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泰 文言文翻译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
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
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
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
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
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2 夏元吉 文言文阅读原文翻译夏原吉,字维哲,他的祖先是德兴人。
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
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
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做户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调任他任左侍郎。
浙西发大水,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永乐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谋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
治水完毕,他回到京城。永乐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
有两个禁卫军官冒领月俸,皇帝要斩他们。夏原吉说:“这个不合法律,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将施加什么刑罚呢?”皇帝于是停止了斩他们的诏令。
明宣宗三年,随从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而且犒劳了将士。
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同在朝班的官员有优点,他就采纳接受;有的人有小过失,他一定为他们掩盖不张扬。
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夏原吉说:“别害怕,脏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磕头请求死罪。
夏原吉不追问,自己入朝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换了文书。吕震曾排挤夏原吉。
吕震为他的儿子请求官职,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为他向朝廷请求。平江伯陈 起初也厌恶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 有才能。
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不曾发怒。开始在脸色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
他曾经夜晚审阅记录罪犯口供的文书,拍着桌子叹息,笔要下落总是停止。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执行死刑的奏章啊。”
有一次他与同朝班里的官员到别的地方饮酒,晚上回来时赶上下雪,经过宫门,有人想要不下马。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堕落。”
他谨慎如此。
3 清贫自守文言文翻译田豫,字国让,渔阳郡雍奴县人。
刘备投奔公孙瓒,田豫当时年纪还少,自己托身于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刘备任豫州刺史,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请求回乡,刘备涕泣着与他告别,说:"只恨不能与君一起建立大业。
" 公孙瓒命田豫为守东州县令,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余人前来进攻。众人恐惧,准备投降。
田豫登上城墙对王门说:"你受到公孙将军厚待,却离开他,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如今却回来为敌,这才知道你是个犯上作乱的人。人们虽然只有提瓶打水的才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
我已接受了公孙将军的委任,你为什么不赶紧来进攻?"王门惭愧地退走了。公孙瓒失败后,鲜于辅为属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与田豫素来关系很好,任命田豫为太守府长史。
当时群雄并起,鲜于辅不知依从谁好。田豫对鲜于辅说:"最终能够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
应该赶紧投奔他,不要等着以后遭祸。"鲜于辅听从了他的建议,因而受到曹操的重用和封官、尊宠。
曹操召田豫为丞相府军谋掾,任命为颖阴、郎陵令,迁升为弋阳太守,所到之处,都得到很好的治理。 鄢陵侯曹彰征讨代郡,以田豫为相。
军队进抵易水北岸,敌人埋伏下骑兵偷袭,军人乱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田豫根据地形,用战车围绕成圆形战阵,弓弩手拉满弓守在里面。
胡人攻不进来,便溃散了。大军乘势追击,大破敌兵。
田豫于是挥兵前进,平定了代郡,这些都是田豫谋划的。 又迁升为南阳太守。
先前,郡里人侯音反叛,率众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给南阳造成极大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
田豫召见全体在押囚犯,加以安慰晓谕,为他们指明悔过自新之路,打开刑具,一次全部释放。各位囚犯都叩头感恩,希望为田豫效命,当即互相转告,各部盗贼一天之内便都解散了,郡中得以清静安定。
田豫如实向上汇报,曹操予以表扬。 太和末年,公孙渊在辽东反叛,魏明帝要征讨他,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中领军杨暨推举田豫,于是使田豫以本官统帅青州的各路军队,假予符节,前往讨伐。
正值吴国派使臣与公孙渊相勾结,明帝国为贼人众多,又要渡海,诏令四豫停止出兵。田豫估计,贼人船只将要返回,正是年底风急的季节,一定惧怕风高浪大,东面又无岸可依,肯定要到成山。
成山没有藏船的地方,只好依傍岸边行进。他观察好地形,在各个山岛的险要之处,布置军队防守,他亲自到成山,登上汉武帝所建的楼观。
贼人返回时,果然遇到大风,船只都触山沉没,飘荡到岸边,无处逃窜,全为田豫布置的将士俘虏。当初,各位将领都笑他在空地等待贼人,及至贼人惨败,都争相执行他的计划,请求入海夺取飘泊的敌船。
田豫生活俭朴清贫,朝廷给他的赏赐都分发给部下将士。每次胡人给他个人送来礼品,都登记好收入官府,从不拿到家里,因此他家中常常贫困。
他虽然性情孤傲,与他人很少来往,但人们都很看重他的节操。嘉平六年,朝廷发布诏令褒扬,下令赐给他的家属钱谷。
正始初年,迁升为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官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多次请求退职,太傅司马懿认为田豫年纪正壮,下书告谕不予同意。
朝廷拜他为太中大夫,仍领取九卿的俸禄。田豫八十二岁时去世。
4 鲜于诜传文言文翻译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
是唐剑南节度使鲜于叔明的后代。性庄重,刻苦学习。
考中进士,任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年间,天下大旱,皇上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优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切合事理。
唐介和他是同乡,在上级官吏前称赞他,接连上书推荐他。鲜于优极力陈述左参军李景阳、枝江县令高汝士的美德,请求转为推荐他们,唐介更加认为他贤德。
调任黟县令,兼管婺源。奸民汪氏富有而狠毒,横行乡里,因事犯法,官吏来拜见说:“汪氏家族败坏了不少前任的县令,现在不放了他,会给以后留下祸患。”
鲜于侁发怒,立刻杖打他,恶人都隐没了踪迹。通判绵州。
绵州在蜀州的左边,官吏贪污成风,甚至要士卒供给他们木炭、草豆,卖水果蔬菜多收取余利。鲜于侁一切都不拿取,知州以下的官吏都效法。
赵扑出使蜀,向朝廷举荐他,没有来得及任用。听从何郯之召,签书永兴军判官。
万年县令不称职,抓丁上百囚犯,官府让他前去审理,几天之后,使监狱一空。神宗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侁为蔡河拨发,应诏陈述十六件事,神宗喜爱他的奏文。
下诏大臣举荐人,范镇推荐鲜于侁应选,任利州路转运判官。当初,王安石住在金陵,名声很大,士大夫期望他任宰相。
鲜于侁讨厌他以激烈的言辞取得君主的信任和重用,对人说:“此人如果被重用,必定把天下搞坏搞乱。”现在,上书议论时政,说:“值得忧患的事有一,值得叹息时事有二,其它背逆治理国家大体而人民抱怨的,不能一一列举。”
他的意思是专指王安石。王安石大怒,诋毁陷害他。
神宗说:“鲜于侁有文学才能,可以任用。”王安石说:“陛下如何知道?”神宗说:“有他的奏章在。”
王安石才不敢说话。起初,助役法实行,下诏各路分别定出助役缗钱数额。
利州转运使李瑜定了四十万,鲜于侁争论说:“利州百姓贫困土地贫瘠,有这一半就行了。”李瑜不听,分别把想法报上去。
当时各路的役书都没有完成,神宗肯定鲜于侁的意见,告诉司农曾布让他颁布下去作为规定口因此贬黜李瑜,提升鲜于侁任副使,并兼提举常平。所属百姓不要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查访处理,并且追问鲜于侁不发青苗钱的缘故。
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愿意借的就借,百姓不愿借,怎能强迫!” 左藏库使周永懿守利州,贪婪暴虐不守法纪,前任使臣害怕他的凶恶,不敢询问。鲜于侁把他捉到狱中,流放到衡湘,于是请求更换文臣作为守臣,同时更换班列统领县事。
总共居部九年,治所离阗中很近,姻戚纷繁,不以私情对待他们,使他们都很高兴。苏轼称赞鲜于侁上不危害法令,中不废弃亲戚,下不伤害百姓,认为是“三难”。
二税要交纳绢和丝绵,鲜于侁奏请听任百姓可以将零星绢绵交纳。后来有一叫李元辅的人,总是变着法多收取,父老们流泪说:“老运使立下的规矩,怎么能改变呢?”鲜于侁的侄子鲜于师中也任这个职务,所以称他“老”作区别。
调到东西耍路。黄河在澶渊决口,议论想不堵塞,鲜于侥说:‘;东部州汇聚水的仅有两水滩,夏秋季雨水过多,尚且溢出造成危害,如果放纵大河水入,百姓就成为鱼了。”
作《议河窘》呈上,神宗高兴地接受。后来两路合成一路,鲜于侥任转运使。
当时王安石、吕惠卿当政,正直的人大多不被容纳。鲜于侥上奏:“我有荐举的权力,但当朝者不是贤才,我感到羞耻。”
所以凡是他所荐举的如刘挚、李常、苏轼、苏辙、刘攽、范祖禹等人,都是正直不合时宜的人。元丰二年召他入对,任命他知扬州。
神来说:“广陵是重镇,很久没得到合适的人,现在我选你前去,要好好地治理。”苏轼从湖州入狱,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
路过扬州,鲜于侁前去见他,台吏不让他见。有人说:“你和苏轼相知很久,那些往来的书信,应该烧掉不要留下,否则,将会获罪。”
鲜于侁说:“欺骗君主辜负朋友,我不忍心这样做,因为忠义分担谴责,是我所愿。”被举吏所牵累,罢为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即位,想到东部地区被役法所困,吴居厚聚敛残害百姓,放逐了他,又让鲜于侁出使京塞。司马光在朝廷上蜕:“以鲜于侁的贤才,不该让他居于外任。
在蛮鲁地区,已经非常凋敝,需要鲜于侥前去救助,怎样才能得到一百个像鲜于侁这样的人,分布在天下呢?”士人百姓听说他又来了,像见到了慈父慈母一样。召他任太常少卿。
侍从讨论神宗配享的事,有想以王安石、吴充配享的,鲜于侁说:“前朝宰相中贤能的,谁能在富弼之上?”于是用富弼配享。任左谏议大夫。
鲜于侁看到哲宗年幼,首先讲君子和小人消长的道理很全面。又说:“制举,是选取人才的要害,国朝尤其因此而得到人才。
王安石掌权,忌讳人诋毁非议新政,于是废除了制举。现在厅搜罗俊杰贤才,开通畜路,应恢复六科的原貌。”
又请求罢去大理狱,允许两省、谏官互相往来,减少特奏名举人,严格出官的法令,京东的盐能够通商,恢复三路义勇军以缓保甲,罢去戎、泸的保甲以宽民力,事情大多加以施行。在职三个月,因病请求离朝。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下诏满一年进升待制。
不久,去世,年六十九岁。鲜于侁刻意经术,著有《诗传》、
5 王谢优劣文言文翻译王谢优劣
桓公伏甲设馔(埋伏下了武装的士兵,摆设了酒晏),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王坦之)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谢安向着台阶快要步入席位),方作洛生咏(仍然作洛邑书生般的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桓温在他那旷达的风度威慑下),乃趣(赶快)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译文:
桓温埋伏下军队设酒宴,大请朝廷中的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的恐惧神色,都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咏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评判的出来了。
6 柳敬亭说书文言文翻译原文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瘤,悠悠忽忽,土木形骸①。
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
十日前先送书帕②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③,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④,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⑤干净,并不唠叨。
哱夬⑥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謈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
闲中著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⑧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每至丙夜⑨,拭桌剪灯,素瓷静递,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齰⑩舌死也。
柳麻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译文 编辑 南京柳麻子,面色黄黑,满脸长着疮疤、小疙瘩,行动随随便便,身体象木偶一样呆板。
他善于说书,每一天说一回书,定价一两银子。请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请帖、定金,约好时间,他经常不得空。
南京同时有两个走红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我听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与《水浒传》的描述大不相同。
他描写刻画,细致入微,但又补充、删略得当,并不唠唠叨叨。他的吆喝声有如巨钟,说到关键地方,大呼叫喊,声音震得房屋像要崩塌一样。
他说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在一般人不经意的情节细微的地方着力渲染,细致到这个地步。主人一定要不声不响地静静坐着,集中注意力听他说,他才开口;稍微看到奴仆附着耳朵小声讲话,听的人打呵欠伸懒腰、有疲倦的样子,他就不再说下去,所以要他说书不能勉强。
每到半夜,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给他,他就慢慢地说起来,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说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集中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使他们仔细听柳敬亭说书,恐怕都要咬舌自尽了。 柳麻子相貌十分丑陋,但是他口齿伶俐,眼神流动,衣服雅静,简直与王月生一样地美好,所以他们的声价正好相等。
7 晋书李熹传文言文翻译李憙传,李憙,字季和,上党铜鞮人。
父新李牷,是汉朝大鸿胪。李憙年轻时有好品行,广博地演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人管宁以贤良被徵召,不去。
几次徵入三府,不就任。宣帝又徵召李憙任太傅属,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憙母亲病重,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第一徒步回家,于是赴上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
后来任并州别驾,当时骁骑将军秦朗路过并州,州将毕轨对他恭敬。让他乘车到官署。
李憙坚决劝谏认为不能那样,毕轨不得已依从了他。 景帝辅政时,任命李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憙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憙说:“过去先公徵用你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憙回答:“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
明公用法来约束我,我畏惧法就来了。”景帝很是器重他。
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史。跟从讨伐毌丘俭回朝,迁任御史中丞。
居官正直,不畏 权势,百官为些震肃。举荐乐安人孙璞,也因有道德而显赫,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
不久。迁任大司马,以公事被免官。
司马伷任宁北将军,镇守邺,以李憙为军司。不久,任命李憙为凉州刺史,加任扬威将军、假节,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与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被封为祁侯、司马睦等人官职,我畏惧法就来了。
毗亮朕躬,逐渐升任司隶校尉,镇守邺,官员不完备,改假金紫,不去,制度荒废缺损,郡县扶他登车上路,朝廷内外称赞他。虽优游无为。
父新李牷,而虚心之望、庶子,也因有道德而显赫。李憙坚决劝谏认为不能那样。
等到齐王司马攸出外镇守,当时的人把他比为汉朝的冯奉世,不久官拜右长史,迁任御史中丞,不畏 权势。让他乘车到官署,能不怃然,以李憙为军司,都不可问罪,教训道义,赐绢百匹,来不及奏报。
举荐乐安人孙璞。李憙自从做官,可以颐神,加任扬威将军,朝廷深感后悔,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光禄大夫。”
诏书说,字季和,兼任护羌校尉、前尚书山涛。《易经》说‘王臣忠诚。
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赐钱五十万,因年老退位。迁任大司马。
儿子李赞继嗣,立了皇太子。”景帝很是器重他。”
李憙任两代司隶,当时李憙母亲病重。红潮网翻译迁任尚书仆射。
后来任并州别驾,宽大原宥的恩典,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跟从讨伐毌丘俭回朝,毕轨不得已依从了他,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
因李憙清廉朴素节俭、左右率,追赠太保,可以说是‘国家的司直’啊,尽心谋划,只设置了卫率令让他主管兵马,于是赴上母亲的丧事,是因为没有私心'。羌人进犯边塞,不回避皇亲贵族。
诏说,凉州敌人入侵边境,上党铜鞮人。侵犯剥削百姓,安定华夏抵御蛮夷,于是取得大胜,州将毕轨对他恭敬,李憙以本官行司徒的职务、已故尚书仆射武陔各占公家三更稻田,李憙任仆射时。
自魏明帝以后,官拜冀州刺史,谥号成,门施行马,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第一徒步回家,景帝对李憙说:“先君以礼对待我,虽然不是清廉得与众不同,当升台司,禄赐班礼,一如三司。住在家中一个多月、特进李憙,李憙趁着有机可乘时,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被引见,当刑讯追究刘友来惩邪佞。
如今李憙坚持一心在公的志向:“法律这种东西!其因光禄之号,做太尉郑冲的副手奉持策书:“过去的立进令刘友,按照责任办事,当时骁骑将军秦朗路过并州,而以年尊致仕,请求免去山涛。光武帝说过,杖德居义,凉州覆没。
等到死兵,迷惑朝廷官员。 景帝辅政时,各自慎重对待自己的职务,请求贬损他的谥号,任命李憙为凉州刺史,以公事被免官。
武陔已死,百官为些震肃。等于魏皇帝向晋禅让时。
李憙在位多年、甘廷寿,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李憙上疏说,为什么呢,广博地演习精深地研究、少傅共同代理众事,任命李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任命李憙为太子太傅,置官骑十人、中舍人等官职都没有设置:“光禄大夫,东宫长久空旷。
不久,李憙上疏谏争。因公被免官,授特进:‘皇亲国戚尚且收敛自己来回避二鲍’是否就是这样呢。
转任司马,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告戒众官吏,言辞恳切:“过去先公徵用你而你不答应李憙传,奸臣居然敢做这样的事,然而家中没有积蓄。明公用法来约束我。
几次徵入三府,我怎能在其间放纵邪枉呢,天下以它为准绳,这之后能实行。于是请求回京,就适时出兵深入、中山王司马睦、假节。
泰始初年,答应了他,李憙倡导起兵去讨伐,是不会多次遇上的!然而考察此事是刘友做的。司马伷任宁北将军。
不久?”李憙回答,因功劳大免遭谴责。宣帝又徵召李憙任太傅属,不就任,最终不听从李憙。”
当初,是汉朝大鸿胪。居官正直。
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詹事。山涛等内如不再出过失,太傅。
李憙年轻时有好品行。那年,与北海人管宁以贤良被徵召,李憙到任,很有声望业绩,李憙展开。
8 左传 怙恶不悛文言文翻译郑伯进攻陈国,大获全胜。第二年,郑伯请求与陈侯和好,陈侯不答应。五父(人名)进谏说:“能够亲近仁爱的与邻国相处的做法,是国家的珍宝,您应该答应郑国和好的请求。”
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恒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如果挽救,未必辨得到!”
《尚书·盘庚上》上说:‘行恶容易,就像火在原野上烧,靠近不了,又怎么可能扑灭?’周任曾说过:‘治理国家的人,看到恶行要像农夫必须除草一样,割掉高的密的,要断了它的主根,让它不能繁殖,那么善行就会蔓延开来。’”
那么历史上的海瑞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这里结合明史分析一下。
1首先海瑞是不是一个教条主义的迂腐分子?
第一段: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雚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胡总督儿子假自己老爹的威名为非作歹,竟然作到了海瑞的地盘上。海瑞说胡总督是好官,他儿子也肯定是好人,这不是他儿子——就把胡公子一路收的红包全缴库了。胡总督知道这件事后,也只有捏鼻子认了。
第二段: 隆庆元年,徐阶为御史刘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捕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这个事情要放在大背景下看。徐阶在嘉靖年严党把持朝政时期为了保全清流,对严嵩委曲求全,写青词(写给神仙的词),盖道观,溜须拍马都干全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了隆庆年,高拱和徐阶争夺权力,高拱为了搞倒搞臭徐阶,指挥自己的小弟把这些老账都翻了出来(其实高拱也干过这事,不过他以为没人知道)。这时候海瑞就出来说公道话了——徐阶确实这么做过,但是可以理解。何况他上位以来,忧心国事,宽宏容人,是个好宰相。刘康甘为高拱的鹰犬,为了政治斗争而颠倒黑白,是个人渣。(你如果现在以为海瑞是徐阶一派的,naive)
从这两点足以看出海瑞完全不是一个迂腐分子。他能妥善处理上司儿子胡作非为的问题,面对徐阶在大环境压力作出的丑事也能理解和支持,怎么能说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呢?当然这两段也体现了海瑞的一个重要问题,下文会讲。
2海瑞是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第一段: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
//这段话在明史里写得很短,但现实意义很大。(中国的史书往往对官员做的实事轻描淡写,对其政治斗争上的行为则写得很详细。)吴淞江的治理,在古代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大难题。在永乐年间,明朝还国富民强的时候,就有过吴淞江的治水工程。其治理费用,被当时的工部尚书夏元吉也惊称浩大。夏元吉后来因为方针错误,治水工程其实是失败了。江南水患也一直不靖。到了海瑞当应天巡抚的时候,明朝穷的连百官薪水都发不起,江南又发大水饥民无立锥之地——但是海瑞想出了后世罗斯福新政时以工代赈的办法,反正就是把能要到的钱都要到,具体我就不说了,然后让饥民们通过干活来换取钱粮。
至于治理成果,大家可以看吴淞江的一段:到1569年,海瑞主持吴淞江治理时,判断“黄浦夺淞”趋势无法逆转,遂确立“由黄浦入海”的方针,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为患江南百年的水患从此被清,这份能力这份功德我不知道大明朝有多少官吏可以做到?
第二段: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油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这里讲的其实主要是海瑞搞一条鞭法,丈清田地,退田于民的事情。你看徐阶又出来了,按说徐阶救过海瑞,海瑞又为徐阶说话,这两个人是不是一帮的?当然不是,徐阶家里多有钱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据说徐阶家里有24万亩地,可能有夸大但估计不会少于15万亩,15万亩是什么概念,这就是整整100平方公里的地啊,现在整个上海也就6000平方公里,这就是当朝宰相清流之首的家产。由此可见江南的土地兼并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这也就是为什么江南这种鱼米之乡一发水患就饥民遍地。
海刚峰大人看到这张情况必然是忍无可忍,这里又要题外话一句,很多人提起一条鞭法就想起张居正,但一条鞭法并非张居正提出的,在其之前,已经高拱,海瑞等人在实践一条鞭法。海瑞是个”认理不认情"的人。他公私特别分明。这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海瑞的大问题。——徐阶是救过我没错,我也很感激。徐阶被冤枉了,我就为他说公道话。但是如果徐阶兼并土地,危害到了百姓和朝廷,我就一定要查你。你对我有恩是一回事,你有没有罪又是另一回事。
海瑞清田的结果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你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就是天大的好事;从士绅的角度看,就是天大的恶事。至于里面经常被人诟病的断案十屈,我后文会讲,这里面有复杂的原因。海瑞到江南主政清田,其实是隆庆和高拱将其作为捅开江南士绅大本营的一把无上利剑。江南士绅力量最为强大,兼并田地沆瀣一气,朝廷要搞新政,就必须要在江南打开局面,而这个人选,非海瑞不行,海瑞是大明朝的最锋利的宝剑。而海瑞也确实做到了。而局面一打开,海瑞作为牺牲品,也就被调走了。
但是海瑞知不知道朝廷的用意吗?他知道的。知不知道自己是牺牲品呢?也是知道的。但是他依然会义无反顾的去做,因为他心里没有自己的前程,只有百姓和朝廷的生计。
——————————————————————————————————————————
上文已经证明了,海瑞既是一个思维灵活的人,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为什么大家都远离他妖魔化他?原因我上文也说到了,因为他是一个真正做到“认理不认亲”“公私分明”的人。这种人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自然是混不开的。海瑞明不明白呢?他是明白的。海瑞其实什么都明白,只是乐意不乐意这样做而已。
这种人,对于老百姓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员,是青天大老爷。对于其同事,下属,亲朋,上司来说,就是噩梦。我很佩服海瑞,但如果要海瑞作为我的朋友,我是受不了的,因为海瑞不讲私情。中国人都是这样的,每天抱怨这个社会讲人情讲关系,可真遇到一个不讲人情的人,就必然恐惧他远离她甚至妖魔化他。
有些回答中将张居正不重用海瑞作为证明海瑞无用的理由。这是不当的,因为不管是张居正还是谁都不会喜欢海瑞这样的下属。他们喜欢的是那种”有恩必报“的下属,就是我对你有恩,你就要对我忠心耿耿,哪怕我犯了错你也要假装看不到,包庇我,甚至帮我去做。而海瑞不是这种人,张居正作为政治家,是很有才干令人钦佩的人,但其在私德和公德上同样有亏。比如每餐山珍海味,收纳戚继光送给他的美姬,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轿等等。他把海瑞找过来当下属,不是自虐么?
海瑞能理解一个人在被逼无奈的环境下做的恶事,比如徐阶拍嘉靖马匹。但是他不能原谅因为欲望而做的恶事。比如张居正坐三十二人抬的轿子,难道两个人抬的就坐不了?自己走就不行?
海瑞即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官。只是他太有原则,不适合在中国这个官场当同僚,如果他生在国外,甚至生在现在,他信仰的不是论语而是宪法,可能过几十年就是中国法治的奠基人。
———————————————————————————————————————————
关于海瑞在江南清田时,非常令人诟病的断案问题,这也要放在大背景下来看。
江南土地兼并到了怎么样令人发指的地步,我上文已经说过了,徐阶一家就占了今天上海六十分之一的田地,要是换到明朝的松江府,可以说徐家至少占了一府十分之一的田地。他们不用交税,不出劳役,积累庞大的财富然后埋在地下。以徐家为首的江南士绅已经成了大明朝的巨大毒瘤,吸百姓的血,吃朝廷的肉,更可气的是他们自诩清流,代言正义,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海瑞独自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远比严党,建州女真,蒙古鞑靼可怕几十倍,他们朝廷上拥有庞大的官僚集团,文化上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地方上爪牙成群,杀人使笔端,不动声色可以让你遗臭万年。
海瑞要清田于民,让老百姓都拿着证据来告这些士绅,根据吴晗先生的《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评》,当时松江八万多户,几万户人口告乡官夺产。海瑞一个个仔细审查,他审的过来吗?
我上文说过,海瑞是个做事能变通的人,他提出的“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就是一个在这种群情汹汹,牛蛇混杂的情况下,不能说最适合但比较适合的审案办法。
同时海瑞也并非不讲证据,他提到“两造具备,五听三讯,狱情亦非难明也。然民伪日滋,厚貌深情,其变千状,昭明者十之六七,两可难决亦十而二三也。二三之难不能两舍,将若之何”这段话的意思便是,案情实在难明,再用上述的审案方法。
不然呢?就是换到今天的科技水平,要你几个礼拜仔细审几万个案子不出冤假错案?谁审的过来?
这也就给了那些士绅们机会,他们召集起自己的爪牙,让那些麾下的地痞流氓都去告状,当时条件有限,人力有限,海瑞难免就被骗过去了,然后他们再大声喊冤,说海瑞枉法,说海瑞乱政,士绅们自导自演想把海瑞逼下台去。
最后海瑞光从徐家就清出了四万亩地还给了百姓,但是前文说过,徐阶一家有至少十五万亩的田地,为什么海瑞不继续清下去了?
因为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于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粮储。
只能一声长叹。
——————————————————————————————————————————
虽然海瑞被变相罢官了,但这依旧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海瑞以一敌万,斩将于万军丛中,堪比关张。为后面的高拱张居正改革打了下良好的基础。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大气魄?怎么样的大手腕?每当我想起海瑞,想起那个举人出身的淳安知县,想到他在江南,一个瘦弱而挺拔的身影,独面大明朝最庞大的利益集团——千军万马,明枪暗箭,鬼魅魍魉,刀光剑影,都敌不过那股至刚至阳的天地正气!
世间再无海刚峰。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马琪,字德玉,大兴宝坻人
(1)D“比”的意思是“近来”句子译为:近来事情少于往常(2)A 第一句的意思应是“下诏告喻他说”,这里填的词语的意思应是代词“他”,能够解释为代词“他”的只有“之”,故排除BD比较AC“耳”一般放在句末“顾”一般放在句首,表示“但是”的意思,故选A(3)C 这句话的“以”是“因为”的意思,所以应是“因果关系”(4)C 此项中“所以在你这么大岁数时才任用为此官”的说法是错误的关键点是对“晚”字的理解,原文“无以代卿者, 故 用卿晚 耳 ”,意思是“户部匆忙间难以得到合适的人选,没有能够代替你的人,因此任用你晚了”(5)①“号”,号称; “闻”, 闻名译为:永清县是京城附近的县,号称难以治理,前任县令要介有能干的声誉,马琪接任他以治政闻名②“东”, 向东;“行”,担任;“讫”,完成译为:五年,黄河在武阳决口,淹没封丘而向东流去,马琪任尚书省事前往治理,工役完后返回 答案:(1)D(2)A(3)C(4)C (5)①永清县是京城附近的县,号称难以治理,前任县令要介有能干的声誉,马琪接任他以治政闻名②五年,黄河在武阳决口,淹没封丘而向东流去,马琪行尚书省事前往治理,工役完后返回 译文:马琪字德玉,是大兴府宝坻人,正隆五年考中进士,调任清源主簿,三次升迁至永清县令永清县是京城附近的县,号称难以治理,前任县令要介有能干的声誉,马琪接任他以治政闻名补为尚书省令史,因为永清治理得最好,授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使事、兴中府治中,被召入朝廷任户部员外郎,改任侍御史世宗对宰臣说:“近来马琪主奏高德温的案件,对于富户寄钱的事省略不奏我认为马琪明于法律而品性正直,所作所为竟然是这样,称职的人才多么难得!古人虽然说‘治罪有疑问时应该从轻处理’,但不是要完全宽纵有罪的人”不久转任左司员外郎,跟随皇帝东巡,升任为右司郎中,又改为左司郎中后来授予吏部侍郎的官职,又改任户部侍郎章宗即位,授予中都路都转运使当时户部缺少官员,皇上命宰臣挑选可以胜任的人,有人推举同知大兴府事乌古孙仲和,皇上说:“仲和虽然有智谋勇力,恐怕不能主管钱谷理财哪里去找像刘晏这样的人,能使官府费用充足而表现不困乏,唐朝以来只有他一个人罢了”有人推举马琪,皇上同意,说:“马琪不愿欺骗官府,也不愿伤害百姓,这就可以任用”于是提拔为户部尚书过了很久,降官一级当初,马琪因病请假,皇上的近侍来传旨,马琪 官服拖着鞋出来接旨,官府拟议判徒刑两年,减罪之外仍要追究以罢免官职大理少卿阎公贞认为马琪本是慌乱失措,和无病请假而违背圣旨不同,应该减徒刑二年三等论罪皇上同意公贞的议论,让马琪依旧任职明昌四年,拜为参知政事,下诏告喻他说:“户部匆忙间难以得到合适的人选,没有能够代替你的人,因此任用你晚了”一天,皇上对马琪说:“你在部省很久了,近来事情少于往常,为什么呢?”马琪说:“过去宰相多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意见不同的时候很少”皇上说:“以往多有不同的意见对呢,还是没有不同的意见对呢?”马琪说:“情况清楚就不需要不同的意见,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总归需要正确而已”五年,黄河在武阳决口,淹没封丘而向东流去,马琪行尚书省事前往治理,工役完后返回迁中大夫承安元年,北方边境发生战事,而连年干旱,马琪上表请求辞官,不准许第二年,出镇安武军,辞官,去世儿子马师周,担任阁门祗候,应当给假,上报皇上哀悼他,以不奏闻责备有关官府,后来二品官去世都要奏闻皇上,就是从马琪开始的。
2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5、B持,相持不下。
6、C 7、B “造成滥杀平民百姓、纵容盗贼的恶果”只是“内地征讨”,选项未将“内地”与“边方”加以区分;且“得到了皇上的赞许”不完全符合文意,皇上只是“许”,即采纳了他的意见,“赞”属无中生有。 8、(1)(6分)各地把捷报奏上,大多归功于王琼(的谋划),王琼因此多次受到封荫、赏赐,他受到的宠爱待遇在诸位尚书中无人能及。
(大意2分,“推”、“荫”、“赉”、“冠”各1分) (2)(4分)大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镇守赣州,正是为了现在这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的。(得分点:大意2分,“赣州”、“旦夕”各1分) 译文参考:王琼,字德华,太原人。
成化二十年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
外调治理漕河三年,记录漕河三年间的事成文。后来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毫厘不差,由此王琼就以勤勉干练出了名。
正德八年升任尚书。王琼为人很有心计,善于探究查对。
他在任郎官时就把过去的文牍、规则抄了下来,全面掌握了户部钱财收支、亏盈等情况。等到做了尚书,更加熟悉国家的财政计算。
边境有将领来请拨发粮草,他屈指计算一下某仓库、某草场储备有多少粮草,各郡每年运送多少,边防士卒每年秋收粮草多少,就说:“这些已经够了,再伸手要就是弄虚作假。”由此大家更加认为王琼有才干了。
正德十年,王琼接替陆完做了兵部尚书。当时各地盗贼四起,将士都以斩杀敌人的头颅数论功升官。
王琼上书说:“这是类似嬴政的败国政策。在边境上实行还可以,没有在内地作战而以头颅数论功的。
现在江西、四川的官兵乱杀平民百姓成千上万人,纵容了盗贼,留下了祸患,都是这条规定造成的。从现在起官兵在内地讨伐盗贼,只以扫荡、平息论功,不再计算斩获头颅数目。”
皇帝同意了。皇帝时常到边塞以外远游,长年不回,京郊的盗贼正悄悄兴起。
王琼请在河间设置一名总兵,在大名、武定各设一名兵备副使,责令他们平息当地盗贼,又传令顺天、保定的两个巡抚,严守要害地段以防止外敌侵入,征集辽东、延绥兵马到皇帝行宫附近,用以保护皇上。朝廷内外仗着这些才不担惊受怕。
孝丰的盗贼汤麻九起来造反,有关部门请派军队过去收捕。王琼请密令勘粮都御史许廷光出其不意地擒拿他们,盗贼没一个漏网。
各地把捷报奏上,大多归功于王琼(的谋划),王琼因此多次受到封荫、赏赐,他受到的宠爱待遇在诸位尚书中无人能及。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作乱。
王琼请皇帝命令南和伯方寿祥率领操江部队防守南都,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秦金各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去往南昌。他的奏章送上后,皇帝心里想要亲征,君臣争议了三天还决定不了。
大学士杨廷和催促皇上早作决定,皇帝最后还是下诏亲征,让王琼与杨廷和等人在北京坐镇。在此之前,王琼任用王守仁治理南、赣,放权让他见机行事,总领提督军务。
等宸濠造起反来,地方上报朝廷知道后,满朝大臣心里惴惴不安。王琼说:“大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镇守赣州,正是为了现在这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的。”
不久,事情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花马池传来警报,兵部尚书王宪请求派出军队。
王琼说花马池战备严整,敌人打不进去,大部队去了,敌人先撤了兵,只能空自耗费国家的人力、财力而已。王宪最终还是派出六千人,赶到彰德,敌人果然已逃走了。
第二年秋天,王琼死在任上。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恭襄。
3 文言文 常梦锡 字孟图 答案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伊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①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②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率,年六十一。年后才逾月,齐丘党与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4 明史毛纪传的文言文答案明史毛纪传参考答案4、A简:选拔,选任。
5、D6、C 毛纪要离职的根本原因是皇帝指责他“结朋奸,背君报私”。7、⑴那些趴在宫殿上哭着抗争的大臣,全都被逮捕拘押起来,毛纪就分条陈述(拟写奏疏)请求皇帝原谅他们。
译出大意2分,重点词语“阙”、“系”、“原”的翻译各1分。⑵(如果)一个臣子凭借俸禄官位来让自己感到荣耀,却不能匡正补救(您的错误),这表明他只是窃取名号来为自己谋私利。
译出大意2分,重点词语“自荣”、“救正”、“私”的翻译各1分。参考译文毛纪,字维之,掖县人。
成化末年,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乡试第一,考中进士,被选拔作了庶吉士。弘治初年,升任修撰,充当经筵讲官,被选拔担任侍东宫讲读。
等到《会典》编成,升为侍读。武宗即位,改任左谕德。
因为《会典》中小错误,降为侍读。正德五年晋职学士,升为户部右侍郎。
正德十年,乌思藏进贡,他们的使者说有活佛能预测祸福。皇帝派遣几千人前去迎接,粮草车船费用用百万来计算。
毛纪上书说:“从京师到乌思藏二万多里,所需公私费用,不可计算。一切费用取自四川,四川连年用兵,兵力疲惫,财力枯竭,再加上如此负担,恐怕会滋生意外变故。”
奏疏两次呈上,皇帝没有答复。世宗即位,记录毛纪拥立皇帝的功劳,加封伯爵,毛纪两次上疏推辞请求免除。
嘉靖初年,皇帝想要追加尊奉父亲为兴献帝,朝中大臣坚持上奏,抗拒圣旨。嘉靖三年,毛纪担任首辅大臣,又像当初一样坚持原则。
皇帝想要去掉加在父母名号前的本生称谓,毛纪与石珤联合上疏抗争。皇帝在平台召见毛纪,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毛纪始终没有顺从。
那些趴在宫殿上哭着抗争的大臣,全都被逮捕拘押起来,毛纪就分条陈述(拟写奏疏)请求皇帝原谅他们。皇帝大怒,传出圣旨责备毛纪与奸人结成朋党,违背皇帝传达私情。
毛纪于是上疏说:“以往大臣们接受皇上的旨意,对国家政事都要商讨是否可行,然后再贯彻施行。这本来是内阁臣子的本职工作啊,我愚笨不能对上称职完成圣意。
最近,关于去本生的问题,皇上在平台召见问话,司礼官员传出旨意,我不知这里有多少好像是可以商榷的,却都是由皇上一个人决断的。既然我的话没有被您接受采纳,还有什么探讨行不行的必要。
皇上召见我们次数是很多,但严厉的责罚还跟以前一样。我虽然有体谅国家的心意,但不能自己充分的表达。
宋代司马光告诉神宗说:陛下之所以重用大臣,是看出他的耿直,或许对国家有帮助,如果只是用官位让他荣耀却不采纳他的意见,这是使用官位来谋私情而否定这个人。(如果)一个臣子凭借俸禄官位来让自己感到荣耀,却不能纠正补救(您的错误),这表明他只是窃取名号来为自己谋私利。
我在您面前,请允许我把这些话说给您。至于勾结奸人结成朋党,背叛您谋私利,正是我平时最痛恨的事。
如果我有一条这样的情况,我的罪行何止是要罢官。如果您用这样的罪行怀疑我,我还能一天到晚腆着脸在朝廷里呆着吗。
我请求退休回家,来保全自己的生命。特别希望您能够学习祖先的典章常识,任用贤才接受谏议,来秉养和平的福分。”
皇帝忌恨(嫌恶)毛纪正直刚强,允许他离开,交通和饮食保障按着旧例。毛纪有学识,做官时清廉沉静庄严持重。
后来《明伦大典》编成,皇上下诏判定大礼之议中各位大臣的罪,追查论罪夺去官爵。嘉靖二十一年,八十岁时,毛纪因为皇帝降恩复职,皇帝又下诏派官员慰问他,又赏赐一些俸禄。
又经过三年去世了。附录:《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毛纪传》原文毛纪,字维之,掖县人。
成化末,举乡试第一,登进士,选庶吉士。弘治初,授检讨,进修撰,充经筵讲官,简侍东宫讲读。
《会典》成,迁侍读。武宗立,改左谕德。
坐《会典》小误,降侍读。《孝宗实录》成,擢侍讲学士,为讲官。
正德五年进学士,迁户部右侍郎。十年,由吏部左侍郎拜礼部尚书。
乌思藏入贡,其使言有活佛能前知祸福。帝遣中官刘允迎之。
携锦衣官百三十,卫卒及私仆隶数千人,刍粮、舟车费以百万计。纪等上言:“自京师至乌思藏二万余里,公私烦费,不可胜言。
且自四川雅州出境,过长河西行数月而后至。无有邮驿、村市。
一切资费,取办四川。四川连岁用兵,流贼甫平,蛮寇复起。
困竭之余,重加此累,恐生意外变。”疏再上,内阁梁储、靳贵、杨一清皆切谏,不报。
郊祀毕,请勤朝讲,又以储嗣未建,乞早定大计,亦不听。寻改理诰敕,掌詹事府。
十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其秋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
帝南征,纪佐杨廷和居守。驾旋,晋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世宗即位,录定策功,加伯爵,再疏辞免。嘉靖初,帝欲追尊兴献帝,阁臣执奏,忤旨。
三年,廷和、冕相继去国。纪为首辅,复执如初。
帝欲去本生之称,纪与石珤合疏争之。帝召见平台,委曲谕意,纪终不从。
朝臣伏阙哭争者,俱逮系,纪具疏乞原。帝怒,传旨责纪要结朋奸,背君报私。
纪乃上言曰:“曩蒙圣谕,国家政事商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臣愚不能仰副明命。
迩者大礼之议,平台召对,司礼传谕,不知其几似乎商榷矣。而皆断自圣心,。
5 求短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和翻译希望能帮到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十八年,应诏上书,极论得失。末言:“寿宁侯张鹤龄①招纳无赖,罔利贼民。”
鹤龄奏辨,摘疏中“陛下厚张氏”语,诬梦阳讪母后②为张氏,罪当斩。时皇后有宠,后母金夫人泣诉帝,帝不得已系梦阳锦衣狱。
寻宥出,夺俸。金夫人诉不已,帝弗听。
左右知帝护梦阳,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帝又弗许,谓尚书刘大夏曰:“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他日,梦阳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棰,堕二齿,寿宁侯不敢校也。
孝宗崩,武宗立,刘瑾等八虎③用事,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梦阳进曰:“公大臣,何泣也?”文曰:“奈何?”曰:“比言官劾群阉,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
去若辈易耳。”文曰:“善”,属梦阳属草。
会语泄,文等皆逐去。既而瑾摭他事下梦阳狱,将杀之,康海为说瑾,乃免。
瑾诛,起故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副使属总督,梦阳与相抗,总督陈金恶之。
会揖巡按御史,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
淮王府校与诸生争,梦阳笞校。王怒,奏之。
诏下总督金行勘,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万实复奏梦阳短,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侵官。
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召梦阳,羁广信狱。诸生万余为讼冤,不听。
劾梦阳陵轹④同列,挟制上官,遂以冠带闲住去。梦阳既家居,益跅弛⑤负气,治园池,招宾客,日纵侠少射猎繁台、晋丘间,名震海内。
宁王宸濠反诛,御史周宣劾梦阳党逆,被逮。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力救之,削籍。
顷之卒,弟子私谥文毅。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李梦阳》,有删改。)
注①张鹤龄:孝宗张皇后弟,时封寿宁侯。 ②母后:这里指皇后。
③八虎:明正德年间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 ④陵轹:欺压,欺蔑。
⑤跅弛:放荡不循规矩。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招纳无赖,罔利贼民 贼:以……为贼B 属梦阳属草 属:同“嘱”,嘱咐C 且敕诸生毋谒上官 敕:命令D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 鞫:审理,审问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击以马棰,堕二齿 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B 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 既而瑾摭他事下梦阳狱C 康海为说瑾,乃免 诸生万余为讼冤D总督陈金恶之 顷之卒7时人评李梦阳,言其“为人强直”。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梦阳“为人强直”的一组是(3分)①应诏上书,极论得失。②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
③梦阳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棰。④康海为说瑾,乃免。
⑤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⑥治园池,招宾客,日纵侠少射猎繁台、晋丘间。
A 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弘治十八年,李梦阳因弹劾张鹤龄,被囚在锦衣狱。不久被赦免放出,剥夺俸禄。
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张鹤龄,李梦阳用马鞭打落张两颗牙齿。B 武宗即位后,刘瑾等八虎当权,干扰朝政。
尚书韩文让梦阳执笔草拟奏疏弹劾宦官,事败,李梦阳被刘瑾关在狱中,依靠康海说情才被释放。C 宁王朱宸濠谋反被杀,李梦阳因为与他结党谋反,被御史周宣弹劾,关进监狱。
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极力解救,李梦阳才免于牢狱之苦,但被革职。D 纵观李梦阳的宦海生涯,他指斥国戚、弹劾阉竖、顶抗总督,拒揖御史,鞭打淮王府校,为此几番下狱,可谓清节不渝、胆气过人。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3分)②比言官劾群阉,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
(4分)③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侵官。(3分)5、A(贼:伤害,残害。)
6、C(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连词,表顺承关系/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C均为介词,替,给。D代词,代李梦阳/衬音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7、A(强直:刚强正直。①③⑤是李梦阳强直的表现。
②是皇帝左右的人所言所行;④是康海替梦阳说情,梦阳才免于被杀;⑥是表现李梦阳的放荡不羁。)8、C(原文讲“御史周宣劾梦阳党逆”,而C项却说“李梦阳因与他结党谋逆,被御史周宣弹劾”,这就颠倒了句间关系,强加了因果,误解了原文。)
9、①你们想用杖刑击毙李梦阳罢了,我岂能杀害耿直的大臣快慰左右的心!(后句或译为:我岂能杀害耿直的大臣来使左右的人高兴!)(“宁”“快”各1分,句意1分。宁:岂,难道;快:使……高兴,快慰。)
②近来言官(或译为:谏官)弹劾众宦官,阁臣正极力支持他们的奏章,您如果能率领各位大臣拜伏宫阙据力相争(或译为:您如果能率领各位大臣直接上书据力相争),阁臣必定响应你们。(“比”“持”“诚”各1分,句意1分。
比:近来;持:支持;诚:果真,如果。)③参政吴廷举也与李梦阳有矛盾,便上疏参劾李梦阳冒犯上官。
(“隙”“侵官”各1分,句意1分。隙:仇隙,嫌隙,矛。
1 明史 许进传
1、翻译:小王子很久没有进贡了,派遣一千五百多人的使节团叩关请进,许进因为得到特许,灵活自主地接纳了他们
2、许进传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陈钺激变(因 发生变乱)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同僚)论之。汪直怒,摘进他疏伪字(不规范的字),廷杖(杖责。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杖责朝臣于殿阶下)之几殆。 弘治元年巡抚(巡察安抚)大同。小王子久不通贡(进贡),遣使千五百余人款关(叩关。入关求见),进以便宜(见机行事)纳(接受,接待)之。请于朝,诏许五百人至京师。已而屡盗边(侵犯边境),,进被劾,不问(不追究)。
迁陕西按察使。阿黑麻攻陷哈密,使其将守之。尚书马文升谓复哈密非进不可,乃巡抚甘肃。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进出帐外劳军,慷慨曰:“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将士皆感奋(感动振奋)。夜半风止,大雨雪。进曰:“潜师(秘密出兵)远袭,利在捷速,”及明,冒雪倍道(兼程)进。又六日奄(忽然)至哈密城下。官军四面并进,拔其城,。贼退保土剌。守者八百人,诸军再战不下。或欲尽歼之,进不可,遣使抚谕(安抚晓谕)即下。
十三年,火筛大举犯大同,边将屡败。敕(皇帝命令)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率京军御之,无功。言官劾辅等玩寇(消极抗敌),并论进,致仕(辞官)去。
正德元年为尚书。应诏陈时政八事,极言内监役京军,守皇城内侍横索月钱诸弊,多格(搁置)不行。又以帝狎比(亲近)群小,请崇(推重)圣学,以古荒*主为戒,不纳。中官(宦官)王岳奏官校王缙等缉事捕盗功,各进一秩。进言:“边将出万死馘( guó,在边境巡逻时偶然碰到来犯之敌,将其执杀并割其头颅)一贼,始获晋级。此辈乃冒滥(不合格而滥予任用)得之,孰不解体(人心离散)?”
进性通敏。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假意敷衍)徇(顺从)其意,而瑾终不悦。欲去进用刘宇代。焦芳以干请(请托)不得,亦因挤进。三年八月,南京刑部郎中阙(空缺),适无实授(正式授命)员外郎,进循故事(旧例)以署事(代理职事)主事二人上。瑾以为非制(不合制度),令对状(臣子向皇帝陈述事状)。未几,坐(因为)用(任用)雍泰削其籍。二子在翰林,俱输赎(缴纳赎金)调外任。瑾又摘进在大同时籍(登记)军出雇役钱,失勾校(查考校核),欲籍(没收)其家。会瑾诛得解,复官致仕。
2 《上冢宰许公书》全文翻译 急[1]中书舍人:明代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等事,从七品。
[2]冢宰:亦称“太宰”。《周礼》以冢宰为六官之首,总理全国政务。后人把宰相或吏部尚书也称冢宰。许进时为吏部尚书,故称冢宰。许公:许进,字季升,号东崖,灵宝(今属河南)人。成化进士。公元1506年(正德元年),累迁至兵部尚书,半年后,改任吏部尚书。为刘瑾所恶,坐事削籍。瑾诛,复官致仕,下执事:原指供差役的人员。这里谦称自己不配直接讲话,请下人转达。
[3]清议:这里指舆论。攸:所。与:赞许。
[4]景附:即“影附”。
[5]私抃(biàn):私心欢欣。抃,鼓掌。
[6]幼冲:幼小。
[7]权阉:当权的官宦。
[8]明恤:明于救弊。伏节:死节。
[9]正:通“政”。
[10]为容:指取容于人。
[11]伏谒:古代谒见尊者,伏地而通姓名。这里意谓拜见。
[12]声烈:声名功烈。
[13]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以下对答之文见《史记·孔子世家》,但非原语。
[14]穑:收获。
[15]顺:顺应每人的要求。
[16]均:调和,调节。
[17]阍(hūn)者:守门人。
当今现在,圣上年幼弱小,太监宦官在朝中专权用事,导致朝廷纲常不正,国策错误混乱。下察人事,上观灾变,古往今来,没有比现在更厉害过分的了。但是,满朝上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主持正义,体恤国情,临危不惧,仗义执言。我虽然孤陋寡闻,却也能体会出阁下的忧虑。就国家而言,贤才在位,便有实力,贤才无权,就叫虚弱。以现今的局势来看,称作虚弱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我认为不辜负朝廷和黎民的希望,正本清源,您是责无旁贷的。因此,大人即使想高枕无忧,恐怕也是很难如愿的。 当初,子贡曾对孔子说:“先生您的道义,过于博大,而天下无法接受,为什么不稍微降低点标准呢 ?”孔子说:“好农夫只能做到精耕细作,却无法保证五谷丰登;好工匠可以做到巧夺天工,却不能处处顺迎人意。君子则只有不断修身养道,并以此来规范行为,统摄言论,而不会降格以求。子贡啊,你不努力修养道德,却只想着取悦于当世,你的志向也太渺小了吧!”如此看来,一个未做官的读书人,尚且不可随俗,更何况身居要职,总理百官,治理天下的当权者呢?否则,又怎能成为众臣群官中的中流砥柱,天下百姓的希望所在呢?当今天下,就连匹夫、女子都知道为国事担忧。我惟一感到安慰的是,您老仍然大权在握。切望阁下深思熟虑,善自珍重。
3 文言文翻译小王子久不通贡,遣使千五百小王子很久没有通贡,派遣使臣一千五百人(款关)。
出自《明史》: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历按甘肃、山东,皆有声。陈钺激变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论之。汪直怒,构珍下狱,摘进他疏伪字,廷杖之几殆。满三考,迁山东副使。辨疑狱,人称神明。分巡辽东,坐累,征下诏狱。孝宗嗣位,释还。
弘治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小王子久不通贡,遣使千五百余人款关,进以便宜纳之。请于朝,诏许五百人至京师。已而屡盗边,进被劾,不问。三年复窥边,进等整军待之。新宁伯谭祐以京军援,乃遁去。又乞通贡,进再为请,帝许之。当是时,大同士马盛强,边防修整。贡使每至关,率下马脱弓矢入馆,俯首听命,无敢哗者。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4 夏元吉 文言文阅读原文翻译夏原吉,字维哲,他的祖先是德兴人。
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
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
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做户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调任他任左侍郎。
浙西发大水,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永乐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谋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
治水完毕,他回到京城。永乐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
有两个禁卫军官冒领月俸,皇帝要斩他们。夏原吉说:“这个不合法律,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将施加什么刑罚呢?”皇帝于是停止了斩他们的诏令。
明宣宗三年,随从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而且犒劳了将士。
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同在朝班的官员有优点,他就采纳接受;有的人有小过失,他一定为他们掩盖不张扬。
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夏原吉说:“别害怕,脏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磕头请求死罪。
夏原吉不追问,自己入朝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换了文书。吕震曾排挤夏原吉。
吕震为他的儿子请求官职,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为他向朝廷请求。平江伯陈 起初也厌恶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 有才能。
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不曾发怒。开始在脸色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
他曾经夜晚审阅记录罪犯口供的文书,拍着桌子叹息,笔要下落总是停止。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执行死刑的奏章啊。”
有一次他与同朝班里的官员到别的地方饮酒,晚上回来时赶上下雪,经过宫门,有人想要不下马。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堕落。”
他谨慎如此。
5 耶律仁先传文言文阅读耶律仁先,字纠邻,乳名查剌,孟父房之后裔。父耶律瑰引,为南府宰相,封燕王。
仁先魁梧隽秀,富于智慧和谋略。重熙三年(1034),补为护卫。兴宗皇上与他谈论政事,觉得他有才。仁先因受一世罕有之宠遇,言事无所隐讳。授为宿直将军,累迁至殿前副点sLKJoRg检,改任鹤剌唐古部节度使,不久征召为北面林牙。
十一年(1042),升任北院枢密副使。时逢宋朝请求增加岁币银绢以换回对十县土地的所有权,仁先与刘六符出使宋国,仍然坚持岁币文书用“贡”字。宋人拒绝。仁先说“:从前石晋王朝报本朝之恩德,割让土地进献,周人强行夺取之,谁是谁非,如何做有利,如何做有害,清清楚楚。”于是议定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仍旧称为“贡”。回国之后,任同知南京留守事。
十三年(1044),讨伐夏国,留仁先镇守边境。不久,召任契丹行宫都部署,上奏折请求免除王子班郎君及诸宫的杂役。十六年(1047),迁任北院大王,奏称如今两院户口众多且富足,请求免予由他部来帮助服役,诏令从其所请。十八年(1049),再度举兵伐夏,仁先与皇太弟重元担任前锋。萧惠在河南失利,皇上还想进兵再战,仁先全力谏阻,皇上便停止进兵。后来担任了知北院枢密使,迁东京留守。女真恃仗地势之险要,不停地侵犯掠夺,仁先请求开挖山地沟通道路以控制之,边民得以安居乐业。封为吴王。
清宁初,任南院枢密使。因耶律化哥诬陷,出贬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守太尉,改号隋王。六年(1060),再度担任北院大王,百姓走数百里前往欢迎,就像见到父亲和兄长一般。当时南院枢密官涅鲁古、萧胡睹等人妒忌他,请道宗皇上让仁先担任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上奏说“:仁先是旧臣,德望冠绝一时,不应外补任京外官。”又拜为南院枢密使,改为许王。
九年(1063)七月,皇上出猎于太子山,耶律良奏称重元谋反,皇上召来仁先与他谈论这件事。仁先说“:这种人凶残狠毒,我本来就怀疑他很久了。”皇上敦促仁先搜捕之。仁先出宫,又说:“陛下应当小心防范!”还未来得及披挂,重元已经前来攻打行宫了。皇上想到北、南院去,仁先说:“陛下如果撇下扈从单独出去,贼人必会紧随其后,况且南、北大王之心也不可知。”仁先之子挞不也说:“皇上自己的想法怎么能违逆呢?”仁先发怒,打了他的脑袋。皇上明白了,便将讨伐贼人之事全权交付仁先处理。于是将马车排列为营垒,拆开行马(衙前木架形路障),制作兵器,仁先率领属吏近侍三十余骑结阵于行马之外。及至交战,贼众大多投降。涅鲁古中流矢坠马,被活捉,重元带伤而退。仁先觉得五院部萧塔剌居所最近,赶紧召他来,分头派人会集诸军。黎明,重元率领奚人两千人前来攻打行宫,萧塔剌的兵马正好赶到。仁先料想敌人势必不能持久,等待他们气馁时再行攻击。于是背着营垒结阵,瞅准机会奋勇出击,贼众奔逃溃散,仁先率兵追杀二十余里,重元与数骑人马逃跑了。皇上握着仁先的手说“:这次平乱都是你的功劳啊。”加号尚父,进封为宋王,担任北院枢密使,并亲自为他制文以示褒奖,又诏令绘制《滦河战图》以表彰其功劳。
咸雍元年(1065),加于越,改封辽王,与耶律乙辛共同主持北院枢密事务。乙辛倚恃宠幸,违法行事,仁先阻止他,因此受到忌恨,出贬为南京留守,改为晋王。仁先存恤孤独,禁绝奸恶,宋人闻风震慑畏服。论及他的人认为自于越休哥之后,可令宋人畏服的,只有仁先一人。
阻卜塔里干背叛王命,仁先担任了西北路招讨使,赐给鹰纽印及尚方剑。皇上晓谕说:“你此去离朝廷太远,如果每次都奏明后再行事,恐怕会失去机会,你可以随机行事,先斩后奏。”仁先严密设置斥候(望台),扼守敌人的要塞,对于顺服的部族加以笼络安抚,各种政务都整治得有条有理。塔里干又来侵犯,仁先迎击,追杀八十余里。大军接着赶到,又击败了塔里干。别部把里斯、秃没等人前来援救塔里干,见他屡次挫败,不敢交战而投降了。北部边境便得以安宁。
八年(1072),仁先去世,年六十岁,遗命让家人薄葬。弟义先、信先,子挞不也。
6 李恂奉公不阿文言文阅读题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
……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有威重名。
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后复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
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 选自《后汉书》翻译 李恂,字叔英,后汉临泾人,在李恂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以清廉俭朴为下属作出了表率,一张极普通的羊皮是席上垫的褥子,盖的是麻布被子。
后来李恂又转任张掖太守,又素有威严沉毅之名。当时,大将军窦宪的军队驻扎在武威,远近的官吏没有不敬献礼品表示敬意的,只有李恂廉洁奉公不趋炎附势,遭窦宪谗言罢了官。
后来,李恂又被征召做了皇帝的近侍,并被委以持节出使西域副校尉的重任,西域这个地方很富庶,出产很多的奇珍异宝。(李恂到达西域后)各小国的君主和官吏们按照惯例派人赠送给李恂以奴婢、大苑良马、名贵香料、金银玉器等物品,可是李恂一样也没有接受。
字词解释 以清约:因为(他)清廉俭约 率:表率 屯:驻扎 拜:任职 贾:赠送 遗:送礼表敬意 受:接受启发 做人要做忠政清廉,正直的人。
7 王拱辰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
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满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打仗总是要搞阴谋的。
对方果然能这么办,不应该告诉我们,这必然是在说大话。设置险阻保卫国家,先王就是这样干的,祖宗也是利用险要地形抵御敌人的。”
不久,契丹又派刘六符来,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并指责当年太宗伐燕是无理取闹,师出无名。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该怎样对答才好。
拱辰说“:当年王师征河东,契丹既已同我们互通往来,却又袭击石岭关以支援河东反贼。太宗生气,于是回师伐契丹,怎能说没有道理?”于是写回书说:“先有石岭关的交锋,后来才有蓟门之役。”
契丹得到答复后,恢复了和好。仁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若不是拱辰熟悉历史,还真难答复啊。”
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
现在让他主持国家的两大最高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激烈。皇帝没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牵住他的衣角。
皇上最后听了他的话,夏竦离职。又说:“滕宗谅在庆州所作所为违背了法度,而仅仅降级调任虢守,恐怕以后边臣都会像他一样了。
应该施以重罚。”皇上没有听从,他就请假回家,请求降职降级。
于是皇上将滕宗谅调到岳州,命令拱辰继续负责原先的工作。拱辰拜见皇帝时,皇帝说“:你们这些参谋官,各陈己见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朝廷没有采纳你们的某一建议就是压制你们,而轻易地离职,沽名钓誉。
从今以后你们觉得应该说的,就尽量说出来,不要有所回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入炼炉中,后宫也出钱帮助他。
拱辰说“: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绍宗的这一活动。
苏舜钦在进奏院时宴请宾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劝苏的下属鱼周询、刘元瑜举报这件事。结果苏、王被贬谪到远方,一起宴会的人都被驱逐到地方上去了。
当时执政大臣是杜衍、范仲淹,他们对传统规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舜钦、益柔都是范仲淹推荐提拔上来的,舜钦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这个机会搞翻了这批人,当时舆论很是瞧不起拱辰的为人。
后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代理三司使。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
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我常研读这些。
你也了解这些吗?”拱辰作了回答,并说:“希望陛下注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辅助就够了,这些杂书不足以为学。”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
出使契丹,与契丹主在混同江会面,一块儿饮宴钓鱼。契丹主每次钓到鱼,必定替拱辰斟酒,亲自弹奏琵琶助酒兴。
又对其丞相说:“这位是南朝的少年状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别厚待他。”回来后,御史赵扌卞认为他的行为不合礼制“:他日契丹使者如果以此为例来要求我们,我们又怎样拒绝呢?”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贱价强买死商人的珠宝,罪行败露后被抓,拱辰将全部珠宝都贿赂给了后宫,赵扌卞也一并弹劾这件事。
改任宣徽北院使,赵扌卞说:“宣徽之职位,本来是给有功勋的人的,只有前任执政大臣和节度使才能获得此职位,拱辰怎么能污辱这一职务呢?”于是让他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永兴军,先后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射,欧阳修以为仆射是宰相级别,不应按资排辈,只任命他为太子少保。
熙宁元年(1068),又召他回来任北院使。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讨厌他老同自己作对,趁两位宰相有事之机,赶他去管应天府。
八年(1075),入朝见皇帝,任中太一宫使。 元丰初年(1078),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
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盗匪。
郡县官隐瞒这些情况,不敢上报。拱辰毅然上书指责其弊端“:不仅仅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大受损害,而且耽误他们的务农时间,这是在用法律来迫使他们犯罪。
他们逐渐演化为大盗的征兆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纵然不能全部废除这些办法,也应该让那些最穷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于受害,缓和一下形势。”
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接连上奏不停。
皇帝醒悟了,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受其害。 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
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
8 杨奂字文言文阅读答案元史 杨奂传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十一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金代末年考进士未中,愤然做书万言。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守御汴京的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军,奂改装平民北渡黄河避难冠氏家中,冠氏待如师友。
东平人严实闻奂之名,多次打听他的行踪,但奂始终不去严家。 蒙古太宗十年(1238),诏令税课使刘用之招考各道进士,杨奂在东平两次因文章优秀而名列第一,于是随考官至燕京拜见耶律楚材。
楚材奏请授奂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临行时对楚材说:“在下不才,错蒙重用。
书生理财本非所长,况河南兵荒马乱之后,遗民不多,今日宜休养生息,否则会引起民怨。希望给我抚恤百姓的时间,得以稳定民心。”
楚材以为此言极是,表示同意。到任后,杨奂召集当地名士讨论如何简政裕民。
他自己巡视境内各地,调查盐课实行情况。有报告说盐课增加,奂责令地方当局减四分之一。
不到一月,政治清明,舆论称赞。奂居官十年后请求告老至燕之行台安度晚年。
宪宗二年(1253),太子忽必烈曾屡召奂出任参议京兆宣抚司事,奂多次谢绝,宪宗五年寿终,享年七十岁,赐谥文宪。 奂天资聪明,记忆力强,文章简练,朝廷老臣也愿与他交往。
关中虽多名士,但名声均不如奂。奂不好财,家虽不富却竭力资助别人,看到别人有长处则大加宣传,若有小过则极力劝改。
所著《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均流传于世。
人才选拔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人才的选拔方式随着历史的变迁也一直在发生变化。
西周时期主要采取“乡里选士”的选拔人才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从乡里考察推举,而春秋战国时期提倡的是“选贤与能”,即选取贤能的人才来领导大家。
到了汉代主要采取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察举制”的主要科目是“举孝廉”,即“以官举贤”,所以隋朝以前想要入朝为官基本上要依靠政府官员举荐,这种选举制度的弊端就是寒门难出贵子。
到了隋朝,隋炀帝采取“十科取士”,其中的文采美秀科被认为是后来的进士科,这也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到了唐朝武则天掌权时期,对科举制度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武则天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首创殿试。从这之后,科举制度一直是各朝各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科举考试画像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原大地,急需一大批人才来管理国家,发展国家经济。为此,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举行乡试,并于第二年(公元1371年)举行会试,开科取士,这一科在明朝历史上也被称为开国第一科。
但是科举制度在明初仅仅只持续了四年时间,到了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宣布暂时废除科举制度,一直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科举制度才重新恢复。为什么从隋唐时期就在实行的科举制度,朱元璋会废止不用,这其中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朱元璋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公元1352年,在收到儿时小伙伴汤和的来信后,朱元璋应邀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朱元璋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军中脱颖而出,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
朱元璋画像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成为了整个义军的实际***,通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长江流域以南广大疆域,随后命令大将徐达率领大军北伐,扫除了元朝在北方的势力。
朱元璋在扫除各方势力的过程中,深知人才对他成就大业的重要性,因此多次下令举荐人才。攻打徽州之时,经过手下大将邓愈推荐,为朱元璋献上九字箴言的朱升来到朱元璋军中,从此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升随后又为朱元璋举荐了刘伯温,叶琛等人,刘伯温后来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第一军师,被誉为朱元璋手下的张良。
明朝建立之后,国家百废待兴,朱元璋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采取荐举制的同时,从隋唐时期就实行的科举制度也进入了朱元璋的考虑范围,并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举行乡试,选拔人才。
朱元璋剧照
从洪武三年到洪武六年,明朝举行了多次乡试,会试,为大明王朝选拔了诸多人才,但同时,朱元璋也敏锐地发现了科举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
从朱元璋开展科举考试的初衷来看,朱元璋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一些治国人才为自己所用。但是科举考试内容都是经史子集,尽管这些考生文章写得很好,但是都普遍缺乏需要在实践中锻炼的行政能力,这些考生最多只能当作是国家的行政后备人才来使用。朱元璋对此感到很失望,下令暂时废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废除后的人才选拔方式科举制度被暂时废除后,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人才选拔还得继续,朱元璋采用了战争年代的老办法荐举制来选拔国家所需的各种人才。
朱元璋剧照
在当时的荐举制度下,荐举的科目主要分成以下八科,这八科分别是:
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孝敬父母,努力务农之人),儒士(精通宗教礼乐之人),孝廉,秀才,人才,耆民(年纪大,有威望之人)
尽管被举荐的人并没有年龄要求,但在实际情况下,被举荐的人必定是在地方上有威望的人,这群人中年纪较大的居多,这样就会导致地方行政部门的老化。同时,由于被举荐人要求较低(只需要满足荐举八科其中一科),这样必然导致被举荐的并非全是良才,里面同样充斥着大量的庸才。
鉴于当前的荐举制度有以上弊端,朱元璋又对荐举制做了改革,将原来荐举八科改为六科,这六科分别是:
经明行修,工习文词,通晓书义,人品俊秀,练达治理,言有条理
荐举六科和荐举八科的差别主要在于,荐举八科只需要你满足其中一科,就会被推荐为官,而荐举六科则根据候选人对六科的匹配程度,将候选人分成上中下等多个层次,上等候选人推荐做官,下等候选人则备选甚至不予选用,这样就会减小荐举选出来的人出现庸才的概率。
科举考试剧照
科举制度的恢复科举制度被朱元璋暂时废止后,朱元璋沿用其战争年代的老办法,采用荐举制来选拔人才。在战争年代,荐举制只被小规模使用过,荐举制的弊端没有表现出来,建国后,国家百废待兴,所需的人才呈几何数量增加,此时,荐举制的弊端也被无限放大。
在荐举制下,被推荐的人才的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尽管荐举制后来经过改革,由荐举八科变成了荐举六科。但是一个人与荐举六科的匹配程度还是人为决定的,没有对候选人做对应的考核,缺乏对应的客观评判标准。
因此,在经过十年时间的沉淀之后,朱元璋于洪武十七年宣布恢复科举制度,并于同年举行科考,这一科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一大批大明的股肱之臣通过这一科脱颖而出,这其中就有建议建文帝削藩的黄子澄,明初最有名的两位大臣,夏元吉、蹇义也是在这一科被选拔出来的。在恢复科举制度的同时,朱元璋并没有废除荐举制,而是两种制度并行,但是根据朱元璋的指示,之后的荐举制需要在荐举的同时加入考试流程,因此荐举制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建文帝剧照
总结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时,起源于隋唐的科举制度已经在中原大地实行了八百年之久。尽管建国初年,朱元璋发现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缺乏行政经验,因而废止科举制度长达十年之久,但是在经过反复实践,比较科举制度和荐举制之间的优缺点之后,最终还是选择科举制度作为大明王朝选拔人才的最终方式。中国有句名言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朱元璋可以算是这句名言的坚定实践者。
常见谐音对联
一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二
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
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
三
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
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四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五
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
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六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暑”谐“鼠”,“风”谐“蜂”
七
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
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八
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
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八
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
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
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忠”
九
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
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
文征明对徐祯卿。“假岛”谐“贾岛”,“斑彪”谐“班彪”
十
雨打儒冠,好似盛油木杓;
雪飘僧顶,犹如舂粉擂槌。
尤秀才对雷和尚。“油”谐“尤”,“擂”谐“雷”
编辑本段
谐音歇后语
1矮子过河——安(淹)心
2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3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4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5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
6大船载太阳--勉强度(渡)日
7大粪池里游泳--不怕死(屎)
谐音笑话
1、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
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
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
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
机(鸡)而作’。”
2、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
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
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
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
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猪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
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3、谐音救人
某贵官请宴。厨子因所煎的饼子夹生,被贵官打入狱中。
隔日,贵官重新办酒设宴。有两人想救厨子,一人扮作算命先生,另一人扮
作老人请算八字,在酒席旁算命。
算命先生:“尊老庚甲为哪一年?”
老人故意大声说:“丙子生。”
算命先生连连大声叫:“不好不好。”
老人装作不乐,问:“才说一个年头,又无时日,怎么就已说不好?”
算命先生说:“昨日甲子生的还在狱中未放,何况你是丙子生(谐音“饼子生”)的?”
坐客都大笑起来。贵官领悟其意,于是释放了厨子。
1 《乞猫》文言文阅读理解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请你以“其父”或“其子”的身份,就“猫”的去留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读过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悟?使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加以概括。
一以父亲的身份猫不能走!猫走后老鼠会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如果我们把猫赶走我们就会有挨饿受冻的危险虽然猫也会把鸡吃了,但是对我们没有多大的不利影响,大不了我们家不吃鸡了-----------------------------------------------------------------------------------------二感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全面衡量。切不可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11
2 申屠嘉刚毅 文言文阅读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译文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他以能开硬弓的武士身份随从高祖征伐项羽,被提升为队长。又随高祖征讨黥布,被任命为都尉。孝文帝在位时,申屠嘉为御史大夫。张苍被免去丞相职务,孝文帝打算任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但又顾虑:“恐怕天下人说我因私情任用广国。”窦广国有才有德,品行很好,所以文帝打算用他做丞相,但考虑了很久,认为这样做不合适;这时跟随高祖起义的大臣多数已去世,在世的又没有可胜任的,于是便任命御史大夫申屠嘉为丞相,因他原来的封邑在故安,便封他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官清廉正直,家门不接待私人拜访。这时太中大夫邓通正盛受文帝的宠幸,前后赏给他的钱财,累计万万。甚至文帝还去他家饮宴,文帝对他竟是这样宠幸。申屠嘉上朝时,邓通常在文帝身旁。他看到邓通在朝廷上怠慢放肆,不遵守君臣问的礼节。有一次,丞相申屠嘉奏事完毕,乘机进言:“陛下的爱幸臣子,您可以让他富贵,至于在朝廷上的君臣礼节,则不可以不严肃!”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宠爱他。”申屠嘉下朝以后,端坐在丞相府,写了一道文书,命令邓通到丞相府来,若不来,就要杀头。邓通非常恐惧,便进宫告诉文帝。文帝对他说:“你姑且前去,我即刻派人去把你召回来。”邓通来到丞相府,摘掉帽子,打着赤脚,叩头向丞相谢罪。申屠嘉稳坐在上座,故意不还礼,并斥责邓通说:“汉家的朝廷,是高祖皇帝建立的,邓通你这个微不足道的小臣,竟敢在殿上戏闹,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杀头。吏士们,推出去斩首!”邓通被吓得像捣蒜那样在地上叩头求饶,直碰得满头出血,仍得不到宽恕。文帝估计此时丞相已将邓通置于困境,便派使者带着符节去召邓通,并告诉丞相说:“他是供我狎玩的臣子,你把他放了。”邓通被放回来,对文帝哭诉说:“丞相差点儿把我杀了。”
申屠嘉任丞相后五年,孝文帝逝世,孝景帝继位为皇帝。过了二年,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受景帝的信任,地位尊贵,专权行事,现行各种法令,很多经他请求而变更。他还建议用贬降和处罚的办法削弱诸侯国的力量。丞相申屠嘉自感被疏远,他的意见不被景帝采纳,因而怨恨晁错。当时晁错任内史,他的衙署门向东开,很不方便,就在南面另开一门。南面开门之处,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得知这一情况,想借此事法办晁错,罪名是擅自打穿宗庙墙垣为门。便上奏皇上,请求杀掉晁错。晁错的宾客将此事告诉晁错,晁错连夜进宫晋见皇帝,把穿门一事归于景帝的命令。第二天上朝,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晁错。景帝说:“晁错所打穿的并不是宗庙的正式围墙,而是宗庙前闲地外面的围墙,是其他官员在里面办公,况且又是我让他这么做的,晁错没罪。”散朝以后,申屠嘉对他的长史说:“我真后悔,不先把晁错斩首,而先奏请,以至反被晁错所出卖。”回到官邸,便吐血而死。给他加谥号为节侯。
太史公说:申屠嘉可算得上刚正有节操了,但他没有韬略学识,和萧何、曹参、陈平相比,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3 王彦章文言文阅读翻译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他勇猛很有力气,能光着脚踩在荆棘上走一百步。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
晋人俘获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居住的宅第,供给的物资非常周全,(然后晋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将使者斩首而断绝了自己的退路。
但是晋人惧怕彦章在梁国,决心招他归顺,(因此)更加厚待他的妻子儿女。这时,晋国已经全部占有黄河以北的地区,而梁末帝昏庸无能,奸邪的小人赵岩、张汉杰等当权,有名望的大臣老将多被他们的谗言所害。
龙德三年夏,晋攻取郓州,梁人十分恐惧。宰相敬翔入朝见末帝,哭泣说:“如今强敌还没有消灭,陛下忽视我的意见,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末帝问他想说什么话,敬翔说:“事情很紧急了,非用彦章不可!”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让段凝担任副将。
当时庄宗在魏地,命朱守殷驻守夹寨,庄宗听说彦章担任招讨使,惊慌地说:“彦章骁勇善战,我常避开他的锋芒,不是守殷所能抵挡得了的。”立即率军前去救援守殷。
等庄宗赶到时,南城已被彦章攻破。这时段凝已对梁早有二心,与赵岩、张汉杰等人勾结窜通。
彦章为梁的国力一天天地衰微感到愤怒,并痛恨赵岩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曾经对人说:“等我破贼之后返回,一定诛杀奸臣来向天下百姓谢罪。” 赵岩等人听到后非常害怕,于是与段凝互相配合极力排挤、陷害彦章,(梁末帝)于是罢免了彦章的官职。
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征召彦章命他率少量人马驻守注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被晋人活捉。彦章是个武人没有读过书,经常用民间俗话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敬爱他骁勇善战,想保全他的性命,彦章推辞说:“我与陛下血战了十多年,如今兵败被俘走投无路,不处死我还等什么?况且我深受梁国的恩惠,不死就无法报答,哪有早上为梁效力而晚上又为晋效力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呢?”于是彦章被杀,享年六十一岁。
4 不射之射文言文 翻译 有阅读答案更好列御寇射箭给伯昏无人看,(他)拉到满弓,(然后)放一杯水在手肘上,放箭,连续射箭,(前面的)箭刚射出后面的箭又搭上了弓。在这个时候,(他)就像木偶似的(平稳)。
伯昏无人 说:“这么只是射靶子的射法,不是没有固定靶子的射箭。(我)要和你一起登上高山,站到那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你还可以射箭吗?”
在这时伯昏无人便爬上高山,站在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背还向后靠一靠,(他的)脚有两分悬空在外,请御寇过去。御寇趴在地上,汗流到脚根了。
伯昏无人说:“凡是高手,上看青天,下到黄泉,在任何地方都挥洒自如,神色不变。现在你紧张害怕有惶恐的眼神的样子,你心中害怕得很啊。”
5 耶律仁先传文言文阅读耶律仁先,字纠邻,乳名查剌,孟父房之后裔。父耶律瑰引,为南府宰相,封燕王。
仁先魁梧隽秀,富于智慧和谋略。重熙三年(1034),补为护卫。兴宗皇上与他谈论政事,觉得他有才。仁先因受一世罕有之宠遇,言事无所隐讳。授为宿直将军,累迁至殿前副点sLKJoRg检,改任鹤剌唐古部节度使,不久征召为北面林牙。
十一年(1042),升任北院枢密副使。时逢宋朝请求增加岁币银绢以换回对十县土地的所有权,仁先与刘六符出使宋国,仍然坚持岁币文书用“贡”字。宋人拒绝。仁先说“:从前石晋王朝报本朝之恩德,割让土地进献,周人强行夺取之,谁是谁非,如何做有利,如何做有害,清清楚楚。”于是议定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仍旧称为“贡”。回国之后,任同知南京留守事。
十三年(1044),讨伐夏国,留仁先镇守边境。不久,召任契丹行宫都部署,上奏折请求免除王子班郎君及诸宫的杂役。十六年(1047),迁任北院大王,奏称如今两院户口众多且富足,请求免予由他部来帮助服役,诏令从其所请。十八年(1049),再度举兵伐夏,仁先与皇太弟重元担任前锋。萧惠在河南失利,皇上还想进兵再战,仁先全力谏阻,皇上便停止进兵。后来担任了知北院枢密使,迁东京留守。女真恃仗地势之险要,不停地侵犯掠夺,仁先请求开挖山地沟通道路以控制之,边民得以安居乐业。封为吴王。
清宁初,任南院枢密使。因耶律化哥诬陷,出贬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守太尉,改号隋王。六年(1060),再度担任北院大王,百姓走数百里前往欢迎,就像见到父亲和兄长一般。当时南院枢密官涅鲁古、萧胡睹等人妒忌他,请道宗皇上让仁先担任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上奏说“:仁先是旧臣,德望冠绝一时,不应外补任京外官。”又拜为南院枢密使,改为许王。
九年(1063)七月,皇上出猎于太子山,耶律良奏称重元谋反,皇上召来仁先与他谈论这件事。仁先说“:这种人凶残狠毒,我本来就怀疑他很久了。”皇上敦促仁先搜捕之。仁先出宫,又说:“陛下应当小心防范!”还未来得及披挂,重元已经前来攻打行宫了。皇上想到北、南院去,仁先说:“陛下如果撇下扈从单独出去,贼人必会紧随其后,况且南、北大王之心也不可知。”仁先之子挞不也说:“皇上自己的想法怎么能违逆呢?”仁先发怒,打了他的脑袋。皇上明白了,便将讨伐贼人之事全权交付仁先处理。于是将马车排列为营垒,拆开行马(衙前木架形路障),制作兵器,仁先率领属吏近侍三十余骑结阵于行马之外。及至交战,贼众大多投降。涅鲁古中流矢坠马,被活捉,重元带伤而退。仁先觉得五院部萧塔剌居所最近,赶紧召他来,分头派人会集诸军。黎明,重元率领奚人两千人前来攻打行宫,萧塔剌的兵马正好赶到。仁先料想敌人势必不能持久,等待他们气馁时再行攻击。于是背着营垒结阵,瞅准机会奋勇出击,贼众奔逃溃散,仁先率兵追杀二十余里,重元与数骑人马逃跑了。皇上握着仁先的手说“:这次平乱都是你的功劳啊。”加号尚父,进封为宋王,担任北院枢密使,并亲自为他制文以示褒奖,又诏令绘制《滦河战图》以表彰其功劳。
咸雍元年(1065),加于越,改封辽王,与耶律乙辛共同主持北院枢密事务。乙辛倚恃宠幸,违法行事,仁先阻止他,因此受到忌恨,出贬为南京留守,改为晋王。仁先存恤孤独,禁绝奸恶,宋人闻风震慑畏服。论及他的人认为自于越休哥之后,可令宋人畏服的,只有仁先一人。
阻卜塔里干背叛王命,仁先担任了西北路招讨使,赐给鹰纽印及尚方剑。皇上晓谕说:“你此去离朝廷太远,如果每次都奏明后再行事,恐怕会失去机会,你可以随机行事,先斩后奏。”仁先严密设置斥候(望台),扼守敌人的要塞,对于顺服的部族加以笼络安抚,各种政务都整治得有条有理。塔里干又来侵犯,仁先迎击,追杀八十余里。大军接着赶到,又击败了塔里干。别部把里斯、秃没等人前来援救塔里干,见他屡次挫败,不敢交战而投降了。北部边境便得以安宁。
八年(1072),仁先去世,年六十岁,遗命让家人薄葬。弟义先、信先,子挞不也。
6 夏元吉 文言文阅读原文翻译夏原吉,字维哲,他的祖先是德兴人。
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
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
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做户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调任他任左侍郎。
浙西发大水,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永乐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谋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
治水完毕,他回到京城。永乐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
有两个禁卫军官冒领月俸,皇帝要斩他们。夏原吉说:“这个不合法律,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将施加什么刑罚呢?”皇帝于是停止了斩他们的诏令。
明宣宗三年,随从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而且犒劳了将士。
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同在朝班的官员有优点,他就采纳接受;有的人有小过失,他一定为他们掩盖不张扬。
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夏原吉说:“别害怕,脏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磕头请求死罪。
夏原吉不追问,自己入朝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换了文书。吕震曾排挤夏原吉。
吕震为他的儿子请求官职,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为他向朝廷请求。平江伯陈 起初也厌恶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 有才能。
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不曾发怒。开始在脸色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
他曾经夜晚审阅记录罪犯口供的文书,拍着桌子叹息,笔要下落总是停止。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执行死刑的奏章啊。”
有一次他与同朝班里的官员到别的地方饮酒,晚上回来时赶上下雪,经过宫门,有人想要不下马。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堕落。”
他谨慎如此。
7 《寒号虫》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原文: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元·陶宗仪《辍耕录》)
译文: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它有四只脚,一对肉翅,但不能飞。它的粪便就是古时用作行瘀的“五灵脂”。正当盛暑之时,它身披色彩灿烂的毛衣,于是自得其乐地叫道:“凤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毛羽脱落,难看得像只小雏鸟,就自言自语地叫道:“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
寓意:这则寓言告诫人们,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么对自己做人教导员高而盲目乐观;当碰壁之后,又对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观。
8 王拱辰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
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满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打仗总是要搞阴谋的。
对方果然能这么办,不应该告诉我们,这必然是在说大话。设置险阻保卫国家,先王就是这样干的,祖宗也是利用险要地形抵御敌人的。”
不久,契丹又派刘六符来,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并指责当年太宗伐燕是无理取闹,师出无名。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该怎样对答才好。
拱辰说“:当年王师征河东,契丹既已同我们互通往来,却又袭击石岭关以支援河东反贼。太宗生气,于是回师伐契丹,怎能说没有道理?”于是写回书说:“先有石岭关的交锋,后来才有蓟门之役。”
契丹得到答复后,恢复了和好。仁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若不是拱辰熟悉历史,还真难答复啊。”
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
现在让他主持国家的两大最高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激烈。皇帝没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牵住他的衣角。
皇上最后听了他的话,夏竦离职。又说:“滕宗谅在庆州所作所为违背了法度,而仅仅降级调任虢守,恐怕以后边臣都会像他一样了。
应该施以重罚。”皇上没有听从,他就请假回家,请求降职降级。
于是皇上将滕宗谅调到岳州,命令拱辰继续负责原先的工作。拱辰拜见皇帝时,皇帝说“:你们这些参谋官,各陈己见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朝廷没有采纳你们的某一建议就是压制你们,而轻易地离职,沽名钓誉。
从今以后你们觉得应该说的,就尽量说出来,不要有所回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入炼炉中,后宫也出钱帮助他。
拱辰说“: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绍宗的这一活动。
苏舜钦在进奏院时宴请宾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劝苏的下属鱼周询、刘元瑜举报这件事。结果苏、王被贬谪到远方,一起宴会的人都被驱逐到地方上去了。
当时执政大臣是杜衍、范仲淹,他们对传统规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舜钦、益柔都是范仲淹推荐提拔上来的,舜钦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这个机会搞翻了这批人,当时舆论很是瞧不起拱辰的为人。
后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代理三司使。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
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我常研读这些。
你也了解这些吗?”拱辰作了回答,并说:“希望陛下注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辅助就够了,这些杂书不足以为学。”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
出使契丹,与契丹主在混同江会面,一块儿饮宴钓鱼。契丹主每次钓到鱼,必定替拱辰斟酒,亲自弹奏琵琶助酒兴。
又对其丞相说:“这位是南朝的少年状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别厚待他。”回来后,御史赵扌卞认为他的行为不合礼制“:他日契丹使者如果以此为例来要求我们,我们又怎样拒绝呢?”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贱价强买死商人的珠宝,罪行败露后被抓,拱辰将全部珠宝都贿赂给了后宫,赵扌卞也一并弹劾这件事。
改任宣徽北院使,赵扌卞说:“宣徽之职位,本来是给有功勋的人的,只有前任执政大臣和节度使才能获得此职位,拱辰怎么能污辱这一职务呢?”于是让他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永兴军,先后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射,欧阳修以为仆射是宰相级别,不应按资排辈,只任命他为太子少保。
熙宁元年(1068),又召他回来任北院使。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讨厌他老同自己作对,趁两位宰相有事之机,赶他去管应天府。
八年(1075),入朝见皇帝,任中太一宫使。 元丰初年(1078),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
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盗匪。
郡县官隐瞒这些情况,不敢上报。拱辰毅然上书指责其弊端“:不仅仅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大受损害,而且耽误他们的务农时间,这是在用法律来迫使他们犯罪。
他们逐渐演化为大盗的征兆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纵然不能全部废除这些办法,也应该让那些最穷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于受害,缓和一下形势。”
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接连上奏不停。
皇帝醒悟了,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受其害。 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
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
9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和阅读答案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释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朋友,我在做任务,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麻烦给个最佳答案鼓励一下,谢谢!
清朝末年 一个法国传教士到中国农村传教 看到一个小女孩 就上去问:小盆油,你戏嚼吗?
小女孩说:洗脚?我天天洗啊,你问这个干嘛啊?
传教士明白小女孩误会了,就解释:不是细嚼,是姓焦。
小女孩:啊,我不姓焦,我姓王。
传教士耐不住了,说道:不是说姓什么,我是要你姓焦,快姓焦,快姓焦!
传教士由于太激动,声音又大,吓哭了小女孩,也惊动了村民。村民一听,这还得了,这传教士是个流氓啊,就把他打跑了。
传教士回到主教那里,就说:(法语)我叫他们信教,他们不愿意信,还打我。
一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二
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
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
三
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
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四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五
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
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六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暑”谐“鼠”,“风”谐“蜂”
七
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
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八
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
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八
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
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
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忠”
九
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
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
文征明对徐祯卿。“假岛”谐“贾岛”,“斑彪”谐“班彪”
十
雨打儒冠,好似盛油木杓;
雪飘僧顶,犹如舂粉擂槌。
尤秀才对雷和尚。“油”谐“尤”,“擂”谐“雷”
编辑本段
谐音歇后语
1矮子过河——安(淹)心
2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3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4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5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
6大船载太阳--勉强度(渡)日
7大粪池里游泳--不怕死(屎)
谐音笑话
1、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
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
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
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
机(鸡)而作’。”
2、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
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
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
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
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猪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
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3、谐音救人
某贵官请宴。厨子因所煎的饼子夹生,被贵官打入狱中。
隔日,贵官重新办酒设宴。有两人想救厨子,一人扮作算命先生,另一人扮
作老人请算八字,在酒席旁算命。
算命先生:“尊老庚甲为哪一年?”
老人故意大声说:“丙子生。”
算命先生连连大声叫:“不好不好。”
老人装作不乐,问:“才说一个年头,又无时日,怎么就已说不好?”
算命先生说:“昨日甲子生的还在狱中未放,何况你是丙子生(谐音“饼子生”)的?”
坐客都大笑起来。贵官领悟其意,于是释放了厨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