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健身中的RM是什么意思啊?

请问健身中的RM是什么意思啊?,第1张

rm表示的是相对重量,8rm是指你最多能够连续完成8次的重量,或者说,你能够连续完成8次的最大重量。前提是动作标准,不要借力作弊。

一般来说,增长最大力量用1-5rm的重量来练习,增肌用6-12rm的重量,减脂用15-20rm的重量,每组至力竭。(但是对于新学员,我们都是说8-12rm,每组10次)

名词解释:RM·强度·重量,Repetition Maximum 

通俗的说,在健身领域,“RM”是一个带有单位性质的词语,用于描述训练时应选择的重量是怎样一个度。 

RM基本不单独使用,前面会接接一个数字,先举2个例子就大概能明白,稍后我们再细说:例一: 

例如教练说“二头肌弯举要达到理想的增肌效果,请选择10RM的重量,一组做10个,共做6组”—— 这意思是说,为了让二头肌体积增加更快,建议你做弯举的重量选择弯举10次就举不起来的重量(这个重量就是10RM的重量),你每组以此重量弯举10次,练习6组。

  

由此可见,“RM”是一个相对于训练者自身的一个重量选择标准的表述方式,但同时有些时候RM也还兼顾表述了每组次数,这种时候往往是训练者的计划安排中力求每组都尽力,所以每组都是以xRM的重量直接练x次,因而我们可能听到有健友以这样的方式描述他的训练计划: 

例二: “打算用渐进的金字塔法则式的计划练胸:第一组14RM,第二组12RM,第三组10RM,第四组8RM,第五组6RM,第六组4RM” 这样的描述在这时候就等于说: 

“打算用渐进的金字塔法则式的计划练胸:第一组14RM/14次,第二组12RM/12次,第三组10RM/10次,第四组8RM/8次,第五组6RM/6次,第六组4RM/4次”。

确切的说,这些应该是男士健美专用的名词,基本上都是进行力量训练用的。以增肌为主,但具体说来比较麻烦,这要看你现在的体形和你想发展成什么样的体形,以便确定哪些动作应该多做、哪些少做、哪些应该大重量少组数、哪些应该小重量多组数,因人而易。

大重量,少组数:增肌,增围度。

小重量,多组数:塑形,减脂用。

大腿肌肉前面有股四头肌,后面有股二头肌英文名(biceps femoris muscle ),内侧有缝匠肌、内收大肌等。股二头肌(又称:腿二头肌, )交叉在膝关节附近的肌腱群,主要负责控制膝盖弯曲与大腿伸展的动作,位于大腿后侧,有长短二个头,基本功能是使小腿后屈。起点 长头:坐骨结节,短头:股骨粗线。止点:腓骨头。作用:伸髋屈膝。坐骨神经支配。

中文名:股二头肌

外文名:biceps femoris muscle

位置:大腿肌肉后面

别称:腿二头肌

作用:伸髋屈膝

分享

简介

腿后肌群较腿前肌群不容易使用到,基於平衡的原则,当腿前肌群渐渐发达之后,有必要特别锻炼一下腿后肌群。右图中红色部位即为股二头肌当大腿肌肉发达到一定围度时,就应着重细节部位的雕塑,尤其是股二头肌。因为在健美造型中不论是后展肱二头肌,还是侧展胸部,股二头肌都是一个“亮点”,它能使大腿有一种巨大的膨胀感和美感,

股二头肌

锻炼方法

怎样发展股二头肌呢?下面是锻炼股二头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股二头肌锻炼有复合动作深蹲、硬拉、孤立动作俯卧腿弯举、坐姿腿弯举,辅助动用腿举、斜蹲机练习等。

锻炼方法

许多健美爱好者练股二头肌的方法是在深蹲之后进行俯卧腿,弯举或坐姿腿弯举练习。虽然有效,但不理想。发展股二头肌必须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俯卧腿弯举,坐姿腿弯举或直腿硬拉中的一个作为锻炼股二头肌的第一个动作,训练方法是逐组加重减少次数。接下来是做深蹲或腿举等辅助练习动作,这样练的优点是训练刚开始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充分发挥股二头肌的力量,有利于发展股二头肌的围度,同时也为后面的深蹲等练习做好了热身准备,使股二头肌得到更强烈、更彻底的刺激,对增大其围度和分离度均大有助益,可谓两全其美。

动作选择

1、俯卧腿弯举,发展股二头肌。

动作:俯卧练习器上,两腿勾住横杠,两手握手柄,上体不动,向上屈小腿,至最高点时股二头肌用力收紧、稍停,然后缓慢下放还原。

要点:勾起重量时小腿不宜超过垂直面,还原时股二头肌要用力控制,两腿不完全伸直,保持张紧状态。此外,股二头肌收缩用力时臀部不可抬起,避免借力。

2、哑铃俯卧腿弯举

孤立动作,臂和腰背部肌群的借力相对减少。健身房配置不全的情况下最好选用这个动作。

动作:俯卧长凳上,双腿夹紧哑铃,小腿悬空,双手抱凳端,两腿伸直。然后股二头肌发力,弯起小腿,至最高点使股二头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以股二头肌的张紧力控制重量缓慢还原。

要点:弯起时小腿举至与地面垂直为宜,不要超越,否则哑铃容易失去控,到最高点后用力挤压股二头肌并保持片刻。还原要缓慢,让哑铃有力地牵拉股二头肌。

3、坐姿腿弯举

孤立动作,赛前采用此练习可拉出“钢丝绳”般的股二头肌。

动作:坐在腿弯举机上,双脚踝反勾横杠,腰背靠紧靠板,双手握凳杠。小腿向后用力做弯举动作,到股二头肌收紧时稍停片刻,然后控制性缓慢向上还原。小腿向后弯曲用力时臀部不要离开坐垫,以免借车。

要点:弯举时大、小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60度,否则影响动作质量。小腿还原时两腿不要完全伸直,膝关节不要锁紧,以防损伤。

4、直腿硬拉

主要锻炼股二头肌和臀部肌群,它能使股二头肌达到极限伸展。

动作:两脚开立,双手正握杠铃同肩宽垂于体前,直膝向前屈体至上体与地面平行。然后下背部肌肉收缩用力,脊柱前挺,上拉杠铃成开始姿势。

提示:为使股二头肌得到充分刺激,采用与髋同宽的平行站立。要提高难度和强度,可采用垫木直腿硬拉。赛前练习可将杠铃改为哑铃,以刻画线条。

点击加载更多

简介

主动肌是多数与特定动作之起点与执行有直接相关的肌肉或肌肉群。例如在做哑铃弯举的时候,肱二头肌用力收缩弯举哑铃,那么肱二头肌就叫做哑铃完成动作的主动肌。

拮抗肌是人体肌肉中的一个部分,又称对抗肌。是在原动肌(主动肌)收缩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位于原动肌(主动肌)相反一侧并同时松弛和伸长的肌肉。

扩展资料

主动肌和对抗肌的应用

1、主动肌的应用

主、被动肌兼练法则,就是在练完主动肌以后,立即练被动肌。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基于一个实验:让肱二头肌练习达到非常疲劳的程度,然后采取三种恢复措施:

第一种是消极性的休息-完全不活动,第二种是积极的休息-参加其他活动,第三种是进行被动肌肱三头肌的练习。

2、对抗肌的应用

如完成屈肘动作中,原动肌为肱二头肌和肱肌,位于它们相反一侧的肱三头肌同时松弛和伸长,它是屈肘动作中的拮抗肌,反之亦然。拮抗肌和原动肌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对环绕关节运动的功能是统一协调的。

如在完成屈肘动作中,有赖于屈肌的收缩发动,同时也必须有伸肌的适当松弛、伸长相配合。在快速运动中,拮抗肌通常在原发运动之末的瞬间收缩,以防止原发运动的过度,使动作准确。

从这个意义上说拮抗肌的协调放松是原动肌完成某个动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拮抗肌的及时收缩也是准确完成某个动作的保证。练习各种动作时,初学者往往由于拮抗肌不能协调放松而影响动作的正确完成,同时也感到特别劳累。

小脑严重损伤的病人活动时,动作总是过头而不正确,就是因为在原发动作之末病人拮抗肌的兴奋往往不能及时发生而失去对原发动作的制动作用所致。

运动保健中为减轻肌肉痉挛、缓解肌肉酸痛、增加关节柔韧性,一般方法是使拮抗肌有力地收缩。拮抗肌的收缩以及拮抗肌收缩引起的交互抑制反射会使痉挛肌肉得到最大放松。

名词解释:RM·强度·重量,Repetition Maximum

通俗的说,在健身领域,“RM”是一个带有单位性质的词语,用于描述训练时应选择的重量是怎样一个度。

RM基本不单独使用,前面会接接一个数字,先举2个例子就大概能明白,稍后我们再细说:

例一:

例如教练说“二头肌弯举要达到理想的增肌效果,请选择10RM的重量,一组做10个,共做6组”——

这意思是说,为了让二头肌体积增加更快,建议你做弯举的重量选择弯举10次就举不起来的重量(这个重量就是10RM的重量),你每组以此重量弯举10次,练习6组。

由此可见,“RM”是一个相对于训练者自身的一个重量选择标准的表述方式,但同时有些时候RM也还兼顾表述了每组次数,这种时候往往是训练者的计划安排中力求每组都尽力,所以每组都是以xRM的重量直接练x次,因而我们可能听到有健友以这样的方式描述他的训练计划:

例二:

“打算用渐进的金字塔法则式的计划练胸:第一组14RM,第二组12RM,第三组10RM,第四组8RM,第五组6RM,第六组4RM”

这样的描述在这时候就等于说:

“打算用渐进的金字塔法则式的计划练胸:第一组14RM/14次,第二组12RM/12次,第三组10RM/10次,第四组8RM/8次,第五组6RM/6次,第六组4RM/4次”。

经过例一例二,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进一步详述“RM”是什么:

“RM”是“Repetition Maximum”的缩写,字面含义是“重复做的最大数值”,意译就是“最大重复次数”,结合数字x,就实际表示“能够重复练习x次的最大重量”,或“最多只能重复练习x的重量”。

比如对某训练者,30kg的重量进行二头肌的弯举训练,最多只能连续弯举6次就完全力竭,那么这30kg的重量对于该训练者的二头肌联系而言,就是6RM的重量。

由于无氧训练的参照体系大多都是以训练者本人为主,所以我们在做健身方面专业性的讨论时,用RM作为重量单位来讨论就比直接用kg(公斤)做重量单位来讨论更具广泛性。

简单的说,可以看作RM和KG(公斤)都是重量单位,只是一个是相对单位,一个是绝对单位。

有了RM,我们处于相同目标的计划对于不同的个人,就有了共同的探讨区域,比如一个体重72kg的健友,他弯举6RM的重量是30kg,而另一个体重60kg的健友弯举6RM的重量是12kg,虽然举起的绝对重量不同,但由于都基于RM沟通,他们俩还是可以无障碍的交流重量选择、组数安排等心得:60kg的健友发现自己按照16RM+12RM+12RM+8RM+6RM+4RM安排下来3个月的效果有明显提高,突破了之前的平台期,两人沟通后,可能72KG的健友发现自己按照16RM+12RM+12RM+8RM+6RM+4RM来安排也取得了很明显的提升。

希望你懂的了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82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