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半身不遂)
什么叫偏瘫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急性脑血管病人为什么会发生偏瘫呢主要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从人的大脑半球分工来讲,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两侧大脑半球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内囊。因为这里主要是由一个叫豆纹动脉的小血管供应血液,而豆纹动脉是从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的,管径小,压力大,受血流冲击时,容易破裂出血。所以,又叫做出血动脉。是发生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但当血压下降,血流缓慢时,又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而内囊区神经纤维排列很紧密,上行和下行的纤维都从此处穿过,一旦受损,便产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即所谓“三偏征”。
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 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如何判断昏迷病人有无偏瘫
昏迷病人有无偏瘫,是区别脑血管病与其他昏迷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病人意识障碍,无法取得合作,给判断带来困难,而作以下检查,有助于偏瘫的诊断。
(1)头面部 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口角下垂。呼气时,偏瘫侧面颊鼓起;吸气时,瘫痪侧面颊下陷,此称为“船帆征”。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在中脑以上病变,则是注视病灶侧,头也略偏向病灶侧;中脑以下、桥脑部位的病变时,则是注视偏瘫肢体,头也略偏向偏瘫肢体侧。用手翻开双侧眼睑时,偏瘫侧阻力小或无阻力,口角偏向健侧,如用力压迫眶上切迹,引起疼痛反应,正常侧面肌收缩,使口角歪向健侧更明显。
(2)肢体 正常人平卧时,双足与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瘫者,偏瘫—侧的下肢呈外旋位。将两腿屈曲90度时,瘫痪肢体很快被动伸直,且往外倒。把上下肢放于不自然位置时,未瘫痪的肢体将逐渐移到自然位置。同时,还常有举手、拉被、摸胸、下肢伸屈等动作。而偏瘫侧肢体则无此反应。抬起双侧肢体,然后松手让其自然下落,可见瘫痪侧肢体下落较健侧快。如用同等力量刺激双下肢的对称部位,可见健侧肢体伸缩、回避,而瘫痪侧肢体无此反应。偏瘫侧肌张力也较健侧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程度较深时,偏瘫侧病理反射为阳性。
偏瘫一侧肢体肿胀是什么原因
偏瘫一侧肢体为什么会肿胀,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和病人家属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静脉回流障碍 人体的血液供应是由循环系统完成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全身的血管由动脉和静脉两部分组成。动脉向组织细胞内灌注新鲜血液;静脉把机体利用过的血液重新返回心脏。动脉血流的动力来自心脏每一次有力的收缩和血管壁的弹性;而静脉回流主要靠它与心脏之间的压力差,以及肌肉收缩对血管壁的挤压力。由于静脉壁较薄,弹性差,这种挤压力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但当肢体瘫痪后,肌肉因失去了神经支配,停止了收缩活动,所以,肌肉对静脉血管的挤压力也就消失了,致使静脉回流障碍。
(2) 营养代谢障碍 人的肢体活动是受神经支配的,而血管的舒缩功能也是受神经支配的,当肢体偏瘫后,失去了神经支配,偏瘫侧肢体便会继发营养代谢障碍,使血管的舒缩功能调节失调,收缩和舒张反应变得迟缓,静脉血回流速度减慢。
由于上述原因,使血液不能较快的返回心脏,而瘀滞于静脉中的血液量增多,静脉管腔内的压力也随着增大,液体很容易被挤压到血管壁外,滞留于组织间隙中,于是便产生了肿胀。
轻症肢体肿胀,通过改善条件,让静脉血尽快回流心脏,水肿会很快消失,不会产生较大危害。相反,若水肿在组织中滞留时间过长,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就会沉积下来,变成纤维组织。如果这种病变发生在关节周围,可发生关节强硬和挛缩,故对肢体肿胀应积极治疗。
首先,要经常被动运动和对患肢进行按摩。通过摩、揉、捏、按等手法,以代替肌肉主动活动,使之达到挤压静脉血管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微循环,纠正患肢的营养代谢障碍。
其次,要注意抬高患肢体位,坐位时,要用支架或其他支撑物将前臂抬高,或放于椅子扶手上。卧位时,患侧下肢应垫高10~20厘米,减少因重力对灌注的影响,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患肢肿胀。
偏瘫一侧肢体为什么会发生疼痛
脑血管病进入恢复期后,如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偏瘫侧肢体就会发生挛缩、僵硬、畸形,甚至引起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引起瘫痪肢体疼痛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肩关节半脱位 上肢完全瘫痪后,使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在重力的影响下,肩关节往往会受牵拉而发生半脱位。病人经常感疼痛或不适,尤其是在给患肢被动运动时,疼痛就更厉害。
肩关节为什么容易半脱位呢这是由于肩关节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知道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差别很大。而活动范围最大的就数肩关节了。它几乎可作所有方向的运动,使我们能够灵活地从事日常各种活动。
肩关节的这种功能,主要与它的构造有关。由于肩关节窝较浅,关节头圆而大,活动起来当然方便。但当肢体瘫痪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松弛,固定关节的功能减弱,加之重力作用,肩关节就会离开关节窝,滑到下面去了,临床上就出现肩关节外形改变,并产生疼痛。
(2)肩手综合征 此症常发生于脑血管病后1~3个月,是脑血管病后肩痛、手痛的常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常引起残疾。
这种病主要表现为患侧肩痛,手痛,上肢外展、旋外、上抬受限,强制被动运动则剧痛难忍,手背、手指肿胀,手背皮肤皱纹消失,有光亮感,压之微凹,皮肤渐红,皮温增高以及指腕关节屈曲疼痛等症状。
(3)肩关节周围炎 常于偏瘫后数月发生,临床初期表现上臂外展和上抬时疼痛,以后逐渐加重,病人出现持续性上臂和手剧烈疼痛,往往使患者难以入睡,而无望地哭泣,并恳求医生或别人不要动他的肩臂。
此外,足趾严重屈曲、内收,肘、膝关节屈肌萎缩,跟腱缩短,当触地受压或活动时,也常引起患肢疼痛。
儿童交替性偏瘫会影响小儿智力吗
儿童交替性偏瘫特点是交替性偏瘫频繁发作,常伴短暂的眼肌麻痹、眼球震颤,不完全瘫痪的肢体有舞蹈动作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行性智能障碍也是本病的突出特征。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本病与偏头痛有一定的关系,发病机理可能是因为脑内神经代谢通路或产能系统的异常或缺陷,这种异常影响到皮层和基底节而产生弥漫性脑病,这种缺陷间断性恶化引发了发作性偏瘫等症状。兴奋、啼哭、生气、接触强光、洗澡、特殊饮食都可诱发偏瘫发作。
本病临床表现为偏瘫出现年龄小于18个月,偏瘫可突然或逐渐发生,常左右两侧交替,或从一侧转移到对侧,也可始终局限于一侧,少数病人为双侧瘫痪。偏瘫以上肢最重,下肢次之,面部最轻。偏瘫的肢体可有颤动、舞蹈样动作、冰冷或发热、皮肤苍白或潮红、出汗等。同时可伴有双眼球震颤、双眼凝视。患儿偏瘫在清醒或活动时出现,睡眠特别是深睡以后消失。
本病患儿除偏瘫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开始说话及行走较其他小儿晚、行为异常、活动过多、不知危险,严重者有认识机能障碍,不能入学或学习成绩差。这些智力障碍在开始呈进行性加剧,数年后不再发展。
本病治疗目前使用氟桂嗪可明显降低交替性偏瘫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无明显副作用。本病无预防措施,所以作为家长要细心观察小儿,如有交替性肢体瘫痪,应到医院确诊,尽早开始治疗。
小儿急性偏瘫会影响智力吗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种获得性神经系统综合征,常在比较健康的情况下忽然出现程度不同的一侧肢体瘫痪为其主要特征,多数病例早期就发生惊厥、神志异常或昏迷。
本病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原因不明者。继发性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①脑部外伤,头颈部外伤,颈椎骨折或脱位;②病毒、细菌、寄生虫、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③脑部血管瘤突然破裂;④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引起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⑤全身性疾病如紫癜、血友病、闭塞性脉管炎等;⑥癫痫持续状态、肿瘤等。
小儿急性偏瘫有三种起病方式:①卒中型,最多见,突然抽搐、高热、昏迷,出现偏瘫,有时抽搐呈癫痫持续状态。一侧视力障碍,语言障碍与偏瘫同时存在。②急性型,仅表现为偏瘫,无神志改变或仅有短暂意识障碍。③间隔型,暂时性一侧肢体无力,常见颈动脉闭塞,若瘫痪对侧的颈动脉搏动减弱,具有诊断意义。起病情况决定了病变的性质,血管栓塞者可于数分钟内发病;血栓形成者起病较慢,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间歇或进行性加剧,但多数无抽搐;血管瘤破裂引起者起病急骤,突然头部剧痛,面色苍白,出冷汗。
常常在抽搐停止后出现瘫痪。约3~4个月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下肢功能恢复比上肢快,约半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肢体有畸形。如果脑部基底节受损出现不自主的手足运动或舞蹈样动作;颅神经受损时出现面瘫、吞咽困难、流涎及说话发音不清;如果颞叶、枕叶或顶叶受损可出现视力障碍、失语或感觉障碍等;更为严重者,可有智能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本病2岁以下发病者预后差,存活者中30%~50%发生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还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后遗症也较常见。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预防,积极预防头、颈部外伤,预防各种感染,防止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对心脏疾病病人应防止血栓形成。
本病的治疗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对症处理。急性期积极控制抽搐、出血及脑水肿。瘫痪的肢体绝对休息,保持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功能稍微恢复后鼓励早期活动,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及理疗,帮助肢体恢复功能。对智能落后者急性期后可试用谷氨酸或γ�酪氨酸。对有动作过多的小儿可选用利他林,并加强教育。
首先得搞清楚患者所谓的“右侧下x臂无v力n”是和具体内0容,是处于p迟缓状态没有任何随意运动呢还是说肌力v有但是较小m;偏瘫患者的典型模式是:上b肢屈肌痉挛,下x肢伸肌痉挛。故其“手2指不z能伸展”为0正常发展状态 在进行肩关节的运动时候请注意先活动其肩胛骨,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肩痛 进而造成“肩手2综合征” 肩关节的活动包括内1收 外展 水6平内0收 水4平外展 屈 伸 ;肘关节的运动包括屈和伸;腕关节的运动包括屈 伸 尺2偏 桡偏;前臂的运动还有旋前 旋后 (铅笔顺时针方8向转为0旋后,逆时针为2旋前) 如果病人z处于j迟缓期,没有任何随意运动,那么f我们只有按照上f述关节运动对其进行被动活动,同时可拍打肌肉进行刺激 。如果病人g某些动作有一y定力q量但是比3较弱,建议进行抗阻训练 增强肌力j 偏瘫病人z一q般肩关节内4收容易外展难 曲肘容易伸肘难 前臂旋前容易旋后难 曲腕容易伸腕难 手4指抓握容易松开p难 ,我们可根据病人c具体情况进行训练 请一z定注意避免长5期卧床 一n定注意尽量避免患侧输液 还是建议到正规康复医疗机构就诊一v 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l般表现为3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k不i出现联合反3应,机体基本处于y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iBrunnstrom恢复阶段8-4期。(一b) 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6日1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二c) 早期康复方5法: 4、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h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2法,要求每4小s时翻身一e次,并拍背数下v。 6、翻身练习p:双3手3交叉f前平举,分8别向两侧转动,双2足撑床。 2床上v自我辅助练习u:双7手1交叉c前平举,上e举过头,侧举,指鼻, 双8腿屈曲撑床抬臀,双4脚交叉d侧移等。 8、床边被动运动——上r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4、床边被动运动——躯干v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j肢:髋关节,膝关节及r踝趾关节。 6、促进肌肉收缩的方4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6起肌肉收缩。 4、排痰 6、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k位置患者能维持60分2钟,则渐加2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j靠`位平衡练习g。 00、面,肌刺激:张口x,鼓腮,叩齿,伸 ,顶上t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e味觉刺激。 48、呼吸控制练习a:要求患者深吸气3—缓慢呼气8,放松。 20、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2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8支p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z撑坐起。 31、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70、坐位操:以3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7手8交叉g前平瘵,侧瘵,双6手2交叉c指鼻,双4手0交叉n向前指物;健侧下r肢肌力h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s护理人a员,然后一d日0多次督促患者练习q。 73、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73、坐站练习y: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2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l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v般情况下i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b选治疗组7-6天u后达到床边坐位,二i周内8可训练站立,辅助力e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d周内6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3达到站立。 20、健手1做力k所能及c的日7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2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37、应用肌电反1馈技术。 6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10、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52、言语治疗。 34、心5理治疗。(三c) 康复安排: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5若干h次完成8、8、8、5、1、30、78、37等项;2、2、6、5、53、27、12、21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7一d次,每次41分1钟;07、68、80、33、34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s否;78、01如无l进行专d业的此项训练,治疗师在功能训练过程中2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i等;并负责患者的心8理疏导以8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4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二r、中3期康复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i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k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nB恢复1-2期。(一f)中5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u。(二c)中4期康复方3法:从8被动 助动 主动 53、抑制上n肢的痉挛模式。 87、伸展躯干i促进和改躯干f活动性,抑制躯干l紧张,痉挛。 34、双4手5抱膝左右轻身体以2控制上w下w肢痉挛。 35、肩关节屈下t用患手5触摸治疗者手7再触摸自己l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q对侧肩以0训练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 75、肢体放置与a保持活动:在患手6活动期间,指示1在任意一q个h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4刻以1提高患上p肢的空间控制能力n。 51、肩关节各向关节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20、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展,前臂旋后。 62、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37、肩带的活动:向上d、向外、向下f。 54、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40、髋内5外,外展的控制训练:健侧中6立位患侧做,患侧中8立位健侧做。 16、膝关节屈伸展控制训练。 25、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伸展控制训练。 54、患者悬垂位训练下z肢准备负重运动。 62、俯卧位屈患膝训练。坐位: 37、患侧上p肢支x撑训练。 60、患侧上n肢下b做小w范围屈伸肘关节。 05、患手4向前推物或双8手0交叉f拾物。 22、手5背推移物体。 43、前臂旋转压橡皮泥。 26、患侧下f肢屈髋运动。 23、手4指夹拾小p物体(越过中5线)。 76、健侧下c肢肌力z训练。 85、患侧下w肢屈伸膝运动。站立位: 78、站立平衡训练:左右前后移动重心2。 83、站立平衡操:双3手8交叉i(可视情况而定)前平举过头,前平举后躯干s左右旋转等。 10、坐站控制训练,及h分6解练习w。 83、双8手6支t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6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3独立支e撑。 83、双0腿前后站立,重心6移动以8小m范围屈伸患膝。 34、髋伸展位屈膝。 81、屈髋屈膝准备迈步。 16、患侧下o肢内2收、外展和下c降骨盆训练。 17、扶持下r单腿分5别站立。 17、低迈步训练以3控制骨盆上w提下g进行迈步。 46、足ё诺匮盗贰 56、双8杠内7步行训练(三a点):健侧上u肢向前扶杆——〉然后患侧下c肢跟进——再健侧下s肢上q前一a步。 50、持拐杖步行训练(三i点、二i点):健手7持拐向前——患下z肢向前迈出——健足跟上n。 78、上l下a楼梯:上l。健手7扶——健侧下d肢——患侧下g肢 下r。健手6扶——患侧下n肢——健侧下s肢 23、床边ADL训练:洗漱、穿脱衣服、二w便处理等。(三u)康复安排:以2上r各项基本需治疗师帮助与s指导完成,一f般每天k4-1次,每次41分6钟,每周练习n3-8天n,家庭内1一g天l一w次,下d午6可指导家属练习f一k次。(四)注意事项 所有的关节应保持最大h关节活动范围,并治疗是在无o痛或患者能耐受的范围之b内1,避免暴力y,以3轻柔手6法为2宜;治疗师应给适当的保护,辅助力h量应由大d到小s,鼓励患者独立完成。三b、 后期康复(一j)康复目的:此期患者可以8在很大r程度上h使用患侧肢体,相当Brunnstorm恢复阶段3-0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b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如何更好的在日2常生活中0应用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a,在保证运动质量的基础上w提高速度,最大a限度提高生活质量。(二z)康复方6法: 继续前一f阶段的训练,进一e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7常生活中2 70、手1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40、侧方8行走训练5先向健侧后向后侧 30、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屈膝加强训练 63、改善步态训练:踝背伸牵伸。 87、促进患侧下l肢支o撑能力j: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2重心8前移,患足足跟不c能离地。 68、促进患侧下l肢支g撑能力b,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26、做站立位两足轮流交叉e运动。 30、家庭ADL指导。 56、居室改造。(三w)康复安排同前阶段。 此期训练以3社区s康复医生和家属及x志愿者帮助为4主,每周8—6次。两周一z次家庭随访或门b诊随访。(四)关于c辅助器具的使用。 34、足托——足下o垂 00、腕背伸夹板——屈腕痉挛。 70、拐杖,助行嚣。 25、轮椅。 另外 关于s病人q手5不k能伸展的问题 我们除了h进行被动活动或者让其做在床上x撑手4外 如果手4指屈曲痉挛比3较严重我们可以6采用夹板(矫形器) 帮其撑开s 每天m4-8次 每次20分4钟 kv妯Ωoxnuh▓とyt螈耄r◣チ
偏瘫又称半身不遂。老年人偏瘫多为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病人为尽快恢复,除配合医生完成各种必要的治疗外,还可以做医疗体操。医疗体操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目的是训练患者能坐起和站立。
1仰卧位,足踝和足趾屈伸练习(重点是练勾脚,即足背屈);髋、膝关节屈伸练习。
2坐起练习,最初由旁人扶助,以后逐渐过度到自己坐起。
3坐在椅上,双脚做踏步动作。
4从坐位转为立位(扶物站起)。
5扶住床头或椅背部立片刻。
6靠床边独自站立。
7徒手站立。
第二阶段:目的是训练患者能恢复步行,并改善上肢活动能力,尤其是改善手指的活动能力。
1在旁人扶持下,身体向左右摆动,使两腿轮流负重。
2在扶持下踏步。
3在扶持下向侧方步行。
4扶助行车步行。
5拄手杖步行。
6独自步行。
训练手指活动能力的主要方法有:
1用按摩和被动运动消除手指的屈位挛缩。
2手指作屈伸开合等练习。
3利用各种小器械,训练手指伸展和分开。
4利用打结、解纽扣、打算盘、写字等方法训练手的细致功能。
第三阶段:目的是训练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一方面是步行的进一步训练,包括作各种复杂步行,如高抬腿走、弓箭步行走、越过障碍物行走、各种速度的步行、较长距离的步行、在斜坡上步行以及上下楼梯等练习。
上肢运动训练除继续用第二阶段的方法外,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可进一步训练上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拍球、投球等,也可进行一些改善手活动能力的劳动,如:编织等。
进行训练时要注意:
1运动量宜轻,不要明显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2注意安全,进行练习时要有人在场扶助或保护。
有人曾观察101名由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患者,他们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医疗体操以后,90%的病人能恢复到步行或扶椅行走。
1、偏瘫患者经常做运动好吗? 经常运动对于偏瘫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偏瘫患者的运动应先从肢体的近端坐至远端,逐级训练,最终达到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家属在做被动运动时,应缓慢而柔和,有规律性,避免用力牵扯或大幅度动作。慢慢地逐步增加被动活动的幅度和范围,每日至少进行2次以上,每次每个动作应重复10次左右,并要持之以恒。>>>偏瘫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2、偏瘫患者怎样运动? (1)偏瘫的下肢运动 下肢运动锻炼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足部活动时一手握住踝部,另一只手捏住脚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转运动。
(2)偏瘫的上肢运动 上肢运动锻炼应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手的被动运动方法是家属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只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关节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运动。
以上是对“偏瘫患者经常做运动好吗怎样运动”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在偏瘫的治疗过程中,用药不能过于麻木,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如治疗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偏瘫,可选择冯了性大活络丸。更多的用药难题,可登录康之家网上药店,咨询在线药师,他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给你解决用药的疑惑。
摘自《脑血管意外康复指南>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方案
(供康复治疗师,家庭成员使用参考)
一 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 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 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 ,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 康复安排:
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项;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18、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如无进行专业的此项训练,治疗师在功能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并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 助动 主动
24、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25、伸展躯干促进和改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
26、双手抱膝左右轻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
27、肩关节屈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训练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
28、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意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29、肩关节各向关节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30、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展,前臂旋后。
31、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32、肩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
33、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34、髋内外,外展的控制训练:健侧中立位患侧做,患侧中立位健侧做。
35、膝关节屈伸展控制训练。
36、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伸展控制训练。
37、患者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
38、俯卧位屈患膝训练。
坐位:
39、患侧上肢支撑训练。
40、患侧上肢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
41、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
42、手背推移物体。
43、前臂旋转压橡皮泥。
44、患侧下肢屈髋运动。
45、手指夹拾小物体(越过中线)。
46、健侧下肢肌力训练。
47、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
站立位:
48、站立平衡训练:左右前后移动重心。
49、站立平衡操:双手交叉(可视情况而定)前平举过头,前平举后躯干左右旋转等。
50、坐站控制训练,及分解练习。
51、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
52、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
53、髋伸展位屈膝。
54、屈髋屈膝准备迈步。
55、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训练。
56、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
57、低迈步训练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
58、足ё诺匮盗贰
59、双杠内步行训练(三点):健侧上肢向前扶杆——〉然后患侧下肢跟进——再健侧下肢上前一步。
60、持拐杖步行训练(三点、二点):健手持拐向前——患下肢向前迈出——健足跟上。
61、上下楼梯:上/健手扶——健侧下肢——患侧下肢
下/健手扶——患侧下肢——健侧下肢
62、床边ADL训练:洗漱、穿脱衣服、二便处理等。
(三)康复安排:以上各项基本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每周练习4-5天,家庭内一天一次,下午可指导家属练习一次。
(四)注意事项
所有的关节应保持最大关节活动范围,并治疗是在无痛或患者能耐受的范围之内,避免暴力,以轻柔手法为宜;治疗师应给适当的保护,辅助力量应由大到小,鼓励患者独立完成。
三、 后期康复
(一)康复目的: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侧肢体,相当Brunnstorm恢复阶段5-6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在保证运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二)康复方法:
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3、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64、侧方行走训练7先向健侧后向后侧
65、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屈膝加强训练
66、改善步态训练:踝背伸牵伸。
67、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离地。
68、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69、做站立位两足轮流交叉运动。
70、家庭ADL指导。
71、居室改造。
(三)康复安排同前阶段。
此期训练以社区康复医生和家属及志愿者帮助为主,每周3—4次。两周一次家庭随访或门诊随访。
(四)关于辅助器具的使用。
72、足托——足下垂
73、腕背伸夹板——屈腕痉挛。
74、拐杖,助行嚣。
75、轮椅。
(五)关于家属及志愿者的培训:
每2周培训1次,由康复治疗师上门或者家属到医院进行,培训内容为患者的家庭训练方案方法,要求患者家属和志愿者每2周记录一次训练内容。
(六)关于康复治疗的记录。
要求治疗师早期一个星期记录一次,病程第二月起以后2周记录1次,记录内容为:患者的功能状况,现阶段的问题;现阶段的康复目的;现阶段的治疗内容,可将前述内容编号填入,有补充可填写在其它栏内
首先,抗痉挛很重要,你肌张力控制不好,肯定走路不会好。腿硬的和铅管一样,都不能打弯怎么走,能走也是划圈步态。从发病开始就要注意良肢位摆放,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肌痉挛。
然后就是体位的转移,具体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样搓开了揉碎了来讲,那是需要很长的篇幅。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从卧位到坐位的姿势转移。能够自己坐起来了,那么开始培训怎么坐稳,等你能够在床边双脚着地坐稳了,恭喜你又进一步。
接下来就是质变的过程,从坐位到站立位,之前一直都是在床上活动,这一步就是要脱离床面。因为中风患者发病时大多有摔倒的经历,而且长时间卧床肌力下降,肢体控制差,所以从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一定困难。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双腿与肩同宽,双脚往后收,双膝超过脚尖,双手Bobath式握手,身体前倾,然后双腿用力借助自身惯性站起来。当然,这个动作需要治疗师旁边辅助指导。
这个过程很简单,主要是技巧掌握和心理障碍清除。基本训练一下午,患者即可自主站起来。
很多家属,患者一看患者站起来了,很激动!接着就要让患者'走两步'。这是不对的,接下来是让患者站稳,就是平衡功能锻炼。
当他可以没有辅助,独立站立20分钟时,并可以自由的左右回头,旋转上身,说明达标了。可以进行下一步训练,是不是可以走了呢?
还不行,很多患者这个时候沉不住气就开始走,往往就造成了异常姿势。接下来是要评定一下下肢屈伸的肌力,关节活动度,以及肢体控制能力。
先练习站立抬腿,左右轮流练习。特别是患肢作为支撑腿,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患者很容易在走路时造成跌倒。当你能够很好的控制患侧髋膝踝关节时,那么在练习原地踏步训练,当这些基础练习好了!!!
可以开始走了吗?就差一点,那就是迈出第一步的胆量!所有基础都打好了,走路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就像练武,基础打牢再练习招数就很容易了。
大家看着是不是很麻烦,其实我已经很简略了。这个对于咱们自己在家康复很有帮助,很少借助器材。
现在有下肢机器人,减重步态等,早期就可以进行模拟步行训练。不用这么麻烦,效果也不错。但是费用较高,很多地方医疗条件也达不到。
不要相信什么特效药,主要靠康复功能训炼
脑血栓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大多因脑血栓形成等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率较高。约有60-70%的脑血栓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脑血栓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措施外,康复训练还包括进行适当的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1、按摩与被动运动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 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二级预防功能性康复训练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还可配合针灸,推拿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二级预防康复训练,大多数脑血栓后瘫痪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动作锻炼
日常生活动作,是指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活动。对一般人来说,这些活动极其普通,无须作任何努力即可完成。但对于肢体障碍、偏瘫患者,却常常成为极难完成的高难动作。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必须进行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贯穿于从翻身训练开始,到技巧训练的全过程。它不仅限于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而是整体的机能改善。因此,还涉及到利用必要的生活辅助器械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改造和适应等。另外,由于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环境以及个人在家庭中所占有的地位不同,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内容亦有所不同。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下进行,有下列常用项目:
(1)洗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患手协助健手。
(2)更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
(3)洗澡动作: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4)进食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练习自口进食。仍用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无呛咳或返流时,方可去掉鼻饲管。
(5)排便训练: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
(6)家务劳动:在部分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可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如叠被、洗碗、开关门窗等活动,或在室外晒被、种花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