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期后,防肺炎和褥疮并发症是康复护理的第一位,医务人员或家属要经常帮患者翻身,通常4小时翻身一次。 翻身时按左右仰三个体位变换,一定要使原来受压部位不受压,翻身后对原受压部位要按摩3-5分钟,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生褥疮。 在翻身后要拍拍背,鼓励患者把痰咳出,防止痰淤积引起肺部感染。也应鼓励患者从小事做起,如自己练习用手拿筷子吃饭、开收音机等日常小动作,锻炼患者的自立、自强、自理的能力。 二、适当调整姿势有利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首先要把患肢摆至“功能”位。如下肢膝髋部位要微屈,足背保持背屈,与小腿成直角。患者在坐位或站立时,患侧上肢可用三角巾吊在脖子上,以防下坠导致肩关节脱位和肩部疼痛。 三、护理者用手抓住病人的手或脚,另一只手托住其腕关节或膝关节,然后屈伸患者上下肢,连做15-20下,每日3次,这样可防止肢体僵直及强直。患者还可以利用好的肢体摆弄、伸屈病侧肢体、以逐个屈伸手指、脚趾,使关节松弛。 如果患者感到运动后疼痛,亦必须强迫运动。如不能克服疼痛,不运动,有可能留下残疾,造成遗憾! 四、中风偏瘫康复训练床边活动期 此期患者虽有些力量,但仍不能行走、握物。主要依靠支撑做运动,如坐在床边,两手抓住床架,站立及坐下,继而下蹲或站立,练下肢的支撑力。 更多偏瘫知识请参考wwwbjhdqycom 加入阅读吧!或者咨询01082478080!!
首先,抗痉挛很重要,你肌张力控制不好,肯定走路不会好。腿硬的和铅管一样,都不能打弯怎么走,能走也是划圈步态。从发病开始就要注意良肢位摆放,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肌痉挛。
然后就是体位的转移,具体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样搓开了揉碎了来讲,那是需要很长的篇幅。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从卧位到坐位的姿势转移。能够自己坐起来了,那么开始培训怎么坐稳,等你能够在床边双脚着地坐稳了,恭喜你又进一步。
接下来就是质变的过程,从坐位到站立位,之前一直都是在床上活动,这一步就是要脱离床面。因为中风患者发病时大多有摔倒的经历,而且长时间卧床肌力下降,肢体控制差,所以从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一定困难。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双腿与肩同宽,双脚往后收,双膝超过脚尖,双手Bobath式握手,身体前倾,然后双腿用力借助自身惯性站起来。当然,这个动作需要治疗师旁边辅助指导。
这个过程很简单,主要是技巧掌握和心理障碍清除。基本训练一下午,患者即可自主站起来。
很多家属,患者一看患者站起来了,很激动!接着就要让患者'走两步'。这是不对的,接下来是让患者站稳,就是平衡功能锻炼。
当他可以没有辅助,独立站立20分钟时,并可以自由的左右回头,旋转上身,说明达标了。可以进行下一步训练,是不是可以走了呢?
还不行,很多患者这个时候沉不住气就开始走,往往就造成了异常姿势。接下来是要评定一下下肢屈伸的肌力,关节活动度,以及肢体控制能力。
先练习站立抬腿,左右轮流练习。特别是患肢作为支撑腿,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患者很容易在走路时造成跌倒。当你能够很好的控制患侧髋膝踝关节时,那么在练习原地踏步训练,当这些基础练习好了!!!
可以开始走了吗?就差一点,那就是迈出第一步的胆量!所有基础都打好了,走路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就像练武,基础打牢再练习招数就很容易了。
大家看着是不是很麻烦,其实我已经很简略了。这个对于咱们自己在家康复很有帮助,很少借助器材。
现在有下肢机器人,减重步态等,早期就可以进行模拟步行训练。不用这么麻烦,效果也不错。但是费用较高,很多地方医疗条件也达不到。
中风后,由于病变部位不同、损伤程度不同和各人体质不同等原因,病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症状:
1 肢体运动(合并感觉)功能障碍;
2 认识和知觉功能障碍;
3交流或言语功能障碍;
4心理或情感障碍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肢体运动障碍。
(1) 肢体运动(合并感觉)功能障碍:
1软瘫在床,手脚不能动,也不会坐;
2上肢僵硬,不能屈伸,一走路就挛缩在胸前像挎着篮子;
3或可以稍动,但只会一种姿势活动,如一用力手就向胸前屈起来、扛肩,手臂伸直困难等;
4有的上肢伸屈可勉强活动,但不能端碗、扫地、做家务,更不会自己穿衣服、扣扣子;
5下肢僵直,足内翻;膝过伸,走路时划圈,身体歪斜、步态不稳、迈不开步子或走路甩腿;足下垂。
(2)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属于大脑皮质的高级活动范围,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理解和强调等。如:记忆障碍、听力理解异常、辨别障碍、智能减退障碍等。不同的病变部位可有着不同的表现。
(3)交流或言语功能障碍:
有些患者中风后 会引起言语功能异常,言语异常的分类较复杂。临床常见的为失语症。失语症有表达性失语、接受性失语、完全性失语等等。表达性失语的患者丧失了言语表达能力,但能很好的理解语言,接受性失语患者不能理解言语的意义,但对声音的感觉仍存在,自发言语流畅。完全性失语因病变范围大,故损伤也大,他们的言语理解和表达均有障碍。
由于言语的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患者在做日常的生活动作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时常为紧张,这是因为患者苦于不能表达自己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困境,又怕摔倒的缘故。由于紧张,患者的肌张力增高,协调性下降,出现了异常的运动模式。还有的患者由于羞于开口,拒绝和别人交往,甚至拒绝治疗,像这类病人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与众不同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多次重复基本动作,直到病人理解和掌握为止。
(4)心理和情感障碍:
中风病人除了有一般病人的心理变化外,还有因脑部功能损伤而产生的较严重的心里障碍。
这种障碍表现为对疾病的认识异常,往往在中风的早期表现出对疾病的不了解和否认。大多数患者很快就由否认的态度转化为“为什么让我偏瘫”?的心理状态。一种无名的怨恨常使患者态度生硬,拒绝治疗,甚至拒绝饮食。对待自己的亲属尤其严重。
随着肢体或其他方面的稍有恢复,过度的期望也随之而来。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对偏瘫能否康复而焦虑、悲观、过望与失望的心理会交替出现。
对于这类患者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一段时期的正确引导、安慰、鼓励和积极的保护性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氛围,促进患者尽早地向正常的心理状态逐渐转变。
对于有情感障碍患上抑郁症的患者来说,情绪抑郁对于他们的肢体康复常常带来负面影响。患者从发病前的生龙活虎到猝然间无法动弹,其心情之沮丧、抑郁当然是可以想象的。但当他们在经过一定的康复治疗、能够歪歪斜斜地行走的时候,沮丧和抑郁很快就会被急于完全康复的愿望所替代。然而,家属有时候却不能真切地体会患者的这种心情。有的家属在患者能够从病榻上站立起来、离开拐杖、能够开始生活自理的时候,顿时便松了一口气,对患者完全康复的愿望往往会有所忽视,甚至不经意地在语言中流露出来。殊不知这恰恰刺激了患者敏感的神经,患者会对这种漫不经心的话语产生极大的反感。因此,如何在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中,仔细体会他们的心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氛围,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导读: 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严重起来可导致半身不遂、失语等等,因此就要做好措施。??接下来我来解答,给大家推荐一些的与美食。
没事做做四 防
空抓手防脑溢血:
研究发现,脑溢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方式有关,缺少的右脑血管壁异常脆弱,易发生破裂,因此患者应多活动左手。每天早、中、晚备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耸肩防脑梗塞:
耸肩可使肩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放松,活血通络,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人工驱动力。做法是:每天早晚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动作,每次做4-8分钟。
防:
专家从油漆工人很少发生中风的事实分析认为,这与工人劳动时的工作特点有关。头部前后左右旋转,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有利于。做法是:平坐,放松颈部肌肉,然后前后左右摇头晃脑各做30-50次,速度宜慢,每天早晚各做3次。低血压患者宜平卧做。
颈部少中风:
颈部可挺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促使已硬化的颈部血管恢复弹性,并改善,中风发生。做法是:双手摩擦发热后, 颈部左右两侧,速度应稍快,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
中医常识 如何防治中风
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引起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亦有始终保持神志清醒者。本多发生在中年以上,老年尤多。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经过救治后,往往留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主要是由于风痰留阻经络,气血瘀滞所引起,用中药结合针灸、 进行调治,常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在中风急性期,重症人多有五不会,即翻身、咳痰、说话、进食、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所以需要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积极治疗,以便减少和减轻后遗症。中风急性期最易发生褥疮,为防止褥疮的发生,必须做到勤翻身,对昏迷的病人要保证皮肤、衣服、被单确实干燥和平整,当受压部分的皮肤发红时,应用手掌揉擦或外搽红花油,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对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人,要鼓励和辅导他们进行功能。在瘫痪肢体不能自主时,应帮助病人进行被动,并给予病人肢体 ,同时做大小关节的屈伸、旋转、内收、外展等活动,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而增加肌力。当瘫痪的肢体恢复到可以抬举时,就应鼓励病人进行自主运动。为了帮助病人锻炼肌力,可以在床尾拴上带子,让病人拉着带子自己坐起来,其他功能训练的运动有:脚踩踏板,锻炼小腿肌力;用手攥木棍或揉动核桃,可锻炼握力和手指关节的活动;当病人能站立起来时,应尽早搀扶病人练习走路,同时要注意病人行走的姿势、技巧、持久力及速度,一切以安全为重。此外,对于不能言语的中风病人,应耐心帮助他们练习发音,以便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鉴于中风的、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积极加强对本病的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强调的是注意观察先兆症状,在本病未发之前,病人多有先兆症状,如头晕和肢体一侧麻木。若见眩晕、抽搐等症,为肝阳偏亢、肝风欲动之象,应予平肝息风之钩籐、菊花、白蒺藜、牡蛎、白芍等药。若见、沉滞者,为脉络气血痹阻所致,应予活血通络之丹参、赤芍、鸡血籐等药。
预防中风要从平时做起,经常保持心情舒畅、稳定,避免过食肥甘厚味,不吸烟,切忌酗酒。此外,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适度,更重要的是要坚持适当的运动,使体内气机和调,血脉流畅,关节疏利,防止本病的发生。
如何防中风
俗话说: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此话说明了中风对人类的危害之大。中风又称急性,它是脑血管的统称,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脑梗死是最多见的疾病之一。众所周知,中风是老年人的疾病,常常是在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中风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在我们科收治的当中,4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93%。而在亚洲其他国家的报告中比率更高,因此中风的年轻化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年轻人的中风常与不典型糖尿病、高血压、及服用某些特殊药物有关,也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有关。脑中风严重损害的,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防治。实践证明,以下几点对预是有益的。
1 积极治疗儿童期:儿童期约80%以上会转为成年人的。儿童期肥胖还能引起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又恰恰是中风的危险因子,因此预防儿童肥胖症就显得格外重要。从幼儿期起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荤素搭配,不要过分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还应鼓励儿童多参加,特别对有高血压、冠心病家庭史的儿童应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
2 应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高血压及非典型糖尿病: 有这类疾病家庭史者尤应注意。我们发现有些年轻人的高血压、糖尿病是在中风后才被发现的,而病前一直未被发现。
3 心脏卵圆孔未闭:现有的研究已证明,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中风与卵圆孔未闭有关。卵圆孔未闭可由心脏彩超发现,如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可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防止中风的发生。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其同样是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在其他危险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损害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严重,也容易反复发生脑卒中。如果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叶酸B6。我院已开展此项检查。
5 调整饮食结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现饮食无节制,以致部分人年纪轻轻就大腹便便,成了中风的苗子。
6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加强。吸烟对人体有百害无一利,故应戒烟。当今世界,饮酒之风盛行,但应切记,只能适量饮低度酒为宜,同时还要讲究精神心理卫生,保持,许多脑卒中的发作,都与有关。
7 重视中风的先兆:中风虽然是突发的急骤病变,但往往也可发现一些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囗水。(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3)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5)出现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的变成持续性的或伴有。一旦有上述症状发生,应及时就诊。
老人多吃橄榄油可使中风危险降4成
中风是血管不健康所致,通常由于大脑血管破裂或堵塞所致。饮食中大量进食富含饱和脂肪的肉类和黄油等食物与中风关系密切。根据最新研究,老年人在饮食中应当适当以橄榄油取代不健康食品中的饱和脂肪。
这项为期6年的新研究由法国波尔多大学研究人员完成。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7625名65岁以上老人饮食中橄榄油的使用情况,其中从不吃橄榄油的占23%,烹饪及色拉适度使用橄榄油的占40%,大量使用橄榄油的占37%。参试者吃橄榄油主要为优质初搾橄榄油。研究过程中,对高血压、锻炼、吸烟及饮酒等中风危险因素进行了控制。结果发现,将近6年之后,参试者中发生了148例中风病例。但是与不吃橄榄油的老人相比,大量吃橄榄油的老人中风危险低41%。吃橄榄油的老人中风平均为15%,而不吃橄榄油的老人中风发病率为26%
新研究负责人塞西莉亚·萨米里博士分析指出,虽然橄榄油降低中风的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可能与人们用单不饱和脂肪的橄榄油取代了不利健康的饱和脂肪。而早期研究业已证实,橄榄油具有抗炎功效。另外,橄榄油本身所含的油酸或多酚类物质也是其保护健康作用的关键因素。多酚类物质是抗氧化营养物质,可以降低血管系统炎症。油酸属于一种脂肪酸,占橄榄油的80%。
美国心脏协会表示,美国人的第三大杀手中风是血管不健康所致,通常由于大脑血管破裂或堵塞所致。饮食中大量进食富含饱和脂肪的肉类和黄油等食物与中风关系密切。根据最新研究,老年人在饮食中应当适当以橄榄油取代不健康食品中的饱和脂肪。
温馨提示: 如果想要远离疾病困扰,,我们就要做好疾病预防准备。我以上推荐的这些预防中风方法,希望大家平时都能够做一做,对身体的作用很大哦。
预防中风
康复治疗原则初期治疗:以卧床为主,配以按摩和关节的被动活动,改善水肿,为下一步的功能锻炼打下基础;中期治疗:这个阶段以肌力训练为主;后期治疗:这个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已可以下床活动,所以可以下床进行室内活动,进行行走训练等。康复治疗内容在实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要以患者具体病情为原则,制定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同时,由于疾病的困扰,患者常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所以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对提高康复疗效有着重要作用。保持良好姿势,保持患者良好的肢体位置,尽可能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上肢以伸展为主,下肢以屈曲为主,预防关节痉挛状态的出现肢体锻炼,为了避免患者长期卧床产生压疮,及长期不运动发生血管狭窄,形成血栓,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在患者卧床阶段,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肢体锻炼,保持四肢处于良好的摆放位置,上肢进行伸展锻炼,下肢以屈曲为主,要注意训练要适度。康复运动前,先对患者进行按摩,从患侧肢体远端到近端,动作要轻柔,帮助患者的患侧肢体放松,为接下来的运动训练做准备。平衡训练及行走训练,每日定时床边站立训练,当患者可以适当行走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平衡训练,从坐位平衡到站立位的平衡训练,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延长训练时间。行走训练开始时由家属或医护人员搀扶,逐渐的可以自己手扶平衡杆行走,家属或医生要在旁边陪同,逐渐的可以发展到能搀扶着上下楼梯,锻炼患者肢体的伸屈功能和关节的灵活度。
中风病人的饮食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限制吃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如猪油、奶油、肥肉、蛋黄、动物内脏(肝、肾、脑、心等)。
最好食用植物油(如橄榄油、花生油、豆油、麻油、菜籽油等)。因为植物油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促使血清胆固醇降低。
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质(如蛋清,瘦的猪、牛、羊肉,鱼,鸡肉等)和植物蛋白质(如豆腐、豆浆、豆芽)等各种豆制品可降低胆固醇;饮用牛奶时最好将奶皮去掉(脱脂牛奶)。
多吃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的代谢,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致密性。
少吃甜食。食物中的单糖和双糖对血甘油三酯有较大的影响,如摄入过多的甜食可使血甘油三酯增高,胆固醇也可增高。
每餐食量要适当,不宜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因为过饱将加重心脏负担。
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宜过咸。因为食盐中含氯化钠,而钠的潴留对于高血压病是不利的。
不过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因为酒精一方面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可引起强烈的血管反应,出现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甚至诱发中风。
希望对你妈妈有帮助,,祝你母亲早日康复,祈祷!!!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未曾昏仆但以半身不遂、口㖞为主症。
中风在西医学中属脑血管疾患,常见有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供血不足(TIA发作)等。
本病产生机理颇为复杂,产生原因多与风、火、痰、虚、瘀五大因素有关,且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加之忧思恼怒、劳累过度,以致风火相煽,心火暴盛,肝阳上逆。或因饮食不调,暴食肥甘以致脾虚痰热,化火生风,蒙蔽清窍致上实下虚,阴阳不能维系的危急之候。急症期过后,气血瘀滞,经脉不通,经筋拘挛而导致偏瘫久治不愈。
临床按其部位深浅及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及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情较轻,多为头晕、手足麻木、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情危急、突然仆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舌强失语、面赤气粗、半身不遂,此为闭证;更有甚者,口开目合,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四肢厥冷,此为脱证,预后不良。
息风降逆,滋阴潜阳,行气活血,通经活络。
闭证:四神聪、合谷、太冲、太溪、听宫、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曲池等。脱证:气海、神阙、关元。
闭证:采用微通毫针及强通放血之法,多用泻法;脱证:重用灸法。
例1 李某,男,57岁。
主诉:左半身活动不利、语言不清数日。
病史:数日前在下楼时突然左侧半身活动不利,语言不清,口眼㖞斜。无头痛及二便失禁,未曾仆倒。送至急诊,诊为脑梗死。予抗血栓药物治疗。患者当晚病情加重,呕吐两次,但无神志意识障碍。一般情况尚好,纳可,二便调。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面白,舌苔白腻,中心略黄厚。
切诊:脉沉细。
查体:神志意识清楚,语言不清,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伸舌左偏,左侧上下肢锥体束征(+)。
辨证:素体气虚,风中经络。
治则:调补阴阳,疏风通络。
取穴:听宫、列缺、条口。
刺法:均用毫针施以补法,予轻刺激量,每日治疗1次。
1诊后病人感到轻松,精神好。2诊时说话明显好转,吐字较前清楚。3诊后患者自感肌力明显增加,抬臂、抬腿活动度增加,经搀扶可行走,说话已接近正常,肌力3级以上,走路较平稳。原方原法不变,继续治疗至10诊临床痊愈,语言流畅,自由行走,无不适感。
例2 李某,男,35岁。
主诉:左侧偏瘫,语言不畅3天。
病史:高血压病数年,血压不稳定,最高180/120mmHg,最低120/ 80mmHg。昨晚坐位起立时突感头目晕眩,仆倒在地,随即语言謇涩,口眼㖞斜,流涎不止。左侧上下肢不能活动,送外院急诊,诊为“脑出血”,予脱水药及止血药治疗,两天来症状未减来诊,大小便正常。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舌尖红、苔黄燥。
切诊:脉弦滑数。
查体:神志意识清楚,语言不清,口眼㖞斜,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伸舌左偏,左上下肢锥体束征(+),BP:220/120mmHg。
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而致卒中。
治则: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取穴:四神聪、合谷、太冲、太溪。
刺法:四神聪点刺放血,合谷、太冲施以泻法,太溪施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
2诊时患者头晕好转,语言不清似见好转,流涎明显好转,BP:200/ 120mmHg,肢体活动未见好转。脉象趋于和缓,舌苔仍黄,燥象已解,舌尖红。3诊以四神聪点刺放血,合谷、太溪、太冲、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环跳并用。其中环跳以泻法不留针,要求针感窜至下肢为好。金津、玉液放血,要求出血以色鲜不黯为度。4诊时语言不清大有好转,已能令人听懂,唯吐字仍不清晰。流涎基本消失。肢体活动好转,肌力3级。脉和缓,黄苔已减,BP:160/110mmHg,以上穴加颊车、地仓。5诊时患者精神好、神清,语言较流畅。口㖞明显好转,已止 1mmHg=133322Pa流涎。伸舌仍左偏,左上下肢肌力4级。自觉有力,灵巧度较前好转,搀扶下已可行走。脉弦已减,舌苔由黄转白,仍腻。BP:150/100mmHg。针治减金津、玉液放血,余治同前。7诊时语言流畅清晰。患侧上下肢肌力已达5级,伸舌大致居中,BP:120/80mmHg,治疗同前。
经10余诊治疗,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查体语言流畅,肌力5级,临床痊愈。
例3 翁某,女,53岁。
主诉:右上下肢活动不灵,语言不利1天。
病史:昨天突发头目眩晕,口㖞眼斜,语言不利。渐右上肢浮动不灵加重,纳尚可,二便调,寝安。
望诊:舌质红,少苔。
切诊:脉沉细。
查体:神志意识清,语言欠流畅,口角稍偏,左上下肢肌力4级。痛觉减弱,左上下肢锥体束征(+),舌左偏,BP:180/120mmHg。
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风中经络。
治则: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疏通经络。
取穴:四神聪、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气海。
刺法:四神聪点刺放血。曲池、合谷、阳陵泉施以泻法,足三里、太冲施以补法,气海施以灸法,每日治疗1次。
3诊时患者诉精神好转,恐惧心理已消,肢体活动有所恢复,手能握物。头晕目眩明显好转,BP:160/100mmHg,舌脉如前,效不更方,针法不变,连续治疗10余次症状完全消失,语言肢体功能活动正常。BP:160/90mmHg,临床治愈。
例4 许某,女,13岁。
主诉:左侧肢体麻木、不能动,语言不清3天。
病史:3天前在 体育 活动中突然左侧肢体麻木,随即不能动。口角右偏,语言不清,经外院诊为“小儿脑血管畸形”。病儿一般情况尚好,纳呆、尿频、便常。
望诊:左上下肢瘫痪,舌苔白。
切诊:脉细稍数。
查体:神志意识清,语言不流利,左鼻唇沟浅,口角右偏,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伸舌左偏不著,左上下肢锥体束征(+)。
辨证:禀赋素虚,复感风邪,风中经络,气血不畅,筋脉失养。
治则:祛风散邪,疏风通络,调和气血。
取穴:颊车、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绝骨。
刺法:均以毫针刺患侧,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酸胀为度,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
2诊后效果明显,活动功能有所恢复,手能持物,可独立跛行,尿频如前,苔薄白,前方去足三里,加阳陵泉、风市。3诊时患者自述患侧上下肢较前有力,各关节可自由屈伸,活动较自如,语言清晰流畅。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末端关节活动良好。嘱再针1次巩固疗效,共针治6次,患儿恢复正常。
例5 王某,男,53岁。
主诉:左上肢不能动2个月。
病史:2个月前因呕吐、头痛、头晕、腹泻导致言语不清,左上肢不能动。曾用中西药物治疗。语声洪亮,纳可,便调。
望诊:左上肢瘫痪,舌苔白,中间色黄。
切诊:脉弦沉。
查体:语言欠流畅,口角右偏,左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高。患侧手指关节僵硬不能张开,肿胀明显,伴疼痛。舌右偏,BP:160/110mmHg。
辨证:素体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导致气血失和,血脉不畅,经筋不利。
治则:疏通经气,调和气血。
取穴:听宫、八邪、阿是穴。
刺法:听宫予毫针施用补法,八邪及关节阿是穴予火针速刺,均刺患侧。
2诊后患者自觉肢体轻松,3诊后患者自觉患肢疼痛减轻,肿胀稍减,手指感觉稍见灵巧。5诊后手指疼痛消失,肿胀消退明显,上肢及腕部活动灵巧度增加,活动稍有力。8诊后患侧肌张力开始逐渐降低,手指能张开,肿胀消失,前法不变。10余诊后病人患肢疼痛、肿胀消失,肌张力趋于正常,肌力增至5级,再巩固治疗数次,治疗结束。
例6 高某,女,54岁。
主诉:右手无力、不灵活1年余。
病史:1年前因中风右瘫,经治症状好转,可自行走动,唯右手无力,不能握物,发凉、发紧、麻木、肿胀。经常头晕、大便干。夜尿频、腰痛、寝欠安。
望诊:右上肢瘫痪,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查体:右手活动不灵巧,腕关节肌力3级,指关节肌力3级,肌张力高。手掌、手指肿胀,伸屈困难,触之发凉。局部发白欠红润,皮肤粗糙。
辨证:气血失和,瘀滞不通,经筋不利。
治则:调和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取穴:列缺、太溪、局部阿是穴、听宫。
刺法:列缺、太溪以毫针补法,针刺双侧。听宫以毫针补泻并用,先补后泻,针刺双侧手指等局部阿是穴,用火针点刺,每次5穴左右,隔日治疗1次。
3诊后患手麻木、发凉、发僵、肿胀等均有好转,穴法不变。5诊后肌张力过高明显缓解,麻木、发凉等症基本消失。肌力增加至5级。10余诊后手部症状基本消失,肌张力缓解明显,肌力大致正常,结束治疗。
例7 胡某,女,56岁。
主诉:左手指不能伸屈3年。
病史:3年前因血压增高导致左侧半身不遂。经各种中西药物治疗后,左上下肢活动大致正常。血压平稳,现左手指不能伸屈,局部肿胀,发凉,颜色较暗,皮肤粗糙,纳可。二便调。
望诊:左上肢瘫痪,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查体:左手指肌力3级,肌张力高,局部皮肤营养不良,扪之发凉、粗糙。
辨证:气血不畅,经脉瘀滞,指尖失于荣养。
治则: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化瘀除滞。
取穴:八邪、指关节阿是穴。
刺法:均用火针速刺不留针,每次6 10穴,隔日治疗1次。
火针点刺治疗后,手指当即能够舒展,并能握拳,手指呈现红润。6诊后手指发凉消失,关节伸屈度明显增加,局部红润,粗糙好转,过高肌张力明显缓解,再予2诊结束治疗。
例8 白某,女,42岁。
主诉:左大腿后外侧冷凉感明显两年。
病史:两年前因脑梗死左上下肢偏瘫,经多种方法治疗后,上下肢活动基本正常。余留左大腿后外侧冷凉感未除。一般情况尚好,纳可,二便调。
望诊:面黄白,舌苔白。
切诊:脉沉细。
辨证:气血不畅,经络瘀滞,肌肤失荣。
治则: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荣养肌肤。
取穴:局部阿是穴。
刺法:予火针速刺法。
火针治疗2次后,患者自觉局部发凉感显著减轻,依法治疗。自此每诊后局部发凉递减,共治疗10余次,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疗效满意。
按语
中风是针灸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中风作为一个病名首见于《素问·邪气脏腑病形》,亦称为“卒中”。主要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症,又称为“大厥”、“薄厥”、“偏枯”、“风痱”等。
关于中风的病因,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东汉时期《金匮要略》论其病因为风:“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又据病位深浅及病症的轻重表现之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自唐宋以后对中风有了新的认识,为区别各种外风而致的真中风如面瘫、外感、肢痛等症,遂将上述卒中列入“内风”范围,称为“类中风”,简称“卒中”,至金元四大家将其病因大致分为风、火、痰、虚4种因素。清代王清任对本病以瘀血而论,其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之法而取效。故可将中风的病因病机概括为风、火、痰、虚、瘀5种类型。 《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笔者认为中风病证无论病因如何,气血相搏,暴张于上,血气留滞于脑,经气瘀滞,气滞不通为最根本病机。对其证应以中经络、中脏腑进行分析归纳。治疗法则强调运用针灸三通法,以通调经脉,凉血祛痰为大法。通过“以血行气”“行气活血”的作用,使其经脉通畅,气血调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各种中风,急性期发作治疗宜早不宜迟,选穴宜少不宜多。急性期发作多以强通放血配以微通毫针治疗,恢复期多以微通毫针治疗,后遗症期多以微通毫针配以温通火针灸法治疗。
1治疗急性中风 中风时产生突然昏仆,神志意识不清,口眼㖞斜,流涎不止,语言不清,半身不遂等中脏腑症状时,无论脑出血或脑梗死均应尽早医治。因其症为气血并走于上,经脉气血瘀滞于脑所致,其病势急迫,应急予清降血气,通瘀化滞之法。以令血气下行,经气通畅,令气复返而后生。
急性期发作取穴多用四神聪、十宣、井穴、金津、玉液、合谷、太冲等穴。四神聪位于之头巅顶,令其出血,可使逆上血气下降,暴张之阳得平,瘀滞经脉通畅。多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其出血量宜多。神志意识不清者取井穴点刺出血,调和阴阳之气以醒脑开窍。身热面赤者取十宣点刺出血,以泄其经脉气血之热。语言不清者应以金津、玉液复刺出血,以血自止为度,通利舌脉气血瘀滞。毫针针刺合谷、太冲施用泻法,以开四关之经气,使周身气血调达,经脉通畅,可每日治疗1 2次,如病情危笃,患者发病急骤,症见手撒遗尿,鼻鼾口张目合,瞳仁散大为脱证,则应急予灸法施治,多不救。
急性期过后症状稳定时,据病人病情之虚实寒热选用不同的腧穴给予微通法毫针治疗。持久治之,不能操之过急。虚证多选太溪、太冲、气海、足三里等,以阴经腧穴为主。实证多用环跳、阳陵泉、曲池、合谷、绝骨、四神聪等,以阳经腧穴为主,加强通经活络之作用,同时施以补泻,给予适当的刺激量,宜守方而治。
笔者认为,中风的产生,不论出血或是梗死虽然病因及机制各有不同,但究其根源,经络瘀而不通是最根本的病机所在。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气血是荣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物质。在生理上则是相互依存,“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相互为用。无论各种各样的病因,最终不外乎导致经络气血不通,经气瘀滞。因此,采用强通法强制经脉通畅的放血方法是治疗中风急性期发作的重要一环。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畅,气血通畅而达到清心开窍、平肝潜阳、滋阴息风、通经活络的效果。
2治疗中风后遗证 急性中风在急性期过后半年仍然遗留症状称为中风后遗证,中风后遗证临床较难治疗,使人丧失工作能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病人及家属乃至 社会 带来很多问题。
中风后遗证病人患侧上下肢多为肌张力高,迈步困难,关节屈伸困难,手指不能伸开,形成“挎篮”、“划圈”姿态。中医学认为:四肢拘紧,屈伸不利实属经筋之病,多为寒凝脉阻,气血瘀滞,经筋失荣以致拘紧不伸、肿胀不用等。
笔者治疗中风后遗证主要采用温通法和微通法,认为火针是治疗经筋病的最好方法。使用火针首先要根据其应刺部位选择粗细相当的火针,要求将针烧红、烧透,趁针具极热之时迅速刺入皮肤肌肉,随即拔出即可。其选用腧穴多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用相应经穴。例如:肩关节疼痛僵硬,肘关节疼痛僵硬发紧,应用火针速刺阳明经循行部位;指关节肿胀僵硬,不能伸屈,应用火针速刺掌指关节、指关节、八邪及阳经循行部位;不能抬步、膝关节活动不灵,可刺犊鼻及局部腧穴。除火针温通外,酌情选用太溪、太冲、环跳、听宫、阳陵泉、合谷,毫针微通治疗也是常用方法。太溪、太冲可培本补益肝肾,使气血有生化之源。环跳为人之躯体贯通上下阴阳气血之大穴,可疏导周身气血,以阳行阴,以中而行上下,是通畅气血经脉的主要腧穴。针刺时针感要麻窜至下肢,针感不宜过分强烈。听宫是手太阳腧穴,相续足太阳。太阳主筋,太阳经气通达,周身经脉得以充润。听宫穴的应用是笔者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环跳合用可通畅全身气血经脉,是治疗中经络与中风后遗证的重要腧穴之一。
治疗中风后遗证,除掌握上述要点外,基于病情顽固,坚持认症守方而治是重要的,只要取穴正确,不能频繁更换穴法,且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不达。做为临床病症,典型发作少,非典型发作多;病情简单的少,复杂的多。这里所举的病例仅是选择较典型的加以论述,以利读者分析应用,切不可照本宣科,不加分析地套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