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骨折为儿童常见骨折,于中1/3或下1/3处多发,由于前臂肌肉较多,有伸肌群、屈肌群、旋前肌和旋后肌等,骨折后可出现重叠、旋转成角及侧方移位,故整复较困难。
直接暴力如打击、碰撞或间接暴力如跌倒摔伤均可产生尺桡骨骨折。《普济方折伤门》云:「凡两手臂骨打断者有碎骨,跌断者无碎骨。」伤后前臂肿胀、疼痛、畸形、压痛明显,有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如为儿童青枝骨折则一般仅有成角畸形,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复位方法
患者仰卧,患肩外展90°,屈肘90°,两助手行拔伸牵引,上1/3骨折,前臂应置于旋后位,中下1/3骨折,则前臂应置于中立位进行拔伸,根据远端对近端的原则,以矫正旋转、成角和重叠移位。如骨折段互相成角向中间靠拢移位时,可行挤捏分骨手法。横或短斜骨折,有侧方移位者,一手捏持住近骨折端,另一手捏持住移位的远骨折端,将骨折突起处按捺平整,如重叠移位未获改善,可改作反折捺正手法。对于儿童青枝骨折,有成角移位者,在拔伸下,用手掌在成角顶部向下按压,并使矫枉稍过正,以免弹回再移位。
由于尺桡骨骨折对复位要求高,对于复位不成功的骨折或再次移位的不稳定骨折,不必反复整复,以免加重软组织损伤,可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闭合复位后,选择克氏针、弹性髓内钉固定,手术微创,操作容易,出血少,疗效佳。
固定方法
整复成功后,维持牵引下,用四块前臂小夹板固定,并根据成角和侧方移位情况使用纸压垫,缚扎后前臂带柱托板固定,屈肘90°,三角巾悬吊,前臂原则上放置中立位,每周定期复查,固定时间4~5周,待骨折临床愈合后始可拆除夹板。
注意指导功能锻炼。初期鼓励患儿作握拳、手指屈伸活动及上肢肌肉舒缩活动;中期作肩、肘、腕关节轻度活动,但不宜作前臂旋转活动;后期活动范围逐渐增大,解除固定后作前臂旋转活动。
1拔伸 是正骨手法中重要步骤,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拔伸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照整复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牵引力的大小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牵引力应加大。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骨折应结合骨牵引,但肱骨干骨折虽肌肉发达,在麻醉下骨折的重叠移位容易矫正,如果用力过大,常使断端分离,以致造成不愈合。
2旋转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单轴关节(只能屈伸的关节),只有将远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旋向骨折近端所指的方向,畸形才能矫正,重叠移位也能较省力地克服。因此,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3屈伸 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如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须在牵引下屈曲,屈曲型则须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在胫骨结节处穿针,在膝关节屈曲位牵引;反之,屈曲型股骨髁上骨折,则需要在股骨髁上处穿针,将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牵引,骨折才能复位。骨折端常见的四种移位(重叠、旋转、成角、侧方移位),经常是同时存在的,在对抗牵引下,一般首先矫正旋转及成角移位,即按骨折的部位、类型,明确骨折断端附着肌肉牵拉方向,利用其生理作用,将骨折远端旋转、屈伸,置于一定位置,远近骨折端才能轴线相对,重叠移位也能较省力地矫正。
4提按 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骨折的主要畸形。对于侧方移位,医者借助掌、指分别置于骨折断端的前后或左右,用力夹挤,迫其就位。侧方移位可分为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前后侧(即上下侧或掌背侧)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时,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骨折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5端挤 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操作时,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向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经过提按端挤手法,骨折的侧方移位即得矫正。但在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以免损伤皮肤。
6摇摆 摇摆手法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经过上述整骨手法,一般骨折基本可以复位,但横断、锯齿型骨折其断端间可能仍有间隙。为了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术者可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段,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紧密吻合。
7触碰 又称叩击手法,用于需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横断型骨折发生于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复位更加稳定。
8分骨 是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如尺桡骨双骨折,胫腓骨、掌骨与跖骨骨折等,骨折段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9折顶 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法,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的骨折端继续下压,这样较容易矫正重叠移位畸形。用力大小,依原来重叠移位的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移位者,正位折顶;同时有侧方移位者,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解决重叠移位,也可以矫正侧方移位。此法多用于前臂骨折。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1.护理要点:除仰卧固定者之外,其他用“8”字绷带、“T”形夹板或三角巾悬吊者,均可下地活动。
(1)用“8”字绷带或“T”形夹板者,注意固定要牢,防止压迫腋下,日间活动不宜过多,尽量卧床休息,应仰卧、免枕、肩胛间区垫枕,使两肩后伸。
(2)使用“T”形夹板者,注意把夹板垫舒适,不压迫皮肤,卧床休息时仰卧,保持夹板不要移位。
(3)使用“8”字绷带者,可加三角巾悬吊患肢,增加舒适,防止患肢下垂。
(4)需手术治疗者:如开放性骨折或有神经、血管损伤须探查者,须做切开复位,术后用“8”字形石膏绷带固定4~8周,并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2.功能锻炼:局部固定后,即可开始锻炼,做握拳、伸屈肘关节、两手插腰、后伸肩部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护理 (一)保持有效外固定 1.对夹板外固定的病人进行床头交接班,重点观察。 2.垫高夹板固定的肢体,略高于心脏水平,松紧适宜,伤后每日检查2~3次,如发现问题随时调整。肿胀消退后,注意小夹板适当缚扎紧一些,太松影响固定。 3.如发生压疮,先将局部处理后再行固定。 4.石膏外固定,未干前减少搬动,不可用手抓,搬动时双手托起,以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迫。 5.注意患肢伤口渗血渗液对石膏污染,及时更换敷料,观察渗血量多少,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二)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1.严密观察患肢有无苍白、厥冷、发绀、疼痛、感觉减退及麻木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妥善处理。如肢端血运障碍,患肢疼痛剧烈、肿胀严重和皮肤青紫或苍白,手指麻木、不能活动和无脉搏,这是前臂肌间隔综合征先兆,应立即松开外固定,必要时作好术前准备,手术探查或切开减压处理。 2.手术后也要用枕抬高患肢,注意观察伤口肿胀、渗血情况以及肢端血液循环。 3.由于小儿不能准确叙述自己的不适,因此应细心观察患儿表现,耐心鼓励患儿讲述自己的感觉,以及时发现异常,同时应向患儿家属说明预防合并症的严重性,使之密切配合。康复 1.功能锻炼于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初期可练习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缩活动,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的动作。 2.2周后局部肿胀消退,开始进行练习肩、肘、腕诸关节活动,频率和范围逐渐增加。但禁忌做前臂旋转活动。 3.4周后练习前臂旋转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两骨折端之间产生纵轴挤压力。 练习方法: (1)可利用器械做旋转活动练习,使患者屈肘90度,手拿火炬棒做前臂的旋前及旋后练习。 (2)屈肘90度用前臂旋转器练习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 4.7~9周后,如X线显示骨折已临床愈合,即可拆除外固定,充分锻炼各关节功能。 愿对您有所帮助,希望采纳。
公益性普及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知识,就诊建议,介绍手术方案等内容。
仅供患友参考,部分信息可能有局限性或错误,非医学专业总结,欢迎医学专家的意见和批评。
编写本文的初衷: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患上任何疾病,更何况是先天性的问题。当得知自己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的时候,无疑是晴天霹雳,前一秒还被孩子的天真烂漫逗笑,下一秒就跌入万丈深渊的感觉。当得知还需筛查各种综合征的时候,更是忐忑不安。每位患者的家长都经历过到处寻医,连夜查资料,着急又无助,心中一直念着一句话“倾家荡产也要治好孩子”。作为一个经历过术前和术后的家长,成功为自家孩子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案,也得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怀着一份公益之心,只想把自己的经历和从各方途径了解到的知识传播给还在阴霾中的朋友,希望各位能迅速理清思路,尽早决定为孩子选择最有利的医生和手术方案。
一、认识先天性尺桡骨融合
11 概括
先天性尺桡骨融合,属于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非罕见疾病,多为上尺桡骨融合,下文基本以上尺桡骨融合为例子说明。
目前普遍认为是几万分之几发病率,少部分人属于家族遗传,大部分情况属于基因突变。但这畸形并非大病,并非严重影响生活工作的疾病,绝大部分未治疗的患者均能正常生活,生活能自理,目前也有较好的治疗方案,无需过度悲观和抑郁。心理素质强大的家长,无疑是更加伟大!
12 正确的心态
医学上还没有定论先天性尺桡骨融合是属于疾病还是只是畸形。暂时不完全能用疾病来定性本畸形。虽属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但并非大病,都有适合的治疗方案,手术费用不高。
这畸形主要影响是患者的心态,而非畸形本身的畸形问题,特别是孩子,更多会表现出自卑、抑郁、内向的性格,患者本人在年少时并不能自我察觉有功能障碍,随着年龄增长,通过对比其他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一样。
家长应该首先端正家长自身的思想,应该乐观积极面对,把积极的一面时刻展示在孩子面前,别把自己的悲观情绪影响到孩子的快乐成长。同时引导身边的人不给小孩有异样的眼光,也适当保护孩子的隐私,也适当告知部分重要人士病情,如老师。千万不能用排斥和歧视来对待孩子,人生在世,任何一项的挫折都可能比这个畸形问题严重。
思想的教育远远大于本畸形的相关问题。
建议给老师、同学、亲戚编个善意的谎言:小孩子小时候跌倒摔跤,导致手臂旋转困难,手心不能向上。
等待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也能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一些缺憾时,才能适当告知真实原因。非万不得已不向其他人告知真实原因,只向其他人告知不能做什么具体动作即可。
不建议给孩子办理残疾证,这是对孩子一生的标签印记,会形成持续性的极大心理障碍。
13 中立位
上臂紧贴躯干,把手臂向前屈肘90度,握拳或伸直手掌,竖起拇指,拇指朝天,此时的位置叫中立位。
此时,上臂保持紧贴躯干不动,前臂与拳头或掌心向内侧翻转,叫旋前运动。(桡骨从侧面转到尺骨前面)
前臂与拳头或掌心向外侧翻转,叫旋后运动。(桡骨从前面转到尺骨侧面)
上尺桡骨融合的患者,绝对旋转角度是0度。正常人的旋转活动角度是150-180度,即旋前能达到60-80度,旋后能达到90-100度。当旋前或旋后减少大于30度时,会逐渐影响部分工作和生活动作。
14 提携角(向左右弯曲)
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提携角,小于165°为肘外翻,170°-180°为直肘,大于180°为肘内翻。
15 肘关节弯曲(向前弯曲)
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呈一条直线,前臂的远端向身前弯曲一定角度,若角度大于30度则影响生活工作较大,若角度小于30度则对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
16 症状
人的前臂存在两根长的骨头,当手心向上时,手臂内侧那根叫尺骨,外侧那根叫桡骨,靠近肘部的那端叫上端(近端),靠近手腕那端叫下端(远端)。
尺骨与桡骨先天性融合,一般是近端融合,其他地方的骨融合极其罕见。融合导致两根骨头上端的旋转关节缺失,前臂旋转受限,特别是旋后运动基本丧失。
同时手腕也有不同程度的畸形或者处于不同的畸形位。手掌可能会比正常人小一点点。
同时影响的是肘关节的伸直活动,伸直受阻。
旋转受限和伸直受限的程度,取决于尺骨与桡骨融合的畸形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尺骨与桡骨的上端,在不同的地方融合,都能表现出前臂处于不同的角度,有的角度处于过度旋前位,就是向下外翻,有的角度处于过度旋后位,就是向上外翻,有的还导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甚至肘部屈伸的动作都困难或者疼痛。
大部分病例的情况是接近中立位或处于旋前位的60度以内,肘关节略弯。
17 融合的类型
I型,严重型,大部分病例都是I型,是真正的骨融合(或者叫骨性连接),桡骨粗且弯,尺桡骨上端有数厘米融合,桡骨小头与尺骨端融合;或者桡骨小头缺如,桡骨的上端与尺骨融合,畸形程度取决于尺骨与桡骨的融合位置。目前认为I型病因出现在胎儿发育早期。
II型,轻微型,少数病例,桡骨形态正常,但桡骨小头有脱位现象,并与尺骨融合。但这个融合的地方没有I型那么紧密那么长。目前普遍认为这个病因出现在胎儿发育晚期。
III型,轻微型,少数病例,尺骨与桡骨并无融合,桡骨形态正常,但尺骨与桡骨之间的某些韧带或骨间膜或其他组织出现异常,阻碍了旋转。
其他更罕见的病例,比如上端到中段都融合在一起,有的尺骨与桡骨整条骨头完全融合在一起,有的尺骨与桡骨只有远端融合在一起,有的尺骨与桡骨的中段融合在一起,有的旋后肌异常或者缺如。但这些病例是特殊中的特殊,极其罕见。
18 角度的类型
严格意义上的角度,应以手腕作为测量点,不能用手腕或手掌代偿后的手掌角度作为测量角度。
在无代偿的情况下,可以以手掌角度作为测量角度。
能达到中立位附近,离中立位15度以内,称为轻微。可以选择不做手术。
处于旋前位,旋前角度距离中立位15-60度,称为中度。建议手术。
处于旋前位,旋前角度距离中立位60度以上,称为重度。强烈建议手术。
处于旋前位,自然下垂时是过度外翻状态,即处于过度旋前位,称为非常严重。必须手术。
19 病因
目前普遍认为,是先天性的原因造成,某个基因片段出现问题,或者该基因片段相隔基因片段有问题,导致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并导致某些综合征和其他系统性问题的发生。
I型是在妈妈受孕后约5周,尺软骨与桡软骨的上端不发生分离,尺骨与桡骨的纵向分裂出现问题,或者是某种成骨-破骨调节功能发生了异常。
II型是发生在胎儿发育晚期。
III型还没有明确说法。
后天性的则是因骨折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尺桡骨有融合情况发现,或者韧带等组织发育出现问题。
110 遗传报告
目前还没有很准确的数据,也没有准确的遗传研究报告得出全面的遗传相关问题。
目前普遍认为是发病率万分之几。目前已经查明几种致病基因,但大部分致病基因仍未查明,也没有查明各种融合类型的发生是如何形成,在哪个阶段形成,研究之路还很远。
有家族病史的家庭,具有一定的遗传几率。
没有家族史的家庭,一般没有遗传几率,可以放心生二胎,一般认为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基因突变造成某种病例出现,不一定是上尺桡骨融合的病,也会是其他的病。
判断有无家族史,应该主动去观察孩子往上3代的家族成员,含舅舅、姨妈、叔伯、姑妈等。
本人统计过五湖四海两个群的137人,男性居多,统计结果是男女3:1,具体是104:33。
湖南省儿童医院的杨永佳团队已经对先天性尺桡骨融合跟踪研究数年,现在仍在大力研究中,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找到他筛查基因进行生育建议,并提供更多基因样品,为解开本先天性疾病的谜团作出贡献。
111 产前检查
目前各大医院并无相关产前检查项目能对应本先天性畸形,但在胎儿做三维或四维B超时,能看出前臂的尺桡骨是否有融合,但这个观察要非常仔细才可以,而且只能看出I型的类型。这是目前患者总结出来靠谱的产检检查。但必须要家长亲自要求医生在检查时要看清楚。
只有在B超仪器上慢慢仔细查看才能看到尺桡骨的情况,也需要胎儿的体位配合。
严禁使用X光对胎儿进行检查。
112症状演变
当上尺桡骨融合疾病没有得到治疗,一直发展下去,总体会加重一点,不会很明显。
都会出现,患臂的前臂长度比正常前臂短数厘米不等,患臂的手掌略小一点。
部分病例会出现肘部有加重弯曲的现象,但加重不明显。
少部分病例会出现手腕活动异常。
少部分脱位的桡骨头嵌在关节囊里会引起肘部疼痛。
少部分会出现尺骨与桡骨交叉生长,前臂外观特殊,手腕活动异常。
少部分病例会出现肘部见到凸起的一个地方,那是桡骨上端顶起皮肉。
少部分会从III型演变成II型,或者II型演变成I型,这是加重得比较明显的情况。
少部分人可能因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桡骨脱位,导致骨头间的摩擦,引起疼痛或者发生融合。
以上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取决于尺桡骨融合的位置。
113 筛查先天性手部畸形的合并症和综合征
由于先天性疾病和畸形(其中包括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某基因片段出现问题,而该基因片段对应负责的区域是多个的,也有可能该基因片段相邻的基因片段也有问题,所以会导致某些合并症或综合征的发生,需要筛查。不一定都有综合征,但要注意筛查。
大部分先天性手部畸形是单发性的,但部分会出现合并症或综合征。
如比较重点关注的心手综合征,即先天性心脏疾病,这个必须要筛查,做心脏彩超(超声心动)检查,筛查有无以下症状,心脏瓣膜发育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如Apert综合征,如脸有畸形;
如Polang综合征,如胸大肌不好;
如重度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VACTERL综合症,V:脊柱畸形,A:肛门闭锁,C:心脏畸形,TE:气管食管瘘,R:肾发育不良,L:下肢畸形
如合并多指、缺指或并指、桡骨发育不良,柺棒手,等等其他异常。
114 检查方法
必检:DR检查,即拍X光片,做尺桡骨正侧位的X光片。建议半岁以上,最好一岁以后拍片。
若融合的类型属于II型、III型、以及其他罕见的融合类型时,有时会建议增加CT或MR检查,这要遵医嘱。
115 就诊科室
骨科的手外科,或者骨科的手足外科,或者小儿骨科。
116 就诊年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融合,都需要在1岁之后才能做全面详细检查和考虑相关手术,具体手术年龄应遵医嘱。
1岁之前并无具体事项可做,没有按摩或其他辅助治疗对本畸形有实质性帮助,家长需要做的是在1岁前能拍片就拍片一次,确诊是否先天性尺桡骨融合,最好选择6个月月龄之后做X光检查。
手部存在畸形的患儿,均应该做心脏功能筛查,检查项目叫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及其他相关综合症的筛查,其他的综合征往往更需要迫切及时治疗,尺桡骨融合的治疗非迫切也非必须治疗。特别关注发育有无迟缓,手脚有无挛缩症状,等等。
必须要遵从急病先治,大病先治的原则。
117 就诊前
在医院拍X光片(DR检查),尺桡骨正侧位。
在“好大夫”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找到陈山林或者其他权威专家,进行图文问诊,了解患者的状况。也可以查询过往其他患者的问诊记录作参考。
加入积水潭尺桡骨融合患者的微信群,进行交流沟通。目前存在两个微信群,“五湖四海”、“五湖四海二群”,一群已满员,二群人数仍在增加。以后可能有”五湖四海三群“ 。
118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就诊简要
陈山林主任的出诊时间是每周三上午是特需门诊,下午是专病专诊门诊的知名专家,其他时间不出诊,有时会有出外义诊或者公务,需时刻关注出诊情况。挂号前必须选对门诊才能看到陈山林主任的号。
提前一周的周三下午18:00准时在“京医通”APP或者微信公众号,挂号陈山林,挂的是下周三的号。在18点之前,必须先把患者的信息填好,这样挂号才能又快又准。未到挂号时间,都会显示倒计时,注意及时提前刷新并进入挂号,号源非常紧张,通常在前几分钟就被抢完,有时可以抢到候补号。特需门诊会显示“陈山林”,知名专家门诊会显示“CSL”,注意选择。特需门诊500元挂号费,能即时拍片检查;知名专家门诊100元挂号费,不能即时拍片检查,要提前带X光片。
成功挂号的朋友,及时订好车票或者机票,以免错过当次面诊机会。带上以前的X光片或者其他就诊资料。患者不一定要见医生,但片子和资料一定要带上。没有片子的,必须要带上患者面诊并拍片。
挂号面诊的首要目的是确诊病情,询问医生的治疗方案,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次要目的是当天预约手术。预约成功后的等待时间一般3个月以上,4-6个月是很正常的,期间遇到寒暑假,时间会更长。预约手术并不是指马上实行手术,而是把资料交给护士站进行排队,如果轮到自己的号,会提前约1个月告知准备,并确认是否手术还是延迟手术。所以对于时间安排有要求的朋友,应该合理预测排队时间,预测患者的大概手术时间,选择最恰当的预约时机。
如需挂号其他医生,则应查询其他医生的出诊时间,按照上述方法,在相应的时间进行挂号即可。不同医生的挂号(抢号)时间均不一样。北京地区的医院均在“京医通”挂号,其他地区的挂号应按当地要求挂号。
二、认识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的治疗方案
23 最好的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方案,第一、第二、第三代方案或者其他方案都能做。 其他部分医院也有相关临床经验。
24 手术医生
以下提到的医生仅局限于作者本人了解到的医生。
据说,截止至截稿日,只有中国和日本医生做重建关节手术,西方都做单纯旋转截骨。PS:寄望于外国技术的愿望基本落空,建议还是选择国内的全球最领先技术。
新方案第三代方案,双截骨桡骨旷置术(作者本人粗略命名),目前只有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陈山林主任团队可以做(截止至截稿日),极少部分其他医生(其他医院)有临床经验,但绝大部分手术均是陈山林主任团队实施。属于中等难度手术,约2小时。
第二代方案,双截骨合并带血管的游离脂肪筋膜皮瓣移植重建关节手术,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各医生(如陈山林、栗鹏程、郭阳等),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谭军医生等等。属于困难手术,约5小时以上。
第一代方案,单纯旋转截骨,省级三级医院一般都可以做,华南地区可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谭为医生。属于简单手术,约2小时。
其他方案,部分医生也有探索和临床实施上述三种方案的其他分支(其他思路)的手术,总体的分类只有上述的三种,不同医生实施的手术,或许细节上略有不同。
25 病型对应手术方案
手术方案适合的病型并不是绝对的,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更恰当的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各自的优劣情况。根据患者的融合类型特点,应选择和改进更有利的方案。无论采用何种方案,如果手掌的位置能处于中立位附近,通过肩部代偿,就能完成大部分动作。
新方案第三代方案适合大部分I型患者,适合严重型患者。
第二代方案适合II型和III型患者,适合轻微型患者。如果桡骨的形态与正常桡骨类似,融合的程度是轻微的,预测分开融合的位置后,桡骨的近段仍形成一定的支撑力的话,适合做第二方案。
第一代方案适合要求不高的患者,不需要恢复旋转也能自如生活的患者。通过肩部代偿,就能完成大部分动作。
26 手术效果
患者必须要配合医生建议的锻炼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手术预期,效果并非术后即刻能呈现。
新方案第三代方案,再融合复发率低,创伤相对小,能最大程度恢复旋转功能,恢复前臂的被动活动角度120度以上(120度是手术最基本的要求),主动活动角度比第二代方案大。主动旋转能力因人而异,靠不懈的锻炼来获得最佳效果。手掌自然位置处于中立位。手术本身不解决肘部的弯曲问题。手术初衷,以最小的创伤,特别是减少对肘关节的干预,尽量少动其他组织的情况下,改善旋转能力,特别是旋后能力。部分患者,术后的前臂外观可能会比术前更弯曲一点点,部分患者则没变化,这个与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相关,但这个仍需长期观察,并不能在短期内作出准确判断,一般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一般术后的前臂会短数毫米。
第二代方案,有一定的再融合复发率,创伤大,手术效果不完全确定,能恢复部分旋转功能,平均恢复约50度主动活动角度,比较好的能达到70度以上的主动活动角度,恢复前臂的被动活动角度120度以上(120度是手术最基本的要求)。主动旋转能力因人而异,靠不懈的锻炼来获得最佳效果。手掌自然位置处于中立位。手术初衷,尽能力恢复至正常人骨骼形态(只是形态上),重建假的旋转关节。但由于复发率稍高,及恢复主动旋转的效果有限或者不明确,手术效果很难保证,目前仅适用于少部分病例,特别是轻微的II型和III型患者,此类患者的手术效果较好。大部分病例(I型)均采用新方案第三代方案,若I型患者采用第二代方案,则手术效果较差。
第一代方案,不存在复发的情况,创伤最小,但不能恢复旋转功能,只改变手臂的功能角度,使手掌自然位置处于中立位,能进行端碗写字玩手机等动作。手术初衷,给要求不高,或失去第二第三代方案时机的患者而手术。大部分患者均不选第一代方案,除了不能恢复旋转功能,也会失去原有的一些功能角度,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但通过肩部的代偿,仍能完成大部分动作。手术初衷,通过最小的创伤来保持前臂的软组织和骨骼组织的完整性,最大程度保留手臂的力量。
简单来说:
可以选择不做手术的情况:
能玩手机,能摸脸,能洗脸,能摸后脑勺,能洗头,能挠背部瘙痒,能用筷子吃饭,能用圆珠笔写字,能用毛笔写字,能敲键盘,能弹钢琴,能在胸前鼓掌,能双手手心合十,能双手手背靠紧,能做俯卧撑,能顺利操作汽车方向盘,能抱宝宝/毛公仔吃母乳(预测为人父母后),等等,就可以不做手术。
27 手术费用
以单只手来算,一般来说,
新方案第三代方案14-35万,主要区别在于使用髓内钉或者克氏针的型号价格。
第二代方案,4-6万。
第一代方案,通常3万以内,甚至很低费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