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藏峪记文言文翻译?

皇藏峪记文言文翻译?,第1张

余平生无他嗜好,独有山水缘。雍正元年作吏岭外,由冀北抵粤南。川途万里,其间穷岩绝壑,胜迹遗踪,寻历殆遍。又幸大儿锡蕃莅任江南,迎余就养。遂入新安,升黄山,游白岳(注2),泛秋浦,登九华之巅而望东海。自以为极天下之大观而无憾矣。壬戌岁,大儿量移符离。符离,古战场也。鲜山水,乏遗迹。耳目寥寂,游兴索然。闻有皇藏峪者,近在萧邑。世传高祖避祖龙处也。因往焉。

未至峪数里,形势濯濯。一入山口,异境豁然。林树阴翳,不见天日。峰峦巇嵲,异鸟飞鸣。行一二里,更觉窈然深远。径路曲折,但闻松竹之声,与小桥流水,相为唱和。不数武(注3),右转即寺门。寺僧宏济前迎,与之谈,颇有理致。自言居此已二十二年,寺中堂宇花树,皆其手自经理者。因导余坐竹林中,清风徐来,泉声聒耳。蒲葵在席,苦茗一瓯。当此之时,几不知长安道上复何如也!

夫自有天地,便有山水。其卓然秀异者,四方骚人墨客登高作赋,游览题诗,名声赫然,昭著天壤。而地非通衢,人客罕到。荒榛满目,鼠窜狼嗥。更千百载不得一露其奇者,何可胜道?!兹峪越在僻境中,有可玩。虽名未特闻,而释子幽人,独相与经营栖止,不忍听其湮没不传。夫岂非兹峪之幸也哉?予既远愧右军,不能为兰亭增重。而犹得于杖履之下,稍遂游踪,以视康乐之身在永嘉而大小龙湫未经寓目者,其亦容有间乎?故慕此山之幽邃秀雅,且喜老僧之静悟潜修,而超然于尘俗之外也。于是乎记。

注1:王人杰,奉天海城县人。《惠来历代县长考略》雍正二年(1724)至四年奉天王人杰任。系年据《雍正惠来志》。王人杰,奉天人。举人。康熙五十九年任潮阳知县;再任潮阳令;雍正二年至四年调任惠来令。雍正三年夏秋间,惠来大水,田禾淹没。四年又大水,米价腾贵,'斗米价银六钱三分,民多采树皮草根以食,通邑绅衿里民并商贾、妇女俱量力题粟赈济。知县王人杰、训导梁焕纶暨绅士诣南郊文昌阁,自四月初一起煮粥开赈,至六月下旬止,就食男女日以万数,民赖以苏。'(《雍正惠来 志》卷十五《灾祥》)'王人杰',《阮通志》作'直隶海城'人。

1、高州市旅游哪里好玩2、高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3、高州旅游景点哪里好玩高州市旅游哪里好玩

高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北部湾城市群重要中小城市。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高州市旅游哪里好玩,相信能带给大家惊喜。

1、高力士衣冠墓

市曹江镇风梢岭上。此墓地背靠高山,左右环绕;前临鉴水,滚流而至。按形家学者之说,此墓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

高力士(684~762年),唐朝著名宦官,高州人。公元698年入宫,在武则天身边服役。玄宗时,官至知内侍省事,封渤海郡公,加骠骑大将军,位列正三品。安史之乱时,陪玄宗往蜀避难。公元760年,被李辅国所劾,流放巫州。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赦还。途中被告知先帝玄宗、肃宗已死,只见二帝遗诏,悲痛欲绝,面北而恸哭,致大吐血而卒,年享七十九岁。代宗即位,以护先帝有功之名,还其官职,赠扬州大都督,并遵照先帝玄宗遗诏,让其陪葬秦陵。

高力士故乡的家人,将其衣冠葬于高州城郊的风梢岭上,称衣冠墓。当地群众则称它为太监墓。

衣冠墓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墓地左下方,修建一座祭祀用的庙宇,称“乐平庙”。乐平庙为单进结构,内置高力士塑像供奉祀。庙门额上灰雕庙名:乐平庙;门口两侧灰雕对联一副:“乐业安居草木禽鱼依旧样,平原广土衣冠文物胜当年。”

从乐平庙到衣冠墓地,要经过一条小溪,溪宽10余米,一条驿道也跨溪而过。为了方便行人及家人祭祀衣冠墓,在溪上修建一座石桥称“落马桥”,桥头竖有朝廷赐的一块御碑,碑上刻有“文武-至此下马”八个大字,宣喻过往行人,要过桥者,必须落马步行。显示了朝廷赐予高力士的特殊礼遇。

高力士衣冠墓以其特殊的墓制形式、优美的自然环境,众多的文化附属景点,以及墓主人特殊的社会地位,吸引着许多游人前往瞻仰。它也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观山寺群

观山寺群位于高州市之西的观山上,观山东临鉴江,南对南宫岭,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明代以来,这里先后建起了观山寺、玉泉寺、吕仙殿、潘仙殿、报德祠等寺庙建筑群。民国期间,又开辟了中山公园,建有中山亭、若虚亭、茂植亭、咏风亭、襟江亭、旷怡亭和断碑亭等建筑,使观山增添了不少色彩。在这些建筑群体的各个不同地方,分别树有各种碑记,其中有诗碑、记事碑、记功碑、捐题碑以及各个名家题词手迹碑记等。在山上的断崖处,还有摩崖石刻,这些建筑群体和石刻群体,结构有序,典雅大方,颇有风韵。

观山寺群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观山寺、玉泉寺等,但由于历遭严重破坏。目前尚存的只有玉泉寺、吕祖殿、潘仙殿、报德祠,其余的建筑被破坏拆除。但山光水色,景貌依然。

观山寺群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宗教群体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名目繁多,结构复杂。代表着相应宗教信仰的宗教建筑也遍布各地,其中佛教和道教尤为突出。观山寺群是属于道教的群体建筑。包括潘仙殿、观山寺、玉泉寺等。

道教是我国的宗教之一,东汉张道俊所创。入道者需交出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道教奉老子为教祖,盛行于南北朝。道教的神灵众多,天神、地祗、人鬼都受到奉祀。主要有尊神、俗神和神仙三大类。尊神是道教信奉的主要神灵,其中三清是三位最高的尊神——玉清、上清、太清;其次是四位天帝——玉皇、北极、勾陈、后土;再次是天上的日、月、星神;最后是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玄武、白虎。俗神是流传于民间而为道教所奉祀的神祗,类别很多,都是直接或间接与人的生活需要息息相关的,如雷公、雨神、风神、山神;为人们敬仰的英雄关帝、文化神文昌;保护财产安全的门神、灶神、城隍、土地;满足人们健康和富足的药王、财神等。神仙是道教的理想目标,是经过-司道而神通广大和长生不老的神人、仙人,如汉族的祖神黄帝,八百长寿的彭祖,王母娘娘,八仙等,都是重要的神仙。

宗教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从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到风俗人情、节日禁忌、日常生活,都会感受它的影响和作用。与人们在游览寺庙宫观、风景名胜,欣赏雕塑、阅读碑文等活动时,都会遇到有关宗教的题材,描述和表现。人们只有深刻理解宗教所表现的理念,才能真正把握有关审视和欣赏对象的意蕴、情趣、从而提高审视和欣赏水准,取得高层次的取获。观山寺群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兴文石桥

兴文石桥位于高州市南关街与南宫岭之间,拱跨高城第一河。原为木桥,明代崇祯五年(1632年),当地举人卓锡、蒋国绅倡捐_石,并与振兴郡城文风盛事联系起来,称所捐之石为兴文石,用兴文石所建的石桥便称兴文桥。兴文桥于清代重修。因桥位于城南,故又称南桥。原桥头旁边有石碑一块,上刻“太平通津”四字,因此也称太平桥。

兴文桥长148米,宽45米,高725米,三拱两墩,墩为棱形,石条迭砌,桥面底部用青砖铺迭,上部再用花岗岩石条排铺。桥边栏杆用花岗岩石条镶嵌,结构严谨,坚牢美观。

该桥是高州府治衙使往来的南门通道,也是高州城关的护卫场所,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战略地位,向为府署-所重视,石城太仆卿龙大维为桥作记。自清代乾隆重修以后,至今仍坚固完好,虽历三百六十余载,仍任由车驰人住,胜负重荷,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也是高州地区唯一保留完整的明代石条桥梁。

兴文石桥现为高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兴文石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平云山旅游风景区

平云山,位于高州市大坡镇的平云山自然风景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品高。其中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最具优势,也最有开发价值,适宜休闲度假、疗养保健、野外探险,山地观光等。

有大轿顶、三官顶等山峰。大轿顶海拔1335米,东起大坡镇上垌,南起云潭珍珠,北至石龙周垌,山上有一山埂通往山顶,人称“仙桥”,在福州村委会的大轿顶中部麒麟峰下,有高230米、宽110米的白水冲瀑布,急流贱起漫天水花,多姿多彩,气势雄伟,颇为壮观,使人惊叹不绝,属于广东罕见的大瀑布。在瀑布的上游已建有调节水库,环山公路,八角观光亭。山腰上有历史悠久的古寺----冼太庙,长年香火鼎盛,节假日游客如云,庙外古轻松参天,平湖碧绿。许多文人到此留下了墨迹。

太庙(平云古寺,始建于明朝,清朝改建,二进),从冼太庙上行20分钟可达大轿峰顶。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以及十万公倾的竹林,空气清新。还有大草场、古城墙、“神龟水”、千年古寺——平云古寺、仙人阁、天富、十二火灶等200多处人文、自然景观。是高州市准备开发的平云山森林公园。去平云山可从石龙大拜村乘车到半山顶,公路崎岖难走;也可从大坡坑塘村行走上山;或者从云潭的珍珠水库攀登,沿路经过古城墙(海拔611米)、胡须石(海拔1242米)、廿四火灶(海拔1273米)等地。

大岩河溪流河谷长2000多米,跌水就有10多处,分布非常密集,亦为其它地方罕见。平云山更是竹的世界,格苍河两岸是山村竹海;郁郁葱葱,竹和树交相重叠,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中有青松翠柏,毛竹、箩竹、_竹、石竹、楠竹、篱竹、单竹、碌竹。`景区内的福州村委会,既是老红军张桂芳的家乡,又是革命老区,远近闻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基地。

5、思前井

城东门外的_园村。思前井修建于晋代,它是西晋仙人潘茂名当年炼丹时亲手开凿和使用的古井。

东晋咸和六年至升平五年(公元331—361),仙人潘茂名每天清晨便到东山采药;中午时分回到潘坡分拣;傍晚至凌晨进行熬制提炼。潘仙人在提炼丹膏时,技术要求十分严格,除了保证摘采时的芽叶质量外,对炼丹之水的要求也很讲究,不能用受到污染的山溪水及河流之水,而是要用特别清纯的龙泉水。为此,潘仙人在其草药种植园——_园内,选择了一处特殊的地理方位,开凿了一口专门用作炼丹之用的水井,称炼丹井,后人称“思前井”,取其思念前辈先贤之意。

思前井深25米,口径08米。该井泉水奇特,水位稳定,旱天不半,雨天不溢。据说潘仙人当年选择该井方位时,运用仙家法力,让它与龙山水脉相通,使井内流出的都是龙湫之泉,故水位稳定,水质特殊。当地群众用该井之水制作豆腐时,每担可增重2—3斤;用该井之水冲茶,则芳香四溢,杯内不留茶渍。由于此井水的特殊功能,吸引了附近一带群众,络绎到此汲水。唐代宦官高力士回乡探亲时,也从思前井中汲水一桶归朝,送给玄宗皇帝,深得玄宗欢喜,称赞不矣。宋《太平寰宇记》对此事曾作记载:“潘真人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力士奏取其水归朝。”由于此井水为潘仙炼丹所用,又是高力士当年汲取归朝献与玄宗皇帝的“贡泉”,故思前井也称“炼丹井”或称“贡井”。

思前井由于水质优良,深受群众喜爱,故使此井一直保存至今。思前井所在地域虽然已开发为住宅区,这时已是街道纵横,楼房林立,但思前井范围仍保存原貌。今天,自来水虽然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但思前井水仍为当地群众所乐于使用。他们到思前井汲取泉水作为冲茶专用水,所以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一句民间口语:“思前井水新垌茶”,意为用思前井水冲制新垌绿茶,则会成为茶中之极品。每逢亲戚朋友相聚之际,在招待各位客人时,汲取思前井之水,冲制新垌绿茶,立即满院清香。此时,潘茂名炼丹,高力士汲水都自然地成为茗茶笑话的'重要题材,为高州的茶文化提供了重要内容。

思前井,也是潘茂名文化遗迹的重要景点,每天都有不少游人到来参观、品茗,成为文化旅游的好去处。

6、三官山

十里平河奔泻清澈,千亩天然牧场牛成群,百米飞瀑壮观非凡,还有珍稀植物沙罗、连片红色野蕉林,这就是地处高州东部的三官山的自然胜景和特色生物。近年来不少市民、学生前往观光游玩,但由于该地地处偏远,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三官山坐落在高州市新垌、云潭两镇交界处,海拔1252米。山内森林茂盛,绿草连绵,溪流众多,奇石连堆,形成了平河、三官湖、白水角瀑布、龙湾涡瀑布、大型牧场等自然景观。作为电白沙琅江和高州云炉河的发源地,三官山山中泉眼众多,溪流成河。三官山东面半山腰处,一条名曰“平河”的河流终年清水奔流不息,河中鱼虾及沙石清晰可见,水质甘甜清凉。由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山下村民及镇的学校、机关单位都是接通水管直接饮用。平河流经处,全是形状各异的石块,经过千百年流水冲刷,这些或大或小的石块少了棱角,多了圆润,有可供20多人卧坐的大平石块,有悬空而出的棺材石,有奇特的多孔石块,有洁净的鹅卵石,以及神似各类形态的石块。游人每每爬至半山腰的平河处,都要惊讶于流水的清澈、沿河石块的神奇,洗个脸、浸个脚、甚至洗个澡,再充满水囊,游览过后再攀登一官、二官、三官三峰。而在龙湾涡瀑布下的流水,既大又急,险而不绝,河段甚长,是开发漂流项目的可选之处。

高山流水自然形成瀑布,三官山的瀑布具有大、高、险的特征。平河的水在白水角处,约70°角狂泻而下,形成两个100多米长的瀑布群,壮观非凡,远在十里外的云潭墟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白色的瀑布,白水角也因此得名。走近白水角,在震耳的水石撞击声中,在纷飞的小雨珠中,既感受如丝的凉意,又惊叹自然竟有如此天工巧匠。白水角周围全是石场及山林,可资开发的景观众多。而在平河的中游处,形成了贮水面积数千亩的水库,最深处达25米,在海拔近800米的高处,竟有如此宽阔的水面,且水库与周边的山林、草地、石块融为一体,实在难得。与此水库遥遥相望的,是茂名第二大水库——电白罗坑水库。登临三官山,既可远看罗坑水库的一盆蓝水,又可俯视高州、电白一带的村落、河流、田野,视野开阔,境界上升,每上一峰,都有新的景观入眼。

三官山又是一个天然牧场,山下村民的耕牛,每到农闲时节,被赶上山后,便不再受照料,要待到农忙才被赶下山耕作。爬山者往往可见一群群大水牛在草原上吃草、闲卧,形成了一幅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群牛图。三官山特色植、动物甚多,未遭人为破坏的连片野生红蕉林,珍稀植物沙罗,有望成为观光亮点。山里还时常出现野猪、黄。而山下有小有名气的云潭爆皮王、竹笋,新垌香薯、茶叶、铁鸭、流垌甜薯、仁面子等特产,值得包装销售。三官山的三个山峰,分别名曰一官、二官、三官,或峻峭,或浑厚。在三官山的一些小山岗,生长着柔滑细嫩的草,从山头滑下来既刺激又好玩,称之为最原始的滑草项目并不为过。三官山气候宜人,曾有“冬天不用被,夏天不用扇”之说,山中常有浓雾遮蔽,时而流云似仙境,时而可见蓝天青峰。

高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高州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县级市高州旅游,由茂名市管理。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高州旅游,辖23个镇5个街道。所以高州推荐的旅游景点有玉湖景区、高州仙人洞景区、仙台寺、三官山、浮山岭景区、高州关山、盘州公园、宝光塔、关礼阁、关山寺群高州旅游,都是不错的选择。#高州#高州风景区玉湖景区玉湖景区是高州红色旅游的必经之地,是高州三大自然生态景区的中心。以玉湖风景区为依托的高州水库,是以灌溉、防洪、供水为主,发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景区四面环山,连绵不断,绿意盎然,绿水柔美,形态各异,景色万千。可谓是一个特色的图书馆,一个风景的岛屿,登高远眺,数百个岛屿漂浮在海上,风景优美。景区以亭台楼阁、花草点缀,以神话、雕像和名人的书法题字赏心悦目。它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的巧思。自然与文明同山川,就像一幅岭南山水画。有雄伟的大坝,日月同辉,龟蛇锁坝,七星伴月,千岛迷宫,天堂鸟,龙和仙等工程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是现代人休闲、度假、聚会的好去处,是茂名市的“后花园”。玉湖风景区以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而闻名。主坝长1公里,高50米。它拔地而起,矗立在长坡尾旁,气势磅礴。云开山像一条巨龙驻扎在库区周围,水库岸边群山环绕,峰峦叠嶂,亚热带灌木四季常青,春夏之交繁花似锦,明月高照高州旅游;水道蜿蜒曲折,进入十八个海湾,就像一个水迷宫。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景点组合紧凑,形成高州旅游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是一个理想的旅游,会议和休闲胜地。

高州旅游景点哪里好玩

1、玉湖风景区高州旅游,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茂名市高州市长坡镇。玉湖水面平静如镜、碧绿如玉高州旅游,故被人们称为“玉湖”。景区。

景区内天然水洁,林木花香,风光秀丽,多姿多彩,被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有大坝雄姿、日月同辉、龟蛇锁坝、七星伴月、百鸟朝凤、龙子仙女、水上迷宫、小鸟天堂、飞渡桥等景点,工程、自然、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是茂名市高州旅游的“后花园”,可乘船观光旅游。

2、高州仙人洞风景区,远近闻名的“空调村”。位于茂名市高州市深镇境内夏季避暑的好去处。以高山丘陵为主,多河流,峡谷地貌,景区最高海拔约1380米,冬暖夏凉,是远近闻名的“空调村”,生态保存良好,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走进仙人洞风景区,满眼的绿意,让人融入大自然,空气中的氧含量特别高,流顺着流水拾级而上,看到瀑布飞流直下。还有刺激惊险的5D玻璃桥和空中漂流、下山滑道等,让高州旅游你尖叫连连。

3、笔架山森林公园,登山顶可以一览高州全景。位于广茂名高州市城区南部,有左、右、中山峰,三峰一线并列,形似笔架,因而得名。主峰海拔208米,不是很高,但拔地而起,山势险峻。一个自然而成的山体被改造成的森林公园,算是高州市区唯一的森林资源和大的活动空间。

在山顶能够看到高州全景,这里也就成了高州的网红打卡点。由于比较近市区,节假日到笔架山登高健身、观光旅游者络绎不绝。

4、高州市博物馆,了解高州历史文化,外观复古。位于广东茂名高州市城西观山公园内。始建于1961年,该馆大楼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两层仿古建筑。入门大厅两旁悬挂着两幅金色“丝绸之路”浮雕。

5、宝光塔,广东省最高的楼阁式塔。

位于茂名市高州市区鉴江河西岸,建于明万历四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光塔是明代全国第二高塔,广东省最高的楼阁式塔。宝光塔为八角九层砖塔,外墙涂抹成白色,内有阶梯螺旋登顶。

  王粲生平简历

 王粲 - 介绍

 王粲(càn),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出身于大官僚世家,天资聪颖 ,少有才名。17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乱乃不应召,离长安而往荆州事刘表,16年未受重用。刘表死,粲劝其子刘琮归附曹操 。曹操任用粲为丞相掾,后官至魏国侍中。王粲的文学创作以诗赋见长。由于遭逢乱世,长期客居,他的诗赋中怀乡之情甚重,情调较为悲凉。诗以四言、五言为形,其中五言诗成就颇高,代表作有《七哀诗》三首、《从军诗》五首。《七哀诗》第一首“西京乱无象”作于诗人初离长安时在郊外所见难民弃子的惨状,具体描写了汉末战乱给国家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难,“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 ,抱子弃草间”,描绘出这场时代惨剧的凄楚至极。王粲赋今存20多篇,多为骚体。其中《登楼赋》最为有名,寄情于景,简洁明快,构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抒情小赋的发展中占一席地位。王粲的诗赋以抒情为主,感情真挚,辞采秀美 。明代张溥集有 《 王侍中集 》1 卷 , 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王粲 - 概述

 王粲出身于东汉的上层官僚之家,曾祖王龚顺帝时官至太尉,祖父王畅灵帝时官至司空,都曾位列三公。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王粲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幕府名士。优越的家庭条件,加上本人的刻苦努力,终于使王粲成就了自己在文学上的不朽事业,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和《七哀诗》等作品。当时,有七位创作成就很高的人被称作“建安七子”,王粲不仅名列其中,而且是七子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同时,由于王粲的特殊经历和贡献,也使他成了我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王粲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他“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作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用现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王粲的语文算术成绩都好,是一个文理科俱佳的全才。

王粲 - 人物生平

 建安二十二年 (公元217年),王粲与刘桢、陈琳、徐瑀、应玚等人同染疾疫而亡,可见他身体状态不佳。他所写的《七哀诗》里面有很多对于战乱的描写便知他有多愁善感的一面,其性格大概可以推测一番。作为东汉豪族的山阳王氏,祖孙数代为东汉的政治、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尤其在党锢和清议这两件大政治事件中,他们的态度更代表了当时士大夫的的政治观念。尊崇皇室,铲除宦官是他们的政治理想;激浊扬清,德行兼备,是他们的政治信仰;礼教并行,才华卓越是他们的政治作为。王粲作为他们杰出的后裔,在思想上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在学术上更以多种角度展现了家族的力量。从诗文到音乐、玉石服饰,无一不让后人敬佩山阳王氏家学之渊源,王粲才华才华之横溢。但在东汉末年动荡的政局中,豪门的背景,却成为王粲在曹魏政局中被猜忌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继承了祖上的政治观念,却与宦官家族出身的曹操在最高的政治理想中,有不可缓冲的矛盾,这可以看作豪族与寒门的冲突。

 厌恶宦官、爱戴皇族,重视名分门第,嗜好经史儒学,尊礼重教,制雅乐,着服佩,其诗文昭显时代之精华,在公堂之上他典定朝仪。这些都是王粲身上不可磨灭的亮点。笔者认为,这两任主公,都没有从正面发现王粲的才华。虽然王粲有不足之处,但他的能力没有得以全面展现,是这两个主公之遗憾。王粲有政治雄心,这些在从他的诗文和行为都可以察觉出来。但他有其薄弱之处,这使他没有被刘表重用。在曹操手下,他虽有高位,却无实权。笔者认为,其中最深刻的原因,也许是王家祖上之辉煌,给后世子孙造成某种严重的心节,压力乎?动力乎?其次是王粲被他的主公认为不够精明强干,可以猜测他在刘表和曹操的领导下,都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政治地位。但刘表自身的用人政策的确被史家非议,而曹操建立的一系列人才标准,随着司马家族篡位,也被历史遗忘。总之,王粲的出身既成就他的不凡才华,同时也抑制了他的政治成就。相比之下,出身寒门的官员内心没有过多的政治顾虑,其祖上的背景简单,反而容易得到曹操的信任。

 王粲 - 人生悲剧

 王粲的悲剧是东汉豪族的士大夫的共同问题,例如王粲的交际圈中,多为东汉名流后代。在曹操政权中,他未与军政要员有深入的瓜葛。一个人的朋友圈,可以从某方面体现他的处世态度。与最高权力集团的关系,也是政治家获得机会展示才华的另一个因素。被曹操猜忌甚深的王粲,相对与他一起共事的侍中而言,缺少锻炼的机会。一个在政治思想上与统治者有出入的人,在管理之时必然有磨檫产生。王粲也做过尝试,意图改变局面,但最后还是以一代文学家身份见证曹操数次出征,算是圆满完成一个从军侍中的使命,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学著作,但对他个人而言,这类文学作品并未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为山阳王氏的后人,他的成就远不如先人。主要因为曹操抑制豪强,猜忌党锢名流之后裔。这是时代的悲剧,因为王粲的家世背景与曹操的执政理念有冲突,而王粲的家庭背景对他个人影响很大。

 王粲的一生,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他意图以政治家的身份被后世怀念,却被其文学才华所夺彩。“怀才不遇,难觅知音”这八个字可以概括他的心境。王粲虽有才干,却非曹操所喜好精干官吏,这也许跟他的性格有关系,更与他的遭遇不可分离。家庭的出身,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影响了一个人的前半生,其氛围环境甚至可以熏陶一个人的一生。汉魏之际,风起云涌,看多少豪杰,最后消逝在烟雨中。

 王粲 - 人物贡献

 由于王粲才高名重,十七岁那年,东汉朝廷便征召王粲为黄门侍郎,王粲却以长安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为由,不应征召。为躲避战乱,他前往荆州投奔了刘表,进入刘表幕府工作,开始了他的幕府生涯。自此以后,王粲再没有离开幕府工作,可以说是终身从幕。

 建安前期的荆州,与曹操所处的邺下相同,也是一个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荆州刺史刘表是东汉宗室,据有今湖北湖南一带,占地千里,带甲兵十余万。由于那时战乱尚未殃及荆州,刘表又采取了“爱民养士,从容自保”的策略,所以中原百姓与文人俊杰为避战乱多有迁徙归附者。而王粲与刘表系同乡,刘表又是王粲祖父王畅的学生,故王粲前来投奔刘表,便是情理之中的事。王粲出身于望族,又是名扬四海的才子,刘表原打算将他招为东床快婿,无奈王粲身材短小,长相丑陋,刘表又很看重外表,所以联姻之事终究未成。这对王粲来说,当然是一件不小的憾事。更有甚者,刘表在政治上也不怎么重用他,只是将他的文学才能为己所用罢了。

 在荆州十余年,王粲始终只是依附于刘表的一个普通幕僚,有一个安身之处,却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对王粲来说,一方面是汉室丧失权柄,各地军阀割据,像他这样有才华的文人,却无法为朝廷出力;另一方面是他所依附的刘表才能庸劣,量小识浅,又不知道使用人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而前途渺茫,所以,是留是去,进退两难。王粲本是一个热中于仕途功名的人,其郁郁而不得志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而这种心情,也就很自然地流露在他那些述志抒怀的诗赋之中。写于这一时期的名作《七哀诗》之二,通篇所表达的,就是王粲当时的政治苦闷和他寄居异地、怀念家乡的寂寞忧伤之情:“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名篇《登楼赋》,也是王粲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主旨与此诗大体相同。赋中起句为“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一个“忧”字,可以说包含了这些年他在荆州的全部心境,也是全赋的情感底蕴。接着写四周景色秀美,却是“虽信美而非吾土兮”,透露出身在异乡客地的愁怀。再接着是叙述自己的忧思之源,乃是社会动乱,只身飘零,进一步抒发了“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的故土之情,蕴含着要离开刘表,荆州非久留之地的意念。最后,赋文更深一层地点明了忧思的内涵,是希冀时世早日清平,以施展自己平生之才力,但此种期望又迟迟不见到来,今已感到所依非人而抱负难展,因而不由得要“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了!全赋情从景来,写得悲凉慷慨,极富感染力,历来与曹植的《洛神赋》并列,一起被誉为建安辞赋最高成就的代表。

 在荆州的十五年里,王粲虽然未被重用,但对工作,他还是积极参与的,为刘表起草了不少公文,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长沙太守张羡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兵背叛刘表,刘表发兵讨伐。为了宣传这次军事行动合乎大义,就由王粲执笔写了一篇《三辅论》,以示师出有名。其中写道:“长沙不轨,敢作乱违,我牧睹其然,乃赫尔发愤,且上征下战,去暴举顺。”申明用兵乃是为了“去暴举顺”。此文被广为张贴、散发,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兄弟阋墙。刘表为了劝和,要王粲起草了《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两文。书中劝解袁氏兄弟毋作阋墙之斗,应当联合御侮,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写得“词章纵横”(张溥:《王侍中集题辞》),甚有文彩。

王粲 - 人物影响

 建安十三(公元208年)年七月,曹操起兵,攻打刘表。刘表死后,次子刘琮继位。章陵太守蒯越、荆州府东曹椽傅巽和王粲等人力劝刘琮投降曹操。刘琮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九月,刘琮举州降曹,王粲也来到曹操幕府工作。从此后,王粲仕途得意,官运亨通,不断升迁,一直被曹操委以重任。王粲先是因劝刘琮归降有功,被授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又迁军谋祭酒。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魏国既建,王粲官拜侍中。

 如果说,此前的王粲一直是在失意中度日,那么,自从来到曹操幕府工作后,王粲却如拨乌云见青天,命运有了实质性改变。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他连升数级,最后成了“建安七子”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人,是唯一的封侯者。这样的结局,恐怕是他在刘表手下工作时想都不敢想的。有为之士遇到有为之主,王粲的工作积极性于是得到空前激发和调动。《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驰,兴造制度,粲恒典之”。也就是说,此后的王粲除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谋议作用外,还倾注全力为曹魏新兴政权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制订了各项法律和法规,这实际上是为魏国的建立规划蓝图,奠定基础。秦朝有李斯定制,汉朝有萧何制律,魏国则主要靠王粲“兴制度”,作礼乐。此时的王粲,真可以用意气风发、春风得意来形容,对此,他自己也是不隐瞒的,如在《仿连珠》一文中,他便隐然以管仲自比:“齐用管仲而霸功立,秦任孟明而晋耻雪”。并强调说:“帝王虽贤,非良臣无以济天下”。

 因王粲强记博闻,曹操每逢巡游外出或征伐,还总喜欢邀王粲同行。同他的仕途遭遇相一致,王粲的文学活动,大体上也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划分的界线就是建安十三年的归附曹操。前期他主要在荆州过着流寓生活,亲历过战乱灾祸,又长期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忧国忧民之情与怀才不遇之愤纠结在一道,使他的文学作品笼罩着一层悲凄愤悱的情调。后期他在曹操幕中,一方面受到北方广大地区已经实现统一的形势的鼓舞,一方面也因担任重要官职而激发起建功立业的信心,所以他的创作基调又转变为激奋昂扬。如分别写于曹操西征关右和东征孙权的《从军诗》五首,便对曹军的征伐作了热烈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从军征战、建功立业的激昂情绪。

 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们之间经常有诗赋往还。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王粲随曹操征讨孙吴,次年春,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曹丕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顿时,王粲的墓地上响起了一片嘹亮的驴叫之声。这驴叫声响彻四野,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千古绝唱。葬礼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诔》,其中说:“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庶几遐年,携手同征。如何奄忽,弃我夙零。”可见其交情确实非同寻常。

 王粲 - 人物评价

 陈寿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粲特处常伯之官,兴一代之制,然其冲虚德宇,未若徐干之粹也。”(《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传》)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粲长于辞赋。干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传》引《典论》)

 钟嵘评魏侍中王粲:“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诗品》)

 白居易《题文集柜》诗:“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世说新语》: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王粲 - 历史故事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的两件小事,证明了王粲确实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

 故事一

 有一天,王粲与几个伙伴到郊外玩耍,走到半路上,发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碑文。勤奋好学的王粲见碑文写得不错,就大声读了起来。伙伴们早就听说他有过目成诵的本领,就和他开玩笑说:  “王粲,你读完这一遍,能背下来吗?”

 王粲谦虚地说:“试试看吧。”

 于是,他把脸背过去,一句句地背诵起来。伙伴们一边听,一边对照原文看,他们吃惊地发现,王粲竟然背得一字不差!大家不禁为他喝起彩来。

 故事二

 还有一次,王粲在旁边看人下围棋,一不小心把棋盘给碰翻了。下棋的人见是王粲,就故作生气地说:“这可怎么办啦!我们就要见分晓了,本可以赢他一盘,看,却让你给搅了!”王粲说:“对不起,我给你们复盘成吗?”说着他捡起棋子,按刚才的棋势摆了起来。摆好之后,下棋的人和观棋的人,都不信王粲摆的和原来是一样的,就用东西把棋盘盖起来,要王粲另外再摆一盘,看看两盘摆的是不是完全一样。王粲二话不说,就在旁边重新摆过了一盘。摆好后,经过对照,一子儿不差。从此,王粲惊人的记忆力便远近闻名了。

 蔡邕是当时的文坛巨匠和领袖,此人才学过人,朝野闻名,人们对他无不敬仰,家里常常宾客盈门。有一天,王粲去拜访他。蔡邕早已听说王粲的大名,听说王粲到来,慌忙出迎,连鞋子都穿反了。王粲进屋后,宾客门见他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而且身材短小瘦弱,容貌丑陋古怪,大为惊讶,弄不懂蔡邕为什么要如此看重王粲。蔡邕明白众人的心思,就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殊的才能,我是不如他的。我家的书籍文章,都应该送给他,才算物归其主。”从此,两人便成了忘年之交。

 王粲 - 文学成就

 俞绍初的《建安七子集》记载王粲著有《尚书释问》四卷,《汉末英雄记》十卷,《去伐论》三卷,《王粲集》

 十一卷(包括诗、赋、论、议垂共六十篇)等著作传世。王粲以赋见长,曹丕誉有评曰:“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如:《登楼赋》(荆州羁留时写)、《公讌诗》(王35岁时写)、《咏史》(建安十六年写)、《七哀诗》二首(荆州羁留时写)、《赠蔡子笃》(入魏前作)、《赠士孙文始》(入魏前作)、《赠文叔良》(十八岁作)、《从军诗》五首(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时作)。王粲在《昭明文选》中入选作品数量上可以看出,王粲入魏前的诗比较多,其名篇《登楼赋》、《七哀诗》都在荆州完成。陈寿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粲特处常伯之官,兴一代之制,然其冲虚德宇,未若徐干之粹也。”以建安十四年作为划分点来看,王粲的文学创作可分为入魏前后两部分。他的文学作品中以入魏之前的部分成就较高。

 在荆州之时,王粲在仕途上很不得志,但他的文学作品如《登楼赋》、《七哀诗》等成为后世之典范。同期的文章中如《三辅论》、《荆州文学官志》、《为刘表谏袁谭书》、《为刘表与袁尚书》等,在行文中有明显的政治主张,如“摧严敌于邺都”“且当先除曹操,以卒先公之恨”,与汝南袁氏联手消灭曹魏等政治思想流于纸上。可见刘表对于王粲的思想并未严格控制,使其精神意志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看出他有“走袁术于西境,馘射贡乎武当,遏孙坚于汉南,追杨定于析商。”的豪情。刘表在文学创作上对王粲也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使其保留了学术的纯洁和人格的独立。《荆州文学官志》中有“夫文学也者,人伦之首,大教之本也。乃命五业从事宋衷新作文学……五载之间,道化大行。”的语句。虽然王粲在政治上没有得志,但是精神层面还是相当充实。王粲在《儒吏论》中一句“然则文法典艺,具存于此已。”便知他本人对历代法律和文书很重视,是一个把治国经验放在首位的官吏,相比空谈玄理的儒生,王粲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智。这些与曹魏崇尚名法的观点,正相吻合。他虽有“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的表态,也曾写过《为刘表与袁尚书》一文,其中的内容是号召各位军阀“惟曹是务”(曹操),以达到“共奖王室”3的目的,由此也暗示王粲可能对曹操的忠诚不够坚定,故可以推测曹操可能对王粲的信任有所保留。 入魏之后,他的《浮准赋》、《止欲赋》、《闲邪赋》、《咏史诗》、《吊夷齐文》、《为荀彧作与孙权檄》、《校猎之赋》、《作难钟荀太平赋》等更多是为曹魏当局歌功颂德,尤其是《从军诗》、《俞儿舞歌》、《寡妇赋》、《太庙颂》、《歌安世》等都是奉曹操父子的旨命而作。虽然这些文章的实用意义和社会功效不差,但缺少真情实感,诗人的文学自觉意识明显减弱,如“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从王师以南征”等语言的诗句开始大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入魏之后,王粲所写文章多为礼乐之文。由此又能看出曹操对文人的笔墨控制度不低。《魏志》有“粲才既高……至于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可见,王粲入魏后,写作风格和个人旨趣受到政局影响,文章内容重心发生转移。景蜀慧教授在《王粲典定朝仪与其家世学术背景考述》里推测建安十八年,群臣劝进表可能出于王粲之手。建安二十一年,王粲从征吴, 有《从军诗》五首,其中流露出世态悲凉的态度并对曹魏获胜的信心。文中流溢出对曹操的赞美。如“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国疾”等。由此可以看出王粲确符合史书中“以文才出名”的评价。

王粲 - 作品介绍

 赠蔡子笃诗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我友云徂。言戾旧邦。舫舟翩翩。以泝大江。蔚矣荒涂。时行靡通。慨我怀慕。君子所同。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衡。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人生实难。愿其弗与。瞻望遐路。允企伊伫。烈烈冬日。肃肃凄风。潜鳞在渊。归雁载轩。茍非鸿雕。孰能飞飜。虽则追慕。予思罔宣。瞻望东路。惨怆增叹。率彼江流。爰逝靡期。君子信誓。不迁于时。及子同寮。生死固之。何以赠行。言赋新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嗟尔君子。如何勿思。

 七哀诗三首

 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违。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覊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三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推荐阅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12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5
下一篇2023-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