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五个基本脚位:
一位脚:基本站姿站好,双脚脚跟并拢,脚尖呈一字形打开,并与肩平行。
二位脚:在一位脚的基础上,双脚直线向两旁打开,两脚之间相距一只脚的距离,重心在两脚中间。
三位脚:在二位脚的基础上,一只脚的脚后跟与另一只脚的脚心靠拢,保持外开的状态,略像古典舞的丁字步。
四位脚:以一只脚为定点,站好一位脚的姿态,两脚前后打开,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的脚尖相对,两脚形成“二字”的平行状,两只脚的前后距离大约为一只脚掌竖着的距离。
五位脚:在四位脚的基础上,以后脚为定点,前脚向后脚靠拢并收紧,重心在两腿的中间。
芭蕾七个基本手位:
一位手: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处稍圆一些。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并留有一拳的距离。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二位手:手保持椭圆型,抬到横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动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这两个支撑点的稳定。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三位手: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四位手:在三位手的基础上左手不动,右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在四位手的基础上左手不动,右手保持弯度成椭圆形。
六位手:在五位手的基础上右手不动,左手从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在六位手的基础上右手不动,左手打开到旁边,双手相同地放在身体的两边。
起源: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
芭蕾舞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
扩展资料芭蕾舞形式:
1、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
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2、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
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
3、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芭蕾的发展:
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时代的意年大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弟处所的宫廷里。每当成婚喜庆,接见外国元首,或其他年夜庆典,即表演这种舞蹈以示祝或助兴。
芭蕾成长史上第一部斗劲完整的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上演于1581年,当洛蕾娜(Lorraine)的玛格丽特蜜斯和凡尔赛(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这场芭蕾舞的音乐曲谱迄今仍保留,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乐。
参考资料:
三踝骨折的典型症状
骨折表现为内踝、外踝有明显的肿胀、疼痛、瘀伤或瘀斑。 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足背和内踝的张力性水疱。 脚的被动或主动旋前或旋后会引起严重的疼痛和踝关节功能障碍。
三踝,即内踝、外踝和后踝有不同程度的骨折或同时骨折。 内踝是胫骨远端,外踝是腓骨远端。 后踝是胫骨和距骨关节面的后缘。
对有明显胫距关节脱位的非开放性踝关节损伤,术前应尽早进行手法复位; 开放性伤口应彻底清创。 首先取内踝后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后踝骨折。 暴露后踝时,一定要切开胫骨后肌鞘并将其推回。 不要损伤胫后血管和胫神经。 复位内后踝,暂时固定克氏针,再用拉力螺钉固定。 如果胫骨关节面塌陷,必须恢复关节面,必要时进行松质骨移植。 从外侧切口取出外踝以暴露腓骨和胫腓骨联合。 腓骨复位后,用钢板和螺钉在内部固定腓骨。 如果胫腓骨分离合并,则必须恢复联合的解剖关系。 45mm 用于踝关节上方2~3cm 拉力螺钉平行于踝关节面穿过胫腓骨固定。 检查折叠端的稳定性,清洗切口和脚踝点,将两个切口分层缝合。 放置内踝引流,36小时后取出。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7天,术后2~3天开始主动踝关节屈伸运动。 X线复查骨折线模糊后,他们开始负重行走。 术后,小腿功能在石膏外固定中维持2周。
:
三踝骨折可能会引起骨关节炎的后遗症,所以发生骨折后,应立即到医院进行骨折复位,然后仔细保养和护理,防止后遗症,减少活动量,注意休息,避免受到影响。 骨折的恢复,也要及时到医院复查,观察恢复情况,及时用药物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