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族舞蹈膝部动律的特征(1)颤膝的动律特征(2)屈伸的动律特征

1.藏族舞蹈膝部动律的特征(1)颤膝的动律特征(2)屈伸的动律特征,第1张

1、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和连绵柔韧的屈伸,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这个“屈”除了要求颤膝外,也包括懈胯,由于这一律动的特点,使藏族民间舞蹈下肢主动,上肢松驰,形成自上而下,欲动先屈的动律特点,从而使舞蹈给人一种飘逸而又沉稳的感觉。

2、膝部的颤动和屈伸在藏族舞蹈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肩膀与腰相平(弓腰),双手成环抱形左右摆动。(因为当时藏族人民被压迫,手的动作代表人民的思想斗争)之后立起腰,代表人民解放的欢乐和尊严。

疼则不通。

说明你膝盖处的韧带比较脆弱,无法长时间承受身体压力。

马步其实分很多种,我了解的不多,知道有四平马步、三七分的马步,还有前后站立的桩步,还有动态桩步,也算是马步的一种。你可以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并且可以几种马步结合起来锻炼,单练马步易使身法涩滞(除非还有其他的辅助练法)。

给你付上一份威海乳山秦文清秦拳的锻炼方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局部屈伸体现整体初基——正向自然式

双足平行站立,双手环抱胸前,掌心向内,掌指相对,大形可参考常见的平步浑圆桩之类,双肘双手定位;双膝陡松,一松便止。直膝挺身,重复下一次。反复操练500次,即无需再练。操作无误实鉴:

甲持式,乙对甲臂进行挑按挤排,结果乙会发现,挑之不起,按之不落,挤之无合,排之不开,而甲却自感稳固轻松,毫不用力。乙即使把甲臂当双杠玩,甲依旧间架不散,稳固轻松;乙双手托甲大臂,即使可将甲整个托起,也会发现甲式稳固如初。此非功夫,只是检验手段。此式也非桩功,切勿当作桩来静持。

2、局部屈伸体现整体初基——侧向自然式

双足稍息状前后分立,左前右後(左式),双手形态与正向自然式同,胸与面正对前方;其余操作手段与正向无异。操作无误,前后足之间必然出现争力现象,双肘间也会出现争力现象,双手之间,背手之间,腰手之间,首足之间,膝胯之间,等等,都会出现争力现象。“争力”只是一种现象,将其当作练功要领,则是倒果为因。反复操练500次,即无须再练。操作无误实鉴的其他方法可参考正向自然式或起拔劲等。

3、局部屈伸体现整体初基——提按式

侧向自然式站立,双掌垂置裆前,双掌近身上提至额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双肘横开,重心必流转趋前足,双掌前扑下按裆前,重心必流转趋后足。连贯反复200次,即无须再练。

4、局部屈伸体现整体初基——挂搓式

侧向自然式站立,双掌稍前伸,掌心相对,掌指向前;双掌后挂,双肘横开,重心必流转趋前足,双掌前搓,双肘稍合,重心必流转趋后足;连贯反复200次,即无须再练。

5、局部屈伸体现整体初基——捻拳驱身

正向自然式站立,双掌变拳,双拳外旋外开,双肘沉坠内掩,重心必流转趋趾,躯必拢靠近肘,双拳内旋内合,双肘起拔撑吊,重心必流转趋踵,躯必远肘撤后。上述内容反复操练200次,即无须再练。

翻译为: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出自寓言故事《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篇》),原文选段: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文章主旨:

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784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