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以膝关节局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打软腿或膝关节交锁现象,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间隙固定的局限性压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半月板损伤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损伤的主要症状
多数有明显外伤史。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
1压痛部位
压痛的部位一般即为病变的部位,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及确定其损伤部位均有重要意义。检查时将膝置于半屈曲位,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间隙,沿胫骨髁的上缘(即半月板的边缘部),用拇指由前往后逐点按压,在半月板损伤处有固定压痛。如在按压的同时,将膝被动屈伸或内外旋转小腿,疼痛更为显著,有时还可触及到异常活动的半月板。
2麦氏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渐伸直。出现疼痛或响声即为阳性,根据疼痛和响声部位确定损伤的部位。
3强力过伸或过屈试验
将膝关节强力被动过伸或过屈,如半月板前部损伤,过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损伤,过屈可引起疼痛。
4侧压试验
膝伸直位,强力被动内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损伤,患侧关节间隙处因受挤压引起疼痛。
5单腿下蹲试验
用单腿持重从站立位逐渐下蹲,再从下蹲位站起,健侧正常,患侧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可引起关节间隙处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6重力试验
病人取侧卧位,抬起下肢作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患侧关节间隙向下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而引起疼痛;反之,患侧关节间隙向上时,则无疼痛。
7研磨试验
病人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压同时作内外旋活动,损伤的半月板因受挤压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将小腿向上提再作内外旋活动,则无疼痛。 X线检查:拍照X线正侧位片,虽不能显示出半月板损伤情况,但可排除其他骨关节疾患。膝关节造影术对诊断意义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膝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情况,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半月板损伤的最好治疗方法是采用中医外敷黑膏药的方法,从中医整体观念入手,在治疗半月板损伤时以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强筋健骨为主要原则,通过改善患处血液微循环,补充周围组织营养,从而消除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加强关节屈伸功能。
半月板损伤日常恢复
1早期诊断处理及时,没有较大的血肿,症状不严重,如无膝关节“卡”、“交锁”的现象,股四头肌无萎缩现象,中老年人患者或者医生根据MRI判断患者不用手术的,可以不用手术。这部分人中有些人能像正常人一样参加体育运动,但也要在一年半至两年以后。
2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还想继续玩体育,一般会建议手术,但是手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要高昂的费用外,恢复过程也要个人进行科学康复锻炼。另外,不能不知道的是,手术本身是一次有规则的较大创伤,少数人术后会膝关节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受限。
3除了注意运动姿势和运动的强度外,要注意运动保护,如佩戴运动护具防止运动中的意外损伤。
4日常生活中,凡事要有预见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帮助降低意外造成的半月板损伤风险。如上下公车或上下楼的时候,不要过于匆忙,可借助扶手帮助稳定身体再迈步走,有职业习惯的人,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变换劳作的姿势和稍事休息。
只要是关节囊损伤,手指屈伸功能就会有明显的障碍!也就是说,只要手指屈伸功能有明显的障碍,那就有伤残级别。这种情况,应该有工伤伤残十级,总共赔偿12个月工资就行了,工资标准就是受伤前一年度的月平均收入。
打破中风“后遗症”束缚,抗瘫健脑系列药物及独特康复疗法,可以把中风后遗症治好。
西方医学认为:“经中风恢复期(6个月)治疗,症状、体征不见恢复,即转入后遗症期,后遗症的特征是病情稳定,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好转;医疗方法主要为功能锻炼和必要的护理。”为什么有中风后遗症诊断呢?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西方没有确切有效治疗药物,功能锻炼效果不显著,所以解释为这些症状消退缓慢,甚至终生不能消退。后遗症的诊断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束缚着病人治疗的信心和毅力。使病人中风残疾愈来愈重。
但是“后遗症”概念不会永远束缚着人们,大量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脑组织在结构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的能力即代偿功能。主要表现在:
1、 脑对于其支配的器官有双侧支配的形态学基础,多数神经功能由双侧脑半球共同承担完成。例如脑额叶即是这样,一侧额叶损伤后,健侧额叶可担负起病侧功能。
2、 神经轴突发芽,神经轴突在一定条件下“发芽”,向受累区生长,长到原来已丧失功能的区域,新芽能建立起有功能的突触联系,使受累区功能恢复。
3、 神经细胞功能转移:不同区域的脑功能系统,都是由不同结构细胞组成,正常情况下有相当数量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某处脑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正常不承担某种功能的脑细胞承担起这种功能。如正常右手工作为主(右利手)的人,其语言中枢在左半球,右半球不承担语言功能,左半球受损后通过有效积极治疗和锻炼,可使右半球完成语言功能。
4、 代偿功能开通或脱抑制,是指主要通路受损伤后在一定条件下,正常机体休眠状态下的一些通路,取代已被破坏的通路功能,使已丧失的脑功能重现。
既然脑组织有这么多代偿功能,为什么大部分中风患者仍留有残疾?主要是由于目前的治疗尚不能充分调动脑代偿功能。
如何充分调动脑代偿功能?需先了解中风偏瘫恢复过程。瑞典专家Brunnstrom将偏瘫恢复过程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是:
1、 弛缓期:发病后数日至2周,患肢肌肉呈驰缓状态,肌张力与腱反射均降低,无随意运动。
2、 联合反应期:发病2周后,肢体近端可有少数随意运动,可出现轻度痉挛,肌张力高或腱反射亢进或出现联合反应,即患肢尚无随意运动,由腱肢的运动引起患肢肌肉收缩的行为,称为联合反应。
3、 共同运动:由部分随意运动引起的只能按一定模式进行的运动,称共同运动。偏瘫上肢呈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痉挛达高峰,此时病人呈现“挎篮样”动作,下肢僵硬如柱,步行时呈特有的“画圈”步态。
4、 出现脱离运动活动,近端大关节有较独立的屈伸活动,痉挛开始减轻。
5、 分离运动:痉挛明显减轻,诸关节的独立运动更加充分。
6、 近于正常的协调与技巧运动。
偏瘫后遗症患者患肢主要停留在第三阶段,呈现上肢呈屈肌运动模式,下肢呈伸肌运动模式、肌痉挛达高峰。过高肌痉挛是偏瘫患者不能向恢复过程前进的主要矛盾,如何使肌痉挛缓解是解决后遗症的关键。肌痉挛是如何产生的?它主要是高级神经中枢受损伤失去控制低级中枢的结果,肌痉挛就是低级中枢原始反射活动。所以病症在肢体,病根在脑,健全高级神经中枢正常功能,恢复对低级中枢的抑制,肌痉挛也就得以缓解。如何使损伤的脑功能恢复,对病程较长的后遗症患者,主要是动员脑的代偿机制。长期以来没有有效的西药,主要靠训练或锻炼,其效果是低的,则认为后遗症期患者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好转,事实上是在这个时期医学对这些残疾无能为力。但是医学是不断进展的,过去很多不能解决的医学难题,逐渐得以解决。
易幼儒教授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专门学习药理学,深知中风后残疾没有西药能治,浩瀚的中医药宝库是解决疑难病的源泉。近半个世纪以来,易教授以中医理论研究中风病因、病机、病情发展规律及中药治则。继承前辈治瘫经验,通过自己临床实践验证和创新,以“益气养血、活血祛瘀、熄风通络、涤痰开窍”治则用有效中药萃取精制成“抗瘫健脑”系列药物,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代偿机制,重建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恢复对低级神经中枢抑制、肌痉挛逐渐缓解、萎缩肌群重新得到神经支配而肌力亦渐恢复。同时,采取因人而异的独特康复疗法,即抑制痉挛肌群、加强萎缩肌群肌力的锻炼方法,配合“抗瘫健脑”中药,使患肢伸屈肌力量达到平衡,也就是中风偏瘫脱离第三阶段的共同运动,向协调运动第四、五、六期进展,残疾逐渐消退。
“抗瘫健脑”中药缓解肌痉挛,增加萎缩肌群肌力是西药松驰剂所不能比拟的。
易教授对部分中风偏瘫及脑外伤患者作了本药治疗前后脑CT片观察,发现治疗后患者脑CT片病灶影像还明显存在,而病人临床症状已消失。说明患者的脑坏死组织功能是由本药激活的休眠正常脑细胞所代替。
实践证明,只要克服“后遗症”是不治之症的悲观情绪,有信心的、积极的坚持治疗,残疾一定会逐渐治好,重返社会过自由幸福生活。
右手食指工伤,瘢痕挛缩,屈伸不便不构成伤残等级。
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最低等级“510十级”对手指伤残的定义是:“5)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或者“6)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cm²以上),职工工伤食指瘢痕挛缩,屈伸不便,尚未达到功能丧失程度,不构成伤残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16180-2014
510十级
5101定级原则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
5102十级条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十级。
5)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
6)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25px2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