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又房

文言文又房,第1张

1 魏骥字仲房文言文翻译

《明史·魏骥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魏骥,字仲房,萧山人。

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

诸生感奋,多成就者。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

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屡命巡视畿甸遗蝗,问民疾苦。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

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

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

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骥居官务大体。在太常,山川坛获双白兔,圻内生瑞麦,皆却不进。

在吏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

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骥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

狱决而雨。正统中,王振怙宠,凌公卿,独严重骥,呼“先生”。

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曰:“公虽位冢宰,然未尝立朝。

愿少待,事在循辈。”骥正色曰:“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

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竟致仕去。

骥端厚祗慎。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

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

萧山故多水患,骥倡修螺山、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湖利。乡人赖之。

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

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塘主簿,隶呵之。

答曰“萧山魏骥也”。主簿仓皇谢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萧山,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居,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患。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

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齿德有余。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

帝览奏嘉叹。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

使命未至而骥卒。赐祭葬如礼,谥文靖。

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怃然曰:“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

许之。(节选自《明史·魏骥传》,有删改) 译文:魏骥,字子房,萧山人。

永乐年间,以进士副榜的身份授职松江训导。常在深夜携带茶粥慰劳诸生。

诸生感动而发奋,其中多有功成名就的人。因师逵的推荐,升任太常博士。

宣德初年,升任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入试用行在所吏部左侍郎,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蝗虫灾情,询问民众的疾苦。

正统八年,改任礼部左侍郎,不久因年老而请求辞官退休。吏部尚书王直说魏骥没有衰老,若考虑到他年龄大,最好下令除去繁杂的工作而做简要的事情。

于是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他再次推托年老而辞官,但是朝廷不同意。

正统十四年升为尚书。英宗被俘北去,魏骥率领各司众官吏逐条上陈时弊,大多被施行。

景泰元年,年龄七十七,辞官退休。魏骥做官识大体。

任太常官时,山川坛抓获一对白兔,京畿内长瑞麦,他都拒绝进呈给朝廷。在吏部时,有一进士服丧期未满,就请求考核功绩授官。

同僚打算答应他,可是魏骥坚持不同意。司法官因天旱体恤受刑者,有个叫王纲的犯人,罪大恶极,应判处死罪,有人怜悯他年少,想要给他减刑。

魏骥说:“这是妇人之仁,天道不合时节,正是这个原因。”依法断案后,天就下雨了。

正统年间,王振依仗宠幸, 公卿,唯独尊重魏骥,称他为“先生”。景泰初年,魏骥因请求退休养老到达京城。

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找机会避开众人对魏骥说:“您虽位居冢宰,然而不曾在京城中央作官。请您稍稍等待,可叫朝廷为您加官封爵,这事儿包在我陈循等人身上。”

魏骥正色道:“你身为辅佐之臣,应当为天下推举贤才,不能因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偏私我。”魏骥后来对人说:“他把朝廷的事作为自己的事,这样怎么会有好结果呢?”最终辞官退休归家。

魏骥端正厚道刚劲正直,善于识别君子小人,常说:“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在家闲居也忧国忧民,此情到老而更加纯厚。

萧山原来多水灾,魏骥倡议修筑螺山、毕公等塘堰,拦截江潮,兴修水利。乡里人依赖它获利。

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产业。事奉作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长而更加恭敬。

经常戴斗笠行走于田间。曾遇到钱塘的主簿,仆隶呵斥他,问他是谁,他回答说“是萧山的魏骥”。

那主簿仓皇谢罪慰问而离去。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说:“臣最初任职萧山,看到退休尚书臣魏骥的乡下住宅,教育子孙尊崇孝悌,致力农耕,增筑堤坝,挖掘湖泊,抵御灾害。

所做的事符合礼法,提倡理学,勉励后进。魏骥虽身处山野,但对治理和教化有益处,年龄大,德行高。

请求陛下下令给主管部门,参照前代旧例实施对魏骥的表彰。”皇帝阅览奏折而嘉叹赞赏,派遣使者前往慰问,踢给羊和酒,命令有关部门每月供给米三石。

但使者和命令还没到达魏骥就去世了。按照礼制赐予祭品,谥号文靖。

他的儿子魏完因魏骥的遗言赴朝堂推辞葬礼,乞求用礼金救济饥民。皇帝叹息说:“魏骥临终的遗言还害怕劳民伤财,可谓忠诚的大臣啊!”答应了魏完的请求。

2 要一份文言文阅读开头是‘房乔字玄龄’的高中语文试卷,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

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

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

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

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

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①不言功,王②、魏③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④、卫⑤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

为唐宗臣,宜哉!(《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注:①杜如晦。②王圭。

③魏征。④李世绩 ⑤李靖。

翻译: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

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

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

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

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

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

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

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

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

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

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

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

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

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

3 文言文 苏东坡焚房契

苏东坡离开黄州,土地给他激起的依恋之情有增无减。他倾心于在太湖地区买一个农庄,几近倾其所有在常州置地。有了地又想有房,这次是倾家荡产要到了一栋老宅子。天不作美,这竟然是一位老妇祖上居住了近百年的财产,被败家的儿子卖出,老妇欲哭无泪、无泪又哭。苏东坡当即将房契掏出,在老妇从面前点火就烧,只当是烧了五百缗钱。第二天,找来老妇人的儿子,嘱咐他将老母亲请回老宅。

后来信佛的苏东坡当晚肯定睡不好觉,我相信以后他会天天睡个好觉,清风明月、好缘好梦定会争相入心入脑。

4 文言文僧房捉怪译文

翻译

唐朝时,洛阳有座寺庙。屋里的铜磬,每天自己会发出低沉的声音。和尚以声响为妖怪。时间一长,老和尚吓得生病了。找来有法术的人用许多方法禁止它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绍夔与和尚是好朋友,来看望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磬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你请我喝酒吃饭,我帮你捉妖。”和尚不相信他,仍希望它有效,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气,把好酒好菜吃光。酒足饭饱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 锉了几下,磬果然不再自鸣了。和尚一再追问其道理,曹绍夔说:“此磬和前殿斋钟的音调相同,发生了共鸣。”和尚非常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僧房捉怪》,又名《曹绍夔捉鬼》,出自《稗史汇编》,作者:明代,王圻。

原文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

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5 急需文言文郭进治第翻译,谢谢

郭进有才能识略,战功卓著。

他曾任邢州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他在任时所建。城厚六丈,至今坚固无比。

他留存的铠仗也精巧,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郭进在城北盖房子,聚集族人宾客庆祝完工宴饮,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

他在西廊设席招待工匠,在东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有人问:“大人您诸子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指着工匠说:“这些人是建宅人。”

又指他自己的儿子们说:“这些人是卖宅人,应该坐在造宅人的下首位置。”郭进死后不久,大宅院果然被子孙卖掉。

现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的宅殿,就是郭进旧宅中东南一角。

6 文言文东坡归屋的翻译

原意为“苏轼还屋”:苏轼夜行,闻妪悲声,焚契还屋,义重绲轻。

说的是苏轼(东坡居士)他曾经住在阳羡地方用钱五百千文买了一座房子,快要搬进去了,偶然在晚上走路的时候听见有一个老太婆哭得非常悲哀。苏东坡就问他:你为什麽悲伤到这般田地呢?老太婆说:我的老房子自从祖上传下来,已经有一百年了,现在要离开了这座房子,所以悲伤的呵。苏东坡又问他老房子所在的地方,原来就是自己用了五百千钱、买来的那一所房子呵。於是就把契纸烧了,不向他追还契价。把房子还了他,自己回到毘陵去了不再买地了。

我认为不去找诸葛亮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是他和诸葛亮的治世理念是有很大冲突,诸葛亮是为了扶大汉之大厦之倾,为了匡扶汉室,这就不可能让诸葛亮辅助曹操。第二就是诸葛亮自比管仲,周公等人是一个非常有傲气的人,当时曹操已经是最大的诸侯势力,不可能和刘备一样三顾茅庐的。第三,诸葛亮的出世资本就是一首隆中对,三分天下,如果投靠了曹操是完全不能实现这个想法的。

至于郭嘉死后,曹操的能力最好的谋士就没有,为什么不去另寻。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也是有一点错误的。曹操在那个时候,实力如此庞大。怎么可能没有其他的顶尖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当时的曹操共有五大谋士,郭嘉死后,依然可以辅佐曹操,一统天下。比如荀攸、贾诩、荀彧、程昱等都是顶尖谋士,而且各司其职,尽心尽力的辅佐曹操。荀攸作为曹操的尚书,中军师算是曹操的参谋长;程昱也有将军军衔,既可以带兵打仗也可以为他提建议;荀彧是侍中,主要是做秘书的工作,涉及了大量的资料。而贾诩是大夫,算是曹操的谋士顾问。至于郭家则是担任的军师祭酒,也是参谋团里的重要人物。

其中我个人认为最厉害的还是荀彧。曹操曾言:荀彧乃吾之子房。可见曹操对于荀彧的重视程度荀彧洞察世事的能力是十分出众的,而且荀彧能够为曹操推举贤才。这一点我认为诸葛亮是不如荀彧的。不然不会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以及坚定魏延生有反骨,不可相信。

所以我认为曹操完全不用再去另谋他人,他的军师团依然可以帮助他,辅佐他雄霸天下。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推举的读音是:tuījǔ。

推举的拼音是:tuījǔ。词性是:动词。结构是:推(左右结构)举(上下结构)。注音是:ㄊㄨㄟㄐㄨˇ。

推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推举tuījǔ。(1)推选,举荐。(2)举重运动的项目之一,利用推力将重物举起。

二、引证解释

⒈推选;举荐。引《淮南子·泰族训》:“废公趋私,内外相推举,_人在朝,而贤者隐处。”唐韩愈《董府君墓志铭》:“宾接门下,推举人士,侍侧无虚口。”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公独奏请推举刚正有为、智识超卓大臣一员,巡抚云南。”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当仁不让’,‘一致推举’,几个人一哄地说,笔杆便送到潘先生手里。”⒉劾举推究。引《后汉书·李固传》:“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资治通鉴·汉质帝本初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推举者,劾举其侍疾无状,而推究其_也。”⒊指两手推举。举重比赛方式的一种。运动员蹲地先两手提起杠铃置于胸前,然后站直;待裁判发令后将杠铃向上推起,直至双臂伸直,再按裁判发令放下。

三、国语词典

推选、荐举贤才。

四、网络解释

推举推举tuījǔ1推选;举荐。《淮南子·泰族训》:“废公趋私,内外相推举,奸人在朝,而贤者隐处。”唐韩愈《董府君墓志铭》:“宾接门下,推举人士,侍侧无虚口。”《明熹宗实录》卷七十四:“天启六年七月戊戌二十八,吏部以兵部左侍郎缺,推举江西巡抚郭尚宾,迢递不便到任,以袁可立升兵部左侍郎,魏应嘉升右侍郎。”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公独奏请推举刚正有为、智识超卓大臣一员,巡抚云南。”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当仁不让’,‘一致推举’,几个人一哄地说,笔杆便送到潘先生手里。”2劾举推究。《后汉书·李固传》:“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资治通鉴·汉质帝本初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推举者,劾举其侍疾无状,而推究其奸也。”3指两手推举。举重比赛方式的一种。运动员蹲地先两手提起杠铃置于胸前,然后站直;待裁判发令后将杠铃向上推起,直至双臂伸直,再按裁判发令放下。4推荐。推举(某人)到某个位置、职位或成为成员;提名。

关于推举的近义词

推选举荐推荐选举

关于推举的反义词

排挤自荐打压

关于推举的诗句

岂如兹蜂互推举知音推举相邀唤众僧推举首

关于推举的成语

三推六问推贤进善互相推诿推己及人举不胜举推三推四推舟于陆推陈出新

关于推举的词语

推陈出新互相推诿三推六问推舟于陆推情准理推贤下士推己及人推三挨四推贤举善上推下卸

关于推举的造句

1、华尔特:一点不错,所以我们还准备下个赛车季推举你参加高一级的比赛。

2、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

3、群龙无首,不好办事,一定要先推举一个人来领导。

4、既然大家推举我来当主持人,那我就当仁不让了。

5、练法,拳手可以进行深蹲、腿举、推举等多种训练,再配合石担、石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力量训练体系。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推举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10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