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挂臂摆动开始,两腿向前上方摆起,接着收腹屈髋成屈体挂臂撑,随即利用收腹屈体的反弹力,迅速用力向前上方伸腿展髋,并立即制动腿。同时用力压臂跟肩成分腿坐。
(1)动作要点
①挂臂摆动时不塌肩、肘微屈,手握杠面偏外侧,快速摆腿;
②收腹屈髋成屈体挂臂撑要富有弹性;
③伸腿展髋要立即制动腿,然后压臂跟肩成分腿坐。
教学重点
①摆动幅度大,屈伸有弹性。
②展髋、压臂、跟肩、分腿配合好。
教学要求
摆幅大,屈伸有弹性,分腿直,不砸杠。
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持球,掌心空出。
球操的托球
分正托和反托。正托,单手或双手,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掌和指根以上部位托球的下部,掌心空出。反托向内转肩翻腕,使掌心向上托住球的下部。
球操的抽球
有单手拍、双手拍、单手依次拍等。双手原地拍球,站立,两手持球于体前。动作时,两手持球向下拍球。手臂稍弯屈,两手掌心向下,五指自然分开,手形与球形吻合,用两手指及指根处拍球的上部,连续拍球时,有手不离球之感。单手后挡球,两脚开立,两臂侧举,右手托球。动作时,右手向左拍球的右上部,同时向左移重心,球蹦起后左手接球的下部顺势向左侧摆至侧平举。
球操的转动球
特点是球在两手中转动,或通过手的拨动使球在指尖上转动或在空中转动。
(1)胸前左右转动球:右手在外,掌心扶球,左手在内手背托球。动作时,右手向右搓球,使球向右转动,同时左手背向左控球,使球向右转动成两手手指尖顶住球侧面,然后右手经手指尖、手背在球的内部向左搓球。同时左手经手指尖、掌心在球的外部向左搓球。反复进行。
(2)正绕“8”字:两腿开立,右手侧举托球,左臂举(掌心向下)。动作时,上体稍前屈,同时右臂屈肘从右侧经后腰旁向内水平小绕环一周至倒下举反托,接着左臂经前在头上直臂向左、后、右水平大绕一周至侧平举托球。同时上体随球的绕动而转动。
(3)反绕“8”字:两腿开立,右手侧举托球,左臂侧举(掌心向下)。动作时,右臂由后在头上直臂向左转腕成反托,并经左、前向右水平大绕环一周至侧举反托,接着肘在身体右侧由后经腰旁向前水平统环一周至侧举托球。
球操
球操的滚动球
可在地上用单手或双手向前、后滚动球,还可以在身体各部位,包括胸前、背后、臂上、腿上和体侧滚动。
(1)左右臂滚球:站立、右手托球前举,左臂后上举。动作时,右手腕稍屈,使球顺右臂滚至右臂至胸部时,同时左臂前举使胸部的球沿着左臂滚至左手举托球,右臂经下向后摆至后上举。
(2)左右经背臂滚球:右手托球前伸转肩,使球顺右臂滚到右肩后背,同时稍低头,使球经肩背、左臂至左手接球成侧举托球。
(3)胸滚球至两手前举托球:站立,两手持球前举。动作时,两膝屈伸一次,同时稍含胸,两臂屈肘,从腹部开始向上拨球使球滚至胸前,稍挺胸抬头,两臂迅速并拢前举,使球顺两臂滚至两手托球。
球操的抛接球
用手在原地和移动中向前、侧、后抛接,也可一手抛、二手接、或背后接,还有双手抛、双手接或双手交叉接以及单手接,在集体项目中可互相抛接,抛接球常与摆动动作结合进行。
(1)原地单手抛接:站立,右手持球于体侧,动作时,两腿屈伸一次,同时右臂持球后摆,左臂前摆,两腿再屈伸一次,立踵。左臂后摆,右臂伸直经前摆至上举向上抛球,并抬头。球下落时,右臂伸直上举迎球,经右手指端接球(掌心向上),并顺抛后摆,左臂前摆,两腿屈伸一次。
(2)单臂向侧抛接球:两腿分开,两臂侧举,右手托球。动作时,右臂伸直向左上方抛球,球通过右手指末离开,左臂伸直侧上举迎球,球经左手指端接球并顺势下落缓冲。
1 直臂支撑两手直臂撑杠,挺胸收腹,两腿并拢,脚尖绷直。可先在低双杠上,两臂撑杠向前移动,以增强支撑能力。
2 挂臂撑两臂弯屈水平挂杠,两手稍向外施握杠,身体自然下垂。
3 挂臂屈体撑挂臂动作同上。两臂压杠,先上体后仰,带动两腿前摆,然后收腹举腿屈髋,重复8~8次。可先在垫上做收腹举腿和仰卧起坐辅助练习,以增强腹肌力量。
4 支撑摆动先直臂支撑,然后开始摆动,摆动时两臂要伸直,以肩为轴,幅度由小到大。前摆时做到送髋,脚尖远伸。上体后摆过垂直部位后,加快腿的摆速,重复5~6次。并在杠前,后可各悬挂一个小球(与胸齐高),从支撑姿势开始摆动,做到足部摆动碰触或高于小球。
5 挂臂撑摆动 从挂臂屈体撑开始,然后身体下摆,摆过垂直部位后,头、肩稍下垂。腿部后摆出杠时,肩部稍后移(图1),随即腿部下落,两腿积极前摆,重复5~6次。初练时,可先做挂臂前后摆动,后做挂臂屈体撑。
简易的组合练习
一,挂臂届体撑一右外侧坐一向左越两杠直角下
从挂臂屈体撵开始,两腿弧形前摆至杠上右外侧坐,然后向左摆越两杠下(图2)。越杠时,两臂用力撑直,肩部左移,上体稍后倒,右手推杠,换撑左杠·两腿快速向左上方摆起并拢,傲前摆挺身跳下。
二,杠端跳起成分腿骑坐~前滚翻成分腿骑坐一两手体前握杠,后摆并腿前摆一后摆挺身下(图3) 先从杠端跳起成分腿骑坐(1),两手前移至大腿处握杠,上体前倒,顺势提臀、屈体,同时两肘分开屈臂撑杠(2、3)。臀部前移过肩时,两手迅速向前换握杠(4、5)。臀部下落接近杠面时,两臂撑起成分腿骑坐(6、7)。两手再移向体前稍远处握杠(8),两腿并拢前摆(9,10),随即两手撑杠做后摆挺身跳下(1l、12、13)。
前滚翻时,由同伴右手在杠下托住肩部,左手托腿,帮助提臀,屈体。前滚时,两手在杠下托其背、臀部。
锻炼时须注意
1 全面锻炼选做动作既要考虑各肌群的力量、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等特点,又要结合上肢、下肢和躯干等不同体位进行交替练习。并对孱弱的肌群应增加锻炼强度。
2 循序渐进根据动作的结构,练习的密度、强度和难易度应坚持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
3 动静结合组合练习的摆动动作和静止用力动作相互交替配合,而以动力性动作为主。
4 保护和自我保护动作遇到意外失手时,保护人要及时采取摆脱险境的保护措施,维护练习的安全;练习者也可采取屈臂,团身、滚动和下蹲的自我保护方法,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
5 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练习前,做5~10分钟上,下肢和躯干1帮位准备活动,练习后,进行按摩和放松整理运动。最后,慢走2~8分钟。
①挂臂撑摆动时漏肩、缩脖子、撑不起来。
指导纠正方法:反复练习挂臂动作;加强肩带力量练习;挂臂撑小摆动。
②挂臂摆动时前摆“踢腿”、后摆“甩腿”时机掌握不好,摆幅不大。
指导纠正方法:采用语言提示,帮助掌握发力时机;在帮助下练习挂臂撑摆动,体会发力点;反复练习挂臂撑摆动,逐渐加大摆幅。
③伸腿方向不当,展髋不充分或腿未制动。
指导纠正方法:反复运用学练指导③、④进行练习;加标志物(如吊球)练习。
④压臂、跟肩不及时,分腿砸杠。
指导纠正方法:反复运用学练指导③、④进行练习;帮助下体会跟肩动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471htm
简介
足球运动技术术语。指用踢球、头顶球、铲球等技术将球射向对方球门。是进攻的最终目的,也是比赛胜负的关键。方法很多,对射地滚球、空中球、反弹球、直线球、弧线球;可直接射、带射、接射。射门时要求冷静、机智、果断、有信心,动作快速、准确、有力,并能随机应变。
[编辑本段]射门的分类
里脚背射门:
里脚背射门力量大,多用于转身射门。当球在身体侧前方或离身体稍远时,都可用里脚背射门。它可以突然改变射门角度,如斜线插入时,守门员必然会移动位置,以封住近角,此时进行半转身射门,易使球射入远角。
外脚背射门:
外脚背射门威胁力大,突然性强,具有隐蔽性,能射各种方向来球,如射正面、小角度、横侧、前后斜侧、凌空球等,并能射出直线球和弧线球。
脚弓射门:
脚弓射门准确性高,但力量小,宜做各种近距离射门和罚球点球等。
参考资料那个网站蛮多足球知识的可以去看看
正脚背射门:
正脚背射门力量大、准确性高,运用最广,是射门脚法的基础脚法。如射正面、斜侧、转身等地滚球;又如横扫、摆、弹、抽、倒勾等射凌空球。
脚尖射门:
脚尖射门快速、突然,在门前争夺激烈时,没有起脚摆腿的时间,用脚尖“捅球”射门能出奇制胜。但有时准确性差。
[编辑本段]射门的选择
正脚背射门〔冲力射球〕
优点:力度大,球速快,射程远。
弱点:对手较易捉摸射球去向,另外准确度较难 掌握。
要点:起跑点,皮球和目标应成一直线,膝向目标轻松助跑,立足脚站在皮球侧近,自然向后提起小腿,眼望皮球顶部,锁紧脚眼挥动小腿抽向皮球中央点,击球后身体势追前完成整个射门动作。
秘诀:脚尖向下,球速快慢取决于小腿挥动速而非来大腿力量,射球前宜预先选定击球部位,射球后收紧大腿前部肌肉可避免不慎弄伤半月板。
脚外侧弯射〔外弯香蕉球〕
适用范围:绕过对手封堵的中至较远距离的射门。
技术要点:斜线碎步跑向皮球,当立足脚站在皮球侧近的时候,提腿扭摆身体锁紧脚眼,利用脚外侧抽击皮球偏外三分一处,射球后顺势收膝完成射门动作。
小小秘诀:脚尖向下,利用脚背偏外平面拉击皮球,较易形成皮球外弯去势,射球力度越大弧度越大,力度弱则难以绕越对手。
脚内侧弯射〔内弯香蕉球〕
适用范围:绕过对手封堵的中距离射门。
技术要点:斜线跑向皮球,立足脚站在皮球侧近,提腿锁紧脚眼,利用脚内侧抽击皮球偏外三分一处,击球过程顺势扭动身体,射球自然弯出。
小小秘诀:脚尖向前偏上,善用球靴内侧商标位触球,较易掌握皮球去向,射球力度过大会导致皮球高飞而去,力度弱又较难绕越对手。
脚内侧撞射〔扫把脚射门〕
优点:射门准绳易掌握,起脚后较易改变方向。
弱点:射球力度偏弱,对手较易捉摸皮球去向。
要点:轻松跑向皮球,射球前平衡身体,膝向皮球顺势提腿,当立足脚站在皮球侧的时候,轻扭身体膝转向外,锁紧脚眼撞击皮球中央将球射出。
秘诀:射球时脚尖保持向上,用球靴内侧商标位撞击皮球,较易掌握皮球去向 。平时可练习用脚内侧拍墙,练至仅得一下撞击声为佳,如有两下声响表示脚内侧和皮球的接触面尚未掌握
[编辑本段]射门的步骤
助跑
助跑是指运动员在踢球前的几步跑动。它的作用是使身体获得一定的前移速度并能调整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以利于支持脚处于正确的位置和增加击球力量。助跑最后一步,步幅应适当加大。为增大踢球的摆幅、制动身体前冲和提高踢球的准确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助跑分直线和斜线两种,助跑方向和出球方向相同的称直线助跑;助跑方向和出球方向成交叉的称斜线助跑。
如脚背正面踢球的助跑,大多数是在要求出球力量大的情况下使用的。那么要想使踢出的球获得最大的运动速度,就必须在比赛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在踢球前有尽可能快的助跑,使运动员的身体获得一个较快的前移速度,并把这个速度尽量多地传递给踢球脚的摆动上,从而增加击球的速度和力量。助跑最后一步要加大,就是要使踢球腿的摆幅增大,同时又使髋、膝关节前移的距离加长,从而为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在激烈地对抗比赛中来球的情况是复杂的,运动员能否把助跑以及加快摆腿所获得的速度都作用在球上,它的关键是踢球时的支持脚必须能够处于所需要的正确位置。而这个正确位置的取得也需要通过助跑来调整,才能达到踢球脚准确地触到球,并且充分发挥前面已经获得的全部力量。
支撑
支撑是指在踢球过程中支持脚的力量、踏地方法、足尖方向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动作。它的作用主要是移动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平衡,使踢球腿得以协调发力。
(1)支持脚的位置:是指支持脚与球的距离而言。支持脚的位置对踢球运作的协调性、脚触球部位的准确性和踢出去球的高度、性能和力量有很大关系。
支持脚踏地的前后距离直接关系到球踢出去的高度。当要踢出低平球(包括地滚球)时,为能有效地控制出球高度和加大踢球力量,支持脚在踏地时,足尖一般落在球的后沿延长线上。 左右的距离,原则上应使踏地支撑点和球的中心点连线的长度等于运动员骨盆横轴的宽度,这样便于踢球腿在快速摆动中,能够保证踢球时所运用的部位准确地击在球上。但有时由于运用踢球部位和用力方向的改变,其距离又必须进行适当调整。一般在大腿外展踢球时离球距离应适当近一些;在大腿内收踢球时应稍靠近球远一些。
(2)踏地方法:支持脚踏地的方法与运动员踢球前所处的状态有直接关系。一般在助跑踢球时,为能抵制身体向前的自然惯性,最后一步的步幅要适当加大,并要积极踏地。支持脚踏地的顺序应是先以脚跟撑地,随着展腹,在送髋的同时,迅速地过渡的全脚掌,变斜撑为直撑,特别是在小范围内直接跨步踢球时,更需要用积极快速有力的踏地来带动踢球的摆动。为了减小撑地时的反作用力,膝关节可适当弯屈,以保证身体重心能够较稳定地落在支持脚上。
(3)足尖方向:支持脚踏地时,足尖方向原则上应与出球方向保持一致。以便在踢球的刹那使身体正对出球方向;使踢球腿自然地前后摆动。同时对于踢球腿的摆动速度、击球力量的大小、击球方向的准确和身体的平衡等都有着直接影响。
(4)维持身体平衡:是完成踢球动作的先决条件,它应贯穿在踢球动作的始终。支撑腿不仅要能够平稳地支持住身体的重量,同时还必须能够在完成踢球动作过程中与踢球腿协调配合,以维持身体平衡。支撑腿的膝、踝关节的屈伸动作在控制身体平衡中作用极大。其屈伸必须在撑、摆、击球的过程中协调地进行,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身体平衡都能保持稳定。如脚背正面踢球时支撑腿的支撑任务就是让踢球腿在摆动踢球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个支撑点,使踢球腿绕着这个前移的额状轴摆动,以达到自如的摆动和踢球脚的脚背正面准确地击球。支撑脚着地应是积极而迅速地以脚跟着地,同时膝关节微屈,随着身体前移支撑脚成滚动式地由脚跟过渡到脚前掌。从而在完成支撑的同时又尽量减少制动;同时使身体重心起伏波动不大的“平行”前移。这样就能把助跑时人体所获得的速度保持下来,并把这个速度加到踢球腿的摆动上,发挥最大的摆速,以增加击球力量。
踢球时,支撑脚应踏在球的侧面,其距离应接近两髋关节间的髋度,并且稍小于这个宽度,这是因为在身体重心移至支持腿时,踢球腿的髋关节上提,骨盆必须倾斜来调节身体重心的变化,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踢活动球时,还要考虑到在支撑脚着地的同时,踢球腿才开始由后向前摆,而球却仍在运行中,因此在选择支撑脚的位置时,必须把摆腿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在内,也就是有一定的提前量,才能确保踢球时支撑脚与球能够处于所需要的正确位置,以达到自如地摆腿和发挥最大摆速的目的。根据测定证明,踢球的刹那支持脚处在球的侧面10~12厘米是比较理想的位置。
摆腿
摆腿是指踢球腿的动作而言。击球力量的大小是由多方向因素所决定,但主要是取决于踢球腿的摆动。踢球腿的摆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跨步支撑的同时,大腿后引,小腿后屈前摆时以髋关节作轴,大腿带动小腿的摆动击球;一种是在跨步支撑时积极送髋;大腿前顶,小腿后屈,以膝关节作轴快速前摆小腿击球。
按照力学V=Rμ的公式(V=线速度、R=半径、μ=角速度)分析:大腿后引,小腿后屈,以髋关节作轴,用大腿带动小腿摆动击球,其主要特点是尽量增加摆腿的击球力量。因为V的大小取决于R与μ的大小,而μ的大小又与R成反比例。所以这种摆法首先是缩短摆动半径,并在逐渐加大μ的过程中,再最大限度地加长摆动半径来增大击球力量。若从外部表现看则是踢球腿的摆动幅度大、距离长、速度快,在前后摆动时,参加屈伸的肌肉群数量多、幅度大,再加上腰腹肌的协调作用,故击在球上的力量就大。此法在比赛中多用于长距离的传球和强有力的射门。其缺点是准备击球动作的时间长,在对手紧逼的情况下较难完成快速出球的任务。小腿后屈,以膝作轴,前摆小腿的摆动方法是以缩短半径,加快摆腿击球动作为出发点。其动作外部表现是准准备踢球动作时间短,出球快而突然。在比赛中适于在紧逼防守的情况下完成传球或射门动作。由于这种摆法的并径有意缩短,亦在减小,击球力量较第一种摆法相对地要小。踢球的摆动是踢球力量的主要来源。踢球腿的摆动分为后摆与前摆两个阶段。后摆是为了给踢球腿的前摆加大摆幅和加快摆速创造条件。
如腿背正面踢球时踢球腿的后摆应在支撑脚前跨与助跑最后一步蹬离地面时,顺势向后摆起,伸大腿屈小腿。由于小腿的曲屈,使大小腿成折叠。腿的整个质量重心靠近髋关节,这样一方面前摆时转动半径缩短;另一方面小腿与地面的角度却增大,从而为踢球腿前摆产生较大的加速度做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伸大腿屈小腿,此时臀大肌和大腿伸肌如: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腹肌参加收缩,使前摆的大腿屈肌的初长度被拉长。从而为增大踢球腿的摆幅,加快摆速积蓄了能量。
然而,这时小腿的曲屈还达不到理想的限度,这是由于在伸大腿的同时屈小腿,股后的多关节肌同时作用于两个关节,而产生张力不足,也就是主动不足,与此同时,大腿前肌群的多关节肌则产生了被动不足。但是当大腿开始前摆之后,股后肌只做小腿曲,股前的对抗肌就能充分在膝关节处被拉长。因而股四头肌能集中发力于伸膝动作,这就为小腿做爆发式摆动创造了高速有力量的条件。为了增大踢球腿摆动的加速度,小腿要随着大腿前摆直到垂直于地面时应继续加深曲屈,以增大摆动角,这是必须注意的重要的动作。
踢球腿的前摆应在支撑脚着地的同时,以大腿带动曲屈的小腿绕前移的髋关节的额状轴,由后向前快速摆动,当膝盖摆到接近球的正上方时小腿则绕快速前移的膝关节的横轴(同时大腿绕髋关节的横轴)做爆发式的前摆,从而达到膝盖处在球的正上方时击球。
由于力量强大的大腿屈肌群在后摆时初长度被极度拉长后开始了功能性的收缩前摆,小腿的曲屈使摆动半径缩到而摆动角增大,前摆的加速度要自然增大和小腿绕着快速前移的膝关节轴做爆发式的摆动以及助跑时给身体快速前移惯性,推动髋关节在额状轴上前移等,所有这些能量此时都汇集到踢球腿的摆动上,到此踢球腿的摆动已达到运动员自身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用这样速度冲击在球上,球则必然以很快速度飞进。当然它必须是在脚与球接触的部位都正确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击球
击球是踢球动作的核心。助跑、支撑和摆腿等动作的完成都是为了保证准确的击球。它包括击球时间、击球点和在击球刹那的动作表现。
脚触球包括脚的部位和球的部位两个因素,但并不是它的全部含义。脚触球还包含击球刹那踝关节的动作。脚触球是决定出球准确性的重要球节,也是影响出球力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踢球时脚的部位和球的部位都是正确的,并且踢球的作用力通过球心,球就会依照作用给球的力量飞向预定的目标。
用脚背正面踢球时,脚的部位应是第一、二、三楔骨和跖骨末端部分,球的部位应是球的后中部,这是脚背正面踢球时,脚触球的理想部位。因为楔骨是脚背突起部分,与圆形的球体碰撞、接触面比较小,因而力量集中(脚特大者多是跖骨底和跖骨背部)。还因为楔骨和跖骨末端离踝关节最近,只要在踢球的刹那踝关节做紧张的跖骨屈固定踝关节,就能使小腿与足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使之集中发力于膝关节,同时也延长了击球刹那的转动产径,自然地加快了击球的线速度,所以不仅力量增大准确性也随之提高。
击球动作是指踢球脚运用部位在击球的一刹那的动作表现而言。击球动作随着足球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实践中概括有以下几种:
(1)摆击:摆击动作的突出表现是在摆腿击球过程中有明显的随摆动作,踢球腿的摆动幅度大,距离长,这种击球动作出球力量大、平稳,多适于中远距离的传球和射门。
(2)弹击:弹击动作的突出表现是摆腿击球时,以膝关节作轴,充分利用小腿的快速前摆击球,击球后随摆动作自然。这种击球动作摆动幅度较小,起脚快,动作小而突然。这适于踢地滚球和反射弹球的中、近距离射门。
(3)轴击:抽击动作的突出表现是在摆腿击球的刹那具有明显的提拉动作。提拉的时间是在运用脚踢球部位即将触脚的刹那,大腿积极上提,小腿前摆突停顺势上拉。抽击的击球点一般选在球的后中部稍偏下部,以有助于提拉动作的完成:抽击动作完成的关键在于提拉时间。这种击球动作出球急并带有强烈上旋、前冲力大,故适于向空档传球、落地反弹球和空中球射门。
(4)敲击:敲击动作的突出表现是后摆小、前摆快,击球动作急而快速,击球后具有较明显的突停和自然后撤动作。这种击球动作出球平直而急多用于直接传球和近距离射门。
(5)推击:推击动作的突出表现是踢球腿没有明显的后摆,前摆击球动作类似弹击。当脚触球后,运用支撑腿的后蹬所产生身体重心向前平移的速度平稳推球。推击多是在支持脚离球较远,为能控制球高度,保证出球方向的准确,一般在冲刺切入射门时,由于步法不易调整,为做到不失时机地快速完成射门动作而采用之。
随前动作
踢球的随前动作,是要求脚与球接触时踢球腿仍以触球时的同样摆动速度继续前摆和送髋。球是弹性体,用脚踢球时脚与球并不是触到即离开,而是经过一个时间,尽管其时间极短。如果用30米/秒的摆腿速度踢球(标准气压的比赛用球)时,脚楔入球体约6~7厘米,球由静止状态转入运动状态,与此同时踢球脚仍以触球时同样的速度继续前摆,此时脚面紧贴球体,由于弹性体的球凹陷时内压增大,球又以极快的速度从凹隐恢复原状给紧贴球体的脚面以反作用力,虽然这个反作用力不会对击球刹那以同样速度继续前摆的脚发生降低摆速的影响,然而却对尚未达到最高速度的球自身运动速度起着进一步加快的作用,同时还影响出球的准确性。随着球速增大,脚速降低,球、脚分离。这时继续做随前动作对球的运动已不再发生任何作用,但是却能加长脚落地时的步幅,因而必能产生制动效果。从而达到逐渐缓和前惯性的作用。
相反,如果踢球脚触球就立即集止前摆和送髋,那就必然是在击球之前就开始减小用力。这样不仅踢球腿的摆速会降低,同时还会对快速前移的整个身体起着减速的影响,导致影响球速。总之,踢球的随前动作是影响踢球力量和出球准确性的完整踢球动作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训练中必须给予应有的应视。
踢球准确性
(1)对踢球准确性的分析:足球是一个圆型的弹性体。当击球的作用力通过球心时,球只产生平动并沿着作用力的方向直线运行。由于空气的阻力和球的重量,运行速度逐渐减弱。出球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击球点(击球的部位)作用力的方向(摆腿的方向),击球作用力的大小(摆腿的幅度和速度)。 击球点的球的后中部,作用力通过球心,作用力方向是朝着正前方,踢出的球则向前平直运行。
击球点在球的后下部,作用力通过球心,作用力方向朝着斜上方,踢出的球则偏高。
击球点在球的右手侧,作用力通过球心,作用力方向是由右后上方向左前方踢出的球则向左前方运行。
击球点在球的后上方,作用力通过球心,作用力方向是由后上方向前下方,球则会“卡壳”或出球无力。
如果击球的作用力不通过球心,球则会产生旋转并且绕自身的旋转轴沿弧线运行,这就是弧线球。
所谓的弧线球,就是踢出的球既有一定程度的旋转还有一定距离的位移。
在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的沿弧线运行的弧线球有:前旋球,回旋球和侧旋球(侧内旋和侧外旋)以及侧回旋和侧前旋球等。
前旋球:击出的球绕自身的横轴的上沿向前旋转为前旋球。如脚前正面的抽踢。
回旋球:击出的球绕自身的横轴的上沿向后旋转为回旋球。如脚背内侧的搓踢。
内旋球:击出的球绕自身的竖轴的前沿向支撑脚一侧旋转为内旋球。如脚背外侧踢向踢球脚外侧旋转的弧线球。
外旋球:击出的球绕自身的竖轴的前沿向踢球脚外侧旋转的球为外旋球。如脚背外侧踢向踢球脚外侧旋转的弧线球。
这些弧线球是由于踢球的作用力(合力)没有通过球心,使球发生旋转,而旋转着的球在空气的作用下运行轨迹发生变化的结果。
踢球的作用力不通过球心,就是指踢球的作用力与法线形成一定的角度。不通过球心的作用下,就是法向分力F1与切向分力F2的合力F,法向分力F1决定出球方向和远度;切向分力F2产生力矩作用。
根据力学原理:旋转力矩等于作用力乘力臂(即M=F×L),球旋转的强弱主要取决力(F)的大小和力臂(L)的长短。所谓力臂就是旋转的轴心(球心)与作用力线(作用力的方向线)的垂直距离。在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力臂越长(指在最佳角度的限度内),则旋转力也越强,反之则越弱。
踢出不旋转的空中球(或旋转很弱的球)是沿着一定抛物线式的弧线运行。这种弧线是由于球本身的重量和空气阻力使球的行进力量逐渐减弱而形成的。如守门员的抛踢球,球在前进达到一定高度时逐渐下降,形成一定的弧线。 踢出空中旋转球时,由于球在运行过程中处在旋转状态,带动球体周围的空气也随着球的表面而转动,因而形成环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快压力越小;流速越慢压力越大”的规律运动。
由于球旋转的性质不同,因而引起空气的压力也有所差异。如踢出的前旋球。由于球向前运行时,球体上沿旋转着的气体受到迎面空气的阻力,而降低流速;而球体下沿的气流与迎面空气阻力的方向相同,而加快了流速。所以踢出的前旋球,球体上沿空气压力大,球体下沿的空气流速快。然而,由于踢球时法向分力大于切向分力。因而球的旋转和压力差的效果不明显,表现为球的运行轨迹前半弧度甚小;随着球的运行过程中受到与球运行方向的相反阻力的作用,法向分力逐渐受到削弱,而切向分力几乎不变,使球旋转而产生的压力差充分发挥作用,表现为球的运行轨迹后半程弧线明显弯曲,出现高速地向前下方坠落。缩短了球向前运行的距离。
踢出的回旋球与踢出的前旋球相反,球体上沿的空气流速快,球体下沿的空气压力大,空气给予球体一个浮举力,因而使球缓缓下落。 内旋球、外旋球同前旋球、回旋球的道理一样,由于球体左右侧空气流速慢不同而球体左右侧的压力出现大小的差异,使球沿左或右侧弧线运行。
上述道理告诉我们在踢球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使踢球动作符合要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预想用脚背正面踢出沿平直路线运行到达预定目标的球。击球的刹那,踢球腿的膝盖应处在球的正上方,踢球脚背要绷直与地面垂直。摆腿方向朝着正前方这样能保证击在球的后中部。作用力通过球心,对这个技术动作来讲,击球点和作用力方向是关键,脚背和膝盖的动作是技术要求。
踢球时,支持脚所站立位置也会影响脚背能否垂直于地面。如支持脚踏车球后方,身体重心在支持脚上,踢球脚膝盖就难于处在球的正上方,脚背就不可能击球的后中部,而往往是击在球的后下部,击球偏高。但是支持脚的位置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做送髋动作把身体重心前移击球,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击球力量减弱,在要求出球有一定高度时,支持脚就应稍后些,以调整脚背与击球点形成的角度。
如预想踢出回旋过顶球,踢球腿的膝盖应在球的后上方,踢球脚的脚背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要大于直角,以使能接触球的后下部位,踢球的作用力通过球的横轴的下沿,用力方向朝前。
(2)无论用任何踢球方法直接踢运行中的球时,球是以与踢球力量正比的速度沿新的作用力方向开始运行。直接踢由不同角度运行来球,作用力通过球心时,由于球运行的方向、速度要与踢球时沿作用力的方向所产生的速度之间形成一定的余速,再加风向、风速的作用等就会直接影响出球方向。例如:
①球从正前方滚来,用脚内侧朝球滚来的方向将球踢出,球就会根据踢球力量的大小以不同速度按原来的方向返回。
②球由侧面滚来,预定将球挡向正前方使球的运行路线改变成90°角。根据力学分析,理想的钢体以某种角度作用于某钢体平面上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道理,踢球脚应按45°角放脚。但由于球的弹性形变,球与脚的摩擦、球与地面的摩擦等因素影响,反射过程中,球的能将会有一定损失,因此实际放脚的角度应稍做调整。
踢球力量
加大踢球力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取决于踢球腿摆动幅度的大小和摆动速度的快慢以及击球时踢球脚腕的紧张程度。踢球腿的摆幅大,摆速快,击球时脚腕绷得紧,出球力量就大。另外,助跑速度、身体和支持脚的方向和踢球的随前动作对于增大踢球力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踢球前的助跑是使运动员的身体获得较快前移惯性,使踢球腿绕着前移着的关节轴摆动,为增大击球力量创造了条件。
踢球时,身体正对出现方向,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充分后摆,小腿曲屈,这样髋关节屈肌初长度被拉长,一方面肌肉张力增加,另一方面摆幅增大有利于大腿带动小腿快速前摆和小腿爆发或摆动击球。因此作用于球的力量就增大。相反,如果身体不对着出球方向,踢球脚则向着出球方向摆动,就会影响脚的摆幅和摆速。
支持脚的位置和方向也能直接影响作用力发挥。由于支持脚的稳固支持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使踢球脚能够自如地摆动。如支持脚的位置和方向不正确,不但难于维持身体平衡,影响踢球腿的摆动,而且影响脚击球接触部位的准确性,作用力就不能通过球心,击球力量就减弱。例如:球由正前方滚来,俗将球射向左侧前方时,可用左脚的脚背内侧踢球,支持脚应自然地指向出现的方向。这样身体就能很自然转向出球的方向,踢球腿的摆动也就能顺身体的前后而摆动,从而发挥最大的速度与力量。相反,如果支持脚不是朝着出球方向,那只能用转动髋关节的办法,带动上体转向出球的方向。支撑脚以髋关节为轴,带动上体转向出球的方向。这时支撑脚的髋关节和肌肉则处于旋扭的状态,它既难维持身体平衡,又影响摆动腿的动作,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力,并减弱了踢出球的力量。
在上述诸因素中,加快摆速的现代足球比赛中对争夺时间和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踢球腿的摆动速度是影响踢球力的主要因素,并且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踢球技术会不断提高,踢球腿的摆动速度必然发展变化,随着摆速的提高则踢球力量就会增大。
锻炼肱三头肌,由于握法不同,锻炼的部位也不同。用“正握法”握杠。就是掌心向前(指身体前面位)和“对握”拳眼向前持哑铃的主要是锻炼肱三头肌的内侧头,这部分肌肉约占整个肱三头肌体积的三分之二。还有“种“反握法”握杠,就是手背向前,这主要是练肱三头肌的外侧头。
(1)“颈后臂屈伸”:这个动作可用杠铃、哑铃或弹性拉力器等练习。它有站着和坐着练的。不管是站着或坐着做颈后臂屈伸,上臂必须紧贴耳侧,不要向前移动。因为上臂在垂直的位置中,手臂屈伸的动作幅度最大,锻炼效果就最好。用力举起手臂伸直时吸气,屈臂慢慢落下至颈后时呼气。
(2)“仰卧臂屈伸”:这个动作可以用杠铃来练,也可用哑铃单手或双手来练。
仰卧在长凳上,直臂持铃在肩部上方与地面成垂直状。在臂屈伸过程中,上臂保持与地面垂直,不要向前移动、持铃落下屈肘时,应慢慢落下使肱三头肌逐渐伸长,举起伸直时,应使肱三头肌彻底收紧。如果采用正握法练习,使手臂伸直的同时,应使手腕向外翻转,肱三头肌会感到有彻底收紧的感觉。
(3)“俯立臂屈伸”:两脚开立或单腿跪在凳上,俯身向前,使背部与地面保持平行,一手扶在膝盖上或凳上。另一手掌心或拳眼向前持哑铃,上臂提起紧贴体侧,前臂下垂持铃。随即吸气,持铃向后上方举起至全臂伸直,使肱三头肌完全收紧,稍停,再呼气,持铃慢慢放下还原。持铃举起或放下时,上臂不准上下移动。
(4)“站立直臂后拉”:两脚开立。全身直立。两手持铃于身后(臀后),两臂下垂于体侧,手掌或手背向后持杠铃。吸气,以肱三头肌的力量,直臂持铃向后举起至不能再高时为止,稍停,呼气,慢慢放下还原。持铃举起或放下时,躯干不准前后摆动。
(5)“重力下压管屈伸”:这个动作一般应使用“重锤拉力器”练效果较好。用垂吊的橡皮带作拉力器来练,也能达到同样的锻炼效果,锻炼时,要求上臂紧贴体侧,前臂向上弯起,两手握住短杆,贴近胸前;吸气,以肱三头肌的收缩力量,使两手向下拉,至全臂伸直为止,呼气,两手慢慢向上还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