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佳句赏析

世说新语佳句赏析,第1张

1求世说新语好句好段的赏析

1《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2《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其中有几句话的赏析

2《世说新语》摘抄+赏析

一、荀巨伯 1、正文: 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人 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值:遇到。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贼:对敌人的蔑称。郡:指郡城。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语:告诉,对……说。

今:将,很快,时间副词。子:您,对人的尊称。

去:离开。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yé)?” 2、译文 荀巨伯从远地来看朋友的病,正遇上胡人的贼兵攻打郡城。

那位朋友对巨伯说:“我快要死了,您可离去。”巨伯说:“(我)从远地来看望您,您要我离开,违背正义而求得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为吗?" 贼兵已经进城,到了那位朋友家里,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一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敢于独自停留?”荀巨伯说:“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抛下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代替朋友的生命。

" 贼兵相互说:“我们这班人是无义之人,进入了讲正义的地方!”于是退兵而回,全郡都得到保全。 3、简析 本篇选自“德行”门。

它记叙了荀巨伯为了保护病友,不肯“败义以求生",愿以“身代友人命”,感动得贼兵羞愧退走的故事,歌颂了荀巨伯忠于友情,重义轻身的可贵品质。 二、新亭对泣 1、正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

辄相邀新亭,藉(jiè)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qiǎo)然变色曰: 王丞相:指王导,字茂弘,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晋元帝时任丞相。 愀然:神色严肃的样子。

“当共戮(lù)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译文 过江来的诸位名士,每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总是互相邀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有一次,周颉坐在正中,叹气说:“(这里的)风景(与洛阳)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大家都互相望着流眼泪。

只有王丞相神色严肃地说:“我们应当共同为朝廷尽力,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 3、简析 这则故事反映了西晋灭亡后逃往江南的士族官僚,对丧失国土,偏安一隅形势下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周颉的忧郁感伤,一种是王导的奋发自信。作者肯定的是后一种。

这则短文语言简练,三言两语就使两种人的神情毕现。 三、桓南郡好猎 1、正文 桓南郡好猎。

每田狩(shòu),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xí)。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zhēn)所指,不避陵壑(hè)。

或行(háng)阵不整,麇(jǖn)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jì)束。桓道恭,玄之族也。

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常自带绛(jiàng)棉绳,箸腰中。

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玄自此小差(chài)。

2、译文 南郡公桓玄喜欢打猎。每次打猎,(跟随的)车马很多,五六十里的范围内旗帜遮盖了平原,驱驰良马,如飞地追击(猎物),军队的左右两翼所指之处,不管丘陵、山沟都要冲去。

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了,那些僚属没有不被捆绑的。桓道恭,是桓玄的同族,当时是贼曹的参军,敢于说直话。

他常常自带深红色的棉绳,系在腰间。桓玄问带这绳子干什么,桓道恭说:“您打猎喜欢捆绑人,(我)总要被捆绑的,(我的)手不能忍受(麻绳上的)芒刺,(所以自带棉绳)。”

桓玄从此(捆绑人的事)少了一些。 3、简析 本篇选自“规箴(zhēn)”门。

这则故事记叙了桓道恭用自带棉绳的办法委婉劝谏桓玄好捆绑人的粗暴恶习,表现了桓道恭既敢于直言又讲究方法的性格特点。 四、贺太傅作吴郡 1、初不出门①。

吴中诸强族轻之②,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

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③。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④。

2、注释①贺太傅: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吴国人,任吴郡大守,后升任太子太傅。②吴中:吴郡的政府机关在吴,即今江苏省吴县,也称吴中。

强族:豪门大族。③屯邸:庄园。

检校:查核。逋(bū)亡:逃亡。

战乱之时,赋役繁重,贫民多逃亡到士族大家中藏匿,给他们做苦工,官府也不敢查处。 3、译文太子太傅贺邵任吴郡太守,到任之初,足不出门。

吴中所有豪门士族都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贺邵听说后,故意外出,走出门口,回过头来看,并且要来笔在句下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

五、山公以器重朝望 1、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①。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②。

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秋,王济剔嬲不得休。”③或云潘尼作之④。

2、注释①山公:山涛。参看《言语》第78 则注①。

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知管:主管。

时任:当时的重任。按:山涛当时任吏部尚书,所谓知管时任,是说他还亲自主持官吏的任免考选工作。

②贵胜:权贵。 3、译文山涛由于受到器重,并且在朝廷中有威望,年纪已过七十岁,还照旧担当重任。

一些权贵家子弟,如和峤、裴楷、王济等人都一起给他歌功颂德。于是有人在阁道的柱子上题道:“阁道。

3求世说新语好句好段的赏析

1《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

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2《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其中有几句话的赏析。

4《世说新语》好词好句

一、有太多。

二、尤其是言语一门,几乎每条都是。举例如下:

言语第二之一、尧德未彰

(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译)边让去见袁阆,举止有些失态。袁阆说:“从前尧去拜访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先生为什么竟举止慌乱呢?”边让回答:“太守您刚到这里,圣德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才举止失态的。”

言语第二之二、眼中有瞳

(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稚回答:“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言语第二之三、小时了了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能得以通报。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李膺问道:“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膺和宾客们没有不惊诧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道:“小时侯聪明,大了不见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顿时窘迫起来。

言语第二之四、偷不行礼

(原文)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译)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趁父亲白天睡觉的时候,小儿子到床头偷酒喝,大儿子对他说:“你怎么不行礼呢?”小儿子答道:“偷,怎么能行礼!”

言语第二之五、覆巢之下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儿子从容说道:“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言语第二之六、忠臣孝子

(原文)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译)颖川太守对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寔的儿子元方:“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回答:“是高明的太守。”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回答:“我父亲是忠臣孝子。”客人问道:“《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元方说:“你的话太荒谬了!我不予回答。”客人说:“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惭愧地走了。

5《世说新语》好词好句

一、有太多。

二、尤其是言语一门,几乎每条都是。举例如下:言语第二之一、尧德未彰(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译)边让去见袁阆,举止有些失态。袁阆说:“从前尧去拜访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先生为什么竟举止慌乱呢?”边让回答:“太守您刚到这里,圣德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才举止失态的。”

言语第二之二、眼中有瞳(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稚回答:“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言语第二之三、小时了了(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

到他家拜访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能得以通报。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

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李膺问道:“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

李膺和宾客们没有不惊诧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道:“小时侯聪明,大了不见得好。”

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顿时窘迫起来。言语第二之四、偷不行礼(原文)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译)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趁父亲白天睡觉的时候,小儿子到床头偷酒喝,大儿子对他说:“你怎么不行礼呢?”小儿子答道:“偷,怎么能行礼!”言语第二之五、覆巢之下(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

孔融对差役说:“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儿子从容说道:“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言语第二之六、忠臣孝子(原文)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译)颖川太守对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寔的儿子元方:“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回答:“是高明的太守。”

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回答:“我父亲是忠臣孝子。”客人问道:“《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元方说:“你的话太荒谬了!我不予回答。”客人说:“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答。”

元方说:“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

客人惭愧地走了。

6《世说新语》好词好句加读后感(标篇号)十篇

赏誉第八之四、云中白鹤(原文)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译)公孙度品评邴原:“就像云中的白鹤,不是捉麻雀的那种网能捕到的。”赏誉第八之七、后来领袖有裴秀(原文)谚曰:“后来领袖有裴秀。”

(译)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后辈的领袖将是裴秀。”赏誉第八之十、璞玉浑金(原文)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译)王戎品评山巨源(山涛):“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赏誉第八之十二、万物不能移(原文)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译)山公(山涛)推举阮咸为吏部郎,品评道:“清心寡欲,不为外物左右。”赏誉第八之十三、清伦有鉴识(原文)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译)王戎品评阮文业:“清纯文雅,有人伦之鉴,自汉代以来,还从没有这样的人。”赏誉第八之十四、武元夏目裴王(原文)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译)武元夏品评裴楷、王戎说:“王戎简约,裴楷清明通达。”赏誉第八之十五、栋梁之用(原文)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译)庾子嵩(庾敳)品评和峤:“像松柏一样高高耸立,虽然有枝杈,可用来建高楼,可以做栋梁。”赏誉第八之十六、风尘外物(原文)王戎曰:“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译)王戎说:“太尉(王衍)仪态高雅清醇,就像玉树琼林,天生就是超脱世俗的人物”赏誉第八之三十一、名士无多人(原文)王夷甫语乐令:“名士无多人,故当容平子知。”(译)王夷甫(王衍)对乐令(乐广)说:“名士没有多少人,自然应该让平子(王澄)品评一番。”

赏誉第八之三十二、悬河泄水(原文)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泄水,注而不竭。”(译)王太尉(王衍)说:“郭子玄(郭象)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赏誉第八之四十一、家从谈谈之许(原文)庾太尉目庾中郎:“家从谈谈之许。”(译)庾太尉(庾亮)品评庾中郎(庾敳):“家叔言谈很深刻。”

赏誉第八之四十二、神气融散(原文)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译)庾公(庾亮)品评中郎(庾敳):“神情悠闲洒脱,确实超过常人。”

赏誉第八之四十三、祖车骑朗诣(原文)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曰:“少为王敦所叹。”(译)刘琨赞赏祖车骑(祖逖)的开朗豪放,说:“少年时就被王敦称赞。”

7世说新语中的好句,好片断进行感悟点评

世说新语中的好句

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会心处不必在远。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

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

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

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幕,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

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胸中无宿物。

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

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百行以德为首。

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若万里长江,何能不千里一曲?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1 吴原博友义文言文翻译,全部翻译,急

参考阅读

吴原博⑴友义

吴状元原博与贺解元其荣同解,其荣会试⑵久不第⑶,居京师,忽染瘵疾⑷,已殆⑸,为馆人所迫。原博迎致私邸,汤药、膳羞、床褥、燥湿必躬视,甚适其意。不久,其荣卒,原博制棺衾以敛,费从己出,又为之服如制,为幕以停其柩。吊客至,必亲答拜,早暮出入必揖之。复敛其遗物,封识甚密,致其丧同归吴中⑹。

又有何耕⑺者,与原博同游郡郊,为先辈,知乐会⑻县,罢官,贫不能归,旅泊⑼海南。其弟侄之在苏者,负官钱甚多,巡抚牟俸⑽檄⑾耕以来,涉鲸波,冒瘴疠⑿,妻子不能从,间关数千里,来即被幽囹圄⒀,凡三年,衣食不给。原博适还家,闻其事,遂恳于官,缓其箠楚⒁。乃括囊中得白金若干,复著疏文募好义者又得若干,代耕偿纳如数,因以得释。耕诣原博泣谢,复往海南,原博又资之以行。 (选自 明·王锜《寓圃杂记》)

注释⑴吴原博:即吴宽(1435~1504)。明代诗人,字原博,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第一,中状元。⑵会试: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⑶不第:谓科举考试不中。⑷瘵zhài:病,多指痨玻。⑸殆:指危险。⑹吴中:指苏州。⑺何耕:人名。⑻乐会:海南古县名。⑼旅泊:漂泊。⑽牟俸:四川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⑾檄:声讨。⑿涉鲸波,冒瘴疠:渡过惊涛骇浪,顶着严重的瘴疠之气。⒀囹圄:[líng yǔ]指监狱。⒁箠楚:箠[chuí]木棍;楚,荆杖。古代杖刑的通称。

5、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床褥、燥湿必躬视 躬:亲自 B、不久,其荣卒 卒:死

C、原博适还家,闻其事 适:恰逢 D、耕诣原博泣谢 诣:报告

6、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为馆人所迫 ②为幕以停其柩

③为幕以停其柩 ④原博又资之以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贺其荣在病重时,得到了吴原博的精心照顾,不离不弃,令人敬仰。

B、贺其荣死后,吴原博自费设置灵堂帮他置办丧事,并将其遗物封存好,和遗体一起送到他的老家——苏州,真是仁义。

C、何耕在海南做官,被罢免,无钱回家,是吴原博资助他才回到苏州,一回来就关进牢房。

D、何耕后来在吴原博资助下又回到海南,估计是因为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海南的缘故。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乃括囊中得白金若干,复著疏文募好义者又得若干,代耕偿纳如数,因以得释。

原文

吴状元原博与贺解元其荣同解,其荣会试久不第居京师,忽染瘵疾,已殆,为馆人所迫。原博迎致私邸,汤药、膳羞、床褥、燥湿必躬视,甚适其意。不久,其荣卒,原博制棺衾以敛,费从己出,又为之服如制,为幕以停其柩。吊客至,必亲答拜,早暮出入必揖之。复敛其遗物,封识甚密,致其丧同归吴中。

又有何耕者,与原博同游郡郊,为先辈,知乐会县,罢官,贫不能归,旅泊海南。其弟侄之在苏者,负官钱甚多,巡抚牟俸檄耕以来,涉鲸波,冒瘴疠,妻子不能从,间关数千里,来即被幽囹圄,凡三年,衣食不给。原博适还家,闻其事,遂恳于官,缓其箠楚。乃括囊中得白金若干,复著疏文募好义者又得若干,代耕偿纳如数,因以得释。耕诣原博泣谢,复往海南,原博又资之以行。

(选自 明·王锜《寓圃杂记》)

翻译:

⑴吴原博:即吴宽(1435~1504)。明代诗人,字原博,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第一,中状元。

⑵会试: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⑶不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⑷瘵zhài:病,多指痨玻。

⑸殆:指危险。

⑹吴中:指苏州。

⑺何耕:人名。

⑻乐会:海南古县名。

⑼旅泊:漂泊。

⑽牟俸:四川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⑾檄:声讨。

⑿涉鲸波,冒瘴疠:渡过惊涛骇浪,顶着严重的瘴疠之气。

⒀囹圄:[líng yǔ]指监狱。

⒁箠楚:箠[chuí]木棍;楚,荆杖。古代杖刑的通称。

2 吴原博友义翻译

吴原博友义 吴状元原博与贺解元其荣同解,其荣会试久不第居京师,忽染瘵疾,已殆,为馆人所迫。

原博迎致私邸,汤药、膳羞、床褥、燥湿必躬视,甚适其意。不久,其荣卒,原博制棺衾以敛,费从己出,又为之服如制,为幕以停其柩。

吊客至,必亲答拜,早暮出入必揖之。复敛其遗物,封识甚密,致其丧同归吴中。

又有何耕者,与原博同游郡郊,为先辈,知乐会县,罢官,贫不能归,旅泊海南。其弟侄之在苏者,负官钱甚多,巡抚牟俸檄耕以来,涉鲸波,冒瘴疠,妻子不能从,间关数千里,来即被幽囹圄,凡三年,衣食不给。

原博适还家,闻其事,遂恳于官,缓其箠楚。乃括囊中得白金若干,复著疏文募好义者又得若干,代耕偿纳如数,因以得释。

耕诣原博泣谢,复往海南,原博又资之以行。 (选自 明·王锜《寓圃杂记》)翻译:⑴吴原博:即吴宽(1435~1504)。

明代诗人,字原博,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第一,中状元。

⑵会试: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⑶不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⑷瘵zhài:病,多指痨玻。⑸殆:指危险。

⑹吴中:指苏州。⑺何耕:人名。

⑻乐会:海南古县名。⑼旅泊:漂泊。

⑽牟俸:四川人,明朝官吏、进士出身。⑾檄:声讨。

⑿涉鲸波,冒瘴疠:渡过惊涛骇浪,顶着严重的瘴疠之气。⒀囹圄:[líng yǔ]指监狱。

⒁箠楚:箠[chuí]木棍;楚,荆杖。古代杖刑的通称。

3 文言文 《陶侃逸事》的翻译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勤奋。整日盘腿端坐,检查管理没有遗漏,没有稍稍的闲适。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的时间,对于我们众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游玩、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好处,死了以后后人听不到你的美名,这是自暴自弃。”

4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的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 戴渊投剑 原文及翻译

原文

戴渊少时 ,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译文:

戴渊年轻时,很侠义,不注意品行,曾在长江、淮河间袭击、抢劫商人和旅客。陆机度假后回洛阳,行李很多,戴渊便指使一班年轻人去抢劫。他在岸上,坐在折叠椅上指挥手下的人,安排得头头是道。戴渊原本风度仪态挺拔不凡,即使是处理抢劫这种卑劣的事,神彩仍旧与众不同。

陆机在船舱里远远地对他说:“你有这样的才能,还要做强盗吗?”戴渊感悟流泪,便扔掉剑投靠了陆机。他的谈吐非同寻常,陆机更加看重他,和他确定交谊,并写信推荐他。戴渊拿着信过江投军,在军中作战勇敢,表现突出,一直做到征西将军,都督北方军事,位在祖逖之下。

出处:《世说新语·自新》——南朝宋·刘义庆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

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戴渊投剑

6 求梁震传原文及翻译

参考译文

梁震,新野人。袭任榆林卫指挥使。嘉靖七年,升任都指挥佥事,协助守卫宁夏兴武营。不久充当延绥游击将军。廉洁勇猛,喜好读兵书,善于训练士兵,力大能挽强弓射中目标,作战时数次先登。提升任延绥副总兵,与总兵官王效在镇远关击退敌人,升任都督佥事。

吉囊、俺答侵犯延绥,梁震在黄甫川击败敌人。不久又侵犯乡水、波罗,参将任杰大胜敌寇。吉囊又以十万铁骑侵犯,梁震在乾沟大破敌军,斩获敌首级一百多颗。他先后受到奖赏。过后,加俸禄一等。乾沟一共三十里,是面对敌人的要冲。梁震疏通其沟,加深加宽,在上面筑土墙,敌寇不再轻易进犯。

十四年,升任都督同知,充任陕西总兵官。不久评论黄甫川功劳,升任右都督。第二年,改镇大同。大同乱兵接连杀死巡抚张文锦、总兵官李瑾。继李瑾任总兵官的鲁纲,威风不振,士兵更骄横,文武大官不敢约束。朝廷视为忧患,调派梁震前往。梁震平常养了五百健儿,到任后便下令军中,申明约束条令。镇兵一向就害怕梁震,于是服从。敌寇入犯,梁震在牛心山大败敌军,斩杀百余人。敌寇愤怒,驻扎靠近边境之处待机入犯。当时皇帝祭祀皇家陵园,梁震埋伏众将士于各条路上。敌寇果然进犯,在宣宁湾大败敌军,又在红崖儿大破敌军,斩杀俘获很多。升任左都督,封荫一子为百户。梁震的父亲梁栋,先前已阵亡,梁震辞谢封荫儿子,请求祭葬父亲,皇帝赞赏并答应了他。毛伯温督师,与梁震修治镇守边防诸堡,不过几个月便完工。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赐其家里人银两锦帛,加赠太保,谥号武壮。

梁震有谋略,号令严明清楚。前后百十战,不曾有一点挫折。当时率健儿出塞劫敌营,有人告他挑起争端。梁震说:“凡是挑起争端的人,说敌人不扰乱边境,而是我强行挑战敌人来取功。现在敌人数次深入,难道不想挫败敌人一次吗?”他去世后,健儿无归处。守防大臣上报,编入队伍,边防将领还常常得到健儿很大的帮助。

代替梁震职务的是辽东祝雄,起于世袭荫封,历任都督佥事。自山西副总兵升迁镇守大同。被弹劾解职,后来起用镇守蓟州。善于安抚士兵,治理军队整肃。敌寇入塞,率领子弟身先士卒。儿子稍微退却,打退堂鼓,他严惩不贷。世宗书写他的名字于御屏。任将三十年,穿布衣戴毡笠,与士兵没有差异。去世后,遗产仅够埋葬费用。蓟人建造祠堂祭祀他。

7 罗绍威 文言文全篇翻译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逼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 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政权,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8 文言文董允传的翻译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先主(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马。后主(刘禅)继位后,董允升任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魏国,驻军汉中,考虑到后主年纪幼小,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因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宫廷内府的事务交由他负责。诸葛亮给后主上奏疏说:“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简选提拔起来留给陛下的。至于权衡取舍,规划补益,毫无保留地向陛下进献忠言,都是他们的责任。我认为,宫中的事务,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就一定能够弥补失误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没有听到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董允等人,以表明他们的怠慢失职。”不久,诸葛亮请费祎作参军,将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的宿卫亲兵。郭攸之性情向来平和温顺,只是凑数的官员而已。进献忠言采纳意见的任务,都由董允一人承担了。

董允处理政事注意制定防范措施,克尽匡正扶救的职责。后主刘禅常常想要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现在后主的嫔妃美女已经充备,不应该再增加,就始终坚持,不答应选取美女之事。后主刘禅越发畏惧害怕他。尚书令蒋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荐费祎和董允,又上表说:“董允在宫内侍奉多年,辅佐襄助王室,应该赐予他爵位和封地,来褒奖他的辛劳和功勋。”董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主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善于阿谀逢迎,机敏狡黠,想要取悦后主,求得进身。董允时常对上正颜厉色地匡正后主,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黄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为。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的职位没有超过黄门丞。

董允曾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人相约出游宴饮,车马已经准备停当,担任郎中的襄阳人董恢前来拜访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纪轻轻,官职卑微,看见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蹰不安,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说:“本来我之所以要出游,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游玩畅谈。现在您已经屈尊(来到我家),正要好好说说阔别多日蕴积的思念之情。舍弃这样的交谈,去赴那个宴会,不是我原来(做这事)的意图。”于是让人解下驾车的马匹,费祎等人也都停了车马,不再出去游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礼贤下士,行事大都是这种样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暂理尚书令职务,做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1 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 文言文答案

周书列传第三十八柳虬传原文柳虬字仲蟠,司会庆之兄也。

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

遍授〔受〕五经,略通大义,兼博涉子史,雅好属文。孝昌中,扬州刺史李宪举虬秀才,兖州刺史冯隽引虬为府主薄。

既而樊子鹄为吏部尚书,其兄义为扬州。治中,加镇远将军,非其好也,遂弃官还洛阳。

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洛阳。

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极,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都督府属,并掌文翰。

时人为之语曰:“北府裴诹,南省柳虬。”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

季海尝云:“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四年,入朝,太祖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

太祖许焉。久之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

信出镇陇右,因为秦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虽处元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

因使见太祖,被留为丞相府记室。追论归朝功,封美阳县男,邑二百户。

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曰: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以为监诫也。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彰善瘅恶,以树风声。故南史抗节,表崔杼之罪;董狐书法,明赵盾之愆。

是知直笔于朝,其来久矣。而汉魏已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非所谓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者也。

且著述之人,密书其事,纵能直笔,人莫之知。何止物生横议,亦自异端互起。

故班固致受金之名,陈寿有求米之论。着汉魏者,非一氏;造晋史者,至数家。

后代纷纭,莫知准的。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

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诸史官记事者,请皆当朝显言其状,然后付之史阁。

庶令是非明着,得失无隐。使闻善者日修,有过者知惧。

敢以愚管,轻冒上闻。乞以瞽言,访之众议。

事遂施行。十四年,除秘书丞。

秘书虽领著作,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十六年,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仍领丞事。

时人论文体者,有古今之异。虬又以为时有今古,非文有今古,乃为文质论。

文多不载。魏废帝初,迁秘书监,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疏食,未尝改操。人或讥之。

虬曰:“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

魏恭帝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赠兖州刺史。

谥曰孝。有文章数十篇行于世。

子鸿渐嗣。译文柳虬字仲蟠,是司会柳庆的兄长。

十三岁时,便专精好学。当时贵族子弟上学的人,都车马衣服华盛,惟有柳虬不加修饰。

学完了《五经》,能理解其大义,同时博览子史等书籍,喜欢写文章。孝昌年间,扬州刺史李宪推举柳虬为秀才,兖州刺史冯俊举荐柳虬为府主簿。

不久樊子鹄为吏部尚书,其兄樊义为扬州刺史,以柳虬为扬州治中,加镇远将军,他不喜欢,于是弃官回归洛阳。此时天下动乱,归耕于阳城,想终老于此。

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守洛阳。当时洛阳荒废,没有什么人才,惟有柳虬在阳城,裴詉在颖川。

独孤信等将他们征召来,任柳虬为行台郎中,裴谶为都督府属,都典掌文书。当时人说:“北府裴诹,南省柳虬。”

当时军务繁多,柳虬勤勉处理,有时通宵不睡。元季海曾经说:“柳郎中判定的事务,我不必再看。”

四年,入朝,太祖将授予官职,柳虬以母亲老迈而推辞,请求回去侍候医药。太祖批准他。

很长时间之后任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独孤信镇守陇右,任秦州刺史,因而委任柳虬为二府司马。

虽然是最高的僚吏,但不管府中之事,只在独孤信身边参加议论而已。因为出使而见到太祖,被留下任为丞相府记室。

追论归附朝廷的功劳,封为美阳县男,食邑二百产。柳虬认为史官秘密书写善恶,起不到惩劝作用。

于是上疏称:古时人君设立史官,不仅仅是记事而已,也是用来作为鉴戒。行为举止由左史记录,言论由右史记录,表扬善行批评恶行,以树立风声。

所以南史抗节,书表崔杼的罪行;董狐书法,载明赵盾之愆。由此得知直笔书史,由来已久。

但是汉魏以来,却秘密记注,只是后世得知,却对当世无用,不是所谓赞扬其美,匡救其恶。而且著述之人,秘密撰述其事,就是可以直笔,别人也不知道。

何止人们恣意议论,也自起异端。因此有人说班固受金,陈寿求米。

著作汉魏历史的,不是一家;著作晋代历史的,也有数家。后代纷纭,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陛下以天为法,治理天下,考察古事,勤劳政务。可以广开进谏之路,接受忠直之言。

各史官记事,都是当朝明言其实情,然后交给史阁。这样才使是非一目了然,得失无隐。

使闻知善言善行者日修养,有过失者心中惧怕。大胆以浅陋的见解,轻率地冲犯,向皇上呈报。

请求将此不明事理之言,咨询众议。此事便依柳虬建议施行。

十四年,委任为秘书丞。秘书虽然管辖着作,但是不参与撰写史事,而从柳虬任此职,开始监掌撰写史事。

十六年,迁任中书侍郎,撰修起居注,依然兼管秘书丞事务。当时人讨论文章体裁,有古今文体不同的意见。

柳虬认为时代有古今之别,文章没有古今之分,因此著文《文质论》。文章太长而不载。

魏废帝初年,迁任秘书监,加车骑大将。

2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答案

陈元方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20“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标准,法则④效法,仿效。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 (只写序号)。(2分)2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3处)(3分)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句子: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 ▲ 23回答下列问题(3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参考答案:20④(2分)21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3分)22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义去体恤(安抚)他。

(或用恩德来安抚强者,用仁义安抚贫弱者) (3分,“以”意思要译出)23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效法家君。(3分,①问1分;②问2分)《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答案。

3 陈元方候袁公文言文答案

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20“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标准,法则④效法,仿效。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

(只写序号)。(2分)

21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3处)(3分)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

23回答下列问题(3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20④(2分)

21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3分)

22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义去体恤(安抚)他。(或用恩德来安抚强者,用仁义安抚贫弱者) (3分,“以”意思要译出)

23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效法家君。(3分,①问1分;②问2分)《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答案

4 诚信的价值 唐田田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廉;洋洋

2! —— , 。

3一落干丈

4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他们的生意一落千丈;最终破产。 (答案不唯一)

5我明白了诚信才是我们最值钱的东西。 (答案不唯一)

6感受:诚信是无价的。(答案不唯一)

诚信的价值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间酒店,由于卖出的酒物美价(镰 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洋洋 扬扬)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呀( )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 )诚信( )只五元给卖掉了( ) ”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一落千丈,最终彻底破产了。但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 。”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画上“ ”。

2在第4自然段画( )的地方加上标点。

3按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 )

4“妻子得意洋洋”的原因是 ;最终的结果

是 。

5联系全文,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写出合适的话。

6读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5 肃王与沈元用的阅读答案

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 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 ④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暇日无聊

(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参考答案:

1、(1)出使 (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 (4)写(书写)

2、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3、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6 文言文:邓晨字伟卿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

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

晨初聚光武姊元。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

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

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

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

祖上世代做年俸二千石的高官。父亲邓宏,做豫章都尉。

邓晨当初娶了光武的姐姐刘元为妻。王莽末年,光武曾经和哥哥刘伯升以及邓晨一起到宛城去,和穰人蔡少公等人宴饮闲谈。

蔡少公学过一些图谶,说刘秀应当做天子。有人问:“是做国师公的刘秀么?”光武开玩笑说:“怎么就知道不是我呢?”在坐的人都大笑,只有邓晨一人心里高兴。

等到光武和家属到新野躲避官吏时,住在邓晨家里,互相很是亲密。邓晨乘机对光武说:“王莽悖乱暴戾,盛夏杀人,这是上天要他灭亡的时候了。

从前在宛城聚会时,说过的话,当是会在你身上应验这件事情吗?”光武笑着不答话。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

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

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以手捴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

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等到汉兵兴起后,邓晨带着门客和光武相会于棘阳。

汉兵败于小长安,各位将领大多亡失了家属,光武单枪匹马逃走,遇上了妹妹刘伯姬,和她共骑一匹马逃走。往前走又遇见了姐姐刘元,光武促令她赶快上马。

刘元用手一挥,说:“你们快走吧,不能救我,也不要和我一起死。”适逢追兵赶到,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都遇难。

汉兵退守棘阳,新野县令于是污损了邓晨家的房宅,焚烧了邓晨家先祖的坟。邓氏家族的人都很愤怒,说:“家里本来很富裕,为什么要追随老婆家的人进入开水锅去呢?”邓晨始终没有后悔的神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

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

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帝又感悼姊没于乱兵,追封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立庙于县西。

封晨长子泛为吴房侯,以奉公主之祀。刘玄登位后,任命邓晨做偏将军。

和光武攻占颍川,一起夜间出兵于昆阳城,打败王寻、王邑。又分兵攻占阳翟以东地区,直到京县、密县,都攻下了。

刘玄北上建都洛阳,任邓晨做常山太守。适逢王郎反叛,光武从蓟逃到信都,邓晨也私下前来相会于巨鹿下,邓晨自己请求跟随光武攻打邯郸。

光武说:“你以一个人跟随我,不如以一个郡做我进攻北方途中的主人。”于是派遣邓晨回到常山郡。

光武追击铜马、高胡几股贼兵来到冀州,邓晨派出千名善射箭的士兵,又派人给光武的军队不断输送给养。光武登位,封邓晨为房子侯。

光武又思念姐姐刘元死于乱兵,追封并赠谥刘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在新野县西建庙。封邓晨长子邓泛为吴房侯,来负责祭祀公主。

建武三年,征晨还京师,数宴见,说故旧平生为欢。晨从容谓帝曰:“仆竟办之。”

帝大笑。从幸章陵,拜光禄大夫,使持节监执金吾贾复等击平邵陵、新息贼。

四年,从幸寿春,留镇九江。建武三年(27),召邓晨返回京师,多次设宴接见邓晨,一起谈论老朋友和往事为乐事。

邓晨不紧不慢地对光武说:“我终于办成了这件事。”光武大笑。

跟随光武到章陵。任命为光禄大夫,派他拿着符节监督执金吾贾复等人平定邵陵、新息叛贼。

建武四年(28),跟随光武到寿春,留下来镇守九江。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

十三年,更封南 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

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

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复征奉朝请。

二十五年卒,诏遣中谒者备公主官属礼仪,招迎新野主魂,与晨合葬于北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

谥曰惠侯。邓晨喜欢郡守一类的职位,因此又任命做中山太守,官吏百姓都称赞他。

在冀州各郡政考核中常名列前茅。建武十三年(37),改封为南 侯。

入京朝见,又任命为汝南太守。建武十八年(42),光武来到章陵,召邓晨兼任廷尉职务。

跟随光武到新野,设宴畅饮,赏赐几百千万,又派他回到汝南郡。邓晨开垦鸿郤陂几千顷土地,汝南因此富裕,鱼米丰饶,物产转运到其他郡县。

第二年,封为西华侯,又诏令入朝觐见。建武二十五年(49)去世,诏令派中谒者备办公主官属的礼仪,招迎新野公主孤魂,和邓晨合葬在北芒。

光武和皇后亲自吊丧送葬。谥号惠侯。

小子棠嗣,后徙封武当。棠卒。

7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8 《“许将,字冲元”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

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

”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言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

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选自《宋史 许将列传》)有改动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

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

④流内铨:官职。 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会治太学虞蕃讼 会: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举:及至北境 及:以将知审官西院 知:4。 翻译下列文字: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逾月得解,黜知蕲州。5。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许将的才干?请简要回答。参考答案:3。

赞赏;全;等到;掌管4。 (如果)不能用言辞使(契丹)折服,这将会毁坏我大宋的名声。

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掌管蕲州。5。

文才卓越:从欧阳修欣赏她的文辞,宰相“宰相善其志”可以看出。有勇有谋:从他出使契丹前精心准备,出使后同契丹使者比武可以看出。

译文: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

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

(试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 )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

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

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

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

(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 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

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

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

适逢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1 《神医华佗》作者陈寿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敷。

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年将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药渣倒完后病就痊愈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从前甘陵(诸侯国名)相的夫人有孕六个月了,腹痛不安,华佗诊察脉象,说:“胎儿死了。”

派人用手摸知道所在位置,在左边则为男婴,在右边则为女婴。人说“在左边”,于是喂汤药流产它,果然产下男婴形状,随即痊愈。

县吏尹世苦手和脚燥热,口中干燥,不想听到人声,小便不顺畅。华佗说:“试着做吃热食,出汗则痊愈;不出汗,此后三日内死亡。”

立即做吃热食而不出汗,华佗说:“五脏的元气已断绝在体内,当哭泣而死。”果然如华佗所言。

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寻、李延同时到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内热通过小便)拉出来,李延应当(把内热通过)发汗排出去。”

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它们应当不同。”

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次日早晨两人一同起来(即都已病愈,行动自如了)。盐渎(地名,东汉属广陵郡,今江苏盐城市西北)严昕与数人一起探问华佗,刚刚来到,佗对昕说:“您(感觉)体内好吗?”严昕说:“自己(觉得)跟平常一样。”

华佗说:“您有急病反映在脸色上不要多喝酒。”坐完回去,行了几里,严昕突然头脑眩晕,坠落车下,人们搀扶他返回,乘车回家,半夜死去。

原来的督邮(官名,为汉代郡守佐吏,掌管督察纠举所辖各县违法之事)顿子献得病已痊愈,到华佗(那里)察看脉搏,说:“还是有虚症,还没有康复,不要做致人疲劳的事,与女子交合马上就死。临死时,会吐舌数寸。”

他的妻子听说他的病除掉了,从百里外来探望他。在家里一直做劳倦之事,间隔三日病发,完全像华佗说的那样。

督邮徐毅得病,华佗前去看望他。徐毅对华佗说:“昨天让官府内负责医疗的小官吏刘租针刺胃部后,便受苦于咳嗽,想躺下休息都不安宁。”

华佗说:“针刺未及胃部,误中肝脏了,食量应会日益减少,过五日不能挽救。”接着像华佗所说的那样。

东阳(县名)陈叔山的小儿子二岁,得了病,大小便时总要先哭一阵,一天天地瘦弱疲困。询问华佗,华佗说:“他的母亲怀孕,阳气生养于体内,未能达到体表,致使乳汁气虚偏冷,孩子得到母亲的寒气,所以使他不能应时而痊愈。”

华佗给他四物女宛丸(丸药名),十日即病除。彭城有位夫人夜里到厕所去,蝎子蛰了她的手, 呼叫没有办法。

华佗叫家人温水煮到烫手的程度,再把夫人的手浸在里面,终于可以睡着,只是旁边的人屡次为她换热水,热水要保持其温度,次日早晨就痊愈了。军队中的小吏梅平得了病,被去名籍后回家,家居住在广陵(郡名),没有到二百里,留宿在亲戚家中。

一会儿,华佗偶然到了主人处所,主人请华佗察看梅平,华佗对梅平说:“您早遇到我,可以不到这种地步。如今疾病已经凝积,赶快回去和家人相见,五日后命终。”

他按时回去,正如华佗所说的五天后死了。华佗行在路上,看见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吃不下,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

华佗听到病人的 声,车马停止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喝,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啦。”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这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郡守大怒得更厉害了,吐黑血数升而痊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舒服,华佗说:“您病得严重,应当开腹取疾。

2 文言文明史陈寿传翻译

《明史 陈寿传》译文陈寿,字本仁,他的祖先是新淦人。

祖父陈志弘,洪武年间代替兄长戍守辽东,于是入加入宁远卫军籍。陈寿年少时十分贫困,拾到别人丢失的钱,坐等到半夜,归还失主。

跟从同乡人贺钦学习,考中成华八年进士,被授予户科给事中一职。巡视宣、大边防,弹劾罢免行为不端的镇守宦官。

又曾因弹劾万贵妃的兄弟以及宦官梁芳、僧人继晓,被关入钦犯监狱。得到释放,积功升迁任都给事中。

弘治元年,王恕掌管吏部,提升陈寿为大理丞。刘吉恨王恕,暗示御史弹劾陈寿不熟悉刑律,希望以此归罪王恕。

陈寿最终被调任南京光禄少卿,就地专任鸿胪卿。十三年冬,陈寿凭借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做延绥巡抚。

火筛多次进犯边疆,前任镇巡官全部获罪离职。陈寿到任后,聚集器械和粮饷,广泛派遣间谍,分别布置人马为十路,让他们互相策应救援,军威开始振奋。

第二年敌寇各部大举进犯,先派一百多骑兵前来引诱。诸将请求攻击,陈寿不同意。

他亲自出帐外,带领数十个骑兵,在胡床上指挥饮食。敌寇望见,对此感到疑惑,便引兵退去。

官军诸路袭击敌人,斩首俘虏很多敌人。朝廷正派遣苗逵等大军到来,而陈寿已上奏捷报。

孝宗嘉奖他,加俸禄一等。苗逵想乘胜捣毁敌寇巢穴。

在延绥驻扎了很久,三万匹战马每天消费的草料无法计算。陈寿请求出去到边塞附近放牧,靠近水草,众人面露难色。

陈寿便上马先行,众人都跟随他,节省军费数十万。当战斗胜利时,有人劝他写上子弟的名籍,陈寿说:“我的子弟连射箭和用矛都不懂,怎能和浴血奋战的将士共同受赏呢!”最终也不答应。

十六年,陈寿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掌管南院。正德年间,刘瑾假传圣旨逮捕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人,陈寿直接上奏章解救。

刘瑾大怒,令他辞去官职。不久因延绥仓储亏损获罪,被罚米二千石、布一千五百匹。

陈寿家贫不能抵偿,上书皇帝陈述自己的情况。刘瑾察知陈寿贫困,特许免罚。

宦官廖堂镇守陕西。廖堂贪婪残暴,杨一清认为陈寿刚毅果断,九年正月,起用他巡抚陕西。

廖堂当初奉诏制造毛毡帐篷一百六十间,赢余白银数万两,打算送给权贵幸臣,陈寿传檄主管部门留作赈贷之用,又告诫廖堂不要借向朝廷进贡名义征收财物。廖堂发怒,打算排挤他。

陈寿四次上书请求退休,没得到允许。廖堂的爪牙数十人分散在各府县盘剥百姓,陈寿命令逮捕他们,这些人全部逃回,气焰受到阻遏。

这年秋天,陈寿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侍郎,陕西百姓哭喊着簇拥在他的车子周围,很长时间不能起行。过了一年,请求退休,就地进升刑部尚书,退休。

陈寿任给事中时,谈论时政直言不讳,唯独不喜欢弹劾别人。他说:“我父亲告诫我不要做刑部官吏,因为刑部官吏容易冤枉人。

谏官冤枉人更加厉害,我不敢随便说话。”嘉靖元年,诏令陈寿进一品官阶,派遣主管官吏慰问,时年八十三岁。

陈寿为官廉洁,做官四十年,竟无家可归。寓居南京时,他的居所不能遮蔽风雨。

陈寿去世后,上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他收敛尸身。又过了几年,亲朋故旧资助,才得以归葬新淦。

《明史 陈寿传》原文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

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视宣、大边防,劾去镇守中官不检者。又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梁芳、僧继晓,系诏狱。

得释,屡迁都给事中。弘治元年,王恕为吏部,擢寿大理丞。

刘吉憾恕,讽御史劾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竟调寿南京光禄少卿,就转鸿胪卿。

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

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

诸将请击之,寿不可。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

寇望见,疑之,引去。诸道袭击,斩获甚多。

朝廷方遣苗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孝宗嘉之,加录一等。

逵欲乘胜捣巢。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费刍菽不赀。

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

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曰:“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竟不许。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掌南院。

正德初,刘瑾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瑾怒,令致仕。

寻坐延绥仓储亏损,罚米二千三百石、布千五百匹。贫不能偿,上章自诉。

瑾廉知寿贫,特免之。中官廖堂镇陕西贪暴,杨一清以寿刚果,九年正月起抚其地。

堂初奉诏制毡幄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幸。寿檄所司留备振,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

堂怒,将倾之。寿四疏乞休,不得。

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

逾年,乞骇骨,就进刑部尚书,致仕。寿为给事中,言时政无隐,独不喜劾人,曰:“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

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嘉靖改元,诏进一品阶,遣有司存问,时年八十有三。

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

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

3 文言文忍辱负重字词翻译 陈寿

陈寿字承祚,他是巴西安汉人。

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师从于同一个郡县的谯周。在蜀国担任观阁令史这个官,朝里的太监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勾结依附他,只有陈寿不为之屈服,因此屡屡被降职罢官。

陈寿父亲去世后,他自己也得了病,就让女仆把药做成丸状,被去他家的客人看到了,乡里人(认为他不守孝)对他的评价很低。等到蜀国被魏国平定后,就因为这件事获罪官职多年得不到升迁。

晋朝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华,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推举他做了孝廉,调任辅助著作郎,调出补助阳平县令。写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皇上。

任命为著作郎,兼任本郡中正。撰写《魏蜀吴三国志》,共六十五篇。

当时人称赞他擅于写文章,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夏侯湛当时正在写《魏书》,看到陈寿所写的,就毁掉自己所写的并且放弃再写。

张华非常欣慰,对陈寿说:“应当把这件事写进《晋书》里!”他当时就是这样被人们看重。有传言说丁仪、丁廙曾经在魏国很有名望,陈寿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送一千斛米来,就替你们父亲写篇好传。”

丁仪、丁廙的儿子没有送给他米,陈寿竟然没有给丁仪、丁廙写传记。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杀了,陈寿的父亲也获罪被剔了个光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又非常轻视陈寿。

陈寿为诸葛亮写传记的时候,说诸葛亮并不擅长谋略,没有对付敌人的才能,说诸葛瞻只写得一手好书法,有名无实。人们因为这看不起他。

张华将要推举陈寿当中书郎,荀勖憎恶张华并且讨厌陈寿,就对吏部造陈寿的摇,吏部就将陈寿迁走去当长广太守。陈寿借故母亲年事以老推辞不去就职。

在杜预出面干预下,再一次在皇帝面前举荐陈寿,认为适合补尚书奏事一职,因此就让他当御史治书,他又以担心母亲而没去就职。陈寿母亲遗言让陈寿将她埋葬在洛阳,陈寿遵从了母亲的意愿。

却又因为不给母亲在家乡埋葬而获罪,最后又被罢官。当初,谯周曾经对陈寿说:“你一定会因为你的才学而成名,却会因此受辱遭遇曲折,也不是不幸啊,一定要慎重!”陈寿到现在再一次被罢官,谯周当年说的话一一应验。

过了几年,陈寿被启用为太子中庶子,却没去报道。到元康七年陈寿病死,去世时六十五岁。

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人上表说:“以前汉武帝诏书说“司马相如病死后,就可以把他的书全拿来”,使者得到司马相如死后的书,上面写了封禅的事,汉武帝非常的惊异。我们大臣几个审查了以前治书侍御史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书里有很多勉励告诫的话,明确得与失,有益于社会风气。

虽然文章的艳丽程度比不上司马相如,然而质量确实是有过之无不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垂青而采用录入。”

于是皇上诏下河南尹、洛阳令让他们在家里誊写陈寿的书。陈寿还写了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这些三国志以外的文章流传于世。

4 文言文忍辱负重字词翻译 陈寿

陈寿字承祚,他是巴西安汉人。

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师从于同一个郡县的谯周。在蜀国担任观阁令史这个官,朝里的太监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勾结依附他,只有陈寿不为之屈服,因此屡屡被降职罢官。

陈寿父亲去世后,他自己也得了病,就让女仆把药做成丸状,被去他家的客人看到了,乡里人(认为他不守孝)对他的评价很低。等到蜀国被魏国平定后,就因为这件事获罪官职多年得不到升迁。

晋朝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华,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推举他做了孝廉,调任辅助著作郎,调出补助阳平县令。写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皇上。

任命为著作郎,兼任本郡中正。撰写《魏蜀吴三国志》,共六十五篇。

当时人称赞他擅于写文章,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夏侯湛当时正在写《魏书》,看到陈寿所写的,就毁掉自己所写的并且放弃再写。

张华非常欣慰,对陈寿说:“应当把这件事写进《晋书》里!”他当时就是这样被人们看重。有传言说丁仪、丁廙曾经在魏国很有名望,陈寿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送一千斛米来,就替你们父亲写篇好传。”

丁仪、丁廙的儿子没有送给他米,陈寿竟然没有给丁仪、丁廙写传记。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杀了,陈寿的父亲也获罪被剔了个光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又非常轻视陈寿。

陈寿为诸葛亮写传记的时候,说诸葛亮并不擅长谋略,没有对付敌人的才能,说诸葛瞻只写得一手好书法,有名无实。人们因为这看不起他。

张华将要推举陈寿当中书郎,荀勖憎恶张华并且讨厌陈寿,就对吏部造陈寿的摇,吏部就将陈寿迁走去当长广太守。陈寿借故母亲年事以老推辞不去就职。

在杜预出面干预下,再一次在皇帝面前举荐陈寿,认为适合补尚书奏事一职,因此就让他当御史治书,他又以担心母亲而没去就职。陈寿母亲遗言让陈寿将她埋葬在洛阳,陈寿遵从了母亲的意愿。

却又因为不给母亲在家乡埋葬而获罪,最后又被罢官。当初,谯周曾经对陈寿说:“你一定会因为你的才学而成名,却会因此受辱遭遇曲折,也不是不幸啊,一定要慎重!”陈寿到现在再一次被罢官,谯周当年说的话一一应验。

过了几年,陈寿被启用为太子中庶子,却没去报道。到元康七年陈寿病死,去世时六十五岁。

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人上表说:“以前汉武帝诏书说“司马相如病死后,就可以把他的书全拿来”,使者得到司马相如死后的书,上面写了封禅的事,汉武帝非常的惊异。我们大臣几个审查了以前治书侍御史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书里有很多勉励告诫的话,明确得与失,有益于社会风气。

虽然文章的艳丽程度比不上司马相如,然而质量确实是有过之无不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垂青而采用录入。”

于是皇上诏下河南尹、洛阳令让他们在家里誊写陈寿的书。陈寿还写了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这些三国志以外的文章流传于世。

5 诸葛亮赏罚严明文言文陈寿

你指的应该是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选入的前出师表的一段吧。原文是这样的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 求文言文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

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

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

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

华佗听到病人的 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切脉说:“您胃中有好几升虫,将在腹内形成毒疮,是吃生腥鱼、肉造成的。”

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陈登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病痛也就好了。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该会复发,碰到良医才以救活。”

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终于死了。曹操听说华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让他常守在身边。

曹操被脑神经痛所苦,每当发作,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华佗卓绝的医技,大都象以上所说的那样。然而他本是读书人,却被人看成是以医术为职业的,心里常感懊悔。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

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就对曹操说:“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想短时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回来。

曹操几次用书信召他,又命令郡县派人遣送华佗返回。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

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要他服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判决了华佗死罪。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守狱的官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火来把书烧掉了。

华佗死了以后,曹操脑神经痛仍旧没有好。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

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华佗学过医。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

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

1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陈际泰传》原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陈际泰传》翻译:

陈季泰,临川人文学大师。家境贫寒,不能由老师学习,没有书,有时带着孩子在附近看书,偷看。我从表兄弟那里得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四个角变得模糊了,没有可供阅读的分句。我根据文学意义来判断区别(应该有停顿的地方),所以我熟悉这本书。十岁的时候,我在我叔叔的药箱里看到了那本歌,很快就跑了。

我父亲看到了,非常生气。他催促他去田里。陈继泰把《诗经》带到田里,蹲在高高的土山上唱《诗经》。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临川,与艾南英等八部诗作齐名。陈吉泰的诗歌和作曲写得很好。勤奋,一天能写二三十首诗,写过一万首诗。这次考试的诗歌和散文的数量与陈季泰不匹配。

扩展资料:

《陈际泰传》创作背景:

陈际泰才思敏捷,写作速度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二三十篇,一生之中作文多达万篇。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

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其著述多阐发经籍,有《易经说意》(又名《读易正义》)7卷、《周易翼简捷解》16卷、《群经辅易说》1卷、《五经读》5卷、《四书读》10卷,均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清人辑《临川文选》、《临川文献》和《江西五家稿》分别选人一卷。

—陈际泰 (明朝学者)

—明史 (二十四史之一)

2 古文《徐稚传》的翻译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

家里很穷,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不吃。做人谦恭节俭仁义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 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拜见陈蕃之后就退回去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

后来徐稚因有德而被举荐,在家里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但他都没有就任。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但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在黄琼的墓旁摆设了鸡酒祭奠,痛哭完了,就离开了,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

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几十人,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 在路上赶上了徐稚,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菜,二人谈些农业劳动之事。

临别,徐稚对茅容说:“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处奔波呢?”到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众人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林宗说:“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诗经》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吗?只是我没有这样的品德来胜任啊!” 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

徐稚的儿子徐胤,字季登,行为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隐居不出来做官。豫章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

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间去世。

扩展资料:

籍贯考证 根据明朝万历年间《南昌府志》、清朝乾隆年间《南昌府志》、清道光年间《南昌县志》、《名山胜概记》、《豫章续志》、《寰宇记》、宋代曾巩《重修后汉徐高士祠堂记》、《水经注》、康熙《四库全书》、光绪《江西通志》、民国《南昌县志》、《南昌城迁考》、中华境内所有徐孺子后裔家谱等书记载,徐孺子故里在东湖之南完全吻合。 据历代地方志和相关资料记载,赣水北经南昌县,西历白社,有孺子墓。

又北历南塘其东有孺子宅,际湖南小洲上。 现结合所有历史文献,均确定徐孺子故里在南昌东湖一带,所有资料均证实孺子亭公园一带即孺子宅、孺子故里,南朝宋时期毁于战火。

徐孺子宅《水经注》称在南塘东,南唐徐廙续《豫章志》称在南塘东百步,则应在今孺子亭公园东百步范围之内,而此为陈蕃后迁之宅,最原始的孺子宅依南唐徐廙续《豫章志》及《洞仙传》则在洪州东北三里,梅福宅之东。 杨守敬考:《寰宇记》:“梅福宅在洪州东北三里,西接开元观东西池,书堂遗址犹存,在今南昌县东北”。

参考资料:

徐稚——。

3 王僧孺传文言文阅读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弘曰:“此儿终当为长者。”

僧虔善隶书。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①书,以此见容。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②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亡曾祖领军书,右军③云“弟书遂不减吾”。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谢综书,恨少媚好。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取材于《南齐书》)

注:①掘笔:秃笔。②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③右军:右军将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当为长者 长者:年长的人

B右军后进 后进:后来长进

C天然放纵 放纵:不受约束

D亦得入流 入流:列入流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羊欣书见重一时

B乃题后答/正乃不称名

C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无以辨其优劣/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

(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

B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

C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

D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

B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

C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辈都来向庾翼学习。

D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5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不少于200字)

1A

2A

3D

4C

5围绕“天然”和“功夫”的关系,结合个人的阅读积累,进行阐发。

4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际泰,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返回临川,非常勤敏,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不能够拜师读书,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临川人,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拿着就快速地跑了,很生气。

父亲看见了。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

家里贫穷,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

陈际泰写诗作文,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又没有书籍。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督促他到田地里去。

十岁,字大士。

5 羊玄保传 文言文翻译

羊玄保传 文言文翻译如下: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祖父羊楷,是晋朝的尚书都官郎。父亲羊绥,是中书侍郎。

羊玄保开始担任宋武帝的镇军参军,少帝景平年间(423~424),逐步升迁为司徒右长史。卫将军王弘对他十分器重,曾对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准之说:“你们二位贤士聪明俊朗,很多东西可以会悟通达,然而宽弘美好的声望,自然应当共同推重羊君。”不久,入朝担任黄门侍郎。

羊玄保善于下棋,品第居第三。文帝也好下棋,和他用郡官做赌注,结果羊玄保战胜,所以便让他补任了宣城太守。在此以前刘式之为宣城订立了官吏对付叛逃的政策,一个人如果不能抓到,就以公文通知伍、里的官吏扭送州郡的有关部门,能抓到此人的人赏官位二级。羊玄保认为这样做很不恰当,议论道:“臣探讨叛逃的缘由,都是出于极端的逼迫。现在订立了特殊的政策,对于现实十分苛苦。又考虑这个政策仅只是在一个地区实施,如果它是正确的,则应该与天下统一起来;如果它是不正确的,那就也不应该在一个郡中单独实行。”从此诏令停止那项政策。

他曾历任丹阳尹、会稽太守、太常、吴郡太守。文帝因为羊玄保廉洁朴素没有贪欲,所以频频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职。为政虽然没有特殊的治绩,而离开以后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经营钱财利益,家产俭省微薄。文帝曾经说:“一个人做官不仅必须要有才干,也必须要有运气。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元凶劭弑君自立,让他做吏部尚书,兼任国子祭酒。到了孝武帝入京讨伐,朝中人士大多向南逃走,刘劭把官员们全部召集过来,横握钢刀愤怒地说:“你们都可以走了。”大家都很害怕,没有人敢说话。羊玄保面不改色,慢慢地说道:“臣愿意以死报效朝廷。”刘劭因此而缓和下来。

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以谨慎恭敬受到重视。大明五年(461),升任散骑常侍、特进。羊玄保从少年到老年,对祭奠非常谨慎,四季的珍奇新鲜出产,凡是没有经过祭献的,自己决不先尝。死后,追加谥号为定子。

他的儿子羊戎少年有才气,但却人品轻薄,行为很不检点,说话好用双声。江夏王刘义恭曾经设斋,让羊戎放好座位,过了一会儿江夏王出去了,因为座位太窄,他便自己把它拉宽。羊戎说:“官家狭窄,令人讨厌,要再加宽八分。”江夏王笑着说:“卿哪里是只善于双声,乃是一位善辩之士哩。”文帝好与羊玄保下棋,有一次一个宫使前来,羊玄保说:“今天皇上为什么要召见我?”羊戎说:“金沟清浅,铜池碧波,光景美好,该是下棋。”羊玄保常常嫌他轻狂,说“这孩子一定会毁掉我家”。羊戎官居通直郎,因为与王僧达一道毁谤当朝政治,被赐命自杀。死后,孝武帝引见羊玄保,羊玄保谢罪说:“臣没有金日石单的明察,因此辜负了皇上。”皇上很赞美他的话。羊戎有两个弟弟,文帝一起赐名叫羊咸、羊粲,对羊玄保说:“希望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有正始时代的林下余风。”

羊玄保善于下棋,而何尚之也极爱这种游戏。吴郡的褚胤七岁时便进入了高品级,等他长大,为当时的冠军。褚胤的父亲褚荣期与臧质一同叛逆,褚胤应当随从杀死。何尚之坚持请求说:“褚胤下棋的高妙,超过古代,冠于当今。魏韬违犯了法令,因为才高而获赦免,父亲被杀儿子宽大处理,这种例子很多。特请给予他一个活命,使一种奇异的技艺不致断绝。”结果没有得到批准,当时的人对此十分惋惜。

6 明史刘崧传文言文翻译是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原名楚。他家贫却学习十分努力,寒冷时没火御寒,手皲裂,但抄录文章丝毫未停止。元朝末年乡试中

举。洪武三年(1370),举荐为经明行修,改成现在的名字。太祖在奉天殿召见了他,授予兵部职方司郎中。奉命到镇江征粮。镇江有许多勋臣的田地,租赋都

由百姓承担,刘崧竭力请求减免。晋升为北平按察司副使,轻刑省事,招集流亡,百姓重新乐业。设立文天祥祠于学宫之侧。在学门前石头上刻字,告示府县不要以

徭役拖累诸生。他曾请求减少偏僻之地的驿马,以此来充实宛平。太祖同意了他的奏请,对侍臣说:“驿传劳逸不均已经很久了,刘崧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统治百姓

难道不就是要如此吗!”因遭到胡惟庸的排挤,被贬为输作,不久,被遣回乡。十三年胡惟庸被诛,刘崧 为礼部侍郎。不久,提升为吏部尚书。雷震谨身殿,太

祖下令群臣陈说得失。刘崧叩头,以修德行仁对答。不久辞官。

第二年三月和前刑部尚书李敬一并召入。任命李敬为国子祭酒,刘崧为司业。

赐给鞍马,令朝夕相见,见辄燕语移时。未旬日去世。得病后,仍强坐训导诸生。病重时,李敬问他有什么可说的。刘崧说“:天子派我教导国子,责成我完成任

务,可惜这么快就要死了!”他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太祖命令有关部门为他安排殡殓,并亲自作文祭奠。

刘崧年幼时就博学广闻,天性谦

慎。兄弟三人共居一间茅屋,有田地五十亩。到他当官后,家产也没有增加。十年用一床布被,被老鼠咬破,才换新的,仍做成衣服给他儿子穿。当官时也不带家

属。到北平赴任,携带一侍童前往,到达后就把侍童遣回。黄昏时官吏退下后,他孤灯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他善长写诗,豫章人推崇他为“西 ”之宗。

7 阮元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清史稿阮元传

原文

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召对,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嘉庆四年,署理浙江巡抚,寻实授。海寇扰浙历数年,沿海土匪勾结为患。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五年夏,寇大至,元赴台州督剿,请以定海镇总兵李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并调粤、闽兵会剿,浙洋渐清。十年,元丁父忧去职,十二年,服阕,授兵部侍郎,复命为浙江巡抚。元两治浙,多惠政,平寇功尤著云。方督师宁波时,奏请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有联号弊,为言官论劾,遣使鞫实,诏斥徇庇,褫职,予编修,在文颖馆行走。累迁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二十二年,调两广总督。先一年,英吉利贡使入京,未成礼而回,遂渐跋扈。元增建大黄滘、大虎山两炮台,分兵驻守。迭疏陈预防夷患,略曰:“英吉利恃强桀骜,性复贪利。宜镇以威,不可尽以德绥。彼之船坚炮利,技长于水短于陆。定例外国货船不许擅入内洋,傥违例禁,即宜随机应变,量加惩创。各国知彼犯我禁,非我轻启衅也。”终元任,兵船不至。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腾越边外野人时入内地劫掠,而保山等处边民曰傈僳,以垦山射猎为生,可用,乃募僳僳三百户屯种山地,以御野人,即以溢课充费,岁有扩充。野人畏威,渐有降附者。二十九年卒,年八十有六,优诏赐恤,谥文达。(节选自《清史稿•阮元传》)

参考译文

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考中进士,皇上召见阮元,让他回答有着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召对”结束后)皇上高兴地说:“想不到朕八十岁以后又得到一个人才。”嘉庆四年,阮元代理浙江巡抚,不久正式担任此职。(当时)海盗袭扰浙江沿海已经很多年,并且与沿海土匪相互勾结成为祸患。阮元征求、收集大家的意见制定了消灭海盗的策略,建造船只大炮,训练陆上军队,杜绝对海盗的支援。嘉庆五年夏天,海寇大举袭扰,阮元赶赴台州督军征剿,请求(朝廷)让定海镇总兵李长庚统一指挥三个镇的水师,同时调遣广东、福建的军队联合剿匪,浙江沿海一带的洋面慢慢变得清静。嘉庆十年,阮元遭逢父亲丧事而离职守孝。嘉庆十二年,阮元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后来)再次受命担任浙江巡抚。阮元先后两次治理浙江,有很多德政,(其中)平定海寇的功绩尤其突出。当年阮元在宁波督师征剿盗匪时,上奏朝廷请求由浙江学政刘凤诰代替他担任浙江乡试的监临(“监临”负责乡试监察工作,一般由主要官员担任)一职,(乡试时)发生了串联舞弊的事件,阮元被谏官弹劾,进行派使臣来调查审讯,从实了案情,皇上下诏斥责阮元徇私包庇,剥夺了阮元的职务,让他改任编修,在文颖馆(“文颖馆”指朝廷编纂馆。乾隆下令编《皇清文颖》,嘉庆下令编《续皇清文颖》,故名)参与相关工作。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又)调任工部侍郎,(后来)调出京城担任漕运总督。嘉庆二十二年,调任湖广总督。(在他任湖广总督的)前一年,英国前来进贡的使臣到达京城,没有完成(朝见皇上的)礼仪就回去了,于是(英国人)逐渐地蛮横无礼起来。阮元(到任后)扩建大黄滘、大虎山两处炮台,分别派兵把守。他连续上疏陈述要提前防备外国人引发的祸患,主要内容为:“英吉利依仗国力强大桀骜不驯,其本性又贪图利益。应当用威力镇住他们,不能完全用恩德来安抚。他们的舰船坚固,大炮厉害,在作战技能方面擅长海战而不善于在陆地作战。按惯例外国的货船是不许擅自进入内海的,如果违反例行的禁令,我们就应该随机应变,适当加以惩戒。各国也会知道是他们违反了我国的禁令,不是我国轻率地挑起事端。”一直到阮元任职结束,外国的兵船没敢来。道光六年,阮元调任云贵总督,云南盐政久已衰敝,每年亏空盐税达十多万,阮元弹劾罢免了贪污的官吏,全力杜绝盐政的漏洞和走私,(各地)盐井产量衰减和丰产情况不等,官府就出面进行调剂补充,过了一年税收除了上交的还有盈余,酌情调拨为边防费用。腾越边境以外的土人时常进入内地抢劫掠夺,而保山等地有僳僳族边民,他们以开垦荒山和打猎为生,官府可以将他们用起来,于是招募了三百户傈僳边民集中开荒种地,借用他们抵御外土人的袭扰,就用盈余的盐税作为开展这项工作的经费,逐年增加。境外土人害怕这种威势,渐渐地就有了来投降归附的人。阮元于道光二十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皇上下诏给以高度评价和优厚抚恤,谥号文达。

8 宋书 宗悫传 文言文翻译

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所以没有被乡亲称赞。

= =下面是无关内容`

=============================================================

江夏王刘义恭任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宗悫随同义恭镇守广陵。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

(445),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战斗。刘义恭向文帝推举宗悫说他有胆量和勇力,于是任命为振武将军,作为安西参军萧景宪的副将,随同交州刺史檀和之围攻区粟城。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派一支偏军抵挡,被敌打败。又派宗悫前往,宗悫分兵几路,放下军旗悄然无声地前进,一下子就攻破了敌军,占领区粟城,进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调动全国兵力前来抵抗,把铠甲披在大象身上武装起来,象群进入阵地前后没有边际,宋军不能抵挡。宗悫说:“我听说狮子能威慑镇服一切兽类。”于是仿制狮子的形状,与大象相抗,大象果然惊恐奔散,敌军人马因此溃败逃散,于是攻服林邑。收取林邑奇珍异宝及其他各种物品,多得数不清。宗悫自己一点也没有要,除随身携带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无所有,文帝十分赞赏他。 -

元嘉三十年(453),孝武帝刘骏讨伐刘劭,以宗悫为南中郎咨议参军,兼领中兵。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左卫将军,进封洮阳侯。孝建年间,不断升官为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早先,同乡人庾业,家境十分富足用度奢侈,用一大桌子的菜肴招待宾客,而宗悫到来就摆上酸咸菜和小米饭,对客人说:“宗悫是军人,习惯于吃粗糙的饭食。”宗悫吃饱后就离去。这时庾业为宗悫的长史,出任梁郡太守,宗悫对他很厚道,不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受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了一番,宗悫耸身跳跃数十下,跳跃时左顾右盼气度豪放威严,皇上赞扬他的健壮。到出兵时,隶属于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部下。起初,刘诞哄骗部下说:“宗悫是帮助我的。”及至宗悫来到,骑在马上绕城急驰高呼说:“我就是宗悫。”事情平定后,入朝任左卫将军。大明五年(461),随从皇上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脚被折伤不能上朝值班,皇上任他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宗悫有好牛,符合进贡皇上的条件,官府去买,他却不卖,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第二年(462),恢复原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465),任命宗悫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衔。这年宗悫死。朝廷追赠为征西将军,加谥号为肃侯。

9 文言文《刘恕传》翻译

翻译:刘恕,字道原,筠州的人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10 筠溪翁传文言文翻译

筠溪翁传

明归有光

原文

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余往省之。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遂不相闻。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每展所予书,未尝不思翁也。今年春,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澥浦,年已七十,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方呱呱。西卿状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

噫!余见翁时,岁暮,天风憭栗,野草枯黄。日将晡,余循去径还家。媪、儿子以远客至,具酒。见余挟书还,则皆喜。一二年,妻儿皆亡。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加千岁人。

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岩处之高士也欤?

1、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把书架上的书全部赠给了我,大概有几百卷。

2、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如千岁人。——与我家门中那些突然去世的人,老先生就好像是活了一千岁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5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