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的种种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
“九宾之礼”。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它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 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
“跪拜礼”。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进入阶级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跪拜”是一种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辈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礼”其表现形式有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⑵“顿首”:即叩首、叩头。头一触地就起,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
“揖让礼”。“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袒臂礼”。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虚左礼”。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
俗称议婚或说媒,请媒人到女方说媒,了解女方的心意,看看这门亲事有没有成功的希望。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时,通常以活雁作礼,象徵忠贞不二。
问.名
问名:俗称「合八字」,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男方家,上面写著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男方必需放在祖先案上观查几天,如果家中这几天都平安无事,就再将男方的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之后的三天内,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烧香拜拜。在这几日内,男女双方的家中,如果有任何一方发生被偷盗、物品损毁、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那麼婚事就不成了。
纳.吉
又称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订婚。问名后如果卜得吉兆,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致赠礼物,并通知女家决定这门亲事,同时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送给新娘枚金戒子 。
纳.徵
俗称大聘或完聘,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纳徵通常在婚礼前十日至一个月内进行,除了要准备聘金外,还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礼,聘礼名称都有吉祥的涵意,数量为双数,取成双成对的意思。
请.期
俗称择日,由男家选定婚期大喜之日,并请求女方家的同意。
亲.迎
正式举行婚礼。把新人的八字都写在红纸上,请择日师择定黄道吉日,并由媒人奉送双方同意后,举行迎亲仪式。
待客礼俗
送请柬请柬是请客的通知书。内容简短扼要,装帧美观精致。现喜庆宴会,或举行重大活动时,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及邀请者对此事的郑重态度,多向贵客嘉宾发送请柬。
敲门而后入往友人家拜访,经先敲门为礼,通常轻轻敲三下。若主人家门大开,须先呼喊,待主人应答后进入,否则被视为失礼。
拥慧古代迎宾礼仪。慧即扫帚。宾客至,家中仆人双手拿着扫帚躬身门前迎接,意思是说家中已打扫干净,欢迎客人光临。
燃鞭迎送迎送贵宾的礼俗。贵客新至,主人必早候于门外,引颈而望。待客人将入大门时,即燃放鞭炮,以示敬意。客人告辞主人亦燃鞭送行。
客来敬茶待客传统礼节。客来捧茶以示礼貌、热情,其方式又因地而异。敬客斟茶通常以斟半杯为礼貌,俗称“茶七酒八”;有的地方则流行三道茶仪式。
敬生姜豆与芝麻茶湖南待客礼俗。客人新至,必献茶于前。茶中除茶叶外,尚泡有炒熟了的黄豆、芝麻和生姜片。喝干茶水必嚼食其中豆子、芝麻和茶叶。吃这些东西忌用筷子等食具,多以手拍杯口,利用气流将其吸出食之。
敬元宝茶流行于江南一带。过年时,家中来客,主人在茶杯中放两颗“青果”或“金桔”,俗称“元宝茶”,意为祝新春吉祥如意。
客来敬烟待客除捧茶外,还需递烟,汉族及许多少数民族均行此俗。旧时吸叶子烟者多擦净烟杆吸口并装上烟丝再递给客人,有的还替客人点烟。递香烟时忌单递一支而要递给烟盒。点烟时不能以一根火柴点三支烟。吸烟借火忌拿对方已经点燃的香烟。
茶七酒八客人来,主人敬茶以斟七分为好,不宜过满;客人喝茶以留少许为有礼貌。而敬酒则斟八分,以不溢出为敬;客人须少饮,以免喝醉,对主人失礼。
尝一留三江西、湖北某些地区待客习俗。正餐前主人先捧一碗有鸡蛋、大块肉或油煎豆腐的粉条或挂面给客人。若只看不吃,主人则不悦。但若客人非女婿、外甥等至亲而将一碗全部吃光,则为失礼。通常须尝一留三,以表示主人诚心待客,客人力食不尽。
宴请入席请客人先进,餐桌靠墙,对着门的一侧,为主宾席。首先应请主要客人入主宾席,然后按自己的身份选择适当位置。
点莱 入席后,要先请主宾点菜,其余的客人也要一一让到。客人往往不好意思点名贵的菜肴。客人点完,全靠主人布局了。点菜既要突出本地、本店的特色,又要照顾主宾的口味、喜好。这一切,在让菜时都可以表达出来:“这个菜,您一定喜欢,请多用一点!”客人心领神会,格外高兴。
祝酒通常在喜庆佳节以酒助兴,拟措健康有益的祝酒辞来表达良好祝愿。碰杯时,先与主宾碰杯,然后逐一碰杯。以后,虽不必一一碰击,也要举杯示意。让菜,应以主宾为先,然后依次恭让。说话时嘴里不要嚼菜,要等嘴里空时再说。主人、客人都不能只同一两人交谈,要尽量照顾全面。吃东西要文雅些,少夹慢吃,不要发出声响。
献报酬陪客饮宴,主人先向客人敬酒,称“献”,客人饮毕需回敬主人,称“报”;主人为劝客人多饮,必先饮以倡之,称“酬”。今宴饮仍以先于宾进酒为敬。为劝饮常与客对饮,而以先饮为之导,且口称“先干为敬”。
以歌劝饮旧时汉族富豪之家举宴,多召艺人一旁侍候,以助酒兴。而苗、彝、侗等少数民族则由主人唱酒礼于席间殷勤劝饮,若客不饮或饮之不力,主人会不高兴。
行酒令酒令最初是宴饮时被推举出来督查赏罚、防备酒祸的令官。后世酒令,还指饮酒时所做的争输赢的游戏,输者罚酒。如联吟是酒令官先念一句诗,要求宴饮者在规定的时间联以诗的尾字取其谐音起头迅速接念下一句,以下按顺序类推,接不上者罚饮。多起渲染气氛、增添雅兴的作用。
子女不上桌客至设宴,多由家长(而且多为男性)作陪,不许子女上桌共餐,尤禁媳妇、女儿,否则为失礼。需等客人吃完了再吃。
饭后不喝酒 客人必须先喝酒再吃饭,而且须主人作陪。如主人不喝酒,也不能在客人之前盛饭,否则为失陪,失陪则为失礼。客人如果刚吃过饭,不得再劝其喝酒。按谐音,饭后饮酒即“久后犯上”,被禁忌。
送客出门 客人来访,告辞时,主人应出门相送,亲切道别,以示恭敬。
请年节酒春节元日之后亲邻之间互相邀饮,至十五日止,俗称请年节酒。此时请酒因在岁首,显得格外敬重对方。春节期间为农闲,又备有较多菜肴,此时办酒,较平日丰盛。
洗尘也称“接风”,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
饯行也称“饯别”,泛指以酒食送行。有亲友出远门,必办酒席为之送行。
折柳赠别 古代赠别方式。折柳树枝条赠远行亲友。
赠元宝 亲友远出,亲邻多送八或十个煮鸡蛋,名曰“元宝”,取一路顺风之意。八暗含“发”,十为整数,取十全十美之意。
酥油抹额蒙古族待客礼俗。贵客至或遇重大节日举宴,主人送上一瓶酒而先不给酒杯。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或长者用右手食指蘸少许酥油而自抹其额,再依长幼之序递抹,事毕主人才拿来杯子斟酒敬客。
压菜压饭 多流行于回族。款待客人吃饭时,主人须为客人压饭压菜,即使客人表示已经吃饱了,但仍要加少许,以示尊敬。客人若不吃,便有失敬之嫌。给客人端饭、端菜时均用右手,客人要用双手相接,否则被视为不礼貌。
分鸡心 苗族礼俗。旧时岭南一带苗民以鸡鸭为待客上品,又视鸡心、鸭心为最贵重的部分。举宴时,主人祝席间最有威望的人即把鸡心(或鸭心)夹给客人,但客人不能独自吃掉,需与同席的尊长同吃。
领牲彝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待客礼俗。执活牲至客人面前,让客人过目后再宰杀烹煮的一种习惯。旨在表明所烹之物非死物,更非借来或窃来之物,以此对客人表示敬意。
全席待客 彝族待客礼俗。客至,论其尊重亲疏,分别宰杀牛、羊、猪、鸡款待。所杀牲必尽煮之,且自首至尾乃至四蹄并心肺杂碎均一一捧于客前,名曰“全席”,以示表示诚心待客。
以双为敬满族待客礼俗。客至,必留餐,多享以酒食。上菜以双数为敬。
油茶待客侗族待客礼俗。油茶以糯米、茶叶、玉米等为原料,和油块煮成。客至煮茶。
筷摆十全土家族礼俗。按习惯,杯中酒、碗里饭菜都要吃光吃尽。若主人再添,而客人不吃了,就把筷子在碗上摆成十字,意为“实在吃不下了”,表示对主人的尊敬。
敬嚼槟榔 多流行于傣、黎等族。槟榔有消食健胃作用,家中来客,主人请吃槟榔,表示尊敬。若远来客人不习惯,要加以说明,以求得主人原谅,否则被视为不礼貌。
水酒敬客佤族待客礼俗,佤族人多饮以小米、麦子、谷子、白薯等酿成的水酒。饮时以一竹管插入酒坛轻轻吸人口中。敬客时主人多先饮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种顾虑,然后遂给客人自饮。客人应力饮,否则主人以为你看不起他而不快。
站立陪客东乡族待客礼俗。东乡族人十分好客,客至主人必殷勤陪伴。用餐时,男宾由男主人招待,但其只站立一旁侍奉,自己不坐不吃。女客则由女主人招待,但她可随客人一同坐吃
行酒令,递诗筹
概说
酒令是中国人饮酒时的一种助兴游戏,席间会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做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由来已久,“投壶”便为其中一种,具体为:酒宴上设一壶,宾客向壶内投箭,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总的说来,酒令用来罚酒,但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促进客人间的交流。
行酒令的方式五花八门。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寻常百姓则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比如划拳、击掌等。
酒令的产生与我国古代酒文化的发达有很大的关系。中国酿酒的历史悠久,古人普遍喜欢喝酒。夏桀的“为酒池,可以运舟”,商纣王的“造酒池肉林”,周穆王有“酒天子”之称,可见当时喝酒之风很盛。汉代饮酒之风更盛,梁孝王曾召集许多名士到梁苑喝酒,并令枚乘、韩安国等作赋助兴。韩安国作不成赋,被罚酒,而枚乘等人则得赏赐,实际上已经开创了酒令的先河。
酒令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使得劝酒更为文明和艺术化。今天,我们掌握了酒令的有关知识,并把它适当地应用到饮酒活动当中,可以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陶冶性情,提高饮酒的文明程度。
故事锦囊
明代时,绍兴有一位大才子叫徐文长。徐文长从小就很有才智。一天,六位文人一起在饭馆吃饭喝酒,他们看到徐文长年纪小,便想捉弄一下他。他们事先安排好上了六道菜,按年龄大小行酒令(徐文长年龄最小),每个酒令要说出一个典故并和桌上的菜有关就可以吃这盘菜,否则没菜可吃。
讲好规则之后,菜陆续地端上来了,年龄最大的说了一句“姜太公钓鱼”,接着把那盘红烧鱼端到自己面前;第二个人报了一声“时迁偷鸡”,那盘鸡肉成了自己的菜;第三个人说了声“张飞卖肉”,拿走了那碗猪肉;第四个人紧接着说“苏武牧羊”,不客气地把羊肉端去了;第五个人马上说“朱元璋杀牛”,话音刚落那盘牛肉到了自己面前;桌上只剩一盘青菜了,第六个人连忙说“刘备种菜”,青菜也拿走了。
桌子上的菜全分完了,年龄最大的笑着说:“行过酒令,大家各吃各的菜吧!”这时候,徐文长不慌不忙地说:“等一下,我还没说呢!”他一拂两袖,大声说道:“秦始皇并吞六国!”把六盘菜都拢了过来。六位文人怔了一下,不禁连声说:“佩服!佩服!”
知识库
曲水流觞
这里的“觞”指酒杯,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在古代,每到农历三月,人们都要举行祓禊(fú xì)仪式,仪式完成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将盛了酒的杯子放在溪中,酒杯顺流而下,经过弯曲的溪流,停在了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并赋诗,赋诗不成就要罚酒,当时称之为“曲水流觞”。
韦粲,字长蒨。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太清二年,征为散骑常侍。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率部即发。至南州,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步骑万余人至横江,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先是,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率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累日不决。粲乃抗言于众曰:今者同赴国难,义在除贼,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若论位次,柳在粲下;语其年齿,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今日形势,贵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旧齿,年德已隆,岂应复挟私情,以沮大计。之高垂泣曰:吾荷国恩荣,自应帅先士卒,顾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谓众议已从,无俟老夫耳。若必有疑,当剖心相示。于是诸将定议,仲礼方得进军。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京师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贼传粲首阙下,以示城内,太宗闻之流涕曰:社稷所寄,惟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诏赠护军将军。世祖平侯景,追谥曰忠贞。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便简阅部下 简:挑选。
B.以沮大计 沮:阻止。
C.令粲顿青塘 顿:驻扎。
D.令军主郑逸逆击之 逆:预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韦粲英勇抗敌和心怀大局的一组是( )(3分)
A.①即驰马出,率部即发 ②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
B.①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②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
C.①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 ②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
D.①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 ②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梁书·萧琛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梁书·刘之遴传 阅读答案及翻译梁书·王筠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范云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以报告不实相推脱,韦粲义正严词地指斥了他的行为。
B..裴之高以自己年长位尊自居,反对韦粲提出的以柳仲礼统率诸军的提议,韦粲非常激动,对诸将讲形势和大义,最终促使裴之高改变了主意。
C.柳仲礼率部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囤集于此,韦粲身先士卒,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由于适逢大雾,迷失了道路,韦粲的部队没有及时筑好防御工事,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侯景率兵进攻得手,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5分)
(2)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5分)
参考答案
1D
2C
3C
4⑴我提议推荐柳司州的原因,正是因为他长期守卫边疆,早就为侯景惧怕(5分, 关键词所以政捍惮。)
⑵韦粲身旁的人都拉他躲避贼兵,但他凛然不动,还大声命令子弟拼命作战,士兵都差不多战死了,韦粲也被杀。(5分,关键词牵力略见。)
译文
韦粲,字长蒨,爱好学习,任性使气,身高八尺。太清二年,朝廷徵调韦粲为散骑常侍。韦粲返京走到庐陵,听说侯景叛乱,就从部下中挑选出五千精兵,一百匹马,日夜兼程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有使者报告说:逆贼已经到达横江。韦粲立即到内史刘孝仪那里一起商量对策。刘孝仪说:如果真的这样,应当另有敕命,怎么可以轻信这一个使者,就惊恐妄动,或许情况不是这样。当时刘孝仪正摆酒席招待韦粲,韦粲发怒,把杯子扔在地上说:逆贼巳渡江,马上就进逼城,水路陆路都被切断,哪里还会有回报的使者;假使没有敕令下达,难道自己就能安心吗?我画楚现在哪有心思喝酒!说完立即骑马奔出,部署军队准备出发,正好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派使者来邀请韦粲,韦粲就骑马去拜见萧大心说:长江上游各个藩镇,只有江州离京城最近,从殿下的情况考虑,实在应当先去救援;但是中游地位重要,你驻守江州任务重大,其他人救援京城也需你们接应,这褢不能无人镇守。现在你只要虚张声势,移兵镇守湓城,然后派一员偏将跟随我前去,这事便行了。董大心认为他说对,就派遣中兵柳昕率领两千士兵跟随韦粲。韦粲将家属全留在江州,自己乘轻舟启程。到了南州,韦粲的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也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到了横江,韦粲立即送粮食武器给他,并且散发自己私人的钱财布帛来奖赏柳仲礼的士兵。
在这之前,安北将军鄱阳王萧范也从合肥派西豫州刺史裴之髙和自己的长子萧嗣,率领长江以西的部队奔赴京城,驻扎在张公洲,等待上游的各路援军到来。这时,裴之高派船接柳仲礼的'军队过江,和自己会合进驻王游苑。韦粲提议推举柳仲礼任大都督,通报下游各军。但裴之高认为自己年长位尊,羞于位居柳仲礼之下,于是说:柳节下已经是一州刺史哪用我来任命他呢因而议论整天,不能作出决定。韦粲激愤地对众将领说:如今我们同赴国难,目的就是消灭逆贼,我提议推举柳司州的原因,是因为他长期守卫边疆,侯景早就畏惧他,而且柳司州兵强马壮,没有人能超过他。如果要论官位,他在我之下,要说年龄,他也比我年轻,只是因为考虑到国家的命运,不能再计较这些了。现在的形势,重要的是将领之间的和睦;如果人心不和,国家大事就完了。裴公是朝廷有声望的老臣年髙望重,怎么可以出于私心,破坏救援大计呢?请允许我来为诸位消除这个障碍。于是韦粲乘坐一条小船到裴之高的军营,严词责备裴之高,说:前些天诸位将领推举柳司州任大都督的主张,您心襄不同意,如今皇上、太子情势危急,狡猾的逆贼侯景罪恶滔天,我们这些臣子应当同心协力,哪能自相矛盾呢?如果您一定要有二心,我便只有以刀剑相向了。裴之高流着泪说:我蒙受国家的恩惠荣宠,自然应该身先士卒,只恨自己年老力衰,不能为国效力,希望和柳使君共同铲除逆贼,我是认为大家的主张已经实行了,不用等我作决定罢了。如果你一定怀疑我另有想法,我可以剖出心来给你看。于是将领们共同作出了决议,柳仲礼纔得以领兵进发。梁书·萧琛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梁书·刘之遴传 阅读答案及翻译梁书·王筠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范云传
柳仲礼领兵驻扎在新亭,叛军在中兴寺摆开战阵,双方相持到晚上,各自收兵回营。这天晚上,柳仲礼来到韦粲的军营,部署军队,准备第二天作战,将领们各自据守一方,柳仲礼命令韦荣驻军青塘。青塘面对石头城的正中,韦粲考虑到那里还未筑好栅祢营垒,逆贼一定会前来争夺,因此颇为担心。他对柳仲礼说:我并不是有才能抵御外敌,只是想以身殉国,希望你妥善地量才而用,不要因用人不当而招致有所损失。柳仲礼说:在直获修筑营栅,靠近淮河边,我想让储粮的车船全都停靠在那襄。这是大事,非兄长您承担不可。如果担心兵力少,我可以再派军队帮助您。于是派直合将军刘叔胤率军帮助韦粲,他们率领自己的部队从水陆两路一起进发。当时正遇上茫茫大雾,士兵迷失了道路,等到了宣连,已经过了半夜,营垒栅栏一直到天亮都没筑完。侯景登上禅灵寺的阁楼,远远望见室粲的营垒栅祢未筑完,便率领精兵来攻打。军副王长茂劝画粲坚守营垒等待敌军,室楚不听从他的意见,命令军主郑逸迎击敌军,又命令刘叔撒用水军截断敌军后路。刘叔胤胆小害怕不敢率兵前进,郑逸于是被打败。逆贼乘胜冲入军营,室面身旁的人都拉他躲避,但他屹然不动,还大声命令子弟拼命作战,士兵都差不多死尽了,室楚也被杀,当时他五十四岁。韦粲的儿子韦尼和韦荣的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堂弟韦昂都战死了,他的亲戚战死的有几百人。逆贼将韦粲的首级送到宫阙之下,拿给宫城内的人看,太宗知道后流着泪说:国家的安危就寄托在韦公身上,怎么如此不幸,他竟先战死在阵中。于是下诏追赠韦粲为护军将军。世祖平定侯景之乱后,追赠韦粲谥号为忠贞,并且追赠韦助、韦警、韦构以及韦厘为中书郎,追赠韦昂为员外散骑常侍。
肩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在我们的上肢中连接了胸肌,手臂甚至背部在内的很多肌肉,处于一个肌肉枢纽,而训练好肩部也是对我们上肢力量非常好的提升,很多人的肩部始终都练不大,其实有可能出现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教教大家,做这些肩部训练,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想要练好一个部位就先要弄懂这个部位的性质,三角肌能够让你的鼻部完成转动以及上抬的动作,三角肌前束能够让我们的胳膊抬向身体的正前方,三角肌的中部则能够使我们的胳膊在身体两侧抬起,而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三角肌后束则能股让我们的手臂举向后面。
下面我们就开始介绍动作:
动作一:哑铃侧平举
动作要领:双手各握住一个哑铃,身体向前略微前倾,动作开始时将哑铃向上举起,在施瓦辛格的训练方法里面有一个小诀窍,那就是在举起来的过程中,我们的可以额略微转动我们的手腕,就像拿着杯子在往下倒水一样,最后将其放下。
在做侧平举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多多少少都会借到斜方肌的一些力量,我们可以采用坐姿去避免借力。
动作二:杠铃推举
动作要领:这个动作主要训练肩部的前束和中束,首先我们两手比肩宽握住杠铃,上举到位于我们肩部的高度,然后向上举起杠铃,直到我们的手臂伸直,最后慢慢放下,让杠铃回到最原始的位置,完成动作的时候,我们需要稳定控制,切勿快速抬起放下。
不仅可以在我们的身体前部进行推举,我们也可以放在我们的颈后进行推举,那样也可以锻炼到三角肌的前束和中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斜方肌。
动作三:哑铃前平举
动作要领:这个动作主要训练我们的三角肌前束,首先每只手各握住一个哑铃,然后保持我们的手肘有一定的角度,上抬,待我们的手臂和地面相互平行,我们就完成了这个动作,但是注意一个问题,这个动作因为就是一个上提的动作,所以肯定会带动斜方肌,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选择小重量的哑铃,找准肩部的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
动作四:绳索侧平举
动作要领:这个动作也是训练我们的三角肌中束的,一只手握住绳索把手,另一只手放在我们的髋部,然后平稳的将把手向外拉动,在这个动作中我们肘部的弯曲度都要保持不变。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推荐的肩部训练动作,虽然说动作也许大家都会做,但是我们所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这些动作的细节,最后我们祝愿每一个阅读者都能够练出硕大,饱满的肩部!
如果我们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那就请多多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将为大家献出最好的健身知识!谢谢大家支持!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成语故事
m8ra
雪中送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