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徒手肌力从0级开始评定。
2、检查进行肌力评定所涉及的关节是否存在活动受限,并按要求用手将受试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时机,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的干扰作用。
3、确定测量体位,保证体位舒适,充分暴漏被检查部位,测量时关节活动不受限。
最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徒手肌力检查、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定、等速肌力测定。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横截面积
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离体肌肉研究时将每一根垂直横切的肌纤维切线长度相加的总和乘以肌肉的平均厚度即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
2、运动单位募集及其释放速率
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每一运动单位所含的肌纤维均属于同一类型(即或全部为I型纤维,或全部为Ⅱ型纤维)。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收缩速度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大。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4、肌肉的初长度
肌力的产生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若具有适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检查时令患者作肢体伸缩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肌力正常。
扩展资料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横截面积
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离体肌肉研究时将每一根垂直横切的肌纤维切线长度相加的总和乘以肌肉的平均厚度即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
肌肉的横截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肌纤维的粗细,因而可反映肌肉的发达程度。
单位生理横截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为绝对肌力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太,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也越大。一般认为绝对肌力值在各种族人群中相对一致。
2、运动单位募集及其释放速率
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每一运动单位所含的肌纤维均属于同一类型(即或全部为I型纤维,或全部为Ⅱ型纤维)。
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肌肉开始负荷时,即需要募集一定量的运动单位;随着负荷的增加,则需要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当负荷仍然增大时,运动单位释放速率则较释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更为重要,此时,释放速率是形成肌力更为重要的机制。
3、收缩速度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大。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4、肌肉的初长度
肌力的产生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若具有适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5、肌腱和结缔组织的完整性
肌腱和结缔组织可帮助肌肉将张力转变为外力,这些组织和结构的损害也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肌力的缺失。
6、肌肉收缩的类型
肌肉生理收缩包括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两大形式。不同收缩形式最大肌力有所不同。
7、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调节
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型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因此,肌力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
-肌力
1、定义
指在骨骼肌静止时不断地不随意地保持保持轻微紧张,这种肌肉组织在其静息状态下的一种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称为肌张力。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坐着 站着。
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的阻力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
2、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肢体置于某一位置时,可保持该姿势不变
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体位变化协调、迅速
6、被动活动时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这场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是如何产生的?是一种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快速牵拉骨骼肌肌肉保持伸展状态,肌梭在内部紧张,在外不做功。腱梭调节紧张度的作用。
肌力和肌张力如何调节的?
肌力如何产生的?r神经元和所支配的神经纤维发出冲度引起肌纤维收缩,产生肌力。
异常肌张力的分类:
一、痉挛又称肌张力增高状态:
是一种由牵张反射的高兴奋性所致的,常伴有腱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原因:锥体路损害 所致
特征:
腱反射亢进 如何查?
阵挛 如何查?
被动活动阻力增加,终末端突然阻力减少(折刀)
运动的协调性降低
常见:中风、脊髓损伤、脑外伤和脑瘫等
二、僵硬又称僵直:
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使得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铅管样僵硬和齿轮样僵硬。
三、肌张力低(弛缓)
当被动运动时的阻力消失、肢体处于松软的状态时,称为肌张力弛缓。
特征:肌肉松软滞空反应消失或减弱,关节范围扩大。
四、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技能亢进性障碍。
特征:肌肉收缩可快可慢,且表现为重复、模式化(扭曲);形式由低到高变动,可为持续扭曲畸形,可持续数分钟或更久。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不良的姿势和肢位
心理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异常 药物 环境温度:寒冷刺激肌肉肌张力增高,相反温热可缓解肌张力
肌张力评定的目的
提供治疗前的基础评定;提供制定治疗方案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评价各种治疗的疗效。
主要讲痉挛的评定方法。
痉挛的评定方法:
病史采集,病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痉挛对患者功能的影响,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痉挛发生的频度,受累的肌肉及数量引起痉挛的原因,日常生活动作对痉挛的影响。
视(观察):应特别注意患者肢体或躯体异常的姿态
触:触摸肌肉的硬度 硬:肌张力亢进
被动运动检查
被动检查是肌肉的活动时,通过检查者的手感觉肌肉的抵抗的 方法,是最普通的检查方法,能从一个方面反映肌张力的情况,体会其活动度和抗阻时的肌张力的变化。
Ashworth分级法
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 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 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出现哪个动作,就是相应支配这个动作的肌肉紧张。
肌肉的僵硬检查
在腕部有非常轻的痉挛时可通过此检查发现。
肢位:在桌子上放一茶杯,放在手能够到的位置,取立位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保持前臂,另一手握住腕部,让受检侧腕关节屈伸,一边观察一边告诉患者不要用对侧手够茶杯,当把茶杯放回原位时,可发现腕的活动是否变硬。
头的下落试验
肢位:患者取仰卧位,去掉针头,检查者手支撑头部,另一手放置在下方
检查方法:支撑头部的手突然拿走,头部落下
落下缓慢,手的冲击感减轻,中度僵硬时头不能落下。
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让患者变换各种姿势或体位,记录其抵抗状态
正常姿势张力,反应迅速,立即完成
痉挛或肌肉僵硬,过度抵抗,调整弛缓
躯干肌张力,看肚脐的位置。触摸背肌的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