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杠杆的研究教学反思

如何写杠杆的研究教学反思,第1张

 导语:为了巩固学生的发现,本人再次出示几组数据,让学生先判断,再动手用杠杆尺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再次体验到三种杠杆与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距离之间关系。

如何写杠杆的研究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研究得出杠杆如何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类杠杆类工具。对于此课教学,简单枯燥的说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中体会科学的奥秘,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教材第一部分是如何区分杠杆是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我告诉学生可以分两个步骤:

 1、先要找到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分析三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杠杆尺实验的结论来区分。对于铁片撬开铁桶盖、夹子夹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瓶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分析,前两项较易掌握,在开酒瓶盖时有的学生找不准阻力点和支点,这里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分析。

 第二部分是生活中更多的杠杆类工具的分析,老师要多准备些实物,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亲眼看到各类杠杆类工具的工作过程,学生就容易发现三个点,从而能方便的区分是何种杠杆的应用。对于剪刀,教师有必要进行补充,对于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费力情况也是不同的。对于费力的镊子和筷子这两种杠杆类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力的

如何写杠杆的研究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的一种简单机械,学生对比较规则的杠杆识别是比较容易的,如撬杠。在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存在以下几点认识不足:

 1、支点的寻找,如用撬杠撬物体时,向上用力和向下用力的支点不同,学生在确定支点时不能根据实际来确定,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围绕转动的点不能很好理解。可能把它理解成与物体接触的点或移动的点。

 2、力的方向的和作用点的寻找学生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用剪刀剪物体时,知道手是施力物体,剪刀是受力物体,把手作用在剪刀上的力画出来了,可画刀口上受力时,却画成了被剪的物体,这样的问题存在非常普遍,说明学生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分析、区别是非常模糊的,还有对题目中研究对象确定也没有确定好。

 3、经常把杠杆的长度当成了力臂的长度,来分析解题。有这种现象的同学是对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臂没有完全理解。

 4、还有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注意一个方面而对另一方面又没有注意到。如竖直挂着一杠杆的下面吊着一物体,用一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拉动杠杆,把物体从最低点提到水平位置,学生在分析时,只注意到了物体的重力和动力臂的变化情况(都没有变化)而得出结论,动力的大小始终不变的错误答案,而没有注意到阻力臂在这一过程中由零到最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正确的答案是变大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注意这几点的教学要多举例子,还应在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能力,如杠杆平衡条件,我们应分析的四个物体量,确定它们中的`三个量的变化情况再来确定另一个物体量的变化,而不只是动力和阻力之间的关系或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

如何写杠杆的研究教学反思

 《杠杆的科学》是六上科学第一单元的第2课,在生活中,学生也经常会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镊子夹东西,等等。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的教学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并且通过杠杆尺的实验,来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本课我加强了实验前的指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学科学,尽可能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整堂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杠杆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而我们科学的教学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因此在第一部分的教学时,我先呈现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等生活中的情景图,让学生判别这两种杠杆,它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地方。然后又出示了羊角锤拔钉子、老虎钳、剪刀、天平、螺丝刀、擀面杖,让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不是杠杆,并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老师的引导,再加上一些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判断,并说理由。

 二、加强实验指导,发展能力

 本课的重点部分是最后一个环节杠杆尺的研究实验,由于有了前一年上课的经验,我在实验前加强指导,强调:1暂时规定把杠杆尺左边挂的钩码,看作是重物,当作阻力,钩码挂的格数就是阻力点的位置;右边挂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钩码挂的格数就是用力点的位置。2 问学生: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几格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又是几格呢(一个小孔就是一格)左边挂1个钩码,右边挂2个钩码达到平衡了,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3 我们要求只在左右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并且演示。4 尽量挂出更多的平衡。有了这些实验前的指导和提示后,学生实验效率明显大大地提高了。

 三、用好课程资源,拓展思维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出示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等生活中的情景图,最后在拓展运用时,我又再一次地出示,并且问学生:他们是属于什么杠杆呢为什么让学生马上用课上所学进行判断并作出解释,不但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1)实验前,要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让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可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2)实验次数1中数据和杠杆平衡条件f1l1=f2尝掸佰赶脂非拌石饱将l2可得:2n×02m≠1n×01m,所以实验序号为1的一组实验数据存在错误;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实际值比记录值要小;

通过探究,应该得出的结论是f1l1=f2l2;

(3)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手的位置离剪刀轴o越远,动力臂越大,由f1l1=f2l2可知: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手握在b点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

故答案为:(1)在水平位置平衡;(2)1;小;f1l1=f2l2;(3)b.

1、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B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C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零

D力越大,则力臂越小

2、以下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用大竹扫帚扫地

B专门用来剪铁皮的剪刀

C手握钢笔写字

D用筷子夹菜

3、如图所示,一根粗细不匀的树干在O点支起,恰好平衡,如果在O点处将它锯断,则( )

A两段树干的重力相等         B细而长的一段重

C粗而短的一段重           D无法判断

4、下面有关杠枰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省力的杠杆要移动较大的距离

B阻力臂较长的杠杆是费力杠杆

C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用时又可以移动较小的距离

D使用较小的力,不可能使物体移动较大的距离

5、用铡刀铡草时,把草放在靠近轴的地方容易把草铡断,是因为( )

A增加了动力             B增加了动力臂

C减小了阻力             D减小了阻力臂

6、如图所示是一根杆秤,因为秤砣磨损了一部分,由它称得的质量比被称物体的真实质量(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如图所示是脚踩式垃圾箱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杠杆均为省力杠杆

B两杠杆均为费力杠杆

CABC为省力杠杆

DA′B′C′为省力杠杆

8、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在中间用一根细线吊往,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所示,当将右边的铁丝弯曲如图(乙)所示时,铁丝将( )

A仍保持水平             B右端向下倾斜

C左端向下倾斜            D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杠杆AB在三个力——F1、F2和F3的分别作用下都能处于平衡(O为支点),已知OC=CB,则( )

AF1=F3>F2              BF1>F2>F3

CF1

10、有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减小实验误差,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质量,即先将测物体放在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为m1;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总质量为m2,则被测物体质量的真实值为( )

A             B

C              D

提示:

3、由于粗而短的一端的重力的力臂较短,所以其对应的力较大。

7、杠杆ABC是以B点为支点,作用在A点的力为动力,作用在C点的力为阻力,它是一个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

杠杆A′B′C′以A′点为支点,作用在B′点的力为动力,作用在C′点的力为阻力,它是一个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费力杠杆。

8、铁丝两端的重力不变,但由图甲变为图乙时,其右端的力臂减小,使得左端力与力臂的乘积大于右端力与力臂的乘积。

10、物体放在左盘时,有mgl左=m1gl右①

右盘放在右盘时,有m2gl左=mgl右②

①÷②得:

第1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C

第2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B

第3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C

第4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A

第5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D

第6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A

第7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C

第8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C

第9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A

第10题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 D

二、综合题

11、钢丝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用工具,它的钳口刻纹是用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的,用钢丝钳剪断铁丝时,它是_______杠杆。

1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省力

12、画出下图中力F1和F2对支点O的力臂l1和l2

12、如图所示:

13、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撬一个大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作用点。

(1)在图上标出:当动力方向向上时,杠杆的支点a,当动力方向向下时,杠杆的支点b;

(2)在杆上画出撬动石块动力F为最小时的方向(支点为b时)。

13、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装置可绕固定点O转动,AO=BC=40cm,OC=30cm,在A端悬挂50N的重物时,在B端至少应加多大的力才能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试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这个力。

14、如图所示:

解:

15、如图所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已知AB=1m,GA=12N,GB=8N,试求AO的长度,若将B端加4N的重物,欲使杠杆重新平衡,则支点O应怎样移动位置。

15、解:当杠杆平衡时有:GA•OA=GB•OB

得 OA=04m

当B端加4N的重物时,设支点为O′,杠枰平衡时有:

GA•O′A=(GB+4N)•O′B

解得 O′A=05m

即支点O应向右移01m

16、有一根均匀木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到桌面的外边,伸到桌面外边的长度是木棒全长的三分之一。

(1)在木棒伸出端的B点加一个作用力F,当F=300N时木棒的另一端A开始向上翘起,那么木棒的重力G为多少牛顿

(2)木棒在桌面上若不施加其他任何力时,允许伸出桌面以外的长度是多少

16、解:(1)当木棒开始向上翘起时,木棒就是一个绕着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拉力F,重力G的作用下平衡,如图所示:

有 G•OC=F•OB

(2)允许伸出桌面以外的长度是

中考解析

1、如图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F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l,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为M,则( )

AF增大,l增大,M增大

BF增大,l减小,M减小

CF增大,l减小,M增大

DF减小,l增大,M增大

解析:

木棒以O点为轴匀速转动时,杠杆在重力G和拉力F的作用下平衡,则有:

Fl1=Gl2

当木棒由竖直位置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木棒的重力一定,但重力的力臂l2逐渐增大,使得Gl2增大,而力F对应的力臂l1逐渐减小,如图所示,故F会增大,正确选项为C。

2、均匀细木棒AB,其质量为m,A端用细线悬挂起来且悬线竖直,B端无阻碍地斜向浸没在静水池中,当它稳定静止时,棒被浸没部分的长度是全长的3/5,如图所示,求棒的密度

解析:

长棒AB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F浮、拉力T,取A点为支点,棒AB在重力G、F浮的作用下平衡,(F浮的作用点在棒浸入部分的中点。

解:

在图中分别作出重力G的力臂AC和F浮的力臂AD

由杠杆平衡条件有:G•AC=F浮•AD

∵△AOC∽△AO′D

比如弯举这个动作,当你完全举起来,小臂和大臂都已经叠合的时候你会发现 不是很重,肌肉感觉不是很用力,但是当你缓缓降下,小臂和大臂呈90°左右,你会发现有点受不了或者感觉很用力,因为90°左右的时候,(弯举)你的二头肌是处于顶峰状态的,会觉得力量非常大,当完全放下的时候感觉就不是很强了。

把分给我吧!我还有资料呢!!!

这个很好解决。

如果你知道站姿(或者坐姿)哑铃屈臂的话,也就是练肱二头肌的方法,每次都是握住哑铃,拳心冲上, 往自己的肩部蜷曲,那么矫正肱二头肌外侧肌肉薄弱的方法是,把握住哑铃后的拳头的拳心向内,也就是把哑铃其中的一个面冲上,这样胳膊的外侧就冲上了,这样可以锻炼肱二头肌外侧的肌肉。

这个方法还可以增大肘部外侧的肌肉群,练习一段时间,你会看到从肘部向小臂延长出来的一缕肌肉条儿, 使得小臂更好看。

谢谢!

我的百科 我的贡献草稿箱齐德龙冬枪 助理 二级(125) | 我的百科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0/2)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首页

编辑词条 肱二头肌 中 文:肱二头肌

汉语拼音:gong er tou ji

英 语:bicipital muscle of arm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肱二头肌有长,短二头。故名肱二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近固定时肱二头肌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远固定时,肱二头肌使上臂向前臂靠拢肌电观察表明,当前臂旋外使掌心向前并屈肘时,肱二头肌才有明显的肌电活动而当前臂旋内即使掌心侧向身体或身后屈肘时,肱二头肌的电位活动很小或不出现电位活动这也是肱二头肌练习基本上皆使掌心向前握持器械的主要原理之一

位于上臂前群肌浅层。作用:屈肩、屈肘及使前臂旋后。

谁都希望肱二头肌不断增长,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机械地模仿流行的训练模式,结果是无所收获。肱二头肌是个非常顽固的部位,若训练方法不当,则跟没练一样。

我曾经尝试过各种训练方法、最终发现了促进肱二头肌最佳增长的十大秘诀。

一、高训练量

在肱二头肌训练中,很少有人练到足够的组数。害怕艰苦训练的人常说,肪二头肌是个小部位,每次训练不能超过9组。实际上即使做20组你都无法“震撼”它,而仅仅是在“挠痒痒”。一个高效的震撼训练至少要做20组,而且这20组都必须是正式组,每组都得做到力竭。

二、超级组训练法则

超级组训练法则对增大肱二头肌特别有效,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纤维,创造更好的充血。我在每次训练中都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每个练习都做超级组,仅是每组的最后两个练习采用。 2.杠铃弯举不要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则。因为这个复合练习需要强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复。 3.除了肱二头肌之外,不要把肱二头肌与其它部位联合在一起做超级组。二头肌与三头肌功能相反,轮流训练可保证充足的恢复时间。二头肌训练的最后一个练习与三头肌训练的第一个练习联合做超级组,正好能过渡到三头肌训练中去。 4在用超级组法则联合练二头肌和三头肌时,应尽量选择相同用力水平的练习,如哑铃斜板弯举与单臂哑铃屈伸,或坐姿哑铃交替弯举与站姿颈后臂屈伸的组合。 5.能用于超级组训练的肱二头肌练习只有哑铃弯举、斜板哑铃弯举、坐姿杠铃弯举和拉索弯举。相比之下,站姿杠铃弯举太重了、哑铃集中弯举太轻了,机器弯举又太孤立了。

三、每组都练到力竭

每一组都应练到力竭,不论使用多大重量或做多少次,只有练到力竭才能确保对肱二头肌震撼性刺激的要求。

四、采用较低的次数

只统计那些在68次范围内达到力竭的训练组。如果每组超过8次,则附属肌肉可能在肱二头肌完全力竭之前就疲劳了。如果无法做到6次,则表明二头肌没有在附属肌肉取代用力之前达到力竭。

五、经常打乱训练次序

假定最大的力量应该分派给最重的练习,那么结论就是每次肱二头肌训练都应以杠铃弯举开始。但是,人体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适应过程是如此微妙,以至于几乎察觉不到附属肌肉已经暗中分担了不少本应由肱二头肌完成的工作。

通过每次以不同的练习开始,附属肌肉就没有机会去适应,肱二头肌就会被迫做所有的工作。例如,如果你经常以斜板哑铃弯举或哑铃交替弯举代替杠铃弯举开始训练,即使用的重量减小了,但训练却会更有效,因为一切工作都是在附属肌肉还在考虑如何帮忙时由二头肌单独完成的。

六、舷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一起练

除三头肌外,不要将二头肌与其它任何部位一起练。如果像许多健美运动员那样,将二头肌与胸部一起练,则因胸部训练消耗了大量能量,即使你觉得已经为工头肌付出了100%,它们得到的却只有80%。如果每次只练一个部位,那你将得到更好的震撼性刺激效果。

七、哑铃弯举

哑铃弯举之所以成为锻炼肱二头肌的理想练习,是因为它们通常是交替进行,允许每个胳膊有更多的恢复时间,使你能采用尽可能大的训练重量。

哑铃集中弯举是个例外,这个动作过于孤立,而且无法使用大重量,因而很难成为有效的增大肌肉块动作。我通常用它来热身,喜欢每次都缓慢地弯举到掌心向上并进行顶峰收缩,这样能产生强烈的充血。同二头肌训练的其它练习一样、采用金字塔式增重做5组,每组68次,这是个有效的训练动作,但我仍然不把它计入正式训练。

八、斜板弯举

确保在每次肱二头肌训练中都包括斜板弯举,这个动作能提供其它姿势无法做到的借力与孤立的组合。在肘关节被支撑的情况下,它是个借力练习,但由于肩膀也被支撑着,故它又是个孤立练习。我喜欢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做斜板弯举,当垫子保持倾斜时,我借助垫子的支撑,后拉身体以产生更多杠杆作用;当垫子垂直时,手臂笔直向下,杠杆作用减小,可迫使肪二头肌更孤立地做练习。

斜板弯举应该用单臂和哑铃来做,或者用双臂和杠铃或曲柄杠铃来做。哑铃可使你转到手心向上或者进行直握弯举,刺激二头肌的不同区域。采用杠铃时,所有的压力都集中施加在二头肌的肌腹上。

九、杠铃弯举

前面曾说过,不得在超级组训练中采用杠铃弯举。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用这个动作,恰恰相反,任何肱二头肌增长训练都离不开它、因为没有其他办法能促使肪二头肌及其附属肌群最大限度地增长。每个肌群都至少需要一个复合练习。

我的肪二头肌训练很少用完全的杠铃弯举做到底,5组练习,第1组做8次到力竭,随后4组做6次到力竭,每一组都使用尽可能大的重量,不用欺骗法则,而是让二头肌做所有工作。我经常以杠铃弯举最大重量的70%做不完整动作的杠铃弯举结束二头肌训练,这是反传统的做法,但每次练完后我的二头肌就像要爆炸一样。具体做法是,坐在凳上做,并确保不把杠杆下放到触及大腿。我闭上眼睛,不停地做,直到无法坚持。

十、保持对重量的控制

为了从弯举中获得最佳效果,在动作的伸展阶段应该保持对重量的控制,以较慢的速度下放。不加控制的快速下放不仅降低了训练效果,还会增加肱二头肌受伤的危险、甚至导致肘关节肌腰炎。

在收缩阶段把意念集中在肱二头肌上,在顶部进行顶峰收缩。要尽切办法忘记你所举的重量。如果感觉不错,则试着增加一些重量;如果感党不适,则应适当减少重量、直到出现带给你最佳充血的重量。不要等到受伤来教你如何正确地训练。

很多健美运动员怕别人看见他采用的训练重量太轻,请不要忘了、我们不是在为别人练,而是在为自己练。

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97

扩展阅读:

1百度

2百度词典

[我来完善]相关词条:

更多

肱三头肌胸肌腹肌三角肌腓肠肌前臂臀肌斜方肌竖脊肌腹直肌肘关节

开放分类:

身体,生物,肌肉组织

合作编辑者:

in_du、NortonInternet、Denis_57、谁都别跟我抢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肱二头肌”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bicipital muscle of arm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8922 次

编辑次数:5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8-04-06

创建者:谁都别跟我抢

©2009 Baidu 权利声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9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