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运动员的肌肉是如何锻炼的 急!

举重运动员的肌肉是如何锻炼的 急!,第1张

  很专业的问题。。。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不仅区分年龄阶段,公斤级和个人体质差异等,其训练方法各自不同,因人而异。只能大体说一下。

  这是一套针对15岁、15~17岁、17~20岁三个不同年龄阶段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采用该计划训练的运动员至少须经过6~12个月的训练学习。在制定计划时已考虑到训练的周期性因素(平均一周3~5次),这个计划可以作为国家队后备队员训练体系的基础。

  为了完成各种组合练习,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体能,必须特别注意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提高速度和速度力量,可以通过跑、跳、投掷、负重练习来达到。首先将训练计划的框架大致介绍一下。

  居首位的是专项辅助练习,它包括:

  标准练习:抓举挺举、提铃至胸、从预备姿势上挺。

  最大力量练习:抓举、抓举下蹲、挺举、挺举握一耸肩屈臂伸直、胸前负铃深蹲、颈后负铃深蹲。

  爆发力练习:抓举、挺举。

  灵活性、速度、协调性练习:杠铃置于与腰同高抓举、坐推、悬垂提铃至胸、箭步推举、箭步挺举。

  一般肌肉力量练习:在体操器械上屈体、肩负铃上体屈伸、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练习、在肋木上悬垂抬腿、卧推、引体向上。

  进行最大力量练习时,抓举和挺举的举铃最后一刻要耸肩。具体练习:耸肩、抓举握屈臂伸直至头上方;耸肩、挺举握屈臂抬至胸部一这个动作类似屈臂伸直到头上方的预备动作,中速。以上练习有助于发展下蹲所需的肌肉力量。

  最大力量练习包括胸前负铃深蹲,它可以发展挺举举铃后起立的力量。颈后负铃深蹲的重点在于训练开始举铃时使用最大力量,这也可作为上挺的一般力量练习。抓举下蹲也属于这组练习。

  抓举可以练习速度力量。

  灵活性和速度练习:从腰部提铃(挺举握和抓举握);箭步推;标准下蹲推。

  肌肉力量练习:俯卧在体操器械上,肩负杠铃挺身,锻炼躯干肌;在肋木上身体悬垂做抬腿、向左、向右转腿:凳上卧推(宽握和窄握)、坐推、引体向上(练习背阔肌、上肢肌、肩带肌)。

  以下动作可以构成一组练习:耸肩,屈臂向上举铃,直臂定住,同时缓慢下蹲,不举踵,大腿不用力。完成颈后负铃深蹲时,运动员应该最大限度地下蹲,坚持3s,起身时杠铃位置保持不变。

  颈后负铃深蹲。首先应测量大腿长度,这样可以在完成提铃至胸动作时将杠铃固定在测得的高度上。通常杠铃位置比较低,运动员需“潜在”杠铃下做下蹲和起立动作。另一组有身体主动前倾动作的练习是先肩膀用力悬垂提铃,而后屈臂双臂用力提铃,杠铃提起时紧贴身体。

  挺身。身体俯卧,两腿伸直,做俯卧挺身或俯卧两头起,上体尽量与腿成90°。颈后可以负重。

  为了练习腹直肌,在肋木上身体做悬垂,两腿抬至手高,两膝绷直;左脚尽量触摸右手,右脚去触摸左手,这个动作可以发展腹外斜肌力量。

  坐推。坐推举铃时身体不用力,背部保持不动。

  如果该计划用于青少年训练,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运动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应该加大训练强度,减少动作数量,增加新的动作组合。必须特别重视能明显提高运动成绩以及训练战术和灵活性的组合练习,以扬长避短。

  训练分期:大运动量训练持续两周后,应有一周减小强度训练(见表1)。

  强度:在训练中,一般辅助练习与专项辅助练习各占多大比例并不确定。对于抓举训练来说,这种比例分配是根据抓举最好成绩、抓举时屈膝能达到的最大程度、从腰部开始的抓举、髋上拉及坐推最好成绩来确定的。

  挺举练习比例则是根据以下动作的最好成绩确定的:提铃至胸,挺举、胸前负铃深蹲、颈后负铃深蹲、窄上拉、悬垂提铃至胸、箭步推、箭步挺举。

  宽握和窄握耸肩举臂练习。首先应加强力量练习,因为最大负荷练习所占比例取决于运动员本身力量的大小。当运动员力量增大后,建议转入最大强度的训练。

  一般力量练习。这些练习针对发展横肌、固定肌的力量。完成这些练习时需额外负重,重量要达到运动员最多只能举起5~8次的程度。

  肩带练习。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训练中传统练习(挺举和抓举)与辅助动作练习所占比例不同:14~15岁为50%;15~17岁为35%~65%;17~19岁为30%~70%。

  训练分期:一年由48个训练星期或4个大周期组成。每个大周期有12个星期构成,其中6个星期用来进行最大力量练习;3星期—爆发力、速度练习;3星期—灵活性/速度练习(比赛时期)。一个大周期训练结束后,应该对挺举和抓举提出新目标。

  设计练习时应考虑到年计划与大周期不同阶段的因素(见表2)。

  挺举和抓举试举最高重量:有两套训练方案可供采用。

  方案1

  最大重量百分比  试举次数  组数

  75%       1    4

  80%       1    4

  85%       1    3

  90%       3    2

  95%       1    1

  100%      1    1

  方案2

  75%       1    4

  80%     1    4

  85%     1    3

  90%     1    2

  95%     1    1

  100%      1    1

  80%       2    2

  每个星期都设置有相应的专项辅助练习。练习重复频率越高,运动越适应。这样可以对运动员某方面素质已达到的水平加以巩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致力亍训练提高某几方面的素质比短期内试图同时训练、培养所有素质更为合理。

  如果要将针对发展力量的抓举练习纳入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计划之内,就应该在进行这 些练习的同时,辅以其它练习,例如屈腿胸前负重起、屈腿抓举(始终保持直臂)等。

  专业人士可以更详细解答你的疑问。

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威力如下:

d丁宁的高抛后下蹲,球拍直着“砍”过去,难以预料她究竟是用哪面胶皮摩擦发力。所以说威力很大。

2014东京团体世乒赛进入到半决赛的争夺,中国女团迎来新加坡队的挑战,首场比赛,中国队的李晓霞以3-1(8-11、11-8、11-5、11-7)逆转冯天薇。第二场比赛,丁宁仅用时20分钟就以3-0(11-6、11-3、11-6)战胜于梦雨,中国队大比分2-0领先。

第三局在4-3时,丁宁单膝跪地反拉得分,但是膝盖重重的磕了一下地面。丁宁立刻站了起来,伤势没有大碍。丁宁的下蹲式发球一直让于梦雨不太适应,6-3领先时,于梦雨喊了暂停,但是没起到什么效果,丁宁11-6再下一城。轻松的以3-0拿下比赛。这场比赛全部用时仅有20分钟。大比分中国队2-0领先新加坡。

我给你分开作解释吧:

硬拉:分为直腿硬拉和屈腿硬拉两种,主要用于锻炼下背部即竖脊肌,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动作要领:双手握杠,手掌心朝向一前一后。腰部挺直,双腿与肩同宽,膝盖和脚呈外八字状,拉起杠铃,保持腰直。尽量使铃杆靠近身体。杠铃的理想轨道是笔直向上。

深蹲:双手握住杠铃,放在肩上(缩紧的斜方肌会形成一个护垫的作用)下蹲过程中,头要始终平视前方,目的是保持身体平衡,双脚开立,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下蹲过程股四头肌始终发力,蹲到最深处,感觉臀大肌和股二头肌吃力,站起后做一次顶峰收缩。

卧推:仰卧在卧推凳,举起杠铃,杠铃保的位置比肩部宽一个拳头的距离,慢慢放下,时间超过1秒到2秒。水平向下相对乳头位置。杠铃卧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动作,但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锻炼超出极限,有可能导致手臂无力支持杠铃下坠。如果做极限卧推最好有人在身边保护。

引体:

起始姿势:两手用宽握距正握(掌心向前)单杠,两脚离地,两臂身体自然下垂伸直。

动作过程: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直到单杠触及或接近胸部。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重复再做。

呼吸方法:将身体往上拉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按照国际乒联的最新规定,在发球这一环节会被判罚违的具体要点,一是: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这主要是要求运动员发球时乒乓球始终在台面以上,因为如果抛球之前乒乓球在台面以上,有可能产生对手无法判断的旋转;二是:发球员须用手将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三是:发球过程中,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不可遮挡球,这一要求的原因与第一点相同,同样是能够让对手判断旋转,这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无遮挡发球。

       之所以介绍这一最新的发球规定是为了引出今天主题就是那个被奥运会禁止的那个魔鬼发球法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这个发球的方法号称无人能接。而这种发球方法的名字就叫下蹲式发球法,下蹲式发球属于上手类发球,我国运动员早在50年代就开始使用。

        横拍选手发下蹲球比直拍选手方便些,直拍选手发球时需变化握拍方法,即将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下蹲发球可以发出左侧旋和右侧旋,在对方不适应的情况下,威胁很大,关键时候发出高质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而这种方法练习起来也是十分的复杂,对运动员的自身要求也较高。在实战中由于技术复杂,对对手的迷惑性较大,因此也常常让对手措不及防。但这种发球法却存在一定的纰漏,上面我曾提过对于发球的规定是抛球不得低于执拍手16厘米,但下蹲式却很难做到。因此最终被禁。

1

准备姿势

首先要明确杠铃放置的准确部位。抬头挺胸直腰,背部挺直,但不能过伸。肩胛收缩后,将横杠放在隆起的斜方肌和三角肌上,调整平衡。杠铃的重量由四点分担,其中斜方肌承受绝大部分重量,这样就不需要再垫海绵等缓冲物。即使身体偏瘦,三角肌、斜方肌等较薄弱,也完全能“吃重”,且不会有疼痛等不适感觉。两手臂侧抬双手握杠起稳定作用

2下蹲

做好准备姿势后,深吸气的同时慢慢屈膝控制下蹲。下蹲时膝关节的方向同脚尖的方向,蹲至大腿平行于地面或稍低于膝。若臀部落到踝关节,则下蹲过低,既没有必要,又易造成膝踝等关节损伤。下蹲速度不宜过快,应掌握好节奏,起码下蹲的速度不能比蹲起的速度快。由于肌肉被拉长后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时间越长肌力下降越多,反之肌力下降越少。所以,举重运动员下蹲后立即蹲起能举起的重量,在他下蹲后停顿时间稍长就不一定能举起。原因是他立即蹲起利用了臀肌和股四头肌等肌群被拉长,增加了肌肉弹性,增强了肌肉力量。健美锻炼的要求不一样,下蹲至最低要保持1-2秒,然后再蹲起。尽管这样做蹲起的重量要小一些,但下肢肌群的实际受力并未减小,且相对要安全些

3蹲起

深蹲锻炼价值最大的是蹲起阶段,此阶段注意力集中在腿部,腿部全部用力,同时呼气。头要抬起,想象蹬腿用力使头能向上顶,而不要先抬起臀部后直腰。整个蹲起过程要保持重心稳定,脚不能移

不会,这只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各有优劣,每个选手习惯的姿势不同罢了。

箭步式上挺是上体保持刚直、两脚在矢状面前后分开。优点:前后稳定角大和杠铃形成十字支撑,稳定性好。在上挺中出现偏差也能调整、抢救,就算没送起来,只要下蹲够低而两臂已经伸直,也有可能努力获得成功。

箭步式的支撑姿势不只有在上挺动作中采用,从前在抓举和翻站中也广泛采用,但由于这种动作在抓举和翻站中本身固有的缺点。

历史发展

早期举重的抓举、挺举提铃至胸和上挺均采用箭步蹲支撑技术,这种技术的突出优点是前后支撑面较宽,容易保持平衡,缺点是双腿用力不均衡,前出腿发力明显超过后支撑腿,而且箭步蹲即使蹲到极限位置,支撑高度依然比深蹲要高。

由于以上两点局限性,随着举重技术的发展,抓举和挺举提铃至胸技术中,箭步蹲逐渐被深蹲取代。而在上挺技术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采用深蹲技术。

大力士们都很重视箭步蹲训练。重量级举重运动员一般都能箭步蹲300公斤以上。箭步蹲也是早期力量举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但由于规则复杂,未能成为现代力量举的正式比赛项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3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