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 拼音:guǐ shén 解释 (1)鬼与神的合称。 《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飨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飨食也。”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 《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 《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何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 《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 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 《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在后期的张载思想中,“气”与“太虚”近乎为一。“神”则不仅是清,还兼具了浊,这是最大的变化。张载颇具辩证思维地说: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
所谓的“两”就是两体,包括虚与实、动与静、聚与散、清和浊等等;所谓的“一”便是“一物”,就是作为的本体的气,而气本身也可以是“一物两体”,它包含着两体。
张载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太极图本身也是一个“一物两体”,“一”为太极,“两”为两仪
首先,两体之间互相对立统一。从对立的方面来看,是“物无孤立之理”,有一事物存在,必然也会有与之矛盾的对立物相对,有阴气必有阳气。从统一的方面看,则是“合而成质,生人之万殊”。阴阳二气虽然互相对立,却能够统一、相感而生成万物,赋予万物质的规定。因此说“立天地之大义”是“阴阳两端循环不已”——矛盾普遍存在于世界之中,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根据《太和篇》的说法,气本是清虚湛一无形的,但阴阳二者存在对立统一,所以相感而聚集,聚集在一起就会从幽转向明,得到形象。万物有了形象就不再是二气,而是万殊;其中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物,它们与对立物进行斗争、和解,成为世界发展的动力。此所谓: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两体”之间不仅存在矛盾,而且它们还与“一物”矛盾着,如果没有聚散、虚实、清浊、动静等两端,我们也就无法知觉到一气,此所谓“两不立则一不可见”;同样,如果没有一气存在,聚散、虚实、清浊、动静都无法发挥作用,它们失去了本体,所以说“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聚散、清浊、动静等等,归根结底都只是气的存在方式——运动。
张载的矛盾运动观
当张载把矛盾的观念引入自己的体系之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就被破除了,首先他摒弃了“神”从外面推动万物的思想。改口说:
“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并不是外部的神给予的,不是神鼓动万物,而是万物自身的矛盾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后期的张载不仅没有再离“神”与“气”为二,而且还建立起了“神”的对立面——“鬼”。说“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张载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张载著《正蒙》
当然,张载所说的“鬼神”并不是我们俗人们所说的鬼怪与神仙,他说:
“鬼神,往来、屈伸之义。”
“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虚乃气所固有,此鬼神所以体物而不可遗也。”
在张载的体系中,鬼神其实只是气发生运动的两种趋势而已,鬼为归为屈,神则为伸。《动物篇》说:
“物之初生,日至而滋息;物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伸也;反之为鬼,以其归也。”
这是对鬼神通俗的解释,对于任何事物而已,都存在生长与消亡两种倾向,此乃气之本性所决定的。只要有矛盾、事物内部存在的两体可以相感,鬼神就会“施受之性”,使其建立起自己的质;如果矛盾消灭,“不能感”,鬼神就会逐渐瓦解这个事物,令其消散,称之为“化”。
在张载看来,运动来自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就是鬼神两种气化的倾向。其中,缓慢变易,能够被察觉的变易就是“化”;疏忽而至、难以预测的变易就是“神”。所以在张载的体系中,“神”有多种含义,当它与“鬼”相对时,指变易的伸展趋势;当它与缓慢量变的“化”相对时,则侧重突出“倏而生,忽而成,不容毫发之间”的飞跃性质变。
张载的辩证法粗具雏形,在他的体系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物两体”的对立统一,又分析出“神”与“化”的质量互变。但唯独少了辩证法的最后一条规律——否定之否定。
前面我们说过,张载的宇宙论乃是一个大轮回,是循环论,缺乏发展的观念。在张载看来,宇宙的变化不是上升的、发展的,而是在不停循环。因此,他的辩证法里缺少了否定之否定。张载总是说“爱恶之情同出于太虚,而卒归于物欲”、“形聚为物,形溃反原,反原者,其游魂为变与!所谓变则,对聚散存亡为文,非如萤雀之化,指前身而为说也。”
由于循环论的存在,甚至要动摇“神”与“化”的质量互变律,这是张载哲学中的不彻底的地方,所以在程颐的《入关语录》中多被批驳。
我所说阐教宏道。原非为已。亦不为教。只为著体道法天。济度众生。昔三教圣人。若不为众生。何得立教传经。宣坛显实。曲垂方便。费尽仁心耶。 诸子。儒门是至圣先师。德参太极。道集大成。毋固毋必。毋我毋人。删书定乐。赞易执礼。在在行春秋之化。方方阐孝义之经。道传曾孟。一肩重任。为万世之儒 师。作生民之教主。若非曾孟受授於周朝。程朱阐守於宋代。安有今日哉。释氏自西方释迦牟尼佛祖。雪山苦行。弃国辞家。降伏身心。功圆行满。五蕴皆空。六根 清静。显诸妙相。化现十方。至汉明帝。金人入梦。白马西来。传五千四十八卷。金刚般若真经。教流东士。名号如来。法传六祖。崇尊梵刹金仙。大乘慈悲至尊。 若非我佛传经。那能今日咸崇金身罗汉哉。道乃三清立极。荡荡难名。巍巍莫测。经文妙秘。圣圣相传。现身说法。历劫摩心。度人於苦海。救世於历朝。是三官传 授。五极开坛。纯阳吕祖。掌三教之师。判五雷之令。方方显迹。外外开玄。大慈大悲。大仁大孝。忘却功名。留行香火。传我邱祖。勤道存仁。拜丹书於凤阙。开 宗传戒。兴清律於龙门。千辛万苦。誓愿度人。号尊长春真君。累崇明应天尊。照诸法界。均沾洪恩。行功立德。种种神通。只为济度众生。同臻大道。诸子。济度 者必须苦苦切切。先度自己。然後度人。如今教相不行。玄隐宗门者。正是这裏不曾除得大病也。为何大道不行。教门哀薄。诸子。只因本教全真"不能度已。只要 度人。这八个字的大罪根。自坏全真教相的公案也。诸子。你阐教的。自己不能依教奉行。先要劝人依教奉行。谁肯信服呢。怎见得全真不能度已。诸子嗄。度众生 者。度自己之众生也。自己这众生是什麼呀。诸子。杂念妄想。自己本心中之众生也。全真腹内。有八万四千妄想杂念。即是有八万四千众生。一日之内。二六时 中。身座蒲团。心游世上。这个妄心才灭。那个妄念又来。七情不息。六欲勾留。三毒牵缠。八识颠倒。如浮云掩日。东去西来。狂浪因风。西驰东荡。终朝日夜。 何曾静得一时。累月经年。未能定得一念。不但坐在蒲团。就走在道路。至於梦寐。那刻撇去妄心。把持正念。心不休则身不度。念不一则道不明。所以全真门内。 必须要止念休心。方才能得天心出现。慧光发露。大众。全真若此。便可称同志了。所以说先度已。方好去度化众人不迟。那度已如何呢。刚烈。勇猛。精进。舍 除。布施。高明。谦逊。解脱。自然。诸子。你们却须要用志不分。凝神澄虑。同志有机缘的。倾心听我。一一指那九件道要。咦。何谓刚烈。这出世法与世法本来 相反。顺逆不同。方圆不合。出世法要在法身用功。就要把世间的幻相。色身的幻想两般先看假了。子女妻孥。恩情斩断。功名富有。味美裘马。留恋葛藤。一心跳 出迷屙。洁志不浮灵宝。是曰刚烈。一曰降魔杵。又曰斩妖台。何谓勇猛。优柔不断。游思或往来。把柄脱离。光明或开蔽。心不同於秋月。皎皎常明。神不登於朝 霞。煌煌反照。迟延懈怠。逐浪随波。玩忽优悠。朝三暮四。不能得胸襟一朝廓落。眼光立地澄清。心上加功。全抛身世。道中苦行。摧却邪魔。将这个无常迅速生 死之事。昏迷不究。钻通铁壁铜墙。悟这是天堂地狱。诸子。所以刚烈之後。又要添加勇猛。何谓精进。是这刚烈乃割断恩仇。修心立命。这勇猛是降伏散乱。整访 游移。神明镇定。更精进者。何也。这学者参求生死。此身未有之前。你在何处。此身死殁之後。你向何方。世间天地万物。日用平常。无不是道。眼之所见。耳之 所闻。无一物不在道中。无一物能出道外。物有本末。即是物之生死。事有始终。即是事之生死。若是用心参悟。苦志精搜。能明物之本末。则能明身之生死。能明 事之终始。则能明心之起灭了。从事物上。细细体贴。实实理会。自一物以至万物。自一事以至万事。无不明其生死之机。起灭之理。则本末。生死。起灭。都成一 贯功夫。到此方能於道相近了。然後冥心大道。微细追求。洞明幽隐。晓会玄机。默识天心。密通宗旨。能使我这一点虚灵不昧。进透源流。应万物而不迷。理万事 而不惑。若是不肯精进。自懈自怠。则是自暴自弃。甘为下鬼。无志真修。纵是趺坐百年。延生千载。终归无常。仍落轮回。何谓舍除。乃舍去以前粗俗。除尽旁门 外道。从此新行。一诚向上。这一点的虚灵不昧真宗。是谓元元至宝。千变万化。无有定体。触物遇事。用各不同。应各不一。头头见影。刻刻迷踪。率妙灵机。层 层参悟进去。再难透顶穷玄。动而愈出。取之无穷。用之不歇。悟者自得。昧者远隔。因恐尔等既能有悟一二分之理。即能守之再悟。不可舍之另悟。便是无常了。 须将有常不变之灵机。转那无常有变之事物。则理明性见。舍旧取新。一层层钻将进去一步步至高头。若不到卓然独立。哪能洞达深机。烛照生死。超然出世之外。 脱万劫之疑根哉。何谓布施。如昨日之悟机。从前之妙理。所悟所得。或布施於众生。或归藏於黍米。不可存留。混我灵台。所谓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即 此现在心亦不可得。在这不可得之中更寻出个自得之妙来。则智光圆满矣。如以财布施。名为修福。以法布施。名为修慧。财物布施。有个了尽。我这说法。布施无 穷。以财布施。能济人之世法。养色身之衣食。作外相之庄严。财物能尽。则依然赤手空拳。我这以法布施。入世法也可行。出世法也可行。再以法布施。能开人迷 窍。提拔灵根。然以财布施。非世上之财可布施。凡夫养生救人。济急扶危。捍灾御患。福国康民。动静水火。消灾解厄。种种代天宣化。御役阴阳。通天澈地。无 量无边之妙力。此财者才也。即南洋大士观世音菩萨之童子善才也。咦。你们知道。欲求天上宝。需用世间财。此世间财。非世上之凡财。此财乃自度人之法财。名 曰神宝。故能感得天宝。日用也者。以法布施云尔。得能悟此者。即为万劫先天智慧高人矣。何谓高明。既能布施妙法。开度众生。必须见识真高明。智慧真通澈方 好。这天地万物。莫不有此灵性。我若以法为法。是为执法。执法为法。乃是死法。不名活法。即是见识不高明。所以我若将自己所用之法以去教人。将板定之理去 应物。则是死法呆机。即为钉椿摇橹。胶柱鼓瑟了。须得不以我法为是。人法为非。正大光明。随时开导。见机而动。委曲宣扬。若度圆用方。则不能旋转。度愚以 智。便不合机宜。须定见愚人。说愚人之法。使愚人明白通晓。量愚人行得去得。慢慢可会悟。若对智者。如愚人之法。亦不为合机。须要人我兼通。雅俗共尝。圆 融活泼。智者见之为智。仁者见之为仁。淤塞可通。动惑可定。疑者解。鲁者睿。聋者闻。盲者见。方称高明。堪任济施之领袖也。何谓谦逊。真修到此。遇明眼之 人。智大心空。一切身外之物。一应世界之事。空空空了。上撼天关。下摇地轴。超出人世。神入虚无。哪里还有个众生在面前呢。自古到今。二乘菩萨。下乘仙 子。总受了这个病。病入高肓。总不知觉。所以唤作小乘劣根。旁门外教。邪道魔法了。若如此。殊不知道无定体。神化不测。是岂你限量得定。孥捉得住的。有限 之物。如何便妄自尊称起来呢。你岂不闻太上不敢为天下先。不为福先。不自伐其功。不自见其道。进以退为主。高以卑为基。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人皆 争先。我独退後。上德不德。上士无争。视我不见。不自大。不自尊。不自强。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益人己愈多。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所以越到高明之地步。 越行卑退之功夫。谦逊仁柔。以存厚道。一则普行慈慧。一则保蓄光芒。国之利器。不可示人。我不去服人。人自然服我。到此时。那解脱道理。不可不知矣。何谓 解脱。诸子。执著之者。不明道德。洒洒落落。不被法缠。赤条条。不为物累。圆陀陀。随方设教。光灼灼。历劫度人。入众妙门。为众生之母。慈能爱物。不以爱 物为慈。善能济人。不以济人为善。妙法能度众生。不以度众生为妙法。至道能出世。不以出世为至道。既能出苦。又能受苦。上可超出天堂。不以天宫为快乐之 场。下可普救地狱。不以地狱为苦恼之处。遇苦则救人出苦。遇乐则同众共乐。乐中能指点众生之苦。困中能指明众生之乐。在天则度天龙鬼神。使鬼神得闻正觉。 超证仙功。在地则能度罪业亡魂。使幽爽得见光明。转生人界。在人世则度一切善男信女。普修日用寻常。无为正直。忠信公平。贤良大道。不教那士农工商。去入 那下乘小法。搬弄精魂。著魔恶趣。征战修罗。这解脱之中。要臻那自然之用。即自在之道矣。何谓自然。诸子。这自然之妙。乃心经云观自在菩萨。为观世音。观 世上之音。得自然之妙。自我自在观音。即我心上之菩萨。南海之观音。即观彼岸清静真空之妙相。虚无自然之理。能观得真音之妙相。非有真师指明。能悟真空妙 相了麼。咦。诸子呀。色即是空空是色。不空不色道非真。真空妙相真常道。非空非色妙无穷。与我虚空同一体。虚空与彼没分己。入金石而不碍。入水火而无伤。 诸子。你们细参九章道要。端守薄团。悟诸妙相。一规自然。三家已证。圆满度人。功高无量。德服鬼神。邪魔束手。妖精落魄。何患世间不信服而业皈依耶。正是
普度功行利济心。勤参度己後天人。
一诚志向真常道。自然菩萨护我行。
九章妙典超尘世。一片全真琢磨深。
布施微言真妙理。双修性命不辞辛。
见识高明多说法。仁柔卑逊不矜能。
舍除外相忘你我。真如天心大道行。
逍遥解脱阐玄妙。无上真空玄玄道。
小火无伤三姓合。功圆行满步云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