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文言文

张衡文言文,第1张

1 张衡传文言文直译

翻译: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 。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2 张衡传文言文整理

一、重点文言实词。

1公 连辟公府不就 (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 ,公将战 (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此指鲁庄公。

)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 便可白公姥 (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 (形容词,公家的。

)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 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3 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名词,证据,征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表现。 )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动词,出征。

) 旁征博引 (动词,寻求,搜集。 )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动词,征收,征取。

)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4 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5 精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形容词,精心。 ) 以精铜铸成 (形容词,精纯。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形容词,精锐。 ) 三打白骨精 (名词,精怪。

) 殚精竭虑( 名词,精力,精神。) 6 施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 靡计不施,迄无济 (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 动词作名词,恩惠。 ) 何施之为( 动词,报答。

) 7 关 施关发机 (名词,枢纽,关键。 )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 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

) 赢乃夷门抱关者 (名词,此用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8 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名词,器件。 ) 衡善机巧 (名词,机件。

) 其牙机巧制 (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名词,关键。

) 此子机变 (形容词,灵活,机灵。 )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 日理万机 (名词,事务。) 9 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 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 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 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 附庸风雅 (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 二、重点文言虚词。 1 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

/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

/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

/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

/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

/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 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3 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三、词类活用 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 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同上。

) 妙尽璇机之正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 大将军邓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 四、古今异义词 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义:不可以。

) 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 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 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 寻其方。

3 张衡传文言词语要张衡传的一些文言词语特殊句式,特别是上课的时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6)状语后置 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 记得给分偶。

4 翻译古文《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 。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

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 。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

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

(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 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汉光武喜欢符谶,以至后来的显宗、肃宗也就继承效法他。

从汉光武复兴汉王朝之后,儒生争相学习图谶和纬书,加上还附以迷惑人的邪说。张衡认为图谶和纬书虚假荒谬,不是圣人的法规,于是给皇帝上疏。

…… 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

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

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著《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其他儒生的说解没有区别。又想继承孔丘研究《易经》的《彖》、《象》等篇的残缺部分,但终于没有完成。

所著的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共三十二篇。

5 张衡传原文

张衡传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

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

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 。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

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 。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

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

(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汉光武喜欢符谶,以至后来的显宗、肃宗也就继承效法他。

从汉光武复兴汉王朝之后,儒生争相学习图谶和纬书,加上还附以迷惑人的邪说。张衡认为图谶和纬书虚假荒谬,不是圣人的法规,于是给皇帝上疏。

……。

6 张衡传文言词语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4)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7 文言文从那些方面介绍了张衡的成就

《张衡传》这篇文言文,主要从科学技术、文学创作、政治才干等方面介绍了张衡的成就。

在科学技术方面,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4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

在文学创作方面,张衡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抵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

在政治才干方面,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之后,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8 古文张衡传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属zhǔ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9 文言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张衡的成就

文言文《张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了张衡的成就。

1、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在第二到第四自然段,作者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

张衡在科技上的成就

2、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3、张衡在文学上的成就。“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介绍《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张衡传

 南北朝: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注释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版)。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

 南洋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

 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京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遂:于是。

 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

 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

 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于:比。

 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尚:矜夸自大。

 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年-年)。

 连辟公府不就:连,屡次。辟,(被)召请(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不就:不去就职。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日久,时间长。

 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贵族。

 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

 逾侈:过度奢侈。

 乃:于是,就。

 拟:模仿。

 班固(-):字孟坚,东汉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

 《二京赋》:指《西京赋》《东京赋》。

 因:介词,通过。后省宾语“之”。

 以:连词。

 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

 精思傅会:精心创作的意思。

 乃:才。

 邓骘(zhi):东汉和帝邓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安帝管理政事。

 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奇,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奇:奇特,少有的。

 累召:多次召请。应:接受。

 机巧:设计制造机械的技艺。巧,技巧技艺。

 致思:极力钻研。致,极,尽。

 阴阳:指日月运行规律。

 历算:指推算年月日和节气。

 于:对于。于……:介宾短语后置,译时提前作状语。

 雅闻:常听说。雅,副词,素来,常。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

 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

 特征: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为的与平常的乡举里选相区别,故称特征。

 拜:任命,授给官职。

 郎中:官名。

 再迁:再,两次。迁,调动官职。

 太史令:东汉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与西汉以前掌管天象历法兼有修史之责的太史令职责不完全相同。

 遂乃:于是就。

 研核:研究考验。

 阴阳:哲学名词,指两种对立的事物,如日月,寒暑等,这里指天象历算。

 妙尽:精妙地研究透了。

 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

 正:道理。

 浑天仪:一种用来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的天球仪。

 《灵宪》:一部历法书。

 《算罔》:一部算术书。

 详明:详悉明确。

 再转:两次调动官职。第一次由太史令调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又调任太史令。

 复:又。

 当世,指权臣大官。

 辄:常常,总是。

 积年:多年。徙:指调动官职。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自;自从,表时间。

 阳嘉: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公元--)。

 候风地动仪:测验地震的仪器。据竺可桢考证,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

 以:用。

 员径八尺:员径:圆的直径。员,通“圆”。

 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隆,高。

 尊:同“樽”,古代盛酒器。

 饰:装饰。“饰”后省宾语“之”,“之”代候风地动仪。

 以:用。据有人研究,候风地动仪外部八方书写不同的篆文以表明方位,脚部装饰山形,东南西北分别绘画代表四方的龙朱雀虎玄武(龟蛇)。

 都柱:大铜柱。都,大。“都柱”就是地动仪中心的震摆,它是一根上大下小的柱子,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便倒向哪边。傍,同“旁”,旁边。

 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拔动机件,意思是每组杠杆都装上关键,关键可以拨动机件(指下句所说的“龙”)。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龙,指龙形的机件。首,头。

 下有蟾蜍(chánchú),张口承之:下,指龙首下面。蟾

 牙机巧制: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

 尊中:酒樽形的仪器里面。

 覆盖周密无际:指仪器盖子与樽形仪器相接处没有缝隙。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地动,地震。则,就。振,振动。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机发:机件拨动。

 而:顺承连词,不必译出。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激扬,这里指声音响亮。伺者,守候观察候风地动仪的人。

 发机:拨动了机件。

 七首:指其余七龙之首。龙首,互文,都指龙首。

 验之以事,即以事验之:验,检验,验证。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在,可译为“在……中”。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尝,曾经,曾有一次。而,可是。

 驿:驿使,古时驿站上传递文书的人。

 至:指来到京师。

 果:果然。

 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陇西县一带。“陇西”前省介词“于”(在)。

 于是皆服其妙:其,它,代候风地动仪。妙,巧妙,神奇。

 乃:便。

 地动:地震。

 所从方起:从哪个方位发生。

 时:当时。损:。因:于是。

 迁:升迁。

 帷幄:指帝王。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称。

 讽议: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

 左右:身边。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尝,曾经。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

 目之:给他递眼色。目:名词活用为动词。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谗:毁谤。

 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永和:也是东汉顺帝的年号(公元-)。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时,当时。国王,即河间王刘政。典宪,制度法令。

 豪右:豪族大户,指权势盛大的家族。

 不轨:指行动越出常轨的事,即违反法纪的事。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官员初到任。治威严,树立威信。治,整治。整法度,整顿法纪制度。

 阴知党名姓,一时收禽:阴知,暗中察知。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肃然,这里是敬畏恭顺不敢为非做歹的意思。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hái)骨: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尚书,官名,不同朝代的尚书职权不一样,东汉时是在宫廷中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zú)。卒:死。

  鉴赏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之中,有日天地黑,无风海生浪,所以他先是不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顺帝“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避其锋芒,巧为应对。即令这样,那帮阉竖还“共谗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种政治漩涡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确实是“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而要“常思图身之事”。当他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还乡了。从他的《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中,都看出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有为的学者,在当时内心的苦闷,无力除恶,无法避祸,只有独善其身了。

 叙术业,显示其卓著的成就。张衡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诗赋、绘画方面成绩斐然。郭沫若曾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亦所罕见”,“万祀千令,令人敬仰”。范晔为之作传时,既要顾及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文中以“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贡献,而重点写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张衡首创,在科技居重要地位。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详明介绍。“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着一“神”字,极写仪器功效。“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表明此乃史无前例的独创。更用京师学者最初“咸怪其无征”,后来“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细节,充分证明了张衡“妙尽璇机之正”的“妙”,“善机巧”的“善”。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精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范晔之所以能“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就在于抓住了总纲领,并内蕴着相互关系。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他的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本文除揭示了张衡多方面事迹的内在的联系外,善于剪裁也是使本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写“善属文”,就以写《二京赋》为主,略涉《思玄赋》,其他甚至不提及;写“善机巧”,以详写候风地动仪为主,其他科技成果则为辅;写“善理政”,以整治法度、收擒党为主,请求辞职、上调擢升则为次。在文学、科学、政事三方面,都体现了他“从容淡静”的个性,又突出了“善机巧”的特点,使张衡这么个伟大的形象辉耀于读者面前。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作品鉴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如候风地动仪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说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简得体,伸缩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张衡简介: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正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在地震学,重视观测实践,亲自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检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但先进出土的候风地动仪并不是张衡所制作的,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照图像仿制的在汶川、玉树等地地震时龙头嘴里的珠子并没有掉落,据说司南也是仿制的)

在地理学,绘制有完整的地形图,并制造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

在气象学,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制成能飞行数里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亲自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角分24角秒。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 500颗。主张历法改革应以天文观测的结果为根据,有力地反对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的以图谶之学来附会历法的做法。

还制造出瑞轮荚,瑞轮荚是张衡别出心裁创造的自动日历,它模仿神话中奇树蓂荚的特征,靠流水作用,从每月初一开始,一天出现一片叶子,到满月出齐15片,然后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为止,循环开合。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尧帝时天文历法的进步。张衡的机械装置就是在这个神话的启发下发明的。听谓“随月盈虚,依历开落”,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今钟表中的日期显示。

在数学,著有《灵宪》,《算罔论》,计算出圆周率在31466~31622,求得π=10(=31622)。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文学,有《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归田赋》,《同声歌》,《思玄赋》等。

在艺术,居东汉六大名画家之首,张衡、赵歧、刘褒、蔡鱼、刘旦、杨鲁。

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张衡的著作有《张河间集》收入清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后人将月球背面的月面经度东112度、月面纬度北19度的环形山及小行星1802号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和张衡小行星以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1 文言文中表示官员的字或词

在中央: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侍中,侍郎,待诏,尚书令,中书令,中书舍人,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太史令,平准令,太尉,中尉,卫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将军,宗正,将作大匠,将作少匠,大司马,大学士,司农,司徒,司空,节度使,宣抚使,枢密使,按察使,布政使,提刑使,转运使,都指挥使,指挥使,参知政事,羽林监,骑都尉······在地方:刺史,太守,郡丞,县令,县丞,都尉,县尉,校尉,知州,知府,知县,总督,巡抚,道台,都统,提督,总兵······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官名都不太一样,多的数不过来,这只是一部分而已,。

2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3 文言文中表示官员的字或词

在中央: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侍中,侍郎,待诏,尚书令,中书令,中书舍人,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太史令,平准令,太尉,中尉,卫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将军,宗正,将作大匠,将作少匠,大司马,大学士,司农,司徒,司空,节度使,宣抚使,枢密使,按察使,布政使,提刑使,转运使,都指挥使,指挥使,参知政事,羽林监,骑都尉······在地方:刺史,太守,郡丞,县令,县丞,都尉,县尉,校尉,知州,知府,知县,总督,巡抚,道台,都统,提督,总兵······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官名都不太一样,多的数不过来,这只是一部分而已,。

4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 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

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5 任用官职 有哪些词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释义:最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释义:不久(我)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 3、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释义: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4、出:京官外调。 如《张衡传》: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释义: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

5、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释义: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

6 求解文言文 中 表示 官职升迁 之类的 字或词 的总结 尽可能全一点哦

1 贬:降职。

《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2 谪:被罚流放贬职,相当于贬。

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 徙:调职,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后汉书·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

“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 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5 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6 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 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8 辟(bì):征召。《晋书·谢安传》:“处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9 举:推荐,推举。多用于布衣做官。

李密《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10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用法较复杂,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常用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后汉书·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

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11 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降级授职叫“左除”。

《新唐书·王薛马韦》:“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12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13 坐:因犯……罪或错误。

《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14 出:指出京受任。

《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 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6 擢:选拔,提拔。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17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梁启超《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18 黜:废免,革职免官。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黜”与“贬谪”意义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9 罢:解除官职,罢免。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0 去:卸职。《后汉书·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1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2 赏:指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梁启超《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23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24 放:①贬谪放逐。《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也指京官调任外地。梁启超《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25 复:恢复官职。高启《书博鸡者事》:“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26 致仕:辞官归居。《公羊传·宣公元年》:“古之道不从人心,退而致仕。”

27 起复:恢复原职务。《旧唐书·王琚传》:“二十二年,起复右庶子,兼州刺史。”

28 进:进用,一般用于较高职务追加。《新唐书》:“进太子少保。”

29 封: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苏洵《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

30 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31 免:免职,罢免。

《汉书·文帝纪》:“遂免丞相勃,谴就国。”32 夺:罢免官职。

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协服,夺其官。”33 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

李鸿章《与兄李瀚章书》:“今中朝倚眷复隆,弟力加怂恿,四月再请开缺。” 还有:“以荫补+官名”指“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官名”; 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褫:撤职查办; 量移, 调的比原职稍好;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权:临时代职; 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信印。

7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什么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

1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3 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 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 授:授予官职。

6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7 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8 复:恢复原职务。

9 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10 仕:做官。

11 任:担负、担任

12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13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14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15 窜:放逐、贬官。

16 免:罢免官职。

17 夺:削去,罢免。

18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9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8 古文中表示官职升迁和贬降的词语

除:即拜受官职。

拜:授予官职;任命。

陟(zhi,音治):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擢:由选拔而提升。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臣子官职官衔或爵位。

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谪:降职,往往指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放:即放逐。

黜:贬斥,废除,降官的意思。

出:即“出任”可以由家居而出任官员,也可以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员。

徙、转:一般调职。

征、辟:征召贤士为官。

9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 ppt

、授职荐举:

任:担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毅内谋(毅蒙毅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拜授

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卿《廉颇蔺相列传》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知名士充任官员古写着徵现简化征

公车特征拜郎《张衡传》;

赵相征至安乃使复召赵王《史记?吕太本纪》

召:征召累召应《张衡传》

辟:音bì,征召由央官署征聘向荐举任官职

连辟公府《张衡传》;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荐:推荐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古写着荐现简化荐

尚书同郡杨乔书荐曰《孟尝传》

举:推荐推举指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

举孝廉行《张衡传》;

傅说举于版筑间,胶鬲举于鱼盐,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孟?告》

起:起用任官职或重新启用任官职鲁居丧服阕起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提:提拔(魏收)提奖辈名行先浮华轻险徒虽才能弗重(名行:名望德行)《北史?魏收传》

拔:提升没官职山涛(名)作冀州(官)甄拔三十余李白《与韩荆州书》

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土、封号或爵位 劳苦功高未封侯赏《鸿门宴》;(陈涉曰)六君我能封使秦尺土封立弟王(例封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军功封定阳《指南录序》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式任命选博士谏夫通政事者补郡守相望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传》补:任愿令补黑衣数《触龙说赵太》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爵位步夫卒追赠皇《三志?吴书?吴主传》

赐:赏赐功臣爵位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八月初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铨:铨选选拔翁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父亲做吏部官)《记王忠肃公翱事》

策:策试尝策孝廉《孟尝传》

衡:权衡比较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部门汝若居铨衡举辈《晋书·良吏传·吴隐》

选:推选选广少傅《疏广传》

进:引荐、进荐古君进礼《向雄传》

二、提升官职:

擢:原官提拔擢军(军:武官名《汉书?赵充传》);

升:升官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拔擢:用于由低级高级升迁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

进:用于较高职务于忌进孙于威王《史记?孙膑传》

起复:恢复原职务雨村道:说何尝事关命蒙皇隆恩起复委用竭力图报岂私枉实忍《红楼梦》第四《薄命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皇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谭嗣同》;孝文帝说超迁岁至太夫《史记?贾谊传》

三、调职务:

转、移、调、徙:般转任改任调调迁再转太史令衡慕世所居官辄积徙《张衡传》;圣河南诸县盗转运使奏移渑池尉《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调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徙王信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迁:调官职般指升官进转博士数迁朔刺《汉书?翟进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公车特征拜郎再迁太史令《汉书?张衡传》

:指京受任永初河间相王骄奢(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相)《张衡传》

改:改任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

放:外放外调既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六、 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95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