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都有哪些?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都有哪些?,第1张

1、世卿世禄制

根据《史记》记载,我国最早的人才选拔制度应为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具有很大的缺陷性,因为该制度本质上是为世族阶级服务的,这就导致寒门子弟根本难以通过该制度翻身。

之后,随着西周宗主地位的衰弱,世卿世禄制度也开始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荐举制以及军功制。

2、荐举制

《左传 昭公十七年》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话:“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大致意思是说教育开始逐渐地普及,这也是荐举制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国家的实力,便不再如昔日世卿世禄制一样只提拔贵族子弟,而是不管出身贵贱,依照能力来安排官职。

于是许多人便或毛遂自荐或被他人推举,步入到了仕途之中,比如说诸位很熟悉的荆轲,他便是被人推举给太子丹的。《史记》有文可证:“田光急见荆轲,言举荐之事,荆轲应之。”

3、军功制

与荐举制同处一个时期的还有军功制,这种制度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统治者为了激励百姓从军,也为了能选拔军事人才,提高本国军事实力所设置的一种选拔制度。战国时不少士兵便是通过军功制一跃成为将军,甚至名垂千古,最为著名的便是长平之战坑杀了四十万人的白起。

客观来讲,这两种制度即使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极难挑出毛病,它们皆是符合时代背景的产物,为日后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4、察举制

待到秦汉建立后,便在荐举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了察举制度。《文献通考 卷二十八 选举考一》记载:“孝武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察举制跟荐举制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更加专业化官方化,是需要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并且人才还要接受考核,没有荐举制那样随意。因为察举制的考核很注重品行,所以也有人称其为“举孝廉”,汉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刘良便曾是举孝廉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察举制虽然为士人为官提供了途径,但却依旧被贵族阶级所掌控。许多察举出身之辈,并不是真的品行高尚才华横溢,而是买通了考察官,或是背后有官僚阶级的支持。对于这种情形,甚至有史学家称“一场作秀的察举”,足以见制度背后的腐败。

5、科举

之后,便是古代实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科举始建于隋朝,后来唐朝对其加工完善,历朝历代进行一些改动,继续沿用下去,一直到1905年时,这项制度才被废除。科举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故有学者认为“科举即是古代的高考。”

唐朝时,科举考试流程则为乡试---省试---吏部复试,主要分为常科以及制举两类。北宋时,科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将考试程序进行了改革,把吏部复试改为了殿试。

并在此之后成为北宋的定制。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考官舞弊,考试后一律将卷子密封,把考生的名字所遮掩住,并且不允许在卷子上留有特殊印记,有些类似于如今的高考阅卷。

而且为了得到更多人才,北宋也对科举进行了扩招,根据《宋史》记载,宋太祖在位期间便录用了近万人的科举取士,远比唐朝要多。这跟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是有所关联的,正因此,才有学者发出:“宋朝是读书人最幸福的一个朝代”这样的感慨。

元朝时,科举经常停考,并且并无太多新意,在此就不多做叙述。明朝时科举有了新的变化,它开始跟学校制度结合起来,想要参加乡试,就比如成为各级行政单位的生员亦或是国子监的监生。

并且,明朝的科举考试的流程也进行了一些小修改,将省试换为了会试,在乡试之前还加入了一个县府院试。清朝时则是沿袭明代,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只是使学校制度跟科举制度完全融合在一起,并把县府院诗改为了童试。

科举制度相比较之前的几个选拔制度,其优点不言而喻。它帮助了更多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让士人看到了一条光明大道,也给国家带来了太多人才,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以及一代文豪苏轼便是科举进士出身,还都是二十岁考上进士的学霸人物。

不过科举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还是做不到如当今高考一样绝对的公平,不少地方的考试依旧有舞弊现象,甚至就连最重要的殿试,也完全是看皇帝心情而定。并且科举太过死板,尤以清朝的八股文最束缚士人思想,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人才的损失。

扩展资料

隋唐科举的积极意义: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有积极意义: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如果要评价这场伟大的胜利,毋宁说石智勇的夺冠是在“新级别”出炉后,对自己的又一次正名,以绝对实力、绝对信心巩固自己领域的优势!自从国际举重联合会正式通过了更改举重竞赛级别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际举联取消推举项目以来,第3次更改男女举重竞赛级别。和前两次不同的是,新的竞赛级别将包括世锦赛级别和奥运会级别,这一举措为史上首次。而新级别改制后,石智勇正是从原本的69公斤级改为73公斤级。这对他来说不啻为某种挑战。

另外,石智勇曾经说过:“和世界冠军重名,我也必须是世界冠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随着自己的比赛成绩越来越出色,他也越比越自信,而且屡屡打破世界纪录,霸气十足!

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决赛今晚结束,中国选手石智勇优势明显,最终顺利拿下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东京拿到的第12枚金牌,也是中国举重队获得的第4枚金牌,364公斤的总成绩还打破了他本人保持的363公斤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选手本届奥运会首破世界纪录。

值得一说的是早在,2018年11月,在举重世锦赛73公斤级的较量中,石智勇以抓举164公斤、挺举196公斤、总成绩360公斤包揽三冠,同时打破了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其实,石智勇原名不叫石智勇,叫石磊。

2004年,11岁的石磊改名为石智勇。也是在那一年,另一位福建籍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在雅典奥运会拿到了男子62公斤级金牌。后来有一次采访,石智勇说为了配得上这个名字,一定要成为奥运会冠军。里约奥运会举重男子69公斤级中,石智勇在抓举成绩落后的情况下完成逆转,战胜土耳其选手伊斯马伊洛夫,终成奥运会冠军。

今晚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石智勇轻松蝉联,拿到生涯第2枚奥运会金牌。石智勇的比赛通常激情四射,呐喊、捶胸、坐杠铃上都是他惯用的庆祝方式。石智勇说自己像一只猛虎,平时关在笼子里,比赛便是猛虎出笼、放飞自我的时刻。无敌的自信建立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石智勇说自己是个狠人,训练没有达到目标会大骂自己。比赛中,活力四射的石智勇也会有小迷信。里约奥运会后,石智勇一直背着那个见证他首夺奥运冠军的背包。

5年了,背包外沿的奥运五环标志都快磨掉了也不舍得换。石智勇说,这个背包给他带来过好运。这一次,好运在继续。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决赛今晚结束,中国选手石智勇优势明显,最终顺利拿下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东京拿到的第12枚金牌,也是中国举重队获得的第4枚金牌,364公斤的总成绩还打破了他本人保持的363公斤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选手本届奥运会首破世界纪录。“这就是我的性格。就算有伤病,只要让我走上举重台,我就会全力去拼。比赛就是比赛,不管多难,都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只要上场我就要战胜所有对手!”石智勇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01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