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认识下手腕在打乒乓球过程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力从脚下生,打乒乓球也不例外,通过蹬地获得初始的力量源泉,之后通过转腰顶胯将力量传递到上肢,然后通过收臂将力量传递到手腕手指,最后借助手腕手指将力量集中于板头将球击出。整个过程,手腕在击球环节属于末端肢体,但是恰恰是通过手腕的微调(抖动)使得对球体的鞭打效果更为明显。因此要想提升击球质量,不管是搓球还是拉球或者挑打,都要加强手腕的合理运用。
如何练习手腕抖动:
我理解的手腕抖动其实就是一个从放松到发力再到制动的过程。举个例子,以右手为例,掌心向下,手腕向右移动我们称之为外展,手腕向左移动我们称之为内收,先向右外展然后向左加速度转动(记住是加速度,不是匀速),然后再紧急制动。这个过程就是题主所说的抖动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抖腕的过程中,尤其是外展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放松,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发力和加速,在收尾阶段由于惯性作用,一定要有一个紧急制动的过程。
手腕抖动这个动作可以进行徒手练习,练好了能对使得搓过去的球更转,拉过去的球更劲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找到控制手腕力量的技巧,提升手腕抖动的稳定性,切忌乱甩手腕。
对于初学者,最好先别练习抖手腕动作,等着掌握了基本的击球动作后,再把抖手腕的动作加进去,效果可能更好。当然平时多加强手腕的力量训练也是极好的,手腕没有力量,一切无从谈起!
手抖可以说是神经科内最常见的一种不自主运动,常常会有病人或是家属来到门诊问说,我的双手会抖,是不是得到巴金森氏症?甚至有些病人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中风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甚至进一步处理手抖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些基础的神经学知识,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医学上所定义的颤抖,颤抖是身体任何部位发生的具有规则、节律性的不自主运动,手抖是其中常见的部位之一,有些病人有的是脚抖,还有头抖的,若是不规则的甩动或是抽动,那就是另外的症状,而不是今天讨论的主题了。
一样是手抖,却因为分类不同而各具不同的意义,以手抖在何种情境下出现,可分为休息性及动作性的颤抖,而动作性的颤抖又可以再细分为姿势性手抖及意向性手抖。
休息性手抖是双手处於休息状态时,通常是放在膝上时,规律性的颤抖,有时脚也会有休息性颤抖,遇到这种抖动要小心了,这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症状,若是有这种休息性的颤抖,很有可能会混合姿态不稳、动作迟缓、脸部表情僵硬一起表现,宜迅速就医作正确的诊断及处理。
动作性手抖是在手在做动作时(比如拿筷子、夹菜、写字等)时发生的手抖,这类的抖动又可以再细分为姿势性跟意向性的手抖,最常见的动作性手抖是原发性手抖,通常由一只手开始,逐渐另一只手也会颤抖,而且随著年龄而变严重,约0‧3 %到1‧7 %的人有此种手抖,所以是很常见,其中约一半是遗传的,为自体显性遗传,其发病年龄则在15岁左右,男女罹病率相同,有时连头、颈、脸、下巴及声带也会颤抖,动作性手抖如果不严重,不影响生活或工作时,不用服药,通常病人来到门诊,表示手抖已经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功能了,但是一问发病多久了,往往都不清楚,若到了这个程度,则服用药物(如乙型阻断剂或某些抗癫痫药物)可以控制病情。有趣的是,有些手抖在喝酒后会暂时减缓或消失。
姿势性手抖其实也属於动作性手抖的一种,只是它是在双手维持某一个姿势(通常是双手向前举)时才发生的手抖,正常人在肌肉疲劳、紧张、焦虑、害怕、兴奋时也会发生此手抖,此时称为生理性手抖,考试的学生一定有这样子的经验,考试的时候一紧张,手就不停的发抖,连笔都拿不好,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某些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精神科药物、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甚至一些感冒糖浆)也会造成势性手抖,这种情况若针对病因加以治疗是会进步甚至痊愈的。
意向性手抖是手在指向目标时发生的手抖,最常见的是以手指碰鼻子时,在将碰到鼻子前会颤抖而碰不到,主要见於小脑病变,这类的病人应该会合并一些其他的小脑症状,这种手抖很有特色,只有这种很特别的手抖才比较有可能是中风造成的,否则一般中风鲜少以手抖当作单一的症状。
以上每一种抖动所发生的原因均不同,治疗方式也是迥异,建议如果手抖有一个严重度,或是影响日常生活的机能、影响心情,还是来神经内科门诊来寻求治疗,来就诊时,医师一定会关心以下的几个问题,可以先在家中观察清楚再跟医师报告。
1‧手抖是在什麼动作时容易发生?是休息的还是动作性的颤抖?
2‧颤抖的范围有影响到头颈部,甚至脚或躯干吗?
3‧右手严重还是左手? 哪一手先发生? 几岁的时候发生?
4‧抖动的频率是快还慢?
5‧最近有没有特别服用什麼药物? 有没有甲状腺的疾病史? 手外伤? 家族遗传史?
到底怎样的手抖才算严重,才要治疗? 这是因人而异的,大部份的指标是定在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程度,像学生或是设计师,需要常常拿笔,手抖的控制就极为重要,同样轻微的手抖如果发生在老人身上,也许就不会造成日常生活机能的影响,如果手抖造成了什麼影响,一定要在门诊跟医师讨论,不用觉得不好意思说,因为这其实也是医师治疗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在这里林林总总的谈了有关手抖的分类及原因,需要注意的病史,以及自我严重度评估,一个结论要告诉大家,就是--手抖一定是有原因的,不要去忽略它,但也不要因为它而整天紧张兮兮的,越紧张保证越会抖。
大部分的手抖都可以找到原因来治疗,而有些手抖有可能是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森氏症的症状,有些手抖是遗传的,还有很大部分的是药物引起的,要配合医师,一起把病因找出来,让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更顺心,双手可以用得更『顺手』。
一、因孩子年龄小力气不足而引起的抖动
有很多乐器会根据不同年龄的使用者推出不同的型号,但是钢琴不一样,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使用的都是同一种规格的钢琴。这就造成一种问题,很多大人用起来很顺手的钢琴,由于小孩子年龄小力气小手也小,弹起来自然也更费劲一些,特别是需要一定音量及音速时,手臂手腕的抖动肯定会更大一些。不过这些现象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手指力量的增强会逐渐消失。
所以,在孩子初学钢琴时,对孩子在音量及速度等要求不要超出其能力,以免使孩子负担过重,影响孩子弹琴的自信心。
二、因为上肢紧张僵硬而导致的晃动
肩膀、胳膊及手腕紧张发僵影响重量下垂,而导致震动,这种原因引起的手腕晃动,用肉眼可以很容易观察出来,用耳朵也可以听出钢琴发出的声音呆滞。克服这种问题,只有靠慢练来改进,孩子无论是单音、双音、和弦都应当逐步学会体会肩部、臀部及腕部的放松感,另外,通过多弹些non legato及小连音、短连句来纠正此问题,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三、手指不能独立站稳,掌关节无支撑力而且不灵活,导致以胳膊震动代替了手指的连续弹奏。
这种问题需要重点练习手指的独立性,多锻炼掌关节的支撑力,坚强手指的力量练习,以及加强灵活性练习,多用抬起手指、快速下键以及保留音练习十分有用。
四、由于手指与手指之间在连续弹奏时没有相互联系移交过程,导致音与音之间声音不连贯而产生“跳动”方式的弹奏。
纠正这种现象要让手指端相互之间的移交过程要在琴键底部完成,移动时保持手的平稳,并用内心歌唱来带动一组音的连续弹奏,手指也要提前准备好连续移动切勿想一个音弹一个音。
当然孩子有时候出现手臂晃动并不是一个原因,而是几种原因的集合,这是就需要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时候需要老师抓住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来解决,从而也可以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对于初学钢琴的幼儿来说,解决晃动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因为孩子年龄原因而导致的力气不够,更需要时间来解决。
伤啊,所以保护手腕
一、提重物。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提东西的运动,这些看似好像对腕力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提高自己的握力是为将来发展强大的腕力的基础。
二、指卧撑。用十个指头着地的方法做俯卧撑。这是锻炼握力和腕力的第一步。在这一环节上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
三、单杠悬垂。时间越长握力越大。
四、卷”千斤腕“。就是一楼的朋友所说的办法。这种办法对握力是很大的提高而且可以增强手的持握耐力,但锻炼起来相当费力。必须持之以恒而且每次锻炼完以后需要彻底放对前臂进行放松练习。可以将绳子所系的重物加重,以提高强度。所吊重物为5公斤时,绳长12米,可一口气卷2个来回,此时右手握力可捏碎普通的茶杯。
五、双手侧握举体。即用双手握住一个垂直于地的杠子,将身体举起,至与地面平行。初听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不难,大约能一口气做100个指卧撑的时候,就有能力做双手侧握举体了,时间越长锻炼强度越大,此法是锻炼腕部爆发力的。
无论以上任何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限制,任选其一联系一段时间,都可以增强腕力,但若想有所成,必须持之以恒从易到难,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