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chán)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zhou)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jiàn)日。
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流。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驰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1];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相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激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好像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从枝条间)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 五柳先生传书法[1]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shù hè)[2]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3]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从来没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忘记了世俗间的得与失,凭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4]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部分教材、书籍使用“只”[1])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韩愈 唐)或(《韩愈文选》)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之间,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要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良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又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1]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ú)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ì 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i),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 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因为家境贫寒,没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常去有藏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并按约定期限归还。天气特别寒冷时,砚台的墨水冻成了坚硬的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书。抄写完后,跑着去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此得以博览群书。成年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好游学,曾经去往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表情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斥责,表情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回答;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端来热水浇洗,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佩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袍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让我快乐的东西,(因此就)不觉得自己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却不告诉,求教却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2]
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指导。“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
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
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
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
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
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
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
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
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
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
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
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
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扩展资料:《易筋经》内容及对后世影响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说法。
其“内壮神勇”提到练习该功法之后,“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这些都还只是“小用之末技”;
“外壮神力”练成之后,“手托城闸,力能举鼎”都算不上奇异了。从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说的练成后的这种神奇功用。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
“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肱三头肌的位置是在人体上臂后面在延伸到肩膀下,它可使双臂伸直或伸展,一般来说,训练肱三头肌的时间会比肱二头肌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肱三头肌比肱二头肌的肌肉面积来得更大,在日常生活中,像是在做家事、搬物品、训练上半身时都会运用到肱三头肌。
肱三头肌英文名「triceps brachii」中的「tri」说明它有三个头:肱长头肌附着在肩胛骨上,而另两个附着在肱骨上。肌肉的远端有一条有力的腱在肘处附着在尺骨上。如果你尽量伸直手臂,就会感到这条腱绷紧了。 肱三头肌以及肱二头肌都是非常重要又密不可分的肌群,尤其时对男性来说,因为拥有厚实又威猛的手臂,才能让自己身材更加凸显以及完美。在肱三头肌的练习动作中,使用哑铃、杠铃以及其它扶助器材都是相当重要,肱三头肌的训练方式非常多,像是有杠铃颈后臂屈伸、哑铃颈后臂屈伸、杠铃仰卧臂屈伸、仰卧反撑等,这些都可以扎实的训练到肱三头肌,为了达到最佳训练效果,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扎实的用力并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在推起或者是压下重量的训练时,要持续将手臂完全打直,使每一次训练都要做满全程,但是每次做训练时都要注意一件事,就是向心收缩的时候不要过度使用爆发力,可能会导致会伤到手肘并使肌肉拉伤。
肱三头肌解剖示意 ©yongyibook <span style="1 三头肌伸展
步骤1: 将身体坐在训练机上,双手正握把手,将手轴靠在训练垫子上。 步骤2: 吸气时,将握把下压,吐气时,再缓缓回到初始位置。
2 仰卧肱三头肌伸展
步骤1: 采躺姿,将身体躺在训练板上,双手打直握住杠铃。 步骤2: 吸气时,将双手弯举杠铃靠近至脸部,吐气时,再缓缓回到初始位置。
3 上 举杠铃
步骤1: 采坐姿,坐在训练椅上,背部靠拢,双手弯曲90度并正向握住杠铃。 步骤2: 呼吸时,将双手打直往上举,吐气时再缓缓放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