳姿。蛙泳时,游泳者可以方便观察前方是否有障碍物,避免撞上障碍物。

二、蛙泳是竞技游泳姿势之一。人体俯卧水面,两臂在胸前对称直臂侧下屈划水,两腿对称屈伸蹬夹水,似青蛙游水。蛙泳较省力,易持久,实用价值大,常用于渔猎、泅渡、救护、水上搬运等,同时,也是游泳初学者的学习项目。

三、蛙泳一词在英文里是胸泳或俯泳的意思。早在2000-4000年前,在中国、罗马、埃及就有类似这种姿势的游泳。日本称之为平泳。这种游泳姿势因俯卧在水面,划水与蹬腿动作酷似青蛙在水中游进,所以在中国一直称之为蛙泳。游蛙泳时,身体姿势比较平稳,水的支撑面积大,动作省力,呼吸方便,能持久,适用于长时间、远距离游泳。

四、采用这种姿势游泳,容易观察目标,动作隐蔽,声音小,实用价值很大,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渔猎、水上搬运、泅渡、救护等方面。蛙泳的起源,说法不一。相传在古埃及和罗马帝国时,它是猎人潜入水中捕捉水鸟的游动方法之一。18世纪末,在欧洲军事学校中已设有专门教授蛙泳的课程。1875年8月,第1个被公认的英吉利海峡的征服者,便是用蛙泳横渡的(见游渡海峡)。

五、多年来,蛙泳技术经历了不少变化。50年代初,盛行潜水蛙泳,它对臂力较强、腿力较弱的运动员有利。后来改为水面蛙泳,这时很重视腿的作用,许多运动员,特别是女子,主要靠腿的推进动力。1957年5月1日,中国优秀运动员戚烈云,利用他腿部的优越条件,用高航式蛙泳(蹬腿时上身抬起较高)以1′11″6的成绩创造了100米蛙泳世界纪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029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