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波澜突起
一、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共建党时期的大多数***都与他有着师生关系,
由他来担任中共的第一任舵手理所当然
二、1948年底,毛泽东发出了一封信函:“吾兄为我公司发起人之一,现本公司生意兴隆,望吾兄速来加入经营。”
“吾兄”即李达,中国***第一任宣传主任
三、在党的一大上,陈独秀缺席,李达、李汉俊都不喜欢交往于是“萍乡张府”的少爷、学生运动的要人张国焘用他在五四运动
中练就的铁嘴主持了会议并被选为组织主任
四、在中共一大上,有两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五、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当年在李书城家里的那些特殊客人们,后来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
第二章 群英荟萃
一、李大钊在党的创立时期拥有九个“最早”,因而在党的二大上,他名至实归,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二、相对于刚从莫斯科和法国回来的那些年轻人,李达显得过于学者气了;而且,在二大上,他被张国焘大批
一通威信不免受损,所以落选了
三、在第一师范,蔡和森与毛泽东齐名,老师杨昌济曾断言:“救国必先重二子”;同学萧子升认为蔡和森的笔杆子比毛泽东还强。
于是,蔡和森取代李达成为宣传主任
四、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高君宇是一张新面孔,排在第五。但青年人熟悉他,因为他是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卖国贼章宗祥熟悉他,因为尝过他的铁拳
五、在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邓中夏排在第一。因为从动员洋车夫拦马路要求增加待遇遭到失败开始,他已经逐渐变成一个老练的工运领袖
六、不当“将军夫人”而找“磨豆腐”的,向警予身上闪烁着新女性对新社会的追求。她是妇女解放的先锋,又是唯一的女中央委员,中共的第一任妇女部长非她莫属
第三章 人尽其才
一、陈独秀说:“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最好。”于是毛泽东由一大的会议记录员成了中央局成员和秘书
二、罗章龙这位第一个响应毛泽东“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的人,后来成了一呼百应的工人运动领袖。这时他做了党的管家,担任会计
三、中共决定和国民党合作,谭平山这位老同盟会会员、老国民党党员,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桥梁人物。天时地利、人和,他成了五人中央局的成员之一
四、工人出身的王荷波,是津浦路上的风云人物。他不但进入了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而且在党中央机关迁回上海后被吸收进中央局
五、马林帮助中共推动工人运动,有运筹帷幄之功。但他无法满足孙中山的一些具体要求,又与陈独秀常常意见不合。因而不能不让位于鲍罗廷了
六、在党的三大上,张国焘没有当选为中央委员,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犯了“左”的错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搞宗派主义,不得人心
第四章 陈独秀为核心
一、陈独秀在党内的地位已经达到了顶峰,在四大上,他被推举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只不过是对事实中这种地位的确认罢了
二、彭述之紧紧抓住陈独秀,挟陈独秀以自重。在中共四大上,经陈独秀一手提拔,当选为中共中央宣传部主任
三、在党内,瞿秋白是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中国革命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人在四大上,他脱颖而出,进入了中央局
四、英文翻译出身的张太雷,是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
五、李大钊是被军阀称作“北赤”的首要人物。他临刑前留下一张照片:那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
第五章 危难关头
一、中共五大召开前后,有两个国际代表对中国***的决策有重大影响,毛泽东评价他们说:罗易是个蠢货鲍罗廷是个冒失鬼
二、尽管陈独秀的声望急剧下降,但他还是被选为总书记这是为什么呢
三、周恩来酷爱军事,是中国***最早的军事***。五大时,他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
四、赵世炎是“少年***”的创始者之一,牺牲时只有26岁。据说他的头颅被砍下后,身躯久久不倒,吓坏了刽子手
第六章 动荡岁月
一、在鲍罗廷的“手段”之下,陈独秀的总书记之职“不光荣地结束”
二、罗米纳兹星夜兼程,赶到武汉,他的身份是共产国际全权代表。这“全权”两字,表明他非同小可
三、从7月12日选举的五常委,到8月9日选举的三常委,李维汉是唯一没有变动的
四、苏兆征是地道的海员工人出身,又碰上共产国际强调工人成分,于是他在八七会议上得票最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五、刚刚遭受了大革命失败痛苦的***人,深感任弼时与陈独秀争论时的观点正确、坚持真理的勇气可嘉。于是,任弼时被选人政治局,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
六、贺家兴、何芝华这对叛徒夫妇后来虽被“中央特科”严惩,但罗亦农却永远不能再回到他的战友中间
七、八七会议确定的三常委,实际上以瞿秋白为首。瞿秋白成为中共的第二位舵手,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的必然
第七章 工人掌权
一、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给中共造成了新的混乱,引起了很多人的批评和抵制。再加上米夫发难,他下台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向忠发,这位江面上的船夫,武汉三镇的“包打听”、“万事通”,已经成为工人领袖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他被推到了中共领导层的中心位置
三、项英由一名领导基层工作的普通中央委员,一跃而成为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政治局常委这又有什么样的背景呢
四、杨殷不仅是工人运动的领袖,他还是中国***早期情报工作的***。这些因素促成了他在六大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常委,并担任军事部长
五、周恩来主持了会议的日常工作。他工作有条不紊,行动敏捷,处事果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被继续留在中共领导层担任重要角色
六、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他与“湖南农王”毛泽东齐名,是著名的“广东农王”。六大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担任农委书记
第八章 实际主持者
一、向忠发思想水平低,工作能力差,无法驾驭党的全局工作,于是,最初掌握中共领导实权的是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宣传部长蔡和森
二、既然蔡和森犯了错误,李立三要接替他,于是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中央宣传部长。当然李立三也有他自己的机遇
三、1928年11月,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到上海。论威望,李立三显然不如周恩来。于是,周恩来取而代之成了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者
四、李立三的火暴脾气,在党内是颇为著名的;对形势估计一向乐观,又年轻气盛,敢于反对权威。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他不是共产国际认为的中共***的合适人选
五、“恩来是这次全会的实际主持人,但他很谦虚,总是把秋白推到前台,让他主持会议,做报告,发表结论性意见。因此,三中全会使瞿秋白同志成为党中央多际上的主要***”
第九章 多事之秋
一、1928年2月,米夫担任共产国际东方部中国部主任从此他主管共产国际中共事务,成了中共的“上司”
二、闹而凶则仕。在米夫的操纵下,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一下子跃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三、罗章龙等人好不容易盼来了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却想不到米夫并未看中他们,一场斗争就难免了。结果,罗章龙被开除出党
四、顾顺章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又负责中共在上海的保卫工作,是特科的领导之一。他的叛变,意味着中共将面临一场重大的灾难
五、向忠发继续担任常委会主席之职,一方面是由于他善于见风使舵。另一方面是由于他有利用的价值。但他却是扶不正的阿斗,他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
六、向忠发之死,造成中共中央主要领导空缺。谁来出任中共中央新的领导呢?周恩来不想当,王明不敢当,于是卢福坦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第十章 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
一、历史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毛泽东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两职。从此,毛泽东成了毛主席
二、毛泽东说:“他是猪,我是猪身上的毛。”朱毛不能分开。当毛泽东担任国家和政府首脑的时候,朱德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三、彭德怀出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不仅是一员战将,还是一位有头脑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贫不丧志、顾全大局、光明磊落的人
四、在谢家祠堂那用木板隔成一个个乒乓球桌那么大小的房间里,毛泽东就带领着他的同志们在这里处理新生的共和国的所有事务
第十一章 影子内阁
一、同学之情加“战斗友谊”,博古已经成了王明最亲密、最可信任的伙伴,由他掌舵,王明基本上可以放心
二、张闻天在理论研究上高于留苏的其他人,王明等人大力拉他,于是,他就成了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三、康生聪明伶俐,懂得玩弄权术,又是王明的股肱之臣,把他选进临时中央是理所当然的了
四、26岁的陈云是党内少有的工人、店员出身的领导干部正因为这样,他进入了临时中央
五、李德来华的真正使命是秘密送款。由于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织,他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成为中共的军事顾问
第十二章 浪底真金
一、三个文件发布之后,李德丧失了军权。因为他用下“国际象棋”的理论来下“中国象棋”,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惨遭失败,又使红军在长征初期受挫
二、危难之际,原先受李德“排挤”的刘伯承,被请来继续担任军委总参谋长。因为他是中国***建军史上第一位总参谋长,有“兵圣孙子”之称
三、真金不怕火炼,毛泽东经过四年的等待与抗争。终于在遵义会议上闪露出真金的风采。他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四、周恩来从“左”倾“三人团”进入了新的“三人团”,因为他是遵义会议的积极促成者,在会上又是毛泽东的坚决支持者
五、张闻天这时不仅没有受处罚,反而被毛泽东推荐接替博古负总责,因为他早已从“左”倾路线中分离出来,并在遵义会议上立了头功
六、毛泽东评价王稼祥说:“他是有功的人,是教条主义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所以,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参考书目
陈独秀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运动,他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状况,筹办工人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会。1920年4月2日,他出席了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演说《劳动者的觉悟》。16日出席中华工业协会各业代表与各部干事联席会议,被推举为教育主任,即席演讲上海工界现状,强调注重工人义务教育,并自愿担任义务教授。18日,他参加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电器工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中华工界志成会,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药业友谊联合会七团体召开的联席会议,演说劳工要旨,被推为筹备世界劳动节大会顾问。
1、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启蒙运动的先驱;
2、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3、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
4、他是中国***最主要的创始人;
5、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
1927年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尽管如此,陈独秀仍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创始人和早期***之一。
陈独秀的观点:
文学之文以情为主,应该华美而不重实用。他曾有“华美无用之文学”的措辞,钱玄同提出质疑,此“无用”二字是否与一贯之主张有冲突。其实,此“无用”二字表达了陈氏一种很重要的文章观念。
所谓“无用”,即无实用之意,并非无价值。文章区别于文学,正是在实用与不实用上划清界线。应用之文以理为主,应该朴质而有用,清除“阿谀、虚伪、铺张的贵族古典文学”的恶劣文风。
魏晋以后,应用之文骈化倾向日益显著,大有不骈就不能作文的趋势;唐宋古文家企图扭转这种风气,其策略不是促进小说的发展,戏剧的新生,以减轻应用文体肩负的美文职能,反而加速了应用文体文学化的步伐,使其变得更加小巧精致,更加失去了应用的品格。
陈独秀逝世以后,国内外对他的一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评价。
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七大”预备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反对我们”之后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份进了***。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①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① 《人民日报》1981年7月16日。
在其他许多人的评价中,多数的舆论都认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在这些评价中,值得提出来的是他最亲近的三位托派理论家的说法:
郑超麟在《悼陈独秀同志》一文中说:“陈独秀同志能够从卢骚主义,进于雅各宾主义,进于马克思主义,进于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这个繁复而急剧的过程,完成于一个人的一生中,而且每个阶段的转变时候,这个人又居于主动的领导地位”。又说“从卢骚到罗伯斯庇尔和巴贝夫相隔半个世纪;从罗、巴诸人经过傅立叶到马克思也相隔半个世纪;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托洛茨基又相隔半个世纪。但欧洲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于半个世纪之间就可以过尽了……但中国这个发展缩在一个人之身,而且相隔不到几年……。”因此,陈独秀“不愧为法兰西十八世纪末叶的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的同志”,“不愧为俄罗斯二十世纪初叶的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的同志,不愧为列宁托洛茨基的同志,不愧为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托洛茨基党的领袖……第四国际中国支部曾以中国这样一个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为领袖,是足可自豪的!”①
33年以后,即1975年12月,王文元在英国某大学历史系演讲时重复并进一步发挥了这些观点。他说:“先进国从启蒙运动的年代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年代一般要经过几百年(如英法),不够先进的国家(如俄国)也经过了八、九十年,但是在落后的中国却仅是二十年,而且是反映在、甚至实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现代中国思想的跃进清晰地反映在陈独秀的身上。陈独秀一身结合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给陈独秀做一个总的评价。照我看来,陈独秀这个人,虽然政治上是失败的,理论上有局限,但是他不仅是现代中国最勇敢的思想家,而且是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之一。”②
1979年陈独秀百岁诞辰时,另一个原托派“少数派”四大金刚之一、被海外誉为“研究陈独秀问题专家”的楼子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要找到一个人,“以其一生遍历从卢骚到马克思的全部思想的变迁,那只有陈独秀。我们可以说,他是这个过程的一个最完整的代表人物。”③
①《国际主义者》第3期。
②双山讲述,方丈译:《陈独秀的生平和思想》,香港《新观察》第6期。
③一丁(即楼子春):《陈独秀先生百年祭》,香港 《观察家》第26、27期。
如何来看托派的这种评价呢?陈独秀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一种思想形成后好走极端,而且固执己见,不为人所动。他甚至故意放纵自己这种思想方法,说:“我不懂得什么理论,我决计不顾忌偏左偏右,绝对力求偏颇,绝对厌弃中庸之道,绝对不说人云亦云豆腐白菜不痛不痒的话,我愿意说极正确的话,也愿意说极错误的话,绝对不愿说不错又不对的话。”①结果,他有时确能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新问题,发表惊世骇俗的见解,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但不少情况下,他荒谬绝伦,迷途而不知返,造成可悲的后果。正确与错误、伟大与渺小、喜剧与悲剧这样奇特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是罕见的,这是造成人们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重要原因之一。郑超麟等人对陈独秀一生的评价明显反映出托派的偏见,如此拔高陈独秀,目的在于抬高他们托派自己,挟独秀以自重,历来如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