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

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第1张

明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发生一百周年纪念。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国人通过暴力革命和理性谈判,迫使中国最后一个按照血统继承的专制帝国大清帝国皇朝退位,建立起民主宪政体制的中华民国,中国从此脱离血统继承的旧国家,进入现代国家。

辛亥革命,是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至1911年(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研究评说已进行了一百年,其文章著述可谓汗牛充栋。1911年以后,国民党人为了抬高自己,对这场伟大革命事件的历史真相进行人为的、系统的掩盖和修改,其官方宣传极力抬高国民党正统系(孙中山-同盟会-陈其美)的作用和地位,长期掩饰和打压在辛亥革命事件中起主要作用的人物和组织,将辛亥革命的发动和领导者都吹捧为孙中山和国民党,功绩都记在孙中山和国民党名下。这是严重的篡改历史的行为。1949年以后,***领导的史学界竟然还是按照死敌国民党的观点论说辛亥革命,则令人难以理解。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有必要还原这段历史事实,还辛亥革命各位真正发动者和领导者一个公道。

一、

辛亥年武昌起义的领导力量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而不是国民党

辛亥革命发动于武昌。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

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其主要组织者是共进会的孙武、新军中文学社的蒋翊武与刘复基,与孙中山和同盟会(国民党前身)无关。在10月9日,孙武因试制炸弹被炸伤,10月10日彭楚藩、刘复基被清军抓杀。因此组织、领导和决定武昌起义的真正领袖是蒋翊武。

蒋翊武(1884--1913),湖南澧州(今澧县)人。辛亥革命前夕为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三营左队正目。早在1911年初,蒋任文学社社长,在新军中积极发展会员。同年9月14日,与共进会首领孙武在武昌楚雄楼十号召开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席会议,两团体正式合作,并派代表赴上海,与黄兴、宋教仁接洽。24日两团体骨干在武昌胭脂巷密商举义方案,蒋被推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由于蒋在军中职位太低而且缺乏军事指挥经验,起义革命军人又威逼协统黎元洪(后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和第二任总统)出面领导这场革命。

武昌起义发动之后半月,作为同盟会和兴中会领袖的黄兴才赶到武昌,被推举为总指挥。不久武昌被清军攻占,武昌起义失败。

上述事实说明辛亥年武昌起义的组织、发动和领导与孙中山无关,也与国民党无关。

二、

辛亥年上海起义的领导力量是李燮和与光复会,也不是孙中山和国民党

辛亥革命起义真正取得成功、真正光复并建立地方政权的是上海

起义以及之后的南京起义。上海南京起义成功,才使得革命党人拥有一块根据地来创建中华民国、成立临时政府。因此上海和南京的光复在历史意义上不亚于武昌起义,在革命实践上比武昌起义的功绩更伟大!

辛亥武昌起义前,上海有同盟会中部总会和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的机构。上海地区同盟会的实际负责人是陈其美,上海地区光复会的实际负责人为李燮和。

资料1: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人。其早期为上海青帮头领,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为蒋把兄。陈其美年少时家贫,15岁时辍学到当铺当学徒。1903年到上海,在同康泰丝栈任助理会计,结识各方人物。1906年赴日本留学,认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8年陈其美回中国,联络会党支持革命。1911年任同盟会中部总会庶务部长。辛亥革命后,任上海沪军都督。次年派蒋介石与王竹卿刺杀光复会首领陶成章于上海广慈医院。1916年陈其美寄宿上海法租界一日侨寓所被杀手枪杀,一般相信是由袁世凯指使所为。1917年5月国葬于浙江湖州。

资料2:李燮和(1873~1927),名代均,字柱中,湖南安化蓝田(今涟源市蓝田)人。早年为县学生员即有民族革命思想。后因谋划宝庆起义和长沙起义事败,亡走日本,与孙中山、黄兴会晤,加入同盟会。革命党人内部分裂,章太炎、陶成章等单独成立光复会,李燮和任南部执行委员,代总部行事。辛亥革命前李燮和由南洋爪哇回国,在上海谋划起义,他通过同乡关系策反清军军警,掌握了上海吴淞一带大部分新军。在辛亥革命上海起义和光复中起主要领导作用。辛亥革命成功后自解兵权,投身实业发展。1913年寓居北京。1915年8月,袁世凯阴谋称帝,李燮和、蔡锷等湖南将军在杨度邀约下列名发起“筹安会”。次年6月,袁世凯死,李退隐家园,不再问政治。1923年,携眷去爪哇榜甲,翌年,只身返归故里。1927年病逝,终年54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11月3 日,代表光复会的李燮和与代表同盟会陈其美相约同时领导起义,但陈其美想抢光复上海的头功,就提前一晚抢先进攻江南制造局,结果陈其美被清军所俘虏。李燮和闻讯后,连夜率闸北起义军前来解救,战至拂晓打垮了清军,救出陈其美,上海随之光复。由此历史事实可知,李燮和是光复上海的主要领导者。

由于李燮和光复上海的功绩,参与上海起义的革命党人公推李燮和为“上海临时总司令”,指挥上海军事,大家还一致推举李燮和为沪军都督。

上海光复后的第三天,在正式推举上海革命***“沪军都督”的海防厅会议上,陈其美利用其帮会(青帮)势力“哄堂鼓噪,大闹会场”,反对李燮和。为了顾全大局,“李力示谦逊”,将沪军都督职务让给了陈其美。事后章太炎发表文章指责陈其美“阘茸小人,抑无足道,上海光复,攘李燮和之功以为已有,偷儿成群,拥为都督……”(见1912月9月19日《大共和日报》)。会议一结束,街头就出现了安民布告,上面赫然盖着“沪军都督”的大印,原来陈其美早在起事前就准备好要当“沪军都督”了。

奉李燮和之命领导吴淞光复的陆军黄汉湘、海军朱庭燎等人对陈其美的做法十分不满,决定迎请李燮和来吴淞出任都督,但李燮和到吴淞后不肯就任“都督”,改称“吴淞军政分府总司令“,创立了一个“专以筹备进攻军务为主”的反清革命军事机关,再任总司令。一时间,独立后的上海出现了两个军政府。陈其美于是派人刺杀李燮和,但没能成功。后陈其美又派蒋介石等人刺杀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

李燮和为避免革命党内扛,指示黎天才带领英勇善战的光复军离开了上海,攻取南京,他们以寡克众,威名显赫,南京很快光复。随后黄兴指调李燮和率领光复军西援武昌,又与江浙革命军组建联军,推李燮和担任“援鄂联军总司令”,

李燮和由此得以三任、四任总司令之职。

南北议和期间,李燮和力主北伐,反对孙中山与袁世凯妥协。1912年1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向李燮和颁发了“光复军北伐总司令关防”,李燮和在南京第五次就任总司令,随后率部誓师北伐,号召将士们“矢志灭敌,必坚必贞”,北上开赴烟台与清军作战。接着,南北议和告成,李燮和即停止了军事行动。 1912年3月,李燮和主动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辞光复军总司令职,解甲归田。

上述历史事实充分证明辛亥革命的两个标志事件——武昌起义和上海起义,其起发动和领导的主要负责人和革命军事力量都不是孙中山和同盟会,而是蒋翊武、黎元洪、黄兴,李燮和。

必须承认,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全力鼓吹民族革命多年。而在辛亥革命前呼唤民族觉醒,鼓吹民族革命的人大有人在,如邹容的著作《革命军》,陈天华主办的《猛回头》等,风靡海内外,当时其名声和传播效果远大于孙中山。

还必须承认,孙中山和同盟会策动过多次起义,但全都失败了,且对清王朝的政权基础没有多大撼动。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发动的广州起义,失败时,同盟会多年聚集的革命党人大多牺牲。以致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孙和同盟会没有力量主导这场革命了。

孙中山和同盟会为什么多次起义均完全失败,一个基本因素是他们在国内、特别是在清军内没有根基。而武昌和上海起义得以成功,恰恰是由于军人的参与,这正是同盟会的软肋。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和国民党不是、也不可能是辛亥革命的发动和领导者。

由于陈其美死后,他的把兄弟蒋介石和陈其美侄儿陈果夫、陈立夫兄弟长期把持国民党中央以及宣传舆论机关,极力抬高孙中山和同盟会一系的历史作用,加上后来李燮和列名“筹安会”,故长期全面封杀李燮和在上海南京起义光复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刻意抬高美化陈其美,已美化同盟会(国民党),才成就了现在面目全非的辛亥革命“英雄史”,孙中山死后也被追认为“国父”,陈其美死后享受国葬。而辛亥革命的真正领袖蒋翊武被袁世凯杀害、黄兴被挤出同盟会核心,李燮和被国民党定义为“叛徒”。

综上所述历史事实,辛亥革命的真正领导和发动者不是孙中山,也不是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2010618)

程德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1930年),字纯如,号雪楼、本良,四川云阳(今属重庆)人,本籍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苏州)。清代廪贡生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入国子监肄业。曾经任过署理黑龙江将军、营务处总理、奉天巡抚等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赴黑龙江入副都统寿山幕。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入侵东北,受命赴前敌督队,积极筹战。光绪二十七年,擢升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九年,擢升道员,又赏加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光绪三十一年,擢升黑龙江将军。宣统二年(1910年)调任江苏巡抚,参与预备立宪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电请清廷改组内阁,宣布宪法,以抵制革命。1911年11月4日,上海独立,苏州士绅要求程德全谋求自保,避免战争,得到程德全的同意。11月5日,上海民军与驻在枫桥的新军一起入城,宣布苏州独立,推程德全为苏军都督,程成了第一位反正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12月2日,革命军克服南京;3日,程被革命党人推为江苏都督。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程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部总长,曾经与章太炎等先后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共和党等。袁世凯任总统后,被任命为江苏都督。程力主恢复秩序。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曾亲赴上海处理“宋案”并公布内幕。他反对二次革命,主张与革命党人调和,后辞职退出政界隐居上海,闭门诵经。1926年受戒于常州天宁寺,法名寂照。其遗著有《程中丞奏稿》《抚吴文牍》等书。今苏州城外寒山寺,有“古寒山寺”四个大字为其墨迹。 父亲程大观是个秀才,以教书为生,程德全随父亲读书,因家贫,稍长即协助教读,长年在外。程氏原是个四世同堂的大族,1875年川东发生大饥荒,无法共求生存。同居共财的义门,是中国古典式的社会主义生活。在灾荒来临时,无法维持下去了,只得析产分居,各自谋生。当时,他正在夔州应郡试,回到刚搬进去的家里,除了瓦盆竹筷,存粮数合,一无所有。母亲多病,弟妹年幼,程德全即于1878年完婚,由能干的新媳妇操持家务,自己仍因贫无以自给,只好继续出外教书。不久,家里所租房被收回,无处可去。新媳妇观察地形,发现在山崖下筑棚也可以遮蔽风雨。一年大水暴发,冲毁窝棚,幸妻子机警,招呼家人得以逃脱。

母亲去世后,弟妹也已成长成人,减轻了家庭的负担。1890年,程德全把家事托给夫人,出川游历,希望摆脱贫困的生活。他是廪贡生出生,至京师入国子监学习。然而,他贫困依旧,常常受饥受寒,甚至因饥饿无法出门。他在京学习时,看到东北时局的危机,精心研究起东北问题,这给了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东北在京旗人寿山,得知程德全熟悉东北问题,相识后很赏识程的才华。当然,程的才华和学识,并非仅在东北问题上,这只是一个机遇而已。1891年,程德全经寿山推荐,到东北做幕僚,生计问题才得到解决。1895年程德全经历了中日战争后被保举为安徽省候补知县。1896年起,他才得以把妻子儿女接到身边生活。1899年底,程又担任黑龙江副都统寿山的幕僚(在瑷珲)。1900年2月,寿山赴齐齐哈尔任署理黑龙江将军,程随行,任黑龙江银元局总董,兼办将军文案。

这样一个默默无闻、书呆子出身的小官僚(严格说来还没有做官),能做出什么样的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时局的剧变,把程德全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1899年义和团运动发生,1900年列强以义和团运动为口实,组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俄国更抱有侵吞中国东北的野心,不仅参加联军行动,还在东北大举出兵。沙皇于6月下旬开始对俄国军队进行战争动员。7月21日,俄军在海兰泡灭绝人性地对长期居住在那里的中国公民进行大屠杀。同时,俄军侵入江东六十四屯,屠杀中国人民。在中俄边境地区制造了两起惨案。8月5日俄军占领瑷珲,全面向东北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后,连连败退。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掠,惨无人道。

战争爆发后,程德全由黑龙江将军寿山任为行营营务处总理,前往前线监军。行次博尔多(今讷河县),正值谟讷尔河河水暴涨,数万难民哭号争渡。摩尔根(今嫩江县)也已失守,而站上兵不满千,萎靡不可整顿,已无法组织抵抗。为此,程函致寿山,主张向俄军请和。8月19日寿山接到清廷议和的命令,当即指派程德全与俄军议和。22日,程德全三次赴俄营求和,企图阻止俄军前进,均遭拒绝。由于程德全以死相求,拔刀自刎,俄军官急掣程腕制止:“何至于是。”俄军于是同意不攻省城,不杀无辜,不掠财产。程德全即回齐齐哈尔,撤出军队及军火粮饷,准备和平让城。24日,俄军渡过谟讷尔河,28日进抵齐齐哈尔郊外,为俄军作翻译的姜某秘密谎报俄军说:“省城有伏,议和乃诱使近城也。”俄军拟即发炮攻城。程急忙出城与俄军相见,以身挡炮口,恳求俄军停止进攻,俄军遂停止炮击。自此他坚持留在俄军中,作为人质以释敌疑。29日,俄军大驱入城,进占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自杀。俄军将领连年刚博夫入齐齐哈尔,大肆掳掠。

同时,俄军欲强立程德全为黑龙江将军,作俄军傀儡。程以违背国家体制,未得任命,坚决拒绝,并投江自尽以明志,为俄军救起。为此,程德全致书俄国沙皇,要求俄国撤军:“(寒冬将至)应由大皇帝撤回兵队,以靖地方而振商务。日昨带兵官奉到伯利总督来电称奉大皇帝谕旨,欲以德全担任将军职务。闻之怵惶万状。德全以羁旅之人,寄居江省,值此变乱,初意本以保全生灵为主,今荷大皇帝笃重邦交,省城得以安然无恙,德全受赐已多,今乃以将军殉难,主任无人,欲德全便宜行事,无论德全未奉我敝国大皇帝谕旨,固不敢擅专,而自思失律之臣,偷生人世,已属厚颜,有何面目冒居将军之任?反复思维,万无生理,是以投江自尽,而带兵官复设法将德全救活,并派人多方劝解,妥为照料,务使德全不再寻短见而后已。但此刻敝国大皇帝消息不知,德全椎心泣血,忧惧昏迷,苟延残喘,何能办理地方政务?维念黑龙江全省尚未大定,呼兰、巴彦苏、北林子尚有兵队。贵国必须力保和平,免致开仗,再伤生灵。其关于地方官一切应办之事,仍祈责成各该员与带兵官妥为办理。则将来大皇帝与敝国之交谊,可永保亲睦于万世也。如蒙依允,尚有要求数事,条具于左,事关两国邦交,德全敢为大清国数百万生民九顿首以请:‘一、求不伤害生灵;一、求不夺人财产;一、求毋奸*妇女;一、求中国人民照旧优待;一、求毋更张大清国政令;一、官员人民有愿迁徙者发给护照;一、求发给各城各站人民执照,饬速归业;一、求前往呼兰等处收抚,不必多带人马,免民间惊恐;一、并求先发告示,大张晓谕,俾众周知。’”

不久,程德全被俄军挟往赤塔,途经呼伦布雨尔(今海拉尔),因天寒患病,由俄国红十字会治疗后释回,于11月7日返抵齐齐哈尔。但从此身罹风寒之病。

程德全1900年与俄军周旋的行动,在朝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东北士民曾希望以权宜之计推程出任黑龙江将军。但程德全只是一个小官儿,资历很浅。更何况按照清制,东北维持传统的旗制,用旗人,不用汉人,以维护清王朝的发祥之地和有战斗力的兵源。万无一跃而任为将军之理。东北士民的推举没有被清廷接受。不过,后来的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也一再要求清廷重用程德全。1901年2月,程德全被清廷擢升以直隶知州用,赏戴花翎加三品衔。1902年9月,吉林将军长顺委程任三姓(今依兰)办理善后交涉兼办筹饷缉捕事务。 1903年冬,沙俄拖延在东北撤军,日俄战争正在酝酿中。清廷急需能员赴东北。但这时清廷在东北传统的统治基础已经瓦解,危机来临,乏人可用,不得不有所改变。1903年12月28日慈禧在京召见程德全,垂询黑龙江事务,程的回答让慈禧很满意,被擢升为道员,翌日又加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副都统是带兵官,对程德全的任命,既是越级提拔,又打破了东北不用汉人的惯例。据说,慈禧在任命之前,招待外宾,俄公使夫人在慈禧面前也盛赞程德全,促成了慈禧对程的破格提拔。

1905年5月15日,清廷任命程德全署理黑龙江将军,全权处理全省军政事务。1907年初,清廷将东北改为行省,以袁世凯官僚集团的徐世昌为总督,程于5月7日仅被任为署理黑龙江巡抚,职权削弱,显然是受到袁世凯官僚集团的排挤。为此,程被迫一再称病奏请开缺。1908年3月,徐世昌即以程“腿疾未愈”,建议军机处“赏假数月,回籍就医”。是月19日,清廷即将程德全署理黑龙江巡抚一职开缺。 晚清民初,国家走向大乱之世,程德全施政“以保全生灵为主”,可说是他的核心。为人也豁达大度,乐善好施。他的原配夫人秦氏,与他一起颠沛流离,不幸于1903年去世。当时,他的经济地位虽然改善了,但仍常常负债。程德全受袁世凯集团排挤去官后,就回家省亲。儿子发达后光宗耀祖,程大观十分高兴。他鉴于过去长年穷困生活,推己及人,嘱咐儿子筹集多年积蓄下来的养廉银一万两,购买田地,准备用这些田地上的收入,来周济同族中贫苦无告的人。他要让程氏族中的人没有一人挨冻受饿。这是宋代名贤范仲淹创设的社会救助系统,为历代贤者所仿效,有的家族中的有心人家,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创设起这套救助系统。正值筹备之际,朝廷重新起用程德全,召其进京。程德全匆匆自家起程,父子俩来不及商量有关办法。于是,在清明春祭的时候,程大观把全族的人都召集一起,将银子分赠给族里贫困的人,让他们拿了钱自己去力图生计,并且对于鳏寡废疾的人,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救济。这一万两银子就一下子分完了。程氏的这一豪举,轰动了乡里。

程德全自秦夫人去世后,续娶刘氏夫人。刘夫人看到程德全性格豪放,手头宽松,不是长久之计,但屡劝无效,就悄悄地积蓄起一笔钱来,为程德全的晚年生活,避免陷入贫困,留下了后路。 1908年11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政局大变。1909年初,摄政王载沣将徐世昌内调,任锡良为东三省总督,程德全也重新被起用,于5月23日任署理奉天巡抚,旋实授。但奉抚一职与总督同城,属政制改革精简机构的范围,遂于1910年4月28日裁撤,程被调任江苏巡抚。这时辛亥风云降临,危机严重,此时此地此职,斯人又有了令人眼晴一亮的表现。

程德全到任后,在致中枢人士的信中表示说:“(苏省)士绅学问向占优胜地位,近来东西文明输入,而知识亦愈日新,加以张殿撰謇诸人为之导师,力加提倡,将来吾全国之教育模范,殆将取法于兹。”他在江苏非常尊重张謇的意见,与当地士绅也关系良好,在危机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也坚强表示:“德全办事,向不畏难,只有深自刻励,务以静专之主义,为治己之方;以立定脚跟,相机因应,为治人之策,如是而已。”

当时,江苏地区的立宪运动开展得十分热闹,张謇是运动的领袖。程德全全力支持张謇召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的主张。他和督抚们也有广泛的联络,希望挽救清廷的统治危机。1910年10月25日,程德全列名东三省总督锡良领衔的主张内阁、国会同时设立的奏折。迫于各方面的要求,清廷于11月4日宣布宣统五年开设国会。但程德全并没有因此对时局表示乐观,他继续要求清廷“赶速简派内阁总理”。他在给湖广总督瑞赝的电报中坦率表露说:“目前内外人材不过如此,筹备清单改亦无效,不改亦无效;筹备事项缓亦无效,急亦无效,是可断言者也。政党不立,徒法不行,故今日除催设内阁外,竟无第二语可说。催设内阁,非谓天下从此治也,但设一总理,以供人民推翻之资料而已。”体现出强烈的危机意识。他充分意识到清廷的腐败。 程德全在政界资历很浅,实力不雄。而张謇在地方上声誉很盛,实力雄厚,但两江总督张人骏不支持立宪运动,与张謇政见不合。程德全和张謇两人原本不认识,没有私交。1911年政治危机加剧的时候,两人开始互相取暖,合作应对时局。1911年2月18日,张謇到苏州会晤了程德全,从此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江苏官绅,形成了一个应对危机的政治集团,程德全成了这一集团在政治上的操盘手。

武昌起义爆发后,程德全打破了一段时间的沉默,连续上奏清廷,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以争取人心,挽救危机。他在1911年10月13日致内阁电中指出,革命党人勇敢举义,“内由于政治改革之观念,外由于世界潮流之激刺”,“此非朝廷果有尝胆卧薪之意,草泽恐有前仆后继之虞”。程德全虽然仍然是为了“消弭革命”,但已经扬弃了“忠君爱国”的观念,为后来的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 武昌起义爆发时,张謇正好从北京南归,到武昌乘轮船回江苏,在轮船上目睹了武昌起义的景象。他到达南京后,即去会见两江总督张人骏,要求张出兵援鄂,并速定宪法。张人骏断然拒绝了张謇的要求,使张謇深感危机的严重性,不能不另谋他策。

程德全获悉张謇回到南京后,即电邀张前往苏州,共谋应对时局的方策。1911年10月16日,张謇赶到苏州,程德全非常赞成张謇的政治主张,嘱咐张为自己起草奏稿,张即带了两个年轻人雷奋、杨廷栋连夜起草,到12时脱稿。这份奏稿措辞一反常态,十分激越,强烈要求说:“拟请宸衷独断,上绍祖宗之成法,旁师列国之良规,先颁明诏,宣布德音,解免亲贵内阁,钦简贤能,另行组织,代君上确负责任,庶永保皇族之尊严,不至当政锋之冲突;并请下诏罪己,其酿乱首祸之人,亦即降旨予以处分,以谢天下。然后定期告庙誓民,提前宣布宪法,与天下更始。”由于得不到各省督抚的响应,迟至10月22日才电致内阁入奏,已经不可能发挥作用。这是程德全、张謇对清廷的最后忠告。

1915年,杨廷栋从箱子里翻出了这份草稿,请吴湖帆绘画装裱,张一鹏题名为《秋夜草疏图》。1916年3月,杨廷栋向程德全出示了这幅《秋夜草疏图》,程写了自跋:“辛亥八月后,吾苦苦劝谏,奚止此一疏?乃反复敷陈,卒不见听。国体改革以还,日相寻于哄争猜忌之域,吾时于两方谆切劝解,亦均不见听。岂天之不悔祸,抑我之诚不足以感人也?驯至今日,纲纪凌夷,道德灭绝,人民困于水深火热,几不可一朝居。呜呼,既无以对故君,复无以对国人。罪深孽重,夫复何言?丙辰三月杨君以此卷见示,勉书数语以归之。素园居士。”他仍是以生灵为念。

他们是在对清廷尽心而已,已经明白清王朝已无可救药,国家前途只有另谋生路了。程德全和张謇的合作,为他们走向与革命党合作,在江苏开辟一个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于是,程德全开始改变施政方针,不再以从事变革,挽救清王朝为目标,而是以维持地方秩序,保护地方经济和人民安定的生活为目标。他先通电江苏各属令赶办团防,以固结民气,保卫治安,“振尚武之精神,弭无穷之隐患”,维持公共治安。上海民军起义之际,他答复上海道刘燕翼的告急电说:“目前以保全中外商民产业为第一要义,即速邀集地方绅商会商各国领事,设法维持,无任糜烂。此间无军队可派,候督院示复遵照。”这是上海光复的一天了。

上海起义发动后,苏属士绅已屡次协议,决定宣布独立,正在推举代表,进谒抚院。1911年11月3日夜,有民军五十余人由沪专车赴苏,先赴枫桥新军标营,宣告一切,共表同情。民军进城之后,径往抚院请见,共相推戴程德全反正。程德全宣言:“当此无可如何之际,此举未始不赞成,务必秋毫无犯,勿扰百姓。”于是民军将江苏都督印呈进,程至此不得已而受之。程德全既宣布独立,作为第一个反正的前清大吏,也引起一部分革命党人的不信任,流言盛行,局势动荡。于是,程德全镇静如常,果断地采取了两个措施:一面理去自己的辫发为人民倡,也表示自己的革命决心;一面收集院司各种印信,销毁于都督府大堂,与旧体制割断联系。万人共见,各种谣言于是杜绝。 苏州独立后,以张謇为民政长(未到任),张謇一系的立宪派后起之秀,杨廷栋(翼之)、沈恩孚(信卿)、雷奋(继兴)、黄炎培(韧之,黄也属同盟会)等都参加了都督府的工作。1911年11月9日张謇到达上海,热衷于组织临时议会。程德全也参与了新国家的体制建设工作,11月11日,程德全会同浙江都督汤寿潜致电沪军都督陈其美:“吾国上海一埠,为中外耳目所寄,又为交通便利、不受兵祸之地,急宜仿照美国第一次会议方法,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总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妥善方法,以期保疆土之统一,复人道之和平,务请各省举派代表迅即莅沪。”11月13、14日,连续两天会议,通过陈其美召集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同时,张謇也在努力争取袁世凯反正。张起草了《拟会程德全属杨廷栋进说袁世凯》,劝袁反正:“其必趋于共和者,盖势使然矣。分崩离析之余,必求统一维持之法。謇最近一电,不独审势而云尔,实舆论之大同。虽贲育之勇,不能收已发之弩;孔孟之圣,不能回东逝之波。以公之明,讵不察及,愿公以犬马土芥之喻,与水土社稷之训,参互观之也。孟子不王周,故崇伊尹为圣;船山内中国,故斥余阙非忠。抑愿公之证其通矣。至于华盛顿传,则世多能道之,亦公所谂,不以烦听。”

程德全以前清大吏反正,处嫌疑之地,在控制政局上处境困难。1911年11月11日,他向张謇求援说:“弟勉力支撑,现已告竭;公迟迟其行,如有破裂,不敢任咎。祈速命驾前来,即日交代,得公镇抚,不唯各方面疑团解决,且须速商各都督推举临时大统领,方于时局有裨。弟忍死以待,迟恐无及,不忍多言。”但张謇不愿当政界要冲,仅将前清谘议局改组为民国省议会。为了缓解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11月14日,程又致电各省都督:“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这是与革命党人的推诚合作。同时,张謇一系全力推动程德全统一江苏,唐文治领衔上书陈其美说:“文治等又有言者:‘值兹大局尚未全定,军事计划自必特别注重,因以上海为重镇。若夫其他行政事宜,尽可统全省为一致。今苏垣恢复后,各军队及各属士民公推程都督主持一切,诚足以副全省之望。文治等深知程都督热心国事,锐意改革,旧日各督抚无可与之并立者。上海亦苏省之一部分,若行政亦经分立,殊与全省统一有碍,拟请从长计议。’”陈其美复函表示:“苏省敉平后,民政各事,自以由程都督统辖为宜。惟应今日之情势,驻沪各军,不能不有所统摄,故敝处专注重于进取事宜。”陈的承诺,稳定了程的地位。

1911年11月21日,张謇到苏州主持了省议会开幕式,程德全即请张謇代理都督,自己则于22日抱病前往高资(位于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建制于宋代,系江南名镇)前线视师,发表誓师词,并抵达前沿劳军。当时,上海起义成功后,苏浙各地相继响应,组成苏浙联军,进攻负隅顽抗的南京清军。张謇希望程德全在前线立功,出任苏宁统一的江苏都督。但程自己的军事力量薄弱,还没有力量驾驭革命多年、派系分立的联军将领。1911年12月2日,联军攻克南京,镇军将领林述庆自称都督,与联军总司令徐绍桢发生冲突。当时程德全正到达上海与各方商量政局,各方达成一致,公推程德全为江苏都督,请林述庆进兵临淮,以解决南京方面的纷争。12月5日晚上,程德全由沪赴宁,出任江苏都督。 程德全在反正后的一系列政治措施,深得革命党人的信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程德全既得到同盟会领袖的支持,遂于12月5日晚从上海前往南京。宋教仁也到南京协同调和诸军,说服林述庆将行政权力移交给程德全。翌日,程通电就任江苏都督,并着手组织都督府,以宋教仁为政务厅长。但不久宋教仁即回上海处理革命阵营选举大元帅一职的纠纷,而南京军队纷扰,饷源缺乏,林迟迟不能出师,继续控制南京地方权力,程德全难以履行江苏都督的职权。至12月9日,程也不得不离宁赴沪。

为了整理革命后的南京秩序,12月15日夜,程德全再次偕同汤寿潜、陈其美赴宁,力图整顿南京秩序,调和诸军,组织政府。张謇也于17日到达南京,目睹“客军纷扰,居民大恐”的局面,束手无策。程德全无法维持南京秩序,于18日愤愤离宁,重回上海,称病不出。革命方面一时缺乏权威,无法整理南京秩序。程德全在张謇的支持下统一江苏行政的计划一时受挫,但这一政治集团也在革命后的江苏地区显示出了相当的力量。

1912年1月1日,江苏省议会推庄蕴宽代理都督,接替程德全。1月3日,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任命程德全为内务总长。程遂卸江苏都督职务。当时,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了一批同盟会员次长,掌握实际权力,被讥称为次长内阁。程作为非同盟会总长,并未到南京就任。 当然,程德全并没有停止政治活动。他在前清时,就认识到国家立宪就需要组织政党。而这时光复会会长章太炎和孙中山有分歧,也在组织政党。于是,两人合作,于1月3日宣布成立中华民国联合会。

但很快,程德全就体察到中国政界的落后与幼稚无知,无法履行政党政治的职责。他劝章太炎遇事平心,勿逞小忿,但章胸襟狭小,绝不见听,两人无法合作,程即退出了由联合会改组演变而来的共和党,与副总统、湖北都督黎元洪组设政见商榷会,但也没有成功。后来,程德全在给黄兴的一封长电中说:“近日实无所谓政党,不过一二沽名之士以党名为符号,而一般无意识之人从而附和,自命政党,居之不疑,叩以政见,毫无所有。德全前之脱除共和党籍实由于此,后之组设政见商榷会亦由于此。”后来张国淦正在组织民主党,程告诫说:“智识幼稚,如吾国是,则党派实不应发生太早,由此点思之,吾国至少非有五年或十年之预备,不可言党也。”

这是对国情的清醒认识。当代知识分子观察、评论这段历史,应该好好体察当时人的真实体会,而不要单纯地从事理论逻辑推理。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除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经在南京的临时参议院通过,接收了南京政府,迁往北京。程德全当时没有职务在身,准备前往国外游历考察。但时局还不允许他赋闲。由于代理江苏都督庄蕴宽能力薄弱,无法控制复杂的政局,各界迫切希望程德全复出。4月13日,袁世凯任命程德全为江苏都督,移驻南京。程德全在张謇的支持下,完成了江苏的统一。但江苏地区也是革命力量雄厚的地区,程德全作为中间派的政治领袖,以雄浑的魄力、灵敏的手段、公正的宅心,努力维持政局和社会的稳定,赢得了社会的称颂。同时,他在全国的纷扰中努力调和南北矛盾,是中间派的重镇。

由于袁世凯蓄意武力统一中国,南北终于决裂,爆发了二次革命战争。袁世凯派遣北洋军队和张勋所部南下。程德全已经无能为力,被迫下野,脱离了政坛,闭门颂佛。

答:民国时期,知名学者与琉璃厂书肆的交往,在现代文化史上几乎俯拾皆是。鲁迅在北京的十多年间,留下四百余次逛琉璃厂的记录。胡适曾要求他的学生多去跑跑琉璃厂的旧书店,“那里书店的老掌柜的并不见得比大学生懂得少呢!”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有争斗就有厮杀,有厮杀就有生死”。把“江湖”二字替换成“政治”,这句话同样成立。清室退位前后,眼看革命成功在即,为着争权夺利,也发生了不少自相残杀、“亲痛仇快”的悲剧。

影响最坏的一件事就上海都督陈其美派人暗杀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陶成章,革命党最知名的大佬之一,没有死于清廷之手,却被“同一阵营的革命同志”暗杀,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风波,也对此后的民国政局,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隐约之中,与一年之后的“刺宋案”也不无干系。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4fae6cd7b899e51b5cd2fdc49a7d933c9950db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陈其美之所以要派人暗杀陶成章,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过去的私人恩怨,陈对陶恨之入骨。陈其美在革命党中属于“后进”之辈,但他“口齿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动捷”,因而渐渐有了出头机会。然而,作为大佬之一的陶成章非常看不惯陈其美,曾当着孙中山的面要陈其美戒嫖戒赌,陈其美因此怀恨在心。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08b87d6277f9e2feb5b08c01430e924b999f38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其次,两人的行事作风完全不同,也给陶成章带来了杀身之祸。陶成章破衣敝屣奔走革命,经常以麻绳束腰,脚穿芒鞋,奔走于浙江各地,“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辞劳苦”。他曾经募集巨款,但从未贪图享受。因此,连立宪派大佬梁启超也称赞他是“今之墨子”。但陶成章不免有些道德洁癖,深恶痛绝某些革命党人上赌馆、逛妓院等勾当。他的这个性格也就注定了,他是怎么也不可能瞧得起陈其美这样一位经常“在外冶游”、“花天酒地”的“杨梅都督”。

上海光复后,有一天,陈其美向陶成章伸手要钱,要求分润陶所募集的南洋华侨捐款。陶一口回绝:“你好嫖妓,上海尽有够你用的钱,我的钱要给浙江革命同志用,不能供你嫖妓之用。”此举令陈都督颜面扫地,无比难堪。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58f8c5494eef01f50430d0debfe9925bd317da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此后不久,陈其美拟在上海筹办中华银行,向浙督汤寿潜“协饷”25万,汤征询时任浙江军政府总参议陶成章的意见,陶表示“缓商”,实际上就是不答应。汤照办,嗣后陈当面问汤,汤答以陶成章不允。

所有这一切,都加深了陈其美对陶成章的嫉恨之心。最终让陈其美不顾一切,指使小弟悍然刺杀陶成章,则是为着争夺浙江都督一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浙督汤寿潜被提名为交通总长,浙督一职因而出现空缺。此时,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宝座还没捂热,便又贪图浙督大位(按:陈是浙江人)。然而,此时浙江主要是光复会和立宪派的地盘,大家有意推陶成章来主事。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af81a4c510fd9f9f48d40a12e2dd42a2934a45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的确,论功论能,都是非陶莫属,毕竟他“奔走国事,险阻艰难,十年如一日”,如今浙江军政两界有分量的人,多是他的小弟或者“同志”,而且浙中的会党势力也只有他能抚慰。因此,有资格竞争浙督一职的三人(陶成章、章太炎、陈其美)中,以陶的呼声最高。章太炎也鼎力支持由陶成章来“代理浙事”。

陶成章本人却力辞不受,在浙江派人来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贤能者均可,唯陈其美不可”,并致电推荐革命党人蒋尊簋继任。陈其美眼看所谋不谐,乃对陶成章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之心。

还有一件让陈其美无法“容忍”的事情是,江南军事已定,陶成章却仍在上海――陈其美视为自己的禁脔的地方,成立光复军总司令部,并积极募兵、练兵,说是准备进行北伐。但陈其美则不免认为其锋芒是指向自己。

对此,章太炎也曾致函劝告陶成章:“江南军事已罢,招募为无名,丈夫当有远志,不宜与人争于蜗角间。”但率性而为的陶成章显然没有听取这一忠告。

于是,1912年1月14日的夜晚,陈其美的小弟蒋志清,与光复会叛徒王竹卿,乘陶成章卧病在上海广慈医院之际,突然闯入将其杀死。死时,陶成章年35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5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