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说,癌症都是越来越重的,前提是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得到治疗是很关键的。
分享下不可控的结直肠癌风险因素
A年龄
年轻人可能患结直肠癌,而50岁以后,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会显著增加。
B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的个人病史
如果你有腺瘤性息肉(腺瘤)的病史,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尤其是息肉很大或者很多的情况。
如果你已经得过结直肠癌,即使它已被完全切除,你也比其他人更容易在结直肠的其他部位发生癌症。 如果你第一次得结直肠癌是在年轻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就比较大。
C炎症性肠病的个人病史
如果你有炎症性肠病(IBD),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都会增加。 IBD是指大肠长时间发炎,常导致肠道不典型增生等并发症。肠道不典型增生是指结肠或直肠的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异常(但不像真正的癌细胞)。这些细胞可能随时间癌变。因此,如果你有IBD,最好在较为年轻时就开始筛查大肠癌,并且要比普通人更频繁地检查。
与炎症性肠病不同,肠易激综合症(IBS)不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D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的家族病史
如果有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结直肠癌,则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较高。如果亲属被确诊的年龄小于45岁,或者有一个以上的一级亲属患病,患病风险会更高。
风险增加的原因并未完全明确。 癌症之所以会“在家族中一直存在”,可能是由于遗传基因、共享的环境因素,或者兼而有之。
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没有结直肠癌的家族病史。然而,多达五分之一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其他家庭成员患病。
有家庭成员患腺瘤性息肉的病史也会增加个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腺瘤性息肉是可发生癌变的息肉)。
如果你有腺瘤性息肉或结肠直肠癌的家族病史,则需要向医生咨询是否有必要在50岁前开始做肿瘤筛查。如果你有腺瘤性息肉或结直肠癌,也很有必要告诉你的亲人,这样他们可以把信息告知医生,并在适当的年龄开始筛查。
E遗传性综合征
约5%至1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遗传的基因缺陷(突变),这些突变可以导致家族性癌症。在与结直肠癌相关的遗传性综合症中,最常见的是家族性息肉病(FAP)和Lynch综合症(遗传性非息肉结肠直肠癌,或HNPCC),其它更罕见的综合症也可以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FAP的原因是APC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发生了突变。大约1%的结直肠癌是FAP引起的。最常见的FAP类型,是十几岁或刚成年不久,结肠和直肠里就长了成百上千的息肉。 最早在20岁,癌变就从一个或多个息肉开始了。到40岁时,没有切除结肠进行预防的FAP患者几乎都会得结直肠癌。 FAP患者得其他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比如胃癌、小肠癌和其他器官癌症。 缩减型息肉病是FAP的一个亚型,此类患者息肉数目较少(小于100),结肠直肠癌的发病年龄一般会推迟。加德纳综合症也是FAP的一种亚型,其特点是在皮肤,软组织和骨骼中还有非癌性肿瘤。
- Lynch综合症(遗传性非息肉结肠直肠癌,或HNPCC): Lynch综合征占所有结直肠癌的2%至4%。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是由一个MLH1或MSH2基因的遗传缺陷引起的,但其他基因的变化也可引起Lynch综合症。 上述基因的功能通常是帮助修复DNA损伤。 Lynch综合症患者得癌症的时间虽然晚于FAP患者,但仍然比较年轻。 Lynch综合症患者可能有息肉,但往往只有几个,而不像FAP那么多。 Lynch综合症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可以高达80%,具体多少取决于变异的基因是什么。 Lynch综合症女性患者同时患有子宫内膜癌症的风险非常高。其他部位的癌症也与Lynch综合症相关,包括卵巢、胃、小肠、胰腺、肾、脑、输尿管和胆管。
- Turcot综合症: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患者得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和脑肿瘤的风险都较高。 Turcot综合症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突变的基因类似于FAP,这种情况下,脑肿瘤是由神经管细胞瘤癌变引起的。另一种突变的基因类似于Lynch综合症,这种情况下,脑肿瘤是成胶质细胞瘤癌变化引起的。
-黑斑息肉症:患有这种罕见遗传病的人通常在口(有时是手和脚)周有雀斑,并在其消化道长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息肉(称为错构瘤)。这些人患结直肠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患癌症的年龄比普通癌症病人更小。这种综合症是由STK1基因突变引起的。
- MUTYH相关性息肉病:此类患者如果不切除结肠,则结肠息肉会癌变。此类患者小肠、皮肤、卵巢、膀胱等器官的癌症风险也会增加。这种综合征是由MUTYH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些综合征往往会导致比正常人更早患癌症。它们也与一些其他类型的癌症相关。确定家族里是否有这些遗传性综合症非常重要,医生可以在患者较为年轻时就开展癌症筛查和其他预防措施。
F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通常是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得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结直肠癌有一些相同的风险因素(如超重或肥胖)。但即使去除这些相同风险因素的干扰,患有2型糖尿病仍然会增加得结直肠癌的风险。而且,2型糖尿病人在确诊结直肠癌后,预后也不太好。
肠癌的发生受遗传、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呈上升趋势,同时发病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
在消化道肿瘤中,肠癌的发病率已仅次于胃癌,位居第二位。我国每年新发肠癌患者为13-16万人,死亡肠癌患者为6-9万人。而且,从地域来看,生活在大中城市患肠癌的风险更大。
提醒:超90%的肠癌患者第一次便血误认为痔疮,而且年轻人觉得癌症是老了以后的事情,根本不在意,拖着就可能拖成肠癌。万一直肠癌与痔疮同时存在呢?所以身体有异常,立即检查。
下面两个案例,很有警示意义。
一 两个肠癌患者:一个性命堪忧,一个可彻底治愈
01 72岁大爷,来得太晚了
72岁的刘大爷,平时身体一直很健康,最近频繁腹胀、腹泻、排便困难,去小区门口的小诊所看了,说是肠胃炎,输了一个多月的液,钱花了不少,结果症状却没有减轻。
后来,刘大爷的儿女将他送到了市医院检查。医生简单了解了一下刘大爷的情况,发现刘大爷最近两天都没有排便,而且排便的时候总感觉不太顺畅,大便有时候变细,吃东西胃口不好,为此还瘦了不少。
接着经过腹诊,医生发现刘大爷的下腹部疑似有肿物,肛门指检也触摸到一个表面粗糙不平、活动性差的肿物,考虑是直肠癌。
最终,经过PET/CT检查,发现刘大爷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一直到距离肛门4cm左右出现了环状肿瘤,可能已经出现了盆腔转移。
医生表示,刘大爷去医院还是去得太晚了,虽然还没有转移到肝脏和肺部,但也只能尽最大努力在手术中把肿瘤切干净,但是对于盆腔转移却无能为力。还可能会出现大出血,如果无法止血,将危及生命。
02 50岁先生,早发现早治疗
吴老师今年50岁,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运动,也没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
去年,学校一个年轻的教师被查出直肠癌,让吴老师开始重视起来。
坚持定期检查身体,今年去做肠镜检查,结果意外发现自己的直肠出现多枚息肉,并且术后病理显示已经癌变。幸好吴老师发现得早,最终得到了治愈。
二 肠癌是拖出来的
事实上,肠癌大多起源于肠息肉。一般来说,肠癌的发生会经历从正常黏膜到增生,再到腺瘤形成,最终腺瘤癌变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10-15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肠癌是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且及时切除的。
早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晚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则降到了14%左右。
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万进指出,发现早期大肠癌,及时治疗更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但是,由于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大部分人没有筛查意识,导致到了晚期才发现的现象非常普遍。
实际上,肛检、便检、肠镜,是大肠癌的三道早期守护防线,可惜没被引起重视。此外,在国内,大便检测更是少见。大便检测的好处主要在于可以检查出大肠癌早期的潜血阳性,发现阳性之后,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基本就能确诊。
然而,仅仅几元钱的大便检测,很多人都会出于难为情或者觉得无关紧要而放弃。
几百的肠镜检查费用,更是很多人都舍不得掏。对此,万进表示:“不是我们的医生无能无术,当真是发现太晚了!”
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发布的2021版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提出,结直肠癌普通风险人群应从45-49岁开始筛查,可见其必要性。
三 身体出现3个表现,肠道已受损
那么,肠癌早期真的一点儿症状都没有吗?其实并不是没有,只是我们容易忽视,或者误以为是普通的肠胃病,没有引起关注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可能表明肠道已经受损,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1、腹部症状
持续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腹部不适的症状,其中腹痛多表现为隐痛。随着肿瘤持续增长,约有六七成的患者会出现腹部肿块,肿块多出现在右侧中腹部,质地较硬。
2、大便异常
频繁便血,而且与痔疮引起的便血不同,血液的颜色较暗,而且多与大便相混合,呈果酱色或柏油样。大便性状改变,呈细长形,或者挤压变形,带有沟槽。排便习惯也改变了,次数变多或变少,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等。
3、全身症状
随着肿瘤的不断溃烂失血,以及身体对毒素的吸收,还会出现全身症状,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贫血等。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肠癌5年生存期的关键因素,2020版《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建议将 40~74 岁人群作为我国结直肠癌早筛对象,如果你在范围之内,尽快做一次肠镜检查吧!
当然,预防肠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戒酒等。
摘要:老年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老年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大肠癌发病部位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那么,诱发中老年大肠癌的因素有哪些呢?中老年大肠癌病因饮食因素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肿瘤发病原因。进食脂肪多胆汁分泌也多随之胆酸分解物亦多,肠内厌氧菌酶活性也增高而致肠内致癌原促癌原形成增加导致大肠肿瘤发生。
寄生虫病我国资料表明有108%~145%晚期血吸虫病变并发肠癌在埃及大肠肿瘤合并曼氏血吸虫病的占125%~1734%,这是大肠肿瘤发病原因之一。
大肠非常性疾患据估计有3%~5%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大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史20年发生癌变125%;30年时达40%有人认为15%~40%结肠癌起源于结肠多发性息肉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
遗传因素总大肠肿瘤的危险在普通人群为1/50,患者第一代亲属患癌的危险增3倍为1/17,一代亲属中如有二人患癌则危险升至1/6,这种家庭遗传性在结肠癌比直肠癌更为常见。
中老年大肠癌早期症状便血便血是大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很多人会误认为是痔疮。大肠癌与痔疮便血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痔疮的便血颜色为鲜红色,在大便表面,血迹与粪便不相混合,大便排出后可有血液滴下。大肠癌便血的颜色较暗,多与大便混在一起,大便多为暗红色、果酱色或柏油样。
排便习惯改变(1)排便次数改变:从原来每天便便1次,变成每天3~4次,或者几天才拉1次等。
(2)大便性状改变:拉出的便便本来是软的、成形的,最近变形、变细等。
(3)其他改变:有排便排不干净、排便困难的感觉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现象。
腹痛结直肠癌会使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部不适、腹胀感等。若出现一阵阵地腹部绞痛,排气后疼痛突然消失的现象,要警觉!
贫血在排除其他失血原因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了贫血,就有可能是有结直肠癌的风险。
中老年大肠癌检查项目便潜血试验由于大肠癌常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早期的便潜血试验为化学呈色方法,常用试剂为联苯胺或愈创木脂等,近年来逐渐被特异性更强的免疫潜血试剂所取代,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
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又称半乳糖氧化酶试验,是检测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特异标记物的简便方法,只要将直肠指套上沾液涂抹在特制的纸膜或玻片上,经半乳糖氧化酶反应及雪夫氏试剂显色,便可判断患者肠粘膜是否有T抗原表达,经临床及普查验证该法对大肠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用于普查,与免疫潜血试验筛检大肠癌有互补效果,但亦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血清CEA的检测大多数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mu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在一些非消化道肿瘤及良性病变,血清水平亦可升高,此外,CEA对早期结肠癌和腺瘤性息肉敏感性较差,因此将其用于早期大肠癌检测,效果并不明显,1982年Magagi等利用人结肠癌细胞系免疫小鼠制备的CA19-9,可以识别有高度癌特异性的唾液神经节苷脂,结果发现19%~49%结直肠肿瘤水平升高,但它对胃胰肝胆管的敏感性更强,作为大肠癌血清学检测,并不比CEA敏感。
其他如大肠癌相关抗原的检测,鸟氨脱羧酶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测定,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等等,研究表明有一定效果,但应用于临床,其特异性,敏感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内镜检查已在临床普遍推广应用,对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常可取常规X线检查,对于高度可疑的大肠癌临床患者尤倡导全结肠镜检查以免漏诊,由于纤维结肠镜安全可靠,不仅能检视肿瘤大小,形态,部位,活动度,且能行息肉或早期微小癌灶切除,对可疑病灶能定向镜取组织进行活检,因此是目前大肠癌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在大肠癌普查中,常作为评价各种初筛检效果的金标准。
X线检查可发现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不能窥视的病损,对于纤维结肠镜难以送达回盲部的患者尤为首先,亦是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手段,一般均行钡餐灌肠检查,主要征象为粘膜局部变形,蠕动异常,肠腔狭窄,充盈缺损等,对较小的,特别是直径小于2cm的早期癌显示常有困难,采用气钡双重显影,对早期癌的发现有帮助。
活体组织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对于确定大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以及对病变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它不仅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而且可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脱落细胞学检查脱落细胞学虽准确性高,但取材较繁琐,不容易获得满意的标本,观察时需要有经验丰富的细胞学医生,故临床应用少,目前多由内镜下直接刷检涂片进行细胞学诊断所取代。
其他如B型超声检查,CT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淋巴结99mTc同位素扫描等用于临床大肠癌诊断,效果评价不一。
中老年大肠癌治疗方法局部切除术局部切除术指肿瘤所在区域的部分肠壁切除,适于局限于黏膜或黏膜肌层的早期浅表型结肠癌及良性肿瘤。部分位于黏膜肌层和位于黏膜下层的恶性肿瘤,其中少数病例可能已存在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和转移,仅作局部切除术可能达不到根治要求,此类病例应审慎采用局部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切除范围可包括肠壁全层,切缘距肿瘤不少于2cm。亦可以经内镜作黏膜切除,或经扩肛行黏膜层、黏膜下层和部分肌层的切除。
肠段切除术肠段切除术指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一定长度的肠管,一般要求上、下切缘距肿瘤不应小于50cm,肿瘤肠段切除应包括相应的系膜切除,即达到DL的要求。适用于较大的良性肿瘤以及部分限于黏膜下、浅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癌肿。
根治术根治术或绝对根治术是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清除区域淋巴结,而组织学检查的各个切缘均无癌残留者。
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适用于邻近脏器受侵的病例,常作为根治性术式应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癌瘤侵及其他脏器,可能出现梗阻或穿孔,或已形成内瘘,且术后生存预期较长者,即使已发生远处播散,仍可行姑息性联合脏器切除术。
姑息性肿瘤切除术绝对姑息性肿瘤切除术,指肉眼见有肿瘤残留者。如已存在腹膜、肝及非区域性的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无法行全部转移灶切除的情况。相对姑息性肿瘤切除术(或相对根治术),虽为根治性术式,术中肉眼判断肿瘤亦已切除殆尽,但术后组织学证实有切缘、肿瘤基底残留或清除的最高一级淋巴结已有转移者。
单一药物治疗以往治疗大肠癌较为有效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氟尿嘧啶类、亚硝脲类、丝裂霉素(MMC)、顺铂类(DDP)、蒽环类抗生素等,但这些药物的疗效仍有一定的局限。
其中,氟脲嘧啶用于大肠癌的化疗已有4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为主要的药物。但在使用方法上已有所改进。
联合化疗联合化疗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或不增加毒性、减少或延缓耐药性出现等优点,已有不少联合化疗方案用于大肠癌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多种细胞毒药物或细胞毒药物与生化、生物调节剂联合应用,通常以5-FU或其衍生物为基本用药,有效率报道在10%~52%不等,但大部分均在20%左右。
大肠癌常用的化疗方案有以下几个:
(1)FM方案:总有效率为21%,曾被认为是大肠癌术后有效和安全的辅助化疗方案,能明显增加术后的5年生存率。目前因MMC的骨髓抑制作用和肾毒性而应用有所减少。5-FU,1000mg/m2,静滴,第1~4天,每4周重复。MMC,15~20mg/m2,静注,第1天,每8周重复。
(2)5-FU/CF方案:该方案是目前大肠癌最基本的治疗方案。有文献报道该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率达23%,可使术后复发率减少35%,死亡率减少22%。但多数效果未达此水平。用法为:CF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2h滴完,滴至一半时,加入5-FU370~400mg/m2静滴,1次/d,连用5天为1个疗程,4周重复,可连用6个疗程。
(3)5-FU/LV(Levamisole,左旋咪唑)方案曾有报道使用该方案作为术后辅助化疗,能使DukesC期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减少40%,死亡率减少33%。但由于多数效果未达此良好水平,近年已很少应用。用法为:术后28天开始,5-FU450mg/m2静滴,1次/d,连用5天,以后每周1次,连用48周;术后28天开始口服LV50mg,每8小时1次,连服3天,每2周重复1次,共服1年。
中老年人预防大肠癌(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大量的研究证实,吸烟、喝酒、肥胖、缺乏运动和便秘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2)饮食预防:三餐不定、无肉不欢、缺乏膳食纤维或过饱过饿,都会提高患大肠癌的概率。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可以预防大肠癌。
(3)增加运动:中老年人的肠道的蠕动变慢,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生。规律运动可以降低24%的大肠癌风险。每天从事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减少三分之一的肠道息肉转变成大肠癌。
(4)每年做健康体检: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有简单的检查有大便隐血实验和直肠指诊,必要时可做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中老年大肠癌饮食保健膳食原则(1)结肠、直肠癌病人多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腹泻,消化能力弱,故应予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2)结直肠癌病人多有便中带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应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泻或晚期病人长期发热、出汗、损伤津液,故宜多饮水或汤液,主食可以粥、面条等半流滇饮食为主。
(4)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故宜摄取清淡饮食,切忌油腻。
(5)结直肠癌晚期病人久泻、便血、发热,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丢失,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气血两亏,宜服富有营养的滋补流汁药膳。
(6)肠癌术后,有的患者常感觉胃口不好或腹胀等肠胃不适,术后喝酸奶可缓解上述不适。因为肠癌术后,肠道有益菌群平衡被打破,而适量饮用酸奶,可帮助肠道菌群恢复正常。
(7)对于结肠造口的人,啤酒会产生稀便,而汽水会增加气体的排出,应多注意。
食疗方法(1)湿热蕴结
肛门直肠有肿瘤,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带粘液脓血,或里急后重,饮食减少。舌苔黄腻,脉滑数。膳食以清淡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马齿苋绿豆汤。新鲜马齿苋120g(或干品60g。将上述原料加水适量,煎汤500ml。每日1~2次,连服2~3周。马齿苋酸寒无毒,绿豆性寒,共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生津养液之功。二味合用对湿热蕴结患者较为宜。本方对脾虚泄泻者不宜。
鲜猕猴桃。鲜猕猴桃250g。每日生食。清热和胃,利尿通淋。鲜猕猴桃甘酸必凉,味美可口,可作为肠癌患者的食疗果品。其根称为藤梨根,具有活血解毒、清热利湿润的作用。煎汤代茶,同食更佳。
赤小豆苡米粥。赤小喜50g,生苡米浸透。以文火煮烂,加大米共煮成粥,加糖服食。清热利水,散血解毒。方中赤小豆甘酸平,行水,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生苡米甘淡微寒,健脾渗湿,清热排脓,祛风除湿;大米补脾和胃。共用于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可连服10~15天。
(2)气滞血瘀
常见于大肠癌进展期。腹块刺痛,坚硬不移,腹胀腹泻,痢下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紫或瘀斑,苔黄,脉涩而沉弦。饮食应稀软,清淡易于吸收,少渣少油。因体液丢失,故应多用药茶、汤液以补充津液。
佛手柑粥。佛手柑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佛手煎汤备用。粳米加水适量煮为粥,粥成人佛手汁及冰糖微煮沸即可。每日一次,连服10~15天。佛手辛苦酸温,入脾胃肝经,理气止痛,健胃止呕。用于治疗本症有腹胀表现的患者。
紫苋粥。新鲜紫苋100g,粳米100g。将紫苋去根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每日2次,连服10~15天。紫苋味甘性凉,有清热凉血散瘀作用,制成为粥,有助于体力恢复。
桃花粥。鲜桃花瓣粳米。煮稀粥,隔日服一次,连服7~14天。利水活血通便。桃花苦甘无毒,消肿满,下恶气,利水,消痰饮积滞,治大便艰难,配粳米使其作用缓和。此方适用于燥热便秘者,使通即停,不可久服。
(3)脾肾阳虚
腹中隐通,喜按喜温,大便失禁,污浊频出,或肛门下坠,癌块脱出,面色萎黄,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膳食宜予易消化吸收富有营养的温补饮食。
参附炖鸡。党参30g,附子30g,老母鸡一只(约1500g),调料适量。将鸡去内脏洗净,把附子、党参、调料装入鸡腹中,文火炖烂,吃肉喝汤。温补脾肾。方中附子辛大热,补火助阳,温中暖肾;党参甘平,补中益气,养血健脾;鸡肉甘温,善补脾肾。相合炖服对癌瘤日久,脾肾阳虚患者有治疗作用。
核桃莲肉糕。核桃仁100g,莲肉(去芯)300g,芡实粉60g,糯米500g。核桃、莲肉加水煮烂,捣碎成泥。糯米浸水2小时后,与桃肉莲泥及芡实粉置盆内隔水蒸熟,稍凉切块,撒白糖一层。每日早晚各一次,酌量服通知,连服10~15天。温肾健脾,厚肠止泻。核桃甘温补肾,莲肉甘涩性平,能补脾涩肠,交通心肾。诸药合制成糕,厚肠胃,因精气,除寒湿。芡实甘温性平,健脾止泄,益肾固精。
补骨脂丸。补骨脂120g,肉豆蔻60g,大枣50枚,生姜120g。补骨脂研粉,先净姜、枣同煮,枣烂去姜,以枣肉补骨脂、肉豆蔻末做成梧桐大小丸。每次50粒,盐水送下,早晚各一次,连服10~15天。温补脾肾,涩肠止泻。补骨脂辛苦涩温,入肾、脾二经,补肾助阳,温脾止泻;肉豆蔻辛温,入脾、胃、大肠经,用于久泻不止;姜枣温补脾胃。
(4)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腰腿酸软,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口渴咽干,大便燥结。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饮用滋补肝肾易消化的粥或汤汁。
贞杞猪肝。女贞子30g,枸杞子30g猪肝250g,调料适量。将女贞子、枸杞子用水煎30分钟,加入用竹签刺过的猪肝,文火煮30分钟,加入调料,即可切片食用。滋补肝肾。女贞子、枸杞子滋补肝肾。猪肝甘平养血。为血肉有情之口。三味配伍,作用更佳。
杞地鳖肉汤。甲鱼1只,枸杞子30g,女贞了15g,熟地黄15g。加水适量,文火炖至烂熟。去女贞子,加调料食用。滋补肝肾。枸杞子,女贞子、熟地大补肝肾;怀山药益脾补肾。与鳖共用,其功尤著。
贞边桑蜜膏。鲜桑椹1000g(或干品500g),女贞子100g,墨早莲100g。白蜜适量。女贞子、墨早莲煎汤取汁,加桑椹久煎,每30分钏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以小火浓缩至较粘稠时加蜂蜜300g,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1汤题匙,以沸水冲化饮用,每日2次。滋补肝肾。前三味均能滋补肝肾。桑椹尚能补血生津,利水消肿;女贞子善清虚热;早莲草更兼凉血止血。另外白蜜解毒。诸味同用,治疗肝阴虚型患者内热出血,效果颇佳。
(5)气血两虚
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神疲气短,大便浪薄白,脉细弱,本证多见于晚期患者。宜服食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滋补饮食。
十全大补汤。党参30g,炙黄芪30g,肉桂10g,熟地黄30g,炒白术30g,炒川芎10g,当归10g。酒白芍30g,茯苓30g,炙甘草30g,猪肉1000g,猪肚1000g,墨鱼150g,生姜100g,杂骨及鸡鸭爪、翅、猪皮适量。上术药物用纱布装袋,墨鱼发透去尽骨膜,猪肚、猪肉皮洗净,将上述药物食品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加热至沸,移至文火上炖2小时,将崩、鱼、鸡爪捞出,晾凉切片或丝,再入药汤内即成。酌量服食,连服3~4周。补气养血。此汤由十全大补汤加味而成,原方治气血亏损,加猪肉、墨鱼使其滋阴补益作用加强。
黄芪猴头汤。猴头菌150g,黄芪30g,嫩鸡肉250g,生姜15g,葱白20g,清汤250g,小白菜心100g。猴头菌温水发胀30分钟后洗净切成片,鸡肉剁成小方块,煸炒后用发猴头菌的水及少量清汤文火炖约1小时,捞出鸡块猴头菌片,汤内下小白菜心略煮即可,分次酌量服用,连服10~15天。补气养成血。黄芪甘温,能补脾肾,益肝气,生阴血;猴头菌甘平,营养高,味鲜,能提神醒脑,与鸡肉同煮更富有营养。
黄芪参刺粥。生黄芪300g,党参30g,甘草15g,粳米100g,大枣10枚。将生黄芪、党参、甘草浓煎取汁。粳米、大枣同煮,待粥成后兑入药汁调匀,早晚服用。连服10~15天。补气养血。黄芪、党参、甘草等补中益气为主药,以助生化之源;大枣补脾益血;粳米除烦止渴,益气补中。对气血不足患者适宜。
吴济堂:身体出现这4个症状,可能是大肠癌在向你招手,可别轻视
关注吴济堂中医馆,学习更多健康知识!
大肠癌是一种相对常见的临床疾病,在大肠癌的早期可能会出现一些体征。因此,发现大肠癌的表现需要尽快治疗,并且通过合理的方法来控制局部癌变的发展。否则,大肠癌会加重,各种不良症状可能会降低生活质量。那么,早期肠癌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1,偶发性腹痛
在大肠癌的早期阶段,有很多不良症状。如果感到腹部疼痛,则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在大肠癌的发展过程中,局部肿瘤体积可能会逐渐增加。在增大肿瘤体积的过程中,周围的神经组织受压,许多人会感到腹部轻微疼痛。
随着疾病的继续发展,腹痛的情况将变得更加明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该去了解具体原因。如果与大肠癌有关,则需要尽快进行治疗。,要通过合理的手段控制局部癌的发展。
2,偶尔腹胀
当大肠癌出现时,身体会发出信号。尽管大肠癌的症状在早期并不明显,但随着肠癌的继续发展,影响周围组织神经或降低消化能力,有些人可能偶尔会感到腹部胀气,这可能是由于吃东西后腹胀的症状表现。
当这种现象发生时,有必要提防大肠癌,这可能是肠道癌性变化的信号。因此,经常出现腹胀的人应了解具体原因。如果与大肠癌有关,则需要尽早治疗以防止疾病恶化。
3,恶心反胃
许多人在早期大肠癌的发展过程中会感到恶心反胃,这也是大肠癌的征兆。肠功能受损,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可能导致食欲下降,甚至恶心和反胃。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警惕大肠癌,并及时治疗肠道的癌变,以便控制局部癌,并改善恶心和反胃。
4,消化不良
在大肠癌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消化不良。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速度变慢,而且,如果不注意饮食,很容易引起腹泻和消化不良。这也是早期大肠癌可能出现的信号。
如果出现了这些迹象,则意味着大肠可能已经受到感染并癌变,应针对特定原因进行治疗。只有当大肠癌得到控制时,消化不良的状况才会改善。
如果患有慢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吴济堂中医馆会及时为大家答疑解惑!
最后吴济堂祝大家都远离疾病,有个健康的好身体!
“医生,我最近肚子有点胀,前两天上厕所时还拉出血了,应该是痔疮发作了,你给开点药用用。” 小张一大早就来到医院肛肠科。
医生听了描述,并没有直接给她开药,而是给她做了一个指检。
检查结束后,医生眉头紧锁,不一会又问:身体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小张想了一会,慢吞吞地说:最近瘦了很多,不过应该是正常的吧。我有节食……这一个月大概瘦了10斤左右。
医生听完写病历的手就定住了,仔细看了看小张,然后给出建议:做个肠镜看看吧。
小张平时也爱看养生资讯,她心里明白,便血可能是痔疮,也有可能是直肠癌,但因为自己才25岁,所以不愿意往那方面想。
“既然医生给开了肠镜,那就做一个吧,希望没事……”小张在心里嘀咕。
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和小张都颇为诧异——直肠癌。
如今的人们容易患上一些奇怪的疾病,其中大多数是财富疾病,也就是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太好了,不能吃大鱼和大肉。肠癌也是一种财富疾病。当然,如果您患上肠癌,它将改变我们的许多身体状况,例如三到两个黑人。
实际上,如果您患有肠癌,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我们大便的性质和颜色。如果我们的肠子有病变,那么我们粪便的颜色可能会改变。随着病变的加重,我们的肤色会越来越黑。
排便的次数将越来越多。患上肠癌后,大便通常是大便稀疏。由于肠道疾病,通常是无法控制的。而且每次大便变深或变厚和流血。
患上肠癌通常会引起腹痛。很多时候,我的肚子感到钝痛,但我不知道原因。我现在必须去医院检查一下。
有些人只是觉得自己的胃疼了一段时间,所以根本不在乎他们。当我得知自己患有肠癌时,我意识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我知道,我应该进行检查。
他的肤色变黑了。由于身体疾病导致其他营养素的流失,我们整个人的肤色越来越黑。正常人的肤色应相对红润,但在患上肠癌后,其肤色将不再与以前一样。
放屁会增加。人们说放屁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否健康。如果您患有肠癌,放屁的频率会增加,并且大多数时候会散发出臭味。
在平时,我们必须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辛辣油腻。而且您必须及时观察自己的健康问题。
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60岁之间。直肠癌初起时症状不明显。发展一定速度以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有便不尽感,大便常常带有粘液和脓血。随着癌块增大,肠腔逐渐狭窄,致使粪便变细,排便困难。肠腔完全阻塞后,则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
直肠癌转移扩散有特点
(一)侵润 沿肠管纵轴上下侵润的速度慢,侵润距离小,较少超过癌肿边缘2~3公分。沿横向侵润比纵向稍快,约半年可侵润肠管的1/4周,侵润一周约需一年半至二年的时间,与其它消化道肿瘤相比也是比较慢的。此外,肿瘤向深部侵润达全层之后可向邻近组织及器官蔓延,并可与周围组织脏器粘连固定。
(二)淋巴转移(图2-93) 直肠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引流分上、中、下三组方向。向上沿直肠后淋巴结或骶前淋巴结经髂总血管旁淋巴结或系膜根部淋巴结达腹主动脉淋巴结。中组,向两侧延盆膈肌内侧,经侧韧带内淋巴结扩散至髂内淋巴结而后上行。下组穿过盆膈肌经坐骨直肠窝内淋巴结向上达骼内淋巴结,向下穿越括约肌、肛门皮肤至腹股沟淋巴结。一般距肛缘8公分以上的直肠淋巴引流大部向上、中方向行走,但淋巴管被癌细胞梗塞时也可向下引流。距肛缘8公分以下的直肠淋巴引流则大部分向下,故该段直肠的癌肿的切除应连同肛门及其周围脂肪一并清除。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机会较结肠癌多,且越向下端机率越高。
为什么直肠癌容易误诊?
据有关资料统计,直肠癌的误诊率为30%,这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造成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直肠癌最容易被误诊为内痔出血、息肉出血、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直肠炎症等,有70%的病人在确诊为直肠癌以前,曾接肠炎、痔核治疗,40%患者曾经过痔的手术治疗,这些数据是很惊人的。
直肠癌的误诊率如此之高,主要是对30岁以下的直肠癌病人警惕性不够,仅限于部分检查结果,或检查到“痔”就不再作进一步检查,对直肠内发生的癌前病变,如息肉、溃疡等未能及时治疗,而发展成癌症。特别要提醒的是,这些疾病中,因没有进行直肠指诊以致漏诊、误诊的不少。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80%以上的直肠癌均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误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对青壮年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贫血、食欲不振警惕性不够,青壮年大肠癌往往表现为恶性程度高、病程发展快、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明显等特点,预后不良。所以一旦误诊,将会给病人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直肠癌的诊断方法
一般在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疾"、"内痔"等,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
(一)直肠指检 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二)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三)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一、直肠肛门指捡
肛指检查简单易行,直肠指检目前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室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此方法简便易行,是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有条件者还可应用免疫学方法以提高正确率。
2)血红蛋白检查:凡原因不明的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应建议作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3)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cea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因此不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方 面具有一定帮助。
三、内镜检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能取活检作病理学诊断。
纤维结肠镜检查就目前而言是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由内镜检查发现。
四、双重对比造影
传统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早期癌和大肠腺瘤显示常有困难,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肠癌和小腺瘤的发现率和诊断准确卒,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常规检查。
五、ct诊断
ct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估计不能直接手术,而在应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内放疗后有可能被手术切除的病人更有价值。ct对晚期直肠癌和复发性直肠癌的手术估计有较大意义,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闭孔内肌、尾骨肌、梨状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手术后3个月时可作盆腔ct检查,作为基础片,以便于随访时对照用。手术后2~3年内应每隔6~8个月作一次ct检查,或当cea升高时复查ct。此外,ct对复发性直肠癌应用放疗可提供正确的定位,并确定适当的靶体积。
六、超声显象检查
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是以探测直肠癌外侵和肿瘤对直肠壁的浸润程度为目的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于1983年起开始应用于临床。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能正确地诊断出肿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
七、磁共振检查
有研究者称对直肠癌的外侵,磁共振检查(mri)较ct更有意义。但目前磁共振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完善,对磁共振所提供的图象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同时与腔内超声显象相比,磁共振检查费用昂贵也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当时作肛指检查,多可触及肿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癌肿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致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结肠癌、直肠癌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癌肿之一,由于发病特点的特殊性,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现将其早期表现介绍如下:
食物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完成,等到食物到达结肠乃至直肠时,已变成排泄的废物。人们吞嚼食物之后,通过小肠先到右半结肠,再到左半结肠,最后到达直肠。食物残渣到右半结肠时,仍有部分液体没有被完全吸收,此时的肠内容物呈液状,因右半结肠较宽,一般很少发生梗阻。但此种肿瘤常有继发感染和慢性毒素吸收的特点,所以,患右半结肠癌的病人常有低烧、盗汗、全身乏力、贫血等症状。食物残渣到左半结肠时,则完全变成不能吸收的渣滓,则由原来的液状变成半固体状。因左半结肠的肠腔较窄,促使较小的肠腔很快变狭窄,故易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低位肠梗阻的症状。
直肠在消化道的末端,早期直肠癌病变仅在肠粘膜上,可无明显的症状。但病情逐渐加重后,可有肿瘤的局部刺激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由正常的每天1—2次,增加到3—4次或更多,大便不成形。肛门不适,有下坠感,有时腹部隐痛,有时便血、有粘液。
结肠、直肠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在青年人中发生率也明显升高,所以当你有大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或无原因的粘液、脓血便、原因不明的低烧、盗汗、贫血或慢性肠梗阻,都要警惕是否患结肠、直肠癌。如果出现有关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可长期按肠炎、痢疾治疗,以免延误诊断。
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概述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占60%左右)。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
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或便秘、腹泻等。 2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液质。 3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4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组织作病检。
诊断依据
1排便习惯及性质改变。 2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发现在直肠内质硬、不规则之包块。取组织病检可证实。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2局部非手术治疗:包括直接电灼、液氮冷冻等。 3放射治疗。 4化疗。 5免疫治疗。
用药原则
1手术前行肠道准备时,以口服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及灭滴灵、大量饮水辅以肠内营养药。 2术中术后除继续输液及应用抗生素外,尚需视具体情况输血、人体白蛋白等。 3术后如发生并发症,除调整应用敏感抗生素外,加强支持及对症治疗实属必要。
辅助检查
1对直肠癌、检查项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疑有转移或术前准备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疗效评价
治愈:根治性切除,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好转:姑息性治疗后、症状减轻。
专家提示
直肠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排便习惯改变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因而对排便出现异常(包括规律性和性质两方面),当引起高度重视。对那些久治不愈的“痢疾”,应做直肠指诊或纤维乙状肠镜检查。
直肠癌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多于女,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较佳。目前病因不明确,与直肠息肉、慢性炎症及遗传因素有关。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浸润型、溃疡型和菜花型。其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及腹腔种植。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所以饮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祸根。由于成因和症状的相似,直肠癌通常和结肠癌被一同提及。 1、便血 为直肠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初期50%的病例有便血,开始出血量少,见于粪便表面,合并感染后为浓血便。 2、慢性肠梗阻时,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和阵发性绞痛。 3、全身恶病质 癌肿晚期,病人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黄疸、腹水等。 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