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跑跳远,以前没练过,有什么技巧吗?之前需要有什么练习吗?

参加跑跳远,以前没练过,有什么技巧吗?之前需要有什么练习吗?,第1张

蹲踞式跳远 最普通的一种。

从踏板反方向匀速跑14步 就是你的起跳点

助跑过程的节奏要越来越快 最后达到最快

踏板时你的主跳脚要踏板有力及时腾空

腾空后 用力向上提升 双腿用力收紧贴近前胸 腾空至最高点

落地向前屈伸双腿 落地后下蹲缓冲 就ok了

蹲踞式跳远 最普通的一种。

练习方法:

一原地立踝、立踝跳、负重立踝跳、抖腕。

  原地立踝,就是踮脚放平踮脚放平,不断重复,50为一组,10分钟一组,上下午各4次。

  立踝跳,顾名思义,就是踮起脚尖向上跳,40个为一组,其余同上。

  负重立踝跳,如果是在家里或者学校做,可以随便找找重物扛在肩上,但是注意双肩一定要一样重。30个为一组。

  抖腕,最好拿两个哑铃,或者其他至少10斤的重物,然后做扎马步的姿势,手腕搭在膝盖上,双手握着重物向上做抖腕的动作。30个为一组。

  这四种是提高爆发力最快的办法,提高手腕的爆发力是为了让四肢更加协调,立定跳远对摆臂的要求很高。

  二练弹跳力 蛙跳、跳阶梯训练

  高抬腿跑(一次一阶)、蛙跳(一次跳一阶、一次两阶、一次三阶)、跨步(一次两阶、一次三阶)、加速跑(一次一阶)等等。

 有氧运动是瘦身减肥的最佳方式之一,而跑步是有氧运动的首要选择,可是大家知道跑步的步频多少才能让跑步更加高效吗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跑步的步频多少才合适。

 跑步步频的检测:

 1评估个人情况

 下次进行慢跑时,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数一下30秒钟自己的步数,然后在乘以二,就是你的跑步步频。重复这一状态一周的时间,确保没有出现错误。

 2检查你的跑姿

 你的手臂挥动会带动双腿,因此,如果你挥臂更快,双脚节奏也会随之加快。留意脚步的流畅性,而不是迈步时离地的距离,采取轻快的步伐,这样能带来更高的步频,降低因为双脚冲击地面压力造成的受伤。

 3考虑步幅,而非速度

 你的第一目标是提高步频,而非总体速度,速度会随着锻炼时间增加而自然获得。因此,避免考虑速度问题,应该专注于增加脚步频率。最终,你将可以从慢跑提高到疾跑,并且保持同样的步频。

 4结伴而跑

 跟一个有每分钟180步的步频的伙伴一起跑步,跟上他们的节奏,这是最简单的训练方式。如果你自己跑,可以选择带iPod、iPhone或者MP3、MP4耳机,听着节拍每分钟180下的歌曲,按其节奏跑。

 加快步频的锻炼方法:

 112345加速训练法

 忽略你的速度,只计算跑步的步频,用180步/分钟的速度跑一分钟,然后用放松的节奏再跑一分钟;以此类推,每次增加一分钟,直到达到5分钟为止。

 2下坡跑

 找一个斜坡,向下跑150到200米。

 跑步减肥的最佳时间:

 在适合自己的时间跑步最好。喜欢早晨跑步的人可以在去公司上班前,而偏爱夜晚跑步的人则可以在回家之后。

 比选择什么时候跑步,更重要的问题是既不要在空腹时,也不要在满腹(吃饱饭)的时候跑步。空腹的话会使不上力气,满腹则会由于血液的消化管集中,剧烈运动会对健康不利。最佳时间是在饭后2到3小时。

 在清晨等空腹状态跑步时,最好提前30分钟左右饮用一些帮助消化和补充体力的运动型饮料或者可以吃根香蕉。

 跑多长时间最合适:

 只要自己的身体状态和体力能适应其实跑多久都没有问题。不过好不容易换好衣服做好准备了如果只跑5分钟就有点太浪费了。

 目标低一点的话可以先定为20分钟。20分钟的程度基本上不会让人觉得很难坚持,并且这个时间也可以给身体的代谢一个转换,呼吸顺畅自然足下轻松。

 如果想再多跑一会,则该逐渐延长至30分钟,40分钟。如果能跑到1个小时的话,你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专业选手啦。

 跑步技巧:

 一、跑鞋减震性要好,鞋底薄厚适中

 准备一套合适的装备是跑步前必不可少的功课。说起来很简单,上衣基本随意穿,裤子(短裤)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合身得体、透气性好。

 跑鞋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当然价格高的专业跑鞋自然是好,但对于业余爱好者,只要避震性能及对脚裸的包裹支撑好,普通运动鞋绝对是第一选择。

 不建议穿底部太过轻薄或太厚重的鞋子,底太薄的鞋可能会对膝盖造成慢性伤害,底太厚重不合脚,跑起来会崴脚。

 二、妹子跑步要穿运动bra防下垂

 对于妹子来说,一件合身的运动bra必不可少。普通bra在运动过程中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压力,还会随上肢摆动摩擦娇柔的胸部,造成乳房受过度挤压而变形下垂。

 跑步时穿运动bra可以固定胸部,免受过度摩擦;并且可以减少震动,减防止胸部下垂;另外运动bra能更好地吸汗、透气、除湿、除臭,能很好的应对跑步出汗的状况;运动bra弹性较好,便于肢体屈伸自如,给肢体最大的自由空间。

 三、傍晚饭前是跑步最佳时机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跑步最好在饭前进行,如非要在饭后跑步,则至少在饭后一小时,否则会影响消化,导致胃的不适,甚至造成胃下垂。

 此外,跑步最好选择在早晨或者晚上,天热时不建议中午跑,傍晚是跑步的好时机。早晨许多人忙于上班,难以抽出固定时间跑步,且早晨刚刚醒来,人身内的血液比较粘稠,跑步会引发供血不足。

 中午紫外线强烈,在户外运动对皮肤损害不小。晚上气温较白天凉爽不少,紫外线低,下班后晚饭前跑上30分钟至1个小时,随着汗水流出,忙碌一天的疲惫一扫而光。

 四、晚上跑步穿颜色衣服,公园、操场是跑步最佳地点

 跑步地点的选择也尤为重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尽量选择去操场或公园。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可以考虑选择人行道,一定要注意来往车辆,晚上跑步尽量选择穿鲜艳的衣服。

 但是如果自己跑,不建议选择太过偏僻的地点,如有一起跑步的伙伴,可以选择较远的地点或者路跑,互相照应。

 一些妹子们会有这样的困惑,大姨妈来袭,跑还是不跑例假期间不宜做剧烈运动,负荷过大的训练会造成经血过多还可能影响子宫的位置。所以根据个人情况减少跑步或者停止跑步,量力而为。

 五、跑步后大量补水,多吃高纤蛋白、高维生素C的食品

 跑步极易出汗,半个小时跑下来,往往大汗淋漓,这就要求跑步后必须尽快大量补水,夏天跑步尽量随身带水。运动饮料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其含糖量较高,如果对体重有特别的要求,最好还是喝白开水或矿泉水。

 跑步会消耗掉大量卡路里,跑步后双腿可能感觉酸痛,这是因为肌肉经过练习后出现了轻微撕裂,所以必须给身体补充一些食物。

 总的说,含高蛋白、高纤维、含维生素C、钾、钙元素的食品最为合适,如水果、牛奶等。同时还应切记,跑步后尽量避免吃高热量的食物。

 跑步重在坚持,应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一口吃不了大胖子,凡事都须坚持。多数人刚开始跑步时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或初衷,但跑起来后,有些人或坚持不住而放弃,有些人太过急功近利。

 内容拓展:

 跑法大致可以分为“步频跑法”与“步幅跑法”。步频是1分钟的步数,步幅是1步的长度。一般都把相对步频高的跑法叫做“步频跑法”,而相对步频较小步幅较大的跑法叫做“步幅跑法”。但是具体两种跑法的明确界限,学术界也没有定义。

 那么,那种跑法更好呢?步频跑法真的比步幅跑法更适合长跑么?最好按照所谓的180标准步频来跑么?

 1 步频跑法

 步频是1分钟的步数,步频跑法是指步幅较小,而步频较高的跑法。一般刚开始跑步的人步频在160-180左右,而运动员一般在200以上。前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肯尼亚的Catherine Ndereba和日本的高桥尚子(最高步频达到240步/分,平均步频209,步幅145cm,身高163cm)都是步频跑法的代表者。

 步频跑法好处有:因为步幅小,着地时身体的冲击力也小。身体的垂直幅度少。也是最适合下坡的跑法。

 高步频虽然减小了着地的冲击力,但是随着摆臂/迈腿的增多,心率上升快,消耗的能量多,全身的疲劳度也会增加。

 但是并不是说步频跑法就不会受伤,只是和步幅跑法对身体负荷的部位不同而已,当负荷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时,一样会带来伤痛。

 有种说法把每分钟180步叫做“标准步频”。那是因为研究发现当每公里的配速在400-800范围内,要提高速度的话,主要靠增加步幅,而不是靠提高步频,(步频保持在180左右)。换个角度说,对于大多数跑友来说(配速400-800覆盖了大多数跑友),当步频180时,可以通过步幅的调整来达到速度的调整。并不是说180的步频就是最佳步频。

 步幅跑法

 步幅是1步的长度。一般刚开始跑步的人步幅在75cm-100cm左右,而运动员一般在160cm以上。还有选手的步幅大于身高。步幅跑法的代表选手有牙买加的博尔特(最高步幅27米,步频264),还有日本的野口みずき(步频196,身高150cm,步幅1515cm)。

 大步幅容易出速度,不仅适合短跑,也适合长跑。通过摆臂也容易控制速度。而且在同样的速度下,消耗的能量也比步频跑法要小。当然了你要驾驭大的步幅,必须要有更加强大的肌肉才行,否则容易受伤。(可以通过深蹲等训练来强化腿部肌肉,肌肉强大了,步幅自然就大了。还有改善跨部的柔韧性,提高髋关节的可动范围,也可以改善步幅)

 步幅跑法相对来说比步频跑法更容易维持速度。采用步幅跑法,在马拉松的后半程疲劳的时候,步幅变小了,也可以通过摆臂提高步频,来维持速度。而步频跑法,在后半程疲劳步幅变小时,为了保持速度,所能作的,要么是勉强提高已经逐渐变窄的步幅,要么是增加已经接近极限的步频数,随便哪个都有难度。

 某种意义上说,步幅跑法有点“跳”的因素。身体的垂直幅度大,着地时身体的冲击力也大。受伤的风险也大,所以说步幅跑法不适合跑步新手。如果下坡采用步幅跑法的话,会给大腿四头肌带来很大的伤害,下坡请用小步幅高步频来跑。当然了垂直幅度大也就意味着重心不稳。

 3经济步频

 所谓“经济步频”就是某个速度下的最合适的步频。

 步频跑法与步幅跑法各有优缺,也不能说步频跑法就比步幅跑法优越。大多数跑友,都是顺其自然在跑,没有刻意去追求步频多少/步幅多大。而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也不同,所以跑法也不同。日本有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宗茂是步幅跑法(全马PB2小时9分5秒),而弟弟宗猛是步频跑法(全马PB2小时8分55秒)。

 按照固定的配速跑的时候,如果不是经济步频,比如步频慢了,那么步幅就会变大,跑姿就会变得不自然。作为其后果,当然是浪费了更多的能量。相反,步频快了也一样不好。

 从跑步能耗的角度来看,经济性最好的步频就是“经济步频”。

 而这个“经济步频”并不是固定的一个数值。它自然会受到肌肉力量,耐力,跑姿等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济步频”。而且,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着跑步的速度不同,他的“经济步频”也在发生变化。

 大家可以留心观察一下,电视上的马拉松比赛。第一集团的顶级高手们的步频也是各不相同,有快有慢。他们都是在按照自己的“经济步频”在跑。

 所以教练在指导运动员的时候,也不是一味地强调某种跑法,而是根据选手的实力,扬长补短,综合提高速度。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步频和步幅。所谓“适合”,就是按照那个步频和步幅来跑,能量效率最高。能量效率通过测量消耗的氧气来测量。

 4初级跑友

 特别是刚开始跑步的跑友,很容易步幅过大,采用“步幅跑法”,而此时肌肉还不够强大,容易经常受伤。

 推荐刚入跑圈的跑友,因为你的身体还不够强大到吸收着地时的冲击力,请在训练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步幅稍微小点,让步频高点,采用“步频跑法”。这样训练的结果当然会提高速度。

 可以通过加快摆臂来带动提高步频。如果胳膊伸直就很难摆快,肘部保持90度弯曲,把肩胛骨的运动通过脊柱传递到骨盆,然后带动腿部运动。

 但是也有人自己不能按照快速的步频来跑,可以跟在高步频的跑友后面,按照别人的步伐频率来跑;也可以通过上坡跑来找到步频跑法的感觉。或者下载个手机应用,按照节拍来跑。

 5高级跑友

 已经跑得很好的跑友为了跑得更快,该如何呢?大家都知道“速度=步频x步幅”。 要提高速度,要么提高步频,要么增大步幅,或者两者兼备。

 一般来说,加速时步频会增加,步幅也会增大。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步频就不能再变快,只能提高步幅。然后,到了极限的速度时,步幅就不能再变大,可再增加步频。

 但是,这里要注意,如果刻意想着 “要提高步幅”,很容易让着地点落在重心的前面,带来刹车效果,不仅是效率差的跑姿,而且容易受伤。要点是 “不要意识步幅,而有意识地让步频慢一点来保持同样的速度”。会感觉重心变得比以前要高点了,持续训练,会增大跑步能力,提高速度。即便按照同样的速度,也会觉得比以前轻松了。

 跑友是否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步频和步幅,会直接大大影响到比赛的成绩。请尝试各种各样的步频和步幅,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经济步频和步幅。

 一、背越式跳高动作技术

 又称"福斯贝里式跳高"。急行跳高姿式之一。助跑步数为8-12步,前段跑直线,后段跑弧线,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起跳离地后,保持伸展姿势向上腾起,并在摆动腿及其同侧手臂的带动下,加速身体围绕纵轴旋转,使身体背对横杆;当头、肩越过横杆后,及时仰头、倒肩、展体,挺胞,并稍后收双腿,形成杆上背弓姿势,同时身体重心尽量靠近横杆,以充分利用腾空高度;当身体重心移过横杆后,应加速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

 (一) 助跑

 1、 助跑的任务

 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可以看到,在助跑开始的前段直线跑,应尽可能大的获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后段的弧线跑应为跑跳创造尽可能大的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运动。

 2、 助跑的技术要点

 开始采用直线助跑,双肩要下垂,用脚前掌着地,跑时具有弹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匀,不断加速;进入弧线跑时,外侧摆动腿富有弹性地蹬地。为了克服离心加速度的作用,上体应稍向弧线内侧倾斜。前脚掌沿弧线落地,身体重心轨迹向内越出足迹线。助跑的节奏要快,特别是助跑最后两步髋关节前送幅度要大,迈步时上体保持较垂直的姿势,摆动退积极,充分后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时髋部自然前送。助跑过程中两臂应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弧线跑时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应大于内侧手臂的摆动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于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以使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做好准备。起跳动作可分为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及摆动腿与双臂的配合。

 1、 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伸技术

 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应大幅度、平稳地以脚掌外侧着地,并迅速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这时由于迈步放脚时髋关节的积极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线助跑而形成了了身体向后、向内的`倾斜姿势。在起跳的缓冲阶段,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还应减小屈膝的幅度,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在这阶段当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至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时,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个关节,躯干在离地前瞬间几乎垂直地立于起跳脚之上。这时起跳腿的蹬伸方向应在身体重心的外侧,从而产生了过杆所必须的旋转冲力。

 2、起跳时摆动腿与双臂的协调配合技术

 起跳时离横杆较远的一臂使颈地向上摆动,加一臂不要充分摆出,并且较早地制动,这样有利于肩轴倾向横杆。摆动腿的摆动应从屈膝的起跳腿旁开始,以膝盖领先,先屈膝折叠,后跳高架的远端支柱上方用力摆出。当摆动腿摆到起跳腿前方之后应向里转,而小腿和脚要稍许外展。这样的积极动作,有助于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线上,围绕纵轴产生转身动作。此时,头应补偿性地转向横杆。

 (三)过杆和落地

 过杆就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横杆。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为了控制腾越方向,头部不能后仰,要注意在落垫过程的"视力监督",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

 二、 学习方法

 (一) 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

 1、 地蹬摆练习

 站立,一手抓支撑物,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摆动腿向异侧肩的前上方摆动,起跳腿配合充分蹬伸。要求摆腿屈膝折叠并膝内扣,加速摆至最高点,异侧臂配合上摆, 同时拨腰、顶肩,髋部前送并扭转。

 2、 步走动起跳练习

 站立,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摆动腿积极向前摆动。要求沿直径为15~20米的圆圈走动,起跳腿积极主动向前迈步放脚, 并在摆动腿与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

 3、 弧线助跑起跳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分别用1步、2步、3步助跑转体四分之一垂直纵跳,两脚落地。要求蹬摆配合协调一致,动作快速有力,助跑节奏清楚,最后两步和起跳连贯,体会弧线助跑转入起跳时上体由内倾到竖直的垂直用力感觉。双脚落地,是为了使摆动腿努力下沉, 有利于按"桥"型完成过杆动作。此练习可在两个跳高架之间吊拉橡皮筋球,高度宜控制在练习者起后头顶刚好能够触及。

 (二) 习和掌握过杆落地技术

 1、 地倒肩挺髋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倒肩挺髋成"桥"。肩背着垫。要求挺髋挺腹,两臂屈肘外展。

 2、 定背越式跳高练习

 背对海绵包站立,两腿屈膝半蹲,然后提踵发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桥"腾空姿势。接着屈髋,向上积极甩小腿,用整个背垫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后,两臂配合上摆、挺髋、挺胸、肩后倒下沉,两小腿放松下垂。体会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觉。落地前两小腿积极上甩,动作自然放松。

 此练习开始可以不用横杆,动作熟练后再用橡皮筋、横杆。另外,为了增加腾加高度,可站在低跳箱或起跳板上进行。

 3、 弧线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

 在练习2的基础上,可采用先是1步助跑,然后3步,5步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弧线助跑最后两步起跳要与过杆技术有机衔接。开始练习时,应将重点集中在起跳和腾空动作的正确结合上。初学者可在起跳点放置起跳板,增加腾空高度。加外,也可以增加垫子的高度。在技术上要求做到助跑点准确;起跳充分向上"旋转";过杆时身体舒展成"桥"与横杆大致成十字交叉;头、肩、背和小腿依次越过横杆后,肩背领先落垫。

 (三)学习和掌握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

 1、全程助跑和丈量方法(以左脚起跳为例)

 走步丈量法:先确定起跳点。起跳点的位置一般在离近侧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横杆长的四分之一),离横杆投影点50~90厘米处。由起跳点沿横杆的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转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标志,由此点向起点跳约5米的半径画弧,即成最后4步的助跑弧线;从标记点再前走7步自然步画起跑点,定为前段直线跑5步距离。全程共跑8步。

 等半径丈量法:助跑距离为9~13步。起跑点离横杆约15~20米,与内侧跳高架向外延伸线之间的距离约为3~5米。助跑弧线的半径取决于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径越长。初学者变化幅度大致为6~8米。起跳点和横杆之间的距离视横杆的增高高度而向外移。

 2、 程助跑的练习方法

 弯道弧线跑练习:此练习可先采用沿田径场弯道做加速跑。然后再缩小半径,沿直径10~15米的圆圈快跑。要求跑到身体向内倾斜,平稳向前移动,注意摆臂的幅度内小上大。

 直段跑切入弧线跑线习:可没直线加速5至7步后转入弧线跑,过渡要自然连贯,节奏要逐步加快。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采用7至9步助跑距离,即直线跑3至5步,弧线跑4至5步的方法进行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助跑速度快,节奏性强,步点固高。注意体会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尽量保持"旋起"动作至高垫顶上。

 完整技术练习:在熟练掌握全程助跑与起跳节奏的基础上,先做较低高度过杆练习,熟练后逐渐提高横杆的高度。在完整技术练习中,要做到最后4至5步助跑的足迹落在弧线上,起跳脚的着地点要正,起跳力方向要正。起跳结束时,身体由倾斜转入直立姿势向上腾起。过杆时,后引双肩、挺髋、小腿放松下垂,完成好"桥"的动作。助跑身体重心移动要稳,过杆后肩背落垫要平稳。

 三 、练习提示

 (一)注意事项

 1、重点掌握杆上动作,练习时要注意控制杆上挺髋成"桥"型的时机,使之有足够的延续时间,防止"坐"着过杆。

 2、学习过杆技术要多采取各种辅助练习。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及加强保护措施。

 3、重点抓好助跑与起跳的有机结合。

 4、应通过对助跑丈量方法的学习,掌握由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并确定助跑点。

 (二)错误动作纠正

 1、助跑节奏紊乱,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捣小步或没有沿助跑弧线落脚。

 纠正方法:改进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每步标志反复进行练习;跳越跨栏架的练习,采用栏间跑3、5、7步培养节奏感和目测距离的能力。

 2、 跳向前冲力太大而跳不起来

 产生原因:助跑过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撑力量不够;最后放腿太慢,不能及时完成起跳动作;助跑最后两步与起跳的转换技术没有掌握好。

 纠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结合练习,改进起跳脚快速着地,摆动腿和摆臂的有力上摆、提肩、拔腰技术,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弧线助跑结合起跳后身体落在高垫上的练习,强调身体从内倾迅速转成垂直和正确完成起跳后再做过杆动作。

 3、 跳时制动大,减弱水平速度,做过杆动作时,身体压杆

 产生原因: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太多,身体内倾不够;起跳前身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不够积极,前伸太远。

 纠正方法:多做弧线助跑起跳的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触高物,强调起跳要积极,上体要正直。

 4、"坐"着过杆,臀部及大腿碰落横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身体重心没跟上,髋关节变屈,起跳效果差,腾空高度不够;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垫;小腿太紧张,没有挺髋就过早收腹举腿。

 纠正方法: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跞高,注意延长挺髋时间;逐渐啬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垫。

 5、斜交叉过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摆动腿内扣向异侧肩方向用力摆的动作做得不够,使身体绕纵轴转体不够。

 纠正方法:结合摆臂动作多做原地蹬摆起跳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跞触高物转体90゜。短程助跑起跳过杆练习,在垫上画出落垫点,使肩背朝落垫点着垫。

 6、杆上动作僵直

 产生原因:起跳腾空后,两膝紧张绷直,背弓动作不自然,空中身体感觉能力较差。

 纠正方法:加强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的练习,提高动作和放松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顺势屈小腿举小腿练习,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练习,体会倒肩、抬臀、挺髋,屈小腿过杆后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垫的动作。还可以中短距离助跑起跳过杆练习。降低横杆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本文为刘敬儒的《程氏八卦掌》第四章,重新整理使其更适合移动端阅读

形意拳的技击特点是直进直出,硬打硬避,所以练功方法多采取直进形式,通过五行十二形的练习,达到“ 脚打踩意不落空,进退好似卷地风 ”、“ 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脚踏中门抢地位,硬打硬进无遮拦 ”的境界。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引进落空,以巧破千斤,于是就采取以盘架子、推手为主的练功方法,而达到“ 听劲 ”、“ 懂劲 ”、“ 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破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的境界。八卦掌的技击特点是“ 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斜出正人,脱身换影 ”,所以它的练功方法就是围小树而转通过左旋右转、拧裹钻翻的掌法练习,达到掌法赢入、身法赢人、步眼赢人、功夫赢人的境界。

功理功法是练习八卦掌的要领,只有遵照这些要领去锻炼才能少走弯路,事半而功倍。程氏人卦掌的功理功法是“十要八法”。

八卦掌是以掌法和走转为主的拳术,所以练功时要“走”,较手时更是“以走为用”,要想走好,首先就要练好“八卦趟泥步”。

练习“八卦趟泥步”时,要头正颈直,微收下颌,嘴微闭,舌抵上颚,用鼻呼吸,上身正直,同时提肛溜臀,坐身屈膝,自然呼吸,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行步时,前足轻轻提起,沿后足之内踝骨处向前行进。行时,膝微屈,不掀足尖,全腿放松,不要绷劲。落足时五趾抓地,抓地时后足沿前足之踝骨处行进,姿势相同,行走步数不限,回身前足可在后足前扣成丁字步.行至起势处,前足在后足前扣丁字步回身。可如此来回反复练习。回步行肘几乎擦地而过,仿佛行在泥水之中,故名“八卦趟泥步”。

直行趟泥步练习纯熟后,可练走圈。走圈的姿势和动作要领与直线趟泥步相同,不同之处是要走圈。走圈时里足直迈,外足微扣。每圈走八步,圈数不限,但左转右转的圈数要相同,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走圈有了基础,就可以练习八大掌了。“八大掌”是八卦掌的核心套路,是练习八卦掌的根本。只有通过八大掌的刻苦练习,才能得到八卦掌的真功夫。有些老人,没有武术的基础,没有气力再去走圈练掌,为了健身和益寿,随意走走转转换换掌势是可以的。但有些运动员,特别是从事武术工作的人不在八大掌上下工夫,一味追求复杂美观的套路,参加比赛和表演,尽管可能会得到金牌,只能是花架子而已,难得到八卦掌的功夫,更体会不到八卦掌的精髓。

为了更深刻地透悟八卦掌之精妙,进一步提高八卦掌功夫,可以练习八八六十四掌,从而掌握八卦掌的单换用法、双换用法、顺势用法、背势用法、转身用法、磨身用法、翻身用法、回身用法。同时还可以用八八六十四手来丰富自己神奇莫测的八卦掌法或手法,熟练掌握八卦掌的技击特点,学到真正的自卫防身的本领,出手成招,克敌而制胜。

拳谚云:“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因为熟能生巧,巧能变化,出手成招,一战成功。怎样才能招熟?就是除了练习八大掌、六十四掌和六十四手外,还要“操手”。“操手”就是从千变万化的掌法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最擅长的手法进行单独操练,每天一练就是数十遍,经年不已。如程廷华先生的最著名弟子李文彪先生那样,为了练习一个塌掌,每天要打钉有狗皮的木板,一打就是三年,掌心都为之凸起,与人较手时,只要打上三成劲,对方就吃喝不下,何况七成劲、十成劲.无人敢接此手。“操手”的目地有二,一是把手法练熟,出手就能用上;二是把劲力练出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自己的“绝招”。除了练”绝招”外还要操一些程氏八卦掌中最常用,最好用,最具特色的手法,不仅熟而生巧,最主要的是练习八卦掌的劲力重点是“寸劲”和“爆炸劲”。练不出“寸劲”、“爆炸劲”就不算作八卦掌法。所以老前辈说:“ 练掌不操手,什么也没有;练掌又操手,出手就能有 。”

练习八卦掌的过程就是“说手” “喂手” “领手” “试手”的过程。每掌每势怎么用?老师要讲解,教明白,叫“ 说手 ”;老师出手让学生来用,叫“ 喂手 ”;在学生掌握一定手法后老师要领着学生用,叫“ 领手 ”;“领手”后才能在同学之间试一试,这就叫“ 试手 ”。通过“试手”互相切磋,找出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再去练习八卦掌法,自然会更上一层楼,突飞猛进。过去练功时老师经常在自己的学生中栓对,让他们经常比试,不断提高技艺,就是这个道理。

1963年,我26岁,曾在北京市最盛大的一次“全市武术冠军赛”上获得了形意拳、八卦掌成年组的冠军。当时可谓掌法娴熟,步法灵活,身法优美,获得了全场观众、武林同道和老前辈们的好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自己练得虽然姿势很优美,但还未能气沉丹田,更没有炼出内家功力,只是形体运动而已,完全算是外家拳,八卦掌的皮毛罢了。

1979年,我43岁,代表北京市参加了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全国第1届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得了八卦掌的金牌。1980年我又参加了在山西太原举办的全国第2届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又荣获了八卦掌金牌.为北京市争了光。北京市体委为了表彰1980年在全国性各项体育竞赛中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在北京晚报特辟了一个栏目《1980年北京体坛冠军录》。于是北京晚报于1981年1月6日刊出了对我的报道,题目是“披星戴月练功人”。当时我觉得自己的功夫很不错了,心里沾沾自喜,滋生了一种狂傲思想。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的八卦掌,只能算半个内家拳,距离八卦掌的真功夫还差很远很远。后来每当回想起来,深感汗颜。

通过自己的刻苦练功和执着地追求,通过向武术界的老前辈们学习,更通过自己在东城武术馆和北京武术队的教学,教学相长,使我认识到练习八卦掌,除了遵照“十要八法”外,还必须做到下列几点,才能少走弯路,早出功夫、早出人手,“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此言不谬也。

形意拳讲究“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八卦掌讲究“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气合 ”;太极拳讲究“ 用意不用力 ”。这足以说明“意”在内家拳中的重要位寰。我练八卦掌四十余年,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实践证明,“意”在练功中起统帅作用,“以意为先”是练习八卦掌的真谛。

有的老前辈说:“ 意如飘旗,又如点灯 。”意思是说,“意念”就像古代行军打仗时的军旗,夜晚打仗时的指挥灯,指挥作战时攻守、进退、转移、变动。练习八卦掌时也一样练功时要意识集中,用意念去支配气的运行,通过长期的锻炼,气自然能达到沉丹田,自然能达到掌、指、肘、肩、胯、膝、足,这样才能练出八卦掌的真功夫。虽然练习八卦掌时要舌抵上腭,提肛溜臀,气沉丹田,但练功时不要一边想着掌法,一边又想着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的气道运行,否则,非练出病不可,希慎之而又慎之。练习中用意念去统帅掌法的变化,用意念去支配自己一切动作,自然会达到畅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目的,自然会达到步法灵活、自然舒展、上下协调、内外合一的目的。

形意拳练习时从明劲入手.出功夫快;八卦掌也从明劲入手,出功夫也快,但两者都偏于刚,如果练法不当,很容易伤身。不少人在练形意拳时经常震脚,仿佛劲力又刚又整,而致腿部静脉曲张;不少人练八卦掌时托着重物练,双臂僵硬,致使气血上升,血压升高。练习太极拳的人能怯病强身,道理何在?就是因为练习太极拳时以柔为主,合乎生理。所以练习八卦掌要做到全身放松。但“松”不是“软”;也不是一味的“柔”。八卦掌法要求的“松”是肌肉不僵硬,关节灵活而舒松,手指在意念支配下屈伸,以意领气,以气领力,引导气血贯达,力达掌指,这样才能使全掌灌满暗劲,练到内外合一,劲力刚柔相济,不仅功夫快,而且能够充分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疏筋活络,平和阴阳,起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八卦掌的练功方法是“走”,一转就是几十上百圈。走圈练习中不能休息和中断,要一股劲练下去,直至功法套路练习完毕。这道理与“趁热打铁”一样,如果走转时经常中断,累了休息一下,掌法就断了,劲力就断了,气沉丹田也断了。从头开始,岂不白白浪费时间和汗水。只有坚持一般劲地练下去,最少也要100圈,练得通身大汗才好。通过自然呼吸的走,气沉丹田的走,手掌充满气血,仿佛手掌厚了,仿佛手指租了,仿佛手掌变大了,这时手掌沉了,充满了力量,恨不得找个目标打它几掌才痛快,练出了掌上的浑厚力量。

八卦掌的“走”不是逃跑,而是用法。较手时“ 忽左忽右,打了就走,走了就回 ”,全有赖于“走”的练习,在走中变掌换势,一边走一边练习掌法、步法、身法,练习明腿暗腿,练习肩、肘、腕、胯、膝各种打法。

“走”是长生之宝,因为走圈时气道最畅通最易向下行气,气沉丹田,所以“走”是练习气沉丹田的最理想法门。八卦掌的气沉丹田,不是用憋气、压气练出来的,也不是单练气功练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气沉丹田”的目的有二,一是只有气沉丹田,才能练出八卦掌的真正内劲;二是只有气沉丹田,才能疏经通脉,怯病强身,益寿延年。所以武术界老前辈们经常说:“ 练就丹田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

一、练功时要谨防三病,即努气、拙力和腆胸挺腹。“努气”就是憋气,造成胸闷气涌而伤肺,不科学地用腹压气,造成肠胃出血而伤身。“拙力”就是肌肉不放松,不是以意领气、以气领力,循序渐进,而是过于用力,肌肉绷得死紧,造成僵劲,使动作滞涩僵硬而不灵变,影响了内劲的产生和通达,更谈不到虚实互用、刚柔相济了。“腆胸挺腹”会造成周身不灵活无法练习八卦掌的意、气、力,无法练出八卦掌的内功。不气沉丹田何来“丹田长命宝,万两货金不与人”呢?

二、练功时应选择风景秀美、安静避风、空气新鲜的地方,最好围着一棵小树走转。因为小树是假设的敌人,围绕小树练功可以增强自己的攻防意识;小树是圆心,围小树练功可以看到自己拧腹的角度有多少,以便及时调整;在小树下练功,直到走出一圈沟,增加练功的信心;小树会慢慢长大,功夫会一天比一天深,树长艺长,常年坚持,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以娱身心。

三、练功时的“起势”之点。八卦掌的技击特点是“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斜出正入,脱身换影”,所以它的练功方法就是围小树而转,通过左旋右转拧裹钻翻的掌法练习,而达到掌法赢人,身法赢人,步眼赢人,功夫赢人的境界。练功方法与技击特点是分不开的,是相辅相成的,但与练功时的“起势”之点丝毫没有关系。可是有的人硬是规定“起势”之点,必须从某卦某方位“起势”,否则就不是八卦掌,这反而把初学八卦掌的人搞糊涂了。

其实,董海川先生传授的八卦掌从未强调过“起势”地点。强调非某某方位“起势”不可,不过是制造神秘罢了。其实练功时,在圈上的哪一点“起势”,是先左转还是先右转,都无关紧要。在任何地点“起势”,都能练出八卦掌的功夫来。当你给人们表演时,希望面对观众或主席台“起势”,以示有礼貌。如果参加武术比赛,面对裁判长“起势”,这是比赛规则。自己练功时可以根掘练功的时间和场地的情况,自由选定起势之点。

四、要持之以恒。初学八卦掌的人,走趟泥步时定会左右摇晃,练习走圈时,更会如此.这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练功,腿部力量增长了,身体就能掌握平衡,掌握了八卦掌的要领,就自然不会左右摇晃,也不会上下起伏,定会稳如坐轿一般,走起来平稳而流畅。

初学走圈时有头晕现象。这是因为长时间盯着小树.或二目只从虎口瞧,目不斜视,目光太专注,造成头部供血受阻所致。只要目光稍稍移动,就不会头晕,练功时间长了,自然会克服此现象。

练习八卦掌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恒心、有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如此定能成功。我教过不少学生,有的学生练得很好,但不能坚持,结果一事无成。有的学生初学时很笨,各方面条件都不很好.但他能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习,一练就是几年,结果成了把好手。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所以说“持之以恒”是学好、练好八卦掌的根本。

五、练习八卦掌的人要练习气沉丹田。一种是通过自然呼吸,达到气沉丹田;一种是动作配合呼吸,用腹式呼吸气沉丹。后者出功快,但必须在已经达到初步气沉丹田的基础上运用。如果硬沉硬压、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通过自然呼吸,自然会感到小腹饱满或鼓荡.仿佛腹部变粗,这就是气沉丹田的开始。由于功夫深浅不同,感觉也不尽相同,只要顺其自然,功夫一到定能达到高深的境界。

六、练习时要舌抵上腭.提肛溜臀。舌抵上腭能生津液,有助消化和气沉丹田,道家称“金津玉液”。提缸溜臀目的有二:一是为打通任、管二脉,即“搭桥”;二是利于力达腰、脊、臂、手。但不要过于用力去缩“谷道”,以免出现不良现象。

七、学会八大掌,特别是学会六十四掌后,练功要有计划。每天练多长时词,每天练哪几掌,都要有安排。不能每天把所有套路都练一遍,要有选择地练习,重要的掌更要多练习,这样才能事半而功倍。

八、练习八大掌离不开“青龙探爪”一势。不要转一圈“青龙靠在爪”就换势要多转要转五圈、六圈或十圈方可。八卦掌的老前辈刘凤春先生一个单换掌练了三年,就是一个“青龙探爪”加一个换势练了三年,功夫大成,威名赫赫。

不管是有氧训练还是力量训练之余,跑步都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每位跑者间的风格也各不相同,有人喜欢听着音乐慢跑,有人喜欢越野跑欣赏风景。

但对于喜欢追求速度的跑者来说,如何提升最大速度和变速能力是他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虽然增加跑步频率、进行力量训练都有助于提升速度,但从专业角度来看,光有这些还不够。

今天就来看看,专业短跑选手为了提升速度是如何训练的。

以下指导内容均来Cody Bidlow,美国一位前短跑选手,百米个人最好成绩10秒69,现为一名跑步教练。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完整的跑步训练至少要包含以下6部分。

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特定力量训练增强式训练雪橇训练短跑训练接下来对这6种训练进行展示与讲解。

1、力量训练

力量是爆发力的基础,而且力量上来后,跑步受伤的概率会降低很多。训练动作主要围绕健身时常用的深蹲、硬拉进行。

硬拉

比深蹲更能练小腿。

箱式深蹲

分腿深蹲

分腿深蹲或后腿抬高的方式,对提升加速能力更有针对性。

罗马尼亚硬拉

直立——下放——再拉起,这是罗马尼亚硬拉的完整动作,它更注重下放阶段,能充分锻炼到大腿后侧的腘绳肌与背部的竖脊肌。

2、爆发力训练

业余跑者中注意爆发力训练的人估计比较少,先看一下力量与爆发力的区别。

这是力量训练。

这是爆发力训练。

训练动作都是采用举重中的动作。

窄距高拉

高翻

低位抓举

深蹲跳

由于以上动作要求一定的力量基础和技巧,可以选择其中1到2个进行,重量也可以调低,比如深蹲跳可以使用空杠。

3、特定力量训练

针对在跑步中容易受伤或对加速非常重要的部位,比如腘绳肌、髋屈肌、内收肌、小腿肌肉。训练动作有:

仰卧腘绳肌支撑

俯身髋屈肌交叉步

北欧腿弯举

锻炼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控制膝盖弯曲与大腿伸展的动作),对提升加速能力很重要。

单腿背屈伸

锻炼主导伸髋与弯曲膝盖的半膜肌、半腱肌,提升最大速度。

史密斯机高抬腿

快速落地与抬腿,锻炼踝关节、膝关节以及它们的协调能力,也能提升核心力量,提升最大速度。

坐姿提踵

锻炼小腿肌肉,提升加速能力。

4、增强式训练

也是主要提升爆发力,在跑步和拳击等需要速度的运动中很常见。训练动作有:

蹬地跳

锻炼肌腱(将肌肉连接到骨头的结缔组织)

分腿深蹲跳

提升加速能力

纵跳

提升整体弹跳能力,可以单腿,也可以双腿负重。

直腿跳

单脚阶梯跳

跑步中都是单脚支撑、转换,所以这个训练最接近真实的跑步。

5、雪橇训练

在所有抗阻力训练中,雪橇训练的优先性最高,是提升加速能力必不可少的训练。

大重量行走

大重量加速跑

一般使用的重量在体重的50——80%。

6、30-60米短跑

对于短跑选手来说,这是最直接的训练形式,把跑步技巧、力量与爆发力训练综合起来。

总结虽然以上训练针对短跑选手,但业余跑者仍可以借鉴其中的特定力量训练与增强式训练,因为这两方面多数人都可能练得较少,所以收益会更高。

最后的最后,对于跑步来说,力量是根基,加速能力、跑步技巧、跑姿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力量基础上。

400米是对爆发力与耐力的双重考验,对个人的身体素质要求很好,一般没有田径天赋的,都不建议报400米。既然你报了,那我就告诉你吧。1进行变速跑,用80%的速度跑200米,走100米(这个阶段要求进行呼吸调整),然后接着跑200米,如此反复,5个一组,两组。2600米全力跑,因为400米需要耐力,跑600米可以增强你的400米跑能力。35圈匀速跑,增加耐力。4力量训练,每天进行一些腰腹肌,手臂和腿部力量的联系,如深蹲杠铃,仰卧起坐,两头起,立卧撑等等。你还有两个星期就比赛了,能练到这些也差不多了。

既然你还报了1000米,那你的耐力练习靠5圈耐力跑就差不多了,要求要匀速,不要一上来冲太猛。这样后半程会很痛苦,毕竟你不是专业的运动员。如果最后感觉还可以,还有力气的话,可以再离终点150米的地方,借助下弯道的惯性进行加速冲刺。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1000米的成绩真的不是那么容易那么快就能提升的,如果你每天可以坚持用7o%的速度跑完5圈,并且记录每次每一圈和总成绩,那就可以了。每次训练前还要进行韧带的拉伸,多压压腿。每次训练完的放松也很重要,如果没有很好的放松,只能获得一小半的提升。训练结束后慢跑或慢走两圈,甩甩腿和膀子,踢踢腿。注意,这段时间不要泡澡,会让肌肉松弛。

比赛前关键的是做好热身运动,调动全身的肌肉,如果僵硬,是不可能发挥出好的成绩的。比赛开始前半小时,进行慢跑,关节操(就是体育课老师带你们做的扩胸运动啊之类的),压腿,踢腿等练习,上场时跑2个30至50米的加速跑,不要怕浪费体力,这能调动信奋性。

还有你要放松心态,不要把名词看的太重,田径这东西,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放松心情,不要紧张,就很好了。

我是专业的运动员,现在在体院读运动训练,如果相信我就给分咯~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啊。

祝福你获得好成绩咯!~

腹滚式跳高主要包括助跑、起跳、空中姿势和落地动作四个步骤: 助跑是速度的发挥与控制。助跑速度太快,则不能有充分的起跳准备,更缺乏非常巨大的腿力将水平动量大部分改为垂直动量;速度太慢,则不能产生应有的水平动量,因此速度分配为跳高助跑特有的本质。腹滚式助跑用在向前较小,改变成向上速度较多,故步伐要注意轻松且富弹性,身体重心走弧线,脚跟要着地,经脚跟传到脚掌、脚尖,多应用踝关节屈伸的动作。助跑有两大目的:产生水平速度,把水平动量改为垂直动量和把身体置于在起跳时,对垂直蹬地最有帮助的位置。跑速非常慢时,可作到45度的起跳角度;而速度愈快时,要保持45度愈不可能。角度愈大,起跳的距离要加长,影响垂直速度。

1.助跑速度:助跑速度的产生由两种因素决定:一为助跑距离,一为助跑时间。助跑距离 18 公尺,约跑 9~11 步。整个助跑可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为5步至7步;后段较短,为4至5步,开始助跑时采用站立式起跑,或走几步或慢跑几步后踩站立式起跑线后起跑,步数算法以站立式起跑线为准。站立式起跑法较为稳定,后一种跑法可以缓冲,避免一开始时之立即紧张。前段助跑的动作要把摆动腿屈曲前摆,支撑腿充分后蹬,上体保持一定前倾,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助跑的步长逐渐加大;不过要注意微呈弹跃步。

进入后段时,身体重心不能下降,最后三步时,身体重心遂开始下降,为了有效地准备起跳,跑的动作应有变化,摆动腿以臀关节为轴心提起大腿,大腿之膝关节带动小腿积极前摆,小腿藉自己动量而迈出,脚跟先着地而迅速地滚动到前脚掌,按着后蹬,上体保持正直或稍前倾,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加大前后摆动的幅度。

进入起跳点前两步时,是助跑过渡到起跳的重要阶段,助跑速度也在这时刻达到最快速度,身体重心也降到最低点,经过此阶段的保持进入最大助跑速度和重心高度起跳。最后一步身体应后倾,臀部位置要放低,使跳者能大力而快速地将水平动量改为垂直动量,造成最有利的起跳前姿势。最后一步步幅约比第二步短20~30公分,其动作重点是放在精力的保存,而非产生速度。因此,最后一步应下振,增加工作距离。若此时,髋、膝、踝三关节仍然伸直,则下肢伸肌没缩有收的余地,故须弯屈,但弯屈度不大。若弯屈大大时,身体重心会过度下沉,同时使大小腿由屈而做圆运动,既费时又减少向上速度,影响跳跃高度。

2.助跑方向:腹滚式起跑采用斜跑方向、斜跑之助跑与横竿所成的角度,可大亦可小,视个人速度习惯而有个别差异。助跑方向可能对起跳时之部分旋转,及垂直、横一水平、中一水平轴周围之比例影响很大。事实上,助跑动作是连接跳者之起跳,及空中连续动作,因此习惯一旦养成,任何剧烈地改变起跳方向,必然会妨碍成绩。斜线助跑对跳高有利,可增加起跳时摆动之活动面,身体重心达到高点以前,身体某些部位掷在竿上或竿下成为可能。然而,助跑之斜面太小时,则跳者靠着横竿跑,不管身体过竿与不过竿都会在较高位置上之任何一点撞到横竿。其次为倒体要在起跳时完成,扩大向横竿倾斜,减少有效弹性。一般适当的助跑角度大约在30~40度之间。

3.助跑步点的测量:应先明了助跑的步数,后决定步幅,进而定助跑距离,以及方向。步点的测量可先应用跑步,从起跳点成30~40度之倾斜,向相反方向跑出去。最后一步起跳脚的落地点作为助跑的起点,然后从这起点反复地向起跳点跑几次,并作校正。若在红砖粉或煤渣跑道上练习,可藉钉鞋印修正,甚为便利。助跑步点稳定后,可用走步、脚掌长或皮尺测量下来,测量时必须兼顾角度、方向,便利以后应用。 起跳是决定高度的关键,是将水平动量改变为垂直动量,仅留部分水平动量越过横竿。从力学的原理来看,起跳是向前的力量与起跳腿前撑时得到的反作用力所造成的向上合力。因此跳跃角较大。起跳是从助跑的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成垂直部位开始,到起跳腿跃离地面瞬间的动作。

1.起跳腿踩地: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成垂直时开始,到起跳脚以全脚掌支撑时为止。助跑最后二步时,摆动腿向前跨出以脚跟着地,很快滚动到脚尖,同时骨盆迅速前移,至支撑垂直部位时,身体重心降低到最低,膝关节弯屈最大,使膝关节之屈肌和伸肌收缩加大,弹性质储存能量,以利重心垂直上移的有利条件,当骨盆前移通过支撑垂直部位后,摆动腿开始迅速有力地蹬地,使骨盆向前向上移动而超过肩部,起跳腿同时屈膝向前,以髋关节带动大腿,然后伸小腿,脚跟沿着地面向前跨出,在身体重心已经具有向上移动时,很快地以脚跟着地跨出起跳点,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支撑,减小起跳腿的制动作用,加快了身体重心向前向上移动的速度。摆动腿和两臂要与起跳腿协调配合,摆动腿在它迅速有力地后蹬结束后,起跳腿向前伸出,在要落地而未下落时开始起摆,这时骨盆迅速向前移,摆动腿则尽量留在后面,充分拉长髋关节之屈肌群,以利快速而大幅度的前摆。随着起跳腿放在起跳点,骨盆在向前向上移动的同时,完成绕横轴转的动作,它加快摆动腿在骨盆的带动下加速向前摆动。进入最后一步,摆动腿作为起跳腿时,维持上体正直或稍前倾的姿势,随着摆动腿完成滚转和起跳腿迈向起跳点,两臂同时拉向身后,以利往前上方摆动。2起跳腿撑顶:起跳腿全脚支撑到膝关节弯屈至最小角度时为止。由于助跑的快速,以及摆动腿边伸前摆的转动惯量,使起跳腿膝关节被迫弯屈缓冲巨大的动量,并使整个身体好像压紧的弹簧,存储巨大的能量,形成了》形,此时髋关节要保持挺直,身体重心逐渐向上移动,摆动腿继续以髋关节带动大腿加速向前摆动。当膝盖摆过起跳腿后,脚尖跷起快速蹬伸小腿,成垂直向前上方摆起,边摆上边伸小腿兼重角速度和转动惯量,使角动量加大,利用此角动量来加大向上的瞬发力。

3.蹬伸起跳:为了身体能在空中行旋转而过竿,起跳腿在蹬伸时全身应稍向横竿倾斜,使身体重心偏离蹬地反作用力的作用线。摆动腿直腿向前向上摆动,同时带出髋部(同侧);身体稍微转向横竿。两臂摆动时,摆动腿同侧的肩膀要稍高于起跳腿一侧的肩膀,产生了身体围绕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瞬发力,使身体在起跳后能从垂直姿势变为水平姿势,以较低的重心俯卧在横竿上,并绕纵轴而过竿。 起跳后身体向上升高,虽然对重心的提高没有作用力,但对改变身体重心的飞行路线,却有很大关系。虽然身体重心的高度都一样,但因为空中姿势的不同,而使过竿的成绩有很大的差异。

起跳身体一旦进入空中后,身体便失去支持,没有着力点的动作是无法改变身体重心之飞行轨迹,身体仍然要沿着起跳时决定的投射线进行运动。在空中,跳者拥有在动量轴周围旋转的全部角动量,对于旋转和平衡控制有利,对于落地的准备尤为有用。在空中的身体,如果身体的一部分往一边的旋转轴运动,必然产生对边旋转轴上之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运动。

1.倒体:最好的过竿姿势,重心仍然在竿上,倒体动作是藉重心不变,将竿上身体部位向下作用,导致竿下部位反作用来过竿。跳者在竿上的重量愈大,身体姿势愈高,则倒体动作愈差。相反地,跳者在最高点时,竿下的重量较大,愈靠近地面,则产生之倒体动作越好,因为身体各部位显然已过横竿。腹滚式的倒体是利用纵轴为重心轴,产生绕纵轴旋转,在空中最高点时,跳者双臀和腹部因头、上躯干、双臂及摆腿位置较低的结果,对着重心相对的提高,经济而省力。

2.空中产生的动作:起跳腿之离心蹬地产生起跳旋转,旋转再转至摆腿及手臂之角动量;空中水平轴附近之旋转很明显,而且垂直轴周围也发生旋转,这两种旋转同在横竿的方向上,横水平轴周围旋转是一种较少相似的旋转形式。在某些腹滚式中,摆腿摆动产生的角动量大于跳者在起跳腿周围之向前旋转的补偿性动量,因而跳者离开地面伴有绕横轴之向后旋转,或一点也不发生旋转。腹滚式之动量方向和横竿约成30~40度角,并稍微倾向砂坑,因此在整个跳跃中,跳者动量轴和纵轴成一明显的角度,也就是说,跳者纵轴沿动量轴旋转的锥体很大腹滚式起跳后,起跳腿短暂悬挂着,臀部保持很高,帮助摆腿很快转过横竿,然后产生反作用力来移动躯干,使躯干和动量轴更接近,成为一条直线。摆腿摆向后成为与横竿较平行的姿势,旋转和倒体因而得到速度。头和胸部仅刚能过竿之高度过竿,并立即落在主轴下,双臀和双腿则相对提高,超过动量轴之高度后产生旋转腹滚式的姿势是根据人体结构而产生的跳高方式。正常人的姿势是腹部、臀部弯屈,在骨盆、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内,作向前改变姿势容易,角度改变比较大,动作自然,故身体过竿比较容易。 (一)技术特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线一般为“J”其优点是:

1.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线曲,因此全程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

2.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以避免停顿或减速。

3.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步加大内倾。

4.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助跑弧线的曲率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由大变小,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依靠本体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一般称转折角)应逐渐加大。

1:心肺功能训练计划:(心肺功能的提高对增肌很有利)

每周2-3次,每次30-60分种 心率控制在(220-你的年龄)x80%左右

2:力量训练计划参考

A慢跑热身10分钟

B伸展目标肌肉(采用静态拉伸)

第一天腿部腹部训练:腿部训练有利于全身肌长

坐姿腿举 4组x10-12次

史密斯深蹲 4组x10-12次

腿弯举 4组x10-12次

仰卧起坐 4组x15-20次

仰卧转体起坐 4组x15-20次 (练习腹斜肌动作)

悬垂举腿 4组x15-20次

第三天胸肩部训练:

平卧杠铃推举 4组x10-12次

上斜哑铃推举 4组x10-12次

上斜哑铃飞鸟 4组x10-12次

坐姿坐姿推举 4组x10-12次

立姿哑铃侧平举 4组x10-12次

第五天背部训练

罗马椅挺身:4组x10-12次

T型杆划船 4组x10-12次

宽握引体向上 4组x10-12次

屈腿硬拉 4组x10-10次

颈前下拉 4组x10-12次

第七天二头和三头训练

坐姿哑铃交替弯举 4组x10-12次

E-Z杠杠铃弯举 4组x10-12次

绳索下压 4组x10-12次

单臂哑铃颈后臂屈伸 4组x10-12次

组间休息1分钟两个动作间休息3-5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3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