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击球技巧之手腕发力续篇

羽毛球击球技巧之手腕发力续篇,第1张

手腕发力和手指发力是很多初学者耳熟能详的发力技巧,在初学者的发力体系里, 手腕发力是属于禁忌的 ,但又是羽毛球技术中 很关键的部分 ,不得不说,在前文中曾经讲过手腕发力的联动关系,本文将重点阐述手腕动作本身的一些特性,也是对杀吊理论的补充。

当然还是要警告广大的业余爱好者,手腕发力属于巧力,没有核心力量的保护,盲目使用,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请量力而行!

温故而知新,首先回顾一下前文中手腕的基本动作,下图为腕关节的活动度示意图,可以看出 手腕屈伸 的幅度要比手腕展收的 幅度大, 小臂旋前与手腕屈伸幅度相当。

手腕的内外旋动作 是基于小臂旋肌做功产生的动作,一般称为小臂旋前和小臂旋后,在借助大臂旋转的基础上可以大幅的提升活动度,因此也 是手腕发力的主要动作。 (注:转腕动作只是整个手臂旋转的一部分,实际击球时还包括肩部和肘部的旋转)

手腕的展收动作 是小臂尺侧和桡侧屈伸肌交替做功产生的动作, 是手腕发力的辅助动作。

手腕的屈伸动作 是小臂内外侧屈伸肌群交替做功产生的动作, 一般发力很少会用到屈伸动作。

手指动作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四指动作和拇指动作,由于手指关节较多,所以手指动作有 长屈伸和短屈伸 ,当然手指同样具有 展收动作 。

手指动作 配合手腕动作发力是 挥拍一致性或者挥拍停顿最后的发力点,也是瞬间发力的关键。

在很多文章里已经阐述过,发力是肌肉做功,所以想要了解手腕发力的特性也避免不了检查一下手腕肌群的一些特质。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其一,控制手腕手指动作的肌群基本都在小臂,只有个别手指肌在分布在手掌上,也就是说 手腕发力是以小臂为主导的 ,并且最主要的内外旋发力是小臂的旋肌,与控制手腕手指的肌肉无关。

其二,手腕手指的 肌肉都很细长 ,也就是说这些肌肉基本都 属于快速肌 ,虽然具 有一定爆发力 ,但相对于大肌肉来说 续航能力很差 。

所以,在常态下,要尽量 保持手腕手指的放松 ,仅在 击球瞬间快速抓紧球拍发力 ,初学者往往因为过于紧张,从一开始就死死的抓住球拍导致最后的击球反而发不出力。

这在很多职业球员的慢动作视频中能明显的看到挥拍前期都会不自觉地松开手指。

其三:腕肌做功属于平衡杠杠运动,手指肌做功属于速度杠杠运动,所以 手指发力 比腕部发力 更快捷 ,但也更容易疲劳。

所以对于瞬间发力来说,或许可以 更多的利用手指发力 ,尤其是拥有多条且独立肌肉群的大拇指。

其四,小臂肌肉的分布是有层次的, 旋肌群在小臂深层 ,紧贴着骨骼(尺骨和桡骨); 腕肌群(屈肌和伸肌)位于小臂表层 ,离皮肤最近,是可以摸到的肌肉; 手指屈肌 则是 在腕肌的下层 , 手指伸肌与腕伸肌并列。

腕屈肌和指屈肌大多是重叠的 ,从这点上来说, 腕部的屈曲动作和手指的屈曲动作不应同时发力 ,这会造成肌肉同时收缩互相挤压达不到最佳发力效果。

如果可以换个方式,依次收缩发力或许可以改善,比如 先屈腕再屈指 ,这样的 顺序发力还会产生叠加波 ,让后发的力量更足,然而这样的发力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 后发肌肉 (指屈肌) 会 反向挤压 先发肌肉 (腕屈肌) ,恢复之前完成的屈腕动作,这一点似乎也与挥拍时手指放松握拍有一定的关联性。

其五: 屈肌和伸肌的起点分别位于 肘部内侧和外侧 (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 。这样的构造会让 手腕 在 同时内旋和屈曲 时 拉扯伸肌 产生一定的反抗动作 ,而当 手腕 同时外旋和伸展 时 拉扯屈肌 产生一定的反抗动作 , 强行动作 还有可能增加一定的负担 造成肌腱受损 。

(注:过多的内旋前屈引发网球肘;过多的外旋后伸引发高尔夫球肘)

反过来说,当你不得已想要屈腕时 (正手压腕) ,小臂为了保护伸肌选择适当的 外旋 会感觉 动作更舒服 ,而当你要伸腕时 (反手压腕) ,小臂同样为了保护屈肌选择适当的 内旋 也会觉得 更加舒服 ,但这与挥拍时的发力方向似乎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基于手腕手指发力的部分特点,也就产生了现在的相对公认的标准挥拍动作。

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 正手挥拍发力时,手腕内旋内收,食指和后三指扣压,不可屈腕 ,适用于初学高远挥拍和重杀发力技术。

反手挥拍发力时,手腕外旋内收,拇指顶压和后三指扣压,不可伸腕 ,适用于反手高远。

上述两种动作是最基础的手腕发力动作,从 摆臂展腕开始,到手腕内收,最后抓紧球拍击球 ,这个 手腕展收发力 的过程可以 称之为甩腕 。

正如前文的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屈伸手腕,会导致 手指发力不足 ,这也是有些初学者总感觉击球时抓不住拍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甩腕时屈伸手腕更容易引发肌腱损伤,所以请 初学者尽量不要压腕击球。

由于手指肌群的快速杠杠原理,在大多瞬间发力时则会用到更多的手指捻转动作,适用于正手中前场推扑等小发力技术。

同样因为拇指肌群的特殊性,反手的瞬间发力也会用到手指捻转,且适用范围更广,包括后场球技术。

正手后场内旋包击球 是基于主动进攻时的发力方式 (高点) ,当应用在 反手后场球 时,因大多处于被动状态 (低点) ,手臂外旋仅可以提供挥拍加速,而 拇指外旋捻转 受到关节的限制, 很难发挥作用。

在实战中很多职业球员在反手后场都很少用到拍面外旋击球,这与正手击球时的拍面内旋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当然在较为主动,且球在身前的情况下,反手拇指捻转的爆发力还是具有很大的威胁性的。

所以大多反手后场球我们会用下图的发力方式,或许可以称为 反手拳握 ;

而在 正手区 因个人发力习惯的不同,也会出现类似的 拳握 挥拍 ,见下图。

上文中的小臂内外旋是标准的挥拍发力动作,手指捻转是进阶的瞬间发力动作,旋转方向与小臂相同,这两个动作都是基于包击球的理论,可以称为 正向包击 。

然而在标准之外也会有例外,在特定的情况下,当你无法实现正向包击的时候,需要偶尔改变一下内外旋的游戏规则。

正手挥拍发力时,手腕外旋前屈,食指和后三指握紧。

反手挥拍发力时,手腕内旋后伸,食指和后三指握紧。

(注:反手后场球一般不带有内旋动作)

上述两种动作是变化的手腕发力动作, 从 摆臂 开始,到 手腕瞬间外旋前屈(内旋后伸) ,最后 抓紧球拍 击球 ,基于手腕手指肌群的层叠特性,手腕在屈伸后会产生一定的反向动作,看上去像是手腕抖了一下,所以这个 手腕屈伸 的 发力 动作可以 称之为抖腕 。

(注:发力击球时的拍面反作用力也会使手腕和手臂出现反弹现象,所以甩腕时同样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反向包击动作与标准动作是相反的, 对球产生的旋转效果也会不同 ,多用于中后场的快吊和点杀。

不妨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在挥拍时拍面已经转正,但又 不想马上发力准备多停顿一会 ,那么之前挥拍的蓄力过程就会消散,这跟劈吊斜线是不是很像;

(注:反手多为被动,击球时经常需要通过停顿破坏对方的节奏)

又或者你举拍的时候 击球拍面没有对着自己 而是向外的,如果用正对自己的那面击球似乎又来不及,这个时候你或许就可以选择反向包击瞬间发力击球了,这跟反手正打是不是很像。

最后我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老一辈的球员握着苍蝇拍,驾拍时拍面冲外,或许正是用了这种反向包击的击球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还拉近了与左手球员的差距。

(注:左手内旋是顺风球即正手球快,右手外旋是顺风球即反手球快)

甩腕是标准的挥拍动作 ,是正向包击;而 抖腕是应对突变 的挥拍动作,相对于甩腕是反向包击; 手指发力可以增加对战时的突然性。

本文的宗旨是抛砖引玉,更期待大家去开发新的技术,有时候换一个方向去思考会带来全新的体验,这类反规则的应用或许还有更多的案例,之后的文章也会陆续讲述,当然这种方式是否仅仅是临时的应变措施,是不是可以本末倒置的作为基础去训练,还有待大家自己去体会!

肘关节术后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帮助促进肘关节的恢复。 1、肘关节的屈伸训练:握住患侧手腕,轻轻的尽可能屈肘关节,保持最大角度2秒钟,然后,尽可能伸直肘关节,重复动作,20次为一组,每次做1组,每天做4次。 2、肘关节的旋前与旋后训练:保持肘关节在适当的位置,握住患侧的手腕,使患侧手臂产生旋前与旋后的动作。 要求:动作轻柔,必须经过前臂的中立位。维持2秒钟,重复20次为一组。每天做4组。 3、屈伸手腕(主动):将肘关节放置在一个沙袋上,让手掌下垂,在患侧的手指上施加外力使其下垂程度增加,也可以借助下巴来施加外力,保持2秒钟,重复20次为1组,每天4组。 4、主动伸肘关节:把一本字典放置在桌面上,用健侧手握住患侧的手腕使其肘关节进行屈伸运动,保持2秒钟,重复20次为1组,每天做4组。 5、背伸手腕(主动):借助健侧手的帮助,尽可能让患侧手腕进行背伸运动,保持2秒钟,重复20次为1组,每天4组。 6、握拳动作:在康复初期进行徒手的空抓动作,当肌肉力量增加后,可进行网球的握捏动作,要求是让手掌进行充分的伸与最大范围的握拳动作。

病情分析:

你好,患者是挠骨骨折而且是钢板固定术后。这易引起关节的硬化的。必须加强运动才行的

意见建议:

建议可以多做做弯曲的动作。同时建议家人配合做手腕的被动屈伸动作。也可以用握力器增加握力只要坚持运动是可以改善或是恢复正常的。

手指关节疼痛表现为主要由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外伤,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以及发热性疾病等致关节疼痛,红肿,炎症和活动受阻,功能受限轻者因疼痛影响活动与睡眠,重者严重影响劳动与生活料理以上引起关节痛的疾病,多侵犯,累及或损伤到膝,髓,肩,肘,腕,踝关节,也有影响到指,趾关节的,无论哪个关节受累,均给病者带来疼痛之苦

  常见的关节痛,凡风湿性的多呈游走性,有的有轻度红肿;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常侵犯心脏,后期发展成风湿性心脏病;凡类风湿性的,以手,腕,踝,趾关节受累最多,发病关节处红,肿,热,痛明显,发展至晚期则造成关节变形,僵直至活动严重障碍发病年龄多在20~45岁,女件比男性高3倍;凡因外伤(扭,挫,跌,打,碰等)撞击于关节者,轻者皮肤红肿,重者可致韧带撕裂,关节脱位甚或骨折,破裂,这种伤损均可带给伤者以严重的关节痛;凡全身性发热,感染或结缔组织性疾病,都可累及,影响到关节,常致关节与肌肉疼痛凡此种种关节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43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