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敏度测试时被测试者双手与脚肩针多少厘米处伏地成蹲撑

灵敏度测试时被测试者双手与脚肩针多少厘米处伏地成蹲撑,第1张

身体素质选材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的能力。一个人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主要受先天遗传的影响,也与后天环境、营养、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和训练水平密切相关。运动成绩的好坏与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身体素质主要包含了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是专项身体素质的基础,而专项身体素质是长期针对某一种运动项目专门开展训练,从而具有的针对某个项目特点的身体专项素质。专项身体素质都是在一般身体素质具备的前提下发展而来的,因此,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离不开一般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一般身体素质又为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在我们日常的选材工作中,对构成身体素质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五个方面的素质指标都应当引起重视。在五类素质指标中,力量、速度和耐力是在运动队中经常测试并需要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的指标,短期的(3~7 d)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迅速提高力量素质,中期的(10~30 d)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提高耐力素质,较长周期的(3个月以上)训练才能够使速度素质获得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速度素质受先天的遗传影响最大,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受遗传影响相对最小。相对地,如果一个运动员长期停训,速度素质消退最快,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消退最慢。此外,柔韧素质受后天影响较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够得到很大提升,而灵敏素质则不容易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虽然运动项目千差万别,每个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某一个方面要求的侧重点会出现不同,但在初级选材中,我们一般考虑基本的身体素质,只有基本身体素质,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综合起来比较优秀的运动员,才能够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因为这些基本的身体素质是发展专项素质的基础,只有在好的基础上才能够发展出优秀的专项素质。

7.1 力量素质测试指标与方法

力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基础,是从事体育运动的首要条件。所有素质都必须在力量的保证下得以完成,并通过肌肉系统作为动力来源加以实现。一个人力量大小与肌纤维的类型、横断面的大小及肌群间功能性协调等有关。力量素质的变化与肌肉系统的发育基本一致,但在人体九大系统中成熟得最晚。在青春期,由于肌肉系统发育的突增,力量增长很快。在青春发育后期,力量素质能达到较高水平,并能在某些以力量为主的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后力量增长速度减慢,一直维持并通过训练继续增长到35岁左右,其后会逐渐降低。描述力量素质的一些名词较多,首先了解以下一些常用名词的含义。

肌肉力量,简称肌力,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运动素质的首要前提。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为了最大随意收缩而用来抵抗或者克服阻力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绝对力量,是指肌肉为了尽最大可能收缩而用来抵抗或者克服阻力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力量潜力。

相对力量,是指相对自身体重(每千克或每磅)而言,肌肉发挥的最大力量,用于比较个体之间力量能力的差异。

快速力量,是指以最快速度前提下尽可能高的发挥肌肉力量的能力。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反复进行某一项强度动作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

启动力量,是指肌肉在产生张力的瞬间尽可能高地发挥速度和力量的能力。

爆发力量即爆发力,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继续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力量的能力。

上述常用名词是鉴别力量素质的具体表现,无论肌肉力量表现的种类有多少,都归结在动力性“等张肌力”和静力性“等长肌力”两种形式下。

经专家测定,动力性“等张肌力”在7~18岁的一般儿少中,立定跳远(代表速度力量)、握力和背力各年龄组自然增长,男性的速度力量自然增长最快阶段是12~15岁,女性是10~13岁,男性17岁以后、女性15岁以后趋于稳定;背力自然增长最快是男性在12~15岁,女性最快在11~14岁;握力自然增长男性最快在12~15岁,女性在12~15岁。具体的增长幅度如表7-1所示。

表7-1 一般儿少7~18岁力量增长总的百分比

引自谢燕群:《运动员选材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从表7-1可以看出,立定跳远增长最少,说明速度力量更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因此,在选材中对速度力量的选择应予重视。而绝对力量是随年龄的增长,肌肉体积增加而增大。同时更受环境与训练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握力和背力在后天能有更大提高的原因。

相对力量握力,背力指数受遗传影响较大,后天变化较少,明显低于绝对力量增长百分比,女性少年尤为明显。那些需要相对力量而又不能靠体重增长去获得力量的运动项目,均应当在选材时从严控制(表7-2)。

表7-2 一般儿少7~18岁相对力量增长总的百分比

引自谢燕群:《运动员选材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从7~18岁各年龄相对力量增长规律来看,男性在13~15岁时比其他年龄增长得快,女性相对力量在12~13岁时比其他任何年龄增长明显。从科罗布夫实验可以看到,在16~17岁,男女相对力量趋向稳定,并能一直保持到40~50岁。

7.1.1 静力性“等张肌力”的测定方法

7.1.1.1 握力

握力是反映前臂和手部屈肌力量的指标。握力大对于抓握器械的运动项目(如体操和举重等)有明显的优势,也对需要抓握对方的运动项目((如摔跤和柔道等)有明显的作用。

仪器:握力计。

方法:测试前检查握力计指针,确定指针归零。握力计握把置于被测者食指和大拇指间的“虎口”内,其余手指并拢,感觉握柄距离是否符合自己的习惯,被测者另一只手旋转拨轮调整好力矩,直到感觉能够最大发力为好。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不能屈肘、挥臂、弯腰或手臂倚靠他物,也不得借用另一只手。被测者发力前做好准备,在憋气状态下用最大力量握握力计。最后握力计指针指向的位置即为测得的握力值(电子握力计电子屏幕显示最终的结果)。分别测试左右手,每只手最少测试三次,取测试的最大值即为最大握力。

意义与评价:在选材中尽可能挑选握力大的运动员,特别是运动项目中需要有抓握动作的运动项目,握力越大对项目越有利。

7.1.1.2 背力

背力主要是反映躯干伸肌及下肢伸肌力量的指标。背肌力量大,有助于在体操运动中保持背的水平姿势,也有助于在举重运动中抓举杠铃和在其他运动中进行伸脊柱时的发力动作。

仪器:背力计。

方法:被测者站立在背力计平台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直立姿势的同时将两臂和两手伸直下垂于同侧大腿的前面,手掌向内。测试人员将背力计握柄与被测者两手指尖接触,背力计握柄至底盘传感器挂钩的距离即为适合该被测者的背力计拉链的长度。被测者用这个拉链长度进行测试,掌心向内紧握握柄,两腿伸直,上体绷直抬头,尽全力做背伸动作。测试两次以上,取读数的最大值。

意义与评价:选材中,背力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背力的大小与运动能力关系很大,背力大,运动能力强。多数运动项目,如体操、球类、跑跳、划船、举重等,都应尽可能挑选背力大的运动员。

7.1.1.3 屈臂悬垂

屈臂悬垂是反映肩臂肌肉克服自身重量时的静力性耐力指标。对体操、摔跤、柔道等运动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仪器:高单杆、板凳、秒表。

方法: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后面。被测者站在板凳上,两臂全屈,正手握杠,双手与肩同宽,使横杠位于下颌之下,然后两脚离开板凳。被测者两脚离开板凳身体有摆动时,测试人员可帮助其稳定,但不得给予助力,同时给予被测者一定的保护。当被测者稳定后做静止用力悬垂姿势时开始计时,到头顶低于横杠上缘时停表,记录时间即为屈臂悬垂时间,在此过程中被测者下颌不能挂在横杠上。

意义与评价:屈臂悬垂的时间越长,说明被测者克服自身体重的能力越强,在体操等一些要求克服自身体重的运动项目中,优势就越明显,选材意义也越大。

7.1.2 动力性“等张肌力”的测试方法

7.1.2.1 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一个反映肩臂肌肉力量及克服自身体重能力的指标,引体向上也是体操运动中经常运用的基础动作,在选材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仪器:高单杠、秒表。

方法:被测者正握高单杠,两臂与肩同宽,呈直臂悬垂姿势,待身体稳定后,两臂同时用力开始引体向上。待下颌超过杠面时再慢慢伸臂,复原至直臂悬垂姿势,如此反复进行,以4~8 s之间完成一次屈伸动作为宜。在悬垂屈臂时,被测者不能有蹬腿和借助身体摆动的动作。测试过程中,被测者下颌未能超过杠面不能计数,在被测者屈臂动作节奏明显减慢、每次超过3~4 s时,测试人员应令其停止,以记录完整的次数为被测者引体向上的次数。

意义与评价:完成引体向上的次数越多,说明被测者肩臂肌肉力量越大,克服自身体重做功的能力也就越强,对于体操等抓杠项目就越有利,选材意义也就越大。

7.1.2.2 俯卧撑

俯卧撑是反映肩臂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仪器:可在室内或室外的地板上、平地上和垫子上进行。

方法:测试前,被测者双臂伸直,分开与肩同宽,手指向前,双手撑地,躯干伸直,两腿向后伸直。被测者稳定后,测试人员给被测者发出开始口令,被测者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至肩,与肘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身体平直撑起,恢复到开始姿势为完成一次俯卧撑动作。被测者须连续不断地重复此动作。当被测者动作不能持续保持或出现弓背塌腰不能按标准做出动作时,测试人员记录完成次数。

意义与评价:在选材中应尽可能挑选俯卧撑完成次数多的运动员,这样的运动员肩臂力量好,有利于体育运动。

7.1.2.3  1 min快速仰卧起坐

1 min快速仰卧起坐是反映腰腹肌力量和速度的指标。

仪器:软垫或代用品、秒表。

方法:测试前,被测者两手手指交叉抱于脑后,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仰卧于铺放平坦的软垫上。由一人压住被测者两侧踝关节处,固定下肢。测试人员观察被测者准备就绪后发出开始口令,被测者双手抱头,收腹使躯干完成坐起动作,双肘关节触及或超过双膝后还原至开始姿势。这时为完成一次仰卧起坐动作。被测者连续不断地尽快重复此动作,持续运动1 min。从开始口令开表计时,记录被测者在1 min内完成的仰卧起坐次数。在测试过程中,被测者如果借用肘部撑起或臀部上挺后下压的力量完成坐起,或双肘未触及或未超过双膝,该次仰卧起坐不计数。

意义与评价:仰卧起坐的次数越多,说明腰腹肌与腹直肌肌肉力量和速度力量越好,更适宜于选材培养。

7.1.2.4 爆发力

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力量,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瞬时的肌肉收缩力越强,运动能力也越强。在选材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要挑选爆发力好的运动员。在许多非周期性运动项目中,如投掷、跳高、跳远、球类等,运动员的出手、起跳、起脚主要取决于爆发力。在某些周期性项目中,如短距离自行车、划船中的蹬踏和划桨,速度爆发力也是重要的基础。对一些项目的加速能力来说,爆发力也具有决定性的基础作用。所以说爆发力在选材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素质指标。

爆发力的测定比较复杂,常用的简易测定方法有原地纵跳和立定跳远。

(1)原地纵跳。原地纵跳是一个反映下肢伸肌特别是膝关节伸肌和足跖屈肌垂直向上跳起的爆发力的指标。

仪器:电子纵跳仪(利用起跳至回落到起跳板上的时间计算出被测者所跳起的高度)。

方法:当电子纵跳仪进入工作状态后,被测者踏上纵跳板,双足自然分开,呈直立姿势,准备测试。等待显示器出现“0.0”时,开始测试。被测者屈膝半蹲,双臂尽力后摆,然后向前上方快速摆臂,双腿同时发力,尽力垂直向上跳起。当被测者落回到纵跳板后,显示屏显示出测试值。起跳时被测者双腿不能移动或有垫步动作。起跳后至落地前,被测者不能出现屈髋、屈膝等动作。若被测者没有回落到纵跳板上,则测试失败,须重新测试。纵跳测试3次以上,取最大值即为纵跳高度。

意义与评价:纵跳的成绩越好,说明被测者的爆发力越好,在需要用到爆发力的项目中的参考意义也越大。

(2)立定跳远。立定跳远也是一个反映下肢肌特别是膝关节伸肌和足屈肌向前跳的爆发力的指标,也能反映一定的灵敏性,难度稍比原地纵跳要大些。

测试场地和仪器:平坦地面或沙坑、标准带尺、直角尺。在平坦地面(地质不限)上画或设立起跳线(可用线绳或胶带),在起跳线前方要备有沙坑或软地面;以起跳线内缘为零点垂直拉一条长1.5~4 m的带尺。

方法:被测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然后摆动双臂,双脚蹬地尽力向前跳。测试人员观察被测者双脚的着地点,用直角尺的一条边抵着距离起跳线内缘最近的着地点,另一条直边与带尺重合。带尺上的数值即为测试结果。测试3次或以上,记录最好成绩。被测者起跳前双脚均不能踩线或过线,起跳时不能有垫脚、助跑或连跳等动作。

意义与评价:距离越远说明爆发力越好,对运动选材的意义也越大。

力量素质的大小与肌肉系统关系密切,肌肉系统发育越完善,人的力量也越大。肌肉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晚的系统,力量素质发展也很晚。如果一个儿少过早地表现出很好的力量素质,很有可能是由于提早发育的结果,而早熟型的儿少在今后很难有高水平的发展,这种人的力量素质好只是一个假象,随着进一步发育,这种人的力量优势会逐步减弱,甚至变为劣势。所以在进行力量素质选材时,力量的大小一定要与所选对象的发育程度对照起来,应尽可能把发育程度小、力量素质好的儿少作为选材的对象。

7.2 速度素质测试指标与方法

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在短跑、跳跃、球类及短距离自行车等项目中,速度对成绩起决定性作用。速度素质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是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属于周期性的运动)。

7.2.1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信号)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与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和肌肉系统骨骼肌纤维类型有密切关系。一个人的反应速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遗传度高达75%,是一个后天训练不易改变的指标。反应速度的测试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简单反应时、手脚反应速度来测试。

(1)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主要是检测人对声、光刺激的反应能力。

仪器:专用反应时测定仪。

方法:被测者坐在仪器前,面对显示器。受试人员一直用手指压住开始键,约4 s(每次时间长短不等),显示器上有相应的声光信号显示,根据信号显示,被测者做出按键反应,按键结束后被测者手指立即返回开始键并再次按压。经过5~10次的按键后,测试结束,仪器自动测出5~10次的反应时间(每一次按键来往全过程的时间),以及动作速度时间(被测者看到信号显示后做出按键动作前,即手指离开开始键瞬间的时间,也就是人体感受到声光电信号到做出动作反应之前的神经传递时间)。

意义与评价:一些需要听发令枪或者裁判口令做出相应动作的项目,如径赛、游泳、划船、摔跤和柔道等,反应速度越高,队员在比赛中对号令做出的反应时间越短,越能够抓住先机提高比赛成绩,在这些项目的选材中,挑选反应速度快的运动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另外,在一些同场对抗项目中,如所有球类项目,反应快的运动员也往往能够占得先机,因此,大多数运动项目都需要反应速度很快。而反应速度的先天遗传性又很高,在后天训练中提高幅度很小,因此在初级选材中选择反应时快的运动员有重要的意义。

(2)手的反应速度。

仪器:美国的尼尔森根据“自由落体”原理创造的一种测试计时尺,这种计时尺自下端10 cm处为“零位”,向上标出刻度。

方法:被测者坐在桌前,手臂放松平放于桌面上,手指伸出桌边3~4 cm,拇指与食指稍稍张开,虎口宽度不超过2 cm,上缘水平,指间距离也尽量相等,眼睛注视零位基线,被测者做捏住计时尺的预备姿势,并将尺的0点基准线对准拇指和食指的上缘。测试人员捏住计时尺的上端。测试人员喊“预备”口令,被测者随时准备迅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即将下落的技术尺。要求被测者集中注意力,先做几次练习,以掌握方法。从预备到计时尺下落时间间隔控制在1.5~2 s,计时尺下落时,被测者立即捏住,从拇指上缘刻度上记下读数,测试20次,把反应最快和最慢的各5次舍掉,取中间10次成绩,通过计算得出反应时间,计算公式为:

类似测试方法还有测足的反应时,将此尺从高处落下,离墙约25 cm前脚掌把尺压在墙上,以大脚趾末端压在尺上的时间为测验足反应速度。时间计算与手一样

双杠臂屈伸标准双手75公斤重量。

首先第一个纪录是双杠臂屈伸最大次数,Angel↗兲使在上一次完成了76次的好成绩,这次他成功将这一纪录提升至98次!距离三位数近在咫尺,大家应该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拼尽全力,是在等待对手挑战吗?哈哈,欢迎挑战!

站在双杠的一端,双手分别放在两个杠上,然后双脚用力跳上去,用双手支撑身体,然后双手弯曲身体由于重力向下掉(注意下的过程中脚不能接地)然后利用臂力把身体撑起到原来的高度手臂伸直!如此一个双杠臂曲伸就完成了!

协调性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在各项体能中,协调性训练可说最困难,因影响协调性除了遗传、运动员心理个性外,尚有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关系肌力与肌耐力)、动作韵律性(技术动作要纯熟方可)、肌肉放松与收缩,甚至还有柔软度等。尽管协调性训练比较困难,但在幼儿时期加强训练,对幼儿后天协调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协调性训练法大概有以下多种手段:

  1、不习惯动作之各种身体练习。

  2、反向完成动作;右手换左手用。

  3、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与节奏。

  4、以游戏方式完成复杂动作(慢动作)。

  5、要求创造性改变完成动作方式。

  6、采不习惯组合动作,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

  7、改变动作空间范围。

  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环境做各种较复杂练习(圆球)。

  9、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以使运动员做改变动作之各种练习。

 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时,身体躯干部位有效传递能量和保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1屈伸稳定性:

  对完成对称的上肢运动所表现出来的躯干在矢状面中的稳定程度。运动中很多专项动作对躯干屈伸稳定性提出要求,以便把力量从下肢传到上肢。如,篮球运动员争抢篮板球、排球运动员的拦网等动作。而对称性跳跃动作及传球动作均涉及到躯干的屈伸稳定性。

  2旋转稳定性:

  对于上肢和下肢进行不对称活动时,躯干在矢状面和额状面稳定性要求。如,短跑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躯干在不停地扭转,因此,肢体保持旋转的稳定性,是短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较为关键的因素。

  提高杠臂屈伸和引体向上的方法:

  引体向上的有两种做法,一个是掌心向前,双手宽握,依靠背部肌肉力量拉动身体向上。这个主要是以发展背部肌肉为主。第二个是掌心向内,双手距离等肩,依靠双手手臂力量拉动身体向上。这个主要是训练手臂肱二头肌。

  双杠臂屈伸也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双杠宽距离,双肘自然向身身体两侧后方屈肘,依靠胸大肌的力量收缩推动身体向上,这个主要是发展胸大肌的力量。第二个是双杠窄距离,双肘贴着身体向后屈肘,依靠手臂肱三头肌的力量推动身体向上。这个主要是训练手臂后侧肱三头肌。

  由此可见,这两个动作训练的位置和对肌肉的刺激点都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可以第一天训练单杠引体向上,第二天训练双杠臂屈伸。但是第三天能不能重复这个过程,要看的身体肌肉的恢复速度。一般情况下这种高级训练动作对肌肉的刺激都会比较大。而肌肉的恢复时间一般是48-72小时,所以建议要隔两到三天再对同一个肌肉进行训练和刺激。当然如果的强度不大,对肌肉的影响不明显的话,可以中间休息一到两天就可以再次训练。关键还是要看个人的肌肉恢复速度。而观察这个恢复速度主要就要看的肌肉出现延迟性疼痛的时间。

  在一周为例,周一周二进行训练,周三休息,周四周四周五重复一二。周六周日休息。然后重复就可以了。在训练的时候要主要的是肌肉的主动伸展放松,还有在饮食上按照的体重08-10g每公斤体重的比例摄入蛋白质。这样对的肌肉恢复速度会有很好的改善,而且会促进肌肉的快速增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活泼的动作和愉快的情绪表现自己对歌曲和大自然的感受,发展小朋友的表现力。

 2、学习蹦跳步、等动作并能协调灵活地运用。初步学跳第一段。

 3、通过欣赏、创编、学习、表演等形式,激发小朋友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及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积极情感。

 4、让小朋友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在七彩阳光下快乐成长的美好情景,激发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

 活动难点

 能用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体验创编的乐趣。

 能基本协调、连贯地完成第一段动作。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录制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春天来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踏青,好吗?好!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中,集体表演基本步法队形组合,进入舞蹈场地。

 二、环境导入

 1、环境激发,复习热身 。

 2、师:孩子们,这儿真美!让我们在这美丽的地方,随着动听的音乐动一起来舒展一下身体吧!(集体复习地面基训组合)

 3、老师 播放课件,表演唱歌曲《七色光》。

 4、让我们听着这首欢快的歌,唱起来跳起来吧!”

 5、听音乐启发学生自由创编表演

 三、讲解示范,新授动作

 1、教师示范

 师:看小朋友跳得这么开心,我也忍不住编出了一段动作,请大家看一看,老师这段舞蹈中,有哪些你们学过的舞步?(碎步、跑跳步)

 2、练习、蹦跳步

 3、教第一段动作,不断帮助小朋友协调练习。

 4、听音乐连贯巩固、练习第一段动作。

 四、纠正表演,激发情感

 1、纠正小朋友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2、指导小朋友连贯练习

 3、激发小朋友体验歌曲积极的情感和欢快的节奏,共同或分组表演第一段

 活动延伸

 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与节奏特点。

 2、能够有控制地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音乐的节奏及内容。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打字机及视频、碰铃、《键盘的舞蹈》CD、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通过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的对比欣赏,初步感知《打字机》这首乐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2、完整欣赏,引导幼儿通过打自己和视频了解打字机的工作场景,理解音乐的内容。

 3、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情绪和节奏。

 (1)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打字员的动作并尝试用拍手表现出“叮”的声音,初步感知音乐的难点。

 (2)出示节奏谱,借助语词准确感知并读出节奏。如:哒哒哒哒哒哒。

 (3)边看图谱边听音乐,准确用拍腿、拍手的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如:拍腿拍腿拍腿拍腿,拍手,可反复进行练习。

 4、尝试有控制地用乐器表现音乐。

 (1)出示碰铃,引导幼儿控制乐器音色来表现“叮”处的节奏。

 (2)幼儿听音乐边看节奏谱边尝试用碰铃的短音的表现音乐中的“叮”。尝试有控制地演奏乐器。

 (3)加入键盘,幼儿分角色配合练习演奏:一组演奏碰铃,一组用键盘表现打字节奏。可交替演奏。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前期我们围绕"兴化小吃"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炒米粉是兴化人民的拿手好菜,在角色游戏中,小朋友很喜欢模仿厨师玩炒米粉的游戏,于是我尝试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中,用富有艺术性的动作大胆、有创意的表现炒米粉这一生活画面,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观察炒米粉过程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发挥想象,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观察过炒米粉的过程。

 2、炒米粉录像带。

 3、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你们都看过妈妈炒米粉了,现在请你们说说妈妈是怎么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让孩子回忆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孩子感到开心、有趣、十分活跃,他们指手划脚地用语言和动作把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再现出来,这样激发了幼儿对舞蹈创编活动的兴趣,为舞蹈创编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2、观看炒米粉录象。

 师:(出示一块米粉)多奇怪呀,原来硬硬的、四四方方的一块米粉,是怎么在锅里变的软软的、细细的,像一条条白线一样呢?让我们一一段录象。

 教学设想:此环节主要让幼儿观察锅里水面沸腾翻滚及米粉下锅后在水里由硬变软的过程。由于录象配有音乐,所以在引导幼儿观赏录象时,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实现舞蹈与音乐相结合。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能说出音乐的变化过程。

 (1)水还没开时,音乐安静。

 (2)水面沸腾翻滚时,音乐欢快、激烈。

 (3)厨师翻炒米粉时,音乐不快不慢,节奏明显。

 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的变化,启发幼儿把将要创编的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有机匹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体验美表现美的情趣。

 4、让幼儿想象与表现:

 (1)用什么动作表现水面平静及水面沸腾翻滚的样子。

 (2)用什么动作表现米粉下锅之前和下锅之后的变化过程。

 (3)厨师是怎样翻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每个幼儿经验不同,认识和体验的角度不同,所以必然会产生各具特色的创造表现,师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肢体动作把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同时,及时引导幼儿通过美化、夸张等手法巧妙地把过于"生活化"的动作提升为美的、富有情趣的舞蹈动作。

 5、幼儿随音乐完整创编"炒米粉舞"。

 教学设想:没有音乐的"舞蹈"不能称之为舞蹈,此环节是让幼儿实现舞蹈与音乐和谐、完美的结合。幼儿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把创编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延伸:

 1、创设音乐艺术活动区角,音乐、道具、服装等,让幼儿有一个自娱自乐的表演舞台。

 2、开辟家园互动角"音乐之家",鼓励家长参与到"音乐舞蹈教育"中来。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学习小篱笆舞蹈的基本动作。

 2、通过新的学习,能够跟随老师完成基本动作。

 3、乐意跟随音乐跳舞。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小篱笆》,热身舞蹈《暖和和的太阳》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上的是什么课吗?舞蹈课。那么在上舞蹈课之前,我们应该做什么?热身!"

 二,播放音乐,做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吧。"

 三,钢琴《小篱笆》,让幼儿熟悉音乐。

 师:"老师接下来要教给小朋友一个舞蹈,现在,请小朋友听听这首舞蹈的旋律。"钢琴弹奏《小篱笆》。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觉得这音乐很熟悉啊?它叫什么名字?《小篱笆》。我们之前有学习过小篱笆的歌曲,小朋友们还会唱吗?那么,老师表演一遍小篱笆的舞蹈,小朋友们可以跟着钢琴唱小篱笆,为老师伴奏。"

 四,教师剖析动作,幼儿学习动作。

 1,教学重点:

 锻炼幼儿手脚的协调性,幼儿能跟随音乐跳出大部分的舞蹈。

 2,幼儿回忆动作。

 师:"老师表演完了,那现在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刚刚跳舞用了哪些动作"

 请幼儿回答。师:"哦,我刚才做了这个动作,那么,老师刚才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小朋友们在唱小篱笆的哪句歌词?是'青青的草儿发嫩芽'这句歌词对不对。那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的这个动作像不像小草在发芽啊?那我们都来学习一下小草发芽这个动作好吗?首先,小草还没有发芽之前的动作是什么样的?两只手掌和在一起,放在身体的前面,放低一点。然后,小草开始长大,我们的两只手慢慢的向上,在长大的时候,小草很高兴,于是它就边摇边长,我们的手,也要左右摇,来试一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好,现在小草露出地面了,它要发芽了,小草发芽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是不是,好,那么我们把它连起来做一遍。"教师边唱歌词边做动作。

 师:"那么,你们还记得老师做了其他什么动作吗?"

 3.教师有顺序的教导幼儿学习动作。

 师:"我们刚才学了几个动作,现在,老师要把整个舞蹈的动作交给你们。"

 1x8 前奏:身体左右摇晃,往右摇的同时踮起左脚,反之亦然,身体左摇右脚踮起。两只手在身体的两边微微摊开,当脚踮起来的时候,手微微张开。同时压腕。

 师:"身体左右摇晃,往右手摇的时候,左脚要踮起来,往左手要的时候,右脚也要踮起来。两只手在身体的两边微微摊开,当脚踮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手,也要张得稍微开一点。同时,我们的手掌往下压,指尖是往下的,就像老师这样。压完,回来。好,我们来试一下。"

 1x8 双手举上头顶,身体左右摇晃,脚随身体踮起来,向右摇踮左脚。两只手是随身体的摇晃而左右大幅度的摇摆。方向与身体一致。

 师:"现在我们来学第一句歌词的动作,小朋友们还记得第一句歌词吗?'微风吹进小篱笆',那么,我们是怎样用动作来表示微风的呢?双手左右摇。老师也是用这个动作来表示微风的。不过,老师的手是伸的高高的,在左右摇的时候啊,身体也在左右摇晃,你们还记得刚刚学的前奏的动作吗?身体是怎么摇的?我们这个身体的动作和刚刚的动作时一样的,只有手的动作改变了,身体往左边摇的时候,手也往左边摇。我们来试一下。跟着歌词再来一遍。"

 1x8 双手高举,一手高一手与身体成九十度角,脚尖踮起来,往高举的手的那一边转一圈。眼睛看向低的手。接着双手在头顶前指尖相碰,手臂保持平行,并微微下蹲。然后放下。

 师:"那么,第二句歌词是什么?'把春天送到我的家'。那小朋友都是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家的?老师是这样表示的,把我们的手伸到头的前面,然后两只手的指尖碰在一起,注意,我们的手臂不可以张得太开,太开就不像一个家了。稍微的开一点点就可以了。同时,我们还要蹲下一点,不要蹲的太多。这是家的表示,那前面还有一个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们把手伸起来,右手伸的高一点,左手伸的低一点,同时开始转圈,从举得高的那只手那边开始转,但是,要脚尖踮起来转,这样会转的更好看,在转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看着我们举得比较矮的那只手。来我们转一下试试。跟着歌词再跳一遍。"

 1x8 前四拍双手高举,呈120度角,同时抬头向上看。后四拍,双手交叉放在胳膊上,头向右倒两拍,再向左倒两拍。

 师:"下一句歌词'太阳出来天气暖',好,我们来表示太阳出来了,让我们把双手高高的举起来,举得开一点,同时头也要向上看,看太阳出来了。接着,我们把手收回来,在身体前交叉,要两只手都能碰到另一只手的手臂,同时,头向右边倒,然后向左边到。我们把这两个动作做一遍,再跟着歌词做一遍。"

 1x8 双手和在一起,由下往上手腕左右摇动,身体同时一起左右摇摆,身体与手摇摆的方向一致。最后一拍,合并的双手张开手腕内侧部分贴在一起同时停止身体和手的摇晃。

 师:"再接下来一句歌词是'轻轻地草儿发嫩芽',这句歌词的动作我们刚刚已经学过了,我们来回忆一下,再跟着歌词做一遍。"

 1x8双手平伸在身前两只手提压腕交替进行。双手从身体的中间开始移到右边,在移到左边。同时左脚脚尖点地四拍,再右脚脚尖点地四拍。

 师:"'野外的小河流水啦'这句歌词中,小河流水你们会用什么动作表示?我用这个动作,把手伸起来,一只手的手背向上抬,一只手的手背向下压,这两只手不能同时做同一个动作,接着,把手背向上抬的手向下压,另一只手的手背向上抬,就这样,一直做这两个动作,都练一练。做着两个动作的同时,手慢慢的向右边移动,同时左脚踮起来,脚的前半部分踩在地上。然后手由右边移向左边,同时右脚放下,左脚踮起来。我们做一遍,跟着歌词再做一次。"

 1x8 双手屈伸于胸前,手掌向前,双手保持一定的距离左右摆动并慢慢的往下移动,同时身体左右摇摆,与双手的方向一致。前四拍膝盖慢慢蹲下,后四拍膝盖慢慢伸直。

 师:"'篱笆的积雪融化啦'我们来学一学这动作,小朋友们知道擦玻璃的动作吗?把手伸到和我们肩膀差不多的地方,手掌要对着老师,你们只能看见手背,然后双手左右摇摆,两只手要有一些距离,然后慢慢的往下移动。在做这个动作的同时,身体也要左右摇摆,我们的双脚并拢,膝盖慢慢的蹲下,再起来。我们来做一遍,跟着歌词再做一遍。"

 2x8右手高举,左手低举与右手成180度角,手指张开,转动手腕,同时左脚点地八拍。后八拍右手高举,左手低举,手腕转动,右脚点地。

 师:"'滴滴滴滴滴滴答,滴滴滴滴滴滴答'这是最后两句歌词。动作也和简单,我们来学一下。把我们的右手举高,左手举得低一点,,张开我的五个手指,然后转动手,同时左脚踮起来,像我们之前做的一样,这样做八拍,然后,缓过来,左手举高,右手低一点,同样张开手指转动,这时我们踮起的是右脚,这样再做八拍。好我们连起来,跟着歌词做一遍。"

 4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跳一遍舞蹈

 师:"好,我们把整个舞蹈都学了下来,那么,我们跟着音乐完整的跳一遍吧,小朋友们要把歌词唱出来。"

 5让幼儿单独跳一遍舞蹈。

 师:"小朋友们很厉害,那么你们能够自己跳一遍吗?老师不跳,就你们跳。"

 6让幼儿自由的寻找对象跳舞

 师:"现在,你们找一个好朋友来一起跳这个舞蹈,看一看是谁跳的根更好。"

 五.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这个舞蹈啊,那么你们可以跳给其他人看。"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5

 活动背景分析

 开展“可爱的虫虫”主题活动期间,各种各样的小虫子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过程尤其吸引大家。孩子们喜欢翻看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教材图画,图书角里《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图书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我发现“毛毛虫变蝴蝶”这个题材非常适合进行舞蹈创编。因此,精心制作了“毛毛虫变蝴蝶”的动画课件和音乐,借助动画以及段落分明的音乐,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用各种身体姿势表现毛毛虫到蝴蝶的变化过程。这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帮助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表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用各种身体姿势创编毛毛虫变蝴蝶过程中的表情、姿态、动作。

 2 能与同伴友好商量、合作,创编舞蹈动作。

 3 充分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卵——毛毛虫、毛毛虫——茧、茧——蝴蝶),有蝴蝶飞舞的动作经验。

 物质材料:“毛毛虫变蝴蝶”的课件和音乐。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节选自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第三段音乐节选自肖邦的《仙女圆舞曲》,课件设计剪辑自《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视频文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变化,用头、手、躯干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难点:理解音乐性质,用相应的姿态、表情、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联想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1 回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 第一次欣赏音乐。

 师:现在大家来听一段毛毛虫变成蝴蝶的音乐。听完以后告诉我听起来感觉怎么样(感觉很优美、欢快;听起来想跳舞……)

 3 第二次欣赏音乐,并播放“毛毛虫变蝴蝶”的课件。

 师:老师把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配进了音乐里。我们来看一看。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我们怎样用身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

 师:请遥遥和成成来表演一下。(身体扭动变成毛毛虫,双臂学蝴蝶飞)

 二、分段欣赏音乐,进行动作创编

 1 感受第一段音乐,大胆创编卵变成毛毛虫的过程。

 (1)欣赏音乐的第一部分,引导幼儿用身体、手臂创编毛毛虫爬、钻的动作。

 师:我们来听听卵变成毛毛虫活动的这段音乐,大家想想卵是怎样活动的,我们可以怎样将自己变成毛毛虫。

 师(根据幼儿回答不断追问):毛毛虫怎样从卵里出来的怎样扭动毛毛虫往树上爬的时候,它的身体该怎么样动能加上一点身体方向的变化吗除了身体能变成毛毛虫,还能用哪个部位变成毛毛虫做什么动作看起来像毛毛虫爬

 (2)集体表现,体验创编的乐趣。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卵变成毛毛虫的舞,要注意动作与节奏的配合,把你们喜欢的动作用上。

 (3)请大家欣赏同伴的表演,并评价。

 (4)再次集体表演,进行表情的突破。

 师:舞蹈不光要有动作,还要有表情。想想好奇的毛毛虫有怎样的表情,该怎样做(睁大眼睛、要笑、嘴巴要张开)我们配上表情再来一次,我想看到最可爱的毛毛虫。

 (5)评价幼儿表现。师:有了表情,毛毛虫变得可爱极了。

 2 感受第二段音乐,大胆创编动作表现毛毛虫变成蛹的过程。

 (1)欣赏毛毛虫变成蛹的音乐。师:这段音乐是毛毛虫的身体变成了蛹,边听边想想它是怎样变成蛹的。

 (2)根据音乐的情绪,创编毛毛虫吐丝、缠丝的动作。

 师:音乐变慢了。毛毛虫慢慢地、小心地开始吐丝把自己包起来。它怎样吐丝的(引导幼儿用手臂往身体的上面、下面、旁边、前面等方位,用站着、跪着、蹲着等姿态表现“吐丝”。)

 (3)集体练习,充分体验创编的快乐。师:你们都编出了自己的动作,想想毛毛虫现在的心情,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跳毛毛虫变成蛹的舞蹈

 (4)评价幼儿的表现。师:你们能配合音乐的节奏,动作慢了下来,看上去很美。

 3 感受第三段音乐,与同伴互动。

 (1)欣赏毛毛虫变成蝴蝶的音乐,运用已有的蝴蝶飞的动作经验。表现毛毛虫欢快地飞舞。

 (2)与同伴互动,表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的心情。

 师(根据幼儿回答不断追问):毛毛虫终于变成了蝴蝶,它多么高兴啊。你能用什么样的动作把快乐的蝴蝶跳出来动作很优美,你和朋友打招呼了吗蝴蝶怎样打招呼你们一起庆祝了吗怎样转,用什么样的步伐还能用什么步太好了。你们会用这么多的动作和步伐。

 (3)集体练习,充分体验创造的快乐。

 师: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注意和音乐、朋友的配合。

 (4)评价幼儿的表现。师:你们不仅自己会跳,还能和朋友合作。真是一群快乐的小蝴蝶。

 4 完整随音乐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1)幼儿完整表现创编。师: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编出了毛毛虫变蝴蝶的舞蹈,我们连起来跳一次,一定要注意音乐的节奏和变化。有表情地跳出毛毛虫变蝴蝶的舞蹈。

 (2)欣赏同伴的舞蹈,并评价。

 (3)再次完整表现创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表现的乐趣。

 三、分组协商,运用彩带进行舞蹈的创编

 1 出示彩带。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和朋友商量一下怎么把彩带用到刚才的舞蹈里。

 2 幼儿到场地的四周取彩带,并和同伴商量。

 3 请幼儿说说商量的结果后,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自由使用彩带跳起舞蹈,

 4 教师总结幼儿的表现。师:你们能灵活运用彩带,每一组都用得不一样,还能和音乐配合,很好。

 四、欣赏教师的舞蹈,在教师的舞蹈里寻找自己的动作,再次体验创编的成功感

 1 欣赏教师舞蹈。师:老师把小朋友刚才编的动作都编进了舞蹈里,你们想看吗感觉怎么样

 2 和教师一起再次表现舞蹈。

 五、结束。愉快的“小蝴蝶”飞到操场玩耍。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踏跳步的基本舞步动作。

 2、会根据歌词自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3、激发幼儿的舞蹈情趣。

 重 点:学习踏跳步的基本舞步动作。

 难 点:学会基本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星星装饰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一、音乐入场(活动前全身练习) 1 学大象(上肢运动) 2 学小 猫(体侧运动)3、 学青蛙(跳跃运动)4、 学小鸟(整理运动)教师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呀太空上的阿姨邀请我们去做客,但是她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我们学小动物走上去( 随音乐进入布置好的太空),还有呀不能大声讲话,不然太空阿姨生气了下次就不请我们去玩了好吗?

  二、谈话、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星星)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呢,(红色、**、绿色、蓝色等)小朋友们知道星星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一闪一闪的,像眼睛)那小朋友们喜欢星星吗?这么漂亮的太空,我们一起来编个舞献给小星星怎么样(花仙子)

  三、学习基本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自编动作 。(星星是怎样眨眼的,用动作表现等)2、教师组合部分动作。

 3、学习踏跳步。

 4、师生一起唱一遍歌曲。

 5、教师将组合的动作示范一遍,幼儿随教师反复练习。

  四、随音乐集体跳舞一遍。

  五、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捉星星)。玩了这么久,星星阿姨也累了,我们该回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741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