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最厉害的是蒋达强,从弘阳跳槽到平安的时机拿捏的真是好!
孟伟,感觉有些委屈,原阳光城区域总裁,跳槽到华发做城市总,已经降一级,薪资应该一半都不到,而且区域总经理上面还有个区域董事长,估计受不了这样的架构,其实在里面做很短就走了,孟伟之前一直跟着朱荣斌混的,如今朱去在创业不知道孟会不会跟过去。
杜洋辞任旭辉东北事业部总经理,刘延青接替,这个就比较有意思,杜洋78年,刘延青87年,刘还真发展挺快的,我记得刘延青还在融创的时候,微信上问过我几次发过的职位信息。我当时觉得这人还太年轻,很难推荐也应该很难做到比较高的职位,没有想到87年的他如今能做到旭辉事业部总,而78年的杜洋则应该还在找工作。
阚乃贵从阳光城跳槽到泰禾,但他好像还没有正式进去泰禾那时就有人进去了,老板被协助调查了,不知道对其影响如何
高巍从龙湖跳槽到合景泰富,结果进去之后又拉了不少龙湖的人进去,而合景有段时间招聘只看龙湖的人,之前合景一直传的工资不发好像后来也发了,也是,如果长时间不发,刚过去的人还都不跑光
吴向东离开华夏,有趣的是吴向东从华润跳到华夏后在武汉拿的大型商业项目,现在要转让给华润,怎么感觉吴像是华润安插进华夏内部的
俞莉敏从阳光城跳到常州嘉宏,我之前发过文章,俞应该是在阳光城离职一段时间后才找到这家,但不少人觉得这家公司可能干不长,不知道这个学霸兼马拉松会不会能够坚持更久
周青之前从旭辉武汉区域总跳到上坤做执行总裁,这一步还是非常漂亮,但现在总裁的职位实在太少了,那不如自己干了,但完全自己干风险和资源也有问题,跟中南集团合作的半创业合作倒的确是很多职位做到很高,手头也有不少银子的地产高管比较好的选择。
空降到一个新企业做老总,立即从战略规划、品牌再造、营销变革等抓起,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成不成?比较稳妥的做法是:短期内快速拿下业绩奠定江湖地位,站稳脚跟,再务实进行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倾听一线声音和管理老板的预期。 空降高管到一个新企业,如何才能落地生根?年前因朋友的经历,我发了条相关微博感慨了一下,居然被转发160多次,跟帖评论40多条,可见大家对此话题还比较感兴趣。 带兵要有战功 微博内容如下:今天见一朋友出任某公司营销副总,和我大谈特谈他的战略规划、品牌再造、营销变革想法。我真替他担心,他这些事情要做好,没有三五年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从长远看没有任何问题,但老板请他的期望值非常高,半年时间没有显著的业绩提升,恐怕要走人。建议:先做好业绩,站稳脚跟,再做战略吧!” 对我这一观点,赞同者有之,跟帖哂之者亦有之,大家见仁见智。不过,我始终坚持认为:晚一天做战略不会死人,但晚一天出业绩就会走人,业绩才是硬道理,带兵要有战功才能服人。 职业经理人到一个新平台上,要出业绩难不难?很难。但是不是就做不到?不是。作为一个营销老总,和人力资源、后勤和行政不一样,相对是更可以做出业绩的。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讲再多经验、再多战略,以前的成功光环可能在两三个月内起点作用,但两三个月后,光环褪去,如果你没能抓紧机会做出点业绩,那这第一关就很难过去。 快速奠定江湖地位 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一个企业,总会有一个适应和了解的过程,这种适应和了解,就要靠多跑,多跟市场经理和区域老总沟通,多跟大的代理商沟通,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明白市场,了解清楚销售市场的整盘棋。 以我自己到某企业工作为例,该企业营销体系已经比较完整。我到位之后,首先分析整个销售体系的业绩结构,分析其销售及增长最重要部分的组成来源。我先把近几年的经销商及客户名单拿出来分析,和市场经理、区域老总进行座谈,对整个业务收入的构成,每个月的销售情况都进行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往往就能够发现某些着眼点。比如我们有个湖北的代理商,我发现他每年的营业额都在增长,公司规模也不断壮大,但对我们产品的代理却几年都没增长。一分析,发现原来他还代理了其它几个品牌。一共6个牌子,他每个做500万,一年就做到了3000万。这种代理商最难管,但却也是增长潜力最大的,所以一定要去跟他谈,恩威并施,让他要做大我们的销售,压缩其它品牌的空间,给他一定的压力。当然,我也会在广告、返利各方面支持他。当时我就拿他先开刀,抓住几个这样的大头,很快见效。所以说只要懂得寻找着眼点,抓大放小,短期内出业绩并非不可能的事。 当然,前期为了站稳脚跟,不管是利用原来的资源基础还是靠个人的能力,必须迅速拿下几个大户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但接下来,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很牛,公司业绩的提升,一定要靠整个体系、靠整个团队。 有了一定的业绩支撑,对公司业务有了真正了解,站稳脚跟后才是开始做规划的时候。我个人的观点是一定要考虑两年左右。在中国,你说能把企业未来五年十年的规划做出来我觉得那是胡扯的,谁能把三年后的市场看清楚我就已经很佩服了。我所说的规划,包括产品的规划、营销策略的规划、组织架构的规划以及人员培养的规划等等。 带旧部空降风险高 说到用人,空降高管带不带人也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为一个空降高管,到了新平台以后,一般都不会是重新组建一个部门,企业原来就有人,但很多高管喜欢从外面拉人进来,特别是从自己原来的公司拉人来,觉得自己的旧部好用,能和自己一条心。其实,旧部好用只是因为他和你搭档的时间久了,容易领会你的意思而已,而新企业里的人和自己的旧部相比没有想象中区别那么大。如果说权衡利弊,高管拉人、带旧部这种做法却很容易埋下许多隐患。以我的个人经验,一定要用好企业原来的团队,不要动不动就带人去。我见过一些职业经理人朋友,往往喜欢带人,但基本上带去的人成功的很少。 在我早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有过很失败的经验。当时我带了七八个人过去,因为老板很信任我,当时这些人都分布在各个部门做头。因为是我带的旧部,所以原来的员工也就把他们划为“徐总带来的人”。这些我带过去的人,因为远离家乡,下了班以后也很自然地会和我团在一起,没事就一起吃个饭,打个牌之类,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这就让其他员工更加疏离我。别人把我们划成一个团队,我们自己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划成一个圈子。公司原来的骨干就会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圈子,干得再好也没用,慢慢地就有人走。 当时我对此也是经验不足,警惕不够。老板看多了,听多了,慢慢却产生了忌惮心,他可能觉得,这个公司所有的中层都是你带来的,万一哪天你不干了把人都带走了我怎么办?于是老板不放心,玩起了心思,逐步从集团公司里调人过来牵制。但调过来的人和我原来带去的人发生冲突,产生对立,而我当时没经验,不自觉地也就卷入其中,为了调解和协调这中间的关系疲于奔命。我当时认为,老板应该尊重我带去的这些人,不应让他们受到委屈。所有这些,都为后来矛盾的总爆发埋下了隐患,最后导致那段职业生涯的失败。 所以说空降高管带人一定要慎重,能不带就不带,你带了旧部,必然负有某某是“我带来的”的主动或被动的道义上的责任或负担。如果真要带人去做事,你一定要对他从严要求,要给他们时时刻刻敲警钟。同时要告诉原有团队,我来是来做事的,是和大家做兄弟的,我的能力有限,要靠大家支持,才能把事情做好。与同事相处要大度一点,虚怀若谷一点,要多感谢新企业同事为你打下的基础和平台。 学会倾听一线声音 作为一个营销老总,一定要利用好各种出差机会,和一线营销人员沟通,掌握一线市场最真实的情况。很多营销老总,从业务员做起,花个十年或十来年时间,做到了营销老总的位子上时,往往基本上已经很少接触到基层业务员和基层客户。但是一见到这些人,经常会听到公司的产品有各种问题,或者是公司的售后不到位、政策支持不够、其他公司怎么样等诸如此类的抱怨,很多老总都会听不下去。我认为,不管做到哪个级别的公司老总,都要学会倾听一线难听的话。其实我们当年也一样,也存在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也会向公司领导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为自己找理由找支撑,但却未必是真正的抱怨。理解很重要,帮助一线业务人员成长既助力公司业绩增长,又是一个空降高管能够落地生根,形成自己的影响力,获得大家拥戴的重要机会。所以,一定要学会倾听。 倾听就是很好的沟通,而信任靠不断地沟通产生。我的大哥吴长江对高管们说过一句话,他说,我怎么拿你们当兄弟,你们就应该像我一样对待你下面的兄弟。 管理老板的预期 很多高管说,到一个企业,最重要还是要和老板沟通好。当然,这也是实在话。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和老板好好沟通,要会倾听他的想法,要会帮他分析,要会清晰表达你的意见,并告诉他你未来准备怎么做,你需要得到怎样的支持。 一般而言,空降高管和老板的“蜜月期”大致有那么三到五个月。“打头炮”这段时间,很多经理人喜欢讲一些让老板开心、爱听的话,甚至夸夸其谈者有之。事实是,老板请一个职业经理人,往往有很高的期望值,聊天的时候如果你说得保守老板会不高兴,于是经理人也投其所好,为了老板高兴就放卫星,讲空话大话,但讲完以后要知道,时间会检验一切。三五个月过后,你做不到你所讲的,老板就会很失望。所以说最好话不要说满,就像我微博上一个跟帖评论说的,要“学会管理老板的预期。短期靠业绩,中期靠格局,长期靠战略,争取做到让老板喜出望外,先摘成熟的果子,别想把整个海洋煮沸”。宁愿保守一点,届时做到了是惊喜,一时做不到也要让人看到你的真诚,并且给自己留下继续努力的时间。 所以,要利用蜜月期的三五个月内,争取出业绩,让大家看到你的能力,让老板认可你,而且你又不带一个人来,用好了原来的团队,老板就觉得你有容人之量,不会排挤别人,能够充分信任你。业绩有了,你又有个完整的规划出来,老板会觉得你是个有长远眼光的人,也是真正为企业考虑的人,作为空降高管,自然也就在一个企业得以落地生根
网友反馈一般,不建议去。
信永中和上海所因为其业绩之差,根本算不上正宗八大。合伙人在江浙沪一带没什么人脉资源,接的ipo项目质量很差,收不上钱也过不了会,导致活多工资却很低,而且delay率也很高,超出别的同行想象那种。
部门里面等级森严,项目经理压高级,高级压中级,甚至中级也能压初级,简直了,所以要靠拍马屁升级,不是靠能力,有能力的会一直愿意拿那么点钱吗?
在信永上海要看坑位机会升项目经理,然后税前还不到20。有能力的待个两三年都走了,可想而知上海所留下的大部分都是什么水平。如果想锻炼两三年,靠着上海信永的牌子在上海找到个还可以的工作也很难,因为信永上海所名气太小了。
大部分甲方企业哪怕接触过审计的,也没听说信永中和,不知道它是八大,对自己跳槽真的有很大负面影响。还有就是上海信永每年去四大的屈指可数,有的年份甚至全军覆没,投行或PE、VC之类的金融业务部门就别想了。
上海应届生或刚毕业一两年,有点想法的还是去立信、天职、天健吧,同样是坑,至少工资比信永高,名气比信永响,跳槽机会也比信永强。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近30年来,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由小到大、由大到强,以其专业人员2300余人、数亿元的收入、可信赖的质量、高品质的专业能力,成为当今国内最具声望、最具规模的综合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信永中和在坚持自己一贯不为外界所动的定力、稳扎稳打的做风的前提下,顺应做大做强之势,把握时机、主动进击,成功地合并了12家机构,使信永中和的整体力量再上层楼。
形成了总部位于北京,并在上海、深圳、成都、西安、天津、青岛、长沙、长春、大连、广州、银川、济南、昆明、乌鲁木齐、合肥、香港和南京设有16家境内分所,在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设有3家境外成员所。
信永中和的境内分支机构均实行一体化管理,迄今为止,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真正做到一体化管理唯此一家。
成立至今,信永中和的专业服务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并逐步扩大,信永中和拥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审计、工程造价甲级资格等执业资质,业务范围涉及审计、管理咨询、会计税务服务和工程造价等多个领域。
无论是审计还是造价咨询,信永中和都拥有相关行业的所有执业资质,而且全部为该行业最高资质。信永中和可以同时为客户提供符合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要求的专业服务,在为国内企业提供符合中国会计准则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H股公司提供审计等服务。
信永中和拥有一批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团结和谐且富有理想和责任的国际化的以合伙人为核心的高级管理团队。截止2009年10月31日,共有八十位涵盖审计、管理咨询、工程造价和税务领域的合伙人,其中包括十多位香港、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合伙人。
他们具有资深的专业工作经历、精湛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执业和管理经验,平均年龄约为42岁。
信永中和成立以来,尽管期间进行了多次合并重组,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在健康的信永中和合伙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保证下,高级管理团队一直保持高度和谐稳定的关系。
大家拥有共同的理念,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真正达到了“人和智和”的境界。合伙人之间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享事务所的发展成果。
应该说,多年来,我们的合伙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内部团结和谐,没有帮派,合伙人及高管之间没有发生过重大矛盾和冲突,更从没有发生到处告状的情况。
合并加入的合伙人也都能很快融入,稳固而团结的合伙人团队令国内其他大所艳羡。这种强调协同、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合伙文化成为信永中和快速、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信永中和拥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总部对全国各分所实行高度一体化管理体制,并据此建立了涵盖各方面的全国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IT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及分所管理办法等。
并通过组织体系、职能委员会并借助强大的事务所管理平台(协同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得到贯彻落实。
信永中和具有强大的合并整合能力,在连年成功完成数次联合兼并后,规模得以不断扩大,我们并未因大规模合并而改变改变信永中和一贯的追求和经营方略,依托优秀的内部治理系统,依然是大而不散,大而不乱,大而有序。
依然保持高度一体化、集约化的管理体系,依然被业内外认为是最强大的事务所。我们正在朝着又大又强的目标稳步前行。
几年前,万达女高管跳楼事件引发热议。一位女高管,是遇到多么大的挫折,才有勇气舍弃亲人,和奋斗多年的事业,毅然决然离开这个世界呢?
女高管事业心极强,在公司的时间比在家还要多,为公司创下不少辉煌的业绩,可是只要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批评,在一次万达会上,她竟被冠以“业绩未达标”,领导表露了撤换她总经理职务的意思。
为了事业辛苦打拼,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使她对公司心灰意冷,跳楼的那一瞬间,她一定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了。
人到中年,女性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别让自己太累,如果女强人太难做,试试轻松一点,及时调整状态,及时止损,可能会避免一些伤害和灾难。那我们要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呢?
1平衡生活与工作,关爱家人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人生不仅仅全是工作,还有生活 。
知名时尚集团前总裁苏芒为了家人,决定离开奋斗了二十多年的时尚行业,回归家庭,照顾病重的母亲,她在辞职信中写到:“这些年,我给家庭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一旦失去是无法挽回的,我要离开专心照顾家人”。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苏芒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多年的职场女强人,让她失去太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工作和生活必须要重新调整一下重心了。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位“励志”女王终于做出了及时止损的选择,照顾好家人,同时也能让自己放松下来,还好来得及!
女性到了中年,如果失去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是无法挽回的,多陪陪家人,别因为忙碌的工作,忽略了对家人的爱。
2年龄越大,越要看开人际关系
岁月增长的并不仅仅是年龄,还有胸襟。
人到中年,多少都会经历一些事。特别是在职场打拼多年,也见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有句话说的好:哪里有人,哪里就是江湖。
经营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很累,很烦,怕得罪人,又不愿意委屈自己。这种职场通病常常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已经身居高位,有一定资历的高管,更要把握分寸,兼顾大局,无形中让自己力不从心。
电视剧《星辰大海》里,女主角简爱在职场中遇到一位同事,表面上是教她工作方法,经常笼络她,请她吃饭,实则是为了让简爱为自己干活,把本该自己完成的工作全部给简爱做,并且占有了简爱的劳动成果和奖励,更可恨的是,在简爱有机会晋升的时候,居然在背后使绊子,使简爱晋升失败。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有一句金句说:如果有令你们愤怒的事情就愤怒,然后做改变,而不是容忍它。不想容忍就要改变自己,岁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年纪的增长,更练就了宽广的胸襟,不与人争长短。
3用热爱创造财富,生活依然熠熠生辉。
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能在快乐中创造价值。
明朝散文家张岱的《陶庵梦忆》里说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意思是:人没有癖好是不可以和他交往的,因为他没有深情厚意。有一些兴趣爱好,生活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好友小灵从小热爱文学,她这些年时常写一些随感和生活阅历,经常随手摘抄喜欢的句子和文章,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从一个写作新手,一步步慢慢找到了一些窍门,写了几篇文章,居然赚到了一些稿费,她的动力和信心越来越大,在另一个崭新的行业开辟了一片小天地。
写作这个爱好在生活上给小灵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陶冶情操,增加了知识量,还创造了经济价值,能保证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且在新的领域里打开了另一番天地,培养兴趣爱好确实能帮助我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不必拘泥于固有的生活模式,尊重内心的选择,把自己过好,身边人也会更好。家庭,生活,工作,爱好……完全可以兼顾。愿我们能一起进步,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状态!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与机动组
作者|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上周五,一则TikTok全球营销主管NickTran因策划虚假营销被开除的消息在外网不胫而走。
先是美国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报道称,两位知情人士透露,TikTok全球营销主管NickTran已离职;随后,《纽约邮报》报道,TikTok前营销主管NickTran由于策划TikTok进军餐饮等虚假营销而被开除。
NickTran图源LinkedIn
昨晚,虎嗅从Pandaily独家报道获悉,NickTran被开除,或与其在2021年12月底发起的TikTokKitchen系列营销活动有关——张一鸣甚至在内部表态称,这些活动既成为负面的、笑话的新闻伤害品牌,也给业务带来严重损害。
Pandaily向虎嗅确认,本月初,张一鸣曾在飞书上与字节跳动CEO梁汝波、TikTok现任CEO周受资讨论称,
我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了,也被朋友问是怎么回事。我很郁闷,不想回答,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不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了。我相信管理团队也总结过强调过不能这样,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搞出肤浅的噱头营销。
这些活动既成为负面的、笑话的新闻伤害品牌,也给业务带来严重损害。这种类型的营销通常是自恋的恐龙公司做的,他们‘假装’创新,我们也快变成这样了。我觉得这个和‘以用户为中心,围绕业务,真诚自然对公众’的原则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随后不久,NickTran被开除的消息便被媒体爆出。对此,TikTok发言人近日公开表示,NickTran已不在TikTok就职,衷心祝他未来一切顺利。
可见,即便张一鸣已于2021年退出字节跳动董事会,并将字节跳动CEO职务交棒给梁汝波,但其意志依旧在字节跳动这家公司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为张一鸣和梁汝波
事实上,过去几年张一鸣带领字节跳动一头撞进BAT及Google/Meta/Amazon的狩猎禁地,遭遇重火力阻击后仍旧无意间改写了短视频全球格局,催生出一个全民型娱乐平台。不过,如今字节跳动全球员工数超过11万人、业务覆盖超过150个国家与地区,公司的组织能力、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成为接下来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张一鸣早在2016年就公开表达过自己对于大公司管理的看法,随着公司成长,业务越来越复杂,在扩大人员规模的同时人才队伍不可避免的会被稀释。
领英中国资料显示,NickTran此前曾担任过Hulu品牌营销和文化副总裁,并在三星、TacoBell和StanceSocks等公司任职。
据知情人士向媒体透漏,NickTran于2020年4月从Hulu加入TikTok,在其任职不足两年时间里主导推出过一系列颇具话题性的营销策划,包括TikTok进军餐饮、TikTok转战外卖、TikTok布局NFT等。此外,NickTran还曾牵头推出过支持发送视频简历求职的项目,鼓励用户通过短视频简历找工作,将TikTok作为一个招聘渠道。
至于前文提到的TikTokKitchen营销活动,仅仅推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时间拉回2021年12月,外媒曾报道称TikTok将在2022年底开设1000多家虚拟餐厅,并根据TikTok上最流行的食谱来制作食物。NickTran甚至还曾计划与VirtualDiningConcepts合作,在全美范围内推出仅提供外卖服务的TikTokKitchen。
对此,TikTok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TikTokKitchen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努力,目的是将该平台流行的食品带给粉丝,而不是该公司正式进军餐饮业。
截止发稿,NickTran在TikTok内部领导的多个营销项目都已被暂停,TikTok全球首席运营官VanessaPappas将暂时接管全球营销职责。
事实上,TikTok已成为一家对全球输出明显的出海产品。其扩张版图上有遍布各国的本地办公室,其不仅吸收迪士尼、Google、Facebook、微软、索尼的高管,还聘请大量当地员工和留学生。对此,张一鸣在接受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采访时说,我们的策略是,全球化产品,本地化内容。
图表统计截止2021年6月,KevinMayer8月已离职
等于说,远程协同、办公体系、管理制度,甚至很多底层基础能力都在同步搭建,再加上收购本地团队、本土化运营,才使TikTok在算法、组织、运营的加持下产生了巨大合力。
得益于此,据AppAnnie的调研数据,2020年,TikTok已经是美国用户平均使用时间最长的App,Meta旗下的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只能屈居2~5位。
可见,TikTok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等明星产品,其在Meta眼皮子底下长成了庞然大物。
而且,TikTok在全球短视频社交版图的角力上后劲十足——据SensorTower数据,2021年7月TikTok在全球AppStore和GooglePlay总下载量突破30亿次;另据美国科技公司Cloudflare2021年12月20日消息,TikTok已超越谷歌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互联网网站。
#我是虎嗅商业、消费与机动组副组长黄青春,关注文娱社交、游戏影音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huangqingchun@huxiucom
“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同是45岁,同在公司任高管两个人,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销售,公司经营不善,同时下岗。
搞技术的,有电大大专文凭、工程师职称,到商场应聘电工绰绰有余,一天,经理叫他维修电路,不修还好,一修全商场的灯全不着了,再也修不回来,只好安排他到地下车场值班,经理说:“我看他45岁了,不好找工作,所以叫他去值班,如果是年轻人马上叫他走人。”不久他辞职了,这样跌跌撞撞地找工作,还是没有工作适合他,高不成来低不就,靠老婆帮人缝衣服,维持一家人生计。
搞销售的,在单位时,做好销售的同时刻苦钻研技术,他有这方面的爱好,读书的时候物理经常100分,97分也要跟老师理论。下岗正合他意,“帝侯将相宁有种乎?”他组织同单位下岗职工,成立新公司,生产、销售、技术、新产品研发,他一个人负责,开始时,只有僚僚几个人,现在发展到几百人,最近,他的公司被大公司控股收购了,他说:“我现在是大公司的高管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有本事,有真才实学,到哪里都会闪亮。
我认识两个人,一个是高管,一个是普通员工。
说一下实际情况:
第一,高管
高管现在已经50了,各种原因被原来的公司优化了。去年他说还是得去工作。我本来以为他确实已经不用工作了,因为家里有房产,孩子也出来工作了,妻子也退休有稳定的退休金,很多人呢,估计两人就开始去 旅游 了,当然我这个朋友也很喜欢户外活动,所以我以为他会全力参加什么铁人三项赛去了,他真的是这个项目的。
他说那是业余爱好,上班还是很想去的,因为还是付出自己的感觉最好。
现在他在一个私企上班,因为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所以老板也十分相信他,日子也过得挺好。
虽然偶尔和我吐槽工作上的一些小事,但是这不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吗?反正有时会遇到各种奇葩,我个人觉得也是一件乐事。
第二,普通员工
这个是我家亲戚,当时他们的国企被改制,成了私企,后面严重到把这些老员工都逼走了。注意,是真的逼走,没有遣散费那种。我亲戚不好说是有钱还是没钱,就是普通家庭,然后失业后还没有到退休年龄,累积缴费倒是够了。然后因为她也觉得不上班很无聊。
我们远房亲戚正好有一个是开了一家幼儿园,就让我这个失业的亲戚姐姐,赶紧去学了保育员,然后就去幼儿园做保育员。工钱是很少,好处就是有个地方呆着,而且五险一金都有,而且她自己本来就是那种很有耐心的人,所以带小孩正好。
保育员看似简单,但是也要有爱心,同时要非常细致,这些我这个失业的姐姐正是都具备的,所以正好。
综上,经过他们两个的事例,我觉得,无论你曾经在什么位置上,到了各种时候,都有可能失去工作。关键是之后,你是怎么去面对,和怎么去做的。
45岁了,如果失业了,无非是三个去处。
1、继续找工作以前在公司上班,45岁以后失业了,那么第一个去处就是继续找工作。如果原来工作很长时间了,一下子闲下来可能也不舒服,而且可能失业了,家里生活也会面临一些难题,那么这个样的情况下,当然要继续找工作了。
45岁不算小了,可能很适合的工作也很难找,但是如果想工作,也是能够找到工作的,这样就能够让一家人可能过的更好了。
因此,45岁以后失业了,第一个去处就是找工作。
2、创业如果45岁失业了,第二个去处就是创业。如果干到了高管,而且觉得自己以前积累了足够过的资金和经验,而且有合适的创业项目,那么也可以创业。
创业不容易,但是自己可以做主,如果有足够的人脉,以及经验和资金积累,也可能通过自己的创业让自己赚到更多,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因此,如果45岁失业了,第二个去处就是创业。
3、投资如果45岁失业了,第三个去处就是做投资。如果干到45岁了,失业了,但是自己也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投资经验,那么也可以做职业投资人,通过投资让自己过上比较好的生活。
一般情况下,干到45岁,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干了有二十多年了,有的也干到了高管,可能为自己积累了不少的资金,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想找工作,也不想创业,那么做投资也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
因此,如果45岁失业了,也可以考虑做投资,也能够让自己生活过的比较好。
我表叔三年前(四十三岁),因为跟公司一个女同事搞不正当关系,加上收供应商的钱被公司开除了,他在公司负责采购,是个小领导,油水很大,十年前就开上奔驰了。
以前见到我们家人总是趾高气昂的,有一次我妈这边的亲戚病了,着急用钱,想跟他借点,给他打电话,刚开始聊的还挺好,一说借钱,立马语气就变了,说什么他也不富裕,我们这些穷亲戚总找他借钱,他也不是做慈善的,我妈一顿语塞,气的不知道说什么,坏掉电话直掉眼泪。平时他见我们各种吹牛,今天客户请他去 旅游 了,后天给孩子花五万多报个国外游,夏天买个帐篷花好一万多,现在急用钱跟他借一万,他不光推三阻四,还给我妈一顿羞辱,当时我就从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难也不找你,哪天你有事求我,看我怎么羞辱你!
果然,他公司换大领导了,新领导很不喜欢他,加上他在单位名声不好,拿供应商的太多,跟一个女同事关系不正常也是人尽皆知,新领导利用这些借口,直接把他开了,他拿了不少钱摆这个事,要不就把他送局子里了。
从公司出来后,他联系了几个同行公司,本想继续做采购,因为他名声太差,都没用他,无奈之下只能琢磨自己做生意,平时总出去吃饭,以前也有人建议一起跟他开个饭店,之前他对开饭店有过了解,但现在不在单位了,再去找合伙人,人家都不跟他玩(主要的名声太差),他以为自己有人脉,手里有几百万,开个饭店一年也不少赚,就大张旗鼓的考察,找房子,装修,开业,开业的时候请我们家人和他原来单位的同事,供应商去捧场,我妈不让我爸去,我爸碍于家人情面还是去了,让我跟他去,我心里赌气死活不去。
回来后我爸说饭店开的挺好,应该能赚钱,我爸哪懂生意上的事,我一个朋友在美团上班,跟他店有接触,我问我朋友他那个店咋样,他说以他的经验,这个店很难赚钱,铺张太大,浪费多,最主要是不懂的经营,果不其然,不到半年就维持不住了,开始到处找人帮忙经营,给他出主意,想办法把饭店盘活。
结果,越折腾越烂,又持续一年多,把家底彻底赔没了,把车卖了,换了一辆不到十万的车,人憔悴很多,以前趾高气昂,现在跟涝秧的茄子似的,无精打采的,他女儿本来打算出国留学也放弃了,以前一年至少出去 旅游 两次,现在只能楼下公园溜溜弯。
钱都赔没了,四十多岁还得生活啊,身边亲戚都让他得罪一遍,以前的同事朋友处的也不好,一点出路找不到了,在家呆了半年,去送外卖去了,说来也巧,上个月我点外卖正好是他送的,看到我他有些错愕,我也没说啥,临走时,还跟我说别忘了给他个好评,我说行。
想想当年他羞辱我妈,我本来想给他个差评,后来想想他四十多岁寒风烈日的送外卖也不容易,毕竟是我表叔,直接给了个中评!
身边的朋友45岁之前在公司做高管,45岁失业后有的创业成功成为亿万富翁、有的投资失败靠开滴滴维持生计、有的转行做别的行业也做得风生水起,但不是所有公司高管混得都很好。
人物A:马总
马总曾经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当时年薪120万,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46岁离职创业,至今创业已有8年的时间,从0到1,马总的公司销售规模已经有3个亿左右,作为大股东的他,每年收益过1000万,算是身边公司高管朋友中辞职创业做得比较成功的。我也经常去他那里学习取经。
人物B:张总
张总之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总监,年薪有30万左右,因性格原因,得不到老板的认可,跳槽几家公司后终于跳不动了,去年,42岁的他被公司解雇了,没有工作的他不知道做什么好,因自己瞎投只,把前些年赚的钱都赔了,后来找了半年的工作也没有合适的,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和朋友一起开滴滴,每月大几千块的收入,维持生计没问题,毕竟这个年龄,张总早已不为车房的贷款担心,因为早已还完了。
人物C:李总
李总之前在一家公司做销售总监,在45岁这个年龄,不想整体还去外面应酬,最后辞职转行开民宿,因他家的民宿非常有特点,十几间房几乎天天爆满,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这些年随着民宿的火爆,李总早已赚回当初转让、装修这家民宿的钱了,天天做在优美的环境里,吃着农家特色菜,还有钱赚,足不出户就把钱赚了,这日子让人羡慕。
以上3位朋友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不是所有的公司高管在45岁失业后都混得很好,毕竟他们之前有人脉和资源,东山再起的机会比一般员工要多。
38岁前,我在上海一家国有上市公司做高管,后辞职和朋友创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每年利润过千万,每年靠分红也有之前上班时候的年薪多;但开始创业的前2年,真的非常不容易,公司差点破产几次了,还好终于熬了过来,走上正轨,最近有家准上市公司准备注资到我们公司,当然也有不少纯投资基金想投我们的项目,被我拒绝了,单纯的投资资金对我没有多大的帮助。
结合自己和身边几位高管朋友的经历,公司高管在45岁失业后该如何在继续从事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不外乎4种选择:
1、选择创业。
不少高管都有创业当老板的梦想,但创业又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搞不好会把之前赚得的家产全赔进去,因此创业前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创业项目非常关键,尤其是自己没有多少钱时,最好不要轻易选择重资产的项目,轻资产的项目比较适合没有创业经验的人。
2、选择做投资合伙人。
不做职业经理人后,公司高管除了创业外,还可以做投资合伙人,找到一个优质的项目,和朋友一起创业,或者参股一些创业初期,将来发展又非常好的项目,利用自己在管理上的优势,和朋友一道把这个项目做大。我自己也属于这一类人,只要项目优质,利用自己的特长把公司理顺,现如今每年至少50%以上的增长。
3、选择继续就业。
高管们在45岁后,除了上面2种选择外,还可以继续做职业经理人,这就要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发挥自己的强项,当然对于薪酬、职位、平台等不要期望过高。毕竟不少公司45岁招聘是一道坎。
4、靠45岁之前赚的家产,选择过财富自由后的人生。
不少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在45岁时通过职场赚得收益早已超过千万,再加上自己擅于投资理财,等于是拿双倍工资,若自己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完全可以靠理财收益实现财务自由,可以选择去游山玩水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需要去工作赚钱。
以上4个方面的选择,大伙可以参考,作为45岁曾经做过高管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也有自己的职场规划,对于45岁没有做过高管的职场朋友,那就要特别注意了,选择一个稳定的平台才是最靠谱的事情,忽悠你跳槽的工作真的得擦亮了眼睛。
如果是原来在公司上班,甚至是当高管的45岁以上的人,如果再通过投递简历去求职根本没什么优势了,有大把的年轻人在等着应聘一个岗位呢。
那这些人失业以后去干什么了?
1、继续找工作,但成功率不高
可以通过自己积累的多年人脉基础上看是否能内推到什么职位上,这种成功的比例应该不大,除非你是这个领域特别牛的人,或你拥有的经验和能力正是这个公司所缺的。
如果降低对求职的要求可能相对要好找一些,但也不容易,因为现在的HR大部分都比较年轻,看到40岁以上人员的简历大概率就直接pass了。现在的企业大部分还是喜欢用年轻人,毕竟年轻人精力旺盛,家庭牵扯的事情也少。
2、投资或创业
找工作这条路如果行不通,只能考虑自己干些什么事情了。对于曾经做过企业高管的人,应该是有些积蓄了,可以考虑自己投资个项目或直接创业。
不管是投资项目或创业都要注意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这个项目或你要干的事情是否能盈利,在多长时间内盈利。如果不做好这种前期的测算,当出现亏损影响自己的后期生活时,就会很被动。
3、自媒体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愿意冒风险去创业,还可以做自媒体的事情,只要你能写或会拍视频也可以赚钱,只不过周期会长一些,赚多赚少看个人能力或意愿。
4、还有一种就是门槛比较低的工作了,开滴滴或者跑外卖等。
以上就是45岁以后失业后能干的主要事情,总之,想找到与原来相匹配的工作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了,要不降低求职要求,要不自己创业,要不去干门槛低的工作。
对于那些早就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就直接想干什么干什么吧。
我认识一个四十九岁的公司高管,失业后活的很辛苦。
先是跟朋友一起做投资,边界没搭好,制度保障没建立,大家各怀心思,结果是赔了,而且多年的朋友反目。
后来自己又开了一家饭馆,别看吃饭行,做饭还真的不行。门门有道,一个门外汉贸然进陌生的行业挣食吃,结果可想而知。
企业公司缺干活的,就是不缺管事的。人的时运不济之时,做什么都会很背,真的喝口凉水都会塞牙。
一九年的时候,他开了一家宾馆,起早贪黑眼看要走上顺途了,又遇到二零开年的疫情。一个人不顺的时候,老天都会跟他做对。
算起来,家里多年积攒的那点家底,也差不多消耗殆尽。现在,他在一家公司做保安。
人在潦倒的时候,要有潦倒的活法,肚子饿了总是要吃饭的。这种人其实挺让人佩服的,总比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好。
记得有几句**台词是这么说的:我们都是下九流,在这个世界里艰难的谋生,所以谁也不要瞧不起谁。
作为资深HR,最大的收获就是阅人无数,了解人生的悲欢离合、起起落落。先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也算是管中窥豹吧。
去年,我们公司招聘保安(实际上就是门卫),月薪不到3000元,吸引了不少中年男人来应聘。其中,有三位职场中年男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人生结局也让我唏嘘。
一位是50岁的普通失业工人。 他曾经是车间里的技师,可惜的是,产品被电商打败,他的技能也被机器取代,他没有其他技术,只能应聘门卫。月薪3000,让他勉强支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一位是52岁的私企高管。 他曾经也是风光无限,年薪高达六十万元。后来因为企业转型,他被无情地裁掉,并没有拿到补偿金,老板通过降职降薪等“阴招”,倒逼他主动辞职。按道理他不差钱,没有必要“屈尊”来做保安,但他想法跟我不一样。他在行业里找不到高管职位,也不愿意去求人,于是自己成立一个小公司创业,结果,差点把家底都赔光了。此人能屈能伸,先找一个门卫的工作,既能找人说话,也能活动筋骨。
一位是61岁的国企白领。 他已经退休了,为什么还出来当保安呢?他以前在工作中性格比较孤僻,做人比较刚硬,办事不讲情面,得罪不少人,没有朋友。退休之后,老伴身体不好,需要长期吃药,他的退休金不到4000元,干脆出来做保安,就在家附近,一方面多挣点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照顾老伴。
所以,当我回答这种“45岁以上的职场人失业后都去干什么了”的问题时,眼里常常含着泪花,并不是他们都去周游世界、含饴弄孙了,很多中年男人依然在扛着家庭的责任,甚至不惜弯下腰来,去做保安、司机、环卫、绿化等工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过不去的坎。
那么,根据我多年的观察,45岁以上的失业人员群体,主要集中在私企、民企和外企,国企、公务、事业等体系内的人基本很少很少了,他们主要有五个去向:
第一,45岁以上的高管(职业经理人)。
45岁以上的高管,有一部分实际上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往往都是有经验、有能力、有人脉的,哪里年薪高往哪里跳,跳槽就是他的职业生涯里最常见的事情。他们在一家公司“失业”了,一般都会跳槽或被挖走,继续到其他公司做高管(职业经理人)。尤其是大公司的高管(职业经理人),跳槽到一家小公司继续当高管,还是比较常见的。
第二,45岁以上的普通高管。
45岁以上的高管,大部分都不是职业经理人。这个群体失业后,很难再找到匹配的高管职位的,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会“屈尊”给小公司打工,比较常见的去向是:开始各种形式的创业。有的是凭借过硬的技术,成立技术性服务公司;有的是凭借丰富的销售经验,成立贸易型公司;有的是凭借深厚的阅历,开饭店、开茶楼、做生意,等等。结局,有好有坏,成功的也有,赔光家底的也不少见。
第三,45岁以上的普通技术人员。
45岁以上的职场人,很大一部分都是技术性人员。他们失业后,如果手里的技术仍有市场需求,他们是不愁工作的,有的人被小公司挖走;有的人在大城市里找不到合适工作,往往到小地方的小企业找工作。只要技术不过时,凭手艺,到哪里都能吃好饭。如果手里的技术已经过时,这个群体还是比较吃亏的,大概率会转行做其他的低薪工作。好公司一般不会再招35岁以上的普通技术人员了,他们大概率只能向小企业流动。
第四,45岁以上的普通管理人员。
45岁以上的普通管理人员,往往比普通技术人员更难找工作。所以,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说的就是你有一门过硬技术,总比有一身管理经验好用、管用、实用。正规公司最不缺的就是普通管理人员(普通白领),一般都不会招聘35岁以上的普通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往往转行从事一些简单的技术、技能型工作。找不到工作的人员,一般都去做点小生意了。
第五,45岁以上的“有钱人”。
45岁以上的职场人,有些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个群体中,既包括高管、高级白领,也包括普通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已经通过工作收入的积累、投资、理财,实现了属于自己的“财务自由”(这个标准,因人而异),所以,他们不会再去打工了,因为没必要,也不合算;一般也不会去创业了,因为他们更懂得创业的风险。这些人有房、有车、有存款、有理财、有投资,“被动收入”(包括房租、理财利息、投资回报等等)可以覆盖生活需要,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就算实现了“财务自由”。他们也许会选择主动“失业”,享受生活,不断学习,让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充实。
我前阵子参加商务聚会,酒后打车遇到一位司机,从政务区接到我,和我聊天:
我很惊讶,把手上手机放下,抬头看了下师傅:
大哥说他快52了,开了6-7年的滴滴。
原来是在外企当个小主管,后来人到了中年,外企薪资待遇也不行了,公司里他被挤兑得厉害,最后赌气辞职不干了。
我感叹:
司机大哥回我:
但后来发现开滴滴也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为他这片在司机中,文化层次算是比较高的,平时就喜欢钻研什么时间点去哪个地方接人最赚钱,最后却成为了一个小头头。
现在在滴滴的体系下,他也带着70-80个兄弟。
送我回家的路上,还听他一边开车一边语音指挥小弟别去新桥机场……
他吐槽:
如今,车是他自己买的的,每天早上、下午、晚上都会出来跑一次滴滴。
时间自由,午饭晚饭都在家吃,饮食很规律,生活质量好,收入也不菲。
我问大哥一个月收入,他有意要和我比一比,反问我:
我心里想着这是要挑战我的自信心啊,咱打工人不能输气势啊,于是谎报了月薪不到4万。
大哥听了我说的,犹豫了一下,感觉没冲到塔,说:
但我很快补了我一句:
其实我内心是不服的,大哥你不加班,你怎么会接到我了?怎么知道政务区半夜人多……你周末还在上班呢,你咋不说是加班……
但我因为谎报工资心里有点虚,赶紧顺着台阶下来:
回到题主身上,45岁的人,失业以后都去干了什么,其实只要调整好心态,找份工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78年出生,大学毕业是1999-2000年左右,如果一毕业就到了外企工作,那么恭喜你,当年买房退税,政府鼓励外企人买房。
那么到这会儿房子车子基本都有了,房子可能还有几套……
平时,在他人眼里,你还是人生赢家,毕竟房子太值钱了!
而中年失业这事,对自信心还是有一定的打击!。
但话说回来,45岁失业,至少比50岁失业要好,毕竟你还有很多空间让你去选择。
想上班,把身边的人脉关系动用起来;
想创业,也应该积累了一些自己身边的资源;
你现在就算去开滴滴,都是降维打击。
最后快到家了,我问司机大哥,一般晚上哪里比较好接到客户?
他果断回我:
我一琢磨,政务区商务楼,这个地方我熟啊!CBD吗!
见过一个女的,沈阳的都46了。听她说以前是单位一个小领导,口才挺好,面相有亲和力。失业了,找了一圈工作没有什么能干的。心一黑,去卖保健品的那里了,发挥专长坑了不少老人,自己钱也赚了不少,精神状态挺好,现在继续坑蒙拐骗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