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灭之刃# 若是论身材颜值,公认第一位的恐怕就是 恋柱·甘露寺蜜璃 了。但她的实力也不差,身为恋柱,使用的呼吸法是由炎之呼吸延伸过来的恋之呼吸,其招式的名称也和爱情有关,如:二型· 懊恼逡巡之恋 、五型· 摇摆不定的恋情 。
女人的年龄都是秘密。但对于恋柱来说并无什么不妥, 19岁 的她正是这个世界最青春靓丽的风景,你若只看身材,便能发觉她老天爷给了一幅明亮动人的脸蛋和傲视群雄的身材,但她却没去用,而是选择了这个年代最危险的职业——鬼杀队。
如果说脸蛋和身材只有长大了才能看到,那么甘露寺蜜璃的实力从小就能看出来,一岁两个月大的她,便用双手轻松的举起30斤重的腌菜石,看那高兴地样子,仿佛不是 三十斤重 的石头而是路边的小石子。
这是因为她天生体质特异,肌肉的密度是常人的八倍。若是按照正常的计算来说,肌肉越多,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大。所以甘露寺蜜璃的饭量也是惊人的大,你可以想象一下她的饭量基本上和超级赛亚人·悟空的身影,也可以想象成小说《大奉打更人》中许种马的妹妹铃音的身影,尤其是小时候极其相似,都是 人性小坦克 。
正是因为有这么强健的体魄加上女性特有的柔韧以及特制的像丝带一样的刀,她的招式速度甚至和使用雷之呼吸的衍生呼吸音之呼吸相比还要快。在一众柱中,与风柱同一晚上觉醒斑纹。在觉醒斑纹后独自面对上弦之肆·半天狗的分身憎珀天,一直战斗到天明(也被他称为“ 女流氓 ”)。在之后的无限城决战中和上弦肆·鸣女(半天狗死后提拔上来的)以及鬼舞辻无惨战斗过。
不管那个年代,结婚都是重要的事情。甘露寺蜜璃**姐家中五个姐弟,她是大姐。在没有加入鬼杀队的时候本来是想找个如意郎君,便与人相亲。这个时候她才 17岁 ,也正是在一年,她遇见了一个不识货的男人。说她太能吃、长得太壮、发色诡异,更过分的是说她能结婚的对象只有动物了。
受到这种打击的她,因为性格开朗活泼,虽没有灰心丧气但是依旧做出了改变,将自己头发染成黑色,控制食欲,转换举止然后去相亲,成功了吗?成功了,男方没问题了,但是甘露寺蜜璃**姐 明晰 了自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天地生成的,不应该因此而自卑和故意改变,所以她为了寻找到能接纳自己 夫君 、比自己强的夫君,加入了鬼杀队。
总结一下,加入鬼杀队能找到 对象 (肯定的语气说道)。这虽是她加入鬼杀队的原因,但是她也得到了接纳。世界上没有相同树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有的树叶特别鲜艳,被其他树叶嫉妒与羡慕,导致了一系列不好的回忆。幸运的是甘露寺蜜璃加入了鬼杀队,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是哪个送她条纹花样长袜的蛇柱·伊黑小芭内(真的很懂哦~)。
恋柱·甘露寺蜜璃**姐是一个 温柔的女孩子,会鼓励别人、认同他人,为他人着想 。她的服装虽然暴露,但这是因为LSP裁缝前田正夫故意做得,并不能怪甘露寺**姐。
每一个人加入鬼杀队都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我以前认为是 伤痛 ,看见了甘露寺**姐,我明白我狭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人,甘露寺**姐选择了寻找比自己强的夫君。这条道路布满 荆棘与险途 ,但同时也会 收获美好 ,就像悬崖上的花朵,采摘需要觉悟和实力,但最终得到会无比欢欣。以此祝愿: 那个世界的甘露寺蜜璃与伊黑小芭内可以一生圆满,直到白头。
文/暖气
图/网络
六、马孟起举兵复仇,刘备收荆南四郡。 进入江陵不久,传来西凉太守马腾在许昌被曹操杀害的消息,而马腾的嫡子马超因为没有随行才幸免于难。其中的情节略去不提。过了一个月马超起兵复仇,迅速占领了天水、安定,还攻陷了西都长安。过了一个月,传来消息,马超与曹操再潼关交战。曹操对马超军的韩遂实施了反间计,使其与马超决裂。曹操又趁机偷袭,打的马超大败。马超在部将的拼死保护下才冲出重围,逃到了汉中投靠了张鲁。而曹操夺回长安后,继续向西进军。估计不久整个西北也会落入他的掌握之中。不久刘备派关羽任江夏太守,庞统也来,可惜没有情节。然后就等吧,这时刘备军会实施攻占荆州南部四郡的战略,没有情节,就等所有四座城池被攻下来吧。期间,作了一些内政和酒馆任务。等关羽攻下武陵后,可能刘备会派你当武陵太守,那就去上任吧。(注意在刘备军攻下长沙时,一定要保证刘备军登用了黄忠和魏延,发展后面情节的关键) 七、刘皇叔江东娶亲,周瑜陪了夫人没折兵。 攻下四郡,鲁肃就会来提议刘备娶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这次结婚的地点安排在东吴。我心想,这不就是美人计吗,不过送上门的美女不要实在是太笨了,刘备小子艳福不浅。于是,我极力同意刘备过东吴娶亲。那个刘大耳还有点不放心,怕孙权害他。我说,我来保驾,你就放心好了,对方来一个,我就骂倒一个。终于,刘备决定过江娶亲了。我随刘备去到吴郡,见到了孙权,那家伙好像也真心要把妹子嫁给刘备似的(跟演义的情节不一样啊,可能是小日本省去了“甘露寺”等情节)。见到孙大美女,刘备却被身披戎装的孙尚香及其侍女吓了一跳。然后就是结婚的画面。结婚后刘备沉浸在温柔乡中,忘记了荆州。有一天,我慌称荆州有紧急军事,才把刘备从温柔乡中拉回来。我向刘备说明,孙权把妹妹嫁给他的用意是要把他扣留在东吴做人质,好用来换取荆州,现在趁着看守的人有放松了警惕,赶快逃回荆州。于是我和刘备及孙尚香一起回到江陵。回去不久(其实是一进城就发生了)就传来周瑜病死,鲁肃继任都督的消息。死得真快啊,连二气周瑜、三气周瑜的情节都没有。 八、张松献地图,刘皇叔入川。 过了不久,传令官来报,益州刘璋的使者张松来访。我想进西川的机会来了,马上建议刘备热情款待张松。张松对我方的热情款待感到十分意外,于是把来意讲了出来。原来益州刘璋性情懦弱,听闻汉中张鲁要派兵进犯,就慌了手脚,于是派张松出使各势力,寻求强援抵抗张鲁。刘备表示考虑帮忙。张松这时才说出心里话,其实,张松早就看不惯刘璋的懦弱,迟早会被四周的强敌所吞并,于是想找一个明主取代刘璋作益州,现在总算遇到了刘备这位明主,所以恳请刘备进驻益州,拯救益州人民。刘备听了,连连摇头,表示决不能同意,他不愿意抢同宗兄弟刘璋的领地。我站出来劝他,不要为了个人名声而错失了拯救益州人民的大义。这时庞统也出来劝说。在大家苦劝之下,刘备还是不同意,张松只好告辞,临走时留下了西蜀地形图,还告诉刘备,过一段时间,他的好友法正还会来荆州,到时请刘备跟法正商量,再考虑一下进益州的事情。过了一个月,法正来了,大家在议政厅见面。法正说,刘璋为了阻止张鲁的侵略,非常希望与刘备结盟,同时法正本人重申了张松的提议,让刘备入主益州。这时我和庞统再次苦苦相劝,刘备终于同意入主益州。于是,刘备势力分成两派:益州派(刘备、庞统、魏延、黄忠为首)与荆州派(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为首)。刘备率领益州派入西川。过了不久,探马来报,刘备主公,已经进入益州,并以梓橦为据点,同时任命我为江陵太守。 九、凤雏落卧龙升,孔明入川援皇叔 三个月后,荆州为庆祝刘备入川举办宴席。在宴席上,我突然看到天上一颗将星坠落,方位应在益州,看来益州肯定发生了大事情。这时,刘备从益州派使者来报告,说是庞统军师在雒城之战中了埋伏,被刘璋军的弓箭射死,而刘备目前处境危急。噩耗传来,我来不及哀悼友人之死,马上作出增援益州刘备军的决定。于是,我率领张飞和赵云去增援,留下关羽守荆州,再三吩咐他要联合东吴共抗曹操。关羽连连答应,表示拼死保卫荆州。 十、皇叔取成都。东吴索三郡。 大军来到江州,蜀将严颜挡住去路,张飞率兵迎战,阵前两人进入单挑战斗,只一个回合,张飞就把严颜击败,生擒过来。张飞用大义说服严颜归降,我军轻易占领江州,然后向刘备的驻扎地梓橦进军。到了梓橦,两军会师,军威大振,这时,探马来报,刘璋向张鲁求援,张鲁派了马超作大将率领援军入川。我假装大惊失色,说要去调关羽来才能与马超匹敌。张飞一听,马上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说,他就能收拾马超。我见激将法起作用了,就派他与马超交战。我军与马超军在霞荫关相遇,第一阵张飞与马岱单挑,也是一个回合,张飞击败马岱。张飞得意地扬言,马超军无人打得过他。马超大怒,拍马直取张飞,两个人打在一起。结果恶战了很久,双方不分胜负。这时刘备对马超起了爱才之心,怕两人有什么闪失,就传令收兵,就张飞回来。我深知刘备主公的心意,自告奋勇去劝降马超。马超起初不肯,又怎么敌得过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舌战击败马超后,马超和马岱一起归顺。马超归降后,我军声势更盛,一路杀向成都,沿途关隘望风而降。来到成都,刘备不想因为攻城杀伤百姓,马超毛遂自荐,前去劝降刘璋。刘璋看到马超已经投降刘备,直到大势已去,只好开城投降。刘备大喜,赦免了刘璋及其手下官员,至此刘备成功入主成都,成为益州之主。 占领益州不够几天,东吴就派使者来到成都,孙权的消息还真灵通。来人居然是我的哥哥诸葛谨。到议政厅相见,诸葛谨说明来意,说是孙权得知刘备已经夺得益州,理应归还荆州,何况刘琦已死,刘备再没有什么理由霸着荆州不还。刘备说,他早就想还,不知道关羽是否同意。我从旁解析说,如果还了荆州,关羽将没有了封地,等我军夺取了汉中,再把关羽封地移到汉中,到时再还荆州。诸葛谨看到这个结果也算可以拿去交差了,于是就告辞回东吴了。过了一个月,刘备会任命我为武都太守(如果我军拥有武都的话),最好不要去上任,留在成都,武都晚一点曹操会夺回。过了一个月传令官,传达了我方向东吴归还,江夏、长沙、桂阳的决定,原来曹操军进逼汉中,直接威胁到我方领土,这时跟孙权冲突不利于我方的抗曹战略,所以归还城池向东吴示好。 十一、夺汉中胜曹操,皇叔就任汉中王。 过了一个月,探马来报,曹操击破张鲁军,已经取得汉中。目前,曹操任命夏侯渊都督,镇守汉中。再过了三个月,东吴鲁肃去世,吕蒙继任都督,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逝世是否意味着吴蜀不和的开始。过了一个月,刘备任命张飞为梓橦太守,汉中进攻拉开序幕。又过了一个月,张飞派使者来成都,说是夏侯渊派曹洪和张郃带兵来犯,张飞表示要把他们一网打尽。我向刘备建议说,现在趁机夺取汉中的时候了。法正也在旁附和。刘备决定做好进军汉中的准备。过了一个月,探马来报,张飞诈作饮醉酒引敌人来攻,一举击败了曹洪和张郃的军队,已经进军到了剑阁。于是大家一起到议政厅商议,我向刘备建议马上出兵支援张飞进攻汉中。 刘备同意了,大军立即出发到剑阁与张飞会师。见到了张飞,刘备勉励了张飞一下,为他在计谋上进步感到高兴。这时探马报告夏候渊亲自出阵,黄忠自动请缨做先锋,前去与夏候渊对阵。我用激将法激起老黄忠的斗志,然后吩咐他与法正同去。两军在定军山对阵,黄忠勇斩夏候渊,大破曹军。 这场大胜,促使曹操亲自出征汉中。我军顺势攻下阳平关,来到汉中与曹军前锋徐晃相遇,黄忠和赵云带兵与徐晃大战一场,打退了徐晃。徐晃退到汉水南岸,背水扎营。黄忠和赵云带兵再度出击。这时,魏将王平来降,我军军威大振,一举击败徐晃,我军趁胜攻下了汉中城。刚进入城内不久,曹操的大军来到城外扎营。我料定曹操连败几阵以后,必然战意不强,于是使出疑兵之计,让曹操将士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曹军疲惫不堪,曹操无奈之下只好率兵后撤。我军渡过汉水,背水扎营。曹操见在不利的地形布阵,反而起疑心,又主动后撤。这一结果,又在我的预料之中。接着,我又派张飞前去袭击曹操的粮道,曹军的粮食不够用了。我军趁势进攻曹军,曹操率兵迎战。两军在汉水附近展开激战,曹军大败。曹操被迫放弃汉中,退回许昌。我军胜利占领汉中全境。随后,我派刘封率兵去夺取上庸。不久,刘封顺利占领上庸,刘备任命刘封为上庸太守。回到成都,我劝刘备即王位。刘备起初不肯,在众文臣武将的苦劝之下,只好同意。过了不久,汉帝派使者来封刘备为汉中王。 十二、失荆州,关公就义。 在家休息了两个月(注意不要让刘备去打天水,用S/L大法),传令官报告,曹操有诡异行动,通知大家到政厅集中议事。会上,刘备针对曹操与孙权联合想夺取荆州的传言,与大家商讨对策。我认为,我军应先发制人,让关羽率兵攻打襄阳。刘备采纳了我的意见,派人命令关羽进攻襄阳。在家又待了一个,荆州方面传来关羽水淹七军,打败了于禁和庞德的军队。又过了一个月,有一天我抬头看到有将星坠落在荆州方向,然后就觉得心神不宁。这时,刘备突然派人召见我,说是昨晚梦见关羽前来报梦,想请我解梦。我正想说关羽凶多吉少的时候,传令官来报,关羽的使者廖化带伤紧急求见。刘备急忙接见廖化。廖化含泪报告,关羽中了东吴吕蒙的奸计,不但江陵失陷,而且被东吴军包围,情况危急。廖化作为使者突围到上庸向刘封、孟达求救,谁知两人以兵少为由拒绝发救兵,于是廖化只好日夜兼程赶来成都求救。刘备大惊,连忙传令马上出兵,救援关羽。正要出发时,探马来报,关羽被东吴军抓获,已经被孙权斩首。刘备闻讯哭得晕倒在地。等了一会儿,刘备醒了过来,咬牙切齿地说要扫平东吴,为关羽报仇。我连忙劝他,先看清形势,再伺机复仇。刘备同意了,着手为关羽举行葬礼。 十三、曹丕篡位,汉室灭亡,刘备继承大统。 再过了一个月,探马来报,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位。过了几天,传令官报告,汉帝让位给曹丕,曹丕改国号为魏,汉朝灭亡,刘备有令,叫所有人到政厅集中议事。刘备痛恨曹丕篡夺汉朝的江山,发表了要讨伐曹丕光复汉室。又过了一个月,传令官紧急报告,上庸的孟达作反,连同城池投降了曹丕,现在刘封从上庸逃了出来,回到成都。我赶到政厅,看到刘备痛斥刘封,指责他不仅当初没有发兵就关羽,现在还丢失了上庸。盛怒之下的刘备,下令处死刘封。我见刘备杀刘封的心很坚决,也不好说什么求情的话了。过了几天,我觉得时劝刘备继承汉室的时机成熟了,于是与文武百官来到政厅请刘备即帝位,继承汉室。刘备起初不肯,在我和群臣的苦苦相劝下才答应了。于是,刘备成为蜀汉第一位皇帝。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陈寿 生平
少年陈寿
南充在三国时叫巴西郡安汉县,是蜀国领地。陈寿出生于蜀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也就是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后的第十一年,三国争霸已进入尾声。
陈寿少年时就聪慧好学,从小就对历史著作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他先通读了最为古老的《尚书》和《春秋》,更精细地研习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熟悉了写作史书的方法。同时,他所写的文章又富艳动人,深得长辈们的赞许。陈寿小时候就在家中读书,时时受到父亲的关注和督促。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失街亭以后,陈寿的父亲和马谡一样受到处罚,马谡被诸葛亮让刀斧手杀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经典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戏曲中“失空斩”三部曲中的“斩”,陈寿的父亲就受到髡刑的处罚,就是削发,剃去头发,这在当时是种极具污辱性的处罚,然后逐出军营,这个时候陈寿的父亲才回到家乡,几年之后结婚生子,得了陈寿,陈寿的父亲把他在失街亭当中满腔的义愤和不得志寄予他儿子陈寿的身上,从小对陈寿要求非常严格。"
后来,陈寿的父亲病故,陈寿匆忙赶回家中,守孝三年。而在其后来编撰而成的《三国志》中,对于因卷入失街亭一战而受牵连的老父却只字未提,对于惩罚父亲的诸葛亮却大加颂扬。大抵也因此,陈寿的父亲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后人常有提及,只能称其为陈寿父。
陈寿在大约在18岁时进入了蜀国都城成都的太学学习,遇到了影响他的人生的第二个人物——同是南充人的谯周。在谯周门下学习时,陈寿进一步刻苦攻读史学,在南充的民间至今流传许多陈寿刻苦读书的故事。
陈寿之师
谯周作为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或许不被今天的人们所熟知。陈寿在他的《三国志》中专门为这位同乡的老师写了一篇传记。谯周语言幽默,传记中说诸葛亮都被他幽默的话语逗乐。就是这样一个诙谐幽默的人,最终却左右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三国后期,魏国逐渐强大。蜀、吴均无力与魏国抗衡。魏国伐蜀时,兵至阴平。危急关头,谯周力劝后主刘禅降魏。并打消刘禅顾虑,说如果降魏后魏国不封你为王,我愿冒险去魏国说理,刘禅听从了谯周的意见,投降魏国。三国鼎立的格局被打破。
这样又能够保证后主刘禅不至于身败名裂,另一方面又能使全蜀老百姓不至于生灵涂炭。
陈寿在《三国志》中也是如此评价他的老师的,然而,在那个忠义为本的封建社会中,谯周的所作所为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违背忠义之道的,在当世和后世的人对于谯周都有着诸多的非议。
南充人宽容地接纳了这位颇具争议的老乡。蜀国降魏后,谯周数次拒绝了魏王封赏给他的高官厚禄。七年后,谯周在家乡于纷扰中离开了人世,誓死不肯穿魏王赐给他的寿衣。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只能任由后世评说了。今天的谯周墓坐落在一处颇为热闹的市民小区中,人们在茶余饭后不知是否会偶尔想起这位用名节换来这一方平安的老乡。
之后形式的演变,果然如同谯周所预料的那样,蜀国在归入魏国两年后,魏国的晋王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以受禅让之名取代魏国建立晋朝,也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公元280年,晋朝消灭吴国,至此,长达84年分裂割据的局面终于结束。
创作之初
蜀汉灭亡那一年,陈寿31岁,渐入中年。他留在了故乡南充,闲居家中,埋头读书数年,造诣日深。外面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他也都看在眼中,《三国志》的构思也许从那几年就开始了。
公元268年,36岁的陈寿离开故乡南充赶赴晋都城洛阳,担任西晋著作郎,专门负责编撰史书,从此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下一统的政治环境使得陈寿编撰《三国志》的构想成为可能。从小就在蜀国成长起来的陈寿早已积累了大量蜀国的资料,后又补充魏,吴两国资料,一部长达65卷的宏篇史学巨著终能编撰而成。
在《三国志》完成那一刻起就在当世引起了轰动。晋惠帝在看过《三国志》后当即下诏,命令全国百姓每家每户都要抄写《三国志》,这也使得《三国志》中的故事很快就在民间普及,到唐朝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说书,又进一步推动了三国故事在民间的普及。
《三国志》中的人物及故事以说书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至今,我们在南充的老茶馆中仍可听到许多关于三国故事的评书。流传中,人们对《三国志》中记载的历史故事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取舍演义,后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便是根据说书人的记载完成的。
在南充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有大量的体裁取自于三国的故事和人物,《三国志》中记载的多是历史事实,关于人物形象的描述很少,这就给了后人很多想像和发挥的空间。关于人物形象和故事也便有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汉恒候张飞曾在南充阆中驻守了七年,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张飞的传说。时光流转,当地的人们对于张飞固有的豹头环眼形象也产生了怀疑。
“那么张飞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这有尊像,这尊像就是张飞的长子张苞的儿子张遵的像,你看这尊像,它做的面目很清秀,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同时这尊像它是一直在张飞庙里就做成这样的。它是有依据的,如此说来,按现代的遗传说的观点来看,那么,要是倒退的话,他的爷爷张飞也不会太丑陋。这算是一个证明吧!证明之二呢,就是,据史料记载,张飞的两个女儿,一个被后主刘禅立为皇后,还有一个呢,后来他成为刘禅的妃子,相继的两姐妹都被喜欢美色的刘禅看上了,你想想,那么她们的父亲张飞会是什么形象呢?不会太丑吧?”
《三国志》中记载,猛将张飞死在阆中,被其手下范疆与张达所害,但却没有说明范疆、张达为何要杀张飞。在南充地区流传着一种张飞之死的传说,也被当地人改编成川北皮影戏,详细解说了其中的原因。
张飞在阆中所说二哥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国军队所害,异常悲愤,命手下范疆、张达赶制白盔白甲要讨伐吴国为二哥报仇。范疆、张达错听为百盔百甲,心想完不成任务也是死,便心生杀机,杀害了酒后沉睡中的张飞,提着张飞首级投奔东吴而去。却在路上将张飞头颅扔在了四川云阳。因此在南充民间至今仍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说法。
后来刘备为替两个弟弟报仇,贸然讨伐东吴,失利后病死于白帝城。“桃园三结义”的情景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空间。刘备,关羽,张飞虽未能同年同月同日死,却也为了相互间的情义而相继死去。此种情义成为了三国故事中最为华彩的段落。陈寿在《三国志》中树立起的刘、关、张三人之间“君贤臣忠”的关系也成为了此后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的典范,备受推崇。南充人为表达对张飞的崇敬为他雕塑了皇帝的金身,却也不忘他和刘备的君臣关系,让他持笏称臣。《三国志》的故事便以这样的方式在民间流传着。
争议唐朝房玄龄等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在承认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的同时,又认为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说“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晋书·陈寿传》关于陈寿索米的这条史料,只有少数几位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相信,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不合事实,是假的。清朝的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指出:“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其实在曹丕即王位后,就杀了丁仪、丁廙并男口,他们是没有子嗣的。《晋书》谓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此最无识之言。”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指出:《晋书》谓“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被髡,故寿为《亮传》,谓将略非所长。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观寿校定《诸葛集》,表言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至今梁、益之民,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过也。’又《亮传》后评曰:‘亮之为治也,开诚心,布公道,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恶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其颂孔明可谓独见其大矣。”由此可见,《晋书》贬陈寿之说,实为不实之词,不可尽信。
作品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到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60年的历史。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国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31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蒐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蒐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蒐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另外,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他治学态度比较严谨),陈寿也可能舍弃了一些材料,如牵涉到司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写,只好舍弃了。
万卷楼陈寿,字承祚,233年(蜀汉建兴11年)出生于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少时师从大儒谯周,曾任姜维主簿、蜀国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蜀亡后,返归安汉故里,隐居于万卷楼。卒于297年(西晋元康7年),终年65岁。
280年,西晋灭吴,中国历经汉末以来百余年的分裂重归统一,陈寿担当起了研究和撰著三国史的重任。他不舍昼夜,广泛蒐集整理三国时期的档案文献,四处寻访逸闻轶事,踏访三国名人遗迹。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四川南充玉屏山麓的万卷楼,是陈寿少年成长和晚年归隐之地。据史料记载:万卷楼始建于222—237年(三国蜀汉建兴年间),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唐代又在楼前新建甘露寺,形成了汉唐风格的建筑群。“文革”期间,万卷楼遭到严重毁坏。
为了纪念陈寿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建设三国文化旅游胜地,南充市顺庆区人民 于1990年在陈寿当年博览群书的万卷楼遗址——风景秀丽的玉屏山上重建了气势恢弘的万卷楼。
距万卷楼不远处,是陈寿的旧居。旧居的墙上有陈寿父母和家族简史及其宗亲的生平简介。室内的所有陈设均仿照汉代民居的特点摆放。旧居外的林荫道旁,还有多尊刻画陈寿少年时代求学苦读的石雕。
万卷楼占地面积100多亩,包括“读书楼”、“纪念堂”、“藏书阁”和雅致的廊、轩、厢房等附属建筑。它依山顺势而建,布局协调,古朴庄重。屋顶采用双重飞檐,斗拱承载,黑色筒瓦盖顶,周围廊轩环绕,线条流畅,轮廓优美,朱红漆的木门木窗和线条简洁的窗棂围栏,重现了万卷楼的汉代遗风。
“读书楼”展示的是陈寿生平及其家族概览。迎面而立的书法屏风系木刻《陈寿传》,为晋人常璩撰文,全篇以简洁的笔墨记叙了陈寿著书撰史的坎坷经历。四周墙上记述了陈寿家世及其治学历程和官宦生涯。“纪念堂”内有精心仿制的三国时期的骑兽俑、木牛流马、水磨、士卒、兵器、战车、战船、钱币、汉鼎等大小文物300余件。大量的文字、图画、书籍、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介绍了陈寿的著述和对后世的影响。“藏书阁”是一座二层楼的仿汉代建筑,室内陈列著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有关三国历史、文化的书籍资料和音像制品等。
站在玉屏山脚下,顺着万卷楼前长长的石阶,便可仰望高悬在“读书楼”上的“万卷楼”巨匾。巨匾黑底金字,长47米,高18米,系已故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
在万卷楼庭院正中,是一尊陈寿怀抱竹简、手执毛笔的青铜塑像。塑像高5米、重1吨,形态逼真,神韵飞扬。铜像周围以黑色花岗石铺成圆形鉴池,寓意“以史为鉴”。庭院展厅正中,青年陈寿半身铜像布衣高髻,目光刚毅,再现了一代史学家的精神风貌。展厅上方“并迁双固”的匾额,源于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一书中对陈寿的高度评价,他赞誉陈寿所著《三国志》的史学成就可与司马迁、班固并肩成双。万卷楼主要建筑的门框上,还有多副盛赞陈寿的楹联:“千秋笔写千秋史,万卷楼藏万卷书”、“破万卷书求索宇宙人生真谛,修三国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承祚倘无三书神州竟成千古恨,果城幸有万卷举世得仰一名楼”。
陈寿的诗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魏晋·陈寿《隆中对》隆中对
魏晋 : 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
展开阅读全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国中文言文 , 赞美写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