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握直杆下压:面对臂力训练机两脚分开站立,身体呈挺胸收腹紧腰状,屈臂两手紧握直杆手间距小于肩宽,肘关节紧贴体侧。吸气,小臂用力向下压撑阻力杠,使臂伸直,稍停2~3秒钟,呼气缓慢还原,感受肱三头肌一样在用力,重复练习。
2、杠铃窄距卧推:背部伸直平躺,杠铃窄握保持约两个拳头多的距离。举起杠铃离架,并慢慢降低到约胸部以上,然后推杆回到起始位置。
3、杠铃颈前半推举,将杠铃置于深蹲架上,插杆高度与发际相平,选一上斜凳,采用坐姿,并将凳背调整到80~90度的位置,以防止身体前倾。整个动作采用窄握距并与杠铃颈前推举的后半程相仿,注意保持肘尖朝外。
4、臂屈伸:手臂进行屈伸,但是同时也要将躯干角度进行一定的改变,否则是不能够同时保证手臂的屈伸的。
5、绳索下压:绳索下压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锻炼,在做绳索下压锻炼的时候,要让绳索尽可能的扩大运动幅度,这样得到的运动量也更大,就能够更大程度的去运动,去达到想要的效果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做过顶臂屈伸时,窄距卧推、器械双杠、或者其他三头动作,都要注意肘部不要向外打开,紧贴身体。
2、伸肘要求充分的让手臂打直,但是不应该是锁死。锁死关节意味着压力从三头肌上转移到了关节上。再加上大重量,关节很可能会受伤。
3、在所有的身体部位中,肱三头肌可能是最容易被过度训练的。肱三头肌在胸部和肩部的训练中,都会受到强度很大的附带刺激。如果把胸部、肩部和肱三头肌安排在一周的不同时间训练,就很容易导致肱三头肌因为没有充分的恢复时间而被过度训练。
4、挺伸前臂时吸气,屈降时呼气,头部的位置要稳定,在用力的时候颈部肌群很容易去借力,由于颈部承受压力有限,如果颈部过分发力会造成颈椎扭伤,运动过程中保持大臂固定,锁死。
5、双臂起落时双肘的距离要保持不变,保证刺激的是肱三头肌长头。接近力竭的时候,垂直的大臂可以稍稍向头的方向倾斜,借一点上胸的力量再做几次,可以让肱三头肌得到更多的刺激。
-肱三头肌
臂屈伸是一个以推为主的复合动作,可以同时锻炼到上半身大多数肌群,同时它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动作,因为如果你不循序渐进地来做的话,它将会非常影响你的肩部健康。
当你的身体逐渐下降地时候,手臂会向后弯曲,这会给双肩造成很大地压力,但跟其他大多数动作一样,这取决于你准备地怎么样。
你应该避免一下地错误才算你做对了,再说之前,先来跟大家说说如何做正确地起始姿势:
这算是第一个吧:
肩胛骨下压,让肌肉适当紧绷,同时注意肘关节地位置,手臂展开,但是不要过度展开(比如直接绷直)。
第二个错误:只完成了一半。
在做双杠臂屈伸地时候,肘关节至少要弯曲90°。当然如果你的肩关节足够灵活地话,你可以下降地更低一点。但也不要勉强,因为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灵活度和经验,受伤知识迟早地问题。
第三个错误:脊椎弯曲
你还要注意脊椎的活动,有些人在身体撑起和下降的过程中,上半身会不自觉的前倾,脊椎会弯曲。这样会导致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缩减。
第四个错误:肘关节过度外展。
还要避免肘关节过度外展,肘关节应该更多的指向身后,而不是两侧,否则你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最后一个错误就是各种提腿摇晃(借力的一种表现)
做臂屈伸靠的是力量而不是惯性,你只有通过自己发力才能很好的刺激到目标肌肉。
说完这些错误姿势,再来跟大家详细讲讲臂屈伸,它有好几种姿势,各有其侧重点。
在做训练胸肌的时候,你身体可以微微向前倾,同时双腿伸直,如果别扭可以双腿微微向前伸一点。
而你想要训练三头的时候,躯干最好和地面垂直,双腿应该位于臀部的正下方或者略向前,双肘尽量贴近身侧。
你也可以训练肩部,此时你的身体应该呈一条线向前倾,身体越向前倾,动作难度越大。
我们还需要注意肩胛骨的活动,从最高点开始,肩胛骨要下压、略微向前或者在正中的位置。随着身体下放,肩胛骨逐渐靠拢,这时候要尽量将其下压,向上撑起身体时,肩胛骨又要回到最初的位置。
当然这些都取决于你做臂屈伸的方式和姿势。这个动作还是需要一定的身体灵活度和协调性。
当然它还有别的打开方式,你也可以用单杠或者吊环做,用单杠做的时候,需要你的双腿向前伸,这样你才能找准重心。
吊环臂屈伸相对而言要更加灵活,吊环可以自由移动,这样你就可以做各种花式动作,当然重心也更难保持平稳,但是它的优点是吊环可以转动或者合在一起。
但是要记住吊环要比其他两种更难,因为你要稳定住摇摆不定的吊环,但是这有助于锻炼你的协调性和力量,也不适合与初学者,
所以如果你刚开始锻炼这个动作的时候,最好从简单一点的入手,循序渐进。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么多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订阅一下,谢谢大家的支持。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用双杠来锻炼身体,大家锻炼时要注意身体。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双杠臂屈伸怎么练,希望对你有帮助。
双杠臂屈伸怎么练?
双杠臂屈伸以练习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为主,兼练背阔肌、斜方肌等。这一动作具有多效应的功能,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
动作的一般过程为双手分别握杠,两臂支撑在双杠上,头正挺胸顶肩,躯干、上肢与双杠垂直,屈膝后小腿交叠于两脚的踝关节部位。肘关节慢慢弯屈,同时肩关节伸屈,使身体逐渐下降至最低位置。稍停片刻,两臂用力撑起至还原。
动作要求下放的速度要慢,并尽量降低。身体不可随意晃动,要保持平衡。不要在身体的前后摆动中完成动作。动作节奏是下放2秒左右,静止1—2秒,撑起2秒。
握双杠两臂伸直支撑在双杠上,两腿自然弯曲,双脚重叠,身体放松下垂,双臂屈肘使身体降至最低点,然后深吸气,呼吸的时候,双臂用力,将身体撑起。然后下落时吸气,之后反复进行练习。如果想练习胸大肌的下部,则需要使胸大肌的下部位垂直于地面。身体保持垂直放松的姿势就可以,不要故意挺胸。如果练习肱三头肌可以抬头挺胸,通过臀部向后伸展使身体稍向后倾斜。这时力量会转移到肱三头肌上。
双杠臂屈伸练习要注意什么?
1、双杠臂屈伸是以练习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为主的双杠动作。需要的器材为双杠最佳。
2、练习者力量不佳,可选择长凳、床等生活家具,采取同样动作进行(因脚踩地可减低体重负荷)。
3、的选择:窄握对肱三头肌刺激大,宽握对胸肌刺激大。
4、上体倾角(侧面观)的'选择:着重练肱三头肌上体宜后仰,身体呈反弓形,使手臂在体后完成动作。着重练胸肌则宜前倾。
5、臂与躯干的夹角(背面观):着重练肱三头肌直夹紧,下放时也不要外张,保持两臂平行。着重练胸肌,下放时则可外张。
6、自助的方法是:体前放一稳定的高凳,在练习中需要帮助时,收腹抬腿,把两脚轻放到凳上即可。此法也适合初练者用来降低练习难度。当一组动作能轻松完成12个以上时,就应负重练习,如将杠铃悬挂于腰部进行练习即为较好的方法。
7、宽握即距离大于肩宽,包括两种情况:
①动作过程中身体垂直向下,此时我们肩做的的解剖学中的额状面的肩内收,训练的部位除了我们的下胸外,还有背阔肌(应该有很多人不知道这点,因为许多人认为练胸的动作是不可能练到背的)。
②动作过程中身体前倾,此时我们做的是肩的水平前曲,锻炼到的部位主要是胸大肌下束。
解剖学的屈和伸:是关节围绕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屈,反之角度增大称伸。
脚掌的屈伸:足尖上提,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拢为距小腿关节的伸,习惯上称背屈,足尖下握,是屈,习惯上称为跖屈。
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
解剖学的革新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正常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13 为什么前臂有2块骨
在所有的陆地脊椎动物中,前臂和小腿都有两块骨。这是一个事实,但是很少有解剖学家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有2块骨?
任何试图给出一个富有逻辑性解释的努力都必须借助于反证法。想象一个虚构的前臂生物力学模型,如果只有一块骨,即单一的桡骨,如果能够完成所有这些动作。
为了抓住物体,手臂必须能够采取各种不同的位置,这暗示了始于肩关节的关节复合体必须有7个自由度:一个不能多,一个不能少!3个自由度使上肢可置于空间的任何位置,肘关节需要1个自由度使手离开或趋向肩部和口部,腕关节需要3个自由度来调整手的方向。比较合乎逻辑的方法是在单个桡骨的远端安放一个类似于肩关节的球窝关节。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结构的生物力学结果。
关节的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关节的球面部分位于远端(图3-113),即形成属于腕关节的一部分,第二中是其位于单个桡骨远端的近端侧(图3-114)。第一种情况会对腕关节的结构产生更少的并发症么?然而,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第二种情况。球窝关节位于单一桡骨远端有很明显的缺点。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间隙内,进行2个关节面的旋转活动,包括肌腱在内的所有横跨关节的结构都会产生剪切力(图3-115)。腕关节的透视图(a)显示任何远端关节面的旋转都会导致这些桥接结构的距离缩短(r)。此断面图(b)显示朝2个方向(c)和(d)的旋转都会使用肌腱沿一条较长的路径走行,这样会造成与肌肉假性收缩有关的肌腱相对短缩,这种情况很难被代偿,特别是当手部从伸直位(图3-116)进行侧偏活动的时候(图3-117)。血管也面临类似的力学问题,从透视图(图3-118)的观察中很容易理解这点。动脉也发生相对的缩短并伴有扭曲,但因为它们在静息状态时具有螺旋前进的特性,所以相对肌腱而言,则容易被代偿。如果用2块骨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图3-119),那么在桡骨旋后过程中,桡动脉被拉伸至超过它的全长。
肌腱相对缩短后所产生的问题时,它将阻碍手部的屈伸肌在前臂的解剖定位。因此,这些手部的外在肌现在只能作为内在肌,被放置在手的内部。由此产生的结果即使不是灾难性的,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肌肉的力量和它的体积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想象,等量的屈肌放在手的掌部(图3-121),手几乎变成一个无法抓握物体的摆设,而对于正常的手来说(图3-120),手掌可以抓握一个相对较大的物体。
此时手的形状和体积将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图3-122):手会变成“板球手”样(a~b),即巨大又笨重,几乎丧失所有的功能和美感(c~d)。
由于这种结构将使上肢远端重量增加,该变化将会对整个身体产生影响(图3-123)。正常时上肢的中心靠近肘关节(蓝色箭头),此时将会移向远端靠近腕关节(红色箭头)。重量的增加以及同时产生的上肢力量增加,将促使肩带力量也要增强,由此还将导致下肢肌力的增强而变得更为强壮。这将会导致产生一种新人类,就像是合成图上所显示的那样,左边是正常的,右边是变异的,而这仅仅是因为腕关节变成一个球窝关节所导致的结果。这同我们现在的人类是不同的(图3-126)!
显然这种单桡骨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行的,所以将单桡骨劈成尺骨和桡骨,两根骨组成前臂的解决办法才是唯一可行的。现在的问题集中于这2块骨的排列(图3-124)。串联排列并不适用(a),因为不完整的连锁关节相互结合将导致上臂力量太弱,以至于它无法提起一架钢琴,甚至一个背包!剩下的解决办法是并行排列,这也有两种可能:前后排列(b)和侧向排列(c)。如果桡骨位于尺骨的前面(b),肘关节的屈曲可能被限制。更实用的办法是将桡骨和尺骨放在同一个面内,桡骨位于尺骨的外侧,因为这利用了肘外翻,即前臂提携角。
显而易见,2根骨的解决方法使肘部和腕部的结构更加复杂,因为它带来了2个额外的关节,即上下桡尺关节,但它解决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血管,不再因为距离缩短而扭曲,神经也是一样。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肌肉的问题,强有力的肌肉可以放在前臂作为手的外在肌,而手的内在肌力量弱体积小,现在可以变成稳定肌。大部分附着在桡骨上的肌肉随它一起旋转,而且在腕关节旋转时这些肌肉的长度发生改变,而不会对手指产生“寄生”效应。少部分附着在耻骨上的屈肌群也沿其全长方向进行旋转,对手指没有任何“寄生”效应。
四肢中段出现两骨排列的形式可以追溯到4亿年前(图3-125),当时我们的远祖(一种不出名的鱼类-掌鳍鱼)胸鳍发生了进化,它们离开了大海,变成像现在的蜥蜴或鳄鱼那样有4条腿的爬行动物。他们的鳍刺在进化过程中被重排(a-b-c):近端单个鳍刺变成肱骨(h),紧挨着的2个鳍刺变成了桡骨(r)和尺骨(u),远端鳍刺进化成腕骨和5根指骨。从那时起,陆地脊椎动物的前臂和小腿就一直有2根骨。随着更高级脊椎动物的进化,选前旋后变得更加重要,并且在灵长类动物和最后的智人(图3-126)中实现最高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