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这个事情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哥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娶妻吕雉 吕雉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沛县定居,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刘盈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她嫁给了张敖。 起兵反秦 斩断白蛇 刘邦斩蛇碑 刘邦斩蛇像 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挚友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前209年10月,刘邦已经有48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籍和叔父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市)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在项梁死后,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大破秦兵。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率大军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国至此灭亡,共立国15年,47天。 立足关中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在鸿门宴上,刘邦表现出现了极高的沉着与冷静。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的力保之外,关键是刘邦的冷静与沉着。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称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怀王熊心被尊为义帝。 楚汉相争 会战项羽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公元前206年1月,项籍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谢罪。不久,项籍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春,项籍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却将其发配到了江南,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同时分封18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籍。项羽亦率军东归。6、7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籍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11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籍,拉开了4年楚汉战争的序幕。 初战彭城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乘项籍在齐国停留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彭城。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3万奔袭,歼联军30余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反楚联盟瓦解。 争夺成皋 同年6月,刘邦到达荥阳,击败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7月,刘邦派兵攻废丘,迫章邯自杀,解除了后顾之忧;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公元前205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项籍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河南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籍南下。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 (今江苏邳州南) 。项籍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公元前204年7月,项籍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霸王别姬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公元前204年11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 项籍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籍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10月,项籍引兵东归。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公元前203年11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逼项籍自刎于乌江 (今安徽省和县境) ,终于结束了为期4年的楚汉战争。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1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前军先诈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26骑了,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项羽带着26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东)。 称帝建汉 在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极大典,定国号为汉。 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后来,刘邦迁都长安是因为一个叫娄敬(因被赐姓刘,又称刘敬)的士卒的提醒,娄敬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为什么无赖刘邦能成为开国皇帝
这就是在没有宪法这个规范国家最高权力归属的法律以前,政治领袖争夺国家最高权力时所展现出来的景象。由于没有宪法的规范,往往是那些最邪恶、最狡猾的人能够夺得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最高主宰。
为什么像刘邦这样的无赖能成为开国皇帝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因为刘邦打败了项羽而愤愤不平。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甚至还写下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著名诗句以表达对项羽的崇敬和惋惜。
刘邦的人品与项羽相比的确让人不敢恭维。说几件小事看看刘邦的德行。
有一次,刘邦被追兵所迫,为了减轻车载重量,刘邦便几次将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和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推下车子,只顾自己逃命。
项羽抓到了刘邦的父亲,将他押到了两军阵前来要挟刘邦,哪知刘邦根本不予理会。刘邦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杀你的父亲,也分给我一杯汤喝!但项羽最后并没有杀掉刘邦的父母和妻子。
在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有一次,一个大臣去见他。按理接见大臣也要庄重一些,可这时刘邦正玩着高兴,搂着一个女子在那里戏耍,全然不顾大臣的光临。气得大臣回头便走。刘邦放下女子便去追那大臣。追上大臣后,刘邦将大臣按在地上,骑在大臣的脖子上,问:你看我如何?大臣说:我看你就是桀纣一类的君主。
刘邦瞧不起儒生,竟拿起儒生的帽子往里面撒尿。
就是这样一个痞子模样的家伙竟然开创了四百年的大汉江山。这还不是个别的特例。实际上,很多开国君主在某些方面也都与刘邦类似。
为什么像刘邦这样的无赖能成为开国皇帝?
原因在于刘邦角逐的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最高权力之争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任何规则的约束。无论你依靠美德、依靠欺骗、依靠战争,还是依靠残暴,无论采用什么办法,只要你能夺得国家的最高权力,你就赢了。你取得了最高权力,也就取得了制定规则的权力,正义不正义都由你来确定。皇帝之上再也没有权威来裁决和评判最高权力的取得是否合法。项羽败了,败了就败了。项羽找不到地方去说理。
没有任何权威的约束,只有那些最狡猾、最不择手段的人才能在角逐中最后取得胜利。我们可以理解,道德也是一种规则,也是一种约束。一个有着严格道德戒律束缚的人与一个敢于摆脱任何道德束缚、不择手段的人相比较,谁有可能获胜?当然是前者。
当然,并不是所有开国皇帝一出场就表现出无赖的嘴脸。如果人们一下子就看出你是个无赖,跟你干毫无安全感,那也就没有人会追随你。美德毕竟对人是有感召力的。还是马基雅维里分析的好:君主应当装作是一个集美德于一身的人:孝顺、忠实、信义、慷慨……;但是,一旦情势需要,君主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所有道德的限制。
这就是在没有宪法这个规范国家最高权力归属的法律以前,政治领袖争夺国家最高权力时所展现出来的景象。由于没有宪法的规范,往往是那些最邪恶、最狡猾的人能够夺得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最高主宰。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还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走义,反对秦朝的暴政,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在吴起兵,刘邦在沛县起兵。项羽在钜鹿跟秦军大战一场,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刘邦则领军先进关中,占领了秦的首都咸阳。
刘邦进入咸阳后,封好宫中的财宝和府库,退驻灞上。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宣布废除秦朝的苛法,深得关中人民拥护。这就是我国历史有名的“约法三章”。
项羽听说刘邦先到了关中,极为不满,带着40万大军打进关中,要与刘邦决战。那时项羽率大军驻在新丰鸿门,刘邦领10万军驻灞上,两军相距40里,刘邦听说项羽要来进攻,亲自到鸿门会见项羽,以此表白自己没有同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席间,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羽的堂弟项庄舞剑,以助酒兴为名,企图杀掉刘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但项羽的叔父项伯拔剑起舞保护刘邦,又用“大义”斥责项羽,才使刘邦安全回到自己的营地。这就是后人经常引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的由来。后来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自号为西楚霸王,楚汉相争的局面开始了。
楚汉之战,历时达5年之久。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约韩信、彭越等各路大军合力威逼项羽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使项羽处于汉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夜里,刘邦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以以汉军已把楚国占领了,焦虑忧愁得在帐中饮酒解闷,最后演出“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
刘邦打败项羽以后,于公元前202年10月,在定陶附近的汜水南岸正式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西汉王朝。
不久,刘邦在洛阳南宫大摆宴席,庆贺胜利。庆功宴上,刘邦道:“论足智多谋,运筹决策,我不如张良;论坐镇后方,安抚人民,筹措粮饷,我不如萧何;论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出色的人才,而我能使用他们,所以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信用,所以被我们打败了。”刘邦这席话充分体现了他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敢于大胆使用人才的宝贵思想。
刘邦做皇帝以后,令萧何制订汉律,令叔通制礼,并因袭秦朝的官制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西汉政权,刘邦把主要力量放在消灭异姓诸侯王上。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先后消灭了与之反目的韩信、彭越等几个异姓诸侯王。与此同时,刘邦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并与臣下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以同姓诸侯王作为中央政府的藩卫,巩固刘氏的一统天下。
刘邦极力扶植地主阶级,下令让以前的地主“复故爵田宅”,又使大批功臣、贵戚得到爵位和封邑,成为新兴的地主阶级,以此扩大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面对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的局面,刘邦采取了一些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刘邦下令减轻田租,十五税一;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奖励生育,免除生男孩人家的徭役两年。刘邦还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人征收重税,禁止商人做官、衣丝、骑马、乘车和携带兵器,限制商人对农民的兼并。刘邦在经济上采取的这些措施有利于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公元前200年,因匈奴不断侵犯北部边境,他曾新率大军到平城准备出击匈奴,却不幸被匈奴围困,不战退回。刘邦感到当时的军力还不能足以对付匈奴,于是,用娄敬之计,取“家人子”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丝绸、粮食,并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汉初,刘邦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缓和了汉与匈奴的矛盾,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必要的安定局面。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刘邦率军讨战,大破之。
公元前196年,刘邦病死。但刘邦建立的汉朝又延续了几百年,而汉人也成为世界人民对中国人的称谓。
今天我们闲说下刘邦,大家都知道,刘邦年轻那会儿是个混混,除了泡二手女人,就是在沛县游手好闲甩大鞋虚度光阴。他不喜欢劳动,连刘老爹都嫌弃他是个无赖,哥哥嫂嫂也不待见他。
在秦末乱世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年代,有本事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看似一无所长的刘邦却成就了千古帝业?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西汉开国后,刘邦论功行赏,大摆御宴和大家举杯共饮,他问大家为什么他得了天下,而项羽失了天下?于是他甩出了那个著名的论天子得天下之道。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运筹帷幄方面,他的确不及张良,做后勤或安抚百姓,他真的没萧何做得好,而上前线打仗,他更不如韩信。
刘邦这个人,即使做了皇帝,他也能认清自己。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他自己水平了了,但他会使用有水平的人为他各司其职,他组建了一个优秀的精英团队,为他开创霸业。
比如,萧何曾是沛县的机关干部,却主动为刘邦效力,一步步把他推上位。从泗水亭长、沛县县令、沛公到西汉的帝王。建国前萧何一直负责总后勤,为军队提供军需,还在后方为刘邦经营着稳定的根据地。建国后,为西汉制定律例,鞠躬尽瘁。
张良半路跳槽过来的,却深得刘邦赏识信任和重用,他为他出谋划策,甘心做他的智囊,倾尽全力。
韩信,也是半路加盟,才跳槽过来时,刘邦只安排他做了治粮都尉,韩信感觉不对口得不到重用跑了,萧何月下追回来后,说韩信是个优秀的将才可以帮刘邦打天下,刘邦就采用了萧何的建议,设坛拜将,重用韩信。韩信戎马天涯,浴血沙场为西汉打下半壁江山,虽然后期因功高震主被杀。
刘邦和项羽PK这些年,他每每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不是被烧了粮草,就是被追得亡命天涯。但是刘邦这个人特坚强,心理素质极好,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论处境如何艰难,他从没有放弃过。比如彭城之战后,刘邦只率十几个随从逃亡,半路搜罗了些散兵游勇,在荥阳又和项羽展开拉据战。直到垓下之战后,打败项羽后胜出。
仅从汉初三杰的安排和使用上,就可以看得出刘邦出色的领导才能。而且他用人不拘一格,不管是嫡系还是后来的,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比如陈平、韩信都曾在项羽麾下做过,刘邦并不计较。
比如雍齿,在刘邦力量最薄弱最困难的时候,他背叛了刘邦,后来又投了回来,刘邦一点也不计较,开国后论功行赏照样把他封侯。
他知人善任,能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人才,把最合适的人才安排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使得这些人才都能最大化展现自己的才华,为他效力,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这个团队,最后成就了刘邦。
刘邦有优秀的品格,宽阔的胸怀,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能屈能伸,面对艰难困苦从不言败。
他有理想,身在微末,却有“大丈夫当如此也”的理想,有道德,讲义气,够朋友。去咸阳服徭役时,他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放走了同行的劳工,而自己被逼落草芒砀山。在山上的艰苦日子,他能和士兵们在一起,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
自己的力量很微弱时,他懂得低下头,蜗居在项梁的屋檐下,靠别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队伍,他能放下得自己,韬光养晦强大自身。
而且刘邦拥有出色的领导才能,象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所以,他仅用七年时间就完成了一个草根到一代帝王的华丽变身。
发迹于“市井”,但却无“市井之志”,发迹之前“无所依赖”,但却拥有足够的才华可供依赖,这便是刘邦,也是刘邦的成功之道。
首先,虽发迹于“市井”,但却无“市井之志”。
司马光在评价淮阴侯时,说韩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所谓“市井之志”,便是“乘时以徼利”,用七零八零九零年代的流行语来说,便是“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的心思,韩信有,项梁有,陈胜有,刘邦却没有。
同样是送徭役到几千里外服役,陈胜想的是怎么让徭役为己所用,刘邦想的是让徭役少遭点罪,这便是差距,人格上的差距,刘邦性格上“喜施、意豁如也”,喜欢周济人,凡事看得开,这是刘邦能聚人能得士、百折不挠的原因。
刘邦没有“市井之志”,刘邦有的是“大丈夫当如是”的远大志向,刘邦想做秦始皇。正是这样的远大志向的驱动,使刘邦不满足一个小小的沛公、小小的汉王,从而击败了看上去无比强大的霸王项羽。
其次,刘邦虽然没有财产、血统、家世可以依赖,但刘邦有才华。
与田儋、魏豹、项羽等诸侯王比起来,刘邦既没有田儋那样的财产可以依赖,也没有魏豹那样的血统可以依赖,还没有项羽那样的家世可以依赖,跟他们比起来,刘邦当真是一个“无赖”,韩信一般的“无赖”,与韩信类似,刘邦之所以能够崛起,靠的不是财产、血统、家世,而是才华。
刘邦的才华,在治国上,不如丞相萧何,但强于绝大多数职业官僚,在谋略上,不如留侯张良,但强于绝大多数谋士,在治军上,不如淮阴侯韩信,但强过绝大多数将军、诸侯,这就足够了,这样的全面手,如不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就太奇怪了。
总而言之,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视野没受出身限制,二是个人能力特别强。
一、楚汉相争中的两大主角 项羽和刘邦在中国历史上,是楚汉相争中的两大主角,项羽是锐不可当的27岁霸王,刘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项羽乃名将之后,刘邦为默默无名的农家子弟;项羽受过严格的大将训练,刘邦本身非将才,集结的亦多乌合之众;后项羽宰制天下, 声势如日中天,而刘邦仅被封为汉王,所据之地偏远险阻。然而,历史的转轮却出现了强弱悬殊的戏剧性大逆转:项羽以32岁的英年兵败自刎,全盘皆输;刘邦则承袭了秦始皇的大一统格局,尽收天下,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这场被称为「猛狮与胡狼」之争的历史对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何会成为后人一再回顾的经典教训? 二、他们共同特点是敢作敢为,化危机为转机 他们共同的的特性:有敢作大梦的大器量、不在乎世俗评价的大胆行为、过人的包容力和忍耐力、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但为什么他们的际遇有如天壤之别? 项羽——缺乏耐心,眼高手低,但他自信心强,做事积极。 刘邦——我行我素,喜欢吹牛,但他慷慨好施,善交朋友。 项羽的失败,正是过份依赖军事的结果。他出生将门贵族,崛起于秦始皇大秦帝国动荡之际,他拥有用兵如神的军事天赋,在短短三年内,率领五国联军直入秦都咸阳,终结了大秦帝国,以霸王之名威震宇内;他凭着天赋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在他二十七岁起,就逐步立下惊人的战功;他用兵别有洞见,敢于行险,善于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士卒的心,形成强大实力。他本应成为秦始皇之后下一个掌控天下的人,然而,与年长一倍、出身草莽的刘邦对峙争峰数年后,在「楚汉争霸」中,却让他尝到一败涂地的四面楚歌滋味。他虽善战,政治谋略却不敌老谋深算的刘邦,灭秦之后一连串失策的扰民、焚宫、封王、杀义帝等举动,引发了四起的民怨及诸王叛乱,终于让长于收买人心的刘邦羽翼丰满,布下牢不可破的圈套,霸业昙花一现,功败垂成。却出现全盘皆输的大逆转 刘邦高明的地方在知人善任,宽宏大量,宁愿斗智而不斗力。这正是刘邦能够从风起云涌、诡谲多变的时代里脱颖而出的原因。 三、项羽失败的原因 一、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 读 司马迁《史记》得知: 项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这一失败看出项羽是一个在政治上看不清方向认不清真假的人,又在险境中不能急中生智,化险为易的人,怎么能领导众人走向成功呢? 二、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 1、目光短浅、自满自得 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细读史书可知,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 2、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且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 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丰鸿门。闻刘邦欲关中称王,项羽大怒,欲以四十万大军击压刘邦十万军。刘邦恐,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卑曲称臣,高颂项王。项羽显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这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 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 既灭秦。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这样的例子不必一一列举下去。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他的致命伤。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不过是一名强悍的勇士而已。 四、刘邦取胜的原因: 一、以名人为榜样,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追求人生的高度,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最重要原因。 1、工于心计,善于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请看刘邦。他天生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他的出身极其普通,其名子不为世人知这与项羽的名将后裔身份。在一贯重视光环和背景的人们心目中,刘邦显得黯淡,这使得二人在刚起兵的时候,刘邦只能落个从属的地位。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刘邦从信陵君那里学到了很多优良品,例如,他学到了用笼络手段壮大力量的方法。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善于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史记载:刘邦先行入关后,项羽闻讯,欲击之。是时,刘邦自忖以十万军不敌项羽之四十万军,乃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恭敬地"以兄事之",并"奉卮酒为寿",与之约为婚姻。项伯遂感于厚爱,力劝项羽"善遇"刘邦,并于鸿门宴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杀"邦"计划全盘落空! 从表面看,刘邦似乎无甚特殊才能,但其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以一个平民出身的"浪子",团结着一大批才高气傲的谋士、将军为之效力,岂一般的手段所能致? 二、宽容、仁慈、有大胆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史记载:汉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以己之短敌彼之长,这样的傻事,刘邦自然不会做。 攻打宛城时,为免强攻损兵之弊,刘邦听从陈恢的建议,许原宛守为殷侯(相当于现 四、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 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 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秦人更加高兴了,唯恐沛公不为王。这一点,聪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刘邦的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变得很能克制自己。这与项羽每攻城破镇后遂"收其货宝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了做成大事,刘邦常能忍受相当的痛苦,做出惊人之举。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刘邦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惊怒,要胁计划因之破产。 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值得深悟之。 人生在世,谁无理想?谁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谁不渴望自己成功。我们不妨以项羽为鉴,学一学刘邦,探索人生成功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