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与肌张力是两个概念。肌力是区分肌肉力量的大小,可分5级,而肌张力是评价肌肉张力,分为静态肌张力高、活动中肌张力高,或中轴肌张力高、外周肌张力高。临床中肌张力高的人走路缓慢、动作缓慢,但肌力正常。肌张力高的患者多为老年人,特别是帕金森病人,走路缓慢,动作缓慢,表情较僵。发作性肌张力障碍为患者平躺时与正常人无异,肌力正常,但活动时出现肌张力异常,表现为姿势障碍。
肌力和肌张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肌力指肌肉的力量,分为六级即零级至五级。五级肌力是正常人的力量,四级肌力比正常力量小,可克服重力并能克服一定的阻力。三级能克服重力但不能克服阻力,二级不能克服重力,仅可做床面移动,一级仅能见到肌肉收缩。零级完全没有运动。肌张力是指肌肉的张力,一般分为增高、正常、降低三类,所以两者完全不同。
一、肌力是指肌肉的收缩力,在检查的时候一般是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曲、外展、内收,旋前、旋后等功能,通过和被检查者对抗来了解相应肌群的肌力。
二、肌张力是指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是检查的时候要求患者肌肉放松,触摸感受肌肉的硬度,并被动屈伸患者肢体感知遇到的阻力。
三、肌力与肌张力的区别在于:肌力是肌肉的收缩能力,是医生检查的时候患者主动运动时的一种力量;而肌张力是医生检查的时候,患者被动运动时所遇到的一个阻力。
综所周知的肌力及肌耐力的测试法有很多,一分钟卷腹,俯卧撑的肌耐力测试法,1~5RM的杠铃平板卧推或人体向上拉的肌力计算。当然,随着教练经验
的提升对测试的创造性也将不断增加。总而言之,有效的评估对运动员发展或者是运动康复阶段审核很重要,我今天是给大家介绍个国外较为推广的等动测力器
(Isokinetic dynamometer)。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几大肌肉收缩定义:
Isometric contraction-等长收缩:肌肉受力当它维持在一个可控制的长度,(想象你哑铃弯举控制在90度,很痛苦~~~)相比其他收缩,等长收缩是最可靠的力最大输出。
Isotonic contraction-等张收缩:当力传输时,肌肉存在离心eccentrical 和向心收缩concentrical, 比如, 坐姿腿屈伸,膝部从60度伸展到180度是向心,屈回到60度是离心。
Isokinetic-等动收缩:力依靠关节活动的幅度和速度而产生的变化,比如,哑铃弯举你会觉得收力在90度时会非常吃力。游泳有的快会觉得受力大。
Torque-扭力是生物力学中必须要掌握的,它尤其重要对于我们需要了解力臂在运动角度的作用。公式-T=FxD- 力x 距离
我今天介绍的机器是腿屈伸类型,等动测力器是测试是用电子机械化处理阻力的传输从而测试肌力,肌耐力以及肌肉爆发力状况在等动收缩下的反应。收缩的幅度和速度是被机械化控制的。所以说,阻力到达肢体是存在多变性的。通过整个动作幅度,肌肉要产生力应付不同的阻力。
肌力及肌耐力的测试的步骤
1 首先要了解受测者的 cress sectional area,( 腿部的围度,和皮脂厚度-skinfold testing,以后我会解释这一阶段 )
2 确定膝部轴心对其机器轴心点
3 安全带固定上肢和下肢
4 两次实践性的腿伸展0角度-来自显示屏
5 一次最大速度的收缩MVC(对抗机械力)测等动收缩力
6 休息3分钟,然后三次MVC ( 对抗机械力) 膝伸和膝屈,测试等张收缩力
7休息3分钟, 50次MVC(没有停顿)测肌耐力。
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
1、0级是正常肌张力;
2、1级是肌张力略微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3、3、1+级是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4、2级是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5、3级是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6、4级是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被动活动的肌张力分级标准是按PROM(胎膜早破)不同时期肌肉处不同位置时出现阻力进行区分;而改良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是按关节活动范围不同时期呈现的阻力进行划分的。
扩展资料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可表现为多种形式,有静息状态下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肌张力异常可分为肌张力减低和肌张力增高两种情况。肌张力障碍是一种持续性或间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异常运动和(或)姿势的运动障碍,可被随意动作诱发或加重,异常运动主要表现为模式性、扭转性和颤抖性动作。制定这一定义是为了与假性肌张力障碍相鉴别。
随着原发性肌张力障碍遗传因素的深入研究,肌张力障碍分类的变化既体现出不同临床分类标准的特点,也反映出研究者们对肌张力障碍复杂表现和病因认识的逐步深入。任意一种单一临床分类方法均不能满足肌张力障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需要。因此目前根据临床特征和病因两个主体进行分类,指导诊断与治疗及开展后续研究。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 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最后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增肌训练计划参考:建议你买一对30公斤左右的可调节哑铃, 增肌需要不断的刺激 例如:用10公斤的哑铃做推胸,你能很轻松的做12次以上,就说明这个重量轻了,就要加重了!还有健身要全面,侧重练肩和腹是可以的,但其他部位也不要忽略,不然会影响整体效果。 一: 有氧训练计划参考:跑步每周2次,每次20分钟,距离3-4公里 (不要担心会越跑越瘦!) (跑步有利于你的心肺系统提高你的消化吸收对增肌有益) 二:力量训练计划参考:(采用隔天训练,每次45分钟左右) 每次先跳绳热身5-10分钟 然后伸展要训练的部位 (次)是指你勉强能完成的数量!(根据次数选择重量) 第一天 肩腹部训练日 站姿哑铃推举 10-12RM (次) x3 http://i49photobucketcom/albums/f289/hhh1988/8BtU_j8gif 立姿哑铃侧平举 10-12RM (次) x3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200000gif 哑铃前平举 10-12RM (次) x3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200003gif 仰卧起坐 15-20RM(次) x3 仰卧举腿 15-20RM (次) x3 转体仰卧起坐:15-20RM (次) x3 (练习腹斜肌的动作) 第三天胸部训练 俯卧撑 15-20 (次) x3组 哑铃推胸 10-12RM x3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67gif 哑铃飞鸟 10-12RM x3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84gif ) 上斜哑铃推胸10-12RM x3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199978gif) 第五天背部训练 哑铃单臂划船: 8-12RM (次) x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6Hut84e31c/ 哑铃屈腿硬拉: 8-10RM (次) x3 引体向上: 8-12RM (次) x3 第七天:腿部训练日 (高强度的腿部训练,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哑铃深蹲(手持哑铃在身体两侧下蹲) 8-10RM(次) x3 组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9%EE%B6%D7 哑铃剪蹲 8-10RM x3 组 http://imgpcpopcom/upimg3/2005/11/17/0000200025gif 哑铃直腿硬拉8-10RM x3 组 肌肉生长的原理是补充蛋白质,你要长肌肉就要多补充蛋白质, 鸡蛋是富含蛋白质的营养品,而且它的价格便宜,十分适合练肌肉的人吃,注意一天只能吃2个
肱骨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
1. 复位固定后开始练习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练习,加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禁止上臂旋转活动;被动与主动屈伸指间关节,练习腕关节伸屈,练习握拳、伸指及肘关节活动。
2. 2~3周开始做肩、肘关节活动(伸屈肩、肘关节、旋转肩关节,双臂上举)。
3. 4~6周解除外固定后可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
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
1. 复位固定后可开始活动,初期练习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缩活动,做用力握拳和充分屈伸手指的动作。
2. 2周后局部肿胀消退,开始进行肩、肘、腕关节活动,禁止做前臂旋转动作。
3. 4周后开始做前臂旋转及推墙动作,使骨折端之间产生纵轴挤压力。
4. 7~8周,X线片显示骨折已进入临床愈合,即可拆除外固定,充分锻炼各关节功能。
锁骨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
局部固定后应保持挺胸提肩姿势,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并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做后伸、双手叉腰动作,但禁忌做肩前驱、内收动作。
上肢瘢痕挛缩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
1. 术后功能位置:术后肘部取伸直位,腕部置于微背伸位,掌指关节屈曲80°~90°,指间关节微屈5°~10°。
2. 抬高患肢、制动,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以防挛缩,有利于皮瓣成活。
3. 手功能锻炼:术后14天拆线后在运动指导下开始功能锻炼,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练习,指导被动与主动屈伸指间关节,练习腕关节伸屈。
4. 肘关节锻炼:主动练习屈伸、内收、外展、肘功能。力度大小以引起关节疼痛为宜。
5. 肌力练习:可直接提水桶或沙袋或用专用的肌力练习嚣进行锻炼,促进肌力恢复,使肌肉尽力收缩,以引起疲劳,然后适当休息。
6. 在关节和肌力有一定恢复时,可及进进行作业疗法,进行各种实用功能锻炼,练习对指功能、握筷、健身球练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
三级肌力的锻炼方法为:动静结合的弯举(发殿肱二头肌)用60-70%的重量做6-8次,而后固定肘关节使上臂和前臂的夹角成90度,坚持6-8秒,做2-4组。
比较进阶的健身训练技巧,而且相当易学,能有效增加原本的健身难度。举个例子假设原本可以用225磅来进行最多10RM(10次)的卧推训练,完成这一组训练之后就立即减少35-45磅,再进行下一组训练,这组直接做到力竭为止。
组与组之间减少重量的时间尽量缩短,两组之间重量可以减少约20%-30%,若想更进一步增强训练强度,在每个动作训练里可进行2-3次的重量递减组练习。
扩展资料:
肌力的锻炼方法介绍如下:
进阶的健身训练方法,可使训练达到更深层的肌肉刺激。进行一组训练直至力竭,缩短休息至10-15秒,接着再立即进行下一组训练直到力竭,每组重复2-3次。
休息暂停训练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完成比以往更多次数的训练,并让肌肉增强更多的刺激度,无论力量或肌肉量都能获得大幅度增长。使用休息暂停训练法时,最好能采用机械式器材来做训练,原因在于机械式器材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较高。
凤凰网-肌力训练+有氧运动 4招瘦腰甩掉肥肚腩
凤凰网-四招核心肌力训练,虐出女生傲人马甲线
肩部瘦削的朋友不必犯愁,只要认真锻炼,肩部肌肉发达后,不仅体型可改变,而且力量也会随之增大。肩部三角肌发达的人,显得肩膀宽阔。即使是骨骼较小的人,经过刻苦锻炼,也能如愿以偿。 有些锻炼胸肌的动作,也能使肩部肌肉受益,因此,最好是练完胸部接着练肩部。 肩部三角肌呈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的机能是使上臂弯曲和内旋,中部使上臂外展,后部使上臂伸直和外旋,三部分肌肉同时收缩则使上臂外展。 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皮下,一侧呈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呈斜方形,故名斜方肌。它是控制肩胛骨活动的肌肉,其发达后可预防驼背。与肩部有联系的还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等肌肉。下面介绍锻炼肩部肌肉的动作。 直立推举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手背朝前俯身握杠,两手距离与肩同宽。先将杠铃提至胸前,将横杠置于锁骨和两肩上。保持挺胸紧腰姿势,两肘向上抬起,然后用肩部肌肉的力量,将杠铃推起,两臂向上伸直,稍停,将杠铃放回锁骨处,然后再次推起。上推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上推时不得过分塌腰,也不得提起脚跟借力。此动作可发展肩部肌肉和上身的力量。 坐姿颈后推举 坐在椅子上,将杠铃推至头顶上方,然后徐徐下落至颈后。握距略宽于肩。上推时吸气,下落时呼气。此动作的作用与直立推举相同。 哑铃前平举 两脚开立,两手手背朝前握哑铃置于腿前。挺胸收腹,先以一臂直臂持铃经体前举起至头部前上方,然后落下,在此臂下落的同时,另一臂举起,如此交替上举。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做此动作时,身体不得前倾后仰,应始终保持直臂挺胸紧腰姿势。此动作主要是锻炼前三角肌。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三角肌前部。手握铃不必很紧,以哑铃不掉为原则,否则,在三角肌锻炼强度不足时,前臂肌群却可能已很酸胀。此动作也可换成杠铃前平举,即双手持杠铃直臂举起,至比眼高的位置后再放下重做。 哑铃侧平举 两脚开立,两手拳眼朝前握哑铃置于体侧,挺胸收腹,两臂直臂握铃侧平举至与肩平,稍停,再直臂握铃循原路线下落至体侧。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此动作主要是锻炼侧三角肌。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三角肌中束。 提铃耸肩 两脚开立,手背朝前持杠铃置于腿前。然后以肩部斜方肌的收缩力,使两肩尽量向两耳耸起,稍停,然后放松肩部肌肉,两臂回至开始姿势。耸肩时吸气,放松时呼气。此动作主要是锻炼斜方肌。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斜方肌。只能用耸肩的力量使杠铃上升,两臂的作用是固定杠铃,不使其落下,不得屈肘将杠铃提起,否则达不到锻炼斜方肌的目的。 怎样锻炼臂部肌肉 原文: http://wwwyelgcom/index_scasparticleid=442 臂部肌肉分为上臂肌和前臂肌。上臂肌包绕在肱骨周围,形成前后两群。前群有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它是屈肌群,其机能是使上臂屈、前臂屈和外旋及向上臂靠拢。后群有肱三头肌和肘肌,它是伸肌群,其机能是使肘关节和前臂伸直。 前臂肌也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位于前臂的掌侧面和内侧面,包括屈肘、屈腕、屈指和使前臂内旋的肌肉。后群位于前臂的背侧面和外侧面,包括伸指、伸腕和使前臂外旋的肌肉。前臂肌肉多以其位置和机能来命名。 杠铃弯举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握杠铃自然下垂,一般采用与肩同宽的中 握距,掌心朝前。利用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屈臂将杠铃弯提至胸前, 肱二头肌极度绷紧,稍停,再用肱二头肌的力量控制住杠铃,循原路 线徐徐放下。弯举时吸气,放下时呼气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肱二头肌。做动作时身体不得前后晃动。屈臂弯起过程中,上臂应紧贴体侧;放下时,两臂一定要完全伸直、放松,待二头肌充分伸展后,再做下一次动作。若不等臂部完全伸直就又接着弯举,日子一久,将导致肌腱缩短,肌肉发僵,臂部可能总伸不直。 哑铃弯举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掌心朝前持哑铃,轮流或同时屈肘将哑铃弯举至胸前,肱二头肌极度绷紧,腕部朝大拇指方向扭转,稍停,用肱二头肌的力量控制住哑铃,循原路线徐徐放下。弯起时吸气,放下时呼气,意念应集中于肱二头肌。做动作时,身体不得前后晃动。屈臂弯起过程中,上臂应紧贴体侧;下落时,臂部一定要完全伸直,待二头肌充分伸展后,再做下一次动作哑铃弯举至胸前时手腕朝大拇指方向扭转,可使肱二头肌绷得更紧。 坐姿弯举 坐姿,上身稍前倾,一手掌心朝上持哑铃,自然下垂于两腿间,持铃臂靠在同侧大腿上,另一手按于另侧大腿上。屈臂将哑铃弯举至肩前,肱二头肌极度绷紧,手腕朝大拇指方向扭转,稍停,再以肱二头肌控制住哑铃,徐徐下落至两腿间。在哑铃弯举和放下时,持铃臂始终紧靠同侧大腿,弯起时吸气,放下时呼气。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肱二头肌。持铃臂下落时,臂部一定要完全伸直,待二头肌充分伸展后再做下一次动作。 反握引体向上 手背朝前握单杠,握距同肩宽或比肩稍窄,两臂完全伸直,身体悬垂。用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屈臂将身体向上拉起,使下颏超过横杠,肱二头肌极度绷紧,稍停,用肱二头肌控制身体徐徐下降至开始姿势。引体向上时吸气,身体下落时呼气。做动作时,一定要等两臂完全伸直,再将身体向上拉起。 杠铃颈后臂屈伸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手将杠铃举至头顶,双臂伸直,手背朝前。 然后屈肘,用肱二头肌的力量控制住杠铃,徐徐下落至颈后。接着,用肱三头肌的收缩力,将杠铃向前上方举起,直至两臂完全伸直,手腕外翻,肱三头肌极度绷紧,稍停,再屈肘重做。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锻炼时意念应集中于肱三头肌。做动作时上臂应紧贴耳侧,若上臂前移或向两侧分开,锻炼效果均差。应保持直立挺胸姿势,不得弓腰驼背。本动作也可采用手背朝后的握杠法。 把前臂练成老虎钳 手腕卷曲运动 ( Barbell Wrist Curls ) 手腕卷曲运动是对前臂的训练最直接的运动, 其做法是坐着,双手握一较轻的杠铃或各手握一哑铃, 前臂放在大腿上, 手掌伸在膝盖外, 仅靠手掌及手腕做卷曲的运动, 运动的范围尽量扩大。 此一动作, 手掌可向上, 亦可改为向下, 两者可交换连续做, 对于前臂与手腕的肌力有最大的训练效果, 每节做三回, 每回10~15次。 反握卷曲运动 ( Reverse Wrist Curls ) 这是杠铃卷曲运动的另一变化, 手从正面握住杠铃, 手背在上, 双手大拇指相对向内, 这个握姿除了手从上面握杠这一点不同外, 其余跟卷曲运动大致一样。 反握卷曲可迫使前臂更加用力, 对于刺激桡侧与尺侧诸肌有绝大的效果, 自然此时二头肌所用的力量也就比手从下面握杠时来得小, 因此所用的杠铃重量也应小些。 动作要领是提起杠铃至前臂与上臂弯曲成直角水平, 利用手腕的力量转动杠铃, 此运动对于前臂及握力的训练有很好的效果, 每节做三回, 每回8~12次。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复位
(一)骨折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仍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遇到伤员处于昏迷、休克状态,或合并内脏、颅脑等损伤时,则先要集中力量进行抢救,待全身情况稳定以后,才可以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的标准 一般说来,骨折复位应争取到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但临床实践中,由于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伤后骨折的肿胀程度、复位时设备条件和复位者技术水平等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好程度的恢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
1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2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3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较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4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较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较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三)复位的方法
1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方法中,手法复位应用最广泛,也较安全。复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有效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牵引既可用为复位的方法,又是维持复位的措施。主要用于手法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切开复位:是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应慎重选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如下几种情况可做为切开复位的参考指征:①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②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②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④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⑥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⑥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⑧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治疗中应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体断离。⑨骨折不连接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二固定
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之一。它可继续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又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两类,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外部固定的为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内部的固定为内固定,有螺丝钉、钢板、三刃钉、髓内针等。内固定后,常需借助外固定作短期或长期的协同固定,使疗效更为确实。
三功能锻炼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
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 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2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三)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2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若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
3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