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学讲究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对直接攻击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历史上的无数武林高手几乎都是在修炼N年后才逐渐依靠强健的体魄顿悟出杀人的技巧。
但在战斗中需要的是精确的杀戮机器,每个战士不可能有比较长的时间领会武学浩瀚的内在后再顿悟出杀人的技巧!
所以格斗的产生类似于武术的速成班,抛弃大量不实用的花哨动作,把最终目的——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杀死对手,保存自己放到了首位!
个人以为,格斗技术包括五个原则:
1、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
2、以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位置;
3、在攻击敌人并使其失去身体平衡的同时,必须尽量保证自身的平衡;
4、善于借助敌人的动作增强自己的攻击力量,也就是传统武术中的‘四两拨千斤’;
5
、在准确掌握每个格斗基本动作的前提下,通过锻炼、对练甚至实战,不断提高攻击动作的速度、准确和力量!
在这里首先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攻击敌人!
1、在进行徒手格斗时,自己的生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应当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制服敌人,总之就是什么招管用就用什么招,千万别不好意思啊!
常见的招数有朝对手脸上扔沙土,用身边可以找到的东西(以战场上为例)比如挖战壕的工兵锹,构筑工事的钢筋、随身的钢盔、皮带等等等等打击对手!(如果在大街上那就用传统的十八般兵器好啦~比如斗殴兵器谱上的第一利器——板砖,还有折叠凳西瓜刀高跟鞋啤酒瓶子等等等等)
如果运气实在不好,找不到任何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屁股后面一摸,假装掏出个飞刀暗器什么的向对手投掷,使对手退缩或闪避、遮挡,如对手出现上述动作,可利用其迷盲之际向其迅猛攻击,并将其置于死地!
2、如果真的什么武器都找不到,则应该运用你自身的武器了!
比如:
手掌外侧——手指紧紧并拢伸直,使手掌外侧尽量坚硬;拇指紧贴食指。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一个受过训练的军人都懂得的招式,稍加训练,找准打击位置,手掌的打击效果并不亚于一根木棍,至少可以至敌伤残!
小拳——一般成年人的拳头打击面大概是50平方厘米左右,但如果在握拳时,以拇指紧扣食指将手绷紧,腕关节保持挺直以手指第二关节构成打击面,用尖锐的拳刃攻击敌人,其着力更好!通常一个成年人的小拳打击接触面大概是11平方厘米,压力压强作用力什么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拳尖——也就是传统无数中的凤眼拳的改版,主要用来攻击敌人的全身比较软弱、容易受伤的部位。握拳时,弯曲中指的第二关节,相临两个手指的第二节固定住中指两侧;拇指的末端紧扣中指的指甲(一定要扣紧,要不很容易伤到手指),腕关节保持挺直,然后你看对手哪脆弱就往哪敲吧
实拳——只要用力抓紧手掌就可以啦!但打法上的差异就多了,直线攻击和侧摆勾拳之类的就不在此赘述了,但大部分人都只习惯用拳头的正面、侧面攻击,其实用拳头小指外侧好象使用破冰锥那样锤击也相当有效的,尤其是反手攻击太阳穴,马上可以让敌人毙命,至少也让对手晕乎半天
掌后部——也就是掌跟啦!一般的动作是手指微曲,手掌后仰,尽量保证掌后部的坚硬,用掌后部攻击敌人,往往比拳头更有效果:弯曲的手指可以挖敌人的眼睛,要不就干脆从上到下逮着什么是什么一路猛抓下来!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身材不是很高大的人使用,试想一下,当一个身高165厘米的人攻击一个180厘米的对手,在近身后用掌后部攻击对手下巴,然后从眼睛一路抓下来恐怖啊
有一双上好的皮靴其实就拥有了一件犀利的武器——个人认为用皮靴的内、外侧蹬踹比用靴尖踢更有效果,因为蹬踹的接触面比较大,用意攻击敌人的手部位较小和突出外露的骨骼最为合适,而靴尖的攻击往往只针对小腿的骨骼才能显出良好的攻击效果。
当然啦,膝盖、手肘、肩膀甚至头部的顶撞攻击也相当有效,尤其是个子不高的人,利用近身攻击的瞬间以较短的发力过程抢先攻击,往往能战胜比自己高大的对手。
在这里还说个缺德招式啊——如果您使用的是某种牙好胃口就好吃啥啥香的牙膏,那么恭喜您咯!近身格斗、尤其是贴身缠斗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秒钟时间发挥你的生存本能,就有可能改变格斗的结局。当你的门牙狠狠地咬在对手的颈动脉或喉结上的时候,估计你还没怎么使劲,对手已经给吓软了
好了,现在聊聊用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和如何保持格斗中的身体平衡。
用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这个原则不但适用于格斗,也同样适用于作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对手总有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也一定有疏于防范的漏洞。
根据实际情况,用最大的力量攻击主动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可以取得速战速胜的效果!积极进攻是徒手格斗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积极进攻才有可能制服甚至杀死对手!
保持自己身体的平衡,使敌人失去平衡,是格斗中克敌制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街头,在遇到敌人后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迅速调整成防守姿势,首先保护好自己才能K别人嘛~~
一般的防卫姿势有很多,这里就说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姿势吧!(别告诉我你是黄飞鸿的徒弟啊~那姿势打死我都不用,太费劲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左脚跟与右脚尖基本在同一个直线上,上身微微前倾,双膝稍微弯曲,注意一定不能让双腿僵化啊!
双手成立掌,至少左手要保持立掌,这样方便拨挡对手的攻击,距离自己的脸部大概十五厘米,掌外侧向前,侧身面对敌人。这姿势有点象拳击的姿势,但平衡效应比较好,在与对手接触前,这个姿势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自己的平衡。
在与对手进行搏斗时,记得按照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重心,脚掌稍微向外斜摆以保持自己的平衡!当然,如果你自认为嗓子不错比得上张学友那记得用吼叫来乱敌精神啊~~(还记得武侠**里出招前那些高手哈哈嘿嘿的没完没了的吧)
格斗中利用敌人的冲力,保证自己的准确和速度都相当重要!
冲撞攻击通常出现在一些身材高大,体魄强健的对手身上,尤其是某些国家的打法中经常出现腰间发力的抱摔,肩头发力的扛摔和顶摔,这些打法的前奏就是冲撞!
针对亚洲(那杂种国家不算啊!)人均身高比欧美国家人均身高低十五CM左右的现实,对于进攻中出现的冲撞只有采取利用、闪避为主的打法,要不就太(别人我不知道,我是不去找那个不痛快,几年前和个俄罗斯军爷友谊比赛了一把,被那家伙的肩头侧撞扫了一下,我肋骨疼了一星期,喘气都疼啊!)
善于利用敌人的冲力也是格斗的另一个原则。毛主席说得好,要在战
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啊!在格斗发生的时候,应该永远假设对手比你强大N倍,尽量不要马上与对手进行体力消耗上的较量。
利用对手的冲力和体力将对手制服,比如说看见对手冲过来,在调整好自己的姿势的同时往侧面横跨一大步,迅速闪过对手的攻击或撞击,顺便把对手绊倒等等等等
在与敌人格斗的时候,绝对没有任何时间让你考虑该用什么招式!也没有任何时间让你耍帅摆POSS之类的,任何格斗动作都必须成为人的本能一般流畅的出现才能起到效果!
在训练格斗的时候,从掌握格斗的基本要领开始,必须尽量加快自己的动作,一招一式都要准确无误,再通过不断地锻炼、对练和积累实战经验来提高动作速度!
寻找正确的攻击目标是一个格斗者的必修科目,格斗是人与人之间的殊死争斗,格斗对象的弱点也就是自己的弱点,下面列出的这些人体上的位置基本上是人体最脆弱、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大家看看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啊!
人体在格斗中划分为三大部分:头和颈部、躯干、四肢。其各个部分的要害部位有:
头和颈部:耳、太阳穴、眼睛、鼻梁、上唇、下巴、喉结、咽喉、颈侧、颈背。
躯干:锁骨、腋窝、太阳神经丛、腹部、裆部、肋部、腰部、脊椎。
四肢:手指、手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脚腕关节、脚背。
在格斗中只要攻击这些要害部位,至少可以使人受伤,严重一点的就所以最好别找个没训练过的尝试啊,那会死人D!
在人体的重要部位,只要轻轻地压迫或攻击,就有可能使人至伤,致死!所以嘛~~~~呵呵,万一有兄弟愿意照着练练那千万记住啊!动作一定要由慢到快,由轻到重,通过训练和适应逐渐加大攻击的力量,千万别把你的对练玩死了啊那是要赔钱D!
先说说头部和颈部上的一些重要位置的攻击!
1、耳:一般的打法就是传统武术中的双风贯耳,最好是从后面攻击!两手保持杯状,同时排击敌人的双耳,尤其要记得用比较坚硬的掌根发力,效果更好!
一般来说吧,被一个成年男人来这么一下子,轻则会击穿敌人的儿膜,使其神经受到冲击,或者是耳内出血,重一点嘛那就是脑震荡,要不就OVER了!
2、太阳穴:为什么太阳穴是每个格斗者的首选目标之一呢?太阳穴部位的骨质脆弱,还有一条动脉和大量的神经丛集中在皮下,稍加打击,最少就是个中度脑震荡,重一点的攻击就只有一个后果了(我亲眼看见一个身高不到160CM的女人,用菜篮子打一个身高至少178以上的家伙,一击毙命!那男人是个城管,天天早上去菜市场没收人家东西,他家里的塑料脸盆都一千多个了)
3、眼睛:传统武术中的双龙戏珠大家应该知道吧?是用食指和中指成V字形刺入敌人的双眼,手指和手腕要挺直!但是一般没有受过训练的都玩不好这招,一是对手不会站着不动让你瞄准,二是发力的过程中产生偏差,搞不好想插眼睛的反倒捅进人家鼻孔了
这里说一种安全系数高,成功率大的方法啊,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关节在近战的时候,尤其是贴身缠斗的时候,猛戳对手眼窝,这样的打法攻击距离短,发力过程也短,容易击中目标!
接着上面的说~
1、鼻子:只要是打过架的都知道鼻子上挨一下的后果吧?但一般的兄弟都习惯正面攻击,那样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本人以为,从侧向攻击,尤其是用掌或拳头横击鼻梁效果更好,至少是个暂时失明!
要是用的力度够大,还可以将鼻梁骨的碎片嵌入敌人脑部,做到一击毙命!如果已经是贴身缠斗的局面了,那试试用掌后部从下至上顶击,只要击中了那就热闹咯~~~~~你可以在一分钟内看到不同颜色的人体分泌物!
2、上唇:估计知道打上唇的人不多。上唇是鼻软骨与硬骨的连接处,这里的神经很靠近皮层,是脸的要害部位之一!可以用角度稍微向上的手掌外侧或小拳猛击敌人上唇,就算是轻轻地来一下子,那疼痛的感觉啊我是疼得当时就晕乎了,腿都打颤!
3、下巴:用掌后部的攻击比用拳头来得安全有效!用拳头攻击有可能伤到自己的手指,而且发力时间比较长,对手会有防备D!
4、喉结:提倡的攻击方式是用掌外侧攻击喉结,但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啊~个人认为用小拳攻击效果也不错D,还有种打法是将右手八字张开,就象是要抓住对手脖子一样猛地撞过去,呵呵~~我试过最好的效果是我的对练狂吐了十分钟,一个下午喘气都带血腥味!
在这里说明啊,凡是有兴趣照着这些动作操练的兄弟,千万别随便找个人就试!万一出现什么不良后果可就违背了我交流探讨的初衷了,再次感谢那些关心我的朋友,是你们给我提了个醒!
1、咽喉:知道具体位置吧?就是脖子下面的那个窝窝!一般的方法就是戳击,用一到两个手指挺直,迅速地戳击 咽喉下部的凹处。效果很明显,至少可以让对手感到剧痛,严重点的会窒息、咳嗽,再严重点~如果戳破了咽喉皮层,那
2:颈外侧:自己把手放在脖子两侧感觉一下,找到那两条血管没有?用手掌外侧猛然砍击对手的颈外侧(要是没找着血管的我说明一下、就是耳朵下面略微靠前的地方),可以马上使对手失去知觉。这方法无论用正手或反手都可以,不必拘泥于自己的站位或一定用右手,这么打一下,对手将因为颈动脉、颈静脉和迷走神经受到打击而昏迷,但是不至于马上毙命,用于纯粹的防卫比较合适。
3、颈后部:用手掌外侧和拳头外侧猛击对手的颈后部,一般的效果是一击必杀!当对手低头向前或没有用手保护其上部的时候,通常用这样的方法。这种打法最普遍的出现是在二战的欧洲战场,通常用来袭击敌方的哨兵,有时候也用来抢啊~大家知道了吧? 搏击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很高,而且很全面,速度力量,绝对力量,耐力力量都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不可偏向。
速度力量就是一般说的爆发力,直接关系到动作的速度,也直接影响动作的打击力量。训练方法一用中小负荷进行快速度的动作练习,比如持哑铃冲拳,杠铃平推,小重量快速深蹲等。主要记住每次动作都要尽量以自己的最快速度完成,才能达到不断增长爆发力的效果。
绝对力量就是一般说的有没有劲,绝对力量在双方纠缠和摔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训练方法和很简单,就是冲击极限重量,但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在充分热身和有人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受伤。
耐力力量就是你持续进行高强度运动的能力,能否在比赛中始终保持击打有力就和耐力力量有关,训练方法就是用中等重量进行多次数多组数的反复训练。
力量训练后一定要注意对全身进行充分的放松,让紧张的肌肉恢复放松状态,这一点切记,很多人就是练完不注意放松导致动作僵硬,练的力就成了死力。还要注意多练习发力技巧。练出力量只是有了本钱,如何能有效地将力量作用到对手的身体上产生足够的杀伤力才是根本。
(一)上肢力量
搏击运动的上肢力量应重点发展、提高击打的力量及速度,使出拳凶狠,给对手造成威胁。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手腕、小臂(前臂)、大臂(上杯)肩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持哑铃练习
哑铃推举 哑铃体前平举
哑铃前平举 哑铃俯立侧平举
哑铃扩胸 哑铃两臂交换摆动
哑铃侧平举 哑铃前臂屈伸
哑铃体前臂交换推 哑铃臂环绕
(2)徒手练习
墙手倒立 墙手侧立臂屈伸
俯卧撑 俯卧撑推起击掌
指卧撑 仰卧撑
(3)双人练习
a牵拉:两人面对面站立,两腿前后分开,两人的同侧脚相对顶住,同一侧的手互握,两手同时用力牵拉对方,一方的脚离地为失败。
b抗阻力臂屈伸:两人面对面站立,两手指交叉互握,做抗阻力的臂屈伸练习20次至30次。练习时两人的脚均不得离地。
c推小车:练习者直接俯撑,身体挺直,同伴握其双脚跟抬起他的身体,做快速的双手撑地向前爬行练习,也可攀台阶。
(4)肋木练习
握肋木两臂屈伸 侧上举
前倒推起 水平静力支撑
(5)沙袋球和实心球练习
单手正面推掷球 单(双)手体前上抛球
单手侧向推掷球 双手向后抛球
单手肩上前甩球 双手侧抛球
(6)杠铃练习
单手上举 站立推举 提铃上举
斜上推举 颈后推举 直臂上举
前平举 坐推举 卧推举
上提杠铃 转动杠铃杆 俯卧扩胸
扩胸:双手各持一杠铃片,做直臂扩胸动作
(二)下肢力量
而下肢运动的特点是前、后、左、右等方面的转换步法。因此,加强下肢力量训练,能够为快速移动步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髋部(骨盆部)、腿部(大、小腿)、足部(踝关节)。
1常用的训练方法:
(1)徒手练习
静力半蹲
单腿蹲起
蹲起
单足跳
纵跳
屈体跳
侧向跳
挺身跳
立定三级跳、多级跳
蛙跳
跳起抱膝
跳起转身
(2)双人练习
驮人跳
小腿力量对抗
拉手单足跳
侧弓步交换跳
挂肘跳
跳人马
(3)沙袋球、实心球练习
俯卧双脚夹球后摆起
俯卧双脚夹球腿屈伸
双脚夹球上抛
双脚夹球前抛
双脚夹球后抛
双脚夹球侧抛
双脚夹球向前蹲跳
跳跃沙袋球、实心球
(4)杠铃练习
肩负杠铃提踵
肩负杠铃蹲起
肩负杠铃半蹲起
肩负杠铃弓箭步换腿跳
肩负杠铃半蹲跳
肩负杠铃左右侧跨跳
肩负杠铃前、后、左、右跳
肩负杠铃弓箭步走
肩负杠铃蹬上台阶
2常用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1)弓箭步交叉跳。要求动作幅度大的,要向上蹬力强;动作幅度小的,要动作频率快。
(2)前后左右并步跳。要求蹬地快,前后左右变向时要有随髋动作。
(3)垫步半蹲向前、后跑。要求两腿配合协调,后腿提起,频率快。
(4)并步半蹲,左、右移动跑。要求左右起动快。
(5)弓箭步起蹬、回蹬。要求中等速度完成动作,节奏明显。
(6)膝关节弯屈左右蹬地。要求后跟提起,中速完成。
(7)全蹲前、后、左、右弓箭步跳。要求变换方向时,髋的动作要明显。
(8)沙坑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在沙坑中进行。
(9)负重练习。上述练习方法可身穿沙衣,腿绑沙袋进行。
(三)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
躯干肌肉群(腹、背肌)力量的一般训练方法和专项训练方法基本相同。常用方法有:
(1)徒手练习
仰卧起坐
仰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仰卧蹬伸
俯卧体后屈
仰卧起坐转体
俯卧体后屈转体
(2)肋木练习
背悬垂直腿上举
背悬垂屈腿上举
背悬垂侧举腿
背悬垂举腿绕环
(3)沙背心、沙护腿练习
背屈伸转体
侧屈体
马头仰卧举腿
斜板仰卧起坐
俯卧举腿
仰卧两头起
(4)静力腹肌和背肌
(5)凳上徒手或负重俯卧体后屈
(6)徒手或负重转体
(7)多球练习杀球
(8)徒手练习挥臂,结合转体,前屈动作明显。
搏击运动的速度主要指动作完成速度、反应速度、场上移动速度等。强调速度是为了在比赛中争取主动,使进攻与防守、之间体现出一个快字,使之连贯、衔接紧凑,以防止脱节、松散。因此,必须重视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机体(或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快速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对各种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速度素质是运动员基本素质之一,在身体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一般速度训练
常用的方法:
(1)原地或行进间快速小步跑;
(2)原地或行进间快速后蹬跑;
(3)原地或行进间快速高抬腿跑;
以上(1-3)可以合为一个综合项目,反复练,按时间练,一般可以练20分钟一组,练两组就可以了
(4)快速跨步跑;[60米左右]
(5)上坡或下坡跑;[60米左右]
(6)快速跑台阶;[70级台阶]
(7)加速跑;[100米最佳]
(8)快速后踢腿跑;[30米左右]
(9)快速摆臂(站立或坐姿);[田径专业训练项目,可以不练]
(10)快速拉橡皮条;[田径专业训练项目,可以不练]
(11)30至100米全速跑。
以上(4-11)为一个综合项目,可以每次练两项,如今天把上坡或下坡跑和快速跑台阶拿出来练每种跑10组就可以啦若能更多~那可以在加
英文名:Nasser El Sonbaty居住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
生日:Oct 15, 1965
身高:1米80
非赛季体重:310-330磅
赛季体重:270-280磅
桑贝蒂生于德国,父亲是埃及人,母亲是南斯拉夫人,因此桑贝蒂会说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德语。比赛成绩:2002 奥林匹亚先生 - 15th2002 阿诺德传统赛 - 10th2001 奥林匹亚先生 - 9th2000 奥林匹亚先生 - 5th1999 国际健联大奖赛英格兰站 -- 6th1999 国际健联乔·韦德职业赛-- 6th1999 奥林匹亚先生 -- 6th1999 阿诺德传统赛 -- 1st1998 国际健联大奖赛德国站 -- 3rd1998 奥林匹亚先生 -- 3rd1998 阿诺德传统赛 -- 2nd1997 阿诺德传统赛 -- 2nd1997 国际健联大奖赛捷克站 -- 3rd1997 国际健联大奖赛英格兰站 -- 3rd1997 国际健联大奖赛芬兰站 -- 4th1997 国际健联大奖赛德国站 -- 2nd1997 国际健联大奖赛匈牙利站 -- 2nd1997 国际健联大奖赛俄罗斯站 -- 3rd1997 国际健联大奖赛西班站 -- 2nd1997 奥林匹亚先生 -- 2nd1997 国际健联圣何塞邀请赛 -- 2nd1996 国际健联大奖赛捷克站 -- 1st1996 国际健联大奖赛英格兰站 -- 2nd1996 国际健联大奖赛德国站 -- 2nd1996 国际健联大奖赛俄罗斯站 -- 1st1996 国际健联大奖赛西班牙站 -- 3rd1996 国际健联大奖赛瑞士站 -- 1st1995 国际健联大奖赛英格兰站 -- 4th1995 国际健联大奖赛法国站 -- 3rd1995 国际健联大奖赛德国站 -- 3rd1995 国际健联大奖赛俄罗斯站 -- 3rd1995 国际健联大奖赛西班牙站 -- 3rd1995 国际健联大奖赛乌克兰站 -- 2nd1995 国际健联休斯顿邀请赛 -- 1st1995 国际健联冠军之夜 -- 1st1995 奥林匹亚先生 -- 3rd1994 奥林匹亚先生 -- 7th1994 国际健联冠军之夜 -- 2nd1993 国际健联大奖赛法国站 -- 3rd1993 国际健联大奖赛德国站 -- 3rd1990 国际健联大奖赛芬兰站 -- 8th
健身房一周训练计划(新手版)
新手小白们,进了健身房不知道怎么安排健身计划的看这里啦!!
新手健身房一周训练计划,私教课详细记录:
第一天练背:
硬拉-3x15/组(20kg)
高位下拉-3x15/组(20kg)
坐姿划船-3x15/组(20kg)
杠铃划船-3x15/组(20kg)
第二天练胸:
上斜杠铃卧推-3x15/组(20kg)
哑铃飞鸟-3x15/组(5kg哑铃)
龙门架夹胸-3x15/组(5kg)
仰卧哑铃提拉-3x15/组(75kg)
第三天练肩和手臂:
杠铃推举-3x15/组(20kg)
哑铃侧平举-3x15/组(5kg)
绳索臂屈伸-3x15/组(15kg)
哑铃颈后臂屈伸-3x15/组(75kg)
第四天练核心:
悬空举腿-3x15/组
仰卧卷腹-3x15/组
仰卧举腿-3x15/组
俄罗斯转体-3x15/组
平板支撑-3x30秒/组
第五天练臀和腿:
自重弓步+深蹲-3x15/组
倒蹬-3x15/组(30kg)
坐姿腿屈伸-3x15/组(30kg)
俯身腿弯举-3x15/组(15kg)
坐姿外展-3x15/组(30kg)
注意每次无氧训练完+40分钟有氧运动~
(具体训练强度视自身实际情况仅供参考)
分享新手男生的健身房一周训练计划。
总体来看,训练强度会比女生版的大些,而且多了一天专门的练手臂日,增加男性魅力,你懂的。
安排如下:
周一 臀腿,史密斯架深蹲、哑铃深蹲、坐姿腿屈伸、俯卧腿弯举。
周二 背,杠铃划船、坐姿划船、高位下拉、T杠俯身划船。
周三 胸,器械推胸、蝴蝶机夹胸、杠铃卧推、哑铃卧推。
周四 休息
周五 肩,坐姿推肩、侧平举、史密斯推肩、俯身飞niao。
周六 手臂+腹
手臂,三头下压、器械臂屈伸、坐姿推举、凳上反宽银屈伸、哑铃臂屈伸。
腹,仰卧卷腹、俯身交替收腿、俄罗斯转体、仰卧交替触踝、坐姿收腹。
周日 休息
零基础小白可以照着这个计划练,刚开始重量不要上太大,做12-15次比较合适,练完一定要记得拉伸。
如果是大基数体重刷脂,可以先忽略腹部的训练,多做有氧,比如跑步、爬坡、跳绳、游泳什么的。毕竟肉肉太多的话,再漂亮的腹肌也被遮着看不到,先降体脂要紧。
前言
街头健身几大神技绝对是吸睛力max的训练动作,有底子的肌霸们千万别错过哦!
慢速双力臂的难度是比较高的,但靠借力完成的双力臂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一般可以做到标准引体10个+标准双杠臂屈伸20个的肌霸稍经训练就可以完成,接下来上训练方式~
STEP1 过胸引体
简化版的双力臂讲究的是 背部爆发力以及手腕和肩膀关节的灵活性 ,过胸引体训练着重打造背部爆发力,你需要抛开平时做标准引体时中规中矩的动作,竭尽全力将自己的身体往上拉,直到胸部位置高过单杠。
咳咳,这个翻译是直译,一般叫做爆发力引体也叫过胸引体,肯定不叫爆炸引体233333~,训练的时候也可以同时进行抬腿的借力训练。
STEP2 单杠臂屈伸
能够做双杠臂屈伸的,单杠臂屈伸也不成问题,但是这里有个注意点是双手握距要适宜,否则你的手腕会很难受,甚至有受伤风险。合适的握距差不多比肩膀略宽,当你发力撑起身体时,小臂和手腕正好处于直线。
截图中有错误,这里锻炼的是你的三头肌和胸部下沿,并非二头肌,另外建议选择比身体略高的单杠,在做臂屈伸时,可以借助下肢力量完成翻腕并且上举的动作。
STEP3 单力臂
当你可以顺利完成5个过胸引体和10个翻腕单杠臂屈伸时,可以尝试双力臂的练习了,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左右侧肌群发育和关节灵活性必然有所差异,刚开始训练双力臂时一般只能做到单力臂。
找不到合适的截图哈,单力臂就是这样身体一侧一只手先翻上去,然后靠支撑另一只手再上,最后完成单杠臂屈伸的动作。
STEP4 双力臂
单力臂到双力臂的过度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你的背部肌肉已经具备足够的爆发力,但由于左右两侧关节灵活度的差异和肌力不平衡,导致你总是一侧先上。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并不是反复练习单力臂而是退回第二步,练习翻腕单杠臂屈伸 ,因为在这个阶段,关节灵活度的影响更大。
进阶篇 慢速双力臂
慢速双力臂和双力臂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不再借助背部爆发力和腿部借力,单独依靠手腕的力量完成翻腕上举的动作。这个难点需要单独作为一个孤立训练动作来练习称作深度单杠臂屈伸,难度很大,各位加油哦!
最好是利用单杠来完成,慢速双力臂有个不错的美女教学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哈。
https://vqqcom/x/page/r0511y6y2x6html
**姐又美又壮,完美dream girl,她的训练方式是基于慢速双力臂出发的,且利用了离心训练技巧,想直接上慢速双力臂的可以按照她的方式进行训练哦,有什么疑惑的,欢迎后台留言骚扰哈。
严重“违反”健身理论的“双重训练”,竟可以翻倍肌肉合成时间!
FitEmipre健身领域
3天前 · 健身教练
本文适合初级以上健身爱好者
内容标签 双重训练 延长蛋白质合成
原著:Christian Thibaudeau
编译:陆肆壹
“努力训练一块肌肉,然后让它去恢复。5-7天后才能再次训练它。”
“训练一块肌肉之后3天内,切勿直接或间接再次练到它。”
“在高强度训练之后,肌肉需要恢复72小时。”
是不是对这些话语很熟悉?因为你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如果这些信条阻碍了你的肌肉和力量发展呢?
如果你不遵循这些信条,反倒可以更快地进步呢?
想想看下面这些运动员
---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员每天都在训练抓举、挺举,深蹲。
---顶尖的crossfit运动员几乎每天都训练到全身。
---俄罗斯力量举运动员每周训练好几次卧推、硬拉、深蹲。
简而言之,你所遵循的“训练,然后休息72-96小时”的观念过于简单化了。
身体对训练的适应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它没有纯粹的分解代谢期或合成代谢期,它们总是同步发生的。
身体时刻都在不断地分解和建立肌肉组织,只不过分解与合成的比率会不一样。而且这个比率会因为你的训练、饮食、休息而发生变化。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一种我已经大量试验过的训练技巧——能帮助你更快增长肌肉、同时也能突破力量平台期。
双重训练
我是一个高频率训练的信徒,喜欢经常训练一些基本动作。所以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案,包括每周训练相同动作12次!
我发现,当我连续两天训练同一肌群时,总是会在第二天感到更好的收缩,并得到更好的泵感。第二次训练结束后,肌肉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呈现出泵感、充血的外观。
但是如果我第三天又再次训练它,就会感到肌肉变得很平坦。
几年前,我曾指导健美运动员Daryl Gee,帮助他备战奥林匹亚先生。Daryl需要迅速改善他的背部肌群。
我让Daryl在第一天的时候非常努力地训练背部。而第二天,我打破规则,让他再次训练背部,不过这次用的是轻重量的泵感训练。
一段时间过后,Daryl最终获得的成果震惊了我!我开始将这种方法运用至所有的主要肌肉群——第一天做大重量复合动作,然后第二天为同样的肌肉做15-20分钟的泵感训练。
我把这第二次训练称之为“喂养训练(feeder sessions)”。我对自己和许多健美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毫无疑问,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为什么在第一次训练后的24-36小时内进行第二次刺激?
1延长的蛋白质合成
该方法延长了第一天训练后的蛋白质合成持续时间。
简单地说,在一次训练结束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都是升高的。在最初的4小时里,蛋白质的分解比合成更明显。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合成逐渐变得更高,在训练后24小时达到最高,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
所以,你基本上有20个小时的高蛋白质合成/肌肉合成状态。而在第一次训练后24小时进行第二次训练,你可以再将其延长12小时甚至24小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营养条件充足时,它才会有效。如果你的训练和营养都很到位,蛋白质的分解会被限制得很低,从而导致更多的蛋白质合成。
此外,如果第二次训练遵循了“泵感、充血原则”,你就可以让营养物质加速传递到正在恢复的肌肉中。
关键信息:第二次训练是为了加强第一次训练的合成反应。它延长蛋白质合成的时间、增加对肌肉的营养输送。
2强化肌肉反馈
“强化肌肉反馈”是改善大脑肌肉链接的一种好方法。
当你狠狠地训练一块肌肉的时候,你会在第二天更清楚地意识到它。因为你会感到它乏力、酸胀、疼痛等。
当一块肌肉处于这种“增强意识”状态时,你再次训练该肌肉,会在更大程度上感受到这块肌肉。
对于那些很难主动收缩特定肌肉的人来说,刻意营造这种感受是非常有用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卧推的时候,胸大肌的收缩感比不上和肱三头肌或者三角肌,那么在卧推之后第二天做一些胸大肌的孤立动作可以帮助你改善大脑肌肉链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改善了大脑肌肉链接时,会变得越来越擅长在卧推时募集胸大肌。
记住,如果你在训练时感觉不到目标肌肉,那么你很可能没有达到最佳刺激效果。因此,花时间去改善那些弱势肌群的大脑肌肉链接,对于你的长远进展是非常重要的。
3增强肌肉的反应
在被大重量刺激后的第二天,肌肉对训练的反应更灵敏。
当然,你的力量潜力可能会降低,因为肌肉还没有完全恢复,僵硬/酸痛会阻碍你的运动能力。
然而,如果你用更轻的重量来训练肌肉,专注于收缩质量和肌肉泵感,而不是关注举起更大重量——这是提升滞后肌肉群的极好方法。(“滞后”指的是你身体上某个视觉效果偏小的肌肉,或者是复合动作中的薄弱环节、它拖了整体力量的后腿。)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周一做了大重量卧推,你发现可以较轻易让重量离开胸部,但是却很难伸直肘关节完成动作后半段。那么意味着第二天,你应该以肱三头肌的肌肥大训练作为训练课开头。
在你周二的训练课开头做10-15分钟的三头肌训练,然后继续你的日常训练(比如深蹲)。
同样地,如果你更专注于增肌,则连续两天训练某个滞后肌肉群。第一天是常规训练。第二天的训练课开头做10-15分钟的孤立泵感训练。
具体如何实际运用?
您可以将以上方法用于三个主要目的:增长整体肌肉量,提升弱势肌群,提升薄弱环节。
1想要更快地增长整体肌肉质量
将训练课划分成3种类型:
训练日1:推类肌肉(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
训练日2:拉类肌肉(背部,斜方肌,肱二头肌)
训练日3:腿部(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
训练日程可能像是这样:
周一: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二:推类肌肉(泵感训练)+拉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三:拉类肌肉(泵感训练)+腿部(主要训练)
周四: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五:推类肌肉(泵感训练)+拉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六:拉类肌肉(泵感训练)+腿部(主要训练)
周日: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请注意,你可以在这一周内插入几个休息日。如果你加入了休息日,那么在下次训练的开头就不必做泵感训练了。因为泵感训练必须在主要训练之后的24-36小时内完成,超过这个时间就无效了。
泵感训练应该仅仅是“意思一下”而已,只是为了让更多营养丰富的血液进入到前一天练过的肌肉中,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目标不是全力以赴搞死你自己(这种心态应该留到主要训练中)。
由于时间被限制了,所以我建议采用循环训练。举个例子,如果你周一的主要训练是推类肌肉,那么周二应该这么做:
1一个针对胸部的孤立动作(器械夹胸、龙门夹胸等)
2一个针对三角肌的孤立动作(前平举或侧平举)
3一个针对肱三头肌的孤立动作(哑铃臂屈伸、绳索臂屈伸)
每个动作8-12次,保持做组时的“恒定张力”。控制动作过程,每一次重复中尽可能收缩你的目标肌肉,在一组结束前绝不要放松肌肉。如果你用恒定张力做8-12次,这意味着每一组应该至少持续30秒,最多50秒。
所以整个流程会像这样:
器械夹胸8-12次
休息15秒
哑铃侧平举8-12次
休息15秒
绳索臂屈伸8-12次
休息30-45秒
将以上过程重复3-5次,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结束。
2想要增长某个滞后肌肉群的体积
这个计划更简单,因为你一周只会进行1-2次的“二次训练”。你可以更容易地安排休息日,并且你在编排计划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非常简单,首先在训练周期中选择1-2个顽固的滞后肌肉群。然后,在正式训练过后的24-3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刺激。
由于在二次训练中你仅仅针对一个肌肉群,所以不需要像上面那样采用循环训练。15分钟内你可以选择2个动作,使用每组8-12次的恒定张力,或者渐降组、暂停休息法、局部次数等。
次数:8-12次
组数:每个动作3-4组
动作数量:2-3个
做组风格:恒定张力
可能使用的方法:渐降组,暂停休息,全程+半程动作,闭塞训练。
记住,目标是让血液尽可能多的流入肌肉,重量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你在前一天已经完成了大重量训练。
3想要强化一个薄弱环节
这里的重点不是提高某块肌肉的视觉效果,而是强化某个在复合动作中拖了后腿的肌肉群。例如,肱三头肌可能是你卧推的薄弱环节,或者臀部可能是你硬拉的一个限制因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你在计划中给自己安排了一些“主要动作”——你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这些动作的力量数据。
在训练这个主要动作时,问问你自己哪块肌肉在联合发力的环节中是最弱的。然后在第二天训练的开头,为那块肌肉做一些孤立动作。
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增长力量而非增肌,我们使用稍微不同的参数来修正弱点:
次数:6-8次
组数:每个动作6-8组
动作数量:1个(仅选择一个目标肌肉最有感觉的动作)
做组风格:控制离心过程(还原),加速完成向心过程(举起)
可能使用的方法:可考虑使用暂停休息法,但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正常做组。
相关搜索
李小龙肌肉
彭于晏肌肉
朱亚文肌肉
郑浩南肌肉
施瓦辛格肌肉
黄晓明肌肉严重“违反”健身理论的“双重训练”,竟可以翻倍肌肉合成时间!
FitEmipre健身领域
3天前 · 健身教练
本文适合初级以上健身爱好者
内容标签 双重训练 延长蛋白质合成
原著:Christian Thibaudeau
编译:陆肆壹
“努力训练一块肌肉,然后让它去恢复。5-7天后才能再次训练它。”
“训练一块肌肉之后3天内,切勿直接或间接再次练到它。”
“在高强度训练之后,肌肉需要恢复72小时。”
是不是对这些话语很熟悉?因为你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如果这些信条阻碍了你的肌肉和力量发展呢?
如果你不遵循这些信条,反倒可以更快地进步呢?
想想看下面这些运动员
---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员每天都在训练抓举、挺举,深蹲。
---顶尖的crossfit运动员几乎每天都训练到全身。
---俄罗斯力量举运动员每周训练好几次卧推、硬拉、深蹲。
简而言之,你所遵循的“训练,然后休息72-96小时”的观念过于简单化了。
身体对训练的适应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它没有纯粹的分解代谢期或合成代谢期,它们总是同步发生的。
身体时刻都在不断地分解和建立肌肉组织,只不过分解与合成的比率会不一样。而且这个比率会因为你的训练、饮食、休息而发生变化。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一种我已经大量试验过的训练技巧——能帮助你更快增长肌肉、同时也能突破力量平台期。
双重训练
我是一个高频率训练的信徒,喜欢经常训练一些基本动作。所以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案,包括每周训练相同动作12次!
我发现,当我连续两天训练同一肌群时,总是会在第二天感到更好的收缩,并得到更好的泵感。第二次训练结束后,肌肉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呈现出泵感、充血的外观。
但是如果我第三天又再次训练它,就会感到肌肉变得很平坦。
几年前,我曾指导健美运动员Daryl Gee,帮助他备战奥林匹亚先生。Daryl需要迅速改善他的背部肌群。
我让Daryl在第一天的时候非常努力地训练背部。而第二天,我打破规则,让他再次训练背部,不过这次用的是轻重量的泵感训练。
一段时间过后,Daryl最终获得的成果震惊了我!我开始将这种方法运用至所有的主要肌肉群——第一天做大重量复合动作,然后第二天为同样的肌肉做15-20分钟的泵感训练。
我把这第二次训练称之为“喂养训练(feeder sessions)”。我对自己和许多健美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毫无疑问,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为什么在第一次训练后的24-36小时内进行第二次刺激?
1延长的蛋白质合成
该方法延长了第一天训练后的蛋白质合成持续时间。
简单地说,在一次训练结束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都是升高的。在最初的4小时里,蛋白质的分解比合成更明显。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合成逐渐变得更高,在训练后24小时达到最高,24-36小时后恢复正常。
所以,你基本上有20个小时的高蛋白质合成/肌肉合成状态。而在第一次训练后24小时进行第二次训练,你可以再将其延长12小时甚至24小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营养条件充足时,它才会有效。如果你的训练和营养都很到位,蛋白质的分解会被限制得很低,从而导致更多的蛋白质合成。
此外,如果第二次训练遵循了“泵感、充血原则”,你就可以让营养物质加速传递到正在恢复的肌肉中。
关键信息:第二次训练是为了加强第一次训练的合成反应。它延长蛋白质合成的时间、增加对肌肉的营养输送。
2强化肌肉反馈
“强化肌肉反馈”是改善大脑肌肉链接的一种好方法。
当你狠狠地训练一块肌肉的时候,你会在第二天更清楚地意识到它。因为你会感到它乏力、酸胀、疼痛等。
当一块肌肉处于这种“增强意识”状态时,你再次训练该肌肉,会在更大程度上感受到这块肌肉。
对于那些很难主动收缩特定肌肉的人来说,刻意营造这种感受是非常有用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卧推的时候,胸大肌的收缩感比不上和肱三头肌或者三角肌,那么在卧推之后第二天做一些胸大肌的孤立动作可以帮助你改善大脑肌肉链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改善了大脑肌肉链接时,会变得越来越擅长在卧推时募集胸大肌。
记住,如果你在训练时感觉不到目标肌肉,那么你很可能没有达到最佳刺激效果。因此,花时间去改善那些弱势肌群的大脑肌肉链接,对于你的长远进展是非常重要的。
3增强肌肉的反应
在被大重量刺激后的第二天,肌肉对训练的反应更灵敏。
当然,你的力量潜力可能会降低,因为肌肉还没有完全恢复,僵硬/酸痛会阻碍你的运动能力。
然而,如果你用更轻的重量来训练肌肉,专注于收缩质量和肌肉泵感,而不是关注举起更大重量——这是提升滞后肌肉群的极好方法。(“滞后”指的是你身体上某个视觉效果偏小的肌肉,或者是复合动作中的薄弱环节、它拖了整体力量的后腿。)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周一做了大重量卧推,你发现可以较轻易让重量离开胸部,但是却很难伸直肘关节完成动作后半段。那么意味着第二天,你应该以肱三头肌的肌肥大训练作为训练课开头。
在你周二的训练课开头做10-15分钟的三头肌训练,然后继续你的日常训练(比如深蹲)。
同样地,如果你更专注于增肌,则连续两天训练某个滞后肌肉群。第一天是常规训练。第二天的训练课开头做10-15分钟的孤立泵感训练。
具体如何实际运用?
您可以将以上方法用于三个主要目的:增长整体肌肉量,提升弱势肌群,提升薄弱环节。
1想要更快地增长整体肌肉质量
将训练课划分成3种类型:
训练日1:推类肌肉(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
训练日2:拉类肌肉(背部,斜方肌,肱二头肌)
训练日3:腿部(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
训练日程可能像是这样:
周一: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二:推类肌肉(泵感训练)+拉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三:拉类肌肉(泵感训练)+腿部(主要训练)
周四: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五:推类肌肉(泵感训练)+拉类肌肉(主要训练)
周六:拉类肌肉(泵感训练)+腿部(主要训练)
周日:腿部(泵感训练)+推类肌肉(主要训练)
请注意,你可以在这一周内插入几个休息日。如果你加入了休息日,那么在下次训练的开头就不必做泵感训练了。因为泵感训练必须在主要训练之后的24-36小时内完成,超过这个时间就无效了。
泵感训练应该仅仅是“意思一下”而已,只是为了让更多营养丰富的血液进入到前一天练过的肌肉中,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目标不是全力以赴搞死你自己(这种心态应该留到主要训练中)。
由于时间被限制了,所以我建议采用循环训练。举个例子,如果你周一的主要训练是推类肌肉,那么周二应该这么做:
1一个针对胸部的孤立动作(器械夹胸、龙门夹胸等)
2一个针对三角肌的孤立动作(前平举或侧平举)
3一个针对肱三头肌的孤立动作(哑铃臂屈伸、绳索臂屈伸)
每个动作8-12次,保持做组时的“恒定张力”。控制动作过程,每一次重复中尽可能收缩你的目标肌肉,在一组结束前绝不要放松肌肉。如果你用恒定张力做8-12次,这意味着每一组应该至少持续30秒,最多50秒。
所以整个流程会像这样:
器械夹胸8-12次
休息15秒
哑铃侧平举8-12次
休息15秒
绳索臂屈伸8-12次
休息30-45秒
将以上过程重复3-5次,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结束。
2想要增长某个滞后肌肉群的体积
这个计划更简单,因为你一周只会进行1-2次的“二次训练”。你可以更容易地安排休息日,并且你在编排计划时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非常简单,首先在训练周期中选择1-2个顽固的滞后肌肉群。然后,在正式训练过后的24-3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刺激。
由于在二次训练中你仅仅针对一个肌肉群,所以不需要像上面那样采用循环训练。15分钟内你可以选择2个动作,使用每组8-12次的恒定张力,或者渐降组、暂停休息法、局部次数等。
次数:8-12次
组数:每个动作3-4组
动作数量:2-3个
做组风格:恒定张力
可能使用的方法:渐降组,暂停休息,全程+半程动作,闭塞训练。
记住,目标是让血液尽可能多的流入肌肉,重量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你在前一天已经完成了大重量训练。
3想要强化一个薄弱环节
这里的重点不是提高某块肌肉的视觉效果,而是强化某个在复合动作中拖了后腿的肌肉群。例如,肱三头肌可能是你卧推的薄弱环节,或者臀部可能是你硬拉的一个限制因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你在计划中给自己安排了一些“主要动作”——你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这些动作的力量数据。
在训练这个主要动作时,问问你自己哪块肌肉在联合发力的环节中是最弱的。然后在第二天训练的开头,为那块肌肉做一些孤立动作。
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增长力量而非增肌,我们使用稍微不同的参数来修正弱点:
次数:6-8次
组数:每个动作6-8组
动作数量:1个(仅选择一个目标肌肉最有感觉的动作)
做组风格:控制离心过程(还原),加速完成向心过程(举起)
可能使用的方法:可考虑使用暂停休息法,但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正常做组。
相关搜索
李小龙肌肉
彭于晏肌肉
朱亚文肌肉
郑浩南肌肉
施瓦辛格肌肉
黄晓明肌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