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使用流程图: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逻辑递进关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 使用列表:列表可以把文章中的内容按照逻辑递进关系排列,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3 使用图表:图表可以把文章中的内容按照逻辑递进关系展示出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4 使用框架:框架可以把文章中的内容按照逻辑递进关系展示出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5 使用矩阵:矩阵可以把文章中的内容按照逻辑递进关系展示出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逻辑推理图关系
逻辑推理图,相信很多人在自己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的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有的问题还不知道解决方法或者说是为什么,那么大家都知道逻辑推理图吗,下面我分享相关内容,一起看看吧。
逻辑推理图关系1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逻辑推理包括演绎、归纳和溯因三种方式。
基本定义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
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②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
③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
④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这是因为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演绎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应用,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
演绎推理有三段论、选言推理、假言推理、关系推理等形式。
三段论
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
例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与大项P和小项S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M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S与大项P之间关系的结论。
假言推理
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两种。
⑴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是0,那么这个数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这个数能被5整除;②如果一个图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边相等;这个图形四边不相等,所以,它不是正方形。
两个例子中的大前提都是一个假言判断,所以这种推理尽管与三段论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不是三段论。
⑵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这块地的菜长得好,所以,这块地肥料足。②育种时,只有达到一定的温度,种子才能发芽;这次育种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所以,种子没有发芽。
选言推理
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
⑴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肢,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肢。
例如: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或者是前提不正确,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规则;这个三段论的前提是正确的,所以,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是推理不符合规则。
⑵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它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例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一个词,要么是褒义的、要么是贬义的,要么是中性的。“结果”是个中性词,所以,“结果”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②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
关系推理
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命题的推理。
下面简单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关系推理:
(1)对称性关系推理,如1米=100厘米,所以100厘米=1米;
(2)反对称性关系推理,a大于b,所以b不大于a ;
(3)传递性关系推理,a>b,b>c,所以a>c。
逻辑推理图关系2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题
1、ABC三人都喜欢说谎话,有时候也说真话。某天,A指责B说谎话,B指责C说谎话,C说AB两人都在说谎话。后来上帝通过读心术知道其中至少一个人说的是真话。请问谁在说谎话?
答案:运用假设排除法推理得出是B说的是真话,A和C都是说谎话。
2、一个村子里,有50户人家,每家都养了一条狗。发现村子里面出现了n只疯狗,村里规定,谁要是发现了自己的狗是疯狗,就要将自己的狗枪毙。但问题是,村子里面的人只能看出别人家的狗是不是疯狗,而不能看出自己的狗是不是疯的,如果看出别人家的狗是疯狗,也不能告诉别人。于是大家开始观察,第一天晚上,没有枪声,第二天晚上,没有枪声,第三天晚上,枪声响起(具体几枪不清楚),问村子里有几只疯狗?只有晚上才能看出病狗,并且一天晚上只能看一次。
答案:3条!
推理过程:
A、假设有1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其他狗都没有病,那么就知道自己的狗有病,所以第一天晚上就会有枪响。因为没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1。
B、假设有2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有1条病狗,因为第一天没有听到枪响,是病狗数大于1,所以病狗的主人会知道自己的狗是病狗,因而第二天会有枪响。既然第二天也没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2。
由此推理,如果第三天枪响,则有3条病狗。按现实由此推导但问题是,a村子里面的人只能看出别人家的狗是不是疯狗,b而不能看出自己的狗是不是疯的,c如果看出别人家的狗是疯狗,也不能告诉别人。d第一天第二天就应该有枪响abcd都不符合实际。认识到其说自圆,这就是推理。
如下图: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G、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数列a1≠ 0。其中{an}中的每一项均不为0。注:q=1 时,an为常数列。
扩展资料性质:
由前面的项能推出后面的项的数列,对所有n>p,满足形如an=f(an-1,an-2,…,an-p)的关系式的序列{an},其中f为某个函数。
p是某个固定的正整数,a1,a2,…,ap为已知数。p称为这个递推列的阶数上述关系式称为递推公式,给定a1,a2,…,ap,可以从它得到所有an。
形如an+c1an-1+c2an-2+…+cpan-p=0(c1,c2,…,cp是常数)的递推公式称为线性递推公式,相应的序列称为线性递推列。最简单的递推列是一阶递推列,即满足an=f(an-1)的序列{an}它又称迭代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都是线性的迭代列。
对于一个数列al,a2,…,an,…,如果它的相邻两项之差a2-a1,a3-a2,…,an+1-an,…构成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则称数列{an}为二阶等差数列。
第二题:第一种推论:
A、假设有1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其他狗都没有病,那么就知道自己的狗有病,所以第一天晚上就会有枪响。因为没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1。
B、假设有2条病狗,病狗的主人会看到有1条病狗,因为第一天没有听到枪响,是病狗数大于1,所以病狗的主人会知道自己的狗是病狗,因而第二天会有枪响。既然第二天也每有枪响,说明病狗数大于2。
由此推理,如果第三天枪响,则有3条病狗。
第二种推论
1 如果为1,第一天那条狗必死,因为狗主人没看到病狗,但病狗存在。
2 若为2,令病狗主人为a,b。 a看到一条病狗,b也看到一条病狗,但a看到b的病狗没死故知狗数不为1,而其他人没病狗,所以自己的狗必为病狗,故开枪;而b的想法与a一样,故也开枪。
由此,为2时,第一天看后2条狗必死。
3 若为3条,令狗主人为a,b,c。 a第一天看到2条病狗,若a设自己的不是病狗,由推理2,第二天看时,那2条狗没死,故狗数肯定不是2,而其他人没病狗,所以自己的狗必为病狗,故开枪;而b和c的想法与a一样,故也开枪。
由此,为3时,第二天看后3条狗必死。
4 若为4条,令狗主人为a,b,c,d。a第一天看到3条病狗,若a设自己的不是病狗,由推理3,第三天看时,那3条狗没死,故狗数肯定不是3,而其他人没病狗,所以自己的狗必为病狗,故开枪;而b和c,d的想法与a一样,故也开枪。
由此,为4时,第三天看后4条狗必死。
5 余下即为递推了,由年n-1推出n。
答案:n为4。第四天看时,狗已死了,但是在第三天死的,故答案是3条。
第三题:显然3个女儿的年龄都不为0,要不爸爸就为0岁了,因此女儿的年龄都大于等于1岁。这样可以得下面的情况:1111=11,1210=20,139=27,148=32,157=35,{166=36},{229=36},238=48,247=56,256=60,337=63,346=72,355=75,445=80因为下属已知道经理的年龄,但仍不能确定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说明经理是36岁(因为{166=36},{229=36}),所以3个女儿的年龄只有2种情况,经理又说只有一个女儿的头发是黑的,说明只有一个女儿是比较大的,其他的都比较小,头发还没有长成黑色的,所以3个女儿的年龄分别为2,2,9!
第四题:那个人9元卖掉鸡后知道亏了,是因为他后来明白鸡的价值可以达到11元。
按正常的利益最大化原理从8元到11元,应该获利3元。
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既第二次交易)他从10元买入鸡(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2元),最后11元卖掉,盈利1元(用的是会计原理)。
在这过程中他的成本增加2元(从8元到10元),成本支出完全不必要。
所以在经济学的理解就是:应该能够到手的3元-实际到手的1元=亏损了2元
第七题:1、从第一句话我们可以排除6月7日和12月2日,从而也就派出了6月和12月。因为如果是这两个月的话,那么在小明不知道的情况下,小强是可能知道的。而他第一句说:如果我不知道,小强也不知道。前提是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天,所以有可能是6月7日和12月2日,如果是这两天中的一天,那么在小明不知道是哪一天的情况下,小强是可以知道是哪一天的,也就是说有这种可能。小明的第一句话把这种可能排除了,也就排除了这两个月。
2、从第二句可知,应该是3月4日、3月8日、9月1日中的一天
3、从第三句可以看出,小明知道了,那么小强紧跟着也知道了,那么这一天一定是一个月中唯一的一天,只有9月还剩下一天,而三月份还有两天,从而可以用排除法知道一定是9月1日
---0--1--2--奇--偶
0--1--0--0--0---0
1--0--1--0--0---0
2--0--0--1--0---0
3--1--0--0--1---0
4--0--1--0--0---1
5--1--0--1--1---0
6--1--1--0--1---1
7--1--1--1--1---1
8--2--1--1--2---1
9--2--2--1--2---2
10--3--2--2--3---2
11--4--3--2--4---3
12--5--4--3--5---4
13--7--5--4--7---5
14--9--7--5--9---7
15--12--9--7--12--9
16--16--12--9--16--12
17--21--16--12--21--16
18--28--21--16--28--21
19--37--28--21--37--28
20--49--37--28--49--37
根据上表可知,二十个月后共有49+37+28+49+37=200只兔子
---------------------------
Notes:
(1)0,1,2,奇,偶分别代表刚出生,出生一个月,出生两个月(没生过,将要生兔子),刚生完兔子,生过并且将要再生兔子的兔子数目;
(2)刚出生的兔子数应该等于上个月将要生兔子的兔子(包括生过的和没生过的)之和;
(3)出生一个月的兔子数应该等于上个月刚出生的兔子数;
(4)出生两个月的兔子数应该等于上个月出生一个月的兔子数;
(5)刚生完兔子的兔子数应该等于上个月将要生兔子的兔子(包括生过的和没生过的)之和;
(6)生过并且将要再生兔子的兔子数应该等于上个月刚生完兔子的兔子数,也等于上个刚出生的兔子数。
---------------------------
如果要编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两个包含5个元素的一维数组来表示相邻两个月处于不同状态的兔子数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比如说数组a描述上个月的兔子分布,数组b描述这个月的兔子分布,那么条件(2)可以表示为 b[0]=a[2]+a[4],其它条件类似转换。然后再用一个20步的for循环语句求出二十个月后的兔子分布,再求和即可。有一点要注意,在循环体末尾应该有一个交换数组a,b的语句。
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
说某人逻辑性强,就是说他善于推理,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某人说话不合逻辑,就是说他的推理不正确,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逻辑有时也指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规律的理论逻辑学分古典逻辑和现代逻辑
逻辑又有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等不同类型
逻辑推理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都是可以判断真假的命题如果把命题作为最基本的成分,只研究命题推理的规律,就得到命题逻辑进一步,把命题再细分为谓词,量词就得到谓词逻辑
用符号表示命题,谓词,量词,得到符号逻辑符号逻辑常用来研究数学中的推理,因此也叫数理逻辑
二十世纪,数理逻辑发展迅速,它的四个主要分支: 论,模型论,递归论,证明论已成为数学的重要学科现代逻辑如模态逻辑,时态逻辑,概率逻辑,量子逻辑,模糊逻辑等各式各样的应用逻辑层出不穷
这样一来,逻辑的含义是太丰富了逻辑已经成为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甚至每一门学科的基础
首先,对于集合命题,所有同学都要明白什么叫集合命题,所谓集合命题也叫直言命题,亦称“定言命题”。
由于在性质命题中,对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断定是直接的、无条件的,因而,逻辑史上把这种命题称为直言命题,以别于假言命题(对对象的某种断定是有条件的)和选言命题(对对象的某种断定是有选择的)。而在公务员考试中则是指在题干或选项当中出现了所有、某个、有的等类似一些表示范围的关键词,我们说它是一道集合推理的题目。对于这种题在解题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熟练地掌握四种关系,三种换位,两串推理和一个递推规则。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首先,四种关系分别指:(1)所有的a都是b;(2)所有的a都不是b;(3)有的a是b;(4)有的a不是b。其次,如果一个选项出现a、b的顺序和原题干出现的顺序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它将考察三种换位公式,它们分别是:(1)所有的a都是b可以换成有的b是a;(2)有的a是b换成有的b是a;(3)所有的a都不是b换成所有的b都不是a。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有的a不是b,不能换位为,有的b不是a。再次,在推理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两串推理公式,分别是,(1)所有的a都是b,可以推出某个a是b,继而推出,有的a是b;(2)所有的a都不是b,推出,某个a不是b,继而推出,有的a不是b。最后,一个递推是,a推b,b推c,当b的范围为所有的时候,可递推为a推b推c。为方便大家记忆总结思维导图如下: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我们一起来看集合命题类的题目该如何去做
例某公司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中有一部分报名参加了公司在周末举办的外语培训班。该公司的部门经理一致同意在本周末开展野外拓展训练。所有报名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反对在本周末开展拓展训练。
由此可以推出:
A 所有部门经理年龄都在30岁以上
B 该公司部门经理中有人报名参加了周末的外语培训班
C 报名参加周末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D 有些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不是部门经理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所有”等,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有的30岁以下员工报名外语培训
②部门经理→同意拓展训练
③报名外语培训→反对拓展训练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选项中的“部门经理”与“30岁以上”之间无法递推,无法推出,排除;
B项:由②③递推可得“部门经理→¬报名外语培训”,即所有部门经理都没有报名外语培训,该项“部门经理中有人报名参加了周末的外语培训班”与之矛盾,排除;
C项:由①换位可得:有的报名外语培训的是30岁以下员工,无法推出“报名参加周末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排除;
D项:由②③递推可得“部门经理→¬报名外语培训”,①是对该式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有些30岁以下的员工不是部门经理。
因此,选择D选项。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各位同学已经对集合推理有所感知。希望对正在备考2021年省考行测考试的考生能够有所参考。
2020426
话题:逻辑学小故事/用逻辑学知识去分析案例
主持人:余同学
这个月我们读了逻辑学方面的书籍,前面三次讨论,我们讨论了什么是逻辑学、逻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周末八点半我们来聊聊哪些逻辑学小故事,或用我们读到的逻辑学知识去分析案例。
可以是书上的例子,可以是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案例分析,最后一次讨论啦,大家好好准备,期待大家的发言。
「第一位:周同学」
小故事1 :联合国急急忙忙的成立了起来。世界被炮火毁坏,找不到一块可以看得过去的土地,起初想把联合国设立在发的城市美国纽约,但是联合国拿不出来钱。联合国中的国家都参与过二战,都在忙着建设自己国家,因为战争,政府财政年年赤子,哪有钱去建联合国呢?谁也出不来这么多钱,最后大家想着分,就在联合国为钱纠结时,洛克菲勒家族挺身而出,在家族讨论商议后,立马拿出了880万美金,在美国曼哈顿买下了一块巨大的地皮,无偿捐给联合国。
刚开始有很多人嘲笑,认为这样下去他们迟早破产。
后来因为联合国建在曼哈顿,所以曼哈顿的地价立马水涨船高。洛克菲勒的家族刚好在曼哈顿,这使他大赚一笔。本来捐款建造联合国大楼就已经赢得了名声,现在再加上涨起来的地价,名利双收。
也许这就是一个有远见的商人懂得如何去分析的道理吧。可以是书上的例子,可以是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是案例分析,最后一次讨论啦,大家好好准备,期待大家的发言。
小故事2 :工程师和逻辑学家旅行,遇见一个老人买猫,老人说是祖传的,工程师拿起猫观察,感觉这只猫沉甸甸的,像是黑铁,但是眼睛是珍珠,于是工程师只买了眼睛,而逻辑学家买了猫身,后来,发现猫身是金子做的。
想得够深,眼界才能够大。上面的故事当是一个小小的消遣吧~感觉这两个人趁火打劫都不道德,洛克菲勒的故事挺触动的。用逻辑思维想着,看到最近lzx的事,好多人吃瓜,感觉不要再吃瓜了,娱乐圈,自己仔细想想,只能娱乐。
上面的关于猫的故事,逻辑学家的解释为,既然眼睛是珍珠,那么猫身,难道还是铁吗?原来是因为工匠为了保护猫,故意漆成了黑色的。
越经历事情,眼界和格局越会不同 。
主持人补充:
这是思维的成长与进步吧。你前面提到的洛克菲家勒,可能是有过类似的经验,慢慢地总结出一些道理和想法。这种思维是自下而上的,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去得出结论。但不是每个人,在每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时间去实践的,所以我认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思维对我们日常来说更重要。比如我们先想到一个问题,问为什么,它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那的根源等等一些列问题。针对一个问题再展开一些二级问去找到相应的线索数据去支撑,最终能够快速的去回答那个最根本的上面的问题。
「第二位:余同学」
基本的逻辑知识是发现问题、 认识问题、 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我看了两个小故事,里面蕴藏着逻辑知识。
小故事1 :这个故事叫排中律智救大臣。从前,某国有这样一个习俗,每个被判死刑的犯人,在处死前要抽一次签,做法是这样的: 在一个匣子里放着两张纸签,一张上写着“ 生”;另一张上写着“ 死”。如果犯人抽出的是写着“ 生”的一张,那么他就获得了赦免;如果他抽出的是写着“ 死”的纸签,那他就要被立即处死。这个国家的国王手下的两个大臣:一个贤,一个奸。奸臣为了独自掌权,总想把贤臣害死,国王偏听偏信奸臣的话语,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处置贤臣。奸臣在抽签的前一天夜里,奸臣逼着做签人把两个签都写成“ 死”字, 这样论贤臣在劫难逃。
做签人偷偷地给贤臣送了信,告诉他这一情况,请贤臣自己想办法。
第二天早上,当国王命令贤臣抽签时,贤臣抽出一签,马上就把纸签吞下去,国王不知道他吞下的是什么签,只能从匣子里取出剩下的那张纸签,上面写着“ 死”。国王想:既然一张是“ 生”,一张是“ 死”,留下的一张是“ 死”,吞下去的那张一定是“ 生”了。于是国王让贤臣活下去了。
贤臣死里逃生的办法,蕴含逻辑学中排中律的原理。
“ 生”签和“ 死”签是相互矛盾的。按照排中律的规定,不能对两者同时给予否定。国王既然根据从匣子里取出来的那张是“ 死”签,即否定“ 生”,就不能同时否定被吞下去的那张签写的是“ 生”,即必须承认它是“ 生”签,从而使贤臣得救。
小故事2 :这个故事叫假言推理巧治财主。从前有个财主,为人尖刻吝啬,他每年招长工说:“ 在我这个干活必须年底做到我说的一件事才给工钱” 很多人干了一年,得不到一个工钱。
有个聪明强壮的小伙子叫王二,他想治治“ 铁公鸡”,就到他家当长工。
“ 铁公鸡”叫:“ 王二啊! 把我房子里的地晒一晒吧!”王二知道这是刁难他,但王二没有被难住。他搬来梯子,拿着抓钩上房顶扒起瓦来。“ 铁公鸡”急了:“ 让你晒屋, 你怎么扒房? 我要扣你的工钱!”王二在房顶上大笑道:“ 不扒掉屋顶上的瓦,怎么晒屋里的地?你试试!”“ 铁公鸡”瞪了瞪眼珠子, 无话可说。
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推理:当、仅当扒掉屋顶上的瓦,才能晒屋里的地;现扒掉屋顶上的瓦;所以,能晒屋里的地。
可能我们在看故事的时候都能够想到方法,也能够理解,但是没有细腻的总结过其中的逻辑原理,今天刚好适合主题就分享一下。
周同学提问:
想到了一个逻辑学家向一个女生要照片的故事,逻辑学家说,如果我说的不是事实,那你要给我照片,女生同意,后来逻辑学家说,你不会给我照片。“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可以解释一下嘛?
余同学回应:
“只有把瓦拿开,地才能晒太阳”这个是条件。我说的那个晒屋里的地面不是抛开表面实物,前提,然后结论。其实,日常我们经常做的思维导图就是逻辑思维的很好体现。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将他整理了一下,觉得也是和今晚的话题有关,是说"得到"APP的设计和管理,其中整个就是逻辑线条。
「第三位:赵同学」
科幻可以帮助我们在极端的情况下穷尽思维的极限。
《赡养人类》描述资源总量有限、任何财产私有、有强制力保障的前提下,会产生资产的终极垄断(终产者)。
《三体》基于宇宙物质总量不变和生存第一的基本原则衍生出黑暗森林法则。
《2013》认为宇宙之所以是为我们看到的样子,可能是一些基本参数的设置,而这些参数一旦改变一切都将改变。
《最后的问题》也是对宇宙终极法则的诘问,热力学第二定律之所以成立可能只是宇宙形成初期的初始条件决定的,宇宙归于热寂后可能意味着初始条件的改变,于是宇宙得到了新生。
这些都是强调初始条件,也就是逻辑基础,还原到终极之后最基本逻辑条件的重要性,由一个起点可以延伸出各种我们匪夷所思的结局。逻辑的强大和魅力无过于此,但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个最基本的逻辑前提——相当于物理中的终极理论之梦。
探索终极理论是人类的梦想,就像《朝闻道》那样,但是执著于逻辑的形式本身,要当心的就是陷入这种对终极前提的臆想和随意设定。
另外一种对逻辑有趣的探寻就是悖论,我不是学哲学的,对悖论本身说不出什么理论和道道。但是了解悖论的形成、构成和各家学说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思维的局限。
主持人提问:
赵同学你每次的感受都很深刻,读的书也多,但是怎么用将读到的书用于日常生活呢?
赵同学回应:
一个是跨学科思维,对学科交叉的思索,各个学科、文科理科之间的基本原理、结论或许可以共通。
一个是将生活中的人和事,寻找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能够发现和这些基本原理之间可能存在惊人的相似。还有一些原则,比如把握主次,在思维层面包括基本推理和推论、应用之间层次的建立;在中医上称之为体和用、道和术。
https://wwwzhihucom/answer/126098196 (知乎链接举例回答)
「第四位:王同学」
在我看来,逻辑是最底层的运行程序,可以外显为我们日常的各种思维模式和方法,以前很火的所谓的“降维打击”,其实就是看大家处在哪个思维层次,是站在一个点上,一个线上,一个面上,还是一个系统上,站在的角度和高度不同,自然对一件事情的认知深浅也不同。
我就以我阅读的这本《系统之美》,从系统思维角度分享几个小案例,
第一,大家今天参与这场讨论,也可以视作一个系统,
要素:每个人的观点输入,观点互动
连接:主持人的穿针引线
目标:通过讨论,加深大家的阅读理解,提升思维能力
目标是系统中最最重要的因素,连接其次,要素最不重要。每一场讨论的人数和参与人可能都不同,但只要目标不变,连接作用不变,正常讨论依然能照常进行,并达到预期。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的讨论,是不是感觉又不一样了一点?
这其实是最最简单的一个系统,
一个存量(大家发表的观点汇总)、
一个流入量(各自的观点)、
一个流出量(形成的对于今天话题的观点看法)。
存量、流入量和流出量是系统动态运行的三个基本方面,它们可以相互作用,使系统趋于稳定或者走向灭亡。
再比如,很多人习惯喝咖啡(或茶)来使自己保持精力充沛。当你准备喝咖啡的时候,其实你是有一个期望的精神状态的;当觉察到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存在差异时,你会通过喝咖啡这一动作,通过摄入的咖啡因调整自身能量的新陈代谢,使自己的实际精神状态接近或达到期望的水平。(这里排除喝咖啡的social等其他目的)用系统语言来表达,是这个样子的,
存量:身体实际可用的能量
流入量:咖啡摄入的能量的新陈代谢
流出量:能量消耗
咖啡摄入量和可用能量之间其实形成了一个调节回路,如果你咖啡喝多了,太过亢奋,就必须想办法做点什么,将多余的能量消耗掉,让自己恢复到相对平静状态,如果你觉得一杯不够,可能还会再来一杯,让自己达到理想状态。系统本身可以通过调节回路,保持稳定。
「第五位:josie」
我们在面对大众传媒上的各种新闻报道时,要时常保持批判性的思考,可以做到:
1要知道人们有不同的视角和世界观,知道人们能够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
2通过多来源的观点和信息来理解事情,不迷信大众传媒,主流媒体的观点并不就是客观真理。
3知道如何辨别新闻中的隐含观点。
4在心里从多个角度重构这则新闻报道。
5注意到新闻中的矛盾和不一致之处。
6注意到新闻媒体服务的利益。
7注意到哪些信息被作为事实呈现,哪些信息得到强调,哪些信息受到忽视,哪些观点受到作者青睐,哪些受到排斥。
8会质疑社会规范界定问题的合理性。
因为读的是批判性思维,所以主要就是用这个思维来分析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待大众传媒不要盲听,盲从,盲信,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主持人补充:
批判性思维是很多人都欠缺的,我就是,但是通过这个月和大家一起的阅读,看你们的分享,我有了很多的进步。
现在大脑里这种批判性思维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现在的资讯很发达,每天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结论出现,我们需要去多看她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论,看她前面的推理过程和客观的分析数据,有了自己的分析框架之后,把这些放到自己的框架里面就会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结论,再去比较自己的结论和你看到的结论有什么不同。你有可能得出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结果,但是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情,恰恰证明了你有一个思考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